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三角形的認識》教學設計新版多篇

《三角形的認識》教學設計新版多篇

《三角形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標實驗教材數學四年級下冊第80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什麼樣的圖形叫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徵和按角分類的方法,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2、能夠識別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關知道它們三者之間的關係。

3、滲透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和遷移推理等數學思維方法。培養學生髮現欣賞的意識,感受生活中數學,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

一、認識三角形

1、擺三角形

(1)(課件演示)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些圖片,仔細觀察:看看這些事物中都有我們學過的哪些圖形?(欣賞兩遍)

(三角形、圓形、梯形……)

這節課我們來重點研究三角形

板書:三角形的認識

(2)(準備小棒)現在想想三角形是什麼樣子的?聽要求:請用手中的小棒快速地擺一個三角形。(生動手擺三角形,同時老師在黑板上畫三角形)

2、三角形的特性

(1)師拿出準備好的插接長方形,問:這是什麼圖形?

師拉動長方形,問:你發現了什麼?

(長方形變化了,說明它不穩定)

(2)拉一拉剛纔的三角形,你發現了什麼?

(沒有變化,說明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板書:穩定性

三角形的穩定性是三角形的特性,在實際生活中有着非常廣泛的應用,誰能說說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運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

二、三角形的特徵

1、什麼是三角形

剛纔我們動手擺了三角形,還知道了三角形具有穩定性,你認識三角形了嗎?

出示:

手勢表示哪個是三角形?

根據剛纔的學習誰能用一句話簡單地說說什麼是三角形?

(重點引導學生理解“圍成”)

板書: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三角形

2、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稱

猜測:圍成三角形的每條線段叫什麼?(邊)三角形一共有幾條邊?(3條邊)

每兩條邊線段的交點叫什麼?(頂點)三角形一共有幾個頂點?(3個頂點)

仔細觀察三角形除了有三條邊,三個頂點之外,還有什麼?(3個角)

誰能說說三角形有什麼特徵?(三角形有3條邊,3個頂點,3個角)

生回答師板書。

三、三角形的分類

1、分類

2、剛纔大家表現非常棒,積極動腦思考,回答問題也非常積極,那現在看看大家的動手能力和大家的合作能力怎麼樣?

出示六種三角形

看要求:(課件演示)給這些三角形分類:

要求:

(1)給每類三角形取個名字。

(2)小組說說爲什麼這樣取名?

生運用學具小組合作,老師巡迴指導。

生彙報,師總結板書:

銳角三角形 1個? 3個?

直角三角形 1個

鈍角三角形 1個

3、小遊戲:

猜角遊戲 師只露出一個角,生猜這是什麼三角形?

說說什麼是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四、小結: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知識?

考考你:

選擇:

(1)由三條( )圍成的圖形叫三角形。

A直線 B射線 C線段

(2)( )的三角形叫銳角三角形。

A有一個角是銳角 B有兩個角是銳角 C有三個角是銳角

判斷:

(1) 有三條線段的圖形一定是三角形。

(2) 任何三角形裏都有兩個銳角。

(3) 直角三角形中只有一個角是直角。

(4) 有位同學看到三角形中有一個銳角,就說這個三角形是銳角三角形。(

《三角形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內容: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三有形P59、60、61。

教材簡析:《三角形的認識》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一課時,本課是六年制數學第二學段“空間與圖形”中的學習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對三角形有了直觀地認識,已經能從平面圖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節課主要是幫助學生在原有的感性認識基礎上,理解三角形的意義,掌握它的特徵,爲今後進一步學習其他幾何圖形的有關知識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1、在原有的認知基礎上,通過自學書本、觀看視頻講解,逐步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各部分名稱並概括出三角形的定義;學會用符號語言表示三角形。

2、認識三角形的高和底,會畫三角形的高。

3、聯繫生活實際、通過實驗操作理解三角形的穩定性及其應用,感受到三角形的三邊長度固定,形狀大小就確定的穩定性的本質。

4、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生活。

教學重點:三角形的概念,感知穩定性。

教學難點:高的畫法和意義。

教學預設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孩子們,三角形,你認識了嗎?(認識了)

相信大家已經進行了自學,認真看過學習視頻了,那今天這節課我們要做些什麼呢?

