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教學評一致性”的思考與實踐

光陰似箭時光荏苒,轉眼一學期又過去了,彷彿昨天這班孩子纔剛剛入學,轉眼今天到已三年級結束。隨着教改的步伐,我也實踐了3年,在不斷的摸索與嘗試中,我也有一些思考和心得,現總結如下:

“教學評一致性”的思考與實踐

教學評一致性:是指老師在備課、授課、評價是要關注“爲什麼教?”“教什麼?”“怎麼教?”“教到什麼程度?”而學生要注重“我要到哪裏去?”“我怎樣去、需要什麼樣的資源?”“我真的到那裏了嗎?”而依據國家課標實施教學評一致性就要求制定學習目標要依據國家課程標準去制定,學習過程要藉助國家教材等資源進行教學,學習評價要根據全國大學聯考命題進行。

我在實施教學評一致性教學設計時,學習目標也是在《課標》的指導下,根據《教師教學用書》中的目標,儘量具體化、可操作化的制定,例如三下第四單元《有多重》的學習目標:1.通過對“前置學習單”中問題的調查,解決天平稱重問題過程中質量單位“千克、克”的認識,知道“1千克=1000克”並能應用其進行千克與克的單位換算。2.將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於生活中的實物相聯繫,從而建立1千克於1克的質量模型,並在生活實際中選擇合適的質量單位。而《課標》要求是:在現實情境中,感受並認識克、千克、噸,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我覺得這兩個目標既符合《課標》的要求,也具有具體的指向性。我的理解是將抽象的目標具體化,具體到操作方法、實現途徑和實現的結果都要呈現在學習目標中,這要不但能更好的指導學生探索的方法,也可以有效的檢測學生學習的完成度。目前我的常識還在繼續,有時制定的目標也不夠具體、可操作,但這比不妨礙我不斷探索的信心,我依然會遵循這些原則進行我的學習目標的編寫過程。

在課堂教學實施過程時,我會根據課型儘可能地嘗試採用“小組合作”的模式授課,孩子們也很樂在其中,爲此我也編寫了一些獎勵制度,各小組每次都會積極的進行組內分享、討論和評判,我會在小組合作中走到孩子們中間,有針對性的指導小組內成員的交流方式和分工合作,也會指導他們的彙報順序等。經過三年級這一學年的積極嘗試,我們的課堂也得到了明顯的改進,尤其在彙報時,小組成員的聲音洪亮了、彙報也能照顧到組內大部分成員,彙報的內容較完善和全面。評價除單元檢測外,在課堂上我還有效利用書中練習進行及時反饋,有時我也會出一些課堂檢測題檢測孩子們的知識掌握情況及目標達成度等。

教學過程是呈現教學內容的過程,而教學內容是爲學習目標制定的情境,我也是在目標的指導下對教學內容進行一些編排,利用實物和多媒體對教學內容進行呈現,儘量做到教師少講,學生多探索,習題有效練,總結、評價隨時做。例如三年級下《1噸有多重》中,學生探究新知活動我設計了三大塊:1.分析情景,2.合作共究,3.總結新知,想法就是:學生通過分析主題圖,感受引進更大質量單位的必要性,從而引入“噸”這個新的質量單位,再由我直接給出“1千克=1000克”這個事實;通過合作,分享彼此的想法,感受1噸的實際模型,例如分享生活中見到過的1噸重物體,有的孩子就說到“一個甲殼蟲汽車大約重1噸”,也有的孩子說“我見過爺爺家買過1噸的煤”;對於“噸”那就更有說法了,有的孩子在大橋上見過“限載30t”、電梯“限乘1噸”等等,孩子們的分享讓所有人的視野開闊了,也有效的將數學知識和生活實踐建立起了聯繫。還有集體性的合作不但有趣而且更加形象具體,還是《1噸有多重》中,我請孩子們一個一個上前來集中站在一起,報出自己的體重,其他孩子加和,我也用計算器配合,站上來32名同學已經達到一千千克以上,讓孩子們直觀的感受1噸的質量。

我的總體感受就是,當目標明確,又具有指導、操作作用時,教學設計也會變得較爲輕鬆和實用。而評價也是基於目標的基礎上進行的具體量化標準和提前預設。但對於學生完成度的把握,我一直又有些困惑,有時不知學生達標率有沒有我預計的高,即反饋不能做到全面及時,只能針對中等生的課堂反應做出判斷性評價。

“教學評一致性”我一直在遵循、摸索、實踐,有成效也有不足,有明朗的也有困惑的。曾聽一位教授講座時說:“課改,就是要創新實踐,你改了總比不該要好”,我也在我的教學設計中實踐着課改的決心,我也把“教學評一致性”應用在了實際教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