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語文教學德育教育滲透心得體會

拿到教材的時候,我第一反應就是將課文第二單元的內容提前到開學初來學習,而且特別將這篇課文安排在教師節當天來學習,以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尊師愛師的德育教育。

語文教學德育教育滲透心得體會

學習這篇課文的時候,記憶最深刻的是課文第三小節有這麼一段“老師——綠葉在風裏沙沙,那是我們給你你唱歌,幫您消除一天的疲倦。”我當時問了這樣一個問題:“孩子們,你們還記不記得老師什麼時候是‘疲語文課上,我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一株紫丁香》。這是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當倦’的呢?

同學們頓時變得很安靜,我有點失落。過了一會兒,一位學生站起來說:老師,我記得上個學期的星期四的下午,你本來就有兩節語文課,但是那天剛好美術老師外出,由您來代課,那天下午你上了四節課,而且還要管理班級,我覺得那天你特別的疲倦。”

聽到他的回答,我特別的驚訝,沒了任何言語,有的只有紅紅的眼眶,天哪,孩子還能這麼清楚得記得是哪天,當時是怎樣的情況,着實讓我感動不已。

接着,又有同學發言了,“老師,您每天第一個到教室,也是最後一個離開教室,您每天都特別的疲倦,我多想爲您捶捶背呀!老師,您辛苦了!”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同學們似乎懂事了不少,下課了,“老師,我爲您捶捶背”吧;作文裏,“老師,我不再惹您生氣了,我知道您也是爲我好。”……

【案例思考】

通過抓住課文裏的重點詞語對學生進行“感受老師的愛,回報老師的愛”的教育還是顯現出了一定的效果。

說實在的,絕大部分的老師每一天都是用最真摯的情感溫暖學生。而對於學生而言,尊敬老師,尊重老師的辛勤勞動,是學生必須有的禮貌。懂得自己的成長離不開老師的培養教育,要由衷地感謝老師。這也是我們老師對學生進行德育培養的一項內容之一。但是,我們的很多學生在生活中卻難以感受得到老師的辛勤付出。

印度詩人泰戈爾有首經典小詩寫道:“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想想我們的老師工作又何嘗不是如此。

“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課程標準》的這一理念,強調了在語文教學中,必須滲透德育教育。作爲一個工作在教育第一線的語文教師,我也在思索怎樣在語文學科中合理、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我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結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堅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挖於“深”處。

可以說,語文課本是最好的德育教材,我們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也要滲透德育,在學生的心靈播下適應健康發展的種子,但是要能做到這一點,要求我們在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不能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內容上,而應當是深入挖掘教材內在的德育因素,因爲語文教材中德育的內容,不可能像學科知識那樣處處明顯,它往往是內在的、深層的,個別是隱蔽的。

就如,本課中就可以挖掘課文中的重點詞句,抓住“疲倦”,讓學生感受老師的辛勤,從而培養學生要感受、感謝老師的愛的思想情感。另外,還如《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就可以尋找課文主人公雄日的閃光點,教育學生無私無畏,敢於講真話,做一個誠實的人,使學生受到品德的感染。再如,課文《藍色的樹葉》,通過記敘李麗向林園園借綠色鉛筆的故事,表現了同學之間應該互相幫助的好思想、好行爲。教學中可以僅僅扣住“團結互助”這樣一條情感主線,使學生受到思想上的啓迪。教師可以對教材進行“深”挖掘,從一切可以探尋的點,進行德育滲透,使學生受到德育教育。

二、立足“實”處。

很多時候,我們的課堂總是以書本爲中心,學校的道德教育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教育目標極爲“理想化”,可教育效果卻微乎其微,有人稱之爲兩張皮現象:學生在尊師愛師的報告會上侃侃而談,口若懸河,可會後依然“濤聲依舊”;班會上高談闊論的學生贏得同學們的陣陣掌聲,課外卻總是惹事生非,令老師頭疼……很多學生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當然談不上發自內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回報老師的愛。

如果我們在語文學科的德育滲透中不能聯繫學生實際,那麼這德育就是無效的的德育,有時甚至會帶來負面的作用。

記得在一次口語交際課《我的希望漂流瓶》上,我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心理話,學生大都說父母管束太嚴,管束太多還把自己當小孩子。其實自己已經長大,能自己管好自己了。聽了學生們的肺腑之言,我也挺激動。“對,是該讓父母放手了!我們要讓自己的行動讓父母看到我們的成長。”孩子們一呼百應,大家大談了自己的打算,真是一片雄心壯志。

我也爲自己成功的德育而沾沾自喜。可是不到一星期,我發現有一位母親打電話告訴我,孩子頂嘴連連,說是再也不讓她瞭解學習情況了。這樣的德育就是一種高估學生的能力而引起的負面的德育。

三、攻在“恆”處。

其實,我們的很多“問題學生”的“問題”形成往往是長時間的,因此也就有了“抗藥性”。對待這些學生,急功近利,妄圖立竿見影往往只是一廂情願的事情。那麼,做好“拉鋸戰”“持久戰”的心理準備就非常必要了。在這“持久戰”中,我們的班主任老師(其實大部分都是語文老師),可以利用語文教學的機會,畢竟我們語文課堂還是佔據着國小教學的主陣地的位置,教師完全可以更好地利用這個陣地,運用教育智慧,與學生展開真誠的交流,使一些“問題學生”在心靈深處真正得到一定的感染。

總之,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德育滲透是一個廣闊的空間,只要細心發掘德育工作和學科教學的最佳結合點,並在備課的同時注意將二者融爲一體,都可以讓學生得到“紫丁馨香,沁心無痕”的潛移默化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