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德育論文

大學德育論文 (優選8篇)

【導語】

大學德育論文 (優選8篇)
大學德育論文 (優選8篇)

大學德育論文 (優選8篇) 由本站會員“hanson007”整理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目錄】

篇1:大學德育論文篇2:大學德育論文篇3:大學德育論文篇4:大學德育論文篇5:大學德育論文篇6:大學德育論文篇7:大學德育論文篇8:大學德育論文

【正文】

篇1:大學德育論文

淺議大學生道德教育

關鍵詞:大學生;道德;教育

摘要:道德教育是培育“四有”新人的重要途徑,也是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資料。結合我國實際情景深入研究分析當前大學生道德教育的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而探索大學生道德教育的規律和有效方法,具有必須的重要性和現實性。

一、大學生道德教育的意義

我國高等教育肩負着爲國家和社會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的重任。道德教育的任務異常艱鉅,必須直面現代社會科技高度發展、高度開放和價值多元的現實,正視道德衝突,努力解決道德困惑,幫忙大學生辨別是非,學會確定和選擇,逐步培養樹立良好的價值觀,促進大學生道德成熟,使大學生羣體成爲最有活力的“四有”新人。

我國正經歷着全方位的變革,改革開放前主流道德一統天下的格局受到衝擊,社會道德價值觀日趨多元。多元化的社會道德觀使得道德行爲確定趨於相對性,道德行爲正誤的灰色地帶逐漸擴大。應對各種思想、意識形態和多元價值觀的衝突、滲透,當代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自我意識、行爲方式等也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新變化。大學生在不斷追求提高的同時,相當一部分人也在失去一些不該喪失的優秀品德。道德滑坡不僅僅導致大學生在觀念上、認知上出現許多偏差,甚至將他們引入誤區。

二、大學生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代大學生道德素質總體呈現進取、務實、健康向上的態勢。他們思維敏捷,思想活躍,接納新觀點和新事物,自主、進取、民主、競爭和平等意識進一步增強,進取倡導和支持改革開放;人生觀、價值觀進取健康;自我認識清醒客觀,心態平穩;發展、成才的願望增強。但他們同時表現出缺乏謙虛謹慎、勤儉節儉、艱苦奮鬥的精神;挫折承受本事差;過分注重個性的張揚,缺乏基本的社會職責感,個人主義和功利主義等傾向增強,大學生道德認知和道德行爲之間存在差距。

(一)對當前大學生道德教育認識不到位

道德教育的過程就是使受教育者理解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價值觀和道德規範的過程,是道德品質的培養、提高和完善的過程。道德教育的過程不僅僅是知識傳授的過程,更是道德觀念及道德行爲、道德習慣的培養和塑造過程。

(二)道德教育的理論缺乏創新,指導實踐的功能弱化

中國傳統的思維模式重視整體性,只重國家和團體利益,強調個人利益必須服從國家和團體利益,使得個人利益完全受到輕視。在傳統的道德教育中過度強調國家和社會的要求和需要,灌輸“服從”、“集中”等思想,而不顧個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不關心個人的私利。這種道德教育只重視它的社會功能,忽視或無視道德教育的個人享用性,從而影響了道德教育功能的實際發揮。

三、加強和改善大學生道德教育的對策

(一)關注知識道德教育、生態道德教育等新領域

知識經濟的發展依靠於知識、科技的創新,依靠網絡信息,同時離不開道德的規範約束。如果一個人的智商很高,而道德水平很低,則其對社會、對他人的災難性危害就越大。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新時代第一位的挑戰不是技術革命,也不是其他,而是道德問題。所以,人類不僅僅要掌握經濟發展的科學知識,並且要具有保證知識經濟發展的知識道德素質,這是知識經濟時代人的素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二)正確處理道德教育的繼承和創新

高校作爲培養和輸送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陣地,應繼承和發揚優秀的傳統道德,使大學生進一步瞭解民族文化、傳統道德,激發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強民族凝聚力,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道德教育僅有不斷把握規律性,富有創造性,纔會尋找到新的生長點,煥發出極強的生命力。現代社會科技高度發展、高度開放和價值多元的現實使道德教育在資料、方法和途徑上都必須與時俱進,有所創新。

(三)強化以道德感化、道德行爲引導和約束爲重點的培養方法

道德感化的過程,就是各種感化因素對受教育的影響、薰陶的過程。教育者能夠進取利用這些感化因素,寓理於情,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覺中,樂於理解教育,從而能堅持理解系統的開發狀態,對教育資料堅持親和的、進取的和興奮的情緒,在受到情感感染的同時,比較自然地、潛移默化地理解某種思想概念和行爲規範,提高道德教育效果,到達道德教育目標。

(四)優化大學生道德教育環境

1.加強社會公共環境的薰陶作用

在道德教育中,環境設置教育是一種無意識教育,即不被受教育者察覺的教育方式。道德教育環境系統在促成健康人格構成過程中具有雙重機制:一方面,變化着的環境引導和誘發人的觀念和行爲的變革;另一方面,人的觀念、行爲的變革反過來又推動了環境的更新。人不僅僅受環境的影響和制約,並且人能夠在不一樣程度上改變環境。

2.優化學校文化環境

大學學校文化是學校中以大學生爲主要載體的文化類型。它反映大學生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一般分爲寢室文化、社團文化、班級文化和人際文化等。當代大學生參與感極強,以學校文化爲突破口,發揮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作用,有利於培養大學生進取向上的團隊精神。高校作爲新思想、新觀念、新知識的發祥地,學校文化會對傳統文化帶來衝擊,對大學生產生進取的嚮導作用。學生置身於這種進取向上的學校文化的氛圍中,會使自我的思想品德不斷昇華,異常是作爲學校文化的核心和靈魂的學校團隊精神,更能成爲激發學生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

參考文獻:

[1]胡樹祥.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導論[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8.

[2]吳鐸,羅國振.道德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由本站網友投稿]

篇2:大學德育論文

高校大學生德育論文

一、當代大學生羣體中出現的德育素質問題

當前,我國正處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受經濟全球化、高等教育體制改革、世界多元文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大學生羣體中德育素質方面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現象,主要表此刻以下四方面。一是思想素質方面,金錢至上的各種社會負面思潮影響日益增多,加之大學生羣體的辨別是非本事不強、理解新鮮事物卻比較快等特點,部分大學生夢想觀念淡薄,人生座標模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異化、扭曲,心理問題呈上升趨勢。有些大學生甚至在物慾橫流中迷失自我、誤入歧途、上當受騙乃至走上違法犯罪道路。二是政治素質方面,近年來出現了一些大學生政治素養匱乏、愛國精神淡薄的情景。部分學生認爲政治與自我沒多大關係,對政治漠不關心,對國家大事基本沒興趣關注,政治知識匱乏,從而直接導致了愛國精神淡薄。三是道德素質方面,大學生羣體中存在着不一樣程度的誠信、合作精神缺乏,社會職責感淡化的問題。異常是一些大學生考試作弊和助學貸款逾期不還的現象時有發生,這些現象無不凸顯出大學生羣體中存在社會職責感淡化、缺乏擔當的問題。四是心理素質方面,部分大學生心理素質比較差,抗挫折本事弱。近期發生的國內某知名高校的一名碩士生臨畢業季因學位論文、就業難無顏應對家長而在寢室自縊身亡的事件就直

接反映出當代大學生羣體中存在心理素質比較差、抗挫折本事弱的問題。總之,當代大學生羣體中出現的上述德育素質方面的問題亟待解決,而作爲培養大學生的高校有着不可推卸的職責。

二、學校文化建設在大學生德育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主角

長期以來,我國對大學生的德育教育大都以課堂爲主。隨着社會的發展,這種單一、說教類的德育教育類型已經開始顯現出它的侷限性。爲此,近年來,教育部門和社會各界開始探索新的德育教育途徑。《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見》和《教育部關於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中就提出了“實施立德樹人工程,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水平”。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推進和諧學校建設,樹立優良校風、教風、學風,建設富有時代特點、區域特色的學校文化,發揮學校文化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學校文化建設是大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徑和方法,在大學生德育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主角。文化從層次上區分有物質文化、行爲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學校文化是指以學校爲地理環境圈,以社會文化爲背景,以學校管理者和全體師生員工組成的學校人爲主體,以羣體價值觀念爲核心的一種亞文化,它既反映文化的一般性,又有自我的特殊性。高校學校文化異常是行爲文化是以全校師生爲主體創造的教學科研、學習、生活等社會實踐活動中所表現出的文化意識和行爲,對大學生思想道德的教育環境、教育心理、教育方法有進取的影響。高校

