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高中數學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高中數學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高中數學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解三角形及應用舉例

教學重難點

解三角形及應用舉例

教學過程

一。基礎知識精講

掌握三角形有關的定理

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決以下兩類問題:

(1)已知兩角和任一邊,求其他兩邊和一角;

(2)已知兩邊和其中一邊的對角,求另一邊的對角(從而進一步求出其他的邊和角);利用餘弦定理,可以解決以下兩類問題:

(1)已知三邊,求三角;

(2)已知兩邊和它們的'夾角,求第三邊和其他兩角。

掌握正弦定理、餘弦定理及其變形形式,利用三角公式解一些有關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數問題。

二。問題討論

思維點撥:已知兩邊和其中一邊的對角解三角形問題,用正弦定理解,但需注意解的情況的討論。

思維點撥::三角形中的三角變換,應靈活運用正、餘弦定理。在求值時,要利用三角函數的有關性質。

例6:在某海濱城市附近海面有一臺風,據檢測,當前颱風中心位於城市O(如圖)的東偏南方向300 km的海面P處,並以20 km / h的速度向西偏北的方向移動,颱風侵襲的範圍爲圓形區域,當前半徑爲60 km,並以10 km / h的速度不斷增加,問幾小時後該城市開始受到颱風的侵襲。

一。 小結:

1.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決以下兩類問題:

(1)已知兩角和任一邊,求其他兩邊和一角;

(2)已知兩邊和其中一邊的對角,求另一邊的對角(從而進一步求出其他的邊和角);

2.利用餘弦定理,可以解決以下兩類問題:

(1)已知三邊,求三角;

(2)已知兩邊和它們的夾角,求第三邊和其他兩角。

3.邊角互化是解三角形問題常用的手段。

三。作業:P80闖關訓練

高中數學優秀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1、掌握基本事件的概念;

2、正確理解古典概型的兩大特點:有限性、等可能性;

3、掌握古典概型的概率計算公式,並能計算有關隨機事件的概率.

教學重點:

掌握古典概型這一模型.

教學難點:

如何判斷一個實驗是否爲古典概型,如何將實際問題轉化爲古典概型問題。

教學方法:

問題教學、合作學習、講解法、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境

1、有紅心1,2,3和黑桃4,5這5張撲克牌,將其牌點向下置於桌上,現從中任意抽取一張,則抽到的牌爲紅心的概率有多大?

二、學生活動

1.進行大量重複試驗,用“抽到紅心”這一事件的頻率估計概率,發現工作量較大且不夠準確;

2.(1)共有“抽到紅心1” “抽到紅心2” “抽到紅心3” “抽到黑桃4” “抽到黑桃5”5種情況,由於是任意抽取的,可以認爲出現這5種情況的可能性都相等;

(2)6個;即“1點”、“2點”、“3點”、“4點”、“5點”和“6點”,

這6種情況的可能性都相等;

三、建構數學

1.介紹基本事件的概念,等可能基本事件的概念;

2.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古典概型的兩個特點(有限性)、(等可能性);

3.得出隨機事件發生的概率公式:

四、數學運用

1.例題。

例1

有紅心1,2,3和黑桃4,5這5張撲克牌,將其牌點向下置於桌上,現從中任意抽取2張共有多少個基本事件?(用枚舉法,列舉時要有序,要注意“不重不漏”)

探究(1):一隻口袋內裝有大小相同的5只球,其中3只白球,2只黑球,從中一次摸出2只球,共有多少個基本事件?該實驗爲古典概型嗎?(爲什麼對球進行編號?)

探究(2):拋擲一枚硬幣2次有(正,反)、(正,正)、(反,反)3個基本事件,對嗎?

學生活動:探究(1)如果不對球進行編號,一次摸出2只球可能有兩白、一黑一白、兩黑三種情況,“摸到兩黑”與“摸到兩白”的可能性相同;而事實上“摸到兩白”的機會要比“摸到兩黑”的機會大.記白球爲1,2,3號,黑球爲4,5號,通過枚舉法發現有10個基本事件,而且每個基本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相同.

探究(2):拋擲一枚硬幣2次,有(正,正)、(正,反)、(反,正)、(反,反)四個基本事件.

(設計意圖:加深對古典概型的特點之一等可能基本事件概念的理解.)

例2

一隻口袋內裝有大小相同的5只球,其中3只白球,2只黑球,從中

一次摸出2只球,則摸到的兩隻球都是白球的概率是多少?

問題:在運用古典概型計算事件的概率時應當注意什麼?

①判斷概率模型是否爲古典概型

②找出隨機事件A中包含的基本事件的個數和試驗中基本事件的總數.

