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如何提供適合每個學生髮展的教育——我的思考與實踐

摘要:人力資源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教育是開發人力資源的主要途徑;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把促進學生成長成才作爲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爲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培養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

如何提供適合每個學生髮展的教育——我的思考與實踐

關鍵詞:學生 發展適時教育 實踐

蔡元培先生曾告誡我們:“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能發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於人類文化上能盡一分子的責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種特別器具,給抱有他種目的的人去應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提出了“教育即解放”的口號,同時還指出一個指導教育發展方向的基本思想:“人類發展的目的在於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豐富多彩,表達方式複雜多樣;使他作爲一個人,作爲一個家庭和社會的成員,作爲一個公民和生產者、技術發明者和有創造性的理想家,來承擔各種不同的責任。”不同的語言,提及的卻是教育相同的內涵:教育是爲了每一個人的發展。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提出:把育人爲本作爲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資源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教育是開發人力資源的主要途徑;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把促進學生成長成才作爲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爲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培養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綱要》也充分說明了教育是爲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一、 適合的教育與最好的教育

教育方法沒有最好與不好,只有適合與不適合。 針對不同的學生要用不同的方法。適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社會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學校的教育可以根據學生的需要提供適合的教育,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各類人才,也就是個性化的教育。

個性化教育,是教育的發展趨勢。我們要培養的人才的素質或是他的環境,都有不同。所以我們必須要按照他的素質,他原來的一些天賦的素質,以及他的愛好和特長,來加以實施教育,使他的潛在能力得到充分發揮。這樣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也是最公平的教育。

什麼纔是最好的教育?趙國忠認爲“最好的教育”是“無爲教育”——它不爲感知卻又深深影響人心靈的教育。他同時認爲,教育的首要任務是教會學生怎樣做人。“無爲教育”實際上追求的是種無痕教育、適機教育,其重視受教育者對教育內容、方式的認同度和接受度,重視教育本身對人的生存、發展、再學習的持久強烈的影響,是一種以學生的自我教育爲主、教師的間接教育爲輔的教育。

如何做到“無爲教育”?就是要在教學過程中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規律,隱蔽教育意圖,以教育情境的薰陶、教育技能的感染、教師自身的示範等爲間接教育手段,潛移默化,摒棄單調、枯燥的說教,充分信任學生,因勢利導,使學生在沒有直接衝突式的說教中自覺接受教育,在獲得的親身體驗中領悟道理,在以自身爲主體的自我教育中達到精神的昇華和認識的飛躍。

綜觀歷史和當前的國內外形勢,教育都是強調以學生爲本,追求人文關懷,引導學生的心靈走向真、善、美;強調教育要適合每一個學生的個性,適合每一名學生的實際需要,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上爲學生提供民主、科學的教育教學服務;強調整體大於部分之和,要讓每一名學生都有發展。每一名學生都有不同的特點,怎樣的教育才讓每一名學生都有發展呢?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學生跟種子一個樣,有自己的生命力,教師能做到的,只是供給他們適當的條件和照料,讓他們自己成長。”學生是千差萬別的,只有適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從現代意義的教育而言,人有選擇教育的自由,人有追求成功的權利。一個文明進步的社會,是給人以充分的自由去選擇教育的社會,一所現代化的學校,應該爲每個學生創造適合自己走向成功的條件,爲不斷增長的教育需求提供更多公平的選擇機會。何謂適合的教育?就是既讓教育適合學生,又讓學生適合教育。教育適合學生,事實上是要教育更好地爲學生服務,進而使學生能適應時代的特點,迎接時代的挑戰。學生適合教育,因爲教育是學生的自我實現過程。

我們要創造適合學生最優發展的教育,必須首先解決教育觀的問題,立足教育服務於學生,同時又要轉變學生的學習觀;其次還應建設良好的班級環境和師生關係,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動精神,創造最優的學生教育,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造適合學生髮展的最好的教育,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二、適合每一個學生髮展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爲每一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應該從轉變教育觀念、改進學校教育、改革評價三方面着手。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 思想指導行動,要爲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首先是要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具體可從教師和家長兩方面入手。

1.加強培訓學習,爲教師提供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通過國家、省、市、區的遠程教育平臺,讓教師參加遠程培訓,開闊視野、革新觀念、提升能力。如近兩年的全國教師教育技能測試、肇慶市教育網絡資源建設等;利用骨幹教師、名師工程,設立名師工作室、名師示範支教點等。

