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感受文化影響教學設計

感受文化影響教學設計

《感受文化影響》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文化影響人們實踐活動、交往行爲和交往方式;文化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

(2)文化對人的影響的特點:潛移默化、深遠持久

(3)感悟優秀文化豐富人的精神世界,賞格優秀文化產品,領悟優秀文化能增強人的精神力量

2.能力目標

(1) 能結合材料或舉例分析,客觀對各種文化社會現象說明文化影響的來源、表現和特點;在對文化特點和差異的討論、探究中,提高學生的比較、鑑別能力

(2)結合文化塑造人生,積極體驗優秀文化,不斷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認識到健康向上的文化對人成長的意義,自覺學習、積極參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培養自己正確的交往方式、思維方式。接受優秀文化,端正對文化活動的態度,促進自身素質的提高與發展。

賞析優秀文化產品,感悟積極向上的文化生活對於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的意義,確信其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作用。

教學難點:正確看待文化對人的影響的特點。

教學方法:教師啓發引導與學生體驗活動相結合。

教學過程:

教學導入:

在浩瀚的文化海洋中,有一種以地域民族和家庭爲核心的文化。

蒙古人生活在地域遼闊的草原,出行騎馬,他們將“馬文化”深深印入了民族和家庭文化之中。

維吾爾族、哈薩克人喜愛唱歌跳舞,日常生活和節日慶典少不了載歌載舞。

春節又是漢族和絕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共同節日,每個家庭都很重視。

即使相同的漢族家庭,各自家庭教育也有不同,“書香門第”、“文藝世家”是我們常聽到的詞語。

以上材料你能概括出什麼信息呢?

生:感受到中國文化多姿多彩,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活動。相同的民族的家庭文化氛圍不同,對人的影響也會有不同。

想一想這些的不同文化差異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教師總結:導致文化各具特色的原因是這些地區擁有不同的文化環境和自然風光,蒙古族同胞地處草原,生產方式以畜牧業爲主,出行離不開駿馬。被稱爲馬背上的民族,因此馬文化滲透在他們的生活的方方面面。

新疆各民族歌舞藝術歷史悠久,哈薩克諺語說:“歌和馬是哈薩克的翅膀。而哈薩克族舞蹈動律性極強,表演風格粗獷,動作多用“動肩”,步法上採用“馬步”。

優美的音樂,絢麗多姿的舞蹈,深刻反映了西北邊陲少數民族的獨特風情。

相同漢族家庭生活環境和文化氛圍、家庭追求不同,對人的影響也存在不同。

那麼你能說一說文化對人的影響來源於哪裏嗎?

學生:文化對人的影響來源於特定的文化環境和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這就是我們要總結的文化影響的來源。

板書:1.文化影響的來源──特定的環境和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

2.文化對人影響的表現:

(1)文化影響人的交往行爲和交往方式

禮儀是現代人的基本素養,是整個社會文明的基礎,是社會文化的重要表現方式。所以不同民族文化的差異,最直接地體現在禮儀文化上。

◆問:中華民族是個大家庭,我國一些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禮儀形式,你知道少數民族的禮節嗎?

學生討論交流。

少數民族的禮節:

新疆維吾爾族男子在見面時,把右手放在左邊的胸前,身體向前傾側三十度,然後說:“薩拉木來坤”(“祝福”之意)。如果遇到尊貴的客人或是長輩,則要把雙手交叉放在胸前,並點頭、鞠躬,表達對長者的尊重和禮貌。婦女見面時,要互相擁抱,右臉面要挨一下,並說:“薩拉木”。

藏族人迎送客人時要向尊貴的客人獻哈達,哈達多爲白色,這是向對方表達自己的純潔、誠心、忠誠和尊敬。此外他們會長輩、覲見佛像、送別朋友遠行,也有獻哈達的習慣。

其他國家的禮儀與中國更是不同,比如書上插圖:歐美國家見面的禮節是擁抱,泰國則是合十禮節。日本人見面是90度的鞠躬。

結論:各民族社會交往方式,都帶有各自的文化印記。交往行爲,交往方式受不同文化 影響,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差異,見諸於交往時使用的語言、器物、符號等,也見諸於交際過程中的行爲舉止。

追問:是什麼原因造成文化差異的?

