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數學認識三角形教案(整理6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6篇《數學認識三角形教案》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數學認識三角形教案》相關的範文。

數學認識三角形教案(整理6篇)

篇1:數學認識三角形教案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理解三角形的意義,掌握三角形的特徵。

(二)利於學具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通過動手實踐學生自己領悟三角形的意義和特徵,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習的難點。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1、下面各是什麼角?

說出什麼叫直角、銳角、鈍角?

組成角的兩條邊是什麼線?

2、家在本子上畫出直角(用三角板)、銳角、鈍角各一個。

小結:我們已經學習了線段和角,如果把角的兩條邊改爲線段,把角的兩個端點連起來會出現什麼圖形?(三角形)

我們今天就來研究和認識三角形。(板書課題:三角形的認識)

(二)學習新課

1、理解三角形的意義。

(1)我們已學過三角形,你能舉例說出哪些物體的面是三角形嗎?(紅領巾等)

(2)利於學具,動手做三角形,小組內比一比有什麼不同?

(3)結合複習題,思考討論:

①三角形是幾條線段圍成的?

②什麼樣的圖形叫三角形?

在討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概括: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4)鞏固概念。

①找一找,哪些是三角形?(投影)

②用三條線段組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這句話對不對?爲什麼?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強調,看一個圖形是不是三角形,要從兩方面看:一是看只有三條線段,二是要看是否圍成的封閉圖形。

2、掌握三角形的特徵。

剛纔大家找出這麼多三角形,它們的形狀各不相同,進一步觀察一下,這些三角形有沒有共同的地方?

啓發學生明確:它們都是三條線段圍成的,它們都有三個角,都有三個頂點。

再引導學生概括:圍成三角形的每條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邊,每兩條線段的交點叫做三角形的頂點。

3、教學三角形的特性。

我們學習的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要用到,像自行車的車架、房樑架等。爲什麼要用三角形的呢?我們來做一次實驗。

教師用事先準備好的木框,讓同學們拉一拉。

先拉五邊形木框。(變形)

再拉四邊形木框。(變形)

後拉三角形木框。(拉不動,三角形不變)。

提問:通過三角形木框拉不動,你明白了什麼道理?可以得出什麼結論?

學生動手實踐,老師引導學生明確:三角形的三條邊長度固定,三角形的形狀和大小就固定不變了。因而三角形具有穩定性。這就是三角形的特徵。

你能舉出生活中有哪些用到三角形的特性嗎?(椅子腿鬆動了,可以固定一個三角形鐵架)

(三)鞏固反饋

1、說說三角形的意義、特徵。

2、三角形有什麼特性?

篇2:數學認識三角形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結合具體實例,進一步認識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三角形三條邊的關係.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動,發展空間觀念,推理能力和有條理地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聯繫學生的生活環境、創設情景,幫助學生樹立幾何知識源於實際、用於實際的觀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讓學生掌握三角形的概念及三角形的三邊關係,並能運用三邊關係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難點

探究三角形的三邊關係應用三邊關係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設計:

本節課件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回顧與思考、情境引入、三角形的概念、探索三角形三邊關係、練習應用、課堂小結、探究拓展思考、佈置作業.

第一環節 回顧與思考

1、如何表示線段、射線和直線?

2、如何表示一個角?

第二環節 情境引入

活動內容:讓學生收集生活中有關三角形的圖片,課上讓學生舉例,並觀察圖片.

活動目的:讓學生能從生活中抽象出幾何圖形,感受到我們生活在幾何圖形的世界之中.培養學生善於觀察生活、樂於探索研究的學習品質,從而更大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第三環節 三角形概念的講解

(1)你能從中找出四個不同的三角形嗎?

(2)與你的同伴交流各自找到的三角形.

(3)這些三角形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通過上題的分析引出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及三角形的邊角的表示方法.並出兩道習題加以練習,從練習中歸納出三角形的三要素和注意事項.

