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漢語專業論文範例【新版多篇】

漢語專業論文範例【新版多篇】

中文專業論文 篇一

關鍵詞 中文MARC;學位論文;編目問題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5)134-0110-02

0 引言

中文MARC是中國機讀目錄(China Machine-Readable Catalogue)的簡稱,中文MARC的主要作用是將各類書目信息編目成統一的標準計算機可讀形式,便於讀者檢索以及各圖書情報部門之間交流書目。學位論文是高校大學生爲獲取相應級別學位而撰寫的關於在校期間所學知識的應用或所完成的科研成果。

目前,我國各高校的學位論文大部分都是用中文撰寫的,也有一小部分是用外文撰寫的。高校圖書館將學位論文收藏至自建特色數據庫,就需要對學位論文進行編目,對學位論文編目時要保證編目產生的關於學位論文的數據的質量,以方便讀者檢索並利用學位論文。

1 中文MARC編目學位論文存在的問題

高校圖書館對文獻資源進行有效的分類標引和主題標引,並用相應的著錄、編目格式使文獻資源的主要檢索項及特點形成書目的形式就是高校圖書館的編目工作[1]。學位論文編目的工作流程一般爲:回溯編目―審校―典藏―貼書標―入庫上架。學位論文作爲一種特殊的文獻資源,其編目具有自己的特點:1)編目難度高。高校大學生研究的學術領域及學術方向繁多,其具體研究方向小而專,對非專業編目人員來說,分類編目比較困難;2)編目工作量巨大。教育事業飛速發展,各高校每年都在擴大招生,進而各高校每年產出的學位論文數量激增,而高校圖書館編目人員有限,而且圖書館每年還要有其他書目入館需要編目,因此編目人員總的工作量非常大。3)學位論文撰寫語種不統一。部分高校設有外國語學院,這些學院的部分學生所撰寫的學位論文所使用的語種一般爲外文。

中文MARC是以UNIMARC爲基本依據,根據我國出版物的具體情況制定的[2]。中文MARC機讀記錄字段區有如下10個功能塊:0―標識塊;1―編碼信息塊;2―著錄信息塊;3―附註塊;4―款目連接塊;5―相關題名塊;6―主題分析塊;7―責任者塊;8―國際使用塊;9―國內使用塊[3]。中文MARC通過對每個功能塊增設功能不同的多種字段及子字段、對每個字段又增設不同要求的標識符的方式更爲詳細的記錄文獻信息。

高校圖書館編目學位論文最終要達到的目標是:1)精準、全面、直觀的反映出學位論文所表達的科研成果,包括科研成果的領域,關鍵詞等信息。2)準確標引學位論文,形成規範數據,方便讀者進行檢索。編目學位論文是讀者可以使用學位論文的前提和基礎,學位論文編目工作的質量直接關係到讀者對學位論文的使用情

況[1]。因此,學位論文編目工作是高校圖書館工作中的一個重要分支,各高校對學位論文編目工作都很重視。但是由於學位論文本身具有的特殊性和中文MARC編目具有的高技術性,導致中文MARC在對學位論文進行編目的時候會出現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的出現直接影響了學位論文編目的質量,進而影響到學位論文在高校圖書館乃至整個學術界的正常流通。中文MARC在高校圖書館學位論文編目中存在如下問題。

1)標準不統一。當前我國使用比較普遍的中文MARC編目標準有兩種:一種是國家圖書館編寫制定的全國圖書館聯合編目中心繫統標準;一種是北京大學圖書館編寫制定的中國高等教育文獻資源保障系統,即CALIS系統標準[3]。雖然採用這兩種中文MARC編目標準編目的數據覆蓋面都很廣,共享性也比較強,但還是應該將這兩種標準結合,制定一套唯一的編目標準。有了唯一的標準,各高校圖書館在選擇編目系統時也不需要進行比較,既方便了高校圖書館編目工作,也能使圖書信息流通更順暢。

2)標引不規範。《中國圖書分類法》是高校圖書館編目分類的主要依據。由於部分高校圖書館還有自己編寫的《圖書館編目分類細則》,並結合這兩個規範來進行編目,因此在很多編目細則上出現了不一致現象。

3)著錄字段不完整。中文MARC編目雖然具有詳細的編目規則,但是不同的編目員對規則的理解會有所不同。在中文MARC著錄中,字段和指示符都有詳細的規定,如果出現指示符的漏著、錯著都會直接影響到學位論文的檢索。

4)外文語種撰寫的學位論文編目格式不統一。當前我國圖書館使用USMARC對外文圖書進行著錄,而有些圖書館認爲只有原版外文書籍才應該用USMARC進行編目,其餘外文圖書應該按中文MARC格式來著錄。因此,使用外文撰寫的學位論文編目格式就出現了兩種,即USMARC格式和中文MARC格式。這種不一致的編目格式會嚴重影響到學位論文的網上共享,對數字圖書館的建設也有不利影響。

高校圖書館每年進書量都很大,新進圖書只有經過編目才能入庫上架,讀者才能在館藏書目檢索系統中檢索到圖書,而高校圖書館專業的編目人員非常有限,因此就會出現非專業人員對圖書進行編目,比如燕山大學圖書館學位論文的編目工作就是由勤工助學的學生來完成的。編目工作對人員專業要求比較高,編目細則又非常繁雜,雖然專業的編目人員已經設定號學位論文編目格式,但是非專業人員在對學位論文進行編目的時候很容易就會出現漏著、錯著的現象,而在對學位論文編目中出現的錯誤只有非常專業的編目人員才能及時發現,這樣就會導致很多編目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到最後都沒有被發現,從而影響到讀者對學位論文的檢索。

2 改進與展望

學位論文直接或間接的反映了高校的科研水平,各高校圖書館逐漸建立了自己的特色數據庫,學位論文作爲高校圖書館自建特色數據庫的主要內容之一,學位論文的編目工作就顯得尤爲重要。做好學位論文的編目工作不僅有利於學位論文的推廣,而且直接或間接的可以提高高校的學術影響力。由於學位論文編目沒有完善的標準、學位論文的特殊性及中文MARC本身的專業性等因素導致高校圖書館在使用中文MARC編目學位論文時容易出現本文所介紹的問題。筆者認爲應從以下方面改進中文MARC以解決上述問題。首先,國家相關部門應該指導制定一套完整的在當前中文MARC基礎上的學位論文編目準則;其次,應該完善中文MARC編目準則,統一中外文編目格式;最後,各高校圖書館應該針對本校學位論文的特徵制定適合本校學位論文的編目格式,適當的增減編目字段。

中文MARC是我國圖書編目中使用時間最久,系統最完善、字段最發雜、標準最嚴密的元數據編目準則。隨着時代的變化、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資源的種類及樣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網絡數據資源數量激增,網絡資源中含有豐富的有價值的信息,編目網絡資源的工作已經迫在眉睫,而中文MARC對網絡資源的編目還未做出相應改變,因此中文MARC也應跟隨時代步伐,做出相應的調整和修改,增加字段來表示網絡信息中所特有的一些網絡地址等信息,以適應多種多樣的信息資源編目工作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宋文燕。論學位論文采訪和編目的特點與關係[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2(22):131-133.

[2]沈玉。基於CNMARC格式的信息資源編目研究[D].福建師範大學,2009.

中文專業論文 篇二

關鍵詞:新疆藥物研究所;CNKI;中文論文

科技論文是科研人員在對所研究領域的現象或問題,利用科學的研究方法,進行分析、試驗、綜合的研究和闡述,是科研人員對科研研究成果可行性、有效性、創新性的直觀表現和價值體現,是進行學術交流、成果推廣及促進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載體。科研論文的數量、質量、被引用次數等指標是反映一個單位及個人科研能力、科研水平、科研實力、科研重視程度的重要標誌之一,常被作爲職稱晉升、科研項目申報、成果報獎等的量化指標和重要參考依據。本文回顧分析我單位1986年~2013年中文學術的數量及質量,通過對的期刊分佈、學科分佈、基金分佈、高引論文、熱點分佈等指標,希望能從文獻計量學的角度瞭解我所的中文文獻概況,客觀評價我所科技論文水平。爲其進行科研管理提供基礎資料、評價數據及管理新思維,爲單位績效考覈科研目標的實現提供參考依據[1,2]。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搜索覈對結果爲數據源。

1.2方法 應用文獻計量學原理和數理統計學方法分別對的年份、作者、數量、期刊級別等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

2.1基本情況 新疆藥物研究所於1987年建所,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共有12個科室,在職職工72人,其中高級職稱20人、中級職稱34人、初級職稱13人、其他系列人員5人。

2.2情況統計(按年度分佈) 1986年至2014年我所共計發表中文論文604篇。29年間,發表中文論文情況見表1。

2.3 情況統計(按期刊分佈) 按期刊分佈排序,發表中文論文情況,見表2。

2.4 情況統計(按學科範圍分佈) 按學科範圍分佈排序,發表中文論文情況,見表3。

2.5 情況統計(按基金資助分佈) 按基金資助分佈排序,發表中文論文情況,見表4。

2.6 情況統計(按熱點分佈) 按熱點分佈排序,發表中文論文情況,見表5。

2.7 情況統計(高引論文) 按高引論文排序,被引次數前三位的,見表6。

3討論

3.1 更加註重質量 截至2014年底,我所在職職工72人,其中高級職稱20人、中級職稱34人、初級職稱13人、其他系列人員5人。1986年~2014年我所共計發表中文論文198篇。29年間,2007年發表中文總數最高爲22篇,2008年次之,爲19篇,2014年發表文章8篇,均爲中級職稱人員發表,人均發表文章0.11篇。從分析數據可以看出,科研論文已從強調數量轉變爲注重質量,高級職稱人員轉而注重SCI論文的發表。這與單位不斷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與科研獎勵機制密切相關,爲了激勵單位專業技術人員科研工作的積極性,不僅對論文版面費的全額報銷,還逐步加大對的獎勵額度,在科研獎勵辦法及制度到位的落實下,大大激勵的論文的發表數量及質量,也大大拓展了大家科研思維,善於總結日常工作,積極探索創新的工作方式,着手進行科研論文的寫作。

3.2 研究方向明確,更加註重基礎研究 從分析數據可以看出,按期刊分佈排序,第一位爲《新疆中醫藥》,發表44篇,佔總發文量的22.2%;按學科範圍分佈排序,第一位爲中藥學,發表99篇,佔總發文量的50.0%;按基金資助分佈排序,第一位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發表24篇,佔總發文量的12.1%;按熱點分佈排序,第一位爲高效液相色譜,發表16篇,佔總發文量的8.1%;按高引論文排序,被引次數最多的也是中藥藥理學方面的研究論文。這與單位的主要研究方向也是一致的,作爲研究性質的單位,也將更加註重基礎研究。

參考文獻:

[1]顧華,高筱萍。某疾控中心職工科技情況分析[J].浙江預防醫學,2011,23(10):91-93.

