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樸實無華“做數學”——《分數的簡單計算》教學案例評析

樸實無華“做數學”——《分數的簡單計算》教學案例評析
樸實無華“做數學”——《分數的簡單計算》教學案例評析
竹溪縣龍灘中學  蔡建立  國小高級教師
 
新課程的實施給我們國小數學課堂帶來了一片生機,許多課堂教師放下架子弓身與學生平等對話,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帶來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學生有合作有交流、自主探究,課堂氣氛活躍充滿歡聲笑語。不久前,我聽了一位名師執教的《分數的簡單計算》的觀摩課。現摘錄該課的一些片斷,藉助這些片段來談談我們對教學的一些思考。
[案例片斷]
一、複習準備、呈現材料。
師:前兩天我們認識了一種新的數-----分數,這幾天老師眼裏看到的、心裏想到的都是分數,你們有沒有這種感覺?
師:(隨手拿起了學生中的一隻餅乾形狀的鉛筆盒 ):你看到分數了嗎?
生:我看到了1/2,假如把它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 。
師:老師在吃巧克力時又吃出了分數,你猜猜老師吃出了什麼分數?(出示巧克力)
生1:老師吃了其中的一份就是吃了這塊巧克力的1/8。
生2:吃了3份就是這塊巧克力的3/8,吃4份的話就是它的4/8。
生3:全吃完就是這塊巧克力的8/8。
……
二、探究同分母分數加法。
師:看到黑板上的4/8、3/8,你還想到了什麼?
生1:4/8比3/8大。
生2:這兩個分數分母是相同的。
……
師:我也想到了一個問題,我們已經學習過整數加減,比如2和5合起來是10,那麼分數4/8和3/8可以合起來嗎,如果能,合起來是多少?
生1:合起來是7/8。
生2:4/8+3/8=7/8。
生3(有點猶豫的樣子):我覺得應該是7/16。(教師表揚他敢於發表自己的不同意見)
……
師:現在有兩種不同的意見,那怎麼辦呢?你能否說服對方你的意見是正確的?
師:你用老師提供的學具紙片畫圖摺紙,也可以不用,建議你們以小組爲單位先達成一個一致的意見。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指導。交流反饋。
生1:我們小組認爲應該是7/8,比如巧克力先吃掉4份,就是它的4/8,又吃掉了3份,就是3/8,合起來是7份,所以是7/8。
生2:我是摺紙的。
(出示摺好的紙)4/8是4塊,3/8是3塊,一共是7塊,所以是4/8+3/8=7/8。
師:4塊是幾個1/8。
生:4個,3塊是3個1/8。
師:合起來是多少?
生:7個1/8是7/8。
師:有沒有畫圖的呢?
生:我畫的是長方形的圖。(實物投影展示)
師:剛纔認爲是7/16的同學,你現在的觀點呢?(表示同意其他同學的意見)
……
師:另外的你會算嗎?如2/8+5/8、2/8+3/8。
師:2/8+3/8=5/8怎樣想的呢?
生:2/8裏面有2個1/8,3/8裏面有3個1/8,合起來是5個1/8,是5/8。
師:你可以從黑板上自己找兩個分數相加看,也可以自己寫兩個分數加一加。
……
生1:8/8+1/8=9/8
生2:我有意見,應該是1/9。
師:說說道理?(生講不出)
生1:分數相加時,分母不變,分子相加。8/8是8個1/8,再加一個1/8就是9個1/8,也就是9/8。
師:這位同學很厲害。
師:你知道錯了,你能講講不可能等於1/9的原因嗎?
生2:8/8不加1/8也比1/9大。
……
三、 探究同分母分數減法。
師:剛纔有位同學提出4/8-3/8=1/8,對嗎?你們有什麼方法來說明呢?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指導。交流反饋。
生1:一個蛋糕先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4份,就是它的4/8,再從4份裏去掉3份,就是它的3/8,所以4/8-3/8=1/8。(學生畫圖演示)
生2:一塊巧克力取出4/8,再放回3/8,就是取出了1/8,所以4/8-3/8=1/8。。(師通過課件演示)
……
師:你能從黑板上挑些分數寫一些算式,並算出結果嗎?
