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免費精品多篇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免費精品多篇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免費 篇一

1.初步瞭解連續兩問的應用題的結構,學會分析應用題中的數量關係,正確解答比較容易的含有連續兩個問題的實際問題。

2.引導學生連貫地思考問題,獲得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

3.經歷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培養學生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在學生學會連加、連減及加減混合的運算基礎上,初步接觸連續兩問的問題,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連續性,爲學生以後學習用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做好準備。

掌握含有連續兩問的應用題的解題方法。

理解第一個問題的結果是第二個問題的一個條件。

多媒體課件

一、複習準備

(一)嘗試補充缺少的條件或問題,再解答。

1.課件出示題目

(1)拍球比賽,小華拍了34個,小強比小華多拍9個,___________?

(2) 閱讀興趣小組有男生13人,___________,閱讀興趣小組一共有多少人?

2.認真審題,明確每道題需要補充的是條件還是問題。

3.你能將上面的題目補充完整嗎?

4.指名學生補充條件、問題,再解答。

(二)小結:要解決一個問題,至少需要兩個已知的條件。

【設計意圖:通過複習一步計算解決的問題,讓學生明確要求的問題和已知條件的關係,爲接下來學習解決連續兩問的應用題做知識上的準備。】

二、探究新課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自主理解題意。

(1)春暖花開,學校美術興趣小組的同學組織到郊外寫生,從圖中你瞭解了什麼信息?

(2)學生說說自己發現的數學信息。

2.嘗試提出問題

出示:美術興趣小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___________?

(1)學生審題,發現缺少問題。

(2)補充問題。

①男生有多少人?

②美術興趣小組一共有多少人?

【設計意圖:創設一種現實情境,從中提煉出要解決的數學問題,瞭解此類問題的結構,體會學習解決實際問題的意義,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深入探究,解決問題。

1.分析問題

(1)要解答第二個問題,需要什麼已知條件?(女生和男生的人數)

(2)缺少的已知條件是什麼,到哪裏去找。

明確解決第二個問題時需要將第一個問題的結果作爲第二個問題的一個條件。

2.解決問題

(1)先求男生人數,列式計算:14-5=9(人)

(2)再把男生和女生的人數合起來,求出美術興趣小組的總人數。

列式計算:9+14=23(人)

(3)學生口答:男生有9人,美術興趣小組一共有23人。

3.檢驗結果

怎樣檢驗解答是否正確?(方法不唯一)

(1)所求得的男生9人是否比已知的女生少5人。

(2)共有的23人,減去男生的9人,剩下的女生是不是14人。

4.歸納小結

今天學習的連續兩個問題的實際問題,要先根據已知的兩個條件解決第一個問題,再把第一個問題的結果作爲一個條件,和另一個有聯繫的已知條件結合起來,解決出第二個問題。

【設計意圖:連續兩問的實際問題是由兩個相關聯的用一步計算解決的問題構成的,教學例題時,出現兩個條件後,分次呈現兩個問題,指導學生認真審題,通過思考、交流、彙報的方式,弄清解決問題的先後順序,培養學生連貫性地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練習提升

(一) 完成教材第32頁做一做。(課件出示)

1.分析問題,找出已知條件和要求的問題。

2.解決第一個問題,列式計算:33+4=37(人)

3.學生討論解決第二個問題:把第一個問題的結果作爲另一個條件。

列式計算:33+37=70(人)

4.檢驗結果:把自己檢驗的過程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5.學生口答問題。

(二)完成教材第33頁練習六的第1題。

1.學生審題,找出已知條件和要求的問題。

2.先解決第一個問題,列式計算。

3.學生討論解決第二個問題,列式計算。

4.引導學生檢驗結果並口答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進一步鞏固並掌握解決連續兩問的問題的解題方法,練習中引導學生學會檢驗結果,培養學生主動檢查的好習慣。】

四、課堂小結

(一)學生回顧。這節課學習了什麼內容?