學校文化經過學校環境中人們共同的觀念追求、價值標準、行爲規範,不斷影響和作用於大學生羣體,從而實現教育人、服務人的功能。努力構建具有高校自身特色的學校文化體系,是推進高校改革與發展、全面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提升辦學品位、提高辦學質量的必然要求。

三、進取探索以學校文化建設推進德育教育的良性互動途徑

高校是文化人集中之地,知識密集,底蘊豐富。高校應當按照德育工作的原則,把握好學校文化建設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環境薰陶三環節,認真制定,嚴格規範,創立優越的學校制度環境,爲大學生的真正成才和道德水平的提高供給制度保障;營造進取向上的學校精神環境,充分發揮德育環境對大學生品德構成的重要作用;創造與學校精神相契合的學校物質環境,充分發揮其對大學生品德構成潛移默化的功能。

(一)加強高校“兩課”(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政治教育課,簡稱“兩課”)建設,進一步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

“兩課”承擔着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教育,傳播科學社會主義的價值觀和爲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服務的任務。高校要進取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活動,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和教育廣大師生,進一步堅定大家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和信念,把自我建設成爲主流意識形態的堅強陣地。同時,高校要大力推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使用的教學方法、手段能夠真正貼近社會實際,直面現實問題,吸引學生進取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調動其思考,解決其各種模糊認識,使其能夠更加主動地學習,更加認真、勤奮地學習,更加自覺地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

(二)大力開展特色鮮明、吸引力強的主題教育,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輔助作用。

高等學校應當充分利用重要節慶日、重大活動等事件和學校的開學典禮、畢業典禮以及學生表彰大會等環節,廣泛開展特色鮮明、吸引力強的主題教育,不斷豐富大學生德育教育的載體和形式。如2010年,國家教育部、文化部、財政部聯合下發了關於開展高雅藝術進學校活動的指導意見,組織開展以“走近大師,感受經典,陶冶情操,提高修養”爲主題的高雅藝術進學校活動。近年來,廣西各高校深入開展了“我的中國夢”等主題教育,進一步凝聚廣大師生的愛國情感,激勵他們勤奮工作、學習,報效國家和人民。目前,廣西多個高校都在開展以“我的大學我的中國夢”爲主題的教育討論活動,經過主題活動、主題班會等形式對學生進行人生夢想教育,引導學生樹立遠大夢想,充實自我的大學生活,營造了濃厚的“書香學校”氛圍。

(三)創立禮貌高尚富有時代特徵的師生行爲文化,注重發揮文化育人、環境薰陶功能。

高等學校應從以下四個方面着力。第一,以高等學校自身的學校精神爲主導,着力培育一批具有時代特徵和學校特色的學校文化成果、品牌,構成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第二,經過總結辦學經驗,明確辦學思想、辦學目標和辦學理念,把長期辦學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優良傳統、文化特性和辦學特色,凝鍊爲廣大師生共同認可的學校精神。第三,以建設高品位、多層次的學校文化爲重點,進取開展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學校文化活動,大力推進班級文化、宿舍文化、社團文化和學校景觀文化建設,構築全方位、立體化的學校文化體系。第四,加強學校輿論環境建設,建設、管理和使用好校報、校刊、校內廣播電視、宣傳櫥窗等宣傳輿論陣地。例如,2011年在教育部組織的第四屆學校文化建設優秀成果表彰活動中,廣西大學、廣西師範大學、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等5所高校獲優秀獎。2013年,廣西民族大學也舉辦了首屆學校文化建設優秀成果展評活動,總結了學校歷年來學校文化建設經驗,該校學校文化建設優秀成果《志願服務十載博覽會傾情打造育人新平臺》獲全國學校文化優秀成果一等獎,獲廣西自治區特等獎。當然這只是廣西高校學校文化建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廣西全區各高校經過學校文化建設,不斷提升形象與品位,營造了健康向上

的育人氛圍。

(四)深入開展民族團結教育,促進民族團結提高。

作爲民族地區高校,更要充分重視民族團結教育工作,在促進民族團結提高中推動學校文化建設和大學生德育教育工作。首先,要大力加強學校的民族團結教育工作,使各族學生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民族觀、宗教觀,提高各族學生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反對分裂的自覺性。其次,加強民族團結教育理論和實踐研究,推出一批有價值、有分量的研究成果,用中華民族和地方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廣大師生,增進師生對廣西世居民族和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的瞭解,增強師生的民族自豪感。再次,不斷拓展民族團結教育的形式和途徑,進取引導廣大學生參與民族地區社會調查和志願者服務。最終,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和學校作爲民族團結提高教育示範基地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培育各族學生和諧共融之風。如廣西民族大學把每年9月定爲民族團結教育活動月,集中對各族學生進行民族團結教育。師生黨員帶頭宣講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引導學生了解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立志服務基層,服務民族地區建設。

篇3:大學德育論文

後面還有多篇大學德育論文!

開放大學大學德育論文

一、有效教學模式

基於開放大學的辦學對象和辦學性質,開放大學的教學模式必須要根據不一樣的學科性質、辦學目標和學員自身的情景等多種因素而綜合研究,往往要把基於網絡的自主學習與遠程輔導及面授輔導相結合,分爲以下兩種有效教學模式。

1.WebQuest教學模式WebQuest教學模式指網絡主題探究的教學模式,是由美國聖地亞哥州立大學教育技術系的伯尼道奇和湯姆馬奇於1995年提出的,是衆多網絡主題探究學習模式的代表。WebQuest教學模式主要是在教師設計的網頁中爲學習者構建學習氛圍,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明確學習目標。學習者確定主題後,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WebQuest模式一般由導言、任務、過程、資源、評價和結論六個模塊組成。導言供給背景信息並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研究的興趣;任務是對學生需要完成工作的正式詳細描述;過程是學生完成WebQuest任務經歷的步驟;資源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必需的各種網上信息資源;評價是對學生完成的任務進行評估;結論是對探究學習進行總結。WebQuest教學模式在具體實施中可分爲前期準備、情境導人、明確任務、分組分工、網絡探究、作品創作、展示評價和總結反思八個步驟。

2.PBL教學模式PBL(Proble-BasedLearning)指問題式學習,是一種在20世紀後半期的西方學校教育中比較流行的教學模式。在其得到普遍認可的過程中有很多教育界人士給出了定義,我們對問題式學習能夠理解爲:以問題爲載體貫穿教學過程,使學習者在設問和釋問的過程中萌生自主學習的動機和慾望,進而逐漸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並在實踐中不斷優化自主學習的方法,提高自主學習本事的一種教學方法。問題教學法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和進取性。問題式教學的效果在醫學教學領域中首先得到了認可,採用問題式教學比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學生具有以下優點:

(1)在臨牀科學的測試中成績較好;

(2)思維品質得到提升;

(3)研究行爲得到增強:學生採用多樣化的和有意義的學習方式、更注重概念化學習、更高的圖書館使用率;

(4)學習氛圍得到改善:更爲進取的學習、更高的滿意度、更低的緊張度、更低的棄學率。

問題式教學模式得以成功實施的關鍵要素就是問題的把握,問題可大可小、可難可易,其度的把握主要取決於學習對象的知識和年齡層次以及實施的教學目標等因素。其有效實施對教師的專業素養、技能水平都有較高的要求。

二、開放大學資源的建設

開放大學的有效辦學離不開一個有效的網絡平臺,其包括充足的學習資源,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引導、進度的記錄,學習效果的及時和有效的評價等。其中資源的建設是有效平臺的基礎,這要集成廣大從事開放大學教育工作者的團體智慧。正如福建師範大學教育學院的連蓮教授在她的《國外問題式學習教學模式述評》一文中所提到的:要組織教師開發問題資源庫,要引導教師充分用好網絡資源爲教學服務。當開放大學的教育工作者都能把自我作爲開放大學平臺的建設者,而非使用者時,相信我們的資源會更多、更好、更能輔助學習者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同時我們也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網絡資源,對已有資源應充分了解,合理利用避免資源的重複開發和浪費。

