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企業幫扶情況調研報告

今年4月以來,縣政協經科委聯合縣經信局幫扶辦、縣發改局重點項目辦在全縣開展了“做實企業幫扶,助推實體經濟發展”專題調研活動,重點調研近三年來(2015年以來)全縣企業幫扶工作開展情況,走訪經開區、三塘鋪鎮20家規模以上企業,涵蓋農機、鑄造、不鏽鋼、生物製藥、製鞋、農產品加工等六大產業,召開座談會4次,發放調查問卷50餘份,組織赴江西省上高縣考察了企業幫扶工作,學習了邵東縣委、縣政府《關於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發展實體經濟的意見》(邵發[2017]3號)文件(簡稱邵東實體經濟發展50條)。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企業幫扶情況調研報告

一、全縣實體經濟發展狀況

我縣作爲全省農業大縣,工業基礎一直薄弱,縣委、縣政府從80年代開始就提出了“工業興縣”的口號,從90年                  代開始打造工業園區,大力招商引資,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從2013年6月起開展企業幫扶工作,推動全縣工業企業的快速發展。全縣142家中小企業加上海螺水泥,2017年實現產值67億餘元,稅收入庫2.17億元(其中海螺水泥繳稅1.1億元,三一工程機械繳稅1647萬元,興昂鞋業繳稅1549萬元,榮誠鞋業繳稅1473萬元,凱迪生物繳稅1041萬元)。

(一)轉變觀念,堅持工業發展的路子。堅持以園區爲主戰場,推動工業向園區集中,項目向園區集聚,初步形成“以經開區爲龍頭,一區多園”的工業發展格局;做大做強傳統產業,永豐辣醬歷久彌香,農機產業走出國門、產品暢銷東南亞;突出招商引資,承接第一輪產業轉移成果喜人,海螺、興昂、榮誠、伍星生物、威嘉生物、天宏不鏽鋼、正佳特種紙業等相繼落戶雙峯。

(二)強化舉措,加快工業發展的步伐。着力發展實體經濟,出臺了《關於扶持永豐辣醬產業發展的意見》、《雙峯農機產業發展四年(2017-2020年)行動計劃》、《關於支持工業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關於加快建設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的實施意見》等系列文件,持續推進“項目建設推進年”、“ 環境優化年”、“作風建設強化年”、“項目建設大比拼”等活動,強力地推動工業企業發展。2018年全縣實施169個(類)縣級重點項目,總投資408億元,年計劃投資121.8億元,1-4月完成投資27.6個億,佔年度投資23%;72個市級重點項目,年度投資50.23億,1-4月完成投資12.3億元,佔全年24.5%。4月18日,五豐機械、永昌節能環保、正德耐磨等8個重大產業項目集中開、竣工。

(三)強力推動,開展企業幫扶工作。2013年6月以來,縣裏成立企業幫扶辦,建立縣級領導掛點、縣直單位結對和黨員幹部入企的幫扶機制,出臺了《雙峯縣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幫扶工作考覈細則》(雙企幫發[2013]1號),《雙峯支持中小微企業(項目)發展幫扶行動實施方案》(雙辦[2013]59號),《關於進一步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雙辦[2013]67號)。縣四大家主要領導經常深入掛點企業調研,召開協調會,解決矛盾糾紛和實際困難。經開區推行一個重點企業(項目)一套班子幫扶,與70多家園區企業結對幫扶。如煥彩陶瓷老闆就對開發區黨委委員王諍盡心盡力爲企業排憂解難讚不絕口;縣經信局產業辦技術幹部李鐵輝幫助農友集團研發的烘乾機,達到國際先進標準,組織制訂了《湖南烘乾機生產標準》,產值達10億元;三塘鋪鎮成立鑄鋼行業協會,鑄鋼企業可享受工業用電優惠0.09元/度,鑄鋼企業年均降低用電成本10多萬元;三塘鋪鎮經濟發展辦幹部趙智林幫鑄鋼企業解決了許多技術難題。今年上半年,縣委政府強力推進重點項目徵地拆遷“清零清障”專項行動,截止5月上旬,簽訂拆遷協議99戶,拆除房屋82棟、違章建築24處。