二、彙報自主學習導學單

1、畫三角形、揭示概念

(1)請小老師上臺畫三角形。

(2)什麼叫三角形呢?師板書:由3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3)哪位小老師給大家介紹一下,你對“圍成”二字的理解呢?

強調出:三角形每相鄰兩條線段的端點相連。

(4)還知道三角形有( )個頂點、( )條邊、( )個角?師板書:3個頂點、3條邊、3個角

2、學會用符號語言表示三角形

爲了表達的方便,現在可以給這個三角形取個名字了吧!

引導說出:三角形ABC,師標出字母ABC

說一說角A角B角C,各條線段的名稱。

3、認識三角形的高和底,會畫三角形的高

(1)彙報導學單上高和底的概念

(2)“三角形高的認識”學習視頻回顧

(3)找出黑板上三角形的3組頂點與對邊。揭示板書:3條高

(4)同桌交流導學單上畫高的過程

(5)指名板演:作高

4、三角形的穩定性及應用

(1)交流導學單上第5小題。師板書:穩定性

(2)拿出學具,拼擺三角形及四邊形

(3)同桌互相交換,拉一拉,談發現;前後排的同學轉過來比一比,談發現。

(4)說一說生活中哪裏有應用到三角形的穩定性呢?

三、鞏固練習、應用新知

1、快速找出對應的頂點和對邊

2、請畫出下面三角形中指定底邊上的高。

三角形的認識——姜微微

(1)實物投影校對。

(2)直角三角形中,兩條直角邊互爲高和底。

(3)利用第3個三角形找一找外高,指一指。

3、實踐操作

四、課堂總結1、[課件演示]畫一個三角形及一條底邊上的高,旋轉三角形。

師:孩子們,讓我們靜靜地看大屏幕,靜靜地回憶。

《三角形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使學生認識三角形,直到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

2、通過實驗使學生知道三角形的穩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

理解三角形的定義,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難點:

不同三角形的高的畫法。

教具準備:

PPT、三角板

學具準備:

小棒、白紙、鐵絲、三角形、穩定性學具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教師出示三角形,提問:這是什麼圖形?學生回答後板書課題

2、在哪看到過這種圖形?(生舉例)

二、教學三角形的定義

1、師:想不想自己動手做一個三角形。拿出老師爲你們準備的學具做一個三角形。(學生動手操作)

展示學生的作品:

生1:用小棒擺的一個三角形

師:你們對他擺的三角形有什麼想說的嗎?

生:他擺的三角形小棒與小棒處沒有粘牢。

師:你願意上來讓這個三角形變得更完美些嗎?

生2:用白紙折了後剪出來的一個三角形。

生3:用鐵絲折的一個三角形

師剛展示,就有學生在下面提意見:那不是三角形?

師:你爲什麼認爲這個不是三角形?

生:它沒有封口。

師:其他同學的意見呢?

師動手捏住鐵絲的兩頭問:這樣是一個三角形了嗎?

2、師:現在我們說也說了,做也做了,那誰能說說什麼樣的圖形式三角形呢?同桌交流

3、學生回答,教師不斷完善。得出三角形的定義:由三條線斷圍成的圖形叫三角形。

4、提問:什麼叫圍成?學生齊讀三角形的定義

5、師:接下來讓我們當一回小法官,判斷一下上面的圖形式不是三角形。(PPT出示)

5、自己動手畫一個三角形。教師也在黑板上畫一個三角形。

(反思:關於三角形的知識學生在三年級的時候就已經接觸過,關於三角形的定義作業本中也曾以判斷的形式出現過,因此備這節課的時候,一直在猶豫,是直接以提問形式出現:“關於三角形的知識,你都知道哪些?”還是先建立表象,再得出定義。最終還是採用了第二種方法。課堂中學生表現出來的問題,也都掉進了自己預設的陷阱中:如用小棒擺的三角形連接點超出了,用鐵絲圍的三角形連接點沒圍住,教師抓住了學生的這些生成進行及時的反饋,一步一步讓學生理解什麼是“圍成”,突破了教學中的第一難點。)

三、教學三角形個部分的名稱、(承接上面的環節)剛纔有人提到了三角形的邊,誰來指指這三角形的邊在哪兒?(學生上來指)

師手指三角形的頂點問:“這叫三角形的什麼”?手指角問:“這又叫三角形的什麼?”