文化的差異有的取決於風俗習慣、有的取決於價值觀念,有的取決於文化程度,終其根源還是源於不同文化。對同一事物,不同民族的價值觀不同,對事物的看法、評價不同。所以交往方式與交往行爲也體現了人們受不同文化的影響。不同文化反過來會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爲與交往方式。

中國人和西方人對禮物的看法:

在送禮和受禮時,中國人和西方人對禮品所表現出的興趣是一樣的:送禮者都希望對方能喜歡自己送的禮品,而受禮者也都因爲接受了對方的禮品而高興。

然而,中國人往往表現出來的是過於自謙,在送禮時常常故意貶低自己所送禮物的價值。即使送給對方的禮品價格昂貴,也要說一聲“區區薄禮,不值一提”。這種以否定的形式來肯定自己所送禮品的價值,是西方人所不能理解的,他們不懂得這種繞圈子的說法,或者說,無法悟出否定中隱藏的肯定意義。

在接受禮物時,中國人常常推辭一番,並且說“哎呀,還帶禮物幹什麼”,在對方再次堅持後才收下,表明即使接受也是出於無奈,並伴以“怎麼能讓你破費”或“下次可不能這麼客氣”或“下不爲例”的客套話,然後將禮品放在一旁,顯出對禮品漠不關心的態度,生怕對方認爲自己是衝着別人的禮品來的。然而,就客人走後便悄悄打開禮品這一行爲來說,足以證明中國人對受禮也是在乎的,只是不當面表現出來罷了。

而西方人的表現形式卻相反,他們總是對自己準備的禮品採取讚賞的態度。他們會告訴你這是從哪兒買的,經過了多少周折,或者製作工藝多麼複雜,多麼不容易,總之是希望你能喜歡。在接受禮品時,儘量表現得對你的禮品很感興趣,對你的送禮行爲表示感激。(思維方式與交往方式不同)

實例分析:

某小區物業公司工作人員:“我們物業經常接到中國業主的投訴,反映有外國人在深夜裏喝醉酒喊叫,或者聚會時喧鬧擾民。一些人夏天還喜歡在小區裏搞露天燒烤,或者在草坪上睡覺,這些都容易引起社區內中國居民的反感。爲此,我們也與一些外國人進行過溝通,但他們的理由是自己交了物業費就是這裏的主人,應該有享有這些權利。中國業主在共同場所曬被子,在陽臺曬衣服,都曾經被外國業主投拆過,他們認爲公開曬被子是十分不雅觀的事情。而中國人恰恰認爲這是衛生和環保的好習慣。

討論:你怎麼看待中外文化差異在生活上帶來的新問題。

學生歸納:正是因爲思維方式取向的不同,在不少情況下,東方人和西方人在對人的行爲歸因上往往正好相反:西方人強調個人的作用,而中國人強調環境和他人的作用。

教師:文化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

文化是一個地域,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特定的文明系統。它對人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文化的載體可以是書,可以是民族節日,可以是風俗習慣,這些都是文化的影響。

◆討論:北京的衚衕文化對北京人的生活影響很大,你瞭解北京的衚衕文化嗎?衚衕文化對老北京人休閒方式的影響有什麼特點?

北京的傳統建築衚衕把北京城切成一個又一個方塊,方正的建築影響了人們的思想——中規中矩,循規蹈矩。

北京胡同中的建築四合院是一個“盒子”,衚衕文化是一種封閉的文化。衚衕裏的老北京市民生活氣息濃,生活安逸,悠閒,滿足於現狀。

衚衕生活方式:衚衕中的街坊有的是棋友,沒事就“殺”一盤;或是鳥友,一起“會鳥”(會鳥是把鳥籠掛在一處,既可讓鳥互相學叫,也互相比賽)。現在有些衚衕裏的老人依然有下棋、會鳥、溜狗的習慣。這些習慣是耳濡目染行成的。

衚衕文化對老北京人的影響體現了文化對人的影響,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是根深蒂固的。

2.文化對人影響的特點:潛移默化

提問:你是如何理解潛移默化的?