(二)教師小結:這節課學習的是含有連續兩個問題的實際問題,解答第二個問題時需要把第一個問題解答的結果作爲第二個問題的一個條件。做題時要先讀懂題目,再認真解答。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免費 篇二

1.在觀察、操作活動中理解100以內的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的算理。

2.掌握100以內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的筆算方法。

3.在情境中體驗加法計算的價值,在探究中培養遷移類比推理的能力。

4.體會兩位數加兩位數與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聯繫密切,感受數學的統一美。

本課教學目標的定位,是基於一年級下冊學生已掌握的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口算方法以及前一課時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的筆算方法的基礎之上。通過在學生熟知的情境中展開探索,在動手操作中理解算理,在知識遷移中體會筆算加法的算法。讓學生真正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掌握100以內的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的筆算方法。

理解100以內的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的算理,理解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的道理。

課件、小棒等。

(一)複習口算

5+34=

63+7=

9+84=

38+50=

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算法。

(二)複習筆算

32+6=

5+43=

24+61=

43+37=

學生獨立列豎式計算,指名板演後交流,列豎式時要注意什麼,關鍵把哪個數位對齊?

(三)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加法(進位)。(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課前複習100以內的兩位數加一位數、兩位數加整十數的口算加法和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加法,既是對舊知的複習,也是爲本堂課學習進位加做好鋪墊。筆算的最後一道題設計讓學生產生認知衝突,激發探究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的慾望。】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課件呈現主題圖,讀取主題圖中的信息。

2.根據圖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3.學生彙報,提煉問題: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學生?

4.列出算式:35+37=

(二)小組合作,探究算法

你想用什麼辦法算出得數?小組合作來試一試吧!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計算的方法,體現方法多樣化,發散學生思維。】

(三)彙報交流,明確算理

預設一:用小棒擺

1.學生彙報演示。

2.結合學生的操作,重點交流5根加7根得12根,把其中的10根捆成1捆再和原來的6捆相加。

【設計意圖:藉助擺小棒理解進位加法的算理,爲豎式計算做準備。】

預設二:列豎式計算

1.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2.你在列豎式計算時,是從哪一位加起的?爲什麼要從個位算起?

3.討論:5加7滿10後怎麼辦?在豎式中怎麼表示?

【設計意圖:詳細講解5加7得12,向十位進1中1的寫法。一方面結合擺小棒理解筆算進位加法的算理,另一方面又突出了豎式中進1的寫法,如果有的學生從十位加起,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優化整合。】

(四)歸納總結,理解算理

1.我們今天學的加法與以前學的加法有什麼不同?

2.進位加在計算時要注意什麼?爲什麼要這樣算?

3.課堂小結:筆算加法時,要把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

1.教材第14頁做一做。

學生列豎式計算,鞏固算法。

2.教材第15頁第5題。

判斷改錯,進一步理解算理。

3.教材第15頁第3題。

運用新知解決問題,體會數學的價值。

【設計意圖:通過鞏固練習,使學生給鞏固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的算法,進一步理解算理,並運用它解決實際問題,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1.談談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2.筆算加法時,需要注意什麼?

【設計意圖:通過師生交流、歸納總結和評價,讓學生享受學習成功的快樂,體會前後知識間的聯繫,感受數學的統一美。】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三

認識圖形

課時目標導航

教學內容

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教材第16~17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知道這些常見圖形的名稱,並且能夠辨認和識別這些圖形。

2.通過拼一拼、擺一擺、畫一畫等各種圖形的活動,使學生直觀感受各種圖形的特徵。

3.通過實物圖片,使學生感受這些圖形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形狀及名稱,並能夠辨認和區別這些圖形。

難點:正確認識這些圖形的特點,能夠對這些圖形進行辨認和區分。

教具準備

課件、PPT、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等實物若干、白紙、釘子板一塊、方格紙一張。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小朋友,你們喜歡搭積木嗎?今天每組同學都準備了一些積木,我們一起來搭一搭。請每組的同學一起搭一搭,搭好後互相說一說:你們用了哪些形狀的積木?

二、學習新課

1.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1)搭積木。

課件出示教材第16頁情境圖。

請同學們說一說,這些圖形的名稱是什麼,老師在相應的圖形上面板書名稱。

(2)感受從“體”到“面”。

提問:“這些朋友的家在什麼地方,我們到哪裏去找它們呢?”