教師示範並總結用古典概型計算隨機事件的概率的步驟

例3

同時拋兩顆骰子,觀察向上的點數,問:

(1)共有多少個不同的可能結果?

(2)點數之和是6的可能結果有多少種?

(3)點數之和是6的概率是多少?

問題:如何準確的寫出“同時拋兩顆骰子”所有基本事件的個數?

學生活動:用課本第102頁圖3-2-2,可直觀的列出事件A中包含的基本事件的個數和試驗中基本事件的總數.

問題:點數之和是3的倍數的可能結果有多少種?

(介紹圖表法)

例4

甲、乙兩人作出拳遊戲(錘子、剪刀、布),求:

(1)平局的概率;(2)甲贏的概率;(3)乙贏的概率。

設計意圖: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將實際問題轉化爲古典概型問題的能力.

2.練習。

(1)一枚硬幣連擲3次,只有一次出現正面的概率爲_________.

(2)在20瓶飲料中,有3瓶已過了保質期,從中任取1瓶,取到已過保質期的飲料的概率爲_________..

(3)第103頁練習1,2.

(4)從1,2,3,…,9這9個數字中任取2個數字,

①2個數字都是奇數的概率爲_________;

②2個數字之和爲偶數的概率爲_________.

五、要點歸納與方法小結

本節課學習了以下內容:

1.基本事件,古典概型的概念和特點;

2.古典概型概率計算公式以及注意事項;

3、求基本事件總數常用的方法:列舉法、圖表法.

高中數學優秀教學設計 篇三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教材選自人教a版數學必修②第二章第一節課,本節內容在立幾學習中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義與地位。本節課是在前面已學空間點、線、面位置關係的基礎作爲學習的出發點,結合有關的實物模型,通過直觀感知、操作確認(合情推理,不要求證明)歸納出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本節課的學習對培養學生空間感與邏輯推理能力起到重要作用,特別是對線線平行、面面平行的判定的學習作用重大。

二、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任教的學生在年段屬中上程度,學生學習興趣較高,但學習立幾所具備的語言表達及空間感與空間想象能力相對不足,學習方面有一定困難。

三、設計思想

本節課的設計遵循從具體到抽象的原則,適當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藉助實物模型,通過直觀感知,操作確認,合情推理,歸納出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將合情推理與演繹推理有機結合,讓學生在觀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揭示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判定、理解數學的概念,領會數學的思想方法,養成積極主動、勇於探索、自主學習的學習方式,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力,提高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

四、教學目標

通過直觀感知——觀察——操作確認的認識方法理解並掌握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掌握直線與平面平行的畫法並能準確使用數學符號語言、文字語言表述判定定理。培養學生觀察、探究、發現的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在觀察、探究、發現中學習,在自主合作、交流中學習,體驗學習的樂趣,增強自信心,樹立積極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習的自我效能感。

五、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是判定定理的引入與理解,難點是判定定理的應用及立幾空間感、空間觀念的形成與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六、教學過程設計

(一)知識準備、新課引入

提問1:根據公共點的情況,空間中直線a和平面?有哪幾種位置關係?並完成下表:(多媒體幻燈片演示) a??

提問2:根據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定義(沒有公共點)來判定直線與平面平行你認爲方便嗎?談談你的看法,並指出是否有別的判定途徑。

[設計意圖:通過提問,學生複習並歸納空間直線與平面位置關係引入本節課題,併爲探尋直線與平面平行判定定理作好準備。]

(二)判定定理的探求過程

1、直觀感知

提問:根據同學們日常生活的觀察,你們能感知到並舉出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具體事例嗎?

生1:例舉日光燈與天花板,樹立的電線杆與牆面。

生2:門轉動到離開門框的任何位置時,門的邊緣線始終與門框所在的平面平行(由學生到教室門前作演示),然後教師用多媒體動畫演示。

[學情預設:此處的預設與生成應當是很自然的,但老師要預見到可能出現的情況如電線杆與牆面可能共面的情形及門要離開門框的位置等情形。]

2、動手實踐

教師取出預先準備好的直角梯形泡沫板演示:當把互相平行的一邊放在講臺桌面上並轉動,觀察另一邊與桌面的位置給人以平行的感覺,而當把直角腰放在桌面上並轉動,觀察另一邊與桌面給人的印象就不平行。又如老師直立講臺,則大家會感覺到老師(視爲線)與四周牆面平行,如老師向前或後傾斜則感覺老師(視爲線)與左、右牆面平行,如老師向左、右傾斜,則感覺老師(視爲線)與前、後牆面平行(老師也可用事先準備的木條放在講臺桌上作上述情形的演示)。

[設計意圖:設置這樣動手實踐的情境,是爲了讓學生更清楚地看到線面平行與否的關鍵因素是什麼,使學生學在情境中,思在情理中,感悟在內心中,學自己身邊的數學,領悟空間觀念與空間圖形性質。]

3、探究思考

(1)上述演示的直線與平面位置關係爲何有如此的不同?關鍵是什麼因素起了作用呢?通過觀察感知發現直線與平面平行,關鍵是三個要素:①平面外一條線②我們把直線與平面相交或平行的位置關係統稱爲直線在平面外,用符號表示爲平面內一條直線③這兩條直線平行

(2)如果平面外的直線a與平面?內的一條直線b平行,那麼直線a與平面?平行嗎?

