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水循環”優秀教學設計

一、教材內容分析

“水循環”優秀教學設計

“水循環”位於地理1第三章第一節,在教材結構體系中承接地球的外部圈層,對水圈進行拓展研究和深入學習。學習本節內容學生可以明白水體分類和地表水資源的總體利用狀況,瞭解水循環的環節、類型和地理意義,加深對地理環境整體性的認識,爲後續學習洋流對地表環境的影響做鋪墊。

二、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學生根據示意圖簡單分析水循環基本原理,瞭解三個環節之間的動態聯繫,能簡單畫出水循環的過程圖解釋等相關自然現象,並結合現實生活了解人類對水循環各環節的影響。

2.過程和方法:通過教師講授法、學生自主學習法、師生合作探究法、案例探究法等教學方法,讓學生牢記水循環的類型以及水循環的環節,通過分析地方特色案例讓學生了解人類活動對水循環帶來的影響。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牢固建立合理利用和保護水資源的思想,讓學生樹立保護自然環境的意識。人類的種種行爲會給水循環以及生態環境帶來正面以及負面的影響,作爲中學們,我們應該認真學習科學知識,去保護我們人類唯一的家園。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

高一新同學經過國中兩年的學習,已經儲備了一些地理知識。要有機結合初高中知識,讓學生髮散思維,適應高中地理的學習。高一(5)班的學生對地理學科的興趣比較濃厚,地理學科基礎較好。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水循環的過程,環節,類型以及示意圖。

難點: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環節的影響

五、教學方法

演示法、講授法、小組合作探究法、案例探究法

六、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時間

導入新課

【新課導入】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將進酒》

“百川發源,皆自山出,由高趨下,歸注入海。日爲陽精,光照炎熾,一夜入水,所經燋竭,百川歸注,足以相補,故旱不爲減,注不爲溢。”

——《宋書.天文志》

問題1:地表蒸發的水去哪裏了?

問題2:爲什麼李白說黃河之水從天上而來?

女生閱讀PPT展示的內容,男同學分析文字內容

吸引學生興趣,引起學生思考

3

新課講授

課堂小結

課堂結束語

作業佈置

一、水循環的過程及類型

1、展示本堂課的教學目標

3.1水循環(板書)

2、簡單回顧學習過的和水循環有關的基本知識

水圈的定義: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環境中以固態、液態和氣態三種形式相互轉化,形成各種水體,共同構成了一個連續但不規則的圈層。

水的三種轉態:液態、氣態、固態

提出問題:想一想:自然界中的水是怎樣運動的?

降水、蒸發、植物蒸騰、地下徑流、地表徑流、水汽輸送、下滲

3、請同學看書P46瞭解 什麼是水循環呢?請同學們在課文中找出水循環的概念。

水循環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氣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過蒸發(蒸騰)、水汽輸送、降水、下滲、徑流等環節連續運動的過程。

水循環的定義P46(板書)

請觀看視頻並思考以下問題:

視頻內容:水循環的分類:按空間範圍分爲海陸間循環、陸地內循環與海上內循環。

1. 水循環的過程及主要環節

(1)海陸間大循環:海洋水蒸發後到達海洋上空,其中90%冷凝又降落到海洋,其餘10%,隨着大氣運動輸送到陸地上空,冷凝形成降水,降落到陸地表面。在地表形成地表徑流,滲入地下形成地下徑流,地表地下徑流,在從陸地流回海洋。

簡單的說包括海水蒸發,水汽輸送,大氣降水,地表徑流,地下徑流這麼幾個主要的環節。

(2)陸地水循環:很簡單 陸地水蒸發到空中,遇冷凝結降落到地面。再蒸發再凝結,實現水的循環。

(3)海洋水循環:同理 海洋水蒸發到高空,遇冷凝結降落回海洋,然後循環運動。

三種水循環中海陸間大循環 最重要。是陸地水的主要來源。 海洋水循環是三個循環中,水量循環最大的一個。

水循環的過程(板書)

水循環的類型(板書)

2、學生自主活動一

讀圖,小組討論,畫出簡單的示意圖,指圖講解不同類型水循環環節:

1、海洋與陸地之間的水循環

2、陸地與陸地上空之間的水循環

3、海洋與海洋上空之間的水循環

教師歸納:四個環節缺一不可。在海洋和陸地之間,因爲發生的領域廣、範圍大,所以稱爲海陸間大循環。而在陸地上和海洋上,也存在着水循環運動,稱爲內陸循環和海上內循環。因爲它們發生的領域較小,所以稱爲小循環。參與水循環的有太陽輻射能,重力能。

學生活動2:學生自主完成表格

類型海陸間循環陸地內循環海洋內循環發生領域海洋和陸地之間 陸地與陸地上空之間 海洋和海洋上空之間 特點及意義最重要的類型,又稱大循環,使陸地水得到補充,水資源得以再生 循環水量很少,補給陸地水的水量很小,對於乾旱地區非常重要 循環水量大,對全球的熱量輸送有重要作用 典例長江參與了水循環的地表徑流,夏季風參與了水循環的水汽輸送 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 降落在海洋上的雨水(如未登陸的颱風)

學生活動3:連一連


教師進行總結:

三種水循環的類型以及相關的特點。

讓學生根據基礎知識進行活動探究:(學生分成7組,分組討論問題)

認識砂田影響的水循環環節

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憶中國地理中有關中國的氣候;瞭解寧夏的氣候情況,尤其是降水量與蒸發量,讓學生理解寧夏砂田的作用,再指導學生探究問題。

1.分析砂石對水的下滲的影響(第1/2小組)

砂田地表粗糙,顆粒縫隙比較大,有利雨水的下滲

2.比較砂田和裸田蒸發量的差異,說明砂石覆蓋層對蒸發的影響(第3/4小組討論)

砂田的蒸發量小於裸田;砂石覆蓋層能夠增加下滲,並保護土壤層,抑制土壤水分的蒸發。

3.讀課本圖3.5,比較4月末砂田和裸田土壤含水量,歸納砂田影響的水循環環節及其作用(第5/6/7小組討論)

寧夏氣候乾燥,蒸發旺盛,沙石覆蓋層可以削減地表徑流,增加下滲,抑制蒸發,蓄水保墒,是乾旱地區一種有效的保護性耕作方法。

過渡:小到砂田,大到水壩,人類正用自己的方式影響着水循環的過程,思考一下,人類行爲對水循環的影響體現在哪些方面?結果是好是壞?

比如說,地面硬化

對降水的蒸發、下滲、甚至流向產生了哪些影響?

二、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

教師課件展示一些案例,讓學生分析。

(1)修建水庫:(澤普縣6鄉修建水庫)地表徑流(水量)

(2)改變植被:(澤普縣每年值樹造林)減少地表徑流流量

(3)毛澤東同志提出南水北調跨流域調水:(改變地表徑流)

(4)濫伐森林:減少蒸騰,使降水量減少;下滲減少,容易發生洪澇災害

(5)圍湖造田:削弱湖泊防洪抗旱能力,減弱對周圍地區氣候的調節作用。

(6)城市路面硬化:減少下滲,易造成城市內澇。

課堂小結

結束語:人類的種種行爲會給水循環以及生態環境帶來正面以及負面的影響,作爲中學們,我們應該認真學習科學知識,去保護我們人類唯一的家園。

課後作業:

1、回顧今天上課的內容,並製作出本節課的思維導圖。

2、週末回家與家長一起動手製作水循環簡易模型。

學生回顧學習過的知識

閱讀教材並思考

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內容來思考:

1、水循環過程有哪幾個環節?

2、水循環有哪幾種類型?

讓學生自主畫出三種類型水循環的示意圖

認真梳理教材並歸納答案

組內合作學習

請同學們思考:我國許多地方修建水壩,各地區城市化進行路面硬化,破壞森林,破壞地表會對水循環產生哪些影響?

讓學生及時複習,鞏固

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更加直觀的瞭解水循環的過程。

培養學生的讀圖、作圖能力。

培養有效解讀材料、自主分析歸納知識的能力

5

8

5

5

7

5

2

七、教學反思

1、注意教學過程中與國中知識的銜接。

2、學生的互動方式可以更加豐富。

3、課堂練習種類偏少,比較傳統,創新不夠。

八、板書設計

3.1水循環

1、水循環的定義

2、水循環的環節:蒸發、降水、植物蒸騰、地表徑流、地下徑流、下滲、水汽輸送

3、水循環的類型:海陸間循環、陸地內循環、海上內循環

標籤:水循環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