(四)優化環境,推動實體經濟健康發展。始終把優化環境作爲發展實體經濟的重要抓手,強力推進“兩集中兩到位”;大力打造園區招商平臺,在經開區設置職能分局,爲招商開展“一站式”服務;政府部門大力簡政放權,簡化行政審批手續;在全縣開展對職能部門的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測評工作;強化幹部作風建設,加大涉企案件的查處力度,大力打擊“三強行爲”等,全縣經濟發展環境有明顯好轉。

二、我縣實體經濟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

調研發現,全縣實體經濟發展質量不高、結構不優、規模偏小,項目推進緩慢,發展環境欠佳,財稅增長後勁不足,企業幫扶工作與實體經濟發展需求存在差距。突出問題有:

(一)“工業強縣”戰略意識不強。一是面對新一輪產業轉移缺乏有效應對和積極作爲。近年來,招商線索和來雙考察洽談的項目明顯增多,發達地區新一輪產業轉移浪潮已經撲面而來,我縣也引進落地了一些項目,但總的來說,面對新一輪工業發展的機遇,如何去承接新一輪產業轉移,我們還缺乏研究,顯得有些被動。全縣亟待進一步確立工業發展思路,確定工業發展路徑,來指導和推動全縣工業實體經濟發展。二是興辦工業、發展工業、支持工業的氛圍不濃。在調查中發現,少數領導、一些職能部門認爲:發展實體經濟是企業主的事;幫扶企業是經信局的事。因此對實體經濟發展關心不夠,支持不夠。如一些企業跑項目,爭取政策,大多靠企業在跑、在運作。前幾年有家企業在某銀行爭取到5年期無息貸款5000萬元,這筆錢到了縣行最終又打回去了,企業主痛心反映是請不到縣裏領導出面洽談。有的地方爲爭取國家地理標誌性產品招牌,不惜舉地方全力,而我縣國藩溪硯成爲國家地理標誌性產品,是企業孤軍奮戰取到的。三塘鋪鎮“三鑄”產業長期以來被看成“高能耗、高污染”的產業,看不到“三鑄”是製造之母,是納稅大戶,不被重視和支持,全靠企業自我發展。三塘鋪“三鑄”產業近年每年稅收貢獻超過了全縣農機產業,如果用扶植農機產業發展的力度去支持 “三鑄”產業轉移升級,“三鑄”產業又會是一個怎樣的局面。三是一些企業主小農意識較強,小富即安,目光短淺。有的企業發展不是努力去做大做強,還停留在工業園區圈地上。如農機行業整合,打造農機制造航母,這麼多年還只整合了一家農友公司,一些農機企業主怕吞併、怕吃虧,不願意整合。三塘鋪 “三鑄”產業、永豐辣醬產業也是如此,不能做大做強。

(二)惠企政策措施未能落地。政策與企業難以對接,難以落地,政策利好難以轉變爲企業效益。近年來,中央、省、市在行政審批、科技創新、人才引進、勞動用工、企業減負、稅收優惠、金融支持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如何用好用活、對接落實好政策,縣裏沒有一個專業機構去研究,相關部門對接爭取不到位,企業主知曉率普遍不高,政策利好沒有充分發揮。

(三)企業幫扶工作流於形式。調研中發現,企業幫扶工作考覈細則、幫扶行動實施方案等文件均系2013年制訂出臺,這麼多年沒有修訂過。有的領導、有的幫扶單位負責人、幫扶幹部甚至包括主管部門的同志,對企業幫扶的作用心存疑慮,認爲可有可無,存在被動應付。一些企業反映:幫扶辦每年在部署安排幫扶工作時雖然考慮了對口幫扶的因素,但對幫扶企業所要解決困難和問題,對幫扶單位的職責職能,對幫扶幹部的特長了解不夠,難以在職能對應、專業技術對口上因企施策作出相應安排,致使幫扶效果差。幫扶單位大多侷限在職責範圍內幫助企業解決一些力所能及的困難與問題,幫扶工作停留在低層次上、低水平上。還有個別掛點領導、少數幫扶幹部一年到頭到企業去得一兩次,蜻蜓點水,應付式幫扶。有的幫扶企業年年幫扶,年年還是那幾個問題沒有解決。幹部抱着無所謂的態度,企業主喪失了信心。還有就是企業幫扶工作一年一安排,掛點領導、幫扶單位、幫扶幹部與幫扶企業一年一變動,有的企業與掛點領導、幫扶單位、幫扶幹部剛剛熟悉、剛剛有所瞭解,或者是有的困難問題剛剛要撿起來解決,人員就變動了,幫扶工作難以持續,不利於企業問題和困難的解決。

