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經濟論文

我國低碳經濟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論文精品多篇

我國低碳經濟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論文精品多篇

低碳經濟的發展論文 篇一

一:固碳林業對低碳經濟發展的促進

摘要:森林碳匯交易,主要依靠前文中提到的清潔發展機制(CDM)項目。一是政府引導,積極與低碳交易平臺開展合作,如與北京環境交易所、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天津排放權交易所等開展合作。

關鍵詞:固碳林業;低碳經濟

全球氣候變暖對於人類生存的威脅,促使世界各國都開始重視碳排放這一重要問題。隨着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傳統的高消耗高排放的增長方式已經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損害,需要在新時期採取更加經濟環保的措施。這對於林業發展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二、概念解釋

1、固碳林業

固碳林業(CarbonForestry),通俗來講,就是利用森林和森林產品來固碳,增加植被、森林以及耐久木材產品中貯存的碳量,能起到這樣作用的林業,就是固碳林業。固碳林業主要包含四個方面,一是增加森林碳儲量,如造林、再造林,擴大植被覆蓋面積等增加固碳。二是保護現有碳儲量,維護現有的森林植被覆蓋面積,防止多餘的碳向大氣排放。三是林業可持續經營,通過林業產業自身的經營來獲取經濟效益。四是林業替代。通過不同的林業品種來進行替代,如用耐用木質林木材產品來代替普通木材產品等。

2、清潔發展機制(CDM)造林項目

清潔發展機制(CDM)項目,是當前主要在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通用的,連接固碳林業和低碳經濟發展的重要項目。1997年,《京都議定書》提出了在發展中國家實行清潔發展機制(CDM),通過這一項目可獲得碳信用,這一信用可用於抵消《京都議定書》中各國所承諾的碳排放指標。CDM的顯著作用在於,它將發展林業與發展經濟聯繫起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可以運用這一項目實現碳交易,既可以讓發達國家完成碳排放指標,又可以讓發展中國家獲得經濟收益。目前,我國在CDM上發展取得一定成果。

三、我國發展低碳經濟面臨的挑戰與主要趨勢

1、減排任務艱鉅

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會議的召開,一方面提出並明確了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爲主要目標的低碳經濟的來臨,另一方面制定了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減排協議。我國政府宣佈,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從數字上來看,會議提出,2020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必須控制在500億噸,我國所能獲得的最大減排額度有104億噸。但是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地球科學》指出,2013年,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100億噸。2014年,彭博社新能源金融的估算顯示,我國碳排放量同比下降2%。即便如此,在我國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距離104噸的額度也只一步之遙。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屆時將會面臨非常大的挑戰。

2、能源結構和經濟模式限制

多年來,我國的能源特徵一向是富煤、少氣、缺油。傳統能源尤其是煤炭的高排放,加上粗放的增長方式,一直使得我國碳排放高居不下。目前,煤炭在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所佔比依然接近七成,而且這一佔比在當前及今後一段時間內有所改變的難度很大。煤炭的過度使用,是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這樣來看,到2020年完成任務就非常艱鉅。

3、發展固碳林業成爲主要趨勢

可喜的是,我國政府已經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嚴峻性,已經開始採取多種措施進行節能減排,這裏面就包含了大力發展林業及固碳林業。一方面能帶來經濟效益,另一方面也能保護環境,吸收二氧化碳,達到最終溫室氣體減排的目的。同時,《京都議定書》也規定了通過森林碳匯來進行間接減排,充分發揮森林固碳的作用。這其實就是大力發展固碳林業。投資少、效果好、副作用低等特點,也使得我國在固碳林業發展上前景光明。

四、固碳林業如何迎接低碳經濟發展的機遇

發展低碳經濟是大勢所趨,發展固碳林業則是最優途徑。因此,固碳林業應該抓住這一機遇。本文以陝西省關中地區(西安、寶雞、咸陽、銅川、渭南一帶)林業建設爲研究對象,對如何迎接這一機遇作簡要分析。2014年11月,陝西省林業廳聯合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發佈了一份關中地區林業治污減霾功能評估報告。數據顯示,2012年,關中地區森林面積爲207.12萬公頃,年固碳量達到397萬噸,相當於1212萬城鎮居民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能夠抵消全省2012年能源消耗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總量的5.1%。2013年,《關中城市羣治污減霾林業三年行動方案》正式實施,預計到2015年,年固碳量達到418萬噸,相當於1369萬城鎮居民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能夠抵消全省2015年能源消耗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總量的5.76%。可以看出,這樣的一個大型項目,對於減排溫室氣體排放有着極大幫助。在當前低碳經濟發展的機遇下,這樣的項目還可以有進一步的發展。

1、建立固碳林業產業體系

大力發展林業,不是簡單的植樹造林即可,要有選擇、有目的性的選擇林業品種。《關中城市羣治污減霾林業三年行動方案》中提出了森林覆蓋率,人工林、山地森林生態屏障,防風固沙帶,護林綠化帶等一系列措施,但對於林業產業的發展提及較少。將固碳林業和低碳經濟發展起來,在第一產業要擴大種植豐產林、用材林、糧油能源林等,增加森林碳匯儲量。在第二產業應發展林業高精加工產業等環境友好型工業,實行從林業中提煉固體燃料、清潔乙醇等生物質能源發展道路,以及利用固碳林業資源進行氣熱電聯產等。

2、開展森林碳匯交易

森林碳匯交易,主要依靠前文中提到的清潔發展機制(CDM)項目。一是政府引導,積極與低碳交易平臺開展合作,如與北京環境交易所、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天津排放權交易所等開展合作。二是社會參與,社會上要逐漸成立參與碳交易的企業,運用自身已有優勢與國外市場進行碳交易,獲取經濟利益。三是權利義務引導。可以參考《京都議定書》中所採用的碳交易規定,借鑑多排碳源、多買碳匯、受益者付費、損害者賠償的原則,對陝西省內相關企業進行約束,要求其加入固碳林業建設,客觀上促進森林碳匯交易的同時,達到整體減排的目的。低碳經濟的到來和趨勢,使固碳林業的發展迎來了嶄新的機遇,但在當前整體環境下還面臨很大的挑戰。這需要政府、社會和個人共同參與,共同發展,才能真正保護我們所擁有的環境,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

低碳經濟的發展論文 篇二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猛發展,但環境污染等問題越來越嚴峻,隨着人們環保意識的逐步提高,企業作爲經濟發展的主要領導者,作爲風暴的中心地帶,其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應承擔的環境責任備受關注,因此企業在不斷地追求經濟效益的過程中,環境會計應運而生,它所注重的不僅僅是企業自身的生產經營和持續發展,更致力於環境的保護。本文以低碳經濟下的環境會計爲主體,通過介紹環境會計的相關知識以及研究背景,對環境會計問題展開分析,緊接着結合環境會計的現狀,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文末展望了會計發展的前景。