三、開放大學評價體系的特點

開放大學的特點決定了有效的評價也應當是多樣性的。首先對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的評價側重點不一樣,學歷教育的評價更多是要量化的,也要更多地受教育制度的制約。而在量化考覈時藉助網絡平臺讓考覈更能顯示出公開、公平、公正,學生作業是否準時的提交,由系統自動判定,教師的反饋也要在網絡上公開,讓學生學習的每一環節都能在網上查看,平時成績由學生本人的學習情景自動生成。這樣學生的自我安排會有據可依,也打消學生心存僥倖心理和對人情的依靠。對非學歷教育的評價則能夠更加靈活也更加寬鬆,因爲參加非學歷教育的學習者往往有更進取主動的學習內在動力,對評價體系所起到的監督作用依靠性較低,所以這種評價更應當注重的是推優助學的示範作用。綜上所述,開放教育無論在哪一個環節上,對教師本身的要求都變得越來越高了,所以爲了能適應開放大學的教學環境,教師要有強烈的自我提高意識,學校方面也要盡力爲教師創造良好的學習交流機會。開放大學的市場是廣闊的,從事開放大學的教學工作也將是充滿挑戰的。

篇4:大學德育論文

德育在學校教育中佔有重要地位,由我國選拔人才的標準“德才兼備,以德爲先”即可見一斑。而對於處於青年期,以後將成爲教師的師範生來說德育教育更是不容忽視,因爲這對於他們社會人格的養成,到達“學高爲師,身正爲範”的要求很是關鍵。而作爲公共基礎課的《大學語文》在德育滲透方面有着獨特的學科優勢。因爲《大學語文》具有培育人文精神、薰陶審美情趣、訓練語言表達等特點,所以教師應依據學科特點將德育有機地滲透到課堂內外中去。《中等專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提出:“要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培養他們的職業道德”。那師範生的語文教學,在這種要求下該如何完成德育教育?筆者認爲應結合課堂內外,在“滲透”二字上下功夫。具體原因如下:其一,語文學科的特殊性。語文注重的是資料與形式的和諧統一,所以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不可能象專業政治課那樣系統地學習理論知識,而是讓學生在語文知識的理解中,潛移默化地逐步加深和提高,從而受到教育。其二,作爲受教育的對象——師範生,有他們自我的特徵。因爲他們大多是未來的人民教師,所以他們在課堂內外表現出的道德水平、政治立場、思想覺悟、素質涵養將或隱或顯地影響到許多少年兒童,由此也將關係到民族素質的提高、國家的前途

與命運。所以必須把師範生的德育教育放在突出位置。那麼,在師範生的《大學語文》教學中,到底如何在課堂內外巧妙滲透德育呢?對此,筆者想談談自我的看法。

一、知人論世,培養愛國情懷

我們《大學語文》的教學主要採用的是講授法,所以教師在講解時要儘可能利用好課堂來進行德育滲透。其中,在知人論世環節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他們愛國情懷。“梁園雖好,非久居之鄉”,“亞洲有我,中國有我”等,無數深情表白之後潛藏的都是對祖國母親、故土家園的眷戀依靠之情。這就是人們心理上的情感歸屬。所以愛國主義仍是德育教育永不褪色的主題。《大學語文》選編的都是一些“文質彬彬”的作品,而這些作品無不凝結着作者的深厚情感。所以,在導入時,教師應抓住知人論世這一環節,把愛國主義教育巧妙地融於作者介紹之中。如《山鬼》一文,教師在正式講解之前,能夠深入地介紹屈原的生平與創作背景,讓學生體會屈原濃烈的愛國情懷,這時可提問:“我們明白屈原被迫離開自我的祖國,悲痛難忍,這其中既包括對祖國家鄉的深深依戀,又包括對小人當道、國家日益沒落的憂心焦慮與無能爲力。從他一生的經歷,我們深深感受到了屈原的殷殷愛國志、拳拳愛國情,這不正是我們應當學習,並且以後教授給你們學生的精神榜樣嗎”有鑑於此,學生會深受感染,從而激發他們對祖國的熱情之情,也就受到了愛國主義的洗禮。又如《金陵驛》的作者文天祥也是我們所熟知的愛國主義詩人,亦留下了“從今別卻江

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的感人絕唱,至今讀來仍爲他的愛國精神所觸動。當然,在此環節應把握好時間與分寸,否則會有本末倒置之嫌。

二、精講課文,感知夢想抱負

對於學生比較熟悉的作者,教師可把德育滲透放在精講課文之中,讓學生在學習分析中受到夢想教育,從而得到啓迪。如《安定城樓》一詩,教師在講解中應緊扣“永憶江湖歸白髮,欲迴天地入扁舟”中的范蠡典故來重點分析,引導學生思考:李商隱此刻真的想歸隱江湖嗎?如果真要歸隱,條件是什麼?經過上下文的典故涵義與詩意疏通,大家明白,他借范蠡之典只是想證明必須把治理國家的事業完成,功成名就之後,年老之時纔會歸隱。最終教師可進行總結昇華:這首詩主要表現的就是李商隱青年時期的高遠抱負和奮發精神。而作爲未來人民教師的你們,更應當象詩人那樣,堅守自我的夢想,爲之奮鬥拼搏,並把夢想的火種傳給你們的學生,志存高遠,讓他們也能感知夢想的魅力。還有《出師表》、《尚未選擇的路》這些富有內涵的作品比其他教材有着無可比擬的德育優勢,能夠讓學生從中汲取養分,樹立遠大的夢想,這比任何一堂思想政治課都易於理解與消化。

三、課堂反思,培育人生態度

此刻的學生大多是在父母朋友的寵愛呵護下長大的,往往會伴有任性、脆弱等特點,更有甚者個性扭曲,仇恨社會,由此引發了諸多社會問題,如馬加爵事件、範跑跑事件等等。加之師範生以後是教師,是學生們爭相模仿的對象,所以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應注意培育師範生應對人生困境與挫折的本事,教導他們無論如何都要淡然處之,笑傲人生。這一點,張孝祥堪稱我們的榜樣,他在政治上遭受貶謫,反而找到了一條自我解脫、超然物外的途徑,他的“肝膽皆冰雪”“盡浥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爲賓客”至今廣爲傳唱。還有《論語》、《莊子》這些嘗讀常新的經典,都能夠讓學生從中領略到孔子、莊子的爲人處世之道,從而構成健康的的人生觀、世界觀,這種德育滲透是潛藏在講解之後,需仔細反思,方有所悟,這比直接的講授更有體驗感與說服力。當然,除了上述主要針對課堂內的德育滲透外,作爲語文教師還需採取一些措施搞好課外活動的德育教育,以此來作爲課堂內的加固劑和補充劑。比如佈置與課文有關的童話劇表演,這樣經過自我動手去找資料,參與到表演中去,他們就能更好地理解課文情感,從而受到薰陶。由於師範生女生居多,所以歷史上女性英雄形象更受她們的青睞,象李寄、謝道韞、花木蘭就有同學演繹過,經過這樣的活動,

她們變得更爲自信,人格也得到了完善。我們也能夠讓學生開展以“我的夢想”爲主題的演講或作文比賽活動,這樣不僅僅能夠鍛鍊她們的語言表達本事,還爲她們夢想觀的構成夯實了基礎。只要用心,師範生《大學語文》教學的課堂內外也能夠成爲德育教育的重要陣地,惟有十分努力,才能使德育看起來毫不費力地滲透於語文教學之中。《大學語文》教學依靠着其學科獨有的人文情懷,對師範生的德育滲透都是潛移默化,春風化雨般地浸潤在課堂內外,使他們具有紮實的語文知識、高尚的道德情操、堅定的夢想信念、淡然的人生態度之外,更讓他們的精神家園充滿詩意與期望。真心期望師範生經過《大學語文》的學習,德育水平有所提高,並所以而惠及他們將來的學生。

篇5:大學德育論文

淺談全球化背景下大學生德育路徑研究

論文摘要:全球化的發展給我國大學生德育造成了較大沖擊,進取探索大學生德育路徑成爲教育者必須應對的問題。周恩來“甘當公僕、進取進取、求真務實、和合協作、嚴於律己、無私奉獻”的精神,爲引領大學生德育工作供給了很好的啓迪和借鑑。