中文系畢業論文 篇三

什麼是“國學”?也許很多現代孩子都不明白,一個人的“國學”基本功到底有多重要。在歷史剛剛翻到21世紀這一頁時,一股“國學熱”襲來了,越來越多媒體、教育機構和民間團體投入這種鼓呼之中。

經過多年文化上的大浪淘沙,越來越多中國人有了迴歸母文化的渴望。“我們把對國學的堅持看作一種培養學生對祖國文化熱愛感情的工作。”在南方著名學府中山大學,中文系著名教授黃天驥這樣說。

對一個國家民族來說,傳統文化是彌足珍貴的遺產,也是培養民族自尊心和愛國感情的最好教材。“國學熱”興起的背後,歸根到底是對民族精神的一種呼喚;重提國學、重倡國學,也就是給民族一個精神支柱,並強化這種精神支柱的抗擊能力。

一羣大學生對“國粹”的癡迷

近日,一羣身處南方高校卻癡迷“國粹”京劇的“新新人類”驚動了央視――誰也沒想到,在剛剛結束的第三屆全國高校京劇比賽中,來自廣州的中山大學學生竟打敗全國80餘所參賽高校的238位師生,獲得了比賽一等獎。

對這些年輕的中大學子來說,着迷源自北方的京劇也許並不是一個偶然。今年2月份,中大中文系新開設京劇藝術研究與表演選修課原本打算招收100多名學生,最後竟擠進了300多人。4月份,系裏決定參賽後,一羣從來沒有接觸過京劇的學子經過重重篩選入圍,甚至還有來自日本的留學生。

有意思的是,獲得三等獎的男生王建來自北京,父親是個京劇迷,而他卻從小一點都不喜歡京劇,總覺得京劇看不懂,節奏慢,是上了年紀的人才欣賞的東西。但是在中文系接受四年的國學薰陶後,他卻愛上了這門古老的藝術。黃天驥教授說,雖然京劇是源自北方的傳統藝術,但由於參賽學生大多已經讀到大三大四,在中文系裏接受過“國學”的充分薰陶,所以他們纔會戰勝這種南北地理概念反差而在比賽中意外獲勝。

無論是對於文化還是民族而言,關注和理解都是產生感情的前提,這樣生長起來的愛國愛民之情纔是根深葉茂而誠摯執着的。從這個角度而言,中大中文系從事的是一項有着深遠意義的教育工程。

上大學了,仍沒看過或看不懂中國古典名著

理解國學的首要基礎是讀懂我們的文字,中大中文系把強化語文基本功作爲第一塊敲門磚。從1986年到今天,中山大學中文系在全國高校中首創以“100篇作文”爲代表的強化語文基本功訓練制度已經足足推行了18年。

中文系老教授金欽俊笑說,每年新生一入學,他收到學生的第一封信就讓他啼笑皆非:“某某老師‘敬啓’”!

“這不是鬧笑話嗎?‘敬啓’這個詞應該是用在寫信人身上而非收信人身上的,只能在信末說‘某某敬啓’,哪有不客氣地要求收信人‘恭恭敬敬’啓信的道理?但是這個錯誤在學生中太普遍了!”

早在18年前,中大中文系的教授們就強烈地感到,要爲中國小‘補課’!時任中文系系主任的博士生導師黃天驥老師敏銳地感到,不抓學生的基本功不行了。“既然我們是中文系,就從我們做起吧!”

遺憾的是到了今天,不少中國小生仍然有一種不重視國學基本功訓練的傾向。許多同學會打電腦,卻寫不好中國字;會上網聊天、打遊戲,卻寫不好作文;對西方文化津津樂道,對中華文化卻缺乏系統瞭解。即使有幸從高會考上大學的不少學生,大學聯考成績及外語分數很高,卻沒看過或看不懂中國古典名著……即使素質教育提了多年,但很多並不科學的教育觀念始終使其忽略了人文素質的培養,尤其長時間的“文理分科”更是逐步在加劇這個缺陷。隨着近幾年的擴招使大學的門檻逐步降低,越來越多中學生開始暴露人文素質缺陷。

這樣的孩子出不了大師、大家。過去像楊振寧這樣的物理學家文科學得極好,數學家蘇步青的詩寫得比中文系教授還好,許多事例說明,人文素質是一個人成才的基礎。發現了問題所在,接下來就是如何“補救”了。

18年,堅持百篇作文的強化訓練

1986年,中大中文系做出了一個令全國高校同行都爲之震驚的硬性規定――所有入學新生在一年級期間必須寫滿150篇題材自由的作文。這樣的“創舉”可謂前所未有,也引來了大量懷疑的眼光。

然而,“不可能的任務”卻一做就是18年。進入上個世紀90年代,考慮到學生還要花時間學習電腦課程,150篇作文減少到100篇,同時逐步形成一個貫穿大學四年的強化基本功系統――一年級100篇作文,二年級8篇讀書報告,三年級寫學年論文,四年級寫畢業論文,要求“道潛心研究之所見,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理科怕文科,文科怕寫作”,一年寫100篇作文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它意味着一個學生在完成正常學業的同時,每三天就要寫下一篇作文,一年至少要寫下50000-60000字。對中文系學生來說,這是一個“恐怖”卻又“幸福”的過程。

中文系2003級有一位入學時基礎較差的男生,第一次交25篇作文時,連一向親切含笑的黃天驥老師也皺了眉頭:錯別字連篇、不懂譴詞造句,文章看起來頗具抒情性,頗似有文采,但是細細一看全是無病呻吟,不知所云,言之無物。他在文章上寫下這樣的評語:文字很拘謹,思想很開放,建議從注意觀察身邊的具體事物寫起,不要空發議論。以後每次這位學生交作文,黃教授都特別仔細地翻看,他驚喜地發現,每一次收上來的25篇都有巨大的進步;到了最後25篇時,他不得不感慨:這位學生寫了三篇文章,分別寫他觀察的蒼蠅、蚊子和蟑螂,其對生活描繪的細緻程度,連我都自嘆不如。

“寫作基本功完全是練出來的,就像游泳,你動作口訣背得再熟,不下水練習也沒用,古人說‘千日文章百日字’是很有道理的,寫作很累,但是文字工夫必須克服惰性才能練出來。”中大中文系現任系主任歐陽光教授說,語文基本功的訓練就像“撮鹽入水”,平時無所見,日久見功力。

必修課:精讀100篇古文,背誦50篇

“國學”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基本功的培養除了寫作外還包括閱讀能力。1997年中大中文系在本科生中增加了一門必修課:古代典籍導讀。“這是因爲感到現在的學生們讀的書實在太少了。”中文系主管教學的系副主任李中生教授說,“所以,從明年開始,加強基本功的訓練還要增加一項內容――要求全體學生精讀100篇古文,背誦其中的50篇,並列入學習考覈內容。”

這門課程的推出背後頗有一段淵源。1998年,中大中文系老師到臺灣進行交流訪問,在訪問快結束時,臺灣高校的許多師生以自己創作的詩詞和古文作爲贈禮送給中大中文系的老師們。這件事令老師們深有感觸,也發現了自身在這方面的差距。回到廣州後不久,中文系就推出了《古代典籍導讀》課程,重點訓練學生讀、寫古文的能力。

經過幾年的訓練,收穫顯而易見――國學基本功的訓練直接帶來了學術水平的飛躍。據統計,近5年來該系本科學生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的論文近30篇!其中94級的吳真在本科時撰寫的論文《潮劇童伶制探源》發表在《文藝研究》上,日本戲曲研究權威田仲一成看到後極爲讚賞,並從本科生的水平中看到了中大中文系的學術實力。他說:“以後中大舉辦任何學術會議,只要邀請我,我都會來參加!”

“爲什麼我們現在很難出‘大家’和大文豪?很大程度上與我們忽視基本功的培養密切相關。”李中生教授指出,“過去的孩子,很小就開始誦讀詩書,但現在的孩子往往要等到讀大學以後纔來讀聖賢古書,這不能不使人感到遺憾和缺失。前人的優秀文化作品有不少是反映人生哲理的名篇,它們能給孩子們帶來巨大的裨益,但是前提是你必須要去讀。”

國學,成爲現代制勝“利器”

據悉,畢業於中大中文系的著名作家劉斯奮和著名音樂人陳小奇早在讀中學時,就已經對書法、古文頗有造詣,並嘗試對古詩詞進行註解。李中生認爲,在閱讀上課外指導很重要,孩子們很熟悉飛機、汽車是不夠的,他們還要懂一些自己民族傳統文化的東西,有計劃地讓他們誦讀古文和優秀文學作品很有必要。一個人有豐厚的人文底蘊,將直接影響他將來的溝通能力、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日本一家著名的大公司,要求每個員工通讀《荀子・富國篇》,認爲這樣才能培養每個員工的基本素質。

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著名詩人金欽俊指出,目前中國小的第一要務就是增加作文課的課時,尤其是講評課時,光讀不寫根本不解決問題,如果因爲這樣而導致語文教師負擔過重,建議教育部門要增加語文教師的編制來解決。由於國小的語文課主要內容是認字、寫字,孩子不敢漠視;但是到了中學階段,孩子往往就以爲語文不用學了,漠視的狀況非常普遍。結果有些學理科的孩子,連實驗報告都寫不好,你怎麼指望他成爲大科學家?