關鍵詞】低碳經濟;可持續發展;環境會計

城市碳排放量的增加和PM2.5的升高以及資源的稀缺,爲人類敲響了警鐘,使得學者們加快了對環境會計研究的步伐。20世紀70年代,環境會計出現在歷史舞臺中,將研究重點放在低碳經濟下的環境會計這一領域,轉變了傳統觀念,人們開始用前瞻性的長遠眼光看待經濟問題,不僅僅是爲了當代人的生存,更重要的是爲了子孫後代,因此“低碳經濟”、“低碳生活”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應運而生,對環境會計的研究勢在必行。環境會計是一門前沿性學科,通過會計方法、程序和技術等,達到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將經濟發展與環境會計相結合,更加符合當今社會的理念—發展低碳經濟。

一、環境會計相關理論綜述

(一)環境會計的定義

環境會計是促使低碳經濟能夠不斷髮展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徑。它以貨幣爲主要計量單位,以國家法律法規等爲基準計量並記錄與環境有關的成本費用,如環境防治等,進而綜合評估環境績效及環境活動與企業財務成果相互作用的一門新興學科。

(二)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

企業的環境會計信息應及時、準確的對外公開,爲企業內外部的會計信息使用者和決策者提供完整的報告,從而幫助企業實現節能減排與利潤的最大化。據統計,我國每年因環境問題造成的經濟損失約540億美元,合理的確認、計量和報告企業經濟活動對環境的制約,是解決我國環境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

(三)環境會計的目標

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兩手抓,使生態環境系統良性循環發展,使企業充分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保護環境是爲子孫後代造福,也有利於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環境會計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環境會計是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被提出的一門新興學科,在經歷了四十多年的發展後,基本形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理論體系,各國研究者陸續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而我國企業環境會計研究的起步較晚,初期的重視度不夠,因此尚處於萌芽階段。雖然,各級政府對環境會計日漸重視並且加大投入,但環境會計仍存在問題。

一是道德問題。個別企業缺乏責任感,認爲環境保護與“我”沒關係,只要有利可賺就行,視金錢爲至上目標而肆意排放污水、排放廢氣,亂砍亂伐,非法捕抓動物等。個別企業濫用資源,使資源的使用速度大於再生速度,尤其是一些依靠自然資源爲主要產業結構的區域。

二是制度問題。有關環境會計的法律、法規不健全,無法保障環境會計制度的落實,如對違法的企業懲處力度不夠,有些企業甚至鑽法律的空子,逃避制裁和懲處,同時未建立與環境會計相匹配的業績考覈體系,使環境會計的實施受到阻礙。

三是監管問題。環境會計還沒有明確的監管機構,監管的力度小,監管的範圍模糊並且公平性有待提高。

四是信息披露問題。從現有數據來看,我國企業通過年度報告和社會責任報告進行環境信息披露的比例比較低,披露的環境信息的內容較爲簡單,缺乏貨幣性環境信息的披露,且披露的方式不統一。

五是信息傳播問題。個別企業信息滯後,尤其是偏遠地區的小企業,還沒有在企業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環境會計體制機制。

六是教育問題。企業環境會計涉及多種學科,它所需要的是高學歷、跨學科有相關經驗的高端複合型人才,並且我國各類高校目前沒有開設相關的課程,因此缺乏在環境會計方面有造詣的高素質人才。

三、完善環境會計的對策建議

第一,借鑑發達國家環境會計發展經驗,取長補短,結合我國基本國情,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第二,廣泛宣傳、加強教育,將環境保護的理念深化到企業中去使每個企業都建立、健全一套環境會計制度。第三,完善環境會計法律法規,使違法者得到懲處。明確企業承擔的法律責任,促使企業不斷提高環境保護的意識。重視政府的推動作用,政府部門應當加大監管力度,推出一系列加強環境的治理,加快科技的創新等政策條例,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第四,對自然資源的使用應該徵稅稅費,提高企業節約資源的意識,完善應徵收排污費、污水和垃圾處理費等稅收範圍和徵收標準。第五,加大對環境會計的財政投入,設立有關環境治理專項基金,給予因環境問題經濟困難甚至瀕臨破產的企業一定的財政補貼;給予對環境保護貢獻突出的企業一定的獎勵和榮譽。第六,各高等院校應開設有關環境會計的課程並且培養環境會計專業高端人才。第七,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沒有統一的標準,應確定並完善披露的項目、內容等,避免企業因害怕受到負面影響而漏報、錯報,對於無法計量的項目應當以報表附註形式進行說明。

四、環境會計的前景展望

環境會計的開展相當必要,在傳統會計中,只有可計量的才能在會計報表中加以反映,而如空氣、海洋等難以計量的物質,這不僅使利潤虛增,更使一些企業對環境資源不加節制的使用。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場需求日漸增長,資源卻減少不斷,人類應加強重視環境發展,環境會計的發展前景光明。衆人拾柴火焰高,環境保護應該全社會共同行動,會計界應該與其他相關部門聯起手來,多溝通、多交流。我國環境會計的研究應當結合我國國情與實際,根據我國特定的經濟制度環境,深入探討和挖掘環境會計與我國現階段轉型經濟固有特徵的契合點,並結合國際會計的發展,探索獨創的環境會計模式。

五、總結

改革的東風吹遍神州大地,中國正處在前所未有的新形勢、新機遇中,市場經濟迅速發展,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一些企業看到了機遇,大力發展生產力,然而一些企業全身心投入到經濟建設中,卻忽略了環境的保護,人們抵制的呼聲越來越高,這也促進了環境會計的建設。國民經濟發展需要環境會計,企業經濟發展需要環境會計,中國會計事業發展需要環境會計,因此環境會計的建立滿足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是可持續發展和經濟全球一體化的需要,我們應該瞭解和借鑑國外環境會計的寶貴經驗,進一步提高認識,並結合我國國情,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環境會計制度。總的來說,我國在環境會計這一學科上已經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未來仍任重道遠。只要我們持之以恆,不斷探索、實踐、歸納、總結、反思,就一定能夠突破這一領域,促進我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和和諧社會的實現。

低碳經濟的發展論文 篇三

摘要:伴隨着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惡化已經成爲世界各國面臨的主要問題,發展低碳經濟已經成爲全球的共識。技術創新是發展低碳經濟的基礎和關鍵,是工業文明向低碳生態文明轉型的根本途徑。我國低碳技術創新目前面臨着能源結構單一、技術落後、研發能力較低、國家政策缺陷等諸多問題,加快發展中國低碳經濟必須依靠技術創新,全面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加大科研力度,實現自主研發與對外合作的有機融合,全面掌握低碳核心技術,同時建立健全的低碳經濟技術研發保障制度,由此才能進一步推進我國低碳經濟技術研發。文章主要對我國低碳經濟技術發展創新問題進行研究,希望對低碳經濟技術起到一定的作用。

關鍵詞:低碳經濟;技術創新;問題;對策

世界經濟發展建立在石油、煤炭、天然氣等基礎能源大量消耗的基礎上,事實上這是一種高碳經濟,嚴重破壞地球的生態環境,影響人們的生活。近半個世紀以來,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走向現代化工業,高碳經濟快速增長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就是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增加,由此引發了嚴重的生態危機氣候變暖。全球氣候變暖已經危及到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這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由此催生了低碳經濟的產生。低碳經濟是全球經濟發展的必然走向,通過新一輪的技術研發、制度創新、產業轉型及新能源的應用,提高了地球能源的生產與利用效率,建立了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的新型經濟發展模式,這是人類走出高碳經濟和生態危機,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必經之路。