第四環節 探索三角形三邊關係

篇3:國小數學認識三角形教案

國小數學認識三角形教案

認識三角形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動,發展空間觀念、推理能力和有條理地表達能力;

2、能證明出“三角形內角和等於180”,能發現“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餘”;

3、按角將三角形分成三類.

教學重點:

1、角平分線的概念;

2、三角形的中線.

教學難點:

會角平分線的概念.即判別哪兩個角相等.

教學過程:

一、探索練習:

1.任意畫一個三角形,設法畫出它的一個內角的平分線.

2.你能通過摺紙的方法得到它嗎?

學生可以用量角器來量出這個角的大小的方法畫出這個角的平分線.也可以用摺紙的方法得到角平分線.

在學生得到這條角平分線後,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觀察這三條線之間的位置關係,並且在交流的基礎上得到結論:

三角形一個角的角平分線和這個角的對邊相交,這個角的頂點和對邊交點之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中這個角的角平分線.簡稱三角形的角平分線.

教師應該規範學生的書面表達,給出下面的示範書寫:

如圖:∵AD是三角形ABC的角平分線,

∴∠BAD=∠CAD=∠BAC,

或:∠BAC=2∠BAD=2∠CAD.

請你畫出△ABC(銳角三角形)的所有角平分線,並且觀察這些角平分線有什麼規律?對於鈍角三角形呢?直角三角形呢?它們的角平分線也有這樣的規律嗎?

一個三角形共有三條角平分線,它們都在三角形內部,而且相交於一點.

例題:△ABC中,∠B=80∠C=40,BO、CO平分∠B、∠C,則∠BOC=______.

活動二:1、任意畫一個三角形,設法畫出它的三條中線,它們有怎樣的位置關係?小組交流.

2、你能通過摺紙的方法得到它嗎?

畫中線時,學生可以用刻度尺通過測量的方法來得一邊的中點.也可以用摺紙的方法得到一邊的中點.

在學生得到這條中線後,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觀察這當中的線段之間的大小關係,並且在交流的基礎上得到結論:

連結三角形一個頂點和它對邊中點的線段,叫做三角形這個邊上的中線.簡稱三角形的中線.

教師應該規範學生的書面表達,給出下面的示範書寫:

如圖:∵AD是三角形ABC的中線,

∴BD=DC=BC,

或:BC=2BD=2DC.

請你畫出△ABC(銳角三角形)的.所有中線,並且觀察這些中線有什麼規律?對於鈍角三角形呢?直角三角形呢?它們的中線也有這樣的規律嗎?

學生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觀察.應該比較快得到下面的結論:

一個三角形共有三條中線,它們都在三角形內部,而且相交於一點.

已知,AD是BC邊上的中線,AB=5cm,AD=4cm,▲ABD的周長是12cm,求BC的長.

鞏固練習:

1、AD是△ABC的角平分線(D在BC所在直線上),那麼∠BAD=_______=______.

△ABC的中線(E在BC所在直線上),那麼BE=___________=_______BC.

2、在△ABC中,∠BAC=60,∠B=45,AD是△ABC的一條角平分線,求∠ADB的度數.

小結:(1)三角形的角平分線的定義;

(2)三角形的中線定義.

(3)三角形的角平分線、中線是線段.

作業:

課本P125習題5.3:1、2.

教學後記:

學生基本上能明白三角形的角平分線、中線的定義,但是在較複雜一點的題目中也會出現以下錯誤:

(1)已知AD是三角形ABC的角平分線,則∠B=∠C;

(2)有部分生會把三角形的角平分線和三角形的中線混淆.

如:AD是三角形ABC的角平分線,則BD=CD.

對角平分線、三角形的中線的運用有待真正的提高.