4、歸納確認:(多媒體幻燈片演示)

直線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的一條直線與平面內的一條直線平行,則該直線和這個平面平行。

簡單概括:(內外)線線平行?線面平行a符號表示:ba||? a||b??

溫馨提示:

作用:判定或證明線面平行。

關鍵:在平面內找(或作)出一條直線與面外的直線平行。

思想:空間問題轉化爲平面問題

(三)定理運用,問題探究(多媒體幻燈片演示)

1、想一想:

(1)判斷下列命題的真假?說明理由:

①如果一條直線不在平面內,則這條直線就與平面平行()

②過直線外一點可以作無數個平面與這條直線平行( )

③一直線上有二個點到平面的距離相等,則這條直線與平面平行( )

(2)若直線a與平面?內無數條直線平行,則a與?的位置關係是( ) a、a ||? b、a?? c、a ||?或a?? d、a?? [學情預設:設計這組問題目的是強調定理中三個條件的重要性,同時預設(1)中的③學生可能認爲正確的,這樣就無法達到老師的預設與生成的目的,這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想象的空間更廣闊些。此外教師可用預先準備好的羊毛針與泡沫板進行演示,讓羊毛針穿過泡沫板以舉不平行的反例,如果有的學生空間想象力強,能按老師的要求生成正確的結果則就由個別學生進行演示。]

2、作一作:

設a、b是二異面直線,則過a、b外一點p且與a、b都平行的平面存在嗎?若存在請畫出平面,不存在說明理由?

先由學生討論交流,教師提問,然後教師總結,並用準備好的羊毛針、鐵線、泡沫板等演示平面的形成過程,最後借多媒體展示作圖的動畫過程。

[設計意圖:這是一道動手操作的問題,不僅是爲了拓展加深對定理的認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空間感與思維的嚴謹性。]

3、證一證:

例1(見課本60頁例1):已知空間四邊形abcd中,e、f分別是ab、ad的中點,求證:ef ||平面bcd。

變式一:空間四邊形abcd中,e、f、g、h分別是邊ab、bc、cd、da中點,連結ef、fg、gh、he、ac、bd請分別找出圖中滿足線面平行位置關係的所有情況。(共6組線面平行)變式二:在變式一的圖中如作pq?ef,使p點在線段ae上、q點在線段fc上,連結ph、qg,並繼續探究圖中所具有的線面平行位置關係?(在變式一的基礎上增加了4組線面平行),並判斷四邊形efgh、pqgh分別是怎樣的四邊形,說明理由。

[設計意圖:設計二個變式訓練,目的是通過問題探究、討論,思辨,及時鞏固定理,運用定理,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與邏輯推理能力。]例2:如圖,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e、f分別是棱bc與c1d1中點,求證:ef ||平面bdd1b1分析:根據判定定理必須在平

面bdd1b1內找(作)一條線與ef平行,聯想到中點問題找中點解決的方法,可以取bd或b1d1中點而證之。

思路一:取bd中點g連d1g、eg,可證d1gef爲平行四邊形。

思路二:取d1b1中點h連hb、hf,可證hfeb爲平行四邊形。

[知識鏈接:根據空間問題平面化的思想,因此把找空間平行直線問題轉化爲找平行四邊形或三角形中位線問題,這樣就自然想到了找中點。平行問題找中點解決是個好途徑好方法。這種思想方法是解決立幾論證平行問題,培養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思想方法]

4、練一練:

練習1:見課本6頁練習1、2

練習2:將兩個全等的正方形abcd和abef拼在一起,設m、n分別爲ac、bf中點,求證:mn ||平面bce。

變式:若將練習2中m、n改爲ac、bf分點且am = fn,試問結論仍成立嗎?試證之。

[設計意圖:設計這組練習,目的是爲了鞏固與深化定理的運用,特別是通過練習2及其變式的訓練,讓學生能在複雜的圖形中去識圖,去尋找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方法,以達到逐步培養空間感與邏輯思維能力。]

(四)總結

先由學生口頭總結,然後教師歸納總結(由多媒體幻燈片展示):