一、低碳經濟與技術創新概述

低碳經濟產生於高碳經濟下全球變暖的時代背景中,之所以引起世界各國的共鳴,主要來源於英國政府在2003年頒佈《Thefutureofourenergytocreatealowcarbone-conomy》白皮書。迄今爲止,世界各國的學者們對此仍然沒有一個約定俗成的定義。通常來說,目前學術界又三種觀點:方法論、行爲論與革命論。

從方法論的角度來說,英國環境專家魯賓斯特認爲:低碳經濟指的是以市場經濟發展機制爲核心,通過制度創新來推動技術的創新,最終實現低能耗、低排放、高能效的新型經濟發展模式。從行爲論的角度來說,我國專家馮之駿、潘家華和陳柳新曾經指出:目前,各種經濟類型中,低碳經濟是社會經濟成本和生態環境成本最低的經濟類型,集低碳產業、低碳技術、低碳能源、低碳生活、低碳城市經濟發展形態的總和,是一種修復地球生態平衡的可持續發展型經濟形態。

從革命論角度說,我國學者鮑健強、莊貴陽等人認爲:從根本上來說,低碳經濟是對現代化工業文明的反思,是一場依賴於技術和制度創新的新型經濟格局,是一場涉及人類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價值觀和國家權益的全球性能源經濟革命。低碳經濟發展離不開技術的支持。mpeter早在1992年的時候就已經注意到技術創新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J.A.的創新研究概念非常廣泛,涉及到技術創新和非技術創新。從技術創新角度來說,J.A.將其定義爲新技術應用導致產生的函數的移動或者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他認爲技術創新就是一種技術價值的實現。、、man等人在技術創新方面也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研究。國內學者對技術創新的界定受國外學者影響較大。

傅家驥等人認爲:技術創新是某一地區或者國家抓住市場發展潛在的機會,以獲得經濟效益和商業利潤爲主要目標,重新組織當地的生產條件和生產要素,建立效率更高、費用更低、消耗更小的。生產經營模式,進而推出一系列創新產品、創新工藝和創新生產方法,開闢國內外更廣泛的市場,獲得更多的原材料和半成品供給地區和國家的生產。從這個角度來說,如果沒有高效的技術創新系統,粗放型經濟向效率型經濟轉變就缺少了技術支撐。

二、我國低碳經濟技術創新發展現狀

從我國低碳技術創新發展現狀來看,在低碳技術創新、專利技術轉讓及應用方面仍然存在很多問題,總結起來主要有如下幾點:

首先,我國低碳技術創新研發能力薄弱,自主創新研究發展緩慢。技術創新能力的高低主要取決於研發環節的強弱。我國低碳技術創新研發能力始終處於較低的水平。第一,低碳創新技術研發人才極度匱乏,核心技術研發人員、優秀的技術創新人員和綜合素質較高、目光長遠的公司家更是鳳毛菱角,嚴重製約了我國低碳技術創新研發。

第二,我國低碳技術整體發展水平和創新能力相對於國際水平來說比較落後。很多關鍵技術,例如高性價比太陽能光伏電池技術、生物能技術、氫能技術等都落後於發達國家,而且缺少科學有效的資金支持和建立機制。

第三,低碳創新技術研發資金欠缺,同時低碳技術專利質量偏低。我國低碳技術專利總量較多,但是發明專利所佔比重僅達到一半,而且我國低碳技術創新專利申請基本上都集中於科研所,公司專利申請數量過少。

其次,我國公司低碳技術創新意識淡薄。我國大部分公司在生產過程中仍然缺乏生態平衡的緊迫感和低碳技術研發創新的熱情,在低碳技術創新模式與方向的選擇上存在比較嚴重的短期行爲,公司戰略發展方向時常背離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最後,低碳技術國家轉移受到嚴格的限制,影響我國低碳技術創新研發的腳步。我國屬於發展中國家,基於國情的發展需求和結構優勢來說,通過自主研發與技術引進等方式進行低碳技術創新,由此可以獲得更好的發展空間。但是按照共同而有區別的原則來說,在全球節能減排的共同協作過程中,發達國家有義務幫助發展中國家獲得低碳技術。但是很多發達國家爲了保護本國的核心技術,維護低碳技術優勢以及處於國家利益考慮,總是以保護知識產權爲藉口,設置重重壁壘限制發展中國家低碳技術的進步。

總體來說,我國低碳技術的創新發展之路困難重重,要想獲得更好、更快的發展,國家、公司及相關部門必須從人才、資金、政策制度等方面共同努力,爲低碳技術創新提供良好的發展空間,大力扶持低碳技術創新及專利技術的研發保護,讓中國儘早步入低碳經濟發展軌道。

三、中國低碳經濟技術創新發展對策

(一)提高公司的自主創新能力

首先,公司需要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之間的聯繫。如今,低碳經濟已經席捲全球,低碳技術已經引發了社會的迅速變化,綠色世界就是人類嚮往的未來。公司作爲低碳技術創新的主體需要加大自主創新能力,這就需要與高校、科研機構之間建立緊密的聯繫。只有這樣公司才能儘快適應世界低碳經濟的熱潮,明確技術研發的目標,從根本上實現低碳經濟的轉型。目前,我國很多公司低碳技術創新仍然依賴於高校及科研機構,產品的市場指向性不明確。所以,公司與高校、科研機構應該實現緊密合作,將高校及科研機構的人力資源和公司的資金實現完美融合,最大限度調動各自在低碳技術創新領域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儘快實現我國低碳技術創新及產業優化。其次,我國公司需要在低碳技術創新領域增加資金投入,實現公司之間的強強聯合。公司作爲低碳技術創新的主體,需要充分考慮市場、消費者需求與經濟增長三者之間的關係。在低碳經濟的國際化的背景下,如果公司只考慮短期利益,放棄長遠利益,必定會被時代淘汰。公司必須調整經營模式,讓自身的發展經營模式與低碳技術之間達到平衡。公司作爲低碳經濟的執行者,同樣應該對社會承擔責任。公司在進行產品營銷過程中需要大力宣傳低碳經營理念,提高廣大消費者的低碳環保意識,並逐漸改變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創造、發現市場契機。因此,我國公司需要儘快轉變經濟增長模式,以公司的自主創新爲發展動力,通過公司信息化與工業化的高度融合,加大對低碳經濟技術創新的資金投入,實現公司之間的強強聯合,培育、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改造傳統產業,同時加速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全面提高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和續航能力,爲我國儘早步入社會主義打下堅實的經濟基礎。

