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農業“三帶四基地”發展現狀及對策

“國以民爲本,民以食爲天”。糧食是關係國計民生和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戰略物資,糧食安全與社會的和諧、政治的穩定、經濟的持續發展息息相關。近年來,我市根據省政府《關於加快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設的意見》,不斷推進“三帶四基地”建設。“三帶四基地”是指:連山-松林沿山觀光農業帶、三水-和興易家河壩水產養殖帶、金輪-興隆-南豐綠色農產品示範帶;廣漢市現代糧食產業示範基地、廣漢市現代油菜產業基地、廣漢市蔬菜種植基地、廣漢市優質水果種植基地。主要分佈在廣漢市鴨子河以北,涉及12個鄉鎮,其中糧食基地示範面積10萬畝、油菜基地10萬畝、蔬菜基地10萬畝、水果基地6萬畝,經過近幾年的努力“三帶四基地”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農業“三帶四基地”發展現狀及對策

一、基本現狀

(一)優質品種佈局基本形成

宜香2115、川香6203等水稻品種、川麥42、綿麥367、川麥104等小麥品種、華海油1號、聖光302和川油37等油菜品種在我市的種植率達96%以上。蔬菜以番茄、茄子、辣椒、黃瓜等爲主,2013年蔬菜生產總面積達23.8萬畝。水果優質桃子、梨子、柚子等品種得到普遍推廣,2013年水果總產量突破4.28萬噸,實現銷售收入8500萬元。

(二)基礎設施逐步完善

已建成田網、水網、路網配套的高標準農田8萬畝,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大幅提升,爲農業的持續發展夯實了堅實的基礎。

(三)科技水平進一步提高

基本實現“四新協調、五良配套、六個統一”的技術模式進行農業生產,新技術、新模式普及率達到100%,市、鄉、村三級農技服務體系完善,服務手段得到更新。

(四)生產經營機制得到創新

基地的建設催生了大批的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社,全市有各類專業合作社200餘個,促進土地流轉,形成規模化產業化的農業發展模式,增強了社會化服務功能,現代農業的生產方式和組織方式初顯。

(五)農產品質量安全得到保障

市、鄉兩級農產品質量執檢體系已建成,農業標準化生產逐步執行,創建“三品一標”品牌95個,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建設逐步推進,已有9專合組織納入省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

(六)農業發展生態化

2013年秸稈綜合利用機制初步建立,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新的水平,測土配方施肥和土壤有機質提升技術得到充分運用,農村清潔能源沼氣化建設逐步加強。

二、存在的問題。

(一)農業生產規模化程度低

廣漢在發展現代農業的過程中,十分重視組織創新和制度創新工作,積極探索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有效形式。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 個鄉鎮建立了鄉鎮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初步形成了“村有信息員、鄉鎮有服務窗口”的流轉管理服務體系,引導和鼓勵農民採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入股等流轉方式,將土地承包經營權向種養大戶及龍頭企業集中,擴大土地的經營規模,提高土地規模經營水平和產出效益。建立起了“公司+基地+農戶”、“公司+支部+農戶”、“協會+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建立各種專業合作組織300多個,爲現代農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和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截止2014年11月底,廣漢市共有承包土地農戶    萬戶,承包耕地總面積  畝,農村土地流轉面積  畝,佔全市承包耕地總面積的  。全市通過土地流轉,10畝以上的規模經營面積  畝,佔流轉面積的  ;其中:10-49畝的面積  畝,50-99畝的面積  畝,100畝以上的面積8467畝。按流轉形式劃分:轉包面積 畝、轉讓面積  畝、農戶之間互換面積  畝、出租面積  畝、入股面積畝。通過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土地流轉規模在不斷擴大,但同時,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中也存在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一是以市場爲導向,土地流轉市場體系建設不完善,流轉信息不暢,政府監管職能未充分發揮。二是鼓勵土地流轉的激勵機制未建立,缺乏配套的政策措施。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行爲不盡規範,如有的合同手續不夠完善,有的沒有考慮物價變動因素,租金約定不太合理,容易形成糾紛隱患。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保障機制不完善,雙方違約的情況時有發生,糾紛調解、仲裁機制沒有建立和完善,雙方的權益訴求和救助難以得到保障。三是堅持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的發展方向,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但是,土地單體連片的大面積流轉相對較少,規模化經營程度不高,流轉面積在20畝以上的佔基地耕地總面積的比例不到10%。四是糧食生產比較效益低,難以做到既堅持服務於發展現代農業,又能防止土地流轉“非糧化”、“非農化”。