答:文化氛圍看不見、摸不着,卻無時無刻不在影響人的思想和行爲。

總結: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一般不是有形的、強制的。文化氛圍看不見、摸不着,卻無時無刻不在影響人的思想和行爲。

北京胡同裏特有的生活方式對老北京人的影響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這表現出文化氛圍的無形影響。

“孟母三遷”的典故也向我們揭示了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道理。

◆提問:既然文化能影響我們的行爲與思維,我們應當接受什麼樣的文化薰陶?

答:我們要自覺參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從參加文化活動的過程來看,主動地、自覺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響,也是潛移默化的過程。

參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能夠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悅、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審美水平、道德素養。文化對人的影響雖然是無形的,但並不是消極被動的,我們應當主動自覺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響。自覺學習、主動接受文化薰陶的結果。

事實上,改變老北京人尚玩形象的是當代衚衕中的北京年輕人,他們的文化活動與上一代人明顯不同,他們使古城老胡同煥發了新的活力與生機。

提問:古城新貌的原因何在?

北京新一代年輕人接受了現代教育,接受先進文化的影響,他們的眼光與視角帶有世界的前瞻性。他們不會像老一代北京人那樣安於現狀,有些年輕人更關注衚衕的文化價值,倡導保護衚衕,合理開發衚衕資源。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與老北京人有所不同,生活在衚衕中的年輕人的愛好與習俗與老一輩的北京人明顯不同。他們更崇尚健康與科技,他們更珍視時間與更願意追逐未來。看來,文化素養不同,對社會的發展影響就大不同。

所以我們要主動接受健康文化的薰陶。培養健康的文化素養。做有世界影響力的、有修養的北京公民。

據說,老北京人好玩的習俗可以追朔到清末以前,北京是個以帝王貴族爲主的遊手好閒、玩樂消費城市,其生活景象種種,大多集中於衚衕中。經過幾代人的變遷,現在老北京人還保留着當年好玩的習俗。可以說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深遠持久的。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從我國古詩文中也可以看出文化對人的影響。

學生思考:詩中的鄉音難改說明了什麼?教師歸納:說明經年累月形成的文化習俗對人的影響是難以抹去的。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深遠持久的。

1.深遠持久是文化對人的影響特點之二

文化對人的交往方式、思維方式、生活方式的影響是深遠持久的。文化對人的影響,無論表現在交往方式、思維方式上,還是表現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個方面,都是深遠而持久的。例如,文化習俗對人的影響是終生難以抹去的。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人的綜合素質和終身發展產生深遠而持久的影響。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人們文化素養的核心和標誌。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在長期的生活和學習過程中形成的,是各種文化因素交互影響的結果。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一經形成,就具有確定的方向性,對人的綜合素質和終身發展產生深遠而持久的影響。兩代北京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同,他們的發展路徑就不同。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會隨着人們文化素養的提高,逐步完善。

課堂小結:同學們,今天我們共同學習了文化對人的影響,我們瞭解了文化的影響來源。文化影響人的交往行爲和交往方式,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與思維方式。文化對人影響的特點是潛移默化和深遠持久的。

在全球化進程日益加速的今天,跨國界、跨文化的交往日益頻繁。不管是外事活動,還是出國考察、旅遊、經商和探親訪友,都免不了要和外國人打交道。鑑於不同的民族風俗、生活習慣、社會制度、價值觀念等,中外文化差異被越來越明顯地體現出來。在這種跨文化交往中,爲了避免因不瞭解彼此文化差異而造成的尷尬,我們在繼承和發揚優秀歷史文化的基礎上,有必要對國外不同的文化進行了解並尊重。同時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

《感受文化影響》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上午好!我是湯陰一中的周豔梅。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感受文化影響》。我準備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教學反思六個方面說一下我對這一課時的理解和把握。

一、說教材

1.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題是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一單元第二課第一框內容。是繼第一課從社會角度來看文化後,又從個體角度來感受文化對人的影響,這一課的講授既運用鞏固了上節課所學知識,又爲接下來的《文化塑造人生》奠定了基礎,所以起承上啓下的作用。也是第一單元的重點,又是大學聯考的考點。