篇4:四年級數學 認識三角形教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聯繫已有知識和經驗,通過觀察、操作、測量等具體活動,認識三角形的基本特徵,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高與底的含義,會用三角尺畫三角形的高(限在三角形內)。

2、使學生經歷探索和發現三角形基本特徵的過程,積累一些觀察和操作、比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活動經驗,體驗數學抽象到一般的過程,發展空間觀念。

3、使學生在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獲得一些學習成功的體驗,進一步激發數學學習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認識三角形的特徵,知道三角形高與底的含義,會用三角尺畫三角形的高。

教學難點:三角形高的畫法。

教具:三角尺 小棒 直尺 七巧板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請觀察這張圖片,你能從圖片裏找到三角形嗎?

對,在這裏。

想一想,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還見到過三角形?

指名說說。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下三角形。

(板書:三角形的認識)

二、探究

1、同學們,請拿出你的小棒,在桌面上擺出一個三角形。

我們將三根小棒首尾相接,就圍成了一個三角形。

2、請在紙上畫一個三角形,不要畫的太小哦。

請你到前面來,在黑板上畫一個三角形。

同學們,我們像剛纔一樣,將三條線段首尾相接圍成的圖形就是一個三角形。(課件)

齊讀一遍,注意要重讀紅色字體。

3、下面老師要看看誰的眼睛最亮,(課件)

認真觀察,下面哪一幅圖是三角形?爲什麼?

(第3是三角形,因爲只有它是由三條線段首尾相接圍成的,其他都不是。) 說的真好,三條線段必須要首尾相接,才能圍成三角形。

圍成三角形的三條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邊,線段的端點叫做三角形的頂點,每兩條邊之間的夾角叫做三角形的角。

請大家在自己剛纔畫好的三角形上標出三角形的邊,頂點和角。

同桌探究交流,你找出了幾條邊,幾個頂點,幾個角?

完成的同學用端正的坐姿告訴老師。

請你到前面來,在老師三角形上標出所有的邊、角和頂點。

給大家說說,你的想法。

(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頂點,三個角。)

孩子你真棒,謝謝你,請回座位。

5、大家請看,方格紙上有4個點,從這4個點中任選3個作爲頂點,都能畫一個三角形嗎?你有什麼發現?哪三個點可以,哪三個點不可以,爲什麼? 請在答題紙上第2題中畫一畫,和同桌互相說一說你的發現。

有小組已經完成了,請你給大家說說你們小組的發現。

(B.C.D三點不可以畫一個三角形,因爲這三個點在一條直線上。) 所以我們發現在同一條直線上的三個點不能畫一個三角形。

6、同學們,請看這幅圖,你知道圖中畫的是什麼嗎?這是一個人字樑,是建造房屋時房頂的結構,你能量出圖中人字樑的高度嗎?你量的是哪條線段?它和底邊有什麼樣的位置關係?

請看答題紙上第3題,想一想,量一量,同桌交流你的發現。

指名回答。

(量的是中間最高的那條線段,它和底邊互相垂直。)

7、如果我們把人字樑所表示的三角形畫下來,就可以這樣表示出它的高和底。(課件出示三角形的高和底)

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到對邊的垂直線段是三角形的高,這條對邊是三角形的

底。齊讀這句話,注意重讀紅色字體。

怎樣利用工具規範的畫出三角形的一條高呢,請看屏幕演示。(課件)看清楚了嗎?

老師在黑板上再演示一遍,拿出三角尺,讓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和三角形的邊重合,慢慢向頂點移動,移動到頂點時,畫出頂點到對邊的垂直線段,要畫成虛線,標出垂足,寫上高和底。(板書)學會了嗎?

請大家在自己剛纔畫的三角形中,畫出一條高。

師巡視,指導畫法 。同學們畫的高真好,那麼大家猜一猜,一個三角形有幾條高?