(二)農村市場化建設力度不夠

廣漢市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軌的過程中以農業產業化促進農業轉軌變型,以此打破傳統農業的生產經營格局,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生產力水平的提高。通過基地建設培養種植大戶或合作協會,再由協會聯繫農戶進行生產的方式,使農民既規避了市場風險又得到實惠。但這種簡單的聯結並不能適應現代農業對市場機制方面的需求。

1、市場對農業發展的導向作用不明顯。勞動力價格的快速上漲推動了採取機械化等新技術替代勞動力用於農業生產的步伐,但分散的家庭型小規模經營提高了採用新技術的成本,技術推廣困難,農業難以實現現代化。

2、農村勞動力從農業中流出的速度較慢。大量勞動力雖然從事非農產業,但是戶籍仍然在農村,沒有向城市流動,制約了土地流轉的速度。

3、資源整合力度弱。建設現代農業“三帶四基地”須要系統整合自然資源、生態資源、行政資源、社會資源、科技資源和文化資源,把農業、林業、水產業、畜牧業、農村工業、生態旅遊、生態建設、文化品牌推廣、市場營銷,引用外資等完整綜合起來。要着眼於大農業、大產業、大開發,同時結合新農村建設,城鄉統籌開發,從而達到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最優化。

4、市場體系的建設需進一步加強。一是農村金融服務嚴重不足。資本是產業發展的第一推動力,要打通金融與農業之間的障礙,提升金融爲農村的配套服務水平,搭建有利於農產品走向市場的服務平臺,解決制約現代農業產業基地的融資難問題。二是農產品市場軟件和硬件都缺乏。廣漢市的農產品批發市場、零售市場還無法承擔引導消費需求,溝通城鄉兩個市場的重任。三是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不完善。現代市場經濟是以大網絡、大流通爲標誌,通過訂單銜接生產與流通。但是在基地生產中,有訂單的農產品很少,絕大多數是生產後送到市場隨行就市。

(三)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缺乏規範的經營管理

廣漢市在農業產業化經營向縱深推進中,積極構築貿、工、農相銜接,產、加、銷爲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以龍頭企業建設爲重點,大力推廣農業產業化經營,運用工業化理念發展現代農業,延伸了產業鏈條,拓寬了發展領域。共培育出川糧米業、種都種業、隆平種業、西南禽苗大市場等一批享譽國內外的國家、省、市的農業龍頭企業。同時,吸引了廣泛的國內外的資金參與廣漢農業產業化經營。目前,廣漢共有1家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8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17家德陽市級重點龍頭企業,53家廣漢市級重點龍頭企業,全市農民股份公司,專業合作社,專業協會等農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已達300個,專業大戶6500戶。但是,現有的專業合作組織數量少、規模小、實力弱,未形成輻射全市或跨區域發展,對農戶的帶動力不強。專業合作組織內部運作不夠規範,合作社與成員之間利益聯結機制和分配機制尚待建立和完善。一是制度建設不規範。目前,大多數的協會沒有章程和有關制度,有章程和制度的協會,大多也未能全面、正確體現合作經濟組織“民辦、民管、民受益”和“互助”的原則。二是組織機構不規範。一些合作經濟組織領導人是兼職人員,責、權、利關係不明確;許多協會未按規定民主選舉產生理事會和監事會,主要管理人員的任免也未按規定程序進行。三是財務管理不規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未嚴格執行“會計、出納分設”和“錢帳分管”的基本原則。四是民主制度不健全,監督機制缺乏。五是合作經濟組織自身收入少,發展能力有限。經濟合作組織在經營中除提取20%公積金外,沒有發展基金的積累。除個別鄉鎮在合作經濟組織開展活動時給予少量補貼外,政府對合作經濟組織在組建、技術服務和基地建設上缺少資金扶持。

(四)農業投入的資金渠道單一、金融支持力度小

在現代農業“三帶四基地”建設中,諸如高標準農田建設、工廠化育苗、塑料大棚以及與之配套的路網、水網等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業產業龍頭企業發展,扶持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等都離不開金融的支持。在調研時,不論是種糧大戶還是專業合作協會負責人,普遍反映存在融資難問題。由於建設資金投入不足,資金來源渠道單一,大量的農業設施、交易平臺和交通路網等基礎設施不能適應現代農業基地的發展要求,難以形成對糧油、蔬菜等現代化生產的保障功能。加之政府的糧食補貼標準不高,糧食產業比較效益偏低,相關政策支持體系也有待進一步健全。