2.說教學目標(三維目標)及確定依據:

以《課程標準》和新課改要求爲依據,結合教材我確定教學目標如下:知識目標—理解記憶文化對人產生影響的表現以及特點。能力目標—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學會透過具體的文化現象概括出文化對人的影響的內容及特點,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從豐富的文化生活材料入手,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歸納、比較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能夠“用心”感受不同文化的影響,從而樹立對待文化影響的正確態度,激發學生熱愛優秀文化的情感,並由此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

3.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文化對人的影響的表現以及文化對人的影響的特點

●教學難點:文化對人的影響的特點。

二、說學情

高二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對於各種文化現象也有所感受和體驗,所以具備學習本課的理論和實踐基礎。學生通過第一課從社會角度對文化進行了解後,在本課的學習中能夠結合自身體驗和聯繫生活實際進行探究學習。

三、說教法及確立依據

根據新課改的指導思想,按照三貼近原則(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進行教學。鑑於本課特點,對此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利用多媒體網絡等手段蒐集大量學生熟悉古今中外的圖片資料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案例教學法:聯繫學生生活的實際,通過生活中的例子來分析印證教材的觀點,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更易接受。創設問題案例時注意蒐集他們熟悉的場景,讓學生就自己熟悉的問題發表見解,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3、啓發誘導法:在講授本課重點“文化影響的第二個特點”時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過程。讓學生經歷一個完整的知識發現、形成、應用和發展的過程,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4、集體討論法:在講到本課難點“文化影響的第一個特點”時,教師先舉例提出問題,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5、教師講授法:在講到本課難點“文化影響的第一個特點”時,由於理論性較強,還需要教師用嚴謹的思維能力和良好的表達能力幫助學生吃透理論知識點

四、說學法及確立依據

依據:俗話說:“授予魚不如授之於漁,教是爲了不教”根據新課標要求,要以學生爲主體。應把課本知識與生活聯繫起來,並且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爲此我採用的學習方法有:

1、閱讀教材法 針對比較淺顯或不重要的知識點,讓學生針對性地閱讀教材,並從中找到準確答案。通過學生對教材、教學課件、實際案例等內容的學習與探究,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分析能力。

2、合作探究法 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在探究過程中推行“兵教兵”的方法,即讓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去帶能力差的學生,即補差又培優,不同層次學 1生都有提高。這樣促使學生在學習中即解決問題,又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及團結協作的精神。

3、分析歸納法 課堂教學是一個雙向交流的過程,一方面是學生聽教師講,另一方面是學生勇於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將自己的理解反饋給教師,使老師瞭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4、總結反思法 及時對聽課內容進行復習,以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總體理解,並能對知識舉一反三,增強知識的拓展和遷移。

四、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新課教學、課堂小結、當堂練習、佈置作業、板書設計】

1、導入新課。(多媒體展示)2005年春節晚會《千手觀音》的一段精彩視頻(利用視頻的視覺衝擊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老師提出問題,這一美輪美奐的藝術作品屬於文化範疇嗎?大家看後又有什麼感受?既溫故又知新。學生:屬於文化範疇,看後震撼、激動、流淚。教師:其實對於我們來說,我們每時每刻,都處在一定的文化氛圍中,都感受着文化對我們的影響。比如安陽的讓學生說(殷墟文化、周易文化、嶽文化)還有我們居住的小區文化、家庭文化、校園文化、寢室文化、班級文化、食堂文化、企業文化、等。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感受古今中外不同文化對我們的影響,以及分析這些文化對我們影響是如何實現的;及影響的表現和影響的特點。

2、新課教學:(多媒體展示)

多媒體展示關於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圖片及文字說明、展示關於中西方慶祝節日文化活動的圖片(如中國人鬧春節、西方人迎聖誕)等同時讓學生舉類似的例子。

多媒體展示問題:這些事例告訴我們文化影響的來源是什麼?從而讓學生思考歸納總結得出結論一:文化影響的來源: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特定的文化環境和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 下面涉及到本節課的第二個問題,也是本節課的重點,但不是難點。所以我對這個問題的整體思路是:多媒體展示兩種情境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後讓學生自己舉類似的事例進行分析,最後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得出結論二:文化影響的表現。