論文關鍵詞:周恩來精神;大學生德育;路徑

一、全球化背景下我國大學生德育現狀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隨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飛速發展,人類社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全球化、一體化。所謂全球化就是人類不斷地跨越空間障礙和制度、文化等社會障礙,在全球範圍內實現充分溝通(物質的與信息的)和達成更多共識與共同行動的過程。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各國的跨國貿易活動交流的不僅僅是資本、商品等,並且也交流觀念和思想。但這種交流並非平等和對稱的,某些西方發達國家往往經過“強勢文化”對“弱勢文化”的控制和不對稱交流,經過各種方式向不發達國家輸出和滲透本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理念和生活方式。從而給弱勢國家帶來巨大的衝擊和影響。所以,對於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說,如何合理地應對全球化,已經成爲許多國家研究的命題。

中國作爲發展中國家,在對外開放、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也難以避免地捲入了全球化的浪潮。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既享受到全球化的成果,同時也必然面臨全球化所帶來的衝擊。反映在高等教育上,就體現爲我國高校大學生自強意識、創新意識、競爭意識、公平公正意識的加強,這對於學生的成長無疑具有進取的意義。但在全球化背景下,伴隨着科學、技術和工業的不斷提高,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我國高校教育逐漸淡化了德育的傳統,普遍出現了重理輕文,重工具輕價值,重科學教育輕人文教育的專業化教育傾向。由於培養目標的功利化,“科學工具主義”氾濫,致使高校的德育弱化,大學生整體文化素質下降。大部分學校在對學生的教育上重智育輕德育,重知識傳授、輕獨立思考本事的培養,由此造成了我國高等教育的扭曲發展,致使大學生羣體中出現了價值觀混亂,夢想信念模糊,物質享樂至上,誠信觀念淡薄,行爲規則失範,心理素質欠佳等問題。目前大學學校裏學生種種不禮貌行爲,學生基本禮貌的缺失等現象都是比較常見的,極端的則發展爲大學生自殺,甚至出現學生殺害教師的個別案例。這種種令人痛心的現象都反映出加強當代大學生德育教育的緊迫性。

二、周恩來精神的時代價值及與全球化大學生德育價值取向的契合

1.周恩來精神的時代價值

(1)周恩來精神的教育塑造價值。周恩來精神的教育塑造價值主要是指周恩來精神在人的價值觀念、思想方法以及工作作風等方面發生教育塑造作用的意義表現。周恩來精神對人的教育塑造主要體此刻人的行爲方式、情感寄託、價值根基方面,它使人的理智、情感、意志發生深刻變化,從而使人具有深厚的、有着與社會職責、民族命運相連通的曠達胸襟。經過學習和弘揚周恩來精神,能夠提高廣大公民的思想道德修養,淨化和改善社會環境,抵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種種不正之風,爲培養當代青年大學生成爲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供給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思想淵源。周恩來同志爲中華崛起而讀書,奮鬥一生,善於學習,善於批評和自我批判,偉大的人格等許多方面不僅僅是共產黨員學習的榜樣,並且是當代每一個青年人學習的楷模。正如鄧小平同志在代表中央爲周恩來同志開追悼會作的悼詞中說,“他是我們全黨全軍全國人民學習的榜樣。”並且概括了“我們要學習”他的6個方面,其中之一是“要學習他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高尚品質。”

(2)周恩來精神的規範導向價值。周恩來是中華民族道德人格的典範。周恩來的精神是中華民族所追求的夢想人格精神。周恩來精神的規範導向價值主要是指周恩來精神對人的信仰的確立、人格的構成和提升、價值取向的確定等方面發生規範引導作用的意義表現。周恩來精神是精神價值實現與物質財富創造的統一,它對人的規範導向與對生產的規範導向是同時實現的;同時,周恩來精神的精神價值的實現包括精神價值轉化爲巨大的物質財富和精神的哺育,它能夠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完善人的人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禮貌建設,必須堅持以先進的文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周恩來精神就是我們民族的高尚精神,它代表着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周恩來精神經過規範引導人的行爲,淨化人的靈魂,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培養人的優良的工作作風、嚴謹認真求實的工作態度、對夢想對事業的不懈的火熱活力等,體現精神價值在人的提高和完善中的實現。一句化,周恩來精神對激勵和引導人們怎樣去學習、工作、生活,怎樣去做人,具有一種永恆的規範導向價值和功能。

(3)周恩來精神的凝聚向心價值。周恩來是世界各國人民公認的中華民族的優秀代表。他將中華民族精神經過自我崇高的人格修養加以提升,並以獨特的魅力表現出來且日益彰顯出它的社會凝聚價值。價值追求上的理性自覺,情感寄託上的誠實厚重和審美風格上的壯美崇高,是周恩來精神的內在表徵。周恩來精神的凝聚向心價值是周恩來精神在社會凝聚力構成過程中發揮作用的意義表現。周恩來精神凝聚向心價值產生的過程,就是人們的共同夢想、信念、價值追求、人格完善、審美情趣等不斷地模塑、規範、認同、統一的過程,同時也是人們心理上歸屬感不斷得到強化的過程。當前,經濟全球化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捲世界各國,綜合國力的競爭成爲每個國家、民族生存和發展不可迴避的客觀現實。歷史證明:“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我的精神支柱,就等於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可見,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傳承久遠而不衰,興旺發達而不敗,就需要有一種能夠凝聚人心的優秀的民族精神,就需要有一種能夠包容歷史、直面現實、擁抱未來的時代精神。周恩來精神作爲我們時代民族精神的昇華,已經並將永遠產生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周恩來精神的感召激勵價值。周恩來精神的感召激勵價值是周恩來精神對人的感動召喚、激發鼓勵作用的意義表現。周恩來的崇高精神,對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精神的感召激勵力量是巨大的。凡是瞭解周恩來的人,甚至僅是和他見過一面的人,都深深被周恩來的魅力所感染、所折服。西哈努克國王由衷地說:“周總理是我的師長,我的兄長。他從沒有教過我怎樣做,但他的行爲本身就是我本身最好的榜樣。”法國前駐華大使馬納克說:“同周恩來談話是一種精神享受。他的精神總是閃閃發光。我認爲,沒有人懷疑這種精神。凡到過中國訪問的著名人物沒有一個能趕得上他”。今日,周恩來那百折不回、永往直前的必勝信念;火熱旺盛、必奪鬥爭勝利的工作熱情;蓬勃向上、永不倦怠的精神狀態;藐視困難、勇於克服困難、樂觀豁達的精神,仍在感召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努力着。這確如一位大學生所說:“總理平凡而偉大的人生早已化成一種精神、一種力量,它使人們的靈魂得到了淨化與昇華”。

2.周恩來精神與大學生德育價值取向的契合

(1)周恩來嚴於自律的精神與大學生實現自我價值相契合。周恩來一生嚴於律己,從青少年時代起,他就從嚴培養自我的好習慣好品質。周恩來一貫主張:“領導者要有自我批評的精神,不是僅僅對下批評”。“缺點和錯誤的改正要從領導者做起,首先是要敢於進行自我批評,多負一些職責”。這實際上是他修身自律的真實寫照。周恩來作爲中國最早的大學生之一,他沒有安於現狀,他放棄了安逸的生活,把自我的一生都獻給了中國的革命和建設事業。自律是當代大學生優秀品質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一個完善自我,實現自我價值的必然過程。當代大學生必須要發揚周恩來刻苦好學、嚴於律己的精神,才能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

(2)周恩來愛國愛民、無私奉獻的精神與大學生應具有的道德品質相契合。周恩來道德觀的核心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他一生的革命實踐和奮鬥歷程都閃爍着“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光輝人格。在他13歲時就立志“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在他以後的革命生涯中,始終貫穿着這種愛國主義精神。周恩來的一生是爲人民利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無私奉獻一生,他是爲人民服務的典範、楷模,他視自我爲人民的公僕,把民族的、人民的利益放在高於一切的地位,“對人民,我們要如對孺子一樣地爲他們做牛的。要誠誠懇懇、老老實實爲人民服務”。“爲人民服務而死”是他畢生的追求,也是對他一生最好的評價。優良的道德品質是大學生“成人”的基礎,是健全人格的根本,也是促進社會和諧的強大動力。所以,爲了增強思想道德教育的實效性,高校能夠用周恩來精神凝練辦學理念、明確辦學指導思想、明晰辦學思路,經過這些方式和途徑讓學生學習周恩來的愛國愛民和無私奉獻的精神,以此激勵大學生提高道德認識,堅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養成良好的生活作風,自覺克服個人本位主義、利己主義的錯誤傾向,不斷自我磨鍊、自我改造,做一個自尊、自重、自省、自勵的高素質的人。