(二)制定相關保護措施,推動低碳經濟技術創新

一項低碳技術專利的成果從研發到投入市場,其中存在着巨大的未知風險,風險之高嚴重製約我國低碳經濟技術的研發。因此,政府部門可以有針對性地建立低碳技術風險投資機構,在政策上給予低碳技術研究一定的優惠。當然,低碳技術風險投資機構會在技術研發過程中承擔一定的風險,如果新技術研發成功,順利投入市場,低碳技術風險投資機構則應該獲得相應的風險投資收益。就全球經濟發展的總體趨勢來看,我國政府必須積極掌握低碳經濟發展的主動權與話語權,由此才能更好地在我國開展低碳經濟,才能融入世界經濟發展當中。

(三)加強國際低碳經濟技術創新之間的交流合作

低碳經濟已經成爲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它融合了多種技術、多門學科爲一體才能進行生存與發展。低碳技術與傳統技術最大的區別就是它匯聚了多門學科與技術,單獨依賴於某一個公司、某個領域、某一個部門、某一個國家都無法完全實現低碳經濟。低碳技術的研究與發展需要完整性,只有世界各國通力合作,共同面對世界生態環境問題,共同發展低碳經濟,實現產業技術聯盟,才能更好地運行低碳經濟。我國低碳技術發展與發達國家差距仍然很大,要想短時間內提高低碳技術創新與發展,一方面要借鑑國外的自主創新成果,加強國內外合作交流,實現低碳技術全球共享,另一方面,還要結合我國實際國情,加強自主研發能力。以美國爲例,低碳技術創新非常重視市場調節,技術創新機制由高校、公司、非營利性組織共同構成。各個產業之間實現了技術融合與擴散,並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美國低碳技術研發創新資金有八成都是公司提供,而八成的低碳技術研究都由高校擔任,非盈利機構則在公司與高校之間起到協調、控制作用,研究成果不會直接投入市場應用。再例如,歐盟低碳技術研究由高校、科研機構、公司及歐洲聯合研究重心共同承擔。歐盟爲了將新的科研技術普及到各個生產領域,大力進行新技術的宣傳推廣、試驗和示範,中介機構也會爲了新技術的宣傳制定一系列的宣傳計劃。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低碳技術從研發、投入生產到進入市場一路順暢,讓低碳技術充滿活力。從美國和歐盟的例子來看,我國需要向其努力學習,加強與發達國家之間的技術交流,積極引進、吸收、消化低碳技術,同時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探尋我國低碳技術發展之路。此外,我國還應該建立與發達國家之間的技術聯盟,探索與發達國家之間的新的合作模式,包括政府、公司、高校、學術、培訓機構、非營利組織等,爲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共同作出努力。總的來說,低碳經濟技術創新是一個十分複雜的事情,涉及到科研機構、高校、政府、公司及消費者等諸多方面,其中任何一個環節都不可或缺,必須協調發展、相互支持,才能使我國低碳經濟技術創新順利實現。當然,現階段我國低碳經濟技術創新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但是相信在今後的發展過程中,我國一定可以逐步解決問題,帶領中國公司走出低碳經濟技術創新的瓶頸,迎來社會經濟全新的發展局面。

低碳經濟的發展論文 篇四

一、發展低碳經濟的必要性

(一)低碳經濟是全球經濟發展的共同趨勢

美國在1990年頒佈實施了《清潔空氣法》,在20xx年制定通過了《能源政策法》,20xx年7月,美國參議院又提出了《低碳經濟法案》,公佈了創建低碳經濟的10步計劃。此外,巴西、丹麥、德國、意大利等國家也在積極地發展低碳經濟,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核能等新能源,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已成爲世界主流經濟的發展趨勢,中國要想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重視低碳經濟的發展,調整經濟發展戰略。

(二)低碳經濟是實現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工業的發展總是伴隨着大量的能源消耗,而傳統的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燃氣等都是屬於不可再生資源。雖然中國自然資源豐富,但目前處在工業化階段,再加上人口衆多,大量的消耗很可能會導致能源的枯竭,從而制約經濟的持續性發展。全球氣溫的不斷升高、氣候活動的異常便是一個現實的例子。由於技術和設備相對陳舊,中國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遠高於發達國家。目前,中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居世界第二位。預計到20xx年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佔世界的比例將達到20.7%,超過美國(20.1%)成爲世界第一排放大國。因此,發展低碳經濟是中國實現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戰略選擇。

二、我國發展低碳經濟面臨的問題

(一)節能減排的技術落後

低碳經濟最主要的特點就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因此要實現在生產過程中的低能耗以及生產後排污中的低污染、低排放,就需要先進的技術支持。低碳技術主要是指那些有助於降低經濟發展對生態系統碳循環的影響,實現經濟發展的碳中性的技術。例如碳捕獲和儲存技術、節能減排技術和可再生能源技術以及某些現在未知的技術。科技是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保障,技術上的突破和創新是掌握低碳技術核心的關鍵。然而,我國由於工業發展起步較晚,目前又正處在工業化快速發展的階段,因此在節能減排方面並未投入足夠的人力、物力、財力,所以科研水平較低、技術落後,制約了中國低碳經濟的發展。

(二)能源結構單一

在中國的能源結構中煤炭佔據了大量的份額。中國原煤產量佔能源總量的81%,原油產量佔能源總量的10%左右,天燃氣佔4%以上,核電、水電及其他能源發電佔4%。中國能源這種多煤、少油、少氣的生產結構,導致了中國能源消費結構的不合理,煤炭佔消費總量的72%,石油佔20%,天燃氣佔4%,核電、水電及其他發電不到4%。雖然在現階段已經開發、利用了許多新能源,但是這仍然不能完全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所以煤炭對於中國經濟的發展來講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能源,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之內,並不能被完全替代。但是,煤炭燃燒的碳排放量又是這幾種能源中最高的,這必然會影響中國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影響中國低碳經濟的發展。

(三)產業結構不合理

中國現在正處於工業化快速發展的時期,在中國三大產業結構中,第一產業的比重逐年減少,第二、三產業所佔的比重逐年增加,特別是第二產業已經成爲中國經濟的重要支柱。第二產業主要是工業,包括鋼鐵工業、能源工業、電力工業等,這些都是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的產業,特別是煤炭、石油這些會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能源。目前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仍比較低,因此爲了中國經濟的發展、增強經濟實力,必然會選擇繼續發展這些高能耗、高排放的重工業,所以這必定會嚴重阻礙中國低碳經濟的發展。

三、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的策略

(一)大力發展低碳技術、開發新能源

針對中國在發展低碳經濟技術方面的不足,應該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加強低碳技術的科學研究,同時還可以通過國際合作引進國外先進的理論和技術。但是對這些技術不但要進行吸收、消化,更重要的是要進行創新,要把這些技術變爲自己的戰略力量。此外,還應該加大對新能源的勘探、研究工作。因爲傳統的化石燃料屬於不可再生資源,一旦枯竭則無法恢復。而且這些燃料在燃燒的過程中會排放出大量的溫室氣體,會對環境和生態造成破壞,所以必須儘快找到更加實用、方便、清潔的新能源。