“國學”到底有什麼用處?長久以來國學遭到冷遇的最大原因就在於社會意識的功利化,現代文化對傳統文化的排斥也正在於這種“無用論”。然而,真是這樣嗎?

在全國高校中,中大中文系有一個著名的奇蹟――它大大打破了全國中文系就業偏“冷”的宿命。從1989年開始“雙向選擇”以來,中文系每年畢業生的需求量都在中大文科中名列前茅,去年就業率高達97%,在目前國內各高校中文專業就業普遍偏“冷”的情況下,中大中文系這種不同尋常的“熱”的確令人震驚。每年一到畢業時節,許多“熱門單位”都總是早早來該系招人,來晚了還“搶”不到。

“國學熱”引發的“冷思考”

追溯起來,“國學”一詞產生於西學東漸之後,作爲西學的對立物,她曾在東西方文明衝突中與西方文明對壘。然而長久以來,我們的教育經濟學投資原理都是――薄古厚今、薄中厚洋、重實用輕原理。在受到很長一段時間的“冷遇”後,國學在當今這個世紀忽然復甦了過來。“國學熱”像燎原之火迅速燃燒起來,這是讓長久鬱悶的國學陣營鬥士們最受鼓舞之事。

然而,也有很多陣營之外的聲音傳來。其中最激烈的就是認爲讀經就是文化的倒退,認爲經書有許多文化的糟粕,這樣做將把孩子引向何方?然而,流傳中華文明史上千年的典籍又怎能由一些簡單的價值判斷就能否定?理解了以後自然就能產生判斷,隨着年齡和閱歷的增長,孩子會自覺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現狀已經開始展現缺少傳統文化的教育所呈現的惡果,如果一味地“因噎廢食”或是太重視短期“功用”,我們只會失去更多。

當然,強調傳統文化的同時不意味着將其與現代技術的應用對立起來,提倡國學不是要求一味迴歸古代的教育方式,那種被從小強制練習的“童子功”並不適用於現代,怎樣培養一種適合現代孩子的“新童子功”,怎樣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給傳統文化和學術研究帶來新的影響,值得我們深思。

漢語畢業論文範文 篇四

關鍵詞:電大開放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論文;論文寫作

近年來,在電大開放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畢業論文寫作過程中,學生的論文質量存在較大問題,不僅學生的論文寫作技能存在嚴重不足,而且學生的寫作態度也非常不認真,存在嚴重的抄襲、剽竊等現象。因此,需要加強對於電大開放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論文的寫作教學,轉變學生對於論文寫作的認識和態度,提升學生的論文寫作技巧,促進畢業學生論文寫作質量得到有效提升。本文主要通過對於電大開放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論文寫作問題進行研究,結合具體的寫作問題,提出一些有益的對策,增強該專業學生的論文寫作質量。

一、電大開放教育中文專業畢業論文寫作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對於畢業論文不重視

由於接受電大開放教育的中文專業學生,基本上都是在職人員,平時主要忙於實際工作,很少有時間投入到畢業論文寫作中來。同時,學校和教師對於電大開放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畢業論文要求不高,批改和答辯比較容易通過。這就使得很多該專業的學生對於論文寫作不夠重視,在論文寫作只有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內,很多學生選擇在論文寫作過程中,希望利用剽竊、抄襲、拼湊等行爲來矇混過關,這就嚴重影響畢業論文的寫作質量。

(二)學生缺乏論文寫作技能的訓練

在論文寫作過程中,尤其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畢業論文,不僅需要學生掌握豐富的專業知識,而且還需要學生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從事資料的收集、整理,論文提綱的撰寫以及反反覆覆的修改,最後還需要掌握有效的論文答辯技巧,這些都是學生在短時內難以有效完成的任務。因此,由於漢語言文學專業寫作技巧的缺乏,導致論文寫作難度較高,使得學生的畢業論文寫作質量不能取得理想效果。

(三)學生與指導教師不能有效配合

一般而言,電大開放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論文的寫作過程中,學校都會安排相應的論文寫作指導教師,幫助學生指導論文的寫作。但是,在具體的教師指導過程中,學生與教師由於觀點不一致,或是學生對於教師反覆修改的要求感到厭煩,導致師生之間的矛盾較爲嚴重,不能形成有效的配合。這就使得學生的畢業論文寫作質量不能得到有效提升。

二、提升電大開放教育中文專業畢業論文寫作質量的對策

(一)注重學校和教師的引導,加強學生對於論文寫作的重視

對於電大開放教育中文專業學生畢業論文寫作質量不高的問題,歸根到底是因爲學生的不重視,因此,在畢業論文寫作過程中,需要學校和教師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認識,強化學生對於畢業論文寫作的重視,這樣纔能有效提升學生的畢業論文寫作質量。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學校和教師要強調畢業論文寫作的重要性,提前給學生做好思想準備工作,然後,在平時的教學中,安排相應的時間和課程,提升學生的論文寫作技巧和水平,強化學生對於畢業論文寫作的認識。通過這樣的措施,纔能有效提升學生對於畢業論文的重視,促進其提升畢業論文的寫作質量。

(二)強化論文寫作技能的訓練,加大對於學生的指導

爲了有效提升電大開放教育中文專業學生畢業論文的寫作水平,僅僅依靠論文寫作期間的指導,明顯是不夠的。因此,在平時的寫作教學過程中,學校需要安排富有寫作經驗的教師,開設相關的寫作指導課程,幫助學生增強寫作技能,瞭解論文寫作的過程,指導學生如何收集資料,確定論文的研究方向,擬定論文的觀點等,這樣纔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促進畢業論文寫作質量的提升。同時,在具體的畢業論文寫作過程中,要合理安排時間,讓學生和指導教師能夠有足夠的時間進行交流,幫助學生對於畢業論文,進行初稿、二稿、三稿的不斷修改,打磨論文的結構,調整論文的語言表述,合理配置論文的論證材料,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畢業論文寫作質量。

(三)加強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提升學生的答辯技巧

在學生畢業論文的寫作過程中,指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的論文寫作與學生具體的學習實踐相結合。例如,有的學生對於古典詩詞比較感興趣,教師可以提前讓學生收集某一朝代或是某一作家的作品,進行認真的閱讀和探究,然後再去尋找相關的論文和資料,使得學生在這方面具有充分的積累和準備,這樣對於提升學生的論文寫作質量比較有益。同時,教師還需要提升學生的答辯技巧,掌握如何表述文章的觀點和論據,從而使得學生在答辯環節順利通過,這樣就能使得學生的畢業論文寫作、答辯到最後通過,都能順利完成。

三、結語

畢業論文對於接受電大開放教育的學生而言,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學生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應該加強對於論文寫作的重視,提升寫作技能,從而有效保障論文的寫作質量。

參考文獻:

[1]王麗娟。電大開放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論文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新疆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09).

[2]林麗君。電大開放教育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論文寫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山東電大學報,2007,(11).

中文專業論文 篇五

1.1題目

畢業論文題目應該明確、精練、有概括性。題目的字數一般在25字以內,必要時可加副標題。

1.2摘要與關鍵詞

1.2.1摘要

摘要應概括地反映出畢業論文的目的、內容、方法、成果和結論。中文摘要以300~350字爲宜。

外文摘要應另起一頁,其內容及格式應與中文摘要一致。

1.2.2關鍵詞

關鍵詞一般爲3~5個,按詞條的外延層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

1.3目錄

目錄中的標題要與正文中標題一致,要求標題層次清晰。

1.4正文

正文是畢業論文的核心部分,一般應包括緒論、主體及結論等部分。

1.4.1緒論(前言、引言)

緒論(前言、引言)一般作爲第一部分,是畢業論文主體的開端。包括畢業論文的背景及目的、國內外研究狀況和相關領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本課題的意義、採用方法、理論依據和具備的條件、畢業論文構成及主要內容等。

1.4.2主體

主體是畢業論文的主要部分,應該結構合理、層次清楚、重點突出、文字簡練通順。主體包括的內容由中文系根據漢語言文學專業特點制定,要求按照內容分章節論述論點。對論文中出現的引文等內容要求應在原文中明確指出出處。

1.4.3結論

畢業論文的結論單獨作爲一章編寫。

結論是畢業論文的總結,是整個論文的歸宿。要求精煉、準確地闡述自己的創造性工作或新的見解及其意義和作用,還可進一步提出需要討論的問題和建議。

1.5參考文獻

畢業論文的撰寫應本着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凡有引用他人成果之處,均應按其所出現的先後次序列於參考文獻中。

1.6致謝

致謝中主要感謝導師和對畢業論文工作有直接貢獻及幫助的人士和單位。

1.7附錄

對於一些不便放入正文中、但作爲畢業論文又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或有重要參考價值的內容,可編入畢業論文的附錄中。