(3)周恩來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念與大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相契合。周恩來的道德認知是建立在對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信仰和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的基礎上。從青年時代起,周恩來就遠涉重洋去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對於一切主義開始推求比較”,最終確立了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並矢志不渝地踐行自我的誓言——“我認的主義必須是不變了,並且很堅決地要爲它宣傳奔走。”周恩來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告訴我們,大學生僅有樹立科學的信仰,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併爲之矢志不移地奮鬥,才能肩負起歷史賦予的重任,才能實現自身的價值。爲了增強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感染力,高校能夠經過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形勢政策課的形式向大學生講述周恩來對馬克思主義的追尋、最終確立和爲之奮鬥終生的過程,幫忙大學生堅定共產主義政治信仰,認識自我的社會職責,始終堅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矢志不渝地爲實現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而不懈努力。

(4)周恩來誠實守信、求真務實的精神與大學生養成良好的誠信觀相契合。取信於民,是周恩來一向遵循的行爲準則。周恩來從學生時代就逐步培養起言行一致、實事求是的優良品質。他認爲誠信是天道,人類無誠信不靈。人無誠信不立,官無誠信不威,國無誠信不寧。從而認爲誠信爲天道、人道、政道、國道。他認爲“發於言,著於行,無絲毫假借,無智利相擾。”主張培植“趨重‘實際’精神”,極力提倡“思想要自由,做事要實在,學問要真切”。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他反覆倡導要“講真話,鼓真勁,做實事,求實效”。憑着良好的人格信譽,周恩來取得了與他接觸的外國政府首腦和外交家的崇敬與信任。當代的大學生作爲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要肩負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使命,就必須把誠實守信作爲高尚的人生追求、永恆的行爲品質、立身處世的根本準則。當前,大學生認真領會和踐行周恩來在做人方面的求真精神,有利於消解當代大學生的失信行爲,也才能促使學生爲追求真理而拼搏和獻身,也才能真正實現其人生價值。

三、周恩來精神引領大學生德育工作的路徑

1.以周恩來德育觀變革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變革是搞好大學生德育的關鍵。蔡元培先生說:“教育者,養成人格之事業也。使僅僅爲灌輸知識、練習技能爲所用,而不貫之以夢想,則是機械之教育,非所以施於人類也。”所以,大學不僅僅要培養專業人才,更是探求學問、追求真理、關懷終極的地方,是人類追求提高的精神殿堂;是培養健全人格,獨立思考本事的神聖場所。大學應充分利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的政治資源、教育資源,大力弘揚周恩來德育思想,才能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有利於構成普遍認可、富有特色的精神支柱。應把大力弘揚恩來德育思想作爲強基固本、構成全校共同的價值評判和夢想追求的基礎工程來加以建設,作爲提高素質、養成優良的學風、教風、校風的重要途徑不懈探索。“用恩來德育觀育人”應成爲高校辦學育人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辦學指導思想中堅持大力弘揚恩來德育觀;在教育思想觀念中強化用恩來德育觀育人的素質教育觀;在辦學思路中把弘揚恩來德育觀作爲師德建設、學風建設和學校文化建設三大工程的中心。

2.以周恩來德育觀變革教育教學體系

思想道德教育主要經過教學活動來實現。所以,完善和優化課程設置,在整個教育體現中突出思想教育是搞好大學生德育的主要途徑。學校應把學習弘揚恩來德育觀作爲新生入學教育的重要資料,讓學生從踏入校門起就瞭解、熟悉恩來德育思想。學校還把恩來精神作爲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形勢政策課的重要資料,講述周恩來遠見卓識的德育思想。幫忙學生堅定共產主義政治信仰,認識自我的社會職責,確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和信念。學校還把學習踐行恩來德育觀作爲師德建設的主線,從上崗培訓到職務評聘,從教風建設到考覈獎勵,一以貫之並不斷深化。

3.以周恩來教育觀推動學風建設

優良的學風是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條件,也是道德素質提高的集中反映。學校把創優良學風作爲弘揚恩來德育觀的重要切入點和落腳點,這是踐行恩來德育觀的有效途徑之一。學校能夠經過編印下發“學恩來精神,創優良學風”的學習讀本,組織學生系統學習理解恩來精神;同時,能夠邀請周恩來親屬、周恩來研究專家、學者來校作報告,與周恩來紀念館、周恩來故居、周恩來童年讀書處等單位簽訂共建協議,定期組織大學生參觀學習。爲了加強教育引導,學校還能夠開展“周恩來班”評選命名活動,從而推動大學生德育活動不斷深入。

4.以周恩來德育觀彰顯學校文化建設

學校文化是學校精神的重要載體。學校在夢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中突出宣傳恩來德育觀,圍繞弘揚恩來德育觀,能夠開展一系列學校文化活動。學校網站、廣播、校報、宣傳櫥窗等都能夠把弘揚恩來德育觀作爲重要資料。學校還能經過舉辦周恩來生平事蹟圖片展、舉辦弘揚恩來精神主題教育晚會、書法書畫展等藝術活動宣傳恩來德育思想。此外,學校還能夠高度重視把弘揚恩來德育思想與學校的人文自然環境建設結合起來,如在教學樓羣中間建造“懷恩亭”,敬立周恩來銅像等。經過環境的薰陶,讓大學生的社會職責感加強,道德情操、價值觀念契合我們時代的精神。

篇6:大學德育論文

試論大學生德育社會化的探討

論文摘要:社會是一本無字教科書,是人生的大熔爐,社會中的任何事物都會潛移默化地在大學生心中打下深刻烙印。加強和改善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既是民族延續及國家發展的需要,又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從這樣的意義上說,社會是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實踐課堂,優化和完善社會教育,是加強和改善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平臺。

論文關鍵詞:社會;實踐;大學生德育;社會化

一、現代德育處於一個完全開放的社會環境中

傳統的思想道德教育往往是“我講你聽”,“我說你服”單方面的生硬灌輸的方法,這種靠枯燥的說教來“包打天下”的做法,實踐證明,效果並不夢想。社會實踐與傳統德育的最大不一樣,就在於它不是單純的就課本談課本,就理論談理論,就觀點談觀點的教育模式,而是以具體、真實、豐富多彩的社會大課堂爲背景,讓學生在社會實踐的潛移默化中學到知識,激發報效祖國的雄心壯志。現代大學越來越處於一個完全開放的社會環境中,現代社會的高度信息化使得學校的圍牆越來越只具有形式的意義。學生獲取知識、積累經驗、確立觀念將越來越依靠於社會,社會上不一樣羣體的利益觀、價值觀,各種層次的人際關係、大衆傳播的不一樣資料,都不可避免地會對學生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影響,學校無法從根本上把這些影響拒於門外。異常是互聯網的運用使得學生理解信息的主動性、進取性和選擇性大大增強。在互聯網上,各種不一樣的政治文化觀、道德觀、價值觀交織在一齊,使得學生很難分辨出真善美、假惡醜,這些現象對學校德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應對開放的社會和多元化的價值觀,學校德育如果仍用較爲封閉的傳統教育模式來運作,將學生置於相對封閉的學校環境之中,脫離社會現實世界,忽視現代社會對人的能動性和創新性的呼喚,

那當大學生道德價值觀和現實的社會道德問題發生衝突時,就會顯得束手無策,無法解決這種深層次的矛盾。社會是一個大熔爐,社會中的任何事物都會潛移默化地在大學生心中打下深刻烙印。從這樣的意義上說,社會是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實踐課堂,優化和完善社會教育,是加強和改善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平臺。

二、社會實踐對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性

(一)有利於發展大學生的認知本事

僅有進取投身到社會實踐中,才能讓大學生看到了一個多維的、多姿多彩的社會,才能看到理論與現實的統一。讓他們親身感受到了很多真的、善的、美的人和事;同時又親眼目睹了理論與現實的衝突,將一些假的、惡的、醜的東西呈此刻他們面前,從而使他們置身於一個多元的社會。他們看到的不僅僅是我們的祖國正在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還有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不平衡性,從而真正懂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要性和艱鉅性。僅有全面瞭解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又深刻體會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最終才能使他們對課堂上學來的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具有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和立體的把握,並對自我的未來做好必須的心理準備。經過社會實踐活動,能夠使大學生改變紙上談兵的浮誇作風,進取投身實踐,理論聯繫實際;經過社會實踐活動能夠使大學生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在實踐中提高,在實踐中知曉自身的不足,充分認識到社會到底需要什麼樣的人才;經過社會實踐活動,能夠使學校改變傳統的培養模式和人才培養計劃,使培養出的學生能夠自覺調整自我的發展方向,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