1、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的一條直線與平面內的一條直線平行,則該直線與這個平面平行。

2、定理的符號表示:ba||? a||b??簡述:(內外)線線平行則線面平行

3、定理運用的關鍵是找(作)面內的線與面外的線平行,途徑有:取中點利用平行四邊形或三角形中位線性質等。

七、教學反思

本節“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判定”是學生學習空間位置關係的判定與性質的第一節課,也是學生開始學習立幾演澤推理論述的思維方式方法,因此本節課學習對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邏輯思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本節課的設計遵循“直觀感知——操作確認——思辯論證”的認識過程,注重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交流、討論、有條理的思考和推理等活動,從多角度認識直線和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進一步認識和掌握空間圖形的性質,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發展合情推理、發展空間觀念與推理能力。

本節課的設計注重訓練學生準確表達數學符號語言、文字語言及圖形語言,加強各種語言的互譯。比如上課開始時的複習引入,讓學生用三種語言的表達,動手實踐、定理探求過程以及定理描述也注重三種語言的表達,對例題的講解與分析也注意指導學生三種語言的表達。

本節課對定理的探求與認識過程的設計始終貫徹直觀在先,感知在先,學自己身邊的數學,感知生活中包涵的數學現象與數學原理,體驗數學即生活的道理,比如讓學生舉生活中能感知線面平行的例子,學生會舉出日光燈與天花板,電線杆與牆面,轉動的門等等,同時老師的舉例也很貼進生活,如老師直立時與四周牆面平行,而向前、向後傾斜則只與左右牆面平行,而向左、右傾斜則與前後黑板面平行。然後引導學生從中抽象概括出定理。

高中數學優秀教學設計 篇四

一、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流程圖的順序結構和選擇結構。

(2)能用字語言表示算法,並能將算法用順序結構和選擇結構表示簡單的流程圖

2、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模仿、操作、探索、經歷設計流程圖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理解流程圖的結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生通過動手作圖,。用自然語言表示算法,用圖表示算法。進一步體會算法的基本思想——程序化思想,在歸納概括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重點、難點

重點:算法的順序結構與選擇結構。

難點:用含有選擇結構的流程圖表示算法。

三、學法與教學用具

學法:學生通過動手作圖,。用自然語言表示算法,用圖表示算法,體會到用流程圖表示算法,簡潔、清晰、直觀、便於檢查,經歷設計流程圖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而學習順序結構和選擇結構表示簡單的流程圖。

教學用具:尺規作圖工具,多媒體。

四、教學思路

(一)、問題引入 揭示題

例1 尺規作圖,確定線段的一個5等分點。

要求:同桌一人作圖,一人寫算法,並請學生說出答案。

提問:用字語言寫出算法有何感受?

引導學生體驗到:顯得冗長,不方便、不簡潔。

教師說明:爲了使算法的表述簡潔、清晰、直觀、便於檢查,我們今天學習用一些通用圖型符號構成一張圖即流程圖表示算法。

本節要學習的是順序結構與選擇結構。

右圖即是同流程圖表示的算法。

(二)、觀察類比 理解題

1、投影介紹流程圖的符號、名稱及功能說明。

符號 符號名稱 功能說明

終端框 算法開始與結束

處理框 算法的各種處理操作

判斷框 算法的各種轉移

輸入輸出框 輸入輸出操作

指向線 指向另一操作

2、講授順序結構及選擇結構的概念及流程圖

(1)順序結構

依照步驟依次執行的一個算法

流程圖:

(2)選擇結構

對條進行判斷決定後面的步驟的結構

流程圖:

3、用自然語言表示算法與用流程圖表示算法的比較

(1)半徑爲r的圓的面積公式 當r=10時寫出計算圓的面積的算法,並畫出流程圖。

解:

算法(自然語言)

①把10賦與r

②用公式 求s

③輸出s

流程圖

(2) 已知函數 對於每輸入一個X值都得到相應的函數值,寫出算法並畫流程圖。

算法:(語言表示)

① 輸入X值

②判斷X的範圍,若 ,用函數Y=x+1求函數值;否則用Y=2-x求函數值

③輸出Y的值

流程圖

小結:含有數學中需要分類討論的或與分段函數有關的問題,均要用到選擇結構。

學生觀察、類比、說出流程圖與自然語言對比有何特點?(直觀、清楚、便於檢查和交流)

(三)模仿操作 經歷題

1、用流程圖表示確定線段A.B的一個16等分點

2、分析講解例2;

分析:

思考:有多少個選擇結構?相應的流程圖應如何表示?

流程圖:

(四)歸納小結 鞏固題

1、順序結構和選擇結構的模式是怎樣的?

