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企業文化 > 員工思想

國有企業文化建設貴在創新(精選多篇)

第一篇:國有企業文化建設貴在創新

國有企業文化建設貴在創新(精選多篇)

國有企業文化建設貴在創新

借今天這個機會,我談一下國有企業文化建設中的實踐和創新問題。

關於國有企業文化建設中若干認識和實踐問題,第一,是我們對企業的屬性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到底什麼是企業?企業是通過生產有效的產品服務,以收抵支取贏利的經濟組織,目的是生產利潤。但是今天,我們從仿生學的意義上再考察一下,我們發現企

業同時也是生命的機體,是一個有思想、有感情、有希望、有追求的生命體。作爲一個生命體,它存在的目的,就不是單一的生產利潤、生產產品。企業存在的目的,我認爲它是生產快樂、創造幸福的組織。作爲一個生命體,就不光是有一個物質層面的東西,它有自己的精神追求。因此,我們從這樣一個角度看看企業,就能理解我們做文化的一個最本質的東西。企業有追求,企業有理想,企業有願景,所以我們需要做文化。既然我們把企業作爲一個生命體來看待,任何一個生命體都是有它的遺傳基因的,企業的這種遺傳基因是什麼呢?我們說企業的遺傳基因,就是企業的文化。日本人曾經對100年來進入前100家的大企業作過分析,發現大企業生命的週期,平均不到40年、30多年,爲什麼有些企業,做到了50年、80年、100年,而另外一些企業只做到了20年、15年?雖然規模做的很大,卻只是曇花一現。爲什麼企業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呢?企業的壽命長短,不取決於企業的資本,不取決於企業的技術,也不取決於企業意識的市場,而取決於企業一直灌輸的信念、某種價值觀、某種風格某種傳統、某種習慣、某種經營特色、某種管理的特色,而這些實(敬請期待本站推出更好文章:)際上就是文化。

第二,企業文化與核心競爭力的關係。什麼是核心競爭力?我認爲核心競爭力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保持競爭優勢的一個動態平衡系統。大家可能會說,你這個定義太抽象了。關鍵要理解這個動態平衡系統,它有三個重要的因素,三個要素相互聯繫相互制約,構成一個動態平衡。這三個要素第一個是技術力,所謂核心競爭力不可缺少技術的要素。當然我這裏指的技術包括先進的技術、特有的工藝流程、先進的設備、先進的經營技術、先進的供應鏈,都屬於大的技術力範疇。這是不可或缺的。第二個與技術力相適應的還有管理力,管理力是促使技術更好發揮作用的一種力量。從總體評價我們中國的企業,現在技術力和管理力水平還不相適應,我們管理還落後於技術。所以有些經濟學家判斷,假如說中國現在的管理力水平達到今天的技術力水平,我們的勞動生產力大概還有3到5的提升空間,說明我們管理力還比較落後。管理能夠使人和機器之間產生更好的匹配,使企業內部的資源達到最優的整合,產生最大的效能,這就是這種力量,所以它也是核心競爭力的一個要素。我記得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成功以後,阿波羅計劃的一個負責人曾經說過一段話,他說使人類第一次離開地球登上月球,實現人類最偉大的的夢想,我們爲此項工程沒有發明一項嶄新的技術,只是把人類已有的航天、航空、火箭、電子技術很好地整合起來的結果。他爲這個工程沒有發明新技術,而是把已有的技術管理起來了。當時美國政府投資400億美元,動員了12所大學研究機構參與研發,數10家公司參與研發製造,最後實現了人類的夢想。這是靠的管理力。那麼光有這兩個力量夠不夠呢?不夠。第三個,就是我們今天談到的文化力。文化力是推動技術管理不斷創新的力量,是內在的一種精神推動力。大家說這個東西是虛的,關鍵還要看企業的生產、技術、經營。我想不是這樣的。在當今這種信息化的社會裏,任何先進的技術都會過時,管理的力量也是會轉移的,不可能長期持有。只有不斷去創新、更新技術,優化管理、提升層次,才能使企業保持基業常青,所以這就是文化特殊的力量。