三、發展對策

(一)促進農民向市民轉變

由於近年來農業受石油、煤炭等資源類產品價格上漲的影響,生產資料成本明顯增加農村勞動力價格飆升;年輕的獨生子女一代,在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之後,多數不願意再從事重體力的農業勞動,加之進城務工收入遠遠高於務農的收入,這造成了當今的“農民荒”問題。按照國外現代農業生產的經營規模測算,最小爲日本、韓國標準15畝/人,廣漢市所需農民約爲3萬人;按照歐洲標準3公頃/人,廣漢市所需農民約爲1萬人。如果說加上農民的供養人口和與之配套的農業服務業承載的人口數,廣漢所需農村人口按日本、韓國標準也不超過10萬人。因此,廣漢市要建設現代農業,45萬農業人口中近80%就需要轉爲非農業人口。

當然,現代農業不是一蹴而就的,廣漢市的農民市民化過程也應與廣漢的工業化、城市化以及新農村建設的進程是有機聯繫在一起。一是加強宣傳引導,消除城鄉歧視觀念,建立城鄉平等的就業制度。二是加強規劃和實施,優化服務體系,確保農民市民化進程平穩有序。三是細化政策,構建多元化徵地補償標準,切實維護失地農民權益。四是大力發展農村產業經濟,縮小城鄉差距。五是統籌城鄉規劃佈局、就業社保、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全力推動農村社會事業建設,進一步加快城市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輻射,不斷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全面增強農村服務的便民、助民、樂民功能,縮小城鄉差別,促進農村向城市轉型。六是加大農村勞動力職業培訓。

(二)完善土地流轉制度,保護農民的財產權利

目前,廣漢市的農村土地的流轉方式以土地出租爲主。但是,一個種植大戶或經濟合作協會要承租農戶的土地時,要與分散的農戶進行談判,談判內容包括土地面積、土地用途、租金數額及其支付方式、租期屆滿后土地的恢復原樣、爭議的處理等,其談判成本是很高的。租期屆滿後,如果希望續租,就得再次談判。即使在承租期內,由於農民的法律意識比較薄弱,在市場環境發生變化時,很容易產生矛盾,農民可能以種種理由終止合同,政府也有可能以種種理由進行干預等。再加上農業生產容易受到氣候等自然因素的影響,風險很大,所以,以土地流轉方式進行的土地規模經營實際上處於不穩定狀態之中。

要完善農村土地流轉制度,需要推進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積極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農民對承包土地有長久使用權,這種長久使用權經確權、頒證後就可以出租、轉讓、繼承。通過這種方式,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可以逐漸實現土地的相對集中,使土地實現自由流動,發揮其最大的效用。引導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入股,實行“土地保底租金+按股分紅”、“保護價收購農產品+按股分紅”等利益分配模式,與龍頭企業結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

2、建立土地銀行,搭建土地流轉、交易平臺。廣漢市可以研究由政府出資結合涉農的金融機構成立土地銀行,在鄉鎮設立土地託管機構,農民在自願的前提下,將名下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出租或出售給土地銀行,並簽訂土地信託合同,農業專業合作協會或種植大戶再從政府土地銀行手中連片租賃土地從事農業開發經營活動。

3、提升政府在土地流轉、交易中的服務水平。一是做好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工作,解決承包地面積不準、四至不清、空間位置不明和登記薄不全等問題。二是加強流轉合同管理,推廣使用格式化合同。依法落實流轉合同備案和情況登記制度,建立流轉合同審查制度,加強流轉合同檔案管理。加強流轉用途監管,嚴格經營主體准入,建立農業經營能力審查覈準制度。依法規範流轉行爲和流轉期限,按照嚴格審批、局部試點、封閉運行、風險可控的原則規範有關擴大土地承包經營權權能試點工作。三是進一步加強流轉服務,完善流轉市場。培育壯大流轉服務組織,依託基層農村經營管理機構,建立流轉信息服務平臺,建立健全流轉服務體系,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地方設立綜合性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有形市場。四是健全鄉村調解、縣市仲裁、司法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體系,健全協商、調解、信訪、仲裁、司法等多渠道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處機制。