2、怎樣用流程圖表示算法。

(五)練習P99 2

(六)作業P99 1

高中數學優秀教學設計 篇五

一、探究式教學模式概述

1、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含義。探究式教學就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像科學家發現真理那樣以類似科學探究的方式來展開學習活動,通過自己大腦的獨立思考和探究,去弄清事物發展變化的起因和內在聯繫,從中探索出知識規律的教學模式。它的基本特徵是教師不把跟教學內容有關的內容和認知策略直接告訴學生,而是創造一種適宜的認知和合作環境,讓學生通過探究形成認知策略,從而對教學目標進行一種全方位的學習,實現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創新意識和科學精神。可見,探究式教學主張把學習知識的過程和探究知識的過程統一起來,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參與性。

2、堂探究式教學的實質。課堂探究式教學的實質是使學生通過類似科學家科學探究的過程來理解科學探究概念和科學規律的本質,並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具體地說,它包括兩個相互聯繫的方面:一是有一個以“學”爲中心的探究性學習環境。在這個環境中有豐富的教學資源,而且這些資源是圍繞某個知識主題來展開的。這個學習環境具有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它使學生很少感到有壓力,能自主尋找所需要的信息,提出自己的設想,並以自己的方式檢驗其設想。二是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指導,使學生在研究中能明確方向。這說明探究式教學的本質特徵是不直接把與教學目標有關的概念和認知策略告訴學生,取而代之的是教師創造出一種智力交流和社會交往的環境,讓學生通過探究自己發現規律。

3、探究式教學模式的特徵。

(1)問題性。問題性是探究式教學模式的關鍵。能否提出對學生具有挑戰性和吸引力的問題,使學生產生問題意識,是探究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恰當的問題會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願望,並引發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造思維。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提出:“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科學家的探索過程在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所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探究式教學的重要使命。

(2)過程性。過程性是探究式教學模式的重點。愛因斯坦說:“結論總以完成的形式出現,讀者體會不到探索和發現的喜悅,感覺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動過程,也就很難達到清楚、全面理解的境界。”探究式教學模式正是考慮到這些人的認知特點來組織教學的,它強調學生探索知識的經歷和獲得新知識的親身感悟。

(3)開放性。開放性是探究式教學模式的難點。探究式教學模式總是綜合合作學習、發現學習、自主學習等學習方式的長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提倡和發展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探究式教學模式要面對大量開放性的問題,教學資源和探究的結論面對生活、生產和科研是開放的,這一切都爲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帶來了機遇與挑戰。

二、教學設計案例

1、教學內容:數字排列中3、9的探究式教學。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數字排列的知識,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

(2)過程與方法:在探究過程中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和邏輯推理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推理、歸納等綜合能力,讓學生體會到認識客觀規律的一般過程。

3、教學方法:談話探究法,討論探究法。

4、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教師:在高中數學第十章的教學中,有關數字排列的問題佔有重要位置。我們曾經做過的有關數字排列的題目,如“由若干個數字排列成偶數”、“能被5整除的數”等問題,只要使排列成的數的個位數字爲偶數,則這個數就是偶數,當排列成的數的個位數字爲0或5時,則這個數就能被5整除。那麼能被3整除的數,能被9整除的數有何特點?

(2)提出問題。

問題1:在用1、2、3、4、5、6六個數字組成沒有重複數字的四位數中,是9的倍數的共有()

A、36個B、18個C、12個D、24個

問題2:在用0、1、2、3、4、5這六個數字組成沒有重複數字的自然數中,有多少個能被6整除的五位數?

(3)探究思考。點評:乍一看問題1,對於由若干個數字排列成9的倍數的問題,如:81、72、63、54、45、36、27、18、9這些能夠被9整除的數的個位數字依次是1、2、3、4、5、6、7、8、9。因此,要考察能被9整除的數,不能只考慮個位數字了。於是,需另闢蹊徑,探究能被9整除的數的特點,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

教師:同學們觀察81、72、63、54、45、36、27、18、9這些數,甚至再寫出幾個能被9整除的數,如981、1872等,看看它們有何特點?

學生:它們都滿足“各位數字之和能被9整除”。

教師:此結論的正確性如何?

學生:老師,我們證明此結論的正確性,好嗎?