(二)調整中國能源的消費結構

在能源的消費使用中,可以採用其他的能源或者一些新能源來替代煤、石油,以減少碳排放量。例如用天然氣替代石油作爲燃料,用液化氣替代柴油等,這些減排的效果都是非常明顯的。同時,還可以在生產、生活中推廣使用太陽能、核能、水電等新能源替代這些化石燃料。

(三)優化產業結構

在很多發達國家的產業結構中第三產業所佔的比重最大,第三產業發展水平的高低,已成爲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準。因此中國應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第三產業與以工業爲主的第二產業不同,它並不是以能源的高消耗來取得發展,也不是生產物質產品的行業,而是在再生產過程中爲生產和消費提供各種服務的部門。因而,發展第三產業不僅有利於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而且還能夠促進中國低碳經濟的發展。因此,中國要想實現經濟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就必須要大力地發展低碳經濟,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低碳技術,調整能源消費結構,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政策選擇 篇五

低碳經濟是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是實現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一種經濟發展模式。然而,中國正處在工業化發展階段,發展經濟、減少貧困和滿足就業等仍是實現現代化的最大任務,向低碳經濟轉型還面臨着許多現實條件的制約。爲實現這些目標,必須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適時適度地創新公共政策,根據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環境的新要求,創立一種具有積極價值的、適宜的政策安排。

(一)、調整產業結構,限制高碳產業的市場準入,倡導產業低碳化

產業結構對碳排放會產生較大影響,同等規模或總量的經濟,如果技術水平相同而產業結構不同,則會導致碳排放量相差較大。以工業製造業、建築業和交通運輸業爲代表的第二產業則是能源大戶,需要大量消耗能源。我國正處在工業化高速發展時期,第二產業在一定的時期內還會顯示強勁的勢頭,這也是發展的客觀需要。所以,根據國情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倡導產業低碳化,這是我們當前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

(二)、增大陸海碳匯

森林可以吸收大量CO2,相當於減少了CO2排放,是良好的碳匯。據研究,我國人工造林的固碳率爲1.4噸碳/(公頃?年),相當於每公頃林地每年可平均吸收5.1噸CO2。2005年.我國森林面積達到17491萬公頃.森林覆蓋率從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13.92%。增加到18.21%,爲促進全球碳匯建設和溫室氣體減排做出了巨大貢獻。根據國家《林業發展“十一五”和中長期規劃》,到2020年我國森林覆蓋率將達到23%按照我國國土面積約960萬km(合96000萬hm)計算,相當於2020年比2005年新增森林面積4600萬公頃,每年可新增碳匯430.1萬噸,相當於減排1578.4萬噸CO22005.2020年間累計新增加碳匯5.2億噸,相當於累計減排18.9億噸CO2。另外,海洋也是重要的碳匯之一有研究表明,過去200年中人類燃燒化石燃料和製造水泥過程中釋放的CO2。被海洋吸收了近一半。我國在東海進行的大洋碳通量研究也表明,東海是CO2的匯。因此,通過加大力度開展研究,儘早比較準確地確定我國鄰近海域的碳匯結構和強度.有望進一步增大我國的碳匯規模。

(三)、創新文化政策,倡導生態文化

生態文明是黨在經濟和社會轉型的緊要關頭所形成的又一重要思想創新,並提出了文化“軟實力”的概念。文化是基礎國民教育,它奠定國民的品味教養;文化是生活,它決定我們所見、所感、所思的整體環境的真善美或假惡醜;文化是經濟,文化產業在現代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已不言而喻。低碳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全民普遍共識的、綠色的生態文化的構建。生態文化作爲正在崛起的新興文化,是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體系,是人們最優化的解決人與自然關係問題所反映出來的思想觀念的總和,體現在人類爲解決所面臨的種種生態問題環境問題,與自然和諧相處,求得人類更好地生存與發展的種種措施和手段上。創新文化政策就是要形成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爲核心的生態文化,在生活中堅決抵制鋪張浪費的奢侈文化,生態的觀念深入人心。

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實踐 篇六

在低碳經濟的實踐上,英國作爲低碳經濟的先行國,在2006年通過了全球第一個有關低碳經濟的法案一《氣候變化法草案》,制定了到2020年減少碳排放30%,到2050年減少碳排放60%的目標。日本、丹麥和挪威等國的低碳經濟和低碳技術也取得了迅速發展,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果。國內對低碳經濟的實踐則主要集中於碳交易和創建低碳城市。

(1)碳交易。2006年,世界二氧化碳排放權交易總額達280億美元,交易的二氧化碳量達到了13億噸。目前全球有四個交易所專門從事碳金融的交易,包括歐盟的EUETS、澳大利亞的NewSouthWales、美國的ChicagoClimateExchange和英國的UKErrs等。此外,還有很多知名金融機構活躍在這些市場上,包括荷蘭銀行(ABNAMRO)、巴克利(BarclaysCapita1)、高盛(GoldmanSachs)、MorganStanley和UBS等。美國的ChicagoClimateExchange是全球第一個也是北美唯一自願性參與溫室氣體減排量交易,並對減排量承擔法律約束力的組織和市場交易平臺,它也是全球唯一同時開展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氫氟碳化物、全氟化物、六氟化硫6種溫室氣體減排交易的市場。在中國,2006年興業銀行基於品牌和市場價值與IFC合作簽署了《能源效率融資項目(CHUEE)合作協議》(即《損失分擔協議》),成爲國內首家推出“能效貸款”產品的商業銀行。根據該協議,IFC向興業銀行提供2億元人民幣的本金損失分擔,以支持最高可達4.6億元人民幣的貸款組合,興業銀行則以IFC認定的節能、環保型企業和項目爲基礎發放貸款,IFC則爲貸款項目提供相關的技術援助和業績激勵,而中國銀行和深圳發展銀行則分別推出了“掛鉤海外二氧化碳排放額度期貨價格”的理財產品。

(2)低碳城市的創建。低碳城市是由新能源利用、清潔技術、綠色規劃、綠色建築和綠色消費等一系列要素構成的城市可持續發展模式。2008年,國家發改委與聯合國自然基金會開始“低碳城市發展”的全面推廣,上海和保定成爲首批試點城市,由國家發改委、建設部、科技部、環保總局、商務部等專家組成的項目技術顧問組也正式亮相。同年,世界自然基金會發布了《保定:全球可持續能源生產的“電谷”》,肯定了“保定模式”在發展可再生能源方面做出的貢獻。廣東省珠海市也在2008年邀請專家研究低碳經濟,欲申報國家低碳經濟區。

低碳經濟的發展論文 篇七

一、低碳經濟發展的模式分析

1、源頭型低碳經濟發展模式。源頭性低碳經濟發展模式指的是在生產過程裏選取原材料時,通過低碳化以及無碳化的形式生產產品。詳細來講,這個流程就是低碳化的原材料、生產加工、產品、消費。這樣形式最大特徵是,強調了源頭的控制。也可以說,要通過源頭來控制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質的排放。這樣的形式和循環經濟的思想大致相同,可是依舊具有一定的區別。首先,兩個模式的目的並不相同,循環經濟強調的是充分利用資源,低碳經濟強調的不只是充分利用資源,還包括強調環境保護,特別是氣候環境。其次源頭控制的重點並不相同,循環經濟採取的源頭控制注重的是資源在當前技術環境裏是否可以被完全運用,而低碳經濟不但要考量資源能否被完全利用的問題,還要考量生產資料的選擇性。所以,相對於循環經濟來講,低碳經濟更爲嚴格。