我想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不是有這樣三個要素所構成的,技術力、管理力、文化力,三者相互適應,處在不同層面,有機組合,動態平衡。這種力量形成以後纔是你想拆也拆不開、想帶也帶不走、想溜也溜不走的這樣一種力量。當然這種力量不好模仿,也是其它力量所不能替代的。

第三,文化力與執行力的問題。我們很多人說,文化怎麼能變成具體執行的東西?文化怎麼落地?我只想講一點,我們做企業文化,搞文化建設,是想確立我們企業的願景,我們的信念、我們的追求、我們的智慧集合起來,我們的精神、作風這些東西,這是文化的東西。文化力必須延伸爲可執行可衡量的目標、標準、規範,最終我們規範高效地執行目標、標準、規範,取得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變成執行力。所以我們有些文化理念的口號如果不能延伸,不能變成具體可操作可執行的目標、標準和規範,就是空洞的。所以我想文化力最終得變成執行力,否則的話起不了作用。

第四,知識所有文化與資本所有文化的關係問題。這也是近來我們在很多企業當中討論的一個熱門話題。大家知道,隨着知識經濟的迅速成長,企業當中的權力關係在發生變化。知識所有者在企業權力關係中的地位在上升,資本所有者相應地在企業權力關係中的地位在逐

第二篇:企業文化建設貴在創新

郵政企業文化建設的創新

郵政事業是國家重要的社會公用事業,郵政網絡是國家重要的通信基礎設施。主要經營國內和國際郵件寄遞、報刊等出版物發行、郵政匯兌、郵政儲蓄、郵政物流、郵票發行等業務。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是國內惟一同時擁有實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企業。

中國郵政

於大連市南部海濱風景區南端,是一個以海洋動物展示、表演爲主,集旅遊觀光體驗、科普教育、文藝演出、餐飲休閒爲一體的大型海洋公園。建園十年來,老虎灘海洋公園從大連衆多的旅遊景區中脫穎而出,一躍成爲大連旅遊界的旗艦品牌,這都得益於企業在長期經營實踐活動中凝結、積澱起來的文化氛圍和精神力量,也就是我們獨具特色的“虎灘文化”。如何突破企業目前發展的瓶頸期,把老虎灘海洋公園做成一個國內領先、世界著名的品牌;又怎樣讓員工認同企業的這個發展理念,建立起統一的企業文化價值體系,用企業文化力去推動海洋公園的健康發展,爲實現企業的目標而奮鬥,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嚴峻課題。因此,把企業文化提升到推動企業發展的戰略高度,不斷地爲企業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促進企業文化創新、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是我們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第一,企業文化創新需要制定一個科學的發展觀。

大連老虎灘海洋公園是以海洋景點旅遊服務爲主的服務型公園。公園旅遊服務設施有極地館、珊瑚館、海獸館、歡樂劇場、四維影院、鳥語林、侏羅紀、海盜村、遊船觀光、空中索道、海上飛降、滑水錶演等精品項目。年接待遊客在200萬人左右。海洋公園的戰略定位是:“躋身世界級海洋公園的最前列。”這一戰略定位的形成,是在經過廣泛的市場調研和分析的基礎上,從公園經營實際出發提出來的。它既具有現實性,又具有前瞻性,因此在公園形成了廣泛的共識,極大地鼓舞了職工熱愛公園、建設公園的熱情和鬥志。公園制定了“海洋旅遊服務型公園文化”建設戰略,提出海洋旅遊服務型公園文化,是以海洋景點旅遊服務價值觀爲核心,以遊客滿意爲目標,以形成旅遊服務共同認知和行爲規範爲內容的公園文化。它是公園在旅遊服務管理經營中形成的羣體意識、價值觀念、服務理念、服務機制、服務方式和行爲準則的總和。