(三角形有三個頂點,每個頂點都可以向對邊畫一條高,所以三角形有3條高。)

是這樣嗎?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

8、接下來我們來做一個練習,請量出下面每個三角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記錄下來,注意測量時取整釐米。

指名說,注意說法的規範:第一個三角形底是3釐米,高是2釐米。

三、鞏固

同學們,下老師想請大家參加一個闖關遊戲,看看大家對本節課的知識掌握的到底好不好,大家想參加嗎?有信心順利通關嗎?

第一關,(課件)畫出每個三角形底邊上的高。

完成答題紙第5題,可以同桌邊交流邊畫。

完成的小組把筆放下身體坐正。

指名板演,評講。畫第三個三角形的高時,你有什麼發現?

(畫出的高跟三角形的一條邊重合了)

這個三角形有一個角是直角,它叫直角三角形,我們的三角尺是不是直角三角形?(是),舉起你的三角尺,指一指哪個角是直角,組成直角的兩條邊是它的直角邊,如果用它的一條直角邊作底,另一條直角邊就是三角形的高,如果用另一條作底,這條就是三角形的高,那如果用這條邊作底呢?兩條直角邊還可以作三角形的高嗎?不可以,這時高需要畫出來。

第二關,請在方格紙上畫一個底5釐米、高3釐米的三角形,完成答題紙

第6題。指名板演。

同學們請看,這些三角形都是底5釐米高3釐米,,同桌交流一下,你發現了什麼? (底和高都相等的三角形,形狀不一定相同。)

第三關,請看要求。

用七巧板拼三角形。四人爲一個小組,合作探究,

(1)選兩塊拼一個三角形。請拼好的同學到前面來給大家展示一下。

(2)用三塊拼一個三角形。請拼好的同學到前面來給大家展示一下。

(3)你還能用幾塊拼一個三角形?到前面展示。(4塊、5塊、7塊) 同學們,闖關成功,你們太棒了!

四、小結

同學們,今天你學了會關於三角形的哪些知識呢?

學生回答。

篇5:四年級數學 認識三角形教案

【教材分析】本課是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學生在已經直觀認識了三角形,且對三角形有一些感性認識。所以教學例1時選擇從生活中的場景入手,通過讓學生畫三角形、說三角形特點,逐步總結出三角形概念及基本特徵。教學例2,也是從現實情境出發,通過測量人字樑高度,感知三角形的底和高,並由此抽象出三角形高和底的概念。從實例到抽象概念,使學生獲得正確而清晰的表象。

【學情分析】學生在低年級時已經對三角形有了直觀的認識和初步的感知,這種感知往往來自於生活,所以教學時例題的選擇都是來源於現實生活,有利於學生對概念的抽象。畫高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所以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和已有知識進行練習,在比較中區分,從而正確的對知識體系進行重組和建構。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聯繫已有知識和經驗,通過觀察、操作、測量等具體活動,認識三角形的基本特徵,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高與底的含義,會用三角尺畫三角形的高(在三角形內)。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探索和發現三角形基本特徵的過程,積累一些觀察和操作、比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活動經驗,體驗數學抽象的一般過程,發展空間觀念。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使學生在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獲得一些學習成功的體驗,進一步激發數學學習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認識三角形的基本特徵,理解三角形概念。

【教學難點】會畫三角形底邊上的高。

【課時安排】安排1課時【課前準備】課件,直角三角尺,學生每人一張學習單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出示大橋夜景,提問:同學們,你能從這幅圖中看到什麼?師:生活中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三角形?多媒體展示存在於生活中的三角形。

揭題:生活中我們在許多地方見到過三角形,到底什麼樣的圖形才能叫做三角形,三角形又有哪些特徵呢?今天跟隨老師一起來認識三角形(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一)、三角形概念、特徵1、畫三角形提出要求:剛纔我們看了那麼多的三角形,你能畫出來一個嗎?生嘗試畫三角形,教師巡視,收集學生存在的錯誤案例。