2.做好家校溝通,指導家長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家庭教育,樹立正確的成才觀。主動讓婦聯、社區參與家庭教育,成立社區家庭教育服務中心;引入社會商業模式的教育研究機構對家庭教育進行專題指導等。學校在組織對學生進行定期不定期的評價時,要不斷地發現每個學生在各個方面的閃光點,及時把學生各個方面的獎勵情況、進步情況以喜報的形式通知家長,淡化家長對學生學習成績的過分關注,感受到學校對學生的全面發展的重視,看到學生的希望,逐漸形成正確的成才觀和科學的教育理念,增強對學生的教育信心,拉近家長和學生、教師、學校的距離。

3. 尊重學生的體驗,學校教育要反映國家意志,這是一個不爭的事理。但在今天,這句話並沒有說完整。在現代社會,學生作爲對學校教育親歷者和體驗者,家長作爲學校教育的密切關注者,他們理應有權對學校教育作評價。關注個體、關注個性是教育現代性的本質。現代教育已經擺脫了從屬工具性質,成爲整個社會發展的基礎。對於個體而言,它已經成爲個體生命全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簡言之:立足生命存在、關注生命體驗、呼喚生命活力、提升生命質量,就是教育現代性的基本內涵,也是學校教育的責任。從這個意義而言,“創造適合於學生的教育”是尊重學生在學校教育中的體驗的吶喊,是一種關注學生文化生命特徵的反應。“鞋子舒服不舒服,只有穿鞋的人最清楚”,學校教育就像鞋子,學生就是穿鞋的人,學校教育是否適合於他,他自己最清楚。學校教育就是要讓學生穿上適合的鞋子,踏上生命的征程能遠行。因此,學校教育應着眼於學生個體的認知、情感、興趣、特長、意志、品質等方面的發展。

三、以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爲評價核心

在學生評價中沒有單一、固定的方法,隨着學生評價的功能、標準、目標、主體的變革,評價方法也向多元化發展,因此,新課程要求多樣化學生評價方法的綜合運用。在評價學生時,不僅要關注結果,更應該注重學生成長與發展的過程,有機地將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結合起來,給予多次評價機會,促進學生的轉變與發展。

1.口頭評價:在課堂上,教師要多表揚,少批評,以免學生對學習失去信心,運用對學生的評語要有明確導向,使學生迅速理解,並指出學生成功的經驗,也可以讓自我評價,或讓學生互相評價,培養學生正確看待自己與別人的習慣。

2.即時評價:教師可以將每一位任課教師隨時對每一位學生進行的即時評價,通過電話、家訪、校迅通,將學生在校的表現反饋給家長。家長也可以通過電話、來校瞭解學生的近況,教師將學生在校的表現反饋給家長,使家長與教師及時溝通,及時對學生的進步給予鼓勵,對學生的不良傾向給予糾正指導,使之始終保持良好的成長狀態,在健康發展的軌道上運行。

3.作業評價:教師批改作業或測驗試卷,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用“優”“良”“中”“差”或具體形象的圖章進行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階段性評價:每月一次對學生的學習、紀律、思想、勞動等全面評價,結合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家長評價多種方式;給每個學生記分,記錄到學生的日常表現評定表,作爲國小生素質綜合發展評價的依據之一。

5.檔案袋評價:學生每時每刻都在進步,都在發展,給學生建立“成長檔案袋”,不僅讓教師、父母及時瞭解學生的成長軌跡,更讓學生自己獲得收穫的喜悅,感受成長與進步。它能開放地,多層面地,全面地評價學生,從而發揮好評價的發展性功能。一張瀟灑的生活照,一篇剛發表的小日記,一幅自鳴得意的漫畫,一張在牆報園地展覽過的作業紙,一份自己參與主持的節目單等,都可以放入“學生成長檔案袋”中;要重視學生髮展的全過程,善於捕捉他們成長過程中一個個精彩的鏡頭,爲學生積累豐富多彩的評價材料。

教育者要高度尊重這個生命發展基本規律。高度尊重人的生命發展規律是一切教育的邏輯起點,也是教育迴歸本質的起碼要求。促進人個體的全面發展,爲每一個個體打造適合的自我發展、健康成長之路,這就在當今教育的的本源所在。

標籤:實踐 學生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