(二)有利於強化大學生的適應本事

社會實踐活動將學生置身於整個社會的大背景下,它在適應性、開放性、協同性上都對大學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生存要求,使之在實踐過程中自覺強化對生存本事的認識,自覺追求自身綜合本事的提升。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大學生的“準社會人”身份使之在參與社會活動時,要獨立完成許多社會工作,這就使得他必須增強合作意識,與團隊成員協同作戰,具備必須的大局意識、協作精神,才能在團體中求生存,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才能得到體現。[2]由於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貼近社會生活,能夠讓大學生對自我未來的創業有一個心理準備,在充滿激烈競爭的社會中強化憂患意識,變壓力爲動力,這樣才能更加珍惜短短的大學時光,更加刻苦地學習,更加順利地成長爲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同時,社會實踐能夠使大學生進一步找準自我的社會位置,明確自身的歷史使命,爲未來的社會主角做好各種知識儲備,並在自身本事和現實需求的差距中尋求不足,進一步激發學習熱情,明確努力方向,努力調整和完善知識結構,爲提高綜合素質、承擔社會職責、做好社會工作做好各種準備。這種準備越充分,畢業後就會越快地適應社會環境,和周圍同事處理好人際關係,儘早地進入工作狀態,打開工作局面。

(三)有利於提高大學生的創新本事

社會實踐活動是最能夠檢驗大學生的學習成果的,“高分低能”的學生是我們教育的失敗。在實踐中使之領悟到僅僅有大學課堂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在社會這個大課堂中不斷學習,才能增長才幹,這既是知識觀的資料,也是個人創新、創業的現實需要。社會實踐活動是一個由低到高、由簡單到複雜的逐步漸進的過程。大學生僅有在發展着的社會實踐活動中才能體會其漸進性、發展性。更重要的是,大學生作爲社會實踐活動的主體,他時刻體會着自我發展本事的巨大改變。因爲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大學生深刻了解到社會、市場對人才素質的要求,這無疑會成爲他們前進道路上的推動力,他們會竭盡全力提高自身的本事和水平,爲適應日益變化的世界打下紮實的專業基礎。社會實踐活動還爲大學生供給了理論聯繫實際的橋樑,在實踐中檢驗出的真理對大學生的發展本事才更具有說服力和導向性。

(四)有利於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社會實踐活動有利於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心理健康是對人的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鍛鍊意志,考驗品質,提高心理承受本事,有利於構成健全的人格,實現全面發展的目標。心理學研究證明,人的心理髮展依靠社會實踐,心理素質是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逐漸發展和成熟起來的。提高心理素質,應當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根據大學生心理髮展特徵設計有針對性的活動情景,鍛鍊應對複雜事物的本事,引發大學生的自主行爲,以良好的心態自覺理解和吸納外界信息。異常是讓有心理問題和輕度缺陷的大學生進取參加各類社會實踐,投身到社會改革開放的浪潮中經受鍛鍊,理解挑戰,能夠有效地改善各種心理不健康問題,增強使命感、自豪感、危機感和道德確定力等內在素養。

三、大學生社會實踐的途徑

每個人要從一個學生走向社會人必須要經過實踐這個環節,否則,個人和社會之間的關係是不可能在互動當中融合起來的。在大學生成長的過程中,社會實踐是他自身需要和社會需要的一種產物。所以,高校應豐富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有效途徑,進一步紮實地搞好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

(一)建立健全機制,暢通育人渠道。要想切實加強社會實踐活動,就必須從大學生德育工作的實際出發,建立健全長效機制,暢通渠道,打通路徑,使其在整個育人系統中發揮更大作用。

1.健全管理機制體制。使社會實踐活動堅持良性運作的首要條件就是健全組織機構,加強領導和管理。首先,學校領導和全體教職員工必須提高對社會實踐活動重要性的認識,把此項活動視爲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平時的工作中加以貫徹落實。其次,學校應加強整體設計和規劃,設立專門機構,科學組織,合理安排,既有學校層面的統一管理又有教師層面的具體指導,不讓學生處於自由參與的鬆散狀態。第三,逐步建立起課堂教學和社會實踐互爲補充、互相促進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第四,及時總結,交流經驗,查漏補缺,揚長避短,注重活動的科學性、針對性、實效性。

2.優化環境育人機制。學校黨政齊抓共管,社會各方協調有力,爲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這是保證其育人效果的社會基礎。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合格人才,不能僅僅靠學校,更要靠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目前,相當一部分學校還沒有高度重視社會實踐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作用,沒有把這項活動作爲學校德育教育的有效組成部分;地方有些單位或部門還沒有意識到自我的教育職責,總是走走過場,搞搞形式,把大學生當成單純的勞動力,使他們得不到應有的鍛鍊。其實,對於社會來說,如果每個單位都能將社會實踐過程中的德育教育問題視爲自我份內的職責,變應付了事爲進取創造條件,讓學生真正得到鍛鍊,營造全員育人的氛圍,使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在產生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時能產生人才效益,那麼最終真正受益的除了社會和大學生之外,還有單位或部門本身。所以,優化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育人環境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而應引起各單位的高度重視,落實在行動中。

3.完善考評導向機制。大學生社會實踐是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教育活動,既要有機構、有組織、有思想教育和引導,又要建立起合理的考評制度,制訂相關政策,完善導向機制,調動學生和教師踊躍參加活動的進取性。一是要把社會實踐活動納入到教學體系之中,和教學質量管理一樣建立起嚴格的考評制度,將學生成績記入檔案,評定方法參照教學實習、畢業設計同等看待,二是進取制訂鼓勵政策,將其勞動付出按照必須的工作量計算。三是學校可出臺相關政策進取鼓勵大學生開展智力創收,並主動創造條件使學生經過崗位實踐緩解自身的生活壓力。四是能夠設立活動基金,對大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的科技發明或已產生效益的合理化提議給予物質獎勵和精神鼓勵,並與大學生評先選優掛鉤,將之成爲學生學習的動力、實踐的動力,增強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現實意義。

(二)豐富活動資料,強化育人效果。高校在深入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中,必須不斷創新活動方式、搭建活動平臺、豐富活動資料、強化教育效果。在當前,應着力抓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社會實踐與傳統教育要有機結合。對大學生要加強愛國主義教育、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做好歷史文化的傳承,增強其民族自豪感,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這是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資料。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大學生能夠回眸歷史、直面現實,展望未來,這種實踐教育是任何理論教育課堂不可替代的。堅持社會實踐與傳統教育的結合,會使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更具時代感和歷史厚重感,它賦予活動以深厚的文化內涵,對於大學生德育培養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2.社會實踐與專業知識要有機結合。書本和課堂給予大學生專業理論知識,僅有將之運用於實踐,並在實踐中理解檢驗和強化,才能更好地爲社會服務,這是前提和基礎。專業理論不等於專業技能,僅有經過實踐過程才能轉化爲實際技能,在實踐中檢驗和創新理論、豐富和發展理論資料是每一個大學生的神聖使命;而堅持社會實踐與專業學習的結合,就是堅持理論和實踐的統一,這是理論源於實踐又服務實踐的必然要求。

3.社會實踐與科技服務要有機結合。爲地方經濟建設供給科技服務,是每一個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職責,也是學校辦學的宗旨,同時也是檢驗大學生理論知識掌握程度的重要環節。僅有把社會實踐與科技服務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提高活動的科技含量,才能增強活動的實效性和吸引力,同時還能夠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職責感。

4.社會實踐與勤工助學要有機結合。高校想方設法爲大學生提高勤工助學的機會,這是改善經濟困難學生的經濟狀況、緩解經濟壓力的有效手段,同時也是更多的在校大學生走向社會、實現自我價值的前奏。大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開展勤工助學活動,一方面能夠解決其生活問題,使其生存得更有尊嚴,更有價值,另一方面也能體會勞動的甘苦,培養其艱苦奮鬥作風和吃苦耐勞精神。堅持社會實踐與勤工助學相結合,既貼合組織者的設計意圖,又能滿足大學生的現實需求。

5.社會實踐與擇業就業要有機結合。近些年來,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爲全社會共同關注的熱門話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市場需求因素,同時也有大學生對社會或自身認識不足的問題,即擇業觀問題。有些崗位十分需要用人,卻招不到人,有些大學生寧可幾年荒廢在家也不願意去自我不滿意的崗位就業。無法實現人才和崗位的有效對接。經過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能夠尋找自身條件與社會需要之間的最佳結合點,更加明確自身的定位,爲更好更快地擇業就業供給了極好的機遇。