教師邊說邊板書:咦,原來三角形有三個頂點、三條邊、三個角。

2、在剛纔自己畫的三角形中標出各部分名稱,然後和同桌說一說。

3、小遊戲:師:每一個頂點都有它對應的邊,現在我們來做一個小遊戲,老師指定點,你們來指出它對應的邊。

4、命名: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三角形也有,數學上通常用三個連續的大寫字母a、b來表示三角形的三個頂點,這個三角形就叫做三角形abc,這個頂點就叫做頂點a、定點b、定點c;這條邊就叫做線段ab、線段ac、線段bc

師:給你的三角形也起個名字吧!(學生起名)

師:讓我們認識一下你畫的三角形(生手舉三角形,並說這是三角形***)

(反思:上學期教學畫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高時,發現學生頂點和對應的邊很會搞錯,因此這兒設計了了一個小遊戲,本意就是爲學生在下面一個環節畫高做準備,但就像雲外天所說,如果把這個環節與後面的畫高結合起來進行教學,課堂就更精彩。)

三、教學三角形的穩定性

1、師:早我們的生活中三角形運用的很廣泛,老師也採集了一些,一起來看看:(出示PPT)請學生指一指三角形在哪兒?

2、師:爲什麼設計師都到用三角形而不用別的圖形呢?(引出三角形的穩定性)

3、師:真的是這樣嗎?想不想動手來驗證一下(學生拿出學具進行操作)

4、三角形的穩定性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用處,你還能舉出生活中應用三角形穩定性的例子嗎?

(反思: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理解三角形的穩定性,本是個很好的教學設計。但是學生在進行學具操作時,教師過於心急,對學生的操作有太多的指導,導致這個環節失去了原有的功效)

四、畫高

1、老師這兒有一個三角形,從一個頂點出發向對邊畫了好幾條線段(PPT出示)哪一條最短?爲什麼?引出高。

2、那什麼叫高呢?教師邊在PPT上演示,邊介紹:從一個頂點出發,到它的對邊畫一條垂直線段,這條垂直線段就是三角形的高,這條邊叫三角形的底。

3、看書,書中是怎樣介紹三角形的高和底的。

4、銳角三角形:教師演示畫高,學生在自己畫的三角形上畫高。

師:剛纔我們是從一個頂點出發向它的對邊畫了一條高,如果從另外的頂點出發,你會畫高嗎?想想三角形的高有幾條?爲什麼?(學生畫高,投影儀上展示學生的作品)

5、直角三角形:出示學生自己畫的直角三角形:剛纔有同學遇到了困難。像這樣的三角形怎樣畫高?(學生回答並在練習紙上畫出以最長的那條邊爲底邊的三角形的高)

6、鈍角三角形:教師出示:像這樣的三角形也有三條高,今天我們只畫斜邊上的高。學生動手畫高,展示作品。

五、應用

1、師:今天我們又重新認識了三角形,你能說說你又瞭解了三角形的哪些知識?

2、出示:小紅家的椅子用了很多年了,已經搖搖晃晃,你能幫他修好嗎?

(反思:這個環節教師稍微進行了一下拓展,因爲例題中只出現畫銳角三角形的高,而且關於角的分類是安排在例4。但從學生的掌握程度來看,學生還是掌握的較好。畫銳角三角形的高的過程中教師也發現了一個問題:很多學生畫的銳角三角形的三條高沒有相交於一點,因時間關係,教師只是點了一下,在畫高的細節上教師還應強調。)

《三角形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四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江蘇(國標)四年級數學下冊第22——24頁《三角形的認識》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觀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動中,經歷三角形的認識過程,並認識三角形各部分名稱。

2.明白三角形三條邊的長度關係,感受到三角形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3.感受三角形的底和高,並能正確測量底和高。

4.體驗三角形的穩定性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幾何圖形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掌握三角形三邊關係定理。

教學難點: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測量底和高。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學具、小棒、釘子板、直尺、三角形

教學過程:

一、聯繫實際,引出課題感知三角形

1.出示一條紅領巾讓學生說說有什麼特徵?