第二,企業文化創新需要不斷地更新觀念。

海洋公園一直致力於運用生態人文主義價值觀指導公園的改造建設,使公園的景點建設和旅遊服務等各項工作一步一個腳印、一年一個臺階地向前走,成爲同行業的驕傲。公園順利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和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國際認證,先後被大連市授予先進單位、旅遊先進單位和“大連十佳景區”稱號,榮獲遼寧省建設廳“文明建設標兵單位”、遼寧省“五十佳”景區稱號,榮獲國家旅遊局“中國旅遊知名品牌”、國家首批“4a”級旅遊景區(點)、建設部“全國風景管理區系統先進單位”等稱號。實踐表明,企業觀念新了,就能不斷取得新的進步。

企業只有常變革才能夠“成長”。去年,我們根據公園的環境變化和公園內部的變革,適時地對公園文化進行了創新。制定了公園新的戰略目標:躋身世界級海洋公園的最前列。公園的發展戰略是:重塑虎灘新形象,多元互動,全面發展。公園精神是:大海無邊,興園無限。公園核心價值觀是:團結、敬業、創新、優質、誠信。還有公園道德理念、公園服務理念等,形成了公園新的理念體系。爲公園在新的環境下不斷開拓進取,指明瞭前進方向和規定了行動準則。

第三,企業文化創新要培育一支富有愛心的職工隊伍。

公園文化建設表明,“愛”就是力量,“愛”就是創造力。以公園核心價值觀爲指導,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來實現富有愛心的職工隊伍建設。“團結、敬業、創新、優質、誠信”是職工隊伍的精神支柱,“創建一流景區,提供一流服務”是職工隊伍建設的目的。而這所有的一切,可以用一個“愛”字來詮釋。一是“自愛”。它體現“愛崗敬業、無私奉獻、自強自立、勇於進取”的精神。例如,公園園區管理所的保潔工郇慶惠十年如一日,愛崗敬業、無私奉獻、任勞任怨、不怕困難,就是在摔傷的情況下,還是堅持工作。她說,我是公園一名職工,要在自己的崗位上發揮作用,實現自身價值,才能彙集成團隊的力量,形成公園不斷髮展的動力。二是“互愛”。它體現了職工之間互相幫

助、互相關心、共同提高和發展的精神。例如,鳥語林有個大齡青年,公園領導多次爲他牽線搭橋,終於使他喜結良緣,婚禮也是公園給操辦的。再如,園務部職工張富智患肝病,病情十分嚴重,曾一度昏迷,不省人事。治療過程中,共花去十多萬元醫藥費。在他最困難的時候,全園職工捐款3萬餘元,解了他的燃眉之急。爲了使幫助特困職工工作走上制度化、規範化的軌道,公園建立了“愛心互助基金”,以職工捐款、公園行政補貼的形式保證正常運轉。三是“關愛”。關愛就是對人的關心愛護。例如,公園遊艇公司常年資助特困學生上學,其中共產黨員宋永利一人就資助了4名學生。票務部、機關也先後資助了多名特困學生上學。尤其是公園領導班子成員,每人資助一名特困學生讀完大學。另外,公園還投資20萬元建起了極地希望國小,讓更多的失學兒童有書讀,讓更多的困難孩子有人關愛。愛使公園增強了凝聚力,愛使公園形成了一支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創新的職工隊伍。近幾年來,公園上的新設施、服務的新項目,在職工的積極參與和努力工作下,得到了很好的發揮,併爲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作者系大連老虎灘海洋公園總經理