情境一:通過展示古今中外以及不同民族不同交往方式的圖片及文字(清代見面打躬作揖,現代見面握手微笑;歐美見面擁抱親吻;泰國見面行“合十禮”藏族同胞爲尊貴的客人獻哈達),再加入課文“元妃省親”的故事進行討論總結得出文化影響的第一個表現:文化影響人的交往行爲和交往方式。

情境二:通過展示“毛澤東和孫中山在探索民主革命的不同點(從怎麼想、怎麼看、怎麼做等方面思考爲什麼會出現這些不同?)”和“面對斷臂的愛神維納斯的雕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認識”來討論、引導、總結,得出文化影響的第二個表現:文化影響人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注意喔:思維方式與認識、實踐活動的關係:思維方式是在認識和實踐活動中形成,又反過來影響人的認識和實踐活動,並且思維方式具有相對穩定性。) 看過文化影響的表現我們再來研究一下文化對我們影響的特點:文化對我們影響的特點,既是重點又是難點。我對這個問題的思路是:舉例、誘導、直接講授、與學生探究、討論相結合。首先多媒體展示耳熟能詳——“孟母三遷” 的故事(圖片及說明)。通過分析在三遷中出現的現象:讓學生思考:這一故事給我們什麼啓示,說明了文化對我們影響有什麼特點?從而得出文化影響的第一個特點——潛移默化:爲了加深對這個特點的理解我再讓學生查詞典潛移默化是什麼意思?潛移默化中“潛”是暗中的,不見形跡的即無形的。默:沒有聲音、不說話即默默地,所以可以得出潛移默化的第一個理解即:文化對人的影響不是有形的(看不見、摸不着即無形的)也不是強加的,而是潛移默化的。同時讓學生用一句詩、詞來表示對潛移默化的理解(“不知不覺的”“潤物細無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耳濡目染)再設問(多媒體展示):有的同學就想了:既然我們都處在一定的文化氛圍中,文化又都在默默的影響着我們,所以處在一定的文化環境中人一定能自覺高尚起來?學生:不一定,理由:文化影響即使是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發生的,但也不等於是消極被動、無目的地接受的。我們周圍有積極向上的健康文化,也有消極萎靡的腐朽文化,所以我們要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響,而這往往是自覺學習、主動感悟文化薰陶的過程。只有主動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薰陶,纔會形成較高的文化素養。最後讓學生思考再結合課本學生登上泰山所發感慨來進一步學習。這樣,既不拋棄課文資源,也增添了課外資源。

多媒體展示【唐】賀知章的《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讓學生思考回答爲什麼鄉音無改?最後,學生思考總結歸納:說明 2經年累月的文化習俗對人的影響是難以抹去的。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深遠持久的。

從而得出文化影響的第二個特點——深遠持久。利用課本第16頁最下面方框的探究:華盛頓唐人街華裔們在建築文化、生活方式和習俗方面仍然表現出我們民族文化的影響進一步理解文化對我們影響的第二個特點—持久深遠(也可舉我自身的事例,老家商丘來到湯陰8年了,生活中仍然說一口商丘話。學生舉例還有海外遊子聽到一些愛國歌曲都很激動等等)從而得出深遠持久的第一點理解

(1)文化對人的交往方式,思維方式,生活方式的影響是深遠持久的。最後通過學生朗誦《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名言,讓學生感受到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人會產生深遠持久的影響,並且是在長期的生活和學習過程中形成的,是各種文化因素交互影響的結果。因此我們要樹立培養自己正確的三觀的意識。

(2)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人們文化素養的核心和標誌。一旦形成就會對人產生深遠持久的影響。(但隨着生活閱歷的變化,人們文化素養的提高,人們的“三觀”會發生變化。) 總之“潛移默化”指每時每刻,不知不覺;是從文化對人影響的過程來看的。“深遠持久”指經年累月,難以抹去;是從文化對人影響的結果上說的。

3.課堂總結:

首先啓動學生思維,教會學生把握知識主線,建構知識體系,先由學生進行總結,然後教師進行必要的補充

標籤: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