2、展示交流,抽象概念師提問:你畫的三角形有什麼特點?小組交流。

指名展示,並介紹所畫三角形特點。

(1)三角形由三條邊組成。師追問這三條邊是什麼線?根據學生回答板書:線段

(2)出示反例,,這三條線段能組成三角形嗎?這三條線段應該是什麼關係?板書:圍成

(3)三條線段圍在一起就是三角形了嗎?出示反例。這三條線段應該怎樣圍在一起呢?板書:首尾相接抽象概念:根據我們剛纔的交流不難發現,這些是三角形共同的特點。所以,我們把由三條線段首尾相接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板書完整。

師:同位之間看着手中的圖形互相說一說什麼樣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3、自學三角形各部分名稱師:你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嗎?自學書本75頁。

組織交流:這是三角形的什麼(邊)?有幾條邊?頂點(有幾個頂點)?角,有幾個角?4、試一試提問:如果給你頂點讓你畫出一個三角形,你能畫出來嘛?出示題目,自行閱讀理解題目意思。學生繪製。

交流展示,誰願意展示一下自己所畫的三角形?提問:任選3個作爲頂點,都能畫一個三角形嗎?你有什麼發現?爲什麼下面3個點不能畫出一個三角形。交流(找2名學生說)小結:在同一條直線上的點只能畫出一條直線。所以三角形的頂點能不能在同一條直線上。

(二)、認識高和底1、教學三角形底和高的概念師:三角形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的用處,出示屋頂圖。從這幾幅圖中你又能看到什麼?知道這是什麼嗎?如果學生回答不出則師簡單介紹人字樑。

師:同學們手中也有一張人字樑圖,你能量出圖中人字樑的高度嗎?學生嘗試。

展示交流,指名演示度量過程並提問

(1)你量的是從哪裏到哪裏的距離?引導學生說出從人字樑的頂點到它對邊的距離

(2)我們所量的這條線段和人字樑的底邊在位置上有什麼關係?(互相垂直)

(3)你能想辦法驗證一下嗎?指名演示驗證過程。

(4)師小結:通過剛纔討論我們可以發現人字樑的高度,其實就是從這個三角形的頂點(出示頂點)到對邊所做的垂直線段的長度(邊指邊說)。

抽象概念:如果我們把這個人字樑所在的三角形畫出來,那麼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向它的對邊作一條垂直線段,這條垂直線段就是三角形的高(板書,畫出高,和直角標誌),而這條對邊就叫做三角形的底(標出底)。

回憶剛纔過程,說一說什麼是三角形的高,什麼是三角形的底?2、教學畫高

(1)提問:如果已知三角形的底,怎樣畫出底邊上的高呢?

(2)學生嘗試畫底邊上的高。

(3)指名演示畫高,總結畫高的方法和注意點。

(4)對比畫三角形底邊上高的方法和過直線外一點畫已知直線垂直線的方法。尋找相同和不同點。

三、練習鞏固同學們這節課收穫可不少,不僅知道了什麼樣的圖形是三角形,還知道了三角形的特徵,認識了三角形的底和高,也知道如何畫底邊上的高。接下來就是要檢驗你們的時刻了。做好準備了嗎?

1、練一練第1題。

(1)學生同位之間互相說一說。

(2)指名說一說哪些是,哪些不是,爲什麼?

2、練一練第2題。

(1)說一說題目有哪些要求。注意取整釐米。

(2)學生獨立完成。

(3)反饋交流。注意讓學生表達清楚:第一個圖形底邊上的高爲2cm。

底3、下圖中底邊上的高畫的對嗎?底底底④ ③ ② ①

(1)投影出示,先觀察,思考如何改正?

(2)指名用直角三角尺把正確的畫圖方法擺出來。

(3)說說在畫高時我們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4、練習十二第1題。

(1)獨立完成,指名展示自己的作業,並說說畫高的方法。

(2)改變第一個三角形的底,提問:這時該如何畫高。指名演示。再改變底邊,又該如何畫?觀察圖1,你有什麼發現?三角形有幾條高?