(四)企業發展環境不容樂觀。調研中,企業主反映職能部門審批難、辦事難、幹部不作爲不擔當的現象依然突出,“只跑一次”仍停留在口頭上,如經開區設置的5個職能分局僅僅是一個資料收集窗口,行政審批得分局、縣局“兩頭”跑,招商引資項目一站式服務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景。少數項目業主反映,招商引資時,縣裏非常熱情,只怕不得來,項目進來後,就事事設阻;從項目簽約到交付用地,快則三兩,慢則十餘年。企業周邊“三強”行爲時有發生,項目推進舉步艱難。園區企業徵地拆遷遺留問題久拖不決,如伍星生物有2戶房屋的拆遷問題已達6年之久。

(五)企業用工難問題凸顯。農友機械、威嘉生物反映缺乏技術專業人才。榮誠鞋業現有員工1100人,常年缺額400人,不能滿負荷生產,如能解決用工問題,稅收在去年1473萬元的基礎上,今年可增加到2000萬元;興昂鞋業缺少員工600人、開工率同比下降10%,如不能滿足用工需要,今年稅收可能在去年1549萬元的基礎上下降到1000萬元左右。在今年“春風行動”中,榮誠鞋業招聘40多名新員工,進廠不到兩個月就基本走了,主要原因是員工上下班交通和住宿不方便,缺少工租房和夫妻房,小孩讀書學位申請難等園區功能配套服務不齊全。

三、對“工業強縣” 發展實體經濟的一管之見

工業興、百業興,工業強、財政強。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工業強縣”思路,堅定“工業強縣” 路子。借鑑脫貧攻堅工作工作模式,大張旗鼓地宣傳實體經濟發展,謀劃實體經濟發展,形成全縣實體經濟“大幹快上”的良好局面。

1.突出規劃引領,繪製實體經濟發展藍圖。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深入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要結合雙峯實際,組織專業力量,高起點修訂工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形成特色產業、傳統產業、主導產業、支柱產業“多輪驅動”的發展路徑。要學習借鑑江西上高縣工業園區 “實施大規劃、建設大園區、引進大項目、發展大工業”,上高工業園區總體規劃面積46平方公里,目前開發建成20平方公里,已安置項目371個,竣工投產244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66家,就業6萬餘人,形成“一區三園”格局,2017年園區本級財政收入8.3億元。我縣工業園區怎麼定位?怎麼發展?傳統產業農機產業、“三鑄”產業,怎麼轉型升級?特色產業、支柱產業怎麼壯大?怎麼發展?新材料、新能源、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戰略性、創新性新興產業怎麼佈局?工業用地如何保障?金融如何支持?人才如何培養引進等等,都要全面地、系統地加以好好研究,可借鑑邵東縣《實體經濟發展50條》,高起點編制指導性強、可操作性大的全縣實體經濟發展綱要,在大綱指導下制訂各個產業發展政策和產業發展路徑,實施“一個產業發展、一個政策指導、一套班子幫扶”辦法,持之有恆地抓下去,推動全縣實體經濟發展。