(三)以市場爲導向建設現代農業產業的“三帶四基地”

在建設現代農業“三帶四基地”中, 一是以體制創新服務農產品流通。大力推進以信貸擔保爲主的農村金融服務、以連鎖經營爲主的農村配套服務、以產權爲紐帶的新型農村經濟組織建設,組建成立廣漢市農業企業信用擔保公司,探索以特色產業聯戶入股的合作經營模式,積極搭建有利於農產品走向市場的服務平臺。二是以市場需求引導農產品流通。以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爲切入點,以農產品營銷爲增長點,着眼於消費需求,城鄉兩個市場互動,推進多功能農產品市場建設。三是建設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激活農產品流通。需要充分利用現代流通手段,建設大市場,聯結大網絡,搞活大流通,通過訂單銜接生產與流通。廣漢市可以在現有供銷社體系的基礎上組建廣漢農產品股份公司,根據城鄉居民對優質農產品的消費需求,與基地簽訂產銷合同,市場需要什麼基地就發展什麼。公司對所有入市的產品,均實行嚴格的檢驗和准入制度,達不到規定標準,不能進入市場銷售。實現農產品質量標準化、重量等級化、包裝規格化,並有產地、產品等級標識,對檢測認定質量不合格的農產品,不僅當場銷燬,而且追蹤到產地,從源頭查處。這樣,可以促進廣漢的農產品從“商品”向“精品”的轉化升級。加快發展以電子拍賣、電子交易、電子結算爲主的農產品電子商務。在連山鎮建立現代糧食物流中心,松林鎮建立優質水果保鮮儲藏物流中心,興隆鎮建立優質蔬菜保鮮儲藏物流配送中心,西高鎮建立油脂、油料儲存配送中心。

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也是引導現代農業產業基地與市場聯結的重要手段。鼓勵和引導農民圍繞特色產業組建農民自發組織型、能人帶動型、企業帶動型的農民專業合作協會。規範專業合作協會的發展,推進民主管理,強化內部管理,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管理科學、運轉高效”的現代企業經營制度。

(四)依靠科技創新,轉變農業生產方式

一是建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創新體系,提升主導產業科技競爭力。以發揮廣漢在糧食、蔬菜、油菜、水果等優勢農產品爲單元,實行產業首席專家負責制,從產前、產中、產後建立涵蓋從種植到生產收穫的現代農業技術創新體系。進一步完善專家大院模式,建立一批農業科技創新中心,使其成爲帶動廣漢市農業科技創新、品種引進、示範推廣的主陣地。繼續深化農業院校合作,進一步提高合作的緊密度和針對性,促進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加快提升。

二是建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轉化體系,加強農業科技成果推廣應用。立足於農民是技術的最終用戶,推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以農民接受新技術並應用於生產作爲衡量技術推廣轉化的重要指標。

三是建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服務體系,促進農業現代服務業發展。以技術服務爲主線,完善現代農業技術服務網絡,積極引導高校涉農專業畢業生到基層農技推廣機構、農民專業合作社、涉農企業、農業專業服務組織等基層單位就業、創業和服務。同時大力發展農業技術社會化服務組織,以鄉鎮農技推廣機構爲主導,村級農技服務站爲骨幹,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爲補充,建立統一植保、機插、機收、種苗供應等社會化服務網絡,促進農業現代服務業發展。全力推動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

四是全面推進農業機械化進程。農業機械化降低了農業生產的勞動強度,緩解了青壯年勞動力短缺的矛盾,農民也可以實現體面的勞動,尊嚴的生活。其次,農業機械是農業科技的物化和載體,促進了從精量播種、保護性耕種、高效植保、秸稈還田、節水灌溉等等這些農業的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也提高了水、種、肥、藥的利用率,改善了耕地的質量,挖掘了糧食增產的潛能。第三,加快了作業的進度,提高了勞動生產率。

五是全面啓動農業科技創新工程,深入開展與農業科研院所的共建,圍繞促進現代農業產業基地發展的先進技術,開展農業科技攻關。全力做好推廣農業防災減災穩產增產重大實用技術,及時發佈針對性強的抗災減災應急預案和技術指導方案,加大關鍵技術的推廣應用力度。積極爭取各級財政投入,推動落實大幅度增加農業防災減災穩產增產關鍵技術良法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