教師:好。

學生:證明:不妨以n是一個四位數爲例證之。

設n=1000a+100b+10c+d(a,b,c,d∈N)依條件,有a+b+c+d=9m(m∈N)

則n=1000a+100b+10c+d

=(999a+a)+(99b+b)+(9c+c)+d

=(999a+99b+9c)+(a+b+c+d)

=9(111a+11b+c)+9m

=9(111a+11b+c+m)

∵ a,b,c,m∈N

∴ 111a+11b+c+m∈N

所以n能被9整除

同理可證定理的後半部分。

教師:看來上述結論正確。所以得到如下定理。

定理:如果一個自然數n各個數位上的數字之和能被9整除,那麼這個數n就能夠被9整除;如果一個自然數n各個數位上的數字之和能被3整除,那麼這個數n就能夠被3整除。

教師:利用該定理可解決“能被3、9整除”的數字排列問題,請同學們先解答問題1。

學生:嘗試1+4+5+6=16,1+3+4+5=13,2+3+4+5=14,2+4+5+6=17,1+2+3+4=10,1+2+5+6=14。

教師:啓發學生觀察這些數字有何特點?提問學生。

學生:可以看出只要從1、2、3、4、5、6這六個數中,選取的四個數字中含1(或2),或者同時含1、2,選取的四個數字之和都不是9的倍數。

教師:請學生們繼續嘗試選取其他數字試一試。

學生:3+4+5+6=18是9的倍數。

教師:因此用1、2、3、4、5、6六個數字組成沒有重複數字的四位數中,是9的倍數的數,就是由3、4、5、6進行全排列所得,共有=24(個)。

故應選D。

(4)學以致用。

問題2:在用0、1、2、3、4、5這六個數字組成沒有重複數字的自然數中,有多少個能被6整除的五位數?

教師:從上面的定理知:如果一個自然數n各個數位上的數字之和能被3整除,那麼這個數n就能夠被3整除。同學們對問題2有何想法?

學生討論:

學生1:被6整除的。五位數必須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3整除,故能被6整除的五位數,即爲各位數字之和能被3整除的五位偶數。

學生2:由於1+2+3+4+5=15,能被3整除,所以選取的5個數字可分兩類:一類是5個數字中無0,另一類是5個數字中有0(但不含3)。

學生3:第一類:5個數字中無0的五位偶數有。

第二類:5個數字中含有0不含3的五位偶數有兩類,第一,0在個位有個;第二,個位是2或4有,所以共有+ 。

學生4:由分類計數原理得:能被6整除的無重複數字的五位數共有+ + =108(個)。

(5)概括強化。

重點:瞭解數字排列問題的特點,理解掌握數字排列中3、9問題的規律。

難點:數字排列知識的靈活應用。

關鍵:證明的思路以及定理的得出。

新學知識與已知知識之間的區別和聯繫:已知知識“由若干個數字排列成偶數”、“能被5整除的數”等問題,只要使排列成的數的個位數字爲偶數,則這個數就是偶數,當排列成的數的個位數字爲0或5時,則這個數就能被5整除”。新學知識“如果一個自然數n各個數位上的數字之和能被9整除,那麼這個數n就能夠被9整除;如果一個自然數n各個數位上的數字之和能被3整除,那麼這個數n就能夠被3整除。都是數字排列知識,要學會靈活應用。

(6)作業。請同學們自擬練習題,以求達到熟練解決此類問題的目的。

總之,探究式教學模式是針對傳統教學的種種弊端提出來的,新課程改革強調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的傳授和過於強調接受式學習的狀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並強調獲得知識、技能的過程成爲學會學習和形成價值觀的過程,以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高中數學教學設計題模板 篇六

高中數學教學設計模板

想要提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相關的高中數學教學設計是必要的準備工作。以下是小編爲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中數學教學設計模板,歡迎大家閱讀。

高中數學教學設計模板【1】

1、明確等差數列的定義。

2、掌握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會解決知道中的三個,求另外一個的問題

3、培養學生觀察、歸納能力。

1、等差數列的概念;

2、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

等差數列“等差”特點的理解、把握和應用

投影片1張

(I)複習回顧

師:上兩節課我們共同學習了數列的定義及給出數列的兩種方法通項公式和遞推公式。這兩個公式從不同的角度反映數列的特點,下面看一些例子。(放投影片)

(Ⅱ)講授新課

師:看這些數列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1,2,3,4,5,6; ①

10,8,6,4,2,…; ②

生:積極思考,找上述數列共同特點。

對於數列①(1≤n≤6);(2≤n≤6)

對於數列②-2n(n≥1)(n≥2)

對於數列③(n≥1)(n≥2)

共同特點:從第2項起,第一項與它的前一項的差都等於同一個常數。

師:也就是說,這些數列均具有相鄰兩項之差“相等”的特點。具有這種特點的數列,我們把它叫做等差數。

一、定義:

等差數列:一般地,如果一個數列從第2項起,每一項與空的前一項的差等於同一個常數,那麼這個數列就叫做等差數列,這個常數叫做等差數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如:上述3個數列都是等差數列,它們的公差依次是1,-2, 。

二、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

師:等差數列定義是由一數列相鄰兩項之間關係而得。若一等差數列的首項是,公差是d,則據其定義可得:

若將這n-1個等式相加,則可得:

即:即:即:……

由此可得:師:看來,若已知一數列爲等差數列,則只要知其首項和公差d,便可求得其通項。

如數列①(1≤n≤6)

數列②:(n≥1)

數列③:(n≥1)

由上述關係還可得:即:則:=如:三、例題講解

例1:(1)求等差數列8,5,2…的第20項

(2)-401是不是等差數列-5,-9,-13…的項?如果是,是第幾項?