2.強化政策對接,打通企業幫扶的主渠道。近年來,上級惠企政策一個接一個,但是我縣企業大多不能及時對接這些政策,享受這些政策利好。不能及時用好用活惠企政策,是制約我縣實體經濟發展的一個最突出的問題。建議縣委、縣政府要象抓脫貧攻堅政策宣傳那樣,責成各個職能部門對本戰線本行業出臺的實體經濟發展政策進行收集清理,列出惠企政策明細賬、一覽表,彙編成冊或製作“口袋書”,入企開展宣傳;並對政策知曉度,貫徹執行情況,抽查職能部門負責人、窗口工作人員及企業主,對宣傳不到位、落實不到位的及時問責,倒逼惠企政策落地。同時建議縣經信局、縣發改局及相關職能部門可借鑑江西省上高縣那樣,藉助電子網絡、微信羣、QQ羣、公衆號等建立政策宣傳服務平臺,開辦政策宣講培訓學校,主辦主題輔導培訓班,向企業主大力宣傳惠企政策,解讀新政策,解答政策疑難,讓政策深入企業、深入人心,做好政策與企業對接服務。我們調查發現:我縣實體經濟發展儘管存在的困難和問題較多,但最普遍、最突出的問題和困難不外乎是:企業融資難;技術創新人才短缺;企業用地緊缺、徵地拆遷難;企業負擔重等問題。企業迫切希望縣委、縣政府在政策層面上來破解。建議縣委、縣政府特別是縣經信局、發改局要組織專業力量,進一步解放思想,研究和出臺切合我縣實際的工業經濟發展政策,從政策層面上、從系統工程上幫扶企業解決。如借鑑邵東縣、上高縣建立企業資金幫扶過橋基金,幫助企業解決短期資金週轉困難。上高縣財政出資6000萬元建立企業幫扶過橋基金,2017年向60多家企業發放貸款81筆,貸款資金流達8.9億,產生了實打實的的幫扶效果。如在落實企業減負政策、納稅獎勵政策方面,可以把納稅企業每年新增地方分成部分作爲獎勵,這樣既增加了政府財稅收入,也刺激了企業發展生產和納稅的積極性。如在解決徵地拆遷矛盾方面,可以建立土地儲備制度,統一徵地,統一“三通一平”,變工業用地由企業主選址爲園區統一安排,甚至集中建設標準廠房和工租房,讓項目落實、企業引進可以直接拎包進駐,縮短徵地建設週期;如在解決技術創新人才短缺、招工難方面 ,光靠用行政手段分任務指標還是不行,可以通過建立人才引進獎勵制度,改善員工上下班交通條件,提供員工工租房包括夫妻房,解決員工子女就學等等方面,作爲一個系統工程來治理破解。

3.創新工作機制,推動幫扶工作落地落實。企業幫扶工作要象脫貧攻堅那樣抓。一要全黨動員全民參與,形成強大的宣傳聲勢和輿論氛圍。要在全縣形成“幫助企業發展,部門個個有份,幹部人人有責”的自覺意識和行動。二要探索企業幫扶解決問題的新機制。縣委、縣政府建立高規格的企業幫扶領導小組,由縣委、縣委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縣直職能部門參加,統一收集、集中解決企業老大難問題與困難,對企業解決難度大的或長期不能解決的困難和問題,領導小組“一月一調度,一季一推進,半年一小結、年終算總賬”,集中組織力量解決,如今年上半年開展的重點項目徵地拆遷“清零清障”專項行動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三要因企施策開展幫扶工作。在每年年初安排工作時,幫扶辦要組織對企業要解決的困難與問題開展調查摸底,再根據企業所需和參與幫扶的領導、單位所能提供的幫助情況進行對應安排,確立幫扶任務目標,明確責任,加強督促考覈,建立獎罰制度,防止企業幫扶工作走過場,切實提高幫扶的針對性和效果。同時保持掛點領導、幫扶單位與幫扶企業相對穩定,確保幫扶工作的連續性。

4.聚力改善設施,打造良好親商營商環境。良好的發展環境是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前提,環境的好壞極大地影響着企業的運行成本,影響着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一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水、電、路、通訊等是企業生存、發展之本。榮誠鞋業就反映自來水壓力不足,用水不能滿足生產、生活需要。還有企業反映:工業園區用電不能滿足需要,電費過高。這些問題應該也可以協調解決。二要加強功能服務配套建設:問題反映突出的有:鄉鎮的員工上下班交通不方面,影響企業員工隊伍穩定,迫切希望工業園區與員工集中的鄉鎮之間開通早晚班車;五里牌工業區佔道擺攤突出,影響園區交通,可規範引導建立市場;工租房、夫妻房短缺,照顧子女就學不方便等,影響招工和員工隊伍穩定,須直面解決。三要進一步轉變職能強化服務,優化經濟發展的軟環境。政府及其職能部門要切實轉變服務觀念,改變衙門作風,打造誠信政府、服務政府、法制政府、責任政府和效能政府,進一步簡化行政審批程序,簡政放權,狠抓“兩集中兩到位”, 讓企業“只跑一次”落到實處,大力消除不作爲、緩作爲、亂作爲現象,堅決清理和取消不合理收費等,使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場“無形之手”有機結合,使中小企業發展的輿論環境、政策環境、融資環境和服務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形成各方面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合力。同時,要加大對企業周邊環境的整治力度,嚴厲打擊“三強行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