(是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

教師小結:同學們說得都對紅領巾的形狀就是三角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三角形,認識三角形的基本特徵。

2.學生彙報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三角形信息。

3.教師展示三角形在生活中應用的圖片。

談話引出課題:“你想學習有關三角形的什麼知識呢?(板書課題:三角形的認識。)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動手製作三角形,概括三角形定義。

(1)學生利用老師提供的材料動手操作,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做一個三角形。(製作材料:小棒、釘子板、直尺、三角板。)

(2)學生展示交流製作的三角形,並說說自己是怎麼做的。

(3)觀察思考:這些三角形有什麼相同地方?

(4)認識三角形組成,初步概括三角形定義。

(5)教師出示有關圖形,引起學生質疑,通過學生思考討論,正確概括出三角形定義。

歸納並板書:

相同點:都有有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

不同點:角的大小不相同,邊的長短不相等。

(6)完成“想想做做”1,學生畫好後,說說三角形的特徵。

2、教學例題。

(1)任意選三根小棒能圍成一個三角形嗎?

學生先猜。

教師:光猜可不行,知識是科學,咱們來動手圍一圍。

學生動手圍,集體交流:有的能圍成,有的不能圍成。

教師請能圍成和不能圍成的同學分別上來展示一下。

同時板貼:能圍成三角形不能圍成三角形

教師小結:隨意的給你三根小棒,有的時候能圍成一個三角形,有的時候不能圍成一個三角形。看來呀,咱們考慮問題的時候要全面、周到。

提出問題:那麼,能圍還是不能圍,跟三角形的什麼有關係呢?

引導學生明白:跟三角形的邊有關係。

教師:對,三角形的邊有什麼樣的關係呢?

(2).動手操作。

電腦出示:現有兩根小棒,一根長4釐米,一根長6釐米,再配一根多長的小棒,就能圍成一個三角形?

教師說明操作要求,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教師:下面就請同學們來彙報一下你的操作結果。

請不同的學生彙報,教師及時點評。

[設計意圖:既然已經知道能否圍成一個三角形,與三角形的邊有關係,所以教師先給出學生兩根6釐米和4釐米的小棒,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得到,當第三邊是幾釐米的時候能圍成三角形,直觀明瞭,爲後面的探究打好基礎。]

(3)。集體探究。

第一層次:發現不能圍成的原因。

①教師:同學們通過動手實踐,發現1釐米的小棒不能圍,確定嗎?咱們再來驗證一下。

課件演示:當三根小棒分別是1釐米、4釐米和6釐米的時候,圍不成三角形。

教師:爲什麼圍不成?你會用一個數學關係式表示出它們的關係嗎?

引導學生得出:1+4<6,所以圍不成。

②教師:下面我們再來驗證一下2釐米。課件演示。

教師:你發現了什麼?會用一個數學關係式表示出它們的關係嗎?

引導學生說出:2+4=6,所以不能圍。

板書(補上小於等於號):兩邊之和≤第三邊不能圍成三角形

[設計意圖:學生已經有了操作的初步體驗,但是不能圍成的原因是什麼,卻還沒有發現。這裏,通過課件直觀、生動的演示和教師及時的啓發、點撥,學生便會很快的發現不能圍成三角形的原因了。]

第二個層次:猜想,初步得出三角形邊的性質。

教師:兩邊之和小於或者等於第三邊,不能圍成三角形。同學們猜想一下,什麼情況下能圍成三角形呢?

學生猜出: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板貼:兩邊之和>第三邊能圍成三角形?

同時,教師在旁邊畫上“?”

初步驗證猜想:

教師:這個猜想對不對呢?這需要進行驗證。看看這些能圍成三角形的邊,是不是具備這樣的關係?

教師指着3釐米,問:當第三根小棒是3釐米的時候,誰能來說一說?

同時課件進行演示,得出:3+4>6。課件演示。

教師點擊:那麼下面就依次類推了。課件依次出現算式:4+4>65+4>66+4>67+4>68+4>69+4>610+4>6

[設計意圖:由於有了“兩邊之和≤第三邊,不能圍成三角形”這個結論作基礎,學生會自然而然地想到當“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的時候就能圍成三角形。這時教師及時說明,這只是猜想,要經過驗證才能判斷它是否正確。]

第三個層次:引發矛盾,突破難點。

教師指着表格,質疑:你們有沒有發現問題啊?咱們在動手操作的時候得出10釐米不能圍,可是10+4>6呀,這符合我們剛剛得出的結論啊?