第三篇:文化建設貴在創新

朱鐵志:文化建設貴在創新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胡錦濤總書記代表全黨發表了重要講話,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主題、根本任務和基本要求,號召全黨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弘揚中華文化,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這是繼經濟體制改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兩個重要決定之後,中央作出的又一重大決策。用一屆中央全會來研究部署文化建設問題,在黨的歷史上是第一次。它明確透露出我們黨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始終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一貫原則,吹響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進軍號角。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我們在爲高增長感到驕傲和自豪的同時,必須清醒地看到,與經濟奇蹟相比,我們的文化建設還比較薄弱,軟實力在綜合國力競爭中所扮演的角色、發揮的作用還十分有限。互聯網上,漢語信息所佔比重很小,我國內地生成的網絡信息比重更是微乎其微。中國的文化產品在整個世界文化格局中的比重雖然有所增加,但真正具有世界影響的還談不上,文化“走出去”戰略依然任重道遠。在國內,物質生活的相對富足,並沒有自然提升整個社會的文明素質和文化水準,在一些地方和一部分人中,還呈現出反向發展的趨勢。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唯利是圖的價值取向、見死不救的冷漠心理、膚淺庸俗的審美趣味,呈現出有所蔓延的態勢。所有這一切都表明:我們的思想文化建設雖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就整體而言,與迅速發展的經濟水平不相稱,與我國日益強大的國際地位不相稱,與人民羣衆對兩個文明齊頭並進的熱切期待不相稱。文化的發展如果長期滯後於經濟社會的發展,不僅表明發展的嚴重失衡,而且預示着價值失範、道德失落、社會失序、人民失信。如果這樣的擔憂成爲現實,我們的經濟發展水平再高,又有什麼意義。

在急劇變化的社會生活中重新確立價值體系和思想道德規範,不僅是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更是亡羊補牢、桑榆未晚。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大命題,十七屆六中全會進一步將這一命題作爲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根本任務,這是具有遠見卓識的重大決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由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爲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四個方面構成,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要使這一“共同思想基礎”真正成爲人民羣衆耳熟能詳、高度認同、自覺踐行的實際行動,成爲我們這個社會普遍奉行的行爲準則,就必須在實踐中不斷進行創新和創造,使之通俗化、大衆化,簡單易記、朗朗上口,沉澱爲人們的“本能”和“潛意識”。

這需要思想理論工作者艱苦的勞動和精心的創造。文化建設貴在創新,文化的生命力在於不斷創新。創新離不開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自覺是前提,自信是過程,自強是結果。正如雲杉同志所說,文化自覺是一個民族、一個政黨在文化上的覺悟和覺醒,包括對文化歷史進步地位作用的深刻認識,對文化發展規律的正確把握,對發展文化歷史責任的主動擔當。文化自覺是一種內在的精神力量,是對文明進步的強烈嚮往和不懈追求,是推動文化繁榮發展的思想基礎和先決條件。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只有對自己文化有堅定的信心,才能獲得堅持堅守的從容,鼓起奮發進取的勇氣,煥發創新創造的活力。始終堅持文化的自覺、自信,才能立足自己的實際,依靠自己的力量,突出自己的特色,走自己的文化發展道路,建設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衆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使我們的文化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強大的活力和創造力、強大的實力競爭力,真正把我國建設成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這種“自覺”和“自信”源於我們對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源於我們對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爲核心的時代精神的深刻把握;源於我們對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高度認同;源於我們對五千年光輝燦爛的優秀傳統文化的血脈相連、理性吸收;源於我們對外來文

化的科學揚棄和兼容幷包。相信經過艱苦的努力和不懈的創造,我們一定會在紛繁複雜的社會進程中創造出具有中國氣派、中國風格、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

第四篇:淺談創新國有科技型企業文化建設

跳出誤區 突破盲區

——淺談創新國有科技型企業文化建設

企業文化作爲一種新型的企業管理模式,引入現代企業管理範疇,標誌着傳統的企業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重大變革。縱觀國內外諸多實例,從國外比較著名的大公司如lbm公司到近年來業績輝煌的國內知名企業如青島海爾等,無一例外地都有一套富有個性的企業文化。勿庸置疑,企業文化及其建設已成爲企業創新發展的強大引擎。然而,究竟什麼是企業文化?怎樣創新建設企業文化等等,對於我們正處於轉型期的國有科技型企業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課題,而且是一個應深入思考亟待探索和實踐的課題。