(3)討論直角三角形的的高。提問:這是一個什麼三角形?你能指出它的兩條直角邊嗎?如果以一條直角邊爲底(老師用手指),怎樣畫三角形的高?指名擺三角尺。你有什麼發現?如果以另一條直角邊爲底呢?你又有什麼發現?

(4)小結:直角三角形中以一條直角邊爲底,另一條直角邊就是三角形的高。

(5)提問:你能畫出這個直角三角形的第三條高嗎?以哪條邊爲底?

5、練習十二第2題。

(1)學生按要求畫出三角形。

(2)同桌互相檢查所畫的三角形是否滿足要求,交流是怎樣畫的。

(3)展示學生作業,並提問:問什麼條件相同,所畫的三角形卻不同呢?你有什麼發現?

(4)如果用同一條底邊,你能畫出多少個等高的三角形?

四、全課總結提問:這節課學習了什麼?你有哪些收穫?還有什麼疑問?

【板書設計】認識三角形由三條線段首位相接圍成的圖形叫三角形。

高底教學反思:本課教學過程中通過畫三角形,說三角形特徵,並用正反例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三角形概念,從而突出本課教學重點。而對於本課的教學難點,則通過讓學生聯繫已有知識,對比知識之間的聯繫和區別,從而對知識體系進行重新建構,突破難點。而練習過程中,除了關注基本的知識技能的掌握,還通過一些題目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篇6:四年級數學 認識三角形教案

【課標目標】

通過觀察、操作發現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認識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稱,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會畫出方格紙中三角形的高。

通過觀察、實驗發現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知道三角形的穩定性在實踐中有廣泛的應用。

【學習目標】

1?通過觀察、折、畫等操作活動,認識三角形的特徵和特性。

2?能指出三角形的邊、角、頂點,會辨認出三角形的底與高。

3?理解三角形的特性,把生活經驗數學化。

【評價任務】

根據觀察、操作等方式,引導學生髮現三角形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在大腦中形成三角形的圖像。

藉助觀察、演示、表達等方式概括出: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頂點、三個角。

通過操作、討論,引導學生得出三角形不容易變形,具有穩定性,深刻體會三角形的穩定性在生活中的應用。

4.根據教師示範、學生操作折一折,提問、討論、思考、概括出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學過程】

主題引入,激發興趣

教師:孩子們,春天到來了,陽光明媚,春暖花開,如果能到外面去玩玩兒,那該多好啊,瞧,一羣孩子已經來到了公園門口?仔細看看,這幅圖上有那些圖形?

出示第34頁主題圖,觀察後回答:圖中哪些物體形狀是三角形的?根據學生回答貼出例1三角形物體的圖片。

教師:既然生活中有這麼多三角形,那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有趣的三角形。

(板書課題:認識三角形)

[設計目的:既然生活中有這麼多三角形,會很快激起學生想研究三角形的慾望,一開始就抓住了學生的心,是一個好的開端。]

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認識三角形

1.描一描

三角形是我們的朋友,它爲我們日常生活、建築業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貢獻。很多實物圖和標誌牌上都有三角形,(引導觀察例1的四幅圖),請孩子們打開書第35頁,仔細觀察

(1)每幅圖中有1個或幾個三角形,用鉛筆將每幅力中的1個三角形描出來。

(2)描完後你對三角形有什麼樣的初步印象?

2.畫一畫

請每位同學在紙上任意畫出幾個三角形,然後閉上眼想一想三角形的形狀。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怎樣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3.說一說

教師:對照圖形,誰能用自己的語言來說說看,什麼樣的圖形叫做三角形呢?

學生得出: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辨一辨

練習九第1題。圖中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爲什麼?