6.社會實踐與創新創業要有機結合。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市場經濟爲廣大有志青年供給了施展聰明才智的廣闊舞臺。高等學校僅有把把社會實踐與大學生創新創業結合起來,鼓勵學生勤奮學習、提高素質,創造條件讓學生走向社會、創造財富,才能真正實現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願望,才能培養出社會需要的人才,這是高校人才培養的明智之舉。

篇7:大學德育論文

摘要

結合本人大學四年的點滴回憶,心路歷程,實踐感想,對成功與失敗的自我評判和反思,對青春及人生的理解和感悟,總結成這篇寫在大四尾巴上的論文

關鍵字開學,軍訓,學習,舍友,打工

時間如梭,轉眼之間就臨近畢業。來不及細細回味,四年的大學生活就將與我揮手作別。回首四年,生活的點點滴滴見證了我的每一步成長。在平淡中回味精彩,在艱辛中享受歡樂,在點滴中學會堅強,平凡的生活中閃現的是一份簡簡單單的真實。在大四的尾巴上,回憶四年的生活片斷,只想爲這四年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一個終點意味着另一個起點。不應當有太多的失落,因爲以往有過精彩,也不應當有太多的感傷,因爲青春尚與我同在。年輕的生命不應當屈服於生活的磨難,而應當在風雨中傲然前行!

新的開始

四年前那個稚嫩的臉龐模糊又清晰。揹負着父母熱切的期望,懷着對大學生活的憧憬,我踏進了這所以往陌生的學校。此刻依然清晰記得,大學報到的那時候的點滴。跨出高中,邁入大學的校門,對於中國學生來說簡直是就是從魔鬼式教育的地獄進入了自由自在的天堂。我像魚兒入水、小鳥出籠一樣釋放我的思想與靈魂。在那裏,同學友愛,室友志同道合,教師對我們的學習與生活更是照顧的體貼入微。感覺我們自由了,能夠飛了連呼吸到的空氣都是自由的。能夠下課不用必須都把時間放到自習室了,能看自我想看的書,想看到什麼時候看到什麼時候,能夠有自我的計劃了。當入學的急切心境還未平靜,學校裏的各項招新活動就熱烈展開了。到處是動員大會,到

處是震耳欲聾的音響,學生會、各色社團和協會晃得我們新生眼花繚亂,當時能感覺到我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從那裏開始了。

軍訓是四年學習生活的開始。那個被烈日曬得就要冒煙的訓練場還清晰地浮此刻我的腦海裏。每一天的正步,跑步訓練,偶爾的拉歌比賽,還有我們可愛的教練,都已經成了永久的回憶。還記得第一天休息的時候教練讓我們坐在地上,可大家都矜持着猶豫着,教練笑着說“嫌髒是吧,可是我敢打賭,不用多了,再有一天,你們會覺得坐在地上是件很幸福的事。”事實證明教練是多麼的有先見之明啊,之後的我們都恨不得教練一說休息就躺在地上啊。呵呵,軍訓雖然真的很累,但也是毅志和體力的提高,不是都說,沒有參加過軍訓的人,大學就是不完美的嘛。我想我當時已經爲完美的大學開了一個還不錯的頭。短暫的軍訓生活在我們最終的彙報表演中結束。雖然當年到達的標準早已忘掉。但一段完美的回憶和一份真摯的友誼仍在。

平淡生活

四年的大學生活也許還是用平淡兩個字來形容比較恰當。生活的中心還是學習。認真地上課,認真地做作業,認真地參加考試。考過了四級之後考六級,過了計算機二級又過三級,繼而又準備考研。四年的學習生活就是在不斷地實現着一個又一個階段性的目標中度過。浸泡在自習室裏每一個日子雖然單調卻充實。上了十幾年的學,不敢說喜歡,但絕對是不厭惡學習的。除了溫馨的宿舍,我也喜歡自習室裏擁擠又安靜的氛圍。曾幾何時,自習室就像一個避風的港灣,是在這個陌生的城市裏屬於我的安全地方,沒有污染沒有嘈雜。喜歡坐在自習室裏靜靜地聽廣播,偶爾看看窗外美麗的風景和學校裏各自忙碌的同學們。生命的意義不在於結果而在於它的過程。我的收穫就是在平淡中感受學習中的充實和歡樂中的成長。

每個經歷過非典的人,都不會忘掉那段異常的日子。空氣裏瀰漫着消毒水的味道,還有每個人眼睛裏流露出的恐慌。大大的白色口罩成了學校裏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應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才感覺生命原先如此脆弱。團結再一次在抗擊非典的戰役中發揮了無比的威力。小小的“病毒”雖然可怕最終還是屈服了我們。這讓我不能不佩服人類的偉大,也不能不去感激那些在抗擊非典的戰線上奮不顧身的英雄們。經歷了生與死考驗的我們更懂得珍惜生命和生命裏的每一次感動。

生活在不斷地變化中重複着同樣的旋律,在不斷地重複中變換着不一樣的音符。生活的最高境界也許就是歸於平淡,而我在平淡中感受屬於我的精彩。

第一個決定

也許大學四年裏我都是歡樂的,但真的讓我覺得自我成熟了卻是在決定考研併爲之努力奮鬥的那一年。考研,是我第一個爲自我做的決定,以前的生活好像就是因爲大家都這樣我也不特殊的感覺。國小,國中,高中,我都沒有問過我的人生爲什麼是這樣的,甚至大學讓我覺得是高中之後的必然選擇,從沒問過爲什麼。明白大三時,大家爲繼續考研還是找工作爭論時,我才真的問自我我要是生活是什麼樣的,是開始準備步入社會還是給自我繼續充電,在教師和同學的幫忙下,我第一次認真的仔細的剖析了自我,鄭重的做了考研這個決定,我也明白,覺得是自我做的,那就要自我負責,真的爲自我努力一次。

考研的一年裏,說不辛苦那是騙人的,但考研的我們確是幸福的,第一次真的爲自我爭取,願望是那麼的強烈,但也做好坦然理解失敗的準備,只要真的付出了,就沒什麼遺憾。幸好結果是完美的,讓我對生活更加的熱愛。

在這一年的生活裏浸透着太多的辛酸和淚水。讓我相信堅強的生命就應

該經受痛苦的歷練,年輕的我們必須理解挑戰。以往毅然決然地決定考研,併爲這個決定付出了很多很多。辛苦的準備了一年,改變了我很多很多。讓我相信堅強的生命不該屈服於生活的磨難,而是應當在風雨中傲然前行!

一輩子的財富

我是一個典型的慢熱的人,蝸牛的性格,害怕被孤立,可又不敢主動去爭取,怕傷害,所以寧願躲在殼子裏,是我的那些可愛的舍友,一見面就讓我覺得我是被大家需要的,打開了我枯燥的殼子,讓我感受到大學是多麼的完美。我們每一天一齊起牀,相伴着去上課,擠在一個牀上看電影(即使我們有好幾臺電腦),歡呼着出去吃飯,逛街,也互相掩護着躲過教師的點名,還有晚上精彩的臥談會………。我們在一齊的每一天的都是充滿歡笑的,我們有僅有我們才能聽懂的語言,有我們共同的祕密。四年來一向那麼親密的室友,雖然立刻就分開了,可這四年積下的友誼卻早已深深刻在每個人的心裏,是一輩子的財富。

最終昇華

在大四的尾巴,我把自我放逐到社會中,去一個能夠和很多不一樣類型的人接觸的西餐廳打工,一方面爲畢業旅行積累資金,更重要的是要去歷練自我。要洗掉身上書生氣。

兩個月的打工生活,算是畢業生活實習吧,讓我真的在心裏上長大了,不再是那個膽小,愛哭的學生了。應對挑剔的顧客,我學會了忍耐;應對成功人士,我明白了自我是多麼的不起眼;和外國人的對話,讓我喜歡上了學英語;應對經理的教育,我明白了自我不再是父母手心裏的寶,在那裏,我只是個服務員……。