一、轉變觀念:跳出誤區,是創新企業文化建設的首要前提“企業文化”一詞,對於國有企業特別是老字號的國有大企業來說並不陌生。然而,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一股企業文化熱席捲全球,並引入國內,再度成爲我們國有企業關注的焦點時,企業文化這個曾經視爲國有企業傳統政治優勢的精神文明領域的概念,已進入經濟管理學的理論範疇,而且引發了企業管理模式的重大變革。筆者認爲,這種變革對我們國有企業來說,實質上是企業管理理念的歷史性跨越。那麼如何認識理解“跨越”?怎樣正確把握“跨越”?應該說這是所有國有企業,創新建設企業文化的首要問題。事實上,近年來一些國有大企業之所以花了很多錢投入了很大精力搞企業文化建設,結果並不理想,其主要癥結就是觀念滯後。認識盲目。例如一些企業忽視本企業優秀文化的挖掘和培育,片面追求企業外在形象的包裝,表面上轟轟烈烈。實際上是老一套;也有一些企業急功近利,圖省事、走捷徑,東引入一個理念,西移植一個制度,相互模仿,彼此雷同,不僅丟掉了本企業的個性和特色,而且又形成了新的“兩張皮”的問題。

從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院自身狀況的分析來看,也暴露出一些國有企業的共性問題。華北院作爲國有市政工程大型綜合甲級設計研究院,建院50餘年來,曾爲開創和發展我國城市燃氣、給水排水事業做出過突出貢獻。伴隨着企業發展,經過幾代華北院人的艱苦創業,形成以“團結、拼搏、求實、高效”爲核心的華北院文化。它作爲華北院人的旗幟,承載着華北院的歷史輝煌。但是,在長期計劃經濟體制下,由於特定歷史的原因,華北院文化建設停滯不前,甚至弱化,企業發展緩慢、經營收入多年徘徊不前。改革開放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潮中,通過轉企改革,在短短近四年裏,華北院經營收入由2014年的8000餘萬元躍升到2014年的2.5億元,取得歷史性的突破,這一巨大變化,一方面反映了我國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另一方面源於院黨委堅持以發展爲第一要務,始終把“面向市場,轉變觀念”作爲引導發展的首要前提來抓。同時必須看到,華北院經濟雖然取得長足的發展,但影響和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問題並沒有根本性解決,諸如企業的管理體制、經營方式和手段等仍沿襲或遺存着過去計劃經濟時代的痕跡,與之相適應的企業文化及建設仍處於傳統的框框裏,對企業文化及建設的認識更是朦朧、模糊,一些老職工認爲搞企業文化是營造政治氛圍,青年職工就往往與文娛體育活動相聯繫。由此可見,創新企業文化建設決非是朝定夕改,一蹴而就的簡單工程。

從哲學的角度看,按照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所謂的企業文化是一種亞文化,它是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文化條件下,與企業這一特定領域同生並存的客觀現象,是企業在長期生產經營過程中形成併爲企業員工普遍認同的價值觀念、經營觀念、行爲規範的總和。以此進行論證,

得出一個十分明晰的結論,即:企業文化其形成和發展過程具有客觀性、實踐性和內在同一性的特質。而觀念轉變和理念的更新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其過程的長與短、快與慢,從根本上取決於認識的深度和廣度。從這個意義上理解跨越,就能夠思想統一、準備充分,跳出認識上的誤區,從而爲創新企業文化建設提供不竭的動力。

二、勇於改革。突破盲區,是創新華北院文化建設的關鍵環節

對華北院而言,轉變觀念,理清模糊認識,只是開啓了創新企業文化建設的閘門,要尋求真正的突破,必須用改革的精神,創新的機制,應對傳統的管理方式、陳舊僵化的思維方式的挑戰。

首先要深刻理解、正確把握企業文化的新理念的基本內涵。目前國內理論界對企業文化還沒有形成統一的定義,但是其基本內涵可從四個層面加以概括。一是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在其發展過程中形成,以企業管理哲學和企業精神爲核心,激勵和凝聚企業員工歸屬感、積極性和創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論,是企業的靈魂和精神支柱。二是企業文化作爲一種新興的現代企業管理模式,將企業傳統的制度管理、科學管理上升到以人爲本的文化管理層面,這一變革標誌着企業管理進入了現代企業管理的高級形式。三是企業文化作爲管理體系,是以倡導愛國愛企、無私奉獻爲追求,以內強員工素質、外樹企業形象爲主幹的系統工程,它主要包括企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質文化三個方面建設。四是企業文化建設根植於企業員工羣體共同價值觀上,溶入於企業管理全過程之中。