《三角形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五

教學內容:

蘇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43~45頁的例題和“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通過把長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動,使學生直觀認識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

2、使學生能正確辨認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初步知道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在生活中的應用。

3、使學生在折、剪、拼的活動中,初步體會圖形的變換,進一步積累認識圖形的經驗,發展空間觀念,增強合作意識,提高動手操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認識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

教、學具準備:

教師,正方形紙、長方形紙若干;剪刀一把;釘子板一塊;方格板一塊;小豬頭像一個;磁性白板和磁珠。

學生,釘子板一塊;正方形紙、長方形紙各兩張;剪刀一把;水彩筆;課前收集的有關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圖形資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設置問題

二、實踐操作,獲取新知

1、動手摺、剪三角形。

⑴讓學生拿出一張正方形紙。教師拿正方形紙,讓學生判斷對不對。

⑵提出要求:把這正方形紙對摺一次,變成一模一樣的兩個部分。

⑶指名演示。

讓不同折法的學生演示自己的折法,並說說分別折出了什麼圖形。

在師生交流中揭示三角形的名稱。

學生動手摺一個三角形。

⑷動手剪三角形。

老師示範,學生剪

說一說,有什麼發現?

這兩個三角形怎麼樣?

老師送給學生一件禮物,打開,出現四個三角形,老師貼在黑板上。

⑸認識三角形的一些變式圖形。

這些都是什麼圖形?

2、動手拼、擺平行四邊形。

⑴要求用兩個一樣的三角形拼一拼,看看能拼出哪些圖形。學生擺。

⑵展示學生的成果。

5個學生展示擺的圖形。

學生採訪展示的學生,拼成了什麼圖形:

小魚、蝴蝶、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

讓學生評價拼的怎樣?

根據學生的交流,揭示平行四邊形的名稱。

⑶認識平行四邊形的一些變式圖形。

三、穿插活動,鞏固認識

1、讓學生用肢體來表現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鼓勵同桌或小組共同完成)

學生嘗試合作拼成平行四邊形,師生合作拼成三角形。

2、展示課前收集的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

房子頂上是三角形;

3.指導看書第43頁和44頁。

認識紅領巾、路牌,認識三角形。

認識柵欄門、起重機、樓梯的截面,認識平行四邊形。

用生活中的例子進一步豐富對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認識,並要求選出一個最喜歡的圖形用水彩筆塗上顏色。

學生活動。

四、練習

1、在釘子板上圍一個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學生獨立完成。

同桌交流,全般展示、評點正確和錯誤的平行四邊形。把錯誤的平行四邊形改圍正確。

學生再圍平行四邊形。

2、在方格紙上畫一個三角形和一個平行四邊形,完成後展示、評點。

3、用一張長方形紙折(剪)成兩個一樣的三角形。

4、用兩個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五、全課小節,板書課題。

《三角形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六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三角形的意義,掌握三角形的特徵和特性,。

2 經歷度量三角形邊長的實踐活動,理解三角形三邊不等的關係

3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動手操作、培養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4讓學生樹立幾何知識源於客觀實際,用於實際的觀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學難點;

懂得判斷三角形三條線段能否構成一個三角形的方法,並能用於解決有關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聯繫生活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或表面是三角形?請收集和拍攝這類的圖片。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讓學生說說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三角形的。展示學生收集的有關三角形的圖片

2播放錄像

師:接下來來看老師收集的到的一組有關三角形的錄像資料。

3導入新課。

師:我們大家認識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來簡單,但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用處,看來生活中的三角形無處不在,三角形還有些什麼奧祕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三角形的認識)

三、師生互動引導探索

(一)三角形的意義:

1活動。要求:(1)每個小組利用教師事先爲其準備的三根小棒,把小棒看成一條線段,利用這三條線段擺一個三角形。比一比,看哪一個小組做得最快!

(提供的小棒有一組擺不成的。)

2學生拼圖時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請同學一起來觀看做得有代表性和做得有特色的圖案 (展示學生所擺的圖)

請同學們一起做裁判,看看哪些是三角形?[學生會認爲(1)、(2)、(3)(4)爲三角形,但對(2)、(3)(4)有爭議]

師:那你認爲怎麼樣的圖形纔是三角形?到底這幾個圖是不是三角形呢?同學們可以從書上找到答案!請學生閱讀課本的內容。

板書:三條線段圍城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因此判斷圖案(2)(3)(4)不是三角形。

判斷:下面圖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

3.教師問:除了三角形概念,書中還向我們介紹了什麼?

