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巧用信息技術 放飛語文課堂——淺談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國中語文課堂教學

巧用信息技術 放飛語文課堂——淺談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國中語文課堂教學

巧用信息技術 放飛語文課堂——淺談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國中語文課堂教學

將樂縣第四中學    陳金珠

【摘要】

信息技術應用作爲一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在國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教師將與語文知識有關的圖片、視頻和音頻等,通過白板等多媒體設備進行展示,直觀形象地傳授語文知識,提高了語文教學的效率與質量,促進了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但信息技術只能作爲語文教學的輔助方式,不能喧賓奪主。本文主要就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國中語文教學的作用和注意事項這兩方面進行探索,旨在強調:核心素養視域下,巧用現代信息技術,能放飛國中語文課堂,讓語文課煥發生機和活力。  

【關鍵詞】  核心素養  信息技術  國中語文課堂

一、語文課堂運用信息技術——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國中語文課程有些課文特別是古詩文,因其晦澀難懂,語言艱深難解,國中生大多懷有畏懼心理。若只用枯燥無味的講解,很難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談不上提高語文教學質量。若採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可以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一定程度上消除學生的牴觸心理和恐懼感。

曾到外縣學校教學八年級下冊的文言文《三峽》一課。我面對的是陌生的班級,陌生的學生。學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如何?他們對文言文學習是否感興趣?萬一大部分學生未進入課堂狀態怎麼辦?一切不得而知。爲了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前我精心準備了教學課件。教學時,課前5分鐘,我播放了一段介紹三峽風光的生動視頻。剛做完課間操匆匆趕回教室的學生們,一進教室就被屏幕上變幻多姿的三峽旖旎風光和深沉富有情感的解說詞給吸引住了,全都靜靜坐下聚精會神地欣賞視頻。播放結束,我問起大家對三峽的第一印象,學生們立即爭先恐後地舉手表達:“太美了!”“我好想去那兒旅遊!” 師生間的陌生感瞬間消除,學生們帶着對三峽的無限嚮往,愉快地跟隨我的引領進入了對課文的學習中。

(二)引導想象,發展思維。

國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適時運用信息技術,對學生展開想象,深入理解人物形象、作品意境或和再現場景,發展思維,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事在教學文言文課文《天淨沙 秋思》 時,用flash視頻展現這樣的畫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蕭瑟的秋日黃昏,天空陰雲密佈,秋風瑟瑟,落葉紛飛;古道邊,枯藤纏繞的老樹上,歸巢的倦鳥,不時哀哀地啼叫幾聲;山腳下,小橋流水,村舍稀疏,人家屋頂炊煙裊裊,人們在燒火備餐。一個孤獨的旅者牽着匹瘦馬,踽踽獨行於荒涼的古道上。異鄉之人,他將投宿何方? 他望了一眼漸漸西沉的夕陽,發出淒涼的感嘆:“斷腸人在天涯”。學生們身臨其境,深深地理解了小令中流露的惆悵、悲苦衷腸。學生們身臨其境,有了強烈的情感共鳴,深深地體會到了這首小令所表達的異鄉人的惆悵、悲苦之情,課後要求展開想象寫一篇散文再現本文情境時,同學們思如泉涌,寫出了精彩感人的片段。 

 (三)培育情感,訓練審美。

“只有當感情的血液在知識這個活的機體中歡騰、流動的時候,知識才會觸及人的精神世界。” 情感是語文課堂的靈魂。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語文教學,因其生動性、形象性、動態性等方面特點,能夠直觀地展現課文的內容形式美,思想意境美和藝術形象美,潤物無聲地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沉浸在美的情境之中,得到美的情感薰陶。在國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若能巧妙地運用信息技術設備,巧設情境,就能強化學生的感官刺激,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讓他們感同身受、如臨其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三峽》的教學實踐中,我利用視頻導入後,在《春江花月夜》的優美配樂聲中,我深情地範讀了課文,一下便把學生帶到課文的意境中。範讀到最後一句,餘音未盡,學生們已經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優美的配樂和我充滿感情的範讀的聲音,深深地感染了學生,他們學習的激情瞬間被點燃,我和學生的距離也瞬間拉近了!接着,我利用課件,引領學生理解文意,品味內容,體悟情感。藉助生動形象的課件,我帶領學生們在輕鬆的氛圍中理解了課文重點語句,梳理了課文結構。課堂小結後,我再次播放《春江花月夜》音樂,在行雲流水般的音樂聲中,學生們高聲誦讀全文,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這堂課,氣氛非常活躍,學生們參與了課堂,掌握了知識,又提高了興趣,培養了語感,效果顯著。可見,信息技術有如一枝科技之花,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獨顯魅力!