[設計目的:學生對三角形並不陌生,早在一年級認識圖形時就初步認識了,只不過沒有對三角形的特徵進行認識,所以這一環節的重點是在觀察中概括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以及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什麼樣的圖形是三角形。]

(二)認識三角形的特徵

教師:觀察這些三角形,(隱去實物,顯示出三角形圖形)有哪些共同特徵?

(讓學生充分觀察,自己總結出特徵)

1、圍成三角形的這三條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邊。那麼三角形有幾條邊呢?

2、每兩條線段相交於一個點,這個點叫做三角形的頂點,三角形有幾個頂點呢?

3、三角形除了有三條邊,三個頂點,還有三個什麼?

歸納: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頂點,三個角。

操作:第35頁課堂活動,按要求在釘子板上圍三角形,並相互檢查。

(三)認識三角形的特性

1、拉一拉

在日常生活中,屋頂,橋樑支架,自行車車身,爲什麼要設計成三角形形狀的呢?我們來做個實驗

學生分組活動:

①用木條做一個四邊形和1個三角形框架,

②拉三角形的框架和四邊形的框架。你發現了什麼?

2.小結:只要三角形三條邊的長度固定,這個三角形的形狀、大小也就完全確定。

三角形不容易變形的這種性質就是三角形的穩定性。

3.討論:怎樣才能使這個四邊形的形狀和大小不改變呢?

4.驗證:

現在老師在這個四邊形的對角處再加一段木條,再請一個同學上來拉拉看,會發現什麼?(不變形)這又是爲什麼?

5.找找:你們周圍哪些地方應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

[設計目的:這一環節重在讓學生通過拉一拉的實踐性的比較活動,去感受三角形與四邊形在穩定性方面的差別,從而理解生活中很多建築做成三角形形狀的理由,不是要讓學生只記住三角形不容易變形這個結論。

(四)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

1、折一折

(1)教師示範折三角形:

①摺痕一端過三角形的頂點,另一端所指的邊被分成兩段,折後這兩段部分重合在一起。

②觀察折後的三角形上有一個直角,說明摺痕與三角形的一條邊是什麼關係?互相垂直。

③把被折的三角形打開,這條摺痕就是三角形的一條高,與摺痕垂直的邊就是這條高對應的底邊。

(2)學生折高,指一指哪條是高,哪條是底。

(3)問:三角形另兩條邊也有高嗎?可以折這兩條高嗎?一個三角形共有幾條高?對應的有幾條底?

2、鞏固練習

(1)標出圖中的底和高。

(2)判斷:三角形底邊上的高畫對了嗎?練習九第2題。?

(四)全課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對三角形有哪些新的認識?

教學反思

“認識三角形”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節課的教學主要包括三角形的定義、基本特徵、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稱和穩定性,我圍繞“畫--折--拉”這一線索設計本節課的教學,讓學生在實踐與操作中對三角形作進一步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觀察與操作實踐中建立形象,形成表象,逐漸掌握知識。體驗數學來源於我們生活中,並用於我們生活中。首先,我用單元主題圖讓學生觀察,讓學生知道生活中有很多三角形,既然生活中有這麼多三角形,會很快激起學生想研究三角形的慾望,一開始就抓住了學生的心,是一個好的開端。然後通過“描一描”、“畫一畫”、“說一說”使學生直觀地感知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三角形有三個角、三條邊、三個頂點。再通過折三角形紙認識三角形的高,通過觀察,量一量得出“三角形的高與底互相垂直”的關係。在三角形特性的教學中,讓學生動手做、拉三角形和四邊形,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比較,獲得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的認識。教學知識對於學生來說抽象的,但生活對於學生來說則是形象的、熟悉的。三角形在生活中處處可見,如自行車的三角架、高壓線鐵塔上的支架等,學生對此也有表象認識,但沒有上升到抽象的數學知識。在學生了解三角形具有穩定性後,讓學生找生活中的三角形,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繫,使數學知識生活化。讓學生體會“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