(1)三角形的邊、角、頂點

(2)三角形表示法;

(3)三角形的高和底

(二)三角形的特性:

1課件出示自行車、屋檐、吊架等三角形的圖片,爲什麼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

2解決這個問題,下面我們先做個試驗:

出示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教具,讓學生試拉它們,並思考,你發現了什麼?

3要使平行四邊形不變形,應怎麼辦?試試看。

4那些物體中用到三角形,你知道爲什麼了嗎?三角形的這種特性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在今後學習數學的時候,我們應該多想想,怎樣把數學中的有關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三)三角形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1師:在我們圍三角形的時候,有一組同學的三條線段圍不成三角形,看來不是任意三個小棒就可以圍成三角形,這裏面也有奧祕。

這與它三條線段的長短有關。現在我們就來討論這個問題——到底組成三角形的這三條線段有什麼特點?

2學生小組活動:(時間約6分鐘)。

下列每組數是三根小木棒的長度,用它們能擺成三角形嗎?(學生每回答一題後就利用電腦動畫進行演示:三條線段是否能組成三角形)

(1)6,7,8; (2)5,4,9; (3)3,6,10;

你發現了什麼?

3學生探討結束後讓學生代表發言,總結歸納三角形三邊的不等關係。學生代表可結合教具演示。

教師問:我們是否要把三條線段中的每兩條線段都相加後才能作出判斷?有沒有快捷的方法?(用較小的兩條線段的和與第三條線段的大小關係來檢驗)。

4得到結論: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電腦顯示)。

教師問: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那麼,三角形的兩邊之差與第三邊有何關係呢?

感興趣的同學還可以下課繼續研究。

5鞏固練習:爲了營造更美的城市,許多城市加強了綠化建設。這些綠化地帶是不允許踩的。(電腦動畫演示有人斜穿草地的實踐問題)。他運用了我們學習過的什麼知識?

6(1)有人說自己步子大,一步能走兩米多,你相信嗎?爲什麼?

(由學生小組討論後回答。然後電腦演示籃球明星姚明的身高及腿長,以此來判斷步幅應有多大?)

7有兩根長度分別爲2cm和5cm的木棒

(1)用長度爲3cm的木棒與它們能擺成三角形嗎?爲什麼?

(2)用長度爲1cm的木棒與它們能擺成三角形嗎?爲什麼?

(3)在能擺成三角形,第三邊能用的木棒的長度範圍是

四、反思回顧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板書設計

三角形的認識

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

特性:穩定性

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三角形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七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學生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徵。

2、培養學生觀察、操作的能力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三角形的特徵。

教學難點:

理解三角形的概念。

教學關鍵:

要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抽象出三角形的圖形,從而認識三角形的特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觀察發現。

1、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幾幅圖,有沒有我們學過的數學知識?(或你發現了什麼?)

2、說一說生活中你還見到了那些物體中有三角形?

3、三角形在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三角形,來研究有關三角形的知識。(板書課題:三角形的認識)

二、合作交流,探究體驗。

1、你能用彩筆在A4紙上畫一個三角形嗎?(老師在黑板上畫出1個三角形)

2、小組內的同學觀察你們畫的三角形,都有什麼共同點?

3、全班交流:(老師板書:三條線段、三個角、三個頂點。)

4、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麼是三角形嗎?(當學生說由3條線段組成的圖形叫三角形時,課件:圖1是三角形嗎?圖4是三角形嗎?理解圍成)

5、揭示三角形的概念。(板書: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6、老師介紹三角形各部分名稱,在黑板上標出(邊、頂點、角)。

7、介紹三角形的三個頂點可以用字母A、B、C表示,三角形就表示爲三角形ABC。

三、反思總結,自我建構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師:這節課我們一起研究了三角形,知道了三角形有三條線段、有三個頂點、有三個角;還知道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瞭解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

這節課我們就研究到這兒,同學們,再見!