2書寫規範與打印要求

2.1文字

用漢語規範文字書寫,本專業規定字數在一萬字以上。

2.2書寫

畢業論文版面不分欄,一律由本人在計算機上用Word輸入、編排並打印在A4幅面白紙上,行間距爲單倍行距。

2.3字體和字號

章標題:3號黑體

節標題:4號黑體

條標題:小4號黑體

正文:小4號宋體

頁碼:5號宋體

數字和字母:TimesNewRoman體

2.4頁面設置

2.4.1頁眉和頁腳

頁眉爲1.5cm,上寫“西安石油大學本科畢業論文”。

頁腳爲1.75cm。

頁眉和頁腳文字均用5號宋體。

2.4.2頁邊距

上邊距:25mm;下邊距:25mm;左邊距:30mm;右邊距:25mm。

2.4.3頁碼的書寫及編排

畢業論文頁碼從緒論部分開始至附錄,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排,頁碼位於頁面底端居中排列。封面、畢業論文任務書、摘要不編頁碼;目錄用羅馬數字單獨編頁碼。

2.5封面

畢業論文封面由學校統一印製,缺項內容用鋼筆填寫。

2.6扉頁

扉頁爲“畢業論文任務書”。任務書應由指導教師填寫(打印),簽名用鋼筆填寫,不得打印。

2.7摘要

中文摘要包括題目、“摘要:”字樣、摘要正文和關鍵詞。摘要正文後下空一行打印“關鍵詞:”,每一關鍵詞之間用分號分開,最後一個關鍵詞後不打標點符號。所有文字均用小4號宋體。

外文摘要字體用小4號TimesNewRoman體,格式與中文摘要相同。

2.8目錄

目錄的編寫格式,各專業應有明確要求。目錄中各章題序的阿拉伯數字用TimesNewRoman體。

2.9正文

正文分章節撰寫,每章應另起一頁。各章標題要突出重點、簡明扼要。

正文層次的編排和標題序碼由各專業規定。

2.10引用文獻

引用文獻標示方式應採用所在學科領域內通用的方式,用上標的形式置於所引內容最末句的右上角,不得將引用文獻標示置於各級標題處。

2.11參考文獻

按畢業論文正文中出現的順序列出直接引用的主要參考文獻。參考文獻的著錄應符合國家標準GB7714-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

3印刷與裝訂

中文系畢業論文 篇六

隨着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衆化教育”的轉變,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學生總體素質卻有所下降,本科畢業論文質量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不穩定性,其實際質量與目標要求之間存在着較大差距。本科畢業論文質量評價體系是全面衡量論文質量的標準,現行的畢業論文質量評價體系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1對論文管理質量的評價存在侷限影響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因素有:學校主管部門對論文質量的過程管理、院系領導對論文質量的過程管理、指導教師對論文教學過程的執行、指導教師對其所帶學生的指導和管理、學生對畢業論文過程的執行。現行的畢業論文質量評價體系往往只看重論文的內容質量、形式質量和答辯質量,而對論文管理質量的評價卻存在着侷限性和狹隘性。

1.2評價指標不全面,評價內涵不明確畢業論文的質量評價不同於課程考試的成績評定,論文的選題、研究內容、方法及結果均沒有標準答案,不宜進行明確評分。評價指標和標準均含有可變因素和主觀因素,這就要求評價體系具有多層次評級指標以及精準明確的評價內涵,而現行的畢業論文質量評價體系卻存在着體系鬆散寬泛、評價指標不全面、評價內涵不明確的問題。

1.3針對實施對象不能因材施教學校各專業使用的畢業論文質量評價體系,一般是由學校教務職能部門制訂的適合所有專業通用的評價體系,評價內容往往是適合所有專業的抽象化、概念化的模糊語言,而不是體現專業特色的具體語言。沒有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專業特點來構建適用本專業的評價體系,既不能真實反映論文本身的質量,又不能準確評價人才培養質量及整體教學水平。

1.4沒有形成良性的循環反饋現行的畢業論文質量評價體系,除了對論文質量進行評價以外,在發現論文教學環節中存在的問題這一方面卻沒有發揮重要作用,往往只能發現論文的質量問題,卻不能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無法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反饋。隨不斷髮展變化的新形勢,論文質量評價指標及權重應作出相應的調整。

2構建生物工程專業畢業論文質量評價體系的探索

2.1構建原則

2.1.1系統原則畢業論文的撰寫是一個系統工程,對畢業論文的質量評價不僅要注重論文的選題、文獻綜述、外文翻譯、文字表述與圖表質量、格式規範、答辯及成果所反映的學生學術水平與動手能力、綜合應用基本理論與基本技能的能力等,而且要充分考慮學校及學院對畢業論文的過程管理工作,以及指導教師對論文教學過程的執行和管理。

2.1.2專業原則生物工程專業屬於理學、工學和藥學等多學科交叉學科,綜合性強,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與生物相關的知識技能、理學的基本概念尤其是生物技術的基本概念,還要掌握工科的相關知識。而對於中醫院校的生物工程專業來說,還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中醫藥學科背景。因此,構建我校生物工程專業的畢業論文質量評價體系應體現本專業的學科特點、人才培養目標和學校的傳統特色,以此提高論文質量評價的準確性,並引導培育專業特色。

2.1.3操作原則一個易於操作的畢業論文質量評價體系應具有客觀性、可測性和完整性,指標內涵不模糊,應使用明確及可以考評的語言對指標進行描述,而模糊及難以量化的指標則放入綜合評價中。操作性好的畢業論文質量評價體系,可以減小評價者對論文的主觀評價影響,縮小評價結果與實際質量之間的偏差,體現對論文質量評價的客觀性。

2.1.4激勵原則構建本科畢業論文質量評價體系,應將科學性與可行性相結合,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基本指標與提高性指標相結合。所構建的畢業論文質量評價體系要具有一定的導向性,能充分調動學生、指導教師、管理人員的積極性。

2.2體系內容

2.2.1靜態質量評價畢業論文的靜態質量評價是指對畢業論文的成果質量進行評價,包括對論文的內容質量、答辯質量和形式質量進行評價。將一級指標“靜態質量”分解爲3項二級指標:內容質量、答辯質量、形式質量。畢業論文的內容質量是畢業論文質量的核心,在畢業論文質量評價體系中佔有較大比重,對論文的評價結果具有決定性影響。畢業論文的內容質量涉及到論文的選題、文獻綜述、外文翻譯、研究成果等方面,將二級指標“內容質量”分解爲選題、文獻綜述、外文翻譯、學術水平與動手能力、綜合應用基本理論與基本技能的能力等三級指標,對選題是否合理、文獻綜述是否具有綜合性特點、外文翻譯是否準確、研究成果能否反映學生的綜合能力等進行評價。

畢業論文的答辯質量反映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是對學生分析問題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思維應變能力、多媒體應用能力等的全面體現,具有直觀性、過程性、綜合性的特點。將二級指標“答辯質量”分解爲彙報論述、口頭表達、回答問題、多媒體應用等三級指標,對答辯彙報是否條理清楚、口頭表達是否流利、回答問題是否準確、多媒體應用是否優秀等進行評價。畢業論文的形式質量是本科畢業論文的直觀表現,論文在結構層次、語言文字、數據圖表等方面應具有規範性、標準性、可讀性。目前,畢業論文的規範化問題已成爲影響畢業論文質量的重要因素,如論文的結構層次不合理、數據圖表不規範、撰寫格式有誤、參考文獻格式不規範等。將二級指標“形式質量”分解爲結構層次、文字表述、圖表質量、規範要求等三級指標,對論文結構是否嚴謹、文字表述是否合理、圖表製作是否精確、文本格式是否規範等進行評價。

2.2.2動態質量評價畢業論文的動態質量評價是指對畢業論文的過程管理質量進行評價,畢業論文的過程管理包括學院對畢業論文工作的管理和監控,以及指導教師對論文教學過程的執行和管理。學院對畢業論文工作的管理評價主要包括制度建設、組織保障、教學條件、過程管理等各方面的評價。制度建設的評價是對學院是否制定了畢業論文的工作方案以及具體規範要求進行評價;組織保障的評價是對學院是否成立畢業論文工作小組或答辯委員會進行評價;教學條件的評價是對畢業論文的實驗條件、圖書資料等支撐情況進行評價;過程管理主要評價本科畢業論文工作的全過程管理情況。對指導教師工作的評價注重於論文任務書與指導開題報告的質量,計劃進度及執行情況,評語的客觀性與公正性,對各個環節的指導工作是否到位等。在影響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各個因素中,指導教師對論文教學過程的執行和管理對畢業論文教學質量的評價影響最大。

3結語

漢語畢業論文範文 篇七

國家開放大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開放教育試點

漢語言文學本科畢業論文

文學教育與語文教學

分    校:周口廣播電視大學鹿邑縣分校

姓    名:樑 如 冰

學    號:1641001254306

指導教師:張 光 明

完稿日期:2018年5月

文學教育與語文教學

樑如冰

新課程理念下的文學教育越來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隨着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文學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學教育擔負着改革與發展語文教育的重要任務,文學教育也是語文教學的主旋律。 語文教學中的文學教育應該給學生打開認識人生、自然和社會的天地,展示鑑賞真、善、美的審美領域,創設陶冶情操,完美人性的藝術環境。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注意聯繫語境,品味詞語,挖掘語言的深層意蘊,領略詞語的言外之意。讓文學作品成爲語文教育的樂園。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  文學教育  語文教學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體學生,注意素質教育;整體設計目標,體現靈活開放;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採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 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髮展;開發課程資源,拓展學用渠道。

文學教育是語文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廣義的文學教育即學校、家庭和社會生活中一切有利於培養人的文學欣賞能力、提高其文學修養的活動均屬於文學教育的範疇;狹義的文學教育等同於文學教育教學。語文課程中的文學教育功能絕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還應當通過指導學生鑑賞文學作品,提高全體學生的綜合素質、文學鑑賞能力,使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審美,使學生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文學教育在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建設精神家園及潛移默化地培養語感等方面,有着不可低估也無法替代的作用。

