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創新督導評估機制促進學校內涵發展

教育應適應和促進社會的發展,適應和促進人的發展。在學校改革與發展中走內涵發展的道路是學校教育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必由之路,是學校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隨着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不斷深入,教育督導應與時俱進,需要不斷創新發展。在促進學校內涵發展過程中,應不斷創新教育督導評估機制,發揮教育督導評估的導向、激勵、診斷、調控與改進功能,強化監督、檢查、指導、服務,確保學校發展規劃提出的各項目標任務全面落實,加強學校內涵建設,提高辦學質量,最終促進學校內涵發展、特色發展。

創新督導評估機制促進學校內涵發展

一、機制創新要抓住調動學校發展的核心要素

1、更新督導理念,突出學校發展的主體地位

教育督導評估機制是在教育督導理念的引領下所形成的,督導評估機制的創新,首先注重督導理念的更新。一是尊重和理解學校,服務學校的發展,提出“以服務爲宗旨,以督導爲手段,以促進學校發展爲目的”的督導理念。二是在評估標準上尊重差異性,評估主體注重多元化,評估方式強調多樣性,目標上強調促進學校內涵發展、特色發展,促進區域教育整體協調發展、持續發展。以發現問題與總結經驗相結合,監督檢查與反饋調控相結合 ,確保督導評估的科學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我們突出教育督導部門與學校的雙主體地位,改善督導形態,通過一種民主協商、合作互動、行爲主體參與的“對話”過程,以溝通、對話、協商的方式進行共同診斷分析,商榷研討,提煉經驗,形成共識,及時將學校發展問題與需求,轉化爲提供專業服務與支持的重要資源,對學校發展的瓶頸提出可行性建議,更好地促進學校依法自主辦學。

2、激活督導意願,調動學校發展的功能需求

我們強化教育督導評估的監督、指導和反饋功能,嚴格督導程序,實施動態管理,形成推進學校發展的有效機制,使之成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需求。因此,推進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以需求爲驅動力,激活督導評估行動的共同意願,充分調動學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督導評估視爲監督、指導學校依法自主辦學的功能需求。

3、規範督導制度,構建學校發展的公平機制

建立完善的督導評估制度是督導工作的保障,完善督導評估機制的運行需要建立相關規範的工作制度,保證教育督導程序科學和督導質量的工作有序規範運行,如責任制度、督導評估工作程序制度、自評制度、整改制度、報告制度、結果處理與運用制度、檔案管理制度等。這些制度保證了教育督導在工作和技術層面上的科學性和制度化。爲推進教育督導評估運行的有序規範,我縣目前已建立了“督導責任區制度”、“督導評估工作規程”、“督導崗位職責”、“督導評估的實施辦法”等規章制度的和有效操作的配套文件。這些爲學校的內涵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公平機制。

4、加強督導建設,保障學校發展的質量提升

加強教育督導隊伍建設在很大程度上其重要性並不亞於督導評估機制,同樣是促使教育督導創新的基礎工作。隊伍建設是教育督導的基礎,挖掘各種資源加大督學隊伍的培訓力度,我縣教育督導室開展系列專業培訓學習活動,成爲提升督導人員自身素質和專業水平的一項有效措施,進一步拓展督導人員的專業視野,把握大局、把準方向,關注熱點、聚焦重點,在理論與實踐結合中,不斷改進創新,以適應教育督導創新發展對督導人員提出的新要求。教育督導隊伍水平的提升也保障了學校內涵發展的提升。

二、機制創新要找準驅動學校發展的多種路徑

1、確立“個性化”評估標準,引導學校創建特色

督導評估指標是督導評估的直接依據和評判基準,制定評估指標準則與框架,要以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相關法規爲依據,善於將法規與先進的教育理念有機滲透在指標中,不斷提升指標品質。督導評估標準上尊重差異、注重普適,各個學校在辦學基礎、辦學風格、辦學特色、辦學背景等方面的差異客觀存在,因而我們在實施督導評估行爲過程中始終尊重學校的個體差異,並根據這種個體差異,與學校合作制定個性化的評估指標和內容,採用統一標準與學校的自訂標準相結合,既要有每所學校履行法定規範的統一標準,又要依據學校自主發展目標到達度的自訂標準,對評估對象的發展態勢和績效進行價值判斷,引導學校建立規範、創建特色,更好地促進學校的功能發展和主動創新。

2、搭建“對話式”協商平臺,激發學校自我思考

在督導評估中我們正確處理好“監督”與“指導”的關係,改善服務,貼近學校需要,既要嚴格執法監督,又更多地去關心學校,幫助、支持、服務於學校發展。因此,督導評估機制的創新,注重以“督”與“導”相結合,監督與指導並重。我們把督導評估整個過程視作督學與學校雙邊合作互動、協商對話的共同建構過程,強化合作互動意識,建立對話協商平臺。一是督導評估方案是督導者與學校共同協商、共同建構的,督導評估指標也由協商與共識的達成。二是重視提高督導評估結果反饋的效果,既有督導評估報告,還採用“對話”形式與學校進行相互溝通,增進雙向交流,在雙方互動、合作協商過程中提煉經驗,診斷分析,商榷對策。

3、構建“校本化”評估機制,推進學校自主發展

學校要自主發展,必須形成自我評估、自我監督、自我調整的機制,一個學校只有不斷地剖析自己,科學地評估自身,才能不斷找出前進的方向。教育督導部門要充分參與指導和引導學校建立自我評估的制度與機制,提升學校自主辦學的能力,“自評”這一機制真正使學校成了評估的主體。自我評估運行開展要從學校的實際出發,以自主發展爲導向,鼓勵學校挖掘潛力,積極尋找目標實現的途徑與對策,充分激發內驅力,向既定的目標奮進,促進學校及時性和過程性自我分析,自我監控,推進學校自主發展,切實提高自評的質量與效果。