2、過程型低碳經濟發展模式。過程型低碳經濟發展模式指的是在進行生產加工的過程裏,儘量通過低碳化或者無碳化的形式進行生產活動。詳細來講,指的是原材料、低碳型生產加工、產品、消費的過程。在這個過程裏最大的優勢就是在生產過程裏注重技術的作用,也就是低碳或者無碳化的技術。低碳技術包含了電力、交通、冶金、石化、建築、化工等關於溫室氣體排放行業的節能以及提升效能的技術,還包含了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煤的清潔高效運用、煤層氣的勘探研發、油氣資源等方面所研發的技術。總之,只要將溫室氣體排放現象進行合理的控制,都屬於低碳技術。而過程型的低碳經濟發展模式,是要把各類節能、高效且有利於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技術進行合理應用。這對於技術的開發、資金投入等給予了新的要求。

3、產出型低碳經濟發展模式。主要強調的是所生產的產品污染要小,對人類以及環境影響不大,對於目標方面應當加以控制和管理。在這個模式中,其流程爲原材料、生產加工、低碳型產品、消費。對於產出性模式,產品應當加強簡約化、標準化、友好性以及實用性。

4、消費性低碳經濟發展模式。指的是產品在進行消費時,應當採取綠色、環保、低碳的形式,儘量降低污染或者最好無污染。這個模式的流程是原材料、生產加工、產品、低碳式消費。並且,這個模式將綠色環保作爲標準,進行各類消費活動。

5、優化型低碳經濟發展模式。注重的是在原材料的獲取、加工、產品構成和消費的所有環節當中,都要儘可能做到低碳或者無碳。所以,這個模式的流程是低碳化原材料、低碳型的生產加工、低碳型的產品、低碳式的消費。這個模式對於環境是最好的形式。可是,這個模式一定要存在技術、理論、經濟三點纔可以推行。

二、實施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的措施

1、節能優先,提升能源運用效率。當前,經濟發展迅速提高,可是卻付出了大量的資源以及使得生態遭受了巨大的破壞。這證明了我國能源利用非常浪費,能源利用效率有待提升。通過生態文明的方向來看,積極運用每一度電、每一方天然氣、每一桶石油遠遠比開採更多的煤、天然氣以及石油要有意義和價值。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的前提下,一定要本着節能優先的戰略方針。不但要將具有高耗的產業及生產工藝進行淘汰,還要對照明設備、家用電器、工業鍋爐以及工業電動機等方面的技術加以改進,提升熱的有效利用以及提升能源轉換效率。只有積極推動節能,纔可以通過能源提供安全、環境的保護,並制止溫室氣體排放的多方面目標的體現。

2、化石能源低碳化,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對於我國化石能源當今這種煤豐富、油貧瘠、氣缺乏的狀況決定了煤炭可以成爲能源消費的主體。所以,以煤炭爲主要的能源消費結構在短期內無法進行改變。這就需要在消費之前對煤炭採取低碳化以及無碳化的處理,降低燃燒過程裏碳的排放量。在這個形勢下,加快發展天然氣,適當進行核電、水電、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質能以及地熱能等一些可再生的能源,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費結構裏的比率,會是開展低碳經濟的主要方向。

3、創建碳基金,鼓勵低碳技術的研發。碳基金是通過政府基金以及民間基金兩個形式進行,政府基金是靠政府出錢,民間基金是靠社會捐贈。碳基金的目的在於注重碳匯的加強,關注透過幫助來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並通過這個過程找到低碳技術的商機,進而有利於我國實現低碳經濟社會。碳基金的資金使用在投資方面通常有以下三個目標:首先,加快地毯技術的研發;其次,促進技術的商業化發展;再次,投資孵化器。我國的碳基金模式應當將政府的投資作爲主要方式,再通過不同渠道進行籌資,依照企業的模式運行。碳基金公司透過不同的方式獲得碳技術,估算減排潛力以及技術的成熟程度,激勵技術的創新,不斷創建低碳經濟市場,用來加快長期的減排。

4、建立國家碳交易機制。對於我國不同的功能區域來講,有的區域屬於生態屏障區、有的區域屬於生態受益區、按照國際採用的碳源、碳匯進行規則的平衡,生態受益區在享受生態效益額同時,還要將外部效益多出的合理份額補償於生態保護區。其原則是碳源比碳匯大的地區應當依照國家制定的價格或者雙方協商的價格對碳源小於碳匯的地區進行碳排放額的購買,用來平衡各地區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三、結束語

低碳經濟的各個模式具備各自的特點。因爲各地區的情況有別,使得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具備本質上的區別。在選擇低碳經濟發展模式時,應當通過實際狀況,對區域經濟進行綜合式考量。

四、低碳趨勢與快遞行業發展現狀矛盾分析

1.貨物的運輸

快遞運輸屬於物流運輸範疇,在運輸方面是具有典型非低碳特點的,主要表現爲:

(1)公路、航空的運輸作爲主要依賴形式,能量消耗龐大:快遞以快爲重,從而快遞企業只做到快,別的東西都淪爲次要。航空、公路運輸在快遞運輸中被頻繁使用,加上由於快遞是點對點的服務,航空運輸往往與公路運輸形成聯合運輸,而這大大加強了在快遞運作工程中的能源消耗與污染排放。

(2)運輸使用車的科研水平不足從當前情況來講,我國機動車科研水平較低,電動車和混合動力車的研發水平又遠遠比不上內燃機車的研發水平,甚至落後國際平均水平7年以上。混合動力車節能能力最強,在這方面我國的研發水平造成了我國貨運車輛動力能源單一,大量尾氣排除,並由於路橋費政策不夠健全,機動車嚴重超載,車輛故障頻發。

(3)政策法規統一性不足由於快遞服務涉及全國每個角落,但各地區的運輸政策標準不一,這成爲了運輸成本不可估量的重要因素,引起的重複建設不可勝數。不同地區對於機動車輛的運輸指標要求各異,比如,在二線城市可以通行的機動運輸工具不能進入一線城市,北方可以通行的機動車輛不能進入南方等,引發了多次裝卸、運輸操作,導致了運輸的“二次污染”。

(4)信息系統建立缺陷較大快遞公司擁有自己專屬的貨物信息系統,高端的系統中對GPS也有了深入的使用,但快遞公司的信息系統對於運輸工具的作用只侷限於監控並沒有實施在車輛調配的科學高度,單純的追求“快”的快遞運輸卻演變成了高空載率的不良後果。

(5)運輸人員的培訓落後目前從事快遞業務的工作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總的來說過於偏低,因此對於運輸人員培訓的安全意識的培訓被予以很高的重視,而對於低碳、環保、綠色方面的培訓卻不予重視,甚至爲零,管理手段多以反金錢撒謊能夠的獎勵和鼓勵爲住這種單純的經濟化管理手段是達不到持久效果的。