一、文學教育的沿革

新中國建立後,語文教學中文學教育的發展曲折沉浮。張志公先生早在1984年就洞察到語文教學中“輕文學,重讀寫”的弊病,認爲必須在中學語文教育中添加文學教育環節。20世紀90年代初的人文精神大討論很快引發了文學教育的復甦振起。1998年中學語文教學界就語文教育何去何從問題展開大討論,人們針對語文教育中存在的忽視學生文學素養、悟性、靈氣和創造力的培養等諸多問題提出了批評,許多人主張把文學教育理念注入中學語文教育中。2003年的語文課程標準對文學教育的目標、內容、方法等予以新的規定,對鑑賞文學作品提出了新的要求。

可以看出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文學教育、用美的力量陶冶學生的情操,開發學生的審美潛能是語文課程改革的重中之重。文學教育要與時俱進,幫助中學生逐步形成動態的認讀體系,從而構建科學的文學教育新理念。

二、文學教育的特點

在語文教學中,文學教育表現出其獨特特點,主要表現有:

1、語文教學中的文學教育具有多義性與不確定性特點。

語文主要由不同題材的文學作品組成,其教材內容也多以豐富多彩的文學作品爲主,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側重於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鑑賞和感悟能力。對於學生而言,其自身文學修養的高低事關對文學作品藝術判斷的高低與優劣。可見,文學教育的多義性與不確定性奠定了語文教學過程的豐富多彩性。

2、語文教學中的文學教育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特點。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目標既要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文字敘述能力以及寫作能力等,又要引導學生具有健康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而文學教育則是在對語文教材內容閱讀與理解基礎上,實現了對學生思維能力和思想意識的拓展,促使學生在學習語文基礎知識的同時能夠感悟人生,爲後期進入社會奠定了重要基礎。

三、文學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

在語文教學中,文學教育地位與作用不可忽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以語言教學爲主,而文學作爲一門語言藝術,開展文學教育與語文教學相輔相成。對於文學作品而言,其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語言藝術,並且具有蓬勃旺盛的生命力。文學發展的興衰關係到語言文學的興衰,對於語文學科建設與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在文學作品中,蘊含着細膩、優美、微妙和豐富多彩的語言,足以引起讀者欣賞與共鳴。因此,加強語文教學中文學教育,是學習語言的重要途徑。

其次,對於文學來說,其具有顯著的認識功能且具有不可替代性,也是人類掌握世界的一種重要方式。文學發展過程中,伴隨着人類對世界與自我的認知過程,並且其內容承載着人類先進文明的歷史。學生學習文學作品,不但是鑑賞文學作品中所具有的文學知識,而且也是自我構建與自我發展的重要過程。可見,文學作品中所體現出來的先進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對於引導學生精神世界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在語文教學目標體系中,對學生美育的培養與發展具有明確規定,而由於文學作品自身具有審美特性,這使得實施文學教育成爲語文美育教學的一個重要途徑。審美教育塑造美的心靈,喚醒沉睡的潛能,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達到人的個性和諧而完美的發展。由此可見,文學教育可以在提升文學鑑賞能力的基礎上,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增強學生的審美鑑賞能力。

四、提高文學教育的重要性

文學教育擔負着改革與發展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教學中只有真正發揮文學教育的啓智、育德、審美等方面的功能纔能有效實施語文教育。目前,文學教育成爲國際教育的大趨勢,備受各**語教育的推崇。在人的發展過程中,文學的影響是深遠的,它對一個人的語感能力、思維方式、審美情趣、品格修養的影響力是其它任何學科都無法比擬的,文學教育就是爲學生的精神奠基。新課程標準理念下,如何改進語文課程教學,使文學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發揮應有的作用成爲擺在語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

文學教學的目標定位:培養學生的審美體驗和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關注學生情感的發展;培養學生的語感;完善學生的人格;培養學生的批判性、創造性思維能力等。各種定位的觀點中,以培養學生審美體驗和審美能力的居多,這也與新課程標準傳達的精神一致。文學教學的內容包括:文學史基礎知識、文學理論基礎知識、分析文學形象的一般方法及鑑賞文學作品的一般規律。

加強文學教育,可以增強民族精神底蘊,弘揚民族優秀文化,抒發和諧世界之人類的美好理想,尤其在人文素養培養上對正在成長的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

1、新課程標準及新教材對文學教育的要求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學科性質是工具性(負載文化的交際工具)與人文性的統一。語文課程標準對文學教育也有明確的要求: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後,語文課本中所選的文學作品比以前有所增加。(2003年語文課本中文學作品佔72%)語文課本是語文學科的根本,是教師教書育人的根本,也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憑藉。教材上的這些文學作品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通過學習教材上的文學作品和正確引讀名著,提高中學生的文學鑑賞水平。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因此,教師要融入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智慧,對教材知識進行教學重組和整合,選取更好的內容對教材深加工,設計出活生生的、豐富多彩的課來,充分有效地將教材的知識激活,形成有教師教學個性的教材知識。

2、提高文學教育的必要性

文學教育是語文教學的主旋律。文學教育是讀者爲了滿足自己的審美需求,對文學作品所進行的帶有創造性的感知、想象、體驗、理解和評價活動,它能使人獲得特殊的精神享受。 語文教學中的文學教育應該給學生打開認識人生、自然和社會的天地,展示鑑賞真、善、美的審美領域 。文學是歷史的一面明鏡,是生活的多彩畫卷,體現着關於人世、宇宙和幻想世界的形象思考,體現着人的思想、感情、情操、人格和個性。由於它的引人入勝的形象和動人心絃的情感內涵,對於塑造學生的靈魂、決定他們的人生道路具有無與倫比的作用。 所以文學教育應該給學生打開認識人生、自然和社會的天地,展示鑑賞真、善、美的審美領域,創設陶冶情操、完美人性的藝術環境。但是長期以來,文學作品的”教“,陷入了一種模式化的泥潭,教師給學生傳遞的是一些概念性的、僵化的形式。教師在課堂上,無非是講解寫作背景、作者生平、作家風格、基本常識、中心內容、主題思想、結構形式、情與景的關係、表現手法 分析 思想內容,分析藝術形式等等,甚至用公式去套:如:“本文通過……敘述(描寫、塑造)……表達(提示、表現、抒發、讚美、批判)……”,我們並不是說這些內容不能用(這些常識性、技術性的內容是文學作品閱讀、鑑賞、評價中不可或缺的手段),而是說不能用這些呆板的內容去代替學生對文學作品的個性化解讀,教師不應該在“教”的過程中給作品貼上“標籤”,再教學生“辨認”,因爲這些畢竟還不是文學教育的深層次的東西。文學作品的教學必須經過學生的“內化”,而不能作爲一種外在的、附加的東西硬塞給學生。

新課程理念下,在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方面,文學教育在構建學生精神家園方面承擔着重要的任務。提高學生的文學鑑賞水平,能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和審美能力。學生長期閱讀和鑑賞文學作品,就會在文學思想、文學知識、文學能力等方面達到一定的水平。同時,文學教育通過作品所表現出來的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對學生進行美的啓迪、美的感染、美的薰陶,讓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提高審美能力,從而激發學生追求美的興致,去創造美的人生、美的世界,淨化自己的心靈,實現自我完善和自我成長: 一個人物人性的形成,人格的完美,離不開情感的薰陶,審美的體驗。像中國的《詩經》,希臘的荷馬史詩,歐洲中世紀的民歌和英雄傳說,都最能反映那個時代社會的方方面面。也許我們可以這樣說,每個時代的文學作品可以基本上反映這個時代的歷史、政治、經濟、宗教、軍事、哲學、科學文化等,它是那個特定時期的縮影。因此,學生通過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可以獲得具體生動的社會知識和生活知識,提高觀察生活和認識生活的能力。“言爲心聲”,優秀的文學作品都是創作主體個性、情采和審美特質的真實反映,是他們的思想結晶和靈魂雕塑。屈原的忠貞耿介,陶潛的沖虛高遠,魯迅的冷眉熱腸,錢鍾書的幽默博學都反映在他們的作品中。文學作品是作家人生信仰、價值觀和道德情操的直接顯現,寄寓着他們美好的社會理想和崇高的審美理念。學生在接受文學教育的時候,作品中的人物命運和種種生活情景,必然會引起他們美好的或醜惡的、悲慘的或可笑的等等感覺,從而在精神上得到愉悅和陶冶。增強對生活中是與非、美與醜、善與惡的判斷能力,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堅強的意志品格,樹立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向文本敞開自己,從中接受和創造一個擴大的自我,在建構文本的同時也建構自己。學生在閱讀、鑑賞文學作品的基點上深化和昇華了自我本性。正因如此,古今中外的偉大的教育家們都很重視運用文學作品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

五、提高文學教育的可行性

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的身心特點提前成熟,在許多方面有賴於教師引導、教育和良好環境的薰陶;青少年時期是人生感情最純真、記憶力最好、對世界充滿渴望和嚮往的階段,是思維活躍的時期,學生應該在此時學到最美的文化和知識。長期以來,我們的語文教育孤立的從記敘、說明、議論類的語言運用中去學習語言,這種收穫是有限的,也是枯燥的。其實, 學生完全可以在文學這個感情釋放的空間裏去了解、掌握、運用這些語言文字。漢語是最富有美學色彩的語言,而優秀的文學作品的語言更是優美怡人的,它保留了語言藝術的精華,是進行語言教育的最好藍本。遠如《詩經》《離騷》、先秦兩漢散文辭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白話小說,近及現當代的魯郭茅、巴老曹等文學巨匠的著名作品,都代表語言藝術的高峯,值得我們去揣摩運用。學習這些作品,有利於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對說明文、議論文、記敘文的寫作也是大有裨益的,事實上,有許多優秀的應用性文章就是用文學語言寫的,如《祭十二郎文》、《諫太宗十思疏》等。學習這些作品,學生可以體會到優美的文學意境,巧妙的藝術構思,精湛的寫作技巧和生動的語言形象,受到語言藝術美的薰陶。正因爲如此,教師在進行文學教學時應摒棄定格好了的框架,儘可能地爲學生提供再想像、再創造的空間。提供成長空間,促進學生特長和個性的發展“。因此,在實際語文教學中,我們就要充分把握文學教育的特點,利用其內容和形式的多樣性,爲學生提供實現其個性發展的空間。在情感薰陶、審美訓練的過程中,關注學生主體,健全學生的人格,大膽放手,讓其實現個性化的發展。

總之,傳統的文學教育理念是教師主導學生學習,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傳統的學習中,學生過於依賴老師,學習處於被動地位,而新的課程理念要求教師主動輔助學生學習。在語文教學中,文學教育除了承擔向學生傳授語言文字、文學知識理論和技巧,使之嫺熟地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較有藝術味地傳達個體生命的各種見地的責任之外,更要肩負起對學生靈魂的洗禮和躍升的重任。

註釋:

[1]駱怡齡。文學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文學教育,2007,(8):22-23。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11。

參考文獻:

[1]於漪。弘揚人文改革弊端――關於語文教育性質觀的反思[J].語文學習,1995,(6).