就這樣我不斷的鼓勵自我,也收穫着點點滴滴屬於自我的財富。打工

雖然充滿了艱辛收入也很微薄,但打工的經歷讓我在不斷的磨練中成長。工作的艱辛更讓我懂得學習機會的來之不易,讓我學會得如何去珍惜、如何去爭取。

很多時候我在想,當初打工的決定是那麼的正確,如今我不僅僅獲得了旅遊的經費,更添了一筆可貴的財富,那是未經歷苦難的人所無法體會的。那種懂得如何看待和體驗生活的勇氣在我心底萌生、積聚,在成長中我學會了堅強,學會了樂觀。儘管生活中煩惱常常不請自來,但我從不詛咒生活,只能坦然應對,用夢想來稀釋煩惱。

經驗小總結

大學四年時光使我懂得了很多,成長了很多,成熟了許多,寫一些我對大學生活的一種理解和總結。

第一,每週給家裏打電話,因爲我們的成長卻意味着父母的年老。第二,珍惜給你歡笑陪你難過的朋友,因爲畢業時你就會明白是多麼的不捨。

第三,永遠不要忘了學習,即使上了大學我們還是學生,學生的學習永遠是第一要務

第四,充分利用圖書館,知識的海洋裏永遠充滿魅力

別了,我的大學

每一天,我們都會有意無意的再逛逛學校,看看它今日的樣貌,想一想四年前它如何迎來稚氣未脫的我們。走了四年,似乎又走回到了起點。突然覺得四年的同窗,身邊的朋友,比想象中的和善,可愛的多!星光下的夜晚,每一個都溫柔如風。

篇8:大學德育論文

淺析中國傳統道德在大學生德育工作中的要求

論文關鍵詞:傳統道德大學生德育工作要求

論文摘要:中華民族是一個十分注重道德品行的民族。然而,當前我國少數大學生的道德水平相應地存在一些問題,這需要引起有關邵門的注意。本文首先對當前我國大學生道德水平現狀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結合我國傳統進德觀念,對大學生德育工作中的具體要求展開了相關論述。

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對整個民族的發展壯大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注重勤儉節儉、奮發向上、孝敬父母等。然而,當前我國高校中,部分大學生存在着某些相應的道德水平低下的現象,這需要我國傳統道德對大學生德育工作提出相應的要求。

1當前大學生道德水平現狀分析

當前我國大學生道德水平能夠說既有進取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從進取一面來說,由於大學生都受到過高等教育,在一些是非問題上通常有較爲正確的確定,比如往往注重社會的公平等,他們對社會上一些偷摸拐騙的現象表示憎恨並能堅持鬥爭。然而另一方面,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一些大學生在某些問題上表現出道德意識薄弱的面。本文主要就對大學生道德意識中消極的一面展開相應分析。

第一,拜金主義,奢侈浪費的現象嚴重。在市場經濟社會中,各種商品和服務琳琅滿目,一些大學生貪圖物質上的享受,同時在一些場合鋪張浪費,盲目攀比。一些家庭條件好的學生,緊跟“時代潮流”,身上的數碼產品一向都是最新款。另一些家庭條件一般甚至家庭經濟狀況不好的學生,在這種現象的影響下,也盲目攀比,滿足自我的虛榮心。“由儉人奢易,由奢入儉難”,中華民族是一個注重勤儉節儉的民族,當前大學生這種拜金主義思想,奢侈浪費的現象需要運用我國古代的有關傳統道德來加以教育。

第二,貪圖享受,懶惰。一些大學生經歷過高中的勤奮,然而一進入大學就覺得自我熬到頭了,能夠簡便地過完自我的大學生活,逐漸養成貪圖享受,懶惰的壞毛病。一些大學生成天在宿舍睡覺和打網絡遊戲,爲此甚至犧牲上課的時間。這些大學生在平時不好好學習,貪圖享受,一到考試時臨時抱佛腳。古人云:“業精於勤荒於嬉”、“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等,這些都是勸誡人們要勤奮,不能過於貪圖享樂,墉懶成風。

第三,一些大學生“孝道”的缺失。在一些大學生中,由於長期不在父母身邊,同時一些高校也不太注重對學生道德品質中有關“孝敬父母”的要求。一些大學生表現出“孝道”的缺失。一些大學生在外求學,體會不到父母在家中爲自我的擔心和操勞,從來不給家裏主動打電話問候父母,即使主動聯繫父母也是張口要錢。很多家長感慨:孩子讀的書越多,反而對父母的親情越冷淡了。另外,加之上文提到的一些學生盲目攀比,拜金主義,這些錢都來自父母,有些學生甚至虛報學費等手段來欺騙父母。中華民族是一個十分注重“孝道”的民族,在古代很多文化精粹都專門強調“孝”的價值,最爲著名的當屬《二十四孝》。

當然,目前我國大學生一些道德水平消極面不僅僅只體此刻以上幾個方面,本文僅選擇三個主要的方面,經過結合我國傳統道德來對相應的大學生德育工作提出具體的要求。

2中國傳統道德在大學生德育工作中的具體要求

我國古代禮貌源遠流長,傳統道德觀念深人人心,這對當前我國大學生德育工作的開展供給了相應的基礎和條件,但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注意相應的具體要求。

第一,傳統道德資料需要同大學生德育工作資料相結合。針對上文提到的一些大學生具體的道德缺失的現象,高校有關部門需要結合我國傳統道德文化中相關資料來開展大學生的德育工作。比如針對一些大學生鋪張浪費等現象,高校有關部門能夠結合《周易》中“君子以儉德闢難”、《尚書》中“克勤於邦,克儉於家”、《左傳》中“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等有關資料來倡導學生節儉,反對浪費;針對一些大學生貪圖享樂、懶惰的現象,能夠經過“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寶劍鋒從磨鍊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等相關資料來勉勵大學生勤奮上進,同時針對部分大學生孝道的缺失,能夠根據《論語》中“其爲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爲仁之本與!”等有關資料加強對學生“孝道”的教育。

高校本身是精神禮貌建設的重要場所,大學生的德育工作需要有關部門經過發現大學生道德存在的問題,並根據這些問題去尋找我國傳統道德中相關資料,找到結合點,把這些相關的傳統道德貫穿於大學生的德育過程中,促進大學生道德水平的提高。

第二,根據傳統道德觀念,加強對大學生道德觀念的塑造。當前一些大學生存在道德缺失現象,主要是因爲其道德觀念意識不強,需要高校管理部門加強對大學生道德觀念的塑造。例如,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一些大學生鋪張浪費,主要是節儉觀念薄弱,具體表現爲對他人勞動成果的不夠珍惜。在市場經濟社會的今日,高校有關部門需要強調“儉以養德”,以此來塑造大學生的節儉觀念,使大學生認識到經過節儉來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才能富國富民,才能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貢獻。總體來說,針對大學生的道德觀念薄弱現狀體現出各種道德缺失的現象,高校有關部門在德育過程中需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景出發,將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道德融人到德育工作中,以培養大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幫忙他們塑造正確的道德觀念。

第三,傳統道德要求高校德育工作注重“孝道”教育。“百善孝爲先”,可見在我國傳統道德中,“孝”具有極高的地位。然而,在我國高校德育工作中,“孝道”教育幾乎還是一個盲區,而在大學生中又確實存在這“孝道”缺失的現象,所以這勢必要求高校德育工作注重“孝道”教育。學校能夠開展相應的活動來推動大學生“孝道”教育,比如能夠舉辦孝子演講比賽,讓本校學生的故事來感化同學,讓他們認識到孝敬父母是爲人之本;另外能夠開展相應的主題團日活動,讓學生自我參與有關孝道的討論,讓大學生自我去認真體會“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的含義。另外,高校在有條件的情景下還能夠組織一些更加有實際意義的活動,比如向學生供給免費撥打父母電話的服務,此外還能夠組織相應的自願者活動,讓學生參與學校附近的社區老人關愛行動。經過這種實際行動來培養大學生的“孝道”。

3結語

中華民族具有優良的傳統道德,針對我國大學生道德現狀中消極的一面,高校德育工作需要結合我國傳統道德來開展。首先,我國高校德育工作需要同傳統道德的資料相結合;其次,高校德育工作要注重對學生道德觀念的培養;最終,我國傳統道德尤其要求注重對高校德育中“孝道”的教育。總之,中國傳統道德對我國大學生德育工作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我國高校德育工作需要遵循這些要求,努力促進大學生道德水平的提高,推動我國精神禮貌建設事業的發展。

【小編簡評】

大學德育論文 (優選8篇)如果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請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大學德育論文範文。

【網友評價】

文章立意鮮明,可圈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