《三角形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八

[設計思路]

這節課主要運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通過操作、討論、交流等活動,使學生主動地獲得數學知識的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教學中加強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繫,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設計練習時應具有一定針對性、層次性、實踐性,以此鞏固三角形特徵的認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聯繫實際和利用生活經驗,通過觀察、操作、測量、等學習活動認識三角形的基本特徵,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瞭解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2、讓學生在由實物到圖形的抽象過程中,在探索圖形特徵以及相關結論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鍛鍊思維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

學生準備小棒若干根(包括10cm、6cm、5cm、4cm長的小棒各一根),三角板,鐵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課件出示:如下圖)師:老師每天上班都要從學校先經過加油站,再從加油站到學校,有沒有更近一點的路呢?(從家直接去學校)

2、師:爲什麼從家直接去學校這條路最近呢?我們可以把這幾個地點和路線看成什麼圖形呢?

3、談話:三角形是我們過去認識的圖形,這裏面還有很多數學問題,今天同學要通過動手操作,自己來探索發現。(板書:三角形的認識)

[設計意圖: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深入思考,引起懸念,從而激起學生探索的願望]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一)感知三角形

1、師: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見到過三角形?課件演示生活中的一些三角形。

2、師:同學們在生活中找出了許多三角形,你能想辦法自己做個三角形嗎?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3、展示學生做出的各種三角形,並說說做的過程和方法(學生可能是用小棒擺,鐵絲圍,用紙折,用三角板畫……)

指名讓一名學生用小棒擺一個三角形,師故意撥動小棒,使學生明白擺小棒時應首尾相連。

4、師:同學們用自己的方法做出了不同的三角形,你們能自己畫一個三角形嗎?在課本第23頁的點子圖上自己畫一個三角形。

5、師在黑板上畫出三角形。

6、師:我們已經做了三角形,又畫了三角形,你們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嗎?自學課本第22頁下面的圖。

學生找出黑板上三角形的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師相機板書)

7、在自己畫出的三角形上,標出各部分的名稱。

8、小結:三角形是有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它有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做三角形、畫三角形,並在學生擺小棒的過程中故意“搗亂”,讓學生體驗到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也爲後面學生的活動打好基礎;通過自學認識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逐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

(二)感受三角形三條邊的關係

1、談話:剛纔我們用小棒擺了三角形,如果任意給你們三根小棒能把他們圍成三角形嗎?(有的說“能”,有的說“不能”。)讓我們動手實驗一下吧!

小組活動要求:

a、從四根中任意選三根(小棒的長度分別爲:10cm、6cm、5cm、4cm)

b、記錄所選三根小棒的長度,看一看能否用選定的三根小棒圍成一個三角形。

c、小組討論有什麼發現?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2、展示和報告實驗結果,說說選的哪三根小棒能圍成三角形,哪三根小棒不能圍成三角形。

3、說說能不能圍成三角形跟小棒的什麼有關?(長度)課件演示不能圍成三角形的兩種情況。

4、師:通過剛纔的小組活動,老師的演示,你有什麼發現?

引導學生說出:當兩根小棒的長度之和等於或小於第三根時,就不能圍成一個三角形。

5、觀察能圍成的三角形的三條邊,看看有什麼發現?

師生共同總結出:三角形兩條邊長度的和大於第三條邊。

[設計意圖:讓學生動手操作、小組合作,讓學生自己在操作過程中感受三角形三條邊之間的關係;在交流中昇華。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真正體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的改善,體現了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新理念。]

三、變式練習、加深理解

1、回到課開始的關於“老師去學校”的生活情境,現在可以說說什麼從家直接去學校這條路近呢?

2、判斷下面的線段能不能圍成三角形?(“想想做做”第二題)

2釐米、4釐米、6釐米

5釐米、2釐米、5釐米

6釐米、2釐米、5釐米

總結竅門:只要看較短的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就能判斷能否圍成三角形。

3、把一根14釐米長的吸管剪成三段,用線串成一個三角形,能做多少個?如果每小段剪成整釐米長,能剪幾個?

[設計意圖:三個練習設計體現了一定的層次性,第一個練習前後呼應,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第二個練習旨在讓學生學以致用,並總結出竅門;第三個練習有一定難度,拓展學生的思維,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下要保底,上不封頂”的教學思想。

四、總結延伸

1、師:這節課你對三角形有了什麼新的認識?你有那些收穫?