演示:老師手裏拿一個長方體,用手摸着一個面,問:你們看這個面是什麼圖形?(長方形)

明確:從長方體的一個面上能找到長方形。下面就請每個同學從桌子上找出長方體,看看你能從長方體上找到長方形嗎?誰找到了,摸給大家看,並說一說,你在摸的時候有什麼感覺。

①這些面摸起來是平平的。

②這些面摸起來是滑滑的。

追問:還有誰找到了更多的長方形?

提示:表揚在長方體上找到6個長方形的同學。

(3)小組合作學習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提問:你還能從其他的物體上找到其他的圖形嗎?

小組內互相討論:你從什麼物體上找到了什麼圖形。

學生在小組內動手、動腦,通過觀察得出:圓是圓柱體的一個面,正方形是正方體的一個面,三角形是三棱柱的一個面。

(4)給新朋友照相。

學生在小組內開展討論:怎樣將物體上的面畫在紙上?也就是說怎樣給這些新朋友照相?

彙報方法,並把小組內畫得好的圖形進行整理,投影展示在全班同學面前,並說出所畫圖形的名稱。

(5)小結——說說我的新朋友。

我們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你們能用語言描述的方式向其他同學介紹一下這些新朋友嗎?(特徵)

明確:①長方形——長得長長的、平平的,一般的長方體上都能見到它。特徵:有四條直直的邊,四個直角。上下兩條邊一樣長,左右兩條邊一樣長。

②正方形——長得方方的,摸起來平平滑滑,可是它絕對站不起來。特徵:有四條直直的邊,四個直角。四條邊一樣長。

③三角形——平平的,有三個角。特徵:有三條直直的邊,三個角。

④圓——長得圓圓的,沒有一點棱角,就像八月十五的月亮。特徵:圓是由一條曲線圍成的。

教師歸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都是封閉的平面圖形。

三、鞏固反饋

完成教材第17頁“想想做做”。

第1題:略

第2題:圖略,不能圍出一個圓。

第3題:塗色略4 5 3 2

第4題:畫圖略,找一個長方體實際畫一畫,最多能畫出3個不同的長方形。

第5題:畫出的正方形都相同。

四、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呢?還有什麼問題嗎?

板書設計

認識圖形

認識平面圖形

教學反思

1.本節課通過摸一摸、看一看、描一描等具體的操作活動,讓學生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經歷了從“體”抽象出“面”的`過程,體會到了“面在體上”,感受了“體”與“面”的聯繫與變換,培養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2.通過“找一找”的活動,讓學生體會到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感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形式多樣的教學過程,提高了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

3.本節課的設計也存在一些問題。最突出的是在每次活動後的交流過程中,很多地方老師沒有進行有效地反饋,致使時間被浪費,影響了整節課的效果。例如,每次學生的回答,老師不要都一一重複,除非是比較重要的知識點。還有老師的一些結語不一定要等到學生所有活動都結束了再進行,可以針對每一個知識點,將結語穿插進去。

4.總之,本節課的設計,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教學過程的設計依託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大膽地對教材進行了新的組合、加工和創造,使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自身的魅力。

一年級數學下冊《100以內數的退位減法》教案設計 篇四

教學目的:

通過學習,讓學生掌握100以內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重難點:

理解退位的含義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

1、口算:

14-932-814-364-814-7

12-342-563-472-982-3

2、計算:

47-2356-4172-32

二、新授

1、板書:50-24

(1)首先列豎式要注意什麼問題?(相同的數位對齊)

板書豎式,從哪位算起?個位上0減4不夠減。怎麼辦?(從十位退一)也就是從十位借一,和個位上的0組成10,現在就可以減了,10-4=6,個位上寫6

(2)十位上的5被借走了一個1,還剩幾?4-2=2個位上寫2。

(2)四人小組討論:筆算減法要注意什麼?(相同的數位要對齊,從個位減起,如果個位不夠減,要從十位退1,在個位上加10再減)

三、鞏固練習

1、出示題目第21頁的第六題,分別讓學生說出個位夠減不用向十位借一,讓學生說出計算正確,但書寫不對,十位算得的0不用寫,讓學生說出最好打上退位點,防止忘記,出錯。

2、4人小組分工合作,解決第21頁的第7題,做完後在小組中說說自己是怎麼做的。

3、學生獨立完成練習第8題,說明先寫上得數,再連線

四、課後作業:

第11題,寫出豎式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