[2]劉躍夫。定格式分析不利於鑑賞能力的提高[J].語文教學通訊,2000,(5).

[3]張志公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4]劉坎龍。中學語文教師文學素質體系構建[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03,(1).

[5]郭惠宇。文學教學呼喚教師的文學素養[J].中學語文教學,2005,(2).

[6]周聖榮。中學文學教育復興的背景與困境[J].語文教學之友,2002,(7).

[7]範玉紅。對中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文學教育的思考〔M〕.現代語文,2004.

[8]劉真福。人教版國中語文第六冊文學單元修訂說明[J].學科教育,2003,(5).

漢語畢業論文範文 篇八

一、文學史篇 1 五四時期白話詩的特徵 2 20年代鄉土小說的特徵及其發展 3 30年代:中國現代文學的選擇 4 中國現代新詩詩體的發展 5 中國現代散文文體的發展 6 解放區文學:大衆化走向得失探 7 論中國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發展軌跡 8 論"革命傳奇"小說 9 論"樣板戲" 10 論"知青小說"的演進流變 11 新時期詩歌的多元化格局 12 建國以來農村小說題材的時代性 13 論新時期戰爭題材小說抒寫對象的位移 14 論新時期小說抒寫對象的平民化意識 15 新世紀女性詩歌新格局 16 論"文革"敘述模式 17 論新時期小說發展的流變 18 論新時期長篇小說的盛產及質量 19 論新時期短篇小說興盛的原因 20 論21世紀文學的繼承與走向 二、文學思潮論 1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再認識 2 "爲人生派"與"爲藝術派"縱橫談 3 "京派"與"★★海派"論爭小議 4 "鄉土小說"派創作探 5 "胡風主觀論"的再認識 6 論"朦朧詩" 7 論"後朦朧詩" 8 論"新寫實小說"的民衆性 9 論新歷史小說 10 論新時期的女性小說 11 論"尋根文學"思潮 12 論新時期現代主義小說創作 三、作家論 1 魯迅小說創作論 2 魯迅散文創作論 3 郭沫若創作思想論 4 郭沫若創作論 5 茅盾創作思想論 6 茅盾評論特色論 7 巴金早期創作思想探 8 巴金小說創作論 9 老舍的平民觀探 10 老舍的小說創作風格探 11 曹禺的生平與創作之關係 12 曹禺的話劇的詩意特徵 13 沈從文描寫湘西與都市文化內涵的得失探 14 張愛玲小說的"仇恨"情結 15 張愛玲小說的"蒼涼"美學與悲劇意識 16 趙樹理模式得失探 17 金庸武俠小說創作論 18 梁羽生武俠小說創作論 19 古龍武俠小說創作論 20 論孫犁小說創作的獨特風格 21 論區青的藝術追求 22 金庸對20世紀中國文學(網學)貢獻之分析 23 汪曾祺小說創作之分析 四、作品篇(小說) 1 淺論《狂人日記》的先鋒性 2 魯迅《故事新篇》"油滑"小議 3 淺論葉聖陶《倪煥之》 4 郁達夫《沉論》的藝術特色 5 茅盾未完成小說探 6 吳蓀甫:民族資本家的封建性 7 老舍《貓城記》之寓言式結構探 8 老舍與虎妞形象塑造 9 沈從文《邊城》的"民族寓言"解讀 10 《邊城》人物與符號論 11 張恨水《啼笑因緣》論 12 蕭紅《呼蘭河傳》的地方特色探 13 錢鍾書《圍城》失探 14 張愛玲《傾城之戀》的末日戀情 15 論蕭紅《生死場》的原始生氣與生命體驗 16 池莉小說創作的媚結傾向 17 論方方的小說 18 論老舍小說中"市民世界"的人物形象 19 論趙樹理小說中的"舊式農民"形象 20 論《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靜 21 論《紅旗譜》中的朱老忠 22 論《林海雪原》的浪漫主義色彩 23 論楊絳的《洗澡》 24 論賈平凹的《廢都》 25 論王安憶的《長恨歌》 26 論陳忠實的《白鹿原》 27 論張賢亮小說中的女士形象 28 論莫言的新歷史小說 29 論韓少功小說表達手法的多樣化 30 論王蒙小說的社會意義 31 論餘華小說的宿命感 32 論汪曾祺小說的文化風格 33 論王蒙式創新小說 34 論王小波式的幽默 35 論王小波與知識分子話語 36 蘇童小說的創作論 37 論王朔小說語言特色 38 王朔故事敘述模式 39 論劉震雲《手機》 40 論衛慧的小說創作 41 論韓寒的小說創作 42 論棉棉的小說創作 43 論海巖的小說創作 44 論二月河的"帝王系列"小說 45 論白先勇的小說創作 46 從《故事新編》看魯迅的藝術創造性 47 論張愛玲筆下現代女性的病態 48 趙樹理小說藝術風格之我見 49 從《四世同堂》看中國國民思想 50 從《南行記》解讀艾蕪筆下的"人生" 51 二諸葛與三仙姑形象分析 52 老舍筆下的女性形象之分析 53 分析茅盾之《子夜》 作品篇(詩歌) 1 淺論郭沫若別緻的詩 2 論聞一多詩中的想象 3 論戴望舒的詩 4 論徐志摩的詩 5 艾青:繪畫與詩歌藝術的探求 6 論小葉詩人 7 論穆旦的詩 8 論北島詩歌中的"英雄主義"情結 9 論舒婷的詩歌創作 10 論顧城的詩歌 11 論多多的詩歌 12 論海子的詩歌 13 論郭小川的詩 14 論馮至《十四行集》 15 論北島詩後期詩作的失寵 16 從《野草》讀魯迅的人生哲學 17 分析臧克家的詩歌 作品篇(散文) 1 論魯迅的《朝花夕拾》 2 論周作人的《自己的園地》 3 論林語堂的《剪拂錄》 4 論何其芳的《畫林錄》 5 論豐子愷的《緣緣堂隨筆》 6 論梁實秋的《雅舍小品》 7 論楊朔散文創作的得失 8 論劉白羽的散文 9 論秦牧散文的聯想 10 論餘秋雨散文的話語策略 11 論素素的散文 12 論石娃的散文 13 論史鐵生的隨筆 14 論劉亮程的散文《一個人的村莊》 15 論巴金的《隨想錄》 16 瞿秋白散文之分析 作品篇(劇本) 1 曹禺《雷雨》周萍論 2 蘩漪悲劇探 3 論郭沫若的《屈原》 4 《白毛女》的現代版解讀 5 論高行健的實驗話劇 6 《白毛女》藝術魅力探 7 張藝謀電影創作之審美追求 六 古代文學篇 1 論中國古代神話蘊涵的民族精神 2 論《詩經》女性形象的藝術價值 3 論屈原的人格美及其詩歌的藝術美 4 論《左傳》戰爭描寫藝術 5 論《孟子》的論辯藝術 6 論《莊子》的想象藝術 7 論"漢賦"的鋪敘藝術 8 論《史記》塑造人物的藝術成就 9 論《古詩十九首》的藝術成就 10

中文專業論文 篇九

關鍵詞:中文核心期刊評價;評價指標;學科核心期刊;行業性綜合期刊;專業期刊

中圖分類號:G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3)12-0116-02

自首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以下簡稱《總覽》)問世以來,每新一版都會在學術界和期刊界掀起一陣波瀾,核心期刊排行榜就像魔法棒一樣引導着作者的投稿方向,左右着期刊的來稿數量和質量,關係着期刊的發展。因此,核心期刊評價的準確性和公正性顯得非常重要。《總覽》作爲一種期刊評價體系有其必然性和科學性,對於促進我國中文期刊的健康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1],但因2011年版《總覽》在評價指標的設置及統計方法上的某些缺陷,導致定量評價結果存在一定的偏差,不能客觀、準確地反映行業性綜合學術期刊學術水平和綜合影響力,對於綜合性學術期刊有失公平[1-3]。本文指出2011年版《總覽》中存在的一些缺陷,提出改進評價指標的兩點建議,旨在爲下一版《總覽》評價指標體系的設置提供一點參考,使核心期刊定量評價結果更加公正合理。

一、問題的提出

2011年版《總覽》的評價指標體系中採用了絕對量和相對量兩類指標評價期刊,其中的相對量指標“被摘率、影響因子、基金論文比”採集的數據實際上是被評價期刊的學科被摘率、學科影響因子、學科基金論文比,而並非採自期刊刊載的全部論文全部數據。這就是說,在計算相對量時,只提取了期刊主幹專業論文的有關數據作爲分子,分子中不包括被評價期刊刊載的其他相關專業論文的數據,而分母卻使用的是被評價期刊刊載的全部論文數。這些指標使行業性綜合學術期刊處於極爲不利的地位。如《西安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以下簡稱《學報》)被《總覽》進行學科分類時劃歸入TE類,即“石油、天然氣工業”類,同其他TE類專業性期刊一樣,進行“石油、天然氣工業”學科的評比。而大學學報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其欄目設置需要覆蓋學校的主要學科,所以,除了刊登“石油、天然氣工業(TE)類”文章以外,還刊登學校其他主要學科的文章。