2、(課件演示)搖晃的椅子加了一根木棒就穩了,艾非爾鐵塔高一千多米,這麼多年依然雄偉壯觀……這到底什麼原因呢?其實這就跟三角形一個重要的特徵有關,有興趣的同學課後可以去查查資料研究研究。

《三角形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九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三角形的意義,掌握三角形的特徵和特性,。

2 經歷度量三角形邊長的實踐活動,理解三角形三邊不等的關係

3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動手()操作、培養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4讓學生樹立幾何知識源於客觀實際,用於實際的觀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學難點;

懂得判斷三角形三條線段能否構成一個三角形的方法,並能用於解決有關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聯繫生活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或表面是三角形?請收集和拍攝這類的圖片。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讓學生說說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三角形的。展示學生收集的有關三角形的圖片

2播放錄像

師:接下來來看老師收集的到的一組有關三角形的錄像資料。

3導入新課。

師:我們大家認識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來簡單,但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用處,看來生活中的三角形無處不在,三角形還有些什麼奧祕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三角形的認識)

三、師生互動引導探索

(一)三角形的意義:

1活動。要求:(1)每個小組利用教師事先爲其準備的三根小棒,把小棒看成一條線段,利用這三條線段擺一個三角形。比一比,看哪一個小組做得最快!

(提供的小棒有一組擺不成的。)

2學生拼圖時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請同學一起來觀看做得有代表性和做得有特色的圖案 (展示學生所擺的圖)

請同學們一起做裁判,看看哪些是三角形?[學生會認爲(1)、(2)、(3)(4)爲三角形,但對(2)、(3)(4)有爭議]

師:那你認爲怎麼樣的圖形纔是三角形?到底這幾個圖是不是三角形呢?同學們可以從書上找到答案!請學生閱讀課本的內容。

板書:三條線段圍城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因此判斷圖案(2)(3)(4)不是三角形。

判斷:下面圖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

3.教師問:除了三角形概念,書中還向我們介紹了什麼?

(1)三角形的邊、角、頂點

(2)三角形表示法;

(3)三角形的高和底

(二)三角形的特性:

1課件出示自行車、屋檐、吊架等三角形的圖片,爲什麼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

2解決這個問題,下面我們先做個試驗:

出示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教具,讓學生試拉它們,並思考,你發現了什麼?

3要使平行四邊形不變形,應怎麼辦?試試看。

4那些物體中用到三角形,你知道爲什麼了嗎?三角形的這種特性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在今後學習數學的時候,我們應該多想想,怎樣把數學中的有關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三)三角形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1師:在我們圍三角形的時候,有一組同學的三條線段圍不成三角形,看來不是任意三個小棒就可以圍成三角形,這裏面也有奧祕。

這與它三條線段的長短有關。現在我們就來討論這個問題——到底組成三角形的這三條線段有什麼特點?

2學生小組活動:(時間約6分鐘)。

下列每組數是三根小木棒的長度,用它們能擺成三角形嗎?(學生每回答一題後就利用電腦動畫進行演示:三條線段是否能組成三角形)

(1)6,7,8; (2)5,4,9; (3)3,6,10;

你發現了什麼?

3學生探討結束後讓學生代表發言,總結歸納三角形三邊的不等關係。學生代表可結合教具演示。

教師問:我們是否要把三條線段中的每兩條線段都相加後才能作出判斷?有沒有快捷的方法?(用較小的兩條線段的和與第三條線段的大小關係來檢驗)。

4得到結論: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電腦顯示)。

教師問: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那麼,三角形的兩邊之差與第三邊有何關係呢?

感興趣的同學還可以下課繼續研究。

5鞏固練習:爲了營造更美的城市,許多城市加強了綠化建設。這些綠化地帶是不允許踩的。(電腦動畫演示有人斜穿草地的實踐問題)。他運用了我們學習過的什麼知識?

6(1)有人說自己步子大,一步能走兩米多,你相信嗎?爲什麼?

(由學生小組討論後回答。然後電腦演示籃球明星姚明的身高及腿長,以此來判斷步幅應有多大?)

7有兩根長度分別爲2cm和5cm的木棒

(1)用長度爲3cm的木棒與它們能擺成三角形嗎?爲什麼?

(2)用長度爲1cm的木棒與它們能擺成三角形嗎?爲什麼?

(3)在能擺成三角形,第三邊能用的木棒的長度範圍是

四、反思回顧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板書設計

三角形的認識

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

特性:穩定性

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