2.貨物包裝問題凸顯

快遞企業中的包裝材料種類繁雜,功能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牛皮紙軟信封、白皮紙硬信封、塑料袋、紙箱、發泡薄膜袋、編織袋、打包用的膠帶等,用於包裝的材料,對於快遞公司,表面上是免費提供給顧客的服務而實際上,其價值已經體現在了客戶所支付的運費當中。目前包裝凸顯的污染問題集中於以下幾點:

(1)過於浪費在實際的操作中,快遞公司爲了爲達到分揀快速的目的,提供的信封、塑料袋、紙箱等材料尺寸同意,但是客觀存在的貨物的形狀不一,尺寸多樣無法被固定尺寸的材料所滿足,因此“大包裝小貨”情況頻發,“大材小用”數不勝數,這是實際包裝操作中隨處可見的問題。

(2)缺乏環保性在快遞企業包裝過程常用的材料中,可再生能源,可再利用能源很少,除了信封與紙箱,塑料的使用佔據大部分,因此在使用過程中,材料使用一次就被廢棄的概率很高,從低碳、環保、綠色方面看,將會長生極大量的對環境造成高度污染的現象。

(3)使用不合理在實際操作中包裝是不進行收費的,即並不存在另外的包裝費用收取,因此會在快遞公司所涉及的人員,例如和工作人員和客戶心中營造出包裝所使用的材料都是由快遞企業無償提供的錯覺,這會鼓勵工作人員與客戶在意識這上並不重視包裝過程中使用材料的客觀成本,導致對包裝所使用的材料極度浪費,不合理使用,重複包裝、過度包裝現象頻發不止。

3.運單使用合理性過低

目前國內快遞公司已經拋棄過去的五聯單的運單而多數使用的是四聯單(寄件方、收件分公司、派件分公司、收件人各1聯),採用無碳紙製造技術,最後一聯使用貼紙,前後共有五層紙張一共是四層紙張。在快遞過程中倉庫、公司、發貨地、收貨地等,由於快遞工作人員素質較低,明文規定不足,缺少標準化管理,制度更加不夠完善,貼紙、以及使用過的運單遺留紙張被不分場合地隨意丟棄,對環境的傷害極大,紙張雖然並不大,積少成多,也是一項極大的浪費。

五、快遞企業的未來發展模式

目前對於低碳經濟下符合低碳要求及具備低碳特點的快遞,其觀念大都是從低碳經濟延伸出來,而關於低碳型快遞的敘述並沒有比較科學的定義。根據低碳經濟的發展訴求以及現有實踐,我們認爲,快遞即將採取的低碳化發展模式應符合在物流過程中始終追求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目的,利用高效科技、再生能源手段和節能減排技術逐步祛除物流活動中碳的過量排放,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和傷害,提高物流資源的利用效率的特點,因此,我們結合上文對於快遞企業現狀與低碳經濟發展要求的矛盾分析。本着迎合低碳發展高潮的態度,我們將快遞企業未來的發展模式分爲以下三種:

(1)生產低碳型:指在快遞操作的生產過程,實現低碳化或無碳化主要體現在物流過程中的低碳性。如,低碳運輸、低碳配送、低碳包裝,低碳分揀等。

(2)產出低碳型:指在物流的產出過程中達到低碳化或無碳化,重點強調逐步祛除對人、環境的低碳化,從而從整體上降碳排放量。如:通過利用相關的技術手段降低尾氣污染、提高廢棄物回收率與再利用率等。

(3)輔助低碳型:指在快遞輔助行爲當中也要保持低碳化或無碳化,包括在人員素質的培訓,制度的健全完善,綠色、環保理念的灌輸等,儘可能地減少污染或無污染。

六、總結

總的來說,理想的發展模式是指從源頭到過程到產出消費全過程實行低碳化,這是對環境最爲有利和友好的發展模式,然而需具備理論、技術以及經濟等方面的可行性,才能得以全面貫徹落實。我們應深入探究低碳經濟社會背景下,快遞企業按原模式發展的矛盾所在,從問題出發找準低碳模式的發展方向,爲適應未來殘酷的行業競爭和完善的社會環境做好準備。

低碳經濟的發展論文 篇八

摘要:隨着現代城市化進展的不斷加深,我們在獲得經濟建設成果顯著的同時,也無可避免地出現了一系列的環境和生態問題,這就不得不引起人們對低碳經濟發展的思考。

一、我國發展對策建議

通過對低碳經濟發展的金融支持的相關計量檢驗可知,只有將金融發展轉變爲碳金融發展模式,才能從根本上促進低碳經濟的全面健康的發展。下面針對我國目前低碳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結合金融對低碳經濟發展的支持的相關理論,提出對我國低碳經濟發展的金融支持的一些建議,主要表現在政策、服務以及金融市場三個方面。

(一)構建相應的碳金融市場

爲了促進金融支持低碳經濟的健康全面有效發展,首先應該構建與之相應的碳金融市場,並且採取各種有力措施進行碳金融產品的開發和創新利用。我國是能源大國,碳排放資源在世界範圍內都是較爲豐富的,我國的碳排放權供給在世界範圍內也是名列前茅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對清潔發展機制項目進行供給。這是我國目前存在的獨特優勢。但是我國的碳金融市場就目前而言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與國外先進國家尤其是一些碳金融市場較爲發達的歐美國家,我國的碳金融市場無論是從碳金融市場的功能方面而言,還是從碳金融市場的規模而言,都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我國只有區域性的交易試點,就全國範圍而言,還沒能形成較爲系統全面的碳金融市場交易平臺。我國的碳交易市場發展較爲滯後,還基本是起步階段,碳交易市場的交易量小,也達不到理想的價格。這些都是我國碳交易市場中存在的弊端,也在很大程度上導致我國始終處於碳排放權交易的價值鏈低端。這是因爲如此,我國應該極力學習和借鑑國外先進的碳金融市場國家的經驗,學習他們在碳金融市場的區域規劃、制度設計以及交易平臺的建設方面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地方,同時結合我國碳交易市場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規劃和佈局。就目前而言,我國已經形成了不少一部分區域性的碳排放權交易所,但是這些已經成立的碳交易所都是各自爲營,相對獨立,它們之間並沒有統一的、系統的、全面的可以跨越不同交易所的市場規則和體制,因此急需要我們構建統一的碳交易市場機制,完善我國的碳交易市場,加強我國的碳交易市場的核心競爭力和綜合競爭力,促進我國快步融入世界碳交易市場高端價值鏈,成爲國際上都屈指可數的碳交易平臺。另外就是,我國的碳交易產品相對單一,很少有或者幾乎沒有碳金融相關的衍生產品,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碳金融市場的快速健康發展。爲此,我國應該大力發展清潔機制項目交易、合理能源管理交易、自願減排項目交易以及節能減排技術交易,加強其優勢競爭力,促進廣大的企業能夠了解和熟悉相關的碳金融產品,加強碳交易產品市場的規範化建設,與此同時,還應該加強對碳交易產品的相關衍生產品進行大力開發和創新,不斷推出相關的衍生產品,比如將碳排放權作爲標的物的相關的期權以及期貨等碳金融交易產品的衍生產品等。