解:(1)由n=20,得(2)由得數列通項公式爲:由題意可知,本題是要回答是否存在正整數n,使得-401=-5-4(n-1)成立解之得n=100,即-401是這個數列的第100項。

(Ⅲ)課堂練習

生:(口答)課本P118練習3

(書面練習)課本P117練習1

師:組織學生自評練習(同桌討論)

(Ⅳ)課時小結

師:本節主要內容爲:①等差數列定義。

即(n≥2)

②等差數列通項公式 (n≥1)

推導出公式:(V)課後作業

一、課本P118習題 1,2

二、1.預習內容:課本P116例2P117例4

2、預習提綱:

①如何應用等差數列的定義及通項公式解決一些相關問題?

②等差數列有哪些性質?

高中數學教學設計模板【2】

明確排列與組合的聯繫與區別,能判斷一個問題是排列問題還是組合問題;能運用所學的排列組合知識,正確地解決的實際問題。

一、學前準備

複習:

1、(課本P28A13)填空:

(1)有三張參觀卷,要在5人中確定3人去參觀,不同方法的種數是 ;

(2)要從5件不同的禮物中選出3件分送3爲同學,不同方法的種數是 ;

(3)5名工人要在3天中各自選擇1天休息,不同方法的種數是 ;

(4)集合A有個 元素,集合B有 個元素,從兩個集合中各取1個元素,不同方法的種數是 ;

二、新課導學

◆探究新知(複習教材P14~P25,找出疑惑之處)

問題1:判斷下列問題哪個是排列問題,哪個是組合問題:

(1)從4個風景點中選出2個安排遊覽,有多少種不同的方法?

(2)從4個風景點中選出2個,並確定這2個風景點的遊覽順序,有多少種不同的方法?

◆應用示例

例1.從10個不同的文藝節目中選6個編成一個節目單,如果某女演員的獨唱節目一定不能排在第二個節目的位置上,則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排法?

例位同學站成一排,分別求出符合下列要求的不同排法的種數。

(1) 甲站在中間;

(2)甲、乙必須相鄰;

(3)甲在乙的左邊(但不一定相鄰);

(4)甲、乙必須相鄰,且丙不能站在排頭和排尾;

(5)甲、乙、丙相鄰;

(6)甲、乙不相鄰;

(7)甲、乙、丙兩兩不相鄰。

◆反饋練習

1、(課本P40A4)某學生邀請10位同學中的6位參加一項活動,其中兩位同學要麼都請,要麼都不請,共有多少種邀請方法?

男5女排成一排,按下列要求各有多少種排法:(1)男女相間;(2)女生按指定順序排列

3、馬路上有12盞燈,爲了節約用電,可以熄滅其中3盞燈,但兩端的燈不能熄滅,也不能熄滅相鄰的兩盞燈,那麼熄燈方法共有______種。

當堂檢測

1、某班新年聯歡會原定的5個節目已排成節目單,開演前又增加了兩個新節目。如果將這兩個節目插入原節目單中,那麼不同插法的種數爲( )

2、(課本P40A7)書架上有4本不同的數學書,5本不同的物理書,3本不同的化學書,全部排在同一層,如果不使同類的書分開,一共有多少種排法?

課後作業

1、(課本P41B2)用數字0,1,2,3,4,5組成沒有重複數字的數,問:(1)能夠組成多少個六位奇數?(2)能夠組成多少個大於__45的正整數?

2、(課本P41B4)某種產品的加工需要經過5道工序,問:(1)如果其中某一工序不能放在最後,有多少種排列加工順序的方法?(2)如果其中兩道工序既不能放在最前,也不能放在最後,有多少種排列加工順序的方法?