然而,2011年版《總覽》在評價指標數據統計中卻只統計了《學報》TE類文章的貢獻,在採集學科評價指標中的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Web下載量等絕對量時,僅統計該刊TE類文章的數據,在採集被摘率、影響因子、基金論文比這些相對量的分子時,也僅統計了TE類文章,基數分母卻是《學報》所刊登的全部文章。這種統計方法對於行業性綜合學術期刊有失公平。

繼續以《學報》爲例,《學報》刊登的TE類文章平均爲總刊文量的65%左右,所以,絕對評價指標的數值就因統計學科範圍的限制比實際數值縮水了約35%,而相對指標,由於分子僅含TE類文章的刊登量,分母則爲總刊文量,計算出的數值就會降低更多。對石油、天然氣工業類其他專業性期刊來說,採集的絕對量指標和相對量分子的數據都是全部文章。如此統計所獲得的數據,使得專業性較強的大學學報這類行業性綜合學術期刊與同門類的其他專業性期刊的評價基準不同,與石油、天然氣工業類其他專業性期刊相比,《學報》處於極爲不利的地位。

二、對評價指標的改進建議

(一)按學科分類評選,但不採用學科指標

在網絡時代,中文核心期刊評價應重新確認綜合性學術期刊的重要地位,給予綜合性期刊與專業性期刊相同的機會,淡化“學科核心期刊”的概念。

早在20世紀90年代,期刊數量劇增,而計算機網絡和期刊數據庫還不普及,期刊以印刷紙本爲主要傳播方式,圖書館等文獻收藏機構收藏空間有限、訂購期刊的資金不足,讀者時間和精力有限。爲了便於文獻收藏機構和讀者對衆多的期刊進行精選,迫切需要篩選出含學科信息集中的“專業核心期刊”。

然而,時過境遷,隨着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如今的網絡數據庫和計算機已十分普及,文章本身的顯示度大大增強,不管文章刊登於綜合性期刊還是專業性期刊,讀者都可以方便快捷地通過網絡數據庫從海量信息中檢索到,《總覽》的導讀導購功能已經在逐漸弱化[4-8],翻閱紙質期刊的讀者日漸減少,人們對期刊的學科信息集中程度以及期刊整體信息的關注度大幅度降低。

因此,篩選“專業核心期刊”的必要性銳減,綜合性期刊與專業性期刊對於作者、讀者和文獻收藏機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大學學報一般都屬於綜合性學術期刊,它是我國特殊國情的產物。由於大學裏集聚着一大批高科技人才,具有強大的科研力量,先進的科研成果往往出自這裏。大學學報在傳播這些科研成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它在我國科技期刊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由於中文核心期刊的篩選是分學科進行的,因此,綜合性學術期刊會因爲登載的論文學科分散而難以入選核心期刊之列,爲了解決這一問題,《總覽》研究組在學科分類中已作了改進,3版以後的各版增加了一定數量的綜合性學科類目,爲綜合性學術期刊,特別是優秀的綜合性大學學報進入中文核心期刊提供了機會。

爲了方便評價,有必要對衆多期刊進行分類。對於行業性綜合期刊,更確切的說是行業性大學的學報,由於其總體偏重於某一學科,將其劃歸於該學科進行評價是完全可行的。但是,在評價中應給予行業性綜合期刊和專業性期刊平等的機會。但按目前的評價指標體系,儘管這些行業性大學學報的影響力遠遠高於同學科某些專業性期刊,但其評價指標卻遠遠低於專業性期刊,評價結果不能反映其真實水平。

因此,建議在覈心期刊評價中,對期刊進行整體評價,亦即統計其刊登的所有論文分別對各文所屬的學科評價指標的貢獻,然後將所得的不同學科相同指標值加權平均,客觀地計算出期刊整體的各項評價指標值,而不是僅簡單地評價它對某個學科的貢獻和學科影響力。再退一步,如果指標體系中均只統計被評價期刊對其所歸入學科的貢獻,那麼在“被摘率、影響因子、基金論文比”等相對指標中的分母也應該是被評期刊所刊登的學科論文數,這樣才更爲科學、合理和公平。

(二)儘可能選用相對指標,減少發文量對評價指標的影響

隨着時代的變遷及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總覽》的評價指標體系也在不斷地改進和完善。例如:在1、2、3版的評價指標中均有期刊載文量指標,通過實踐,人們認識到了載文量對評價結果的不利影響,從第4版(2004版)開始,《總覽》中取消了載文量指標,以降低論文數量在評價中所起的作用[9]。然而,評價指標體系中的絕對量指標仍然包含了載文量的間接影響。如2011年版《總覽》的指標體系由9個指標組成,分別爲“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被摘率、影響因子、被重要檢索系統收錄、基金論文比、Web下載量”,其中“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Web下載量”5個指標都包含了載文量的間接影響,期刊的載文量越高,這些絕對量指標就越高。因此,建議在技術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評價指標體系中應儘可能採用相對量指標,減少絕對量指標。

三、結 語

核心期刊評價指標體系不應一成不變,應隨着期刊傳播方式的進步不斷修訂和完善,只有在實踐中適時地修正相關指標、調整統計方法,客觀地反映一種期刊所刊載的各學科論文對於論文相關學科的貢獻和影響力,才能使核心期刊評價體系相對合理、科學和公正,才能更加準確地評價出符合客觀實際的核心期刊。

參考文獻:

樑小楓。合理評價與使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J].甘肅科技縱橫,2013(2).

丁雪全,甘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11年版》問題評析[J].無線互聯科技,2013(4).

李志勇。關於《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科技期刊分類中存在的問題與建議[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0(4).

劉錦宏,盧芸,徐麗芳。我國核心期刊數字化現狀分析——基於《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11版)》的實證研究[J].科技與出版,2013(6)

張榕潔,劉錦宏,徐麗芳。我國核心期刊開放獲取現狀分析——基於《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11版)》的實證研究[J].科技與出版,2013(6).

周林興。檔案學期刊現狀及其給檔案學術發展帶來的影響——以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所收錄的檔案刊物爲分析對象[J].檔案管理,2012(2).

李木洲。近十五年我國學術職業研究綜述——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收錄論文爲主[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

田美娥。網絡時代《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功能的重新審視[J].情報探索,2012(9).

中文專業論文 篇十

關鍵詞:大學教育 寫作訓練 導師制 改革

基金項目:本文系長沙理工大學教學改革研究項目《〈50篇專業寫作實際訓練〉導師制改革探索研究》(項目號:JG1459)

黨的十曾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主席也在文藝座談會上多次強調文化創造的重要性,要求創造中華文化的新輝煌,這爲人文學科的教育在新時期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責任。寫作作爲文化創造極爲重要、也是極爲核心的部分,其培養方式有應用性的一面,但更有審美性的一面,是中文系的高等教育中很特殊的一門課程,也是核心的一門課程。

一直以來,從應用性來說,具備優秀的寫作能力是漢語言文學專業高等人才的必備素質。寫作課程的重要地位應該是毋庸置疑的。寫作學相關教材“已達數百種”[1],近來一項關於當前大學寫作教學的問卷調查結果也表明:在中文專業的8門課程中,有66.2%的學生認爲,就課程對學生的重要性程度而言,應將寫作課排在前4位。只有33.8%的學生認爲應排在後4位。[2]但是在實際操作上,由於傳統的寫作課程投入高,方法舊,系統性差,效果不穩定,一度成爲中文系課程體系中的雞肋。並且因爲其評價的標準很難把握,它或因爲過分關注應用性而淪落爲應用文寫作訓練,或過分注重審美性而流於空泛。這樣的寫作訓練課程一方面與社會對中文系大學生的實際要求產生了較大的脫節,另一方面與國家的文化期望更是有很大差距。

從2011年開始,長沙理工大學的文法學院領會黨的文藝精神,爲了培養有文化創造力和實際寫作能力的中文系人才,開設了《五十篇專業寫作實際訓練》這一課程,準備通過改革過的導師制寫作訓練,鍛鍊學生的實際動筆能力,培養有較高創造力和較強寫作能力的文化創造型人才。這門課程時間跨度長達兩年,涵蓋了大一到大二全年,要求在課程期間學生自主選擇導師,一位導師最多隻帶7名寫作學生。在課程實踐期間,每一位中文系的學生需要在導師的指導下完成五十篇作文的寫作,其中大一兩個學期完成22篇,大一結束時需要通過中期檢查;大二兩個學期完成28篇。

在課程開設期間,作者及其所在的教學團隊試行了爲期五年的課程實踐導師制改革,在實踐中收集了大量完整的第一手資料,其中包括近500位同學共兩萬多篇文章,四百餘篇學年論文,四百餘篇畢業論文。作者還在實踐的過程中與相關導師、學生合作,通過研討會、訪談、調查問卷發放等方式調查課程效果,共同嘗試這一課程實施過程、教學場地、課程考試的改革,及時根據學生反饋調整方案,取得了導師制寫作訓練改革的第一手資料、實施的成效和經驗成果。

一、課程改革措施

《五十篇專業寫作實際訓練》的改革措施包括如下舉措:

(一)《五十篇專業寫作實際訓練》是從系統性上對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

這門課程吸取了以往寫作訓練課程不成系統、單打獨鬥、效果不持久的教訓,並不將目光侷限在一門課程上,而是將《五十篇專業寫作實際訓練》課程當做起點,橫向聯繫《寫作學》理論課程,縱向結合學年論文與畢業論文這兩門課程的寫作。這樣,四門寫作課程從理論到實踐,由淺入深,先建廣度,再建深度,形成一個寫作課程內部的有機系統,讓寫作訓練兼顧應用與審美,並獲得較爲持久的效果。