4、建立“網絡化”評估系統,促進學校過程發展

我省教育督導室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正在積極開發基於現代信息技術平臺“網上督導評估信息系統”,利用網絡化的形式進行督導,不斷優化和拓展“網上督導評估信息系統”的功能,提高督導“信息採集、處理、交互”的便捷性、過程性和公平性,推進督導監督與服務的常態化,服務於區域內學校辦學行爲的專業監測、辦學績效的科學分析、辦學智慧的便捷分享。

三、機制創新要建構評價學校發展的科學標準

1、評價對象:從注重對“物”的因素轉向關注對“人”的發展評價。

外延發展重視物的要素和對物的投入,內涵發展重視人的要素和對人力資源的開發。關注人的發展是學校內涵發展根本任務,學校的一切物化的因素都是爲人的成長和發展來奠基和服務的,因而教育督導評估也應該以“人”的發展爲主要內容。

第一、“以師爲本”,對學校內涵發展評價的着眼點首先應定位在對教師的發展的評價。《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明確指出:“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建設一支具有良好政治業務素質、結構合理、相對穩定的師資隊伍,是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根本大計。”實踐證明,教師是實施學校教育的主體,學校的發展有賴於教師的發展,只有教師發展了,才能促進學校的發展。高素質、適應現代教育的教師是教育工作的原動力,是實現學校內涵發展的源頭活水。

第二、“以生爲本”,對學校內涵發展評價的落腳點應定位在對學生的發展的評價上。“以師爲本”與“以生爲本”並不矛盾,而是一對和諧發展的整體,只有教師的發展才能引領學生更好地發展。學校內涵發展的最終目的就是促進學生髮展,爲學生的成長奠基。當前,學校教育中影響學生髮展的主要因素就是教育觀念的更新和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科學的發展評價應該是促進學生髮展的有效教育手段,對學校的評價不是爲了給出哪一所學校的學生在羣體中的所處位置,而是爲了讓學生在現有的基礎上謀求進一步的發展。優質的教育是適性的、個體的教育,對學校內涵發展評價就要看其是否適應學生髮展,其目的是否使每個學生都得到適性的對待,滿足他們不同的發展需要,獲得適性的發展。

2、評價取向:從注重規範轉向重視“規範+特色”的評價。

對學校的規範性評價在一定時期推進了教育教學的發展。但在素質教育逐步推進的今天,我國基礎教育在全面普及的基礎上,面臨科學發展和內涵發展的重大課題。教育需要差異性,需要特色學生、特色教師,這些都需要具有各具特色的學校,“特色性”就是不要把每個學校建設成一個樣子。學校特色是學校突出的、個性化的辦學風貌,是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對自己的優勢不斷提煉、擴散和昇華的結果,具有相對穩定的、不可替代的風格,學校特色建設是學校內涵發展的重要內容。

教育評價從注重規範轉向重視規範加特色,對學校的教育管理、教學模式、辦學方向、辦學特色起到促進和提升的作用。因此必須正確理解辦學特色的內涵、科學區分特色項目,必須重視辦學特色形成的過程。同時,要把握方向性,堅持原則性,體現發展性,防止表面化。辦學特色是學校在辦學過程中的某個方面的歷史積沉,是辦學特色形成的的基礎,在評價中對其衡量的標準可以參考學校的辦學理念、教師發展與管理、學生髮展與管理、教育管理、教學管理、學科教學、特長教育、校園文化、綜合實踐等。

3、評價內容:從完全量化評價轉向“量化+質性”的評價。

完全的量化評價就是一切以數字說話,學生生動活潑的個性被抽象成一組組僵硬的數字,學生在各個方面的發展和進步被簡化爲可能的幾個數量,教育的複雜性和學生狀況的豐富性泯滅於其中。教育規劃綱要指出,要樹立以提高質量爲核心的教育發展觀,注重教育內涵發展,鼓勵學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出名師,育英才。要建立以提高教育質量爲導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把教育資源配置和學校工作重點集中到強化教學環節、提高教育質量上來。對學校發展的評價不是僅靠數字的量化就能準確地反映出來,而是要通過運用帶有更強的人文性、過程性的質性評價來全面整體性的反映學校發展狀況。質性評價的出現,並不是對量化評價的簡單否棄。作爲一種新的研究範式,質性研究是對量化研究的一種反思、批判和革新,質性評價是爲了更逼真地反映教育現象,因此,它從本質上並不排斥量化評價,而是把它整合於自身,在適當的評價內容或場景中使用量化的方式進行評價。

4、評價功能:從只關注終結性評價轉向注重形成性評價。

由終結性評價向形成性評價的轉向,即從過分關注結果逐步轉向對過程的關注。關注結果的終結性評價,是面向“過去”的評價;關注過程的形成性評價,是面向“未來”、重在發展的評價。傳統的對學校發展的評價往往只重結論,忽視過程,而對學校獨特的、多年積澱的、自我發展的東西重視不夠。只有把評價重心轉向深入學校發展的進程,挖掘學校的歷史與文化,及時瞭解學校在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所做的努力以及獲得的進步,纔會對學校有更爲準確的評價,才能對學校的持續發展和提高進行有效地指導,評價促進發展的功能才能真正發揮作用。同時,只有關注過程,纔能有效地幫助學校在發展中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科學的探究精神,實現辦學水平的再次提升和全面發展。

創新和完善督導機制是一項長期任務,更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在今後的工作實踐中,需要廣大的教育督導人員邊實踐、邊探索、邊研究、邊總結,不斷完善督導工作機制,發揮好教育督導的作用,促進縣域教育學校內涵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