二、運用信息技術應注意——該出手時纔出手 

信息技術的運用,使得語文課堂煥發新的魅力和光彩。但信息技術不能取代一切教學手段。若使用不當,反而對教學有害。我認爲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時,應做到——該出手時纔出手。具體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運用多媒體教學,不應脫離對語言文字的品味感悟。

信息技術迅猛發展,使製作課件的軟件的功能越來越完善,利用網絡豐富的資源爲國中語文教學服務已成爲常態。但在語文課堂上,如果教師一味地追求新奇刺激,大量堆砌音樂和圖片,搞花花架子,忽略了對文本內容語言的品讀體味,就有華而不實之嫌,不利於語文教學,對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也會帶來負面影響。如今網上關於課文的視頻朗讀、音頻朗讀文件數不勝數,取捨方便,不少老師便用大量的網絡音頻替代了自己的範讀,也不再鼓勵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這樣的做法不科學。缺乏有感情的朗讀,語文課就是索然無味的,學生對文意的領悟、對文境的體驗自然就不深刻。要知道,再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也替代不了朗讀這種最基本也最富有感染力的語文教學手段呀!

因此,在國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應合理利用網絡資源,堅持“以誦讀爲本”。學生在朗朗誦讀中涵泳文意,體會作品的形象美、意境美,悟出“情”,悟出“理”,從而深刻地體悟了文思、文氣,培養了語感,使語文課成爲真正富有“語文味兒“的課堂,何樂而不爲?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不應限制學生的形象思維。

一些內涵豐富、意境優美的文章必須通過對文字的細細品味,對作品展開豐富的想象才能欣賞其美,在古詩文教學中更是如此。有些教師在古詩文教學中,將課文所有內容製作成圖片,教學一首詩要播放三四十張幻燈片。表面看,似乎讓學生獲得了“直觀理解”,但殊不知,這種做法大大限制了學生富有個性的想象。“一千個觀衆,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世界上沒有兩片葉子是完全相同的。文學欣賞具有其豐富性、差異性,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閱讀,對作品內涵的理解必然是不同的。用單一機械的畫面,無益於學生豐富多彩的藝術再創造,且限制了學生的思維。

因此,在國中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應適時、適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後,應着重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深品細味,從語言文字中發現美,體悟情,拓展想象、創造的空間,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三)運用多媒體教學,不應阻礙師生的情感交流。

“水嘗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發靈光。” 一節優秀的語文課,不應只是用新穎的方式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還有賴於師生間密切的情感交流。教師恰當的引導和適時的點撥,能引領學生入情入境,點燃思維的火花,從而深入地感受了作品形象、體悟了情感思想,提高了語文素養。

因此,教師應用心、用情,貼近學生的心靈,以飽滿的精神、親切的態度、充滿鼓勵的眼神和富有情感的語言,引導學生沉潛於字裏行間,流連於墨韻書香,領悟語言藝術的魅力,獲得啓迪智慧滋補精神的營養,從而讓學生真正享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如果過度依賴信息技術,忽略師生間的情感交流,那麼語文課堂將變成冷若冰霜的“人機對話”,而不是充滿情感和溫度的“心靈課堂“了。因此,用信息技術輔助語文教學應該適時、適度,注重情感交流,不可喧賓奪主,適得其反。

(四)運用多媒體教學,不應超出學生的接受能力。

有些教師貪大求多,只要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東西,便不分優劣、不擇輕重地全都網羅進來,一節課上將大量信息一股腦兒“塞“給學生,有時一個“作者簡介”便放電影似地播放了十幾張圖片或文字資料。這樣的做法看似巧妙,實際上極不科學。因爲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學生的接受能力也有限,大量的信息鋪天蓋地而來,會讓他們目不暇接、消化不了,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佔用了過多時間,也會導致重點知識無法講深講透,學生無法深刻理解課文內容,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

因此,教師在選擇信息技術資源時,必須根據教學目標,對教材、學生進行細緻分析,精選網絡資源,“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讓優質信息技術資源恰到好處地爲語文課堂教學服務,這樣才能做到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明晰思路,理解透徹,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信息技術的運用,爲語文教學帶來了生動活潑的新局面,激活了語文課堂教學活動,它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我們必須牢記,運用信息技術只是一種手段,絕非目的。對於多媒體資源,我們要巧用、慎用,運用信息技術要適時、適量、適度,讓它“該出手時纔出手”,這樣才能揚長避短,切實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靈動國中語文課堂,提升國中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彭 立 《多媒體輔助教學利弊談》 

2.祝暢紅《讓多媒體幫助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 

3.瞿勇勇《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中若干問題的思考》

4.顧春雨.例談核心素養觀照下的古詩審美教學[J].語文教學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