高中數學教學設計 篇七

一、課程說明

(一)教材分析:

此次一對一家教所使用教材爲北師大版高中數學必修5。輔導內容爲第一章第二節等差數列。前一節的內容爲數列,學生已初步瞭解到數列的概念,知道什麼是首項,什麼是通項等等。以及瞭解到什麼是遞增數列,什麼是遞減數列。通過第一節的學習的鋪墊,可以讓學生更自主的探究,學習等差數列。而我也是在這些基礎上爲她講解第二節等差數列。

(二) 學生分析:

此次所帶學生是一名高二的學生。聰明但是不踏實,做題浮躁。基礎知識掌握不夠牢靠,知識的運用能力較差,分析能力較弱,解題思路不清。每次她遇到會的題,就快快的草率做完,總會有因馬虎而犯的錯誤。遇到稍不會的,總是很浮躁,不能冷靜下來慢慢思考。就由略不會變成不會。但她也是個虛心聽教的孩子,給她講課,她也會很認真地聽講。

(三) 教學目標:

1、通過教與學的。配合,讓她能夠懂得什麼是等差數列,以及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

2、通過對公式的推導,讓她加深對內容的理解,以及學會自己對公式的推導。並且能夠靈活運用。

3、在教學中讓她通過對公式的推導來明白推理的藝術,並且培養她學習,做題條理清晰,思路縝密的好習慣。

4、讓她在學習,做題中一步步抽絲剝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她敢於面對數學學習中的困難,並培養她對克服困難和運用知識。耐心地解決問題。

5、讓她在學習中發現數學的獨特的美,能夠愛上數學這門課。並且認真對待,自主學習。

(四)教學重點

1讓學生正確掌握等差數列及其通項公式,以及其性質。並能獨立的推導。

2、能夠靈活運用公式並且能把相應公式與題相結合。

(五) 教學難點:

1、讓學生掌握公式的推導及其意義。

2如何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相應的題中。

二、課前準備

(一) 教學器材

對於一對一教教採用傳統講課。一張掛歷。

(二) 教學方法

通過對生活中的有規律數據的觀察來提出問題,讓學生結合前一節所學,思考有什麼規律。從生活中着手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並能更積極地學習。讓學生先獨立的思考,不僅能讓她對所學知識映像更爲深刻,並且培養她的縝密思維。讓她回答後,我再幫助她糾正,並且讓她提出心中所慮。經過我給她講完課後,讓她回答自己先前的疑慮。並且讓她自己總結,得出結論。最後讓她勤加練習。以一種“提出問題—探究問題—學習知識—解答問題—得出結論—強加訓練”的模式方法展開教學。

(三) 課時安排

課時大致分爲五部分:

1、聯繫實際提出相關問題,進行思考。

2以我教她學的模式講授相關章節知識。

3、讓學生練習相關習題,從所學知識中找其相應解題方案。

4學生對知識總結概括,我再對其進行補充說明。 5佈置作業,讓她課後多做練習。

三、課程設計

(一)提出問題

【引入】

根據我們的掛曆上,一個月的日期數。通過觀察每一行日期和每一列日期它們有什麼規律?

思考 1 2 3 13579......246810......66666......

這些每一行有什麼規律?

(二) 分析問題並講解

1、通過觀察每一個數與前一個數相差爲同一個常數。再結合前一節所學數列的定義總結出“每一項與前一項的差爲同一個常數,我們稱這樣的數列爲等差數列。”並且得出“這個常數爲等差數列的公差。”

2、設首項爲 a1 ,公差爲d。由思考題 1 2 3可觀察出什麼?由學生通過她的發現來推導總結出

ana1n1dnda1d

3、通過分析通項公式的特點,做下題(學生自己分析,思考來做。) 例:已知在等差數列{an}中,a520a20xx,試求出數列的通項公式?

通過學生做題再分析總結,用詳細的語言講解總結等差數列的性質

4、由以上公式,性質,讓學生總結。

講解等差數列的定義。並且掌握數列的遞增,遞減與公差d的關係。

5總結,串講當日所學

給出題目:12349899100 讓她求其和Sn,並思考如何快速計算?

(三) 佈置作業

1、總結當日所學。 2做練習冊上章節習題。

3、根據當日所學以及課上所講求 的思考題,找出快速運算方法,並引導預習等差數列前n項和。

四、設計理念

以一種最簡便,易懂的方式讓學生來學習,一切以讓學生正確掌握知識,並能正確運用爲理念。並能充分調動學生和家教老師的積極性爲理念來設計。

五、教學設計反思

本節課教程內容較難,是下一節等差數列前n項和的鋪墊。此節課學習通過聯繫實際,把數學融入到生活中,從生活中探究學習數學。並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把主動權交給學生,由她先獨立思考總結,再由我給她正確講解總結,然後再讓她做相應練習題,課後再認真總結。這樣可以加強她學習的主動性,更有利於她對知識的消化,吸收。這種方法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她從自主學習中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培養她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她更深刻的瞭解知識內涵,鞏固所學。使她能靈活運用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