生1:4/8-2/8=2/8
生2:8/8-6/8=2/8
生3:7/8-3/8+2/8=6/8
生4:8/8-5/8+1/8+2/8=6/8
……
四、課堂總結
師:今天學習了什麼?
生:分數的加減法。
師:你們都會了嗎?還有問題嗎?(生表示沒有問題)你們沒問題,我提個問題:1/2+1/4、1/2-1/4,你們能解決嗎?
[我們的思考]
一、把握起點,合理定位
在這堂課中,我們把目標定位在對分數意義的理解上,努力實踐着“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的課程理念。通過調查學生,瞭解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思維狀態及相關經驗,深知這些孩子剛學了兩節課的分數的初步認識,能憑直覺算出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但對於爲什麼可以這樣算還不是很明確。所以創設合適的問題情境讓學生自主探究算理,如:在驗證4/8+3/8=7/8時,教師引導學生說出,4/8是4個1/8,3/8是3個1/8,合起來是7個1/8。當算出2/8+3/8=5/8時,要求學生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呢?當學生需證明4/8-3/8=1/8時,老師又進一步讓學生通過畫圖、實物演示及看多媒體演示來明白這樣計算道理,並適時製造矛盾衝突,進一步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整堂課從直觀到算式,再從算式到用直觀來解釋。力求把看似簡單的課上出數學味。
二、巧用素材,隨機取例
生活是數學的寶庫,無數的數學問題等待開發利用。作爲學習活動的設計者——教師,要充分挖掘生活資源,把有限的數學知識源於無窮的生活情境中,揭開數學的神祕面紗,讓學生感受生活化的數學,變抽象爲具體,變無味爲生動,更有利於學好數學。爲此,我們大膽地對教材進行了改編,根據學生實際,巧妙地設置了課前的談話,隨機取例。“前兩天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數,爲了研究這種數,老師這幾天眼裏看到的全是這種數,你們有沒有看到?”並隨手拿起一隻學生的鉛筆盒問:“你看到了什麼?”學生回答是:切成一半佔鉛筆盒的1/2,緊接着出示超市中的清潔球——紅的佔2/3、黃的佔1/3,桌子腳的墊子——用去的佔1/4,以及巧克力吃了其中的1塊佔1/8、全吃了佔8/8、吃了3塊佔3/8等等。隨後,教師指着從學生口中說出的這些分數,順着問:“看到4/8和3/8,你想到了什麼?”“4/8和3/8合起來是多少?”看似簡單地談話、隨意地提問,卻已從不經意中構建了學習材料,使學生感受到了現實生活中隱藏着豐富的數學問題,學會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生活。這樣的引入親切自然,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了親和力。
三、製造衝突,誘發探究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如何點燃這“發現”之火、“研究”之火、“探索”之火顯得尤爲重要。當學生說出4/8+3/8=7/8時,教師問:還有不同的意見嗎?學生沒有作答,教師便提出:我認爲4/8+3/8=7/16,你們說呢?學生紛紛搖頭,教師緊接着提出:那你們能用什麼辦法來說服我4/8+3/8=7/8呢?簡單的一句話,卻製造了矛盾的衝突,使課堂出現了觀點的交鋒、智慧的碰撞。學生們紛紛動手開始驗證:有畫圖的、有摺紙的、有2人合作研究的、有4人合作交流的、還有學生把生活中的情境分巧克力作爲了他們思維的柺杖。課堂儼然是一個實驗研究室,學生在此經歷了觀察、實驗、證明等數學活動過程,從而發展了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這正是新課程所倡導的教學理念。又如在學生提出8/8+1/8=9/8時,同學有意見,提出應該得1/9。針對再一次的矛盾衝突,教師並不迴避而是面對未學的假分數,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說出各自的理由。並讓學生思考,你知道等於1/9不可能的原因嗎?學生的回答很精彩:因爲8/8不加1/8也比1/9大。教師善於製造矛盾的衝突,把孩子推到了自主探究的前臺,使學生親身經歷“做數學”的過程,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