(二)完善服務體系

爲了促進金融支持低碳經濟的健康全面有效發展,除了應該構建與之相應的碳金融市場,發展和創新碳金融交易產品之外,還應該建立和健全一套完善的、合理的、行之有效的碳金融服務體系和機制,通過培養一些碳金融中介機構,來很好地服務於碳金融交易市場。碳排放權交易產品及其衍生產品的交易流程比較複雜,交易過程中涉及衆多交接事項,而且交易歷時較長,且常常涉及到境外客戶進行交易,對整個交易場所和交易管理人員的綜合專業要求較高,因此,應該大力發展具備相關的交易執行能力和相關項目開發能力的專業性機構來服務於碳金融市場的交易。我國的碳金融市場還處於起步階段,相應的碳金融中介機構也還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不僅缺乏必要的交易專業知識和經驗,而且相關的碳金融交易中介規模和數量也存在很大的劣勢,遠遠形不成規模和系統的服務機構體系,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低碳經濟的金融支持發展。爲此,我們應該在開展碳金融交易的同時,加強開發和發展中介交易機構的力度,培養專業碳交易服務體系,促進我國碳金融快速高效健康的發展。可以加強專業諮詢機構的參與力度,加強其對碳交易活動的指導,同時加大相關評估機構的參與力度,並加強一些基金公司、碳金融業務相關的銀行以及碳金融業務相關的保險行業等進行介入,以達到有效降低碳交易成本,降低碳交易活動過程中存在的風險,保證碳交易市場高效健康持續的發展的目的。通過大力發展碳金融服務體系,加強中介服務機構和服務體制,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我國碳金融的快速高效發展。首先,商業銀行要不斷的開發和拓展相關的碳金融中介服務和業務活動,提供一系列的管理服務,包括與低碳項目相關的信息諮詢、項目推薦、資金管理以及相關的項目開發等服務,銀行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特有優勢和資源,積極參與協調國外投資者、政府部門、和項目發起人以及相關的金融機構之間的相互關係,積極開發和創新各種金融理財產品,全面爲企業的各項金融交易等提供一系列的資金支持,積極開拓各種全新的投資渠道。其次就是,相關的碳資源管理公司要加強自身在碳金融市場中參與力度與調控力度,積極爲碳金融市場提供相關的各類資訊服務,如碳信用經紀服務、碳資產開發、相關碳項目的融資和相關的碳金融項目的諮詢服務等。只有加強相關的碳資產管理公司的參與力度,纔能有力地保障碳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再次,就是要加強碳資產評估機構的參與力度和調控力度,要完善相關的碳金融產品的評估體系,爲碳金融進行全面系統的諮詢,最大程度地規避碳資源市場的風險,爲碳金融市場提供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經紀服務。最後,就是要保證在碳金融市場中作爲評級機構部門的信用程度,碳信用評級機構要充分認識自身在碳金融交易市場中發揮的重要作用,要確保能夠對碳信用進行合理科學公正的評級,對相關企業做出公正合理的信用級別評價,最大可能地降低碳金融市場交易中的風險因素,積極爲企業碳金融交易進行融資,併爲其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費用。

(三)健全法律政策

我國的碳金融市場目前而言還處於起步階段,碳金融交易相關的法律制度和政策還幾乎是處於一片空白,爲了促進金融支持低碳經濟的健康全面有效發展,除了應該構建與之相應的碳金融市場,發展和創新碳金融交易產品,構建與之相應的中介服務機制體系之外,還應該從宏觀上對碳金融交易活動進行調控和管理,爲碳金融市場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政策保障,保障其能在一個健康有效的大環境中快速發展。我國應該充分借鑑國外碳金融市場較爲先進的國家情況,結合我國碳金融市場的實際情況,制定出一系列的配套的與碳金融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並在實際運用中不斷對其進行健全和完善,以保證我國的碳市場能夠高效持續而且規範化地運行和發展。

(四)加強監管力度

爲了促進金融支持低碳經濟的健康全面有效發展,離不開監管部門的配合和管控。只有保證監管部門能夠嚴格按照相關的法律和流程進行監控和管理,才能保證我國的碳金融市場相關法律法規能夠真正落到實處。因此,在碳金融市場的開展過程中,除了要建立和健全一套完善的、合理的、切實可行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之外,還應該在同時加強相關金融監管部門的監管力度。金融監管部門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接受和創新最新的服務理念,改變傳統的監管模式和方法,研究和開發出具有時代特徵的能夠在現代碳金融市場中發揮獨特巨大作用的碳金融監管新思路,另一方面金融監管部門也要根據國際先進碳金融市場發展狀況,結合我國自身碳金融市場現狀,制定出符合我國實際的一系列配套的監管體制和風險調控制度等,全面降低碳金融的風險,保證我國的碳金融業務能夠在一個健康良性的大環境中持續高效快速的發展。

二、結語

隨着現代城市化進展的不斷加深,我們在獲得經濟建設成果顯著的同時,也無可避免地出現了一系列的環境和生態問題,這就不得不引起人們對低碳經濟發展的思考。低碳經濟發展離不開金融支持,而我國就目前而言,低碳金融市場還處於起步階段,各項法律制度和政策還處於一片空白,相關的碳金融中介服務機制也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我國的碳金融市場產品較爲單一,缺乏一些碳金融產品的衍生產品,這些無疑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碳金融市場的良性健康高效的發展。我們應該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對這些情況予以重視,不斷尋求適合我國低碳經濟發展的金融支持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篇九

[1]馮之浚,金涌,牛文元,徐錠明.關於推行低碳經濟促進科學發展的若干思考[N].光明日報理論版,2009-04—21.

[2]夏墊堡.發展低碳經濟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J].環境保護,2008(7A):33—35.

[3]陳曉春,張喜輝.淺談低碳經濟下的消費引導[J].消費經濟,2009(4):71—74.

[4]鄒驥等,低碳道路的技術轉讓和資金機制,2009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探索中國特色的低碳道路[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5]陳曉春,譚娟,陳文婕.論低碳消費方式[N].光明日報理論版,2009—04—21.

低碳經濟的內涵 篇十

低碳經濟是一種全新的經濟理念,低碳經濟的提法最早源於英國在2003年發佈的能源白皮書“我們未來的能源:創建低碳經濟。”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認識,低碳經濟是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儘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從技術角度認識,低碳經濟是以市場機制爲基礎,在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作用下,利用提高能效技術、節約能源技術、可再生能源技術和溫室氣體減排技術等各種低碳技術,促進整個社會經濟朝着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轉型。

綜上所述,廣義的低碳經濟是以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爲標誌的綠色生態經濟模式。目標是控制碳排放,維持生物圈碳平衡;實質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創建清潔能源結構;核心是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發展觀的轉變。可以說,發展低碳經濟是一場涉及價值觀念、國家權益、生產生活方式的全球性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