我們承認,寫作的訓練需要理論基礎的完備。寫作理論是古今中外無數作者名家實踐經驗的集大成,是寫作實踐的規律總結,對於寫作實踐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因此,在開展《五十篇專業寫作實際訓練》的同時,中文系安排了傳統的《寫作學》課程作爲理論知識儲備,爲學生的實際訓練提供有力的理論工具。當然,寫作理論最終是爲了實際的寫作訓練服務的,如果不能落實到寫作實踐上,只能是空頭支票。寫作本身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理論只有通過實踐才能發揮作用,也只有通過反覆的實踐,在實踐中揣摩理論,經過很多次失敗和成功的經驗,才能真正將別人的經驗轉化爲自己獨特的寫作技巧。

因此,《五十篇專業寫作實際訓練》作爲這一系列寫作課程的核心課程,需要將理論轉化爲實踐,併爲進一步的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這一方面要求文章寫作訓練有一定數量,不然不足以吸取經驗,打磨技巧;另一方面也需要這一定數量的文章中,最終能出現較高質量的成品。因此課程對寫作訓練的數量定爲五十篇,並對每一位學生都有發表文章的要求,評級在優秀以上的學生更是需要發表兩篇以上的文章。

在《五十篇專業寫作實際訓練》課程完成之後,學生仍有兩年學習時間,如果不加以引導和鞏固,前期取得的效果很容易退化。考慮到這種情況,中文系一方面鼓勵學生繼續練筆,廣泛動員學生參加院級、校級、省級作文大賽,並由中文系相關寫作訓練導師牽頭,優秀學生作者和編輯參與,辦校級刊物《雲影湖畔》作爲學生內部及與其他高校學生交流展示的創作平臺;另一方面,系部在大三學年設置了學年論文課程,大四設置畢業論文課程,作爲學術性寫作課程的擴充和延續,進一步發掘了學生科研寫作的方向,培養了學生科研寫作的能力,延續了前期寫作訓練的成果。

總的來看,這種課程和課程之間的呼應,也有利於學生逐步完成學習任務,形成階段性成果。

(二)《五十篇專業寫作實際訓練》的導師制改革包括實際教育方式的改革

教育方式的改革首先是師生互動關係的改革。導師制《專業寫作實際訓練》有別於傳統課堂式寫作訓練,和小班寫作訓練也大有區別。它實行全程導師制,採取一對一指導教學方式,要求師生雙向自由選擇,且爲了保證教學效果,每位教師指導的學生人數不超過7人。在訓練過程中,導師被要求每學期至少與每位同學面談兩次,有責任爲學生選擇推薦閱讀書目,批閱作文,推薦發表,確定學年論文方向及畢業論文方向等。在實際操作中,72.5%的導師每週見指導的學生一次,27.5%的導師每月見學生一次。談話時長不定,地點多樣,內容自由,可以是文章技巧指導、主題選擇、體裁變換,也可以是純粹的興趣探尋,推薦作品讀後感想甚至寫作中的人生感悟等等。部分導師還會定期舉行集體小會,做興趣性寫作訓練。

這種一對一的導師制使得導師能夠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加以不同的引導,發掘學生個性,培養學生寫作興趣。在指導的兩年期間,學生不僅在寫作上得以入門和提升,在感情上與導師也較爲融洽,師生互動十分頻繁。因此一般導師在研究方向一致的情況下,原則上將繼續進行學生的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指導。

其次,教育方式的改革是教學場地的改革。導師制《專業寫作實際訓練》不是固定教學場地的課程,由於特殊的導師會面制度,它在教學場地的實施上十分靈活。根據目前的調研,在實踐中的實施場地有教室、教研辦公室、教師休息室、教師公寓(集體會面)、咖啡廳(集體會面)、教工自助餐食堂、自然環境(草坪、雲影湖畔、雲霞山頂)等等。這將教師與學生從枯燥的教室中解放出來,一方面給學生較爲放鬆愉悅的學習心態,另一方面有助於培養學生對事物的觀察和感受力,豐富生活體驗,與教師的自然交流也讓教學過程變得順利和高效。

(三)《五十篇專業寫作實際訓練》的導師制改革包括對課程考試的改革

課程考試的改革主要包括成績評定改革。導師制《專業寫作實際訓練》不設期末考試,其成績課程成績按百分制評定,來源於三個部分,即:習作數量分、習作質量分、習作發表分。其中習作數量分佔20%,習作質量分和習作發表分共佔80%。

因此,學生在該門課程上的成績真正取決於兩塊:第一部分是硬性規定,分數來源於學生平時習作數量和最終發表篇數。只有寫作數量滿五十篇的學生纔有評分資格,否則不予評分。如果要達到良以上等級,學生必須滿足在院級紙質期刊發表文章1篇,或網絡上發表4篇文章,或1篇文章獲獎的基本條件;而如果要達到優以上等級,學生必須滿足發表文章2篇(其中1篇發表在校級及以上紙質刊物)的基本條件。

第二部分分數則是軟性規定,具體由導師全權把握。這部分分數就是習作的平時質量分。這爲一部分投稿失敗,但平時寫作訓練態度良好的同學提供了較爲公平的機會。

這樣,導師在填寫專業寫作實際訓練評分表時,可以根據學生平時表現和最終成果來綜合給分,既避免了過分功利地“只以成敗論英雄”,也避免了學生“出工不出力”的消極怠工局面出現。根據實際情況調查,到最終結課時,基本所有學生都會發表至少一篇文章,五年共發表400多篇。

二、課程改革效果

《五十篇專業寫作實際訓練》的改革實際教學效果明顯。根據訪談和調查問卷的調查結果,其效果主要有如下三點:

(一)有效培養了大量掌握較強寫作能力的中文系大學生

《五十篇專業寫作實際訓練》訓練方式靈活,文體多樣,包括應用文、議論文、散文、小說、詩歌等各種文體的習作,訓練量大,導師的指導和反饋詳細具體,有效地在較短時間內培養了大基數的掌握較強寫作能力的中文系學生。根據在學生中發放的125份問卷,98.2%的學生認爲通過課程訓練,自己的寫作水平有效地得到提高。這些學生的寫作能力在其後的實習過程中,也由各類黨政機關等實習單位進行了反饋,絕大多數實習單位都表示較爲滿意。

(二)培養出部分有較強文化創造力的中文精英大學生

《五十篇專業寫作實際訓練》提供的導師制和刊物發表、參賽平臺共同作用,集中培養了一批有很強寫作能力、文字功底好、文化創造力強的中文精英大學生。這些學生有的參加2016年湖南省大學生現場作文競賽獲得一等獎;有的在校期間就已經發表二十多篇文章,畢業後走上專業創作之路;有的憑藉寫作策劃進入湖南省廣電工作,等等。

(三)普遍提升了中文系學生的人文素質

《五十篇專業寫作實際訓練》是讀與寫的結合,讀是寫的源泉。導師不僅要幫助學生在寫作上提升自己,還需要根據學生的個體情況,爲學生在不同階段開設不同的經典閱讀書目,交流閱讀感受,進行仿寫和學習寫作。在寫作訓練中,也專門開有“讀後感”這一類文體,幫助學生進一步思考和學習。因此在這門課程的學習中,學生獲得的不僅僅是知識和技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審美上得到薰陶,使學生具備較廣博的人文藝術方面的基本知識修養,具有自學能力、創新能力和終身學習習慣,從而具備職業遷移的智能基礎、持續發展的潛在能力及較強的社會適應力,普遍地提升了中文系學生的人文素養。

三、課程改革意義

具體來說,這一研究具有以下兩個方面的意義:

其一,《五十篇專業寫作實際訓練》的改革在人文專業教育有一定理論改革方面的意義。人文專業與理工類專業最大的不同在於:人文學科是關注人的精神及其意義世界的學科,具有社會歷史的認知功能、教育功能或者社會(意識形態)功能和審美功能,並且以語言藝術性構成了與其他藝術種類的不同特徵。簡而言之,我們認爲,“大學教育,相對於教授文化知識而言,以學科知識爲載體承載的人成長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更爲重要。除了授予其生存知識技能外,使其成爲有思想、有情趣、有創造力的人或許是更重要的使命。”[3]

《五十篇專業寫作實際訓練》的導師制改革正是基於人文學科的這一特性,率先探索導師制、互動式實踐教學在人文專業教育理論改革中的特殊意義。因此,總的來說,與傳統課堂式人才培養模式相比較,這一系列n程着眼學生整個大學生涯中文化創造力和人文素質的提高,對於學生的專業素質與人文素質培養雙管齊下,爲學生量身打造培養方式,因材施教,培養的不僅僅是應用型人才,也是通識型文化創新人才。這一改革在人文專業教育有一定理論改革方面的意義。

其二,《五十篇專業寫作實際訓練》的改革對於人文專業教育實踐改革有一定意義。時代在變化,人文專業僅僅關注提升學生的精神及其意義世界是遠遠不夠的。順應現實的需要,人文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不能完全否定應用型需求。目前文法學院中文系的專業培養需要加強學生的實際動筆能力,培養敢寫、能寫、擅寫的文化創造型、實際應用型人才,這是社會對中文教育的需要,也是教育與社會互動不可避免的一環。《五十篇專業寫作實際訓練》的改革實踐爲人文專業教育的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參考經驗。

參考文獻

[1] 孫紹。建設中國當作學的操作性理論體系[J].福建論壇,1994(6):32-37.

[2] 郭俊玲。被動寫作的痛苦――關於大學生寫作障礙調查的分析報告[J].寫作雜誌,2002(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