第二要充分調動和發揮企業全體員工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切實把企業文化建設的觸角延伸到企業管理的各個層面和全過程,突破過去那種黨委部門訂規劃,基層支部作傳達,唱獨角戲的思維定式和組織形式。着力解決好在推進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領導急、機關忙、基層看,上下不聯動、左右不互動、前後不銜接、盲區大、死角多的問題。大力宣傳和培育人本管理新理念和現代企業文化觀,積極營造以企業文化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推進企業持續發展的輿論氛圍,使企業文化及建設成爲企業經營管理的靈魂和內在支配力量,成爲實現企業員工的個人需求、自身發展的動力之源、支撐之基,成爲企業上下共同依存的橋樑和紐帶。

第三要機制創新,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永恆主題,也是企業文化建設的內在動力,全球化經濟從根本上改變了企業的運行規則,知識經濟時代更凸顯了知識資本的巨大作用。因此,變革過去那種自上而下單向封閉型企業文化建設機制,創新構建上下互動多向開放型的企業文化建設機制,既是經濟社會和時代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知識資本主體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

華北院企業文化建設創新實踐表明。改革是創新的突破口,是創新動力之源。爲推進華北院文化建設機制的改革和創新,2014年,院黨委以迎“七一”表彰大會爲契機,創新改革了傳統黨員表彰大會的組織形式,增加了職工文藝聯歡的內容,組織發動全院幹部職工參與文藝節目的編排和演出,會演中節目之精采,氣氛之熱烈,特別是會後反響之大,影響力之深都超出了預想,不僅極大地調動和激發了廣大職工愛企強院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而且引發了創新企業文化建設的深入思考。2014年初,華北院職工代表大會,審議通過了院年度工作報告,將企業文化建設與人才建設、科技創新、信息工程並列爲華北院改革發展的四大工程體系,並據此組織編制了華北院文化建設規劃實施綱要,在先進性教育活動中又將企業文化建設納入了企業中長期戰略發展規劃,從而形成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全員參與、黨政齊抓共管的新機制。(本文作者系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院黨委工作部部長)南傑

第五篇:國有企業文化創新思考

國有企業文化創新思考

隨着我國市場經濟的深入和國企深化改革進程的加快,許多國有企業面臨着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部分不重視企業文化創新的副作用逐漸顯現出來。如近年某些國有企業種種背離市場規則的現象:虛假繁榮、虛假財務報表等問題。現代企業的經營實踐告訴我們,企業文化對企業生存和發展的作用越來越大,已逐步成爲企業競爭力的基石和決定企業興衰成敗的關鍵因素。從企業管理的層面來說,國有企業除必須加強管理、提高市場競爭力以外,還必須重視企業文化創新中的強心力作用,形成健康向上的企業創新文化,從而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爲企業健康、持續的發展提供內在動力。

一、 國有企業文化創新的內涵

企業文化創新是指借鑑和吸收先進文化,考慮企業所處的國內外的經濟環境,結合其實際,培育以人爲本的企業核心價值觀,塑造具有創新精神、敬業精神、合作精神的企業文化,提升綠色營銷、服務營銷、戰略營銷等現代營銷理念,建立以提高企業整體能力爲目的的學習型組織,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文化等,以保證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形成,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國有企業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企業在長期生產經營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爲全體員工遵循的共同意識,是企業在長期的管理過程中確立的價值觀、思維方式及行爲模式。它本質上是一種促進或阻礙企業發展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是以價值觀爲核心的獨特的 1

文化管理模式。因此,國有企業文化創新就是國有企業爲了適應新的環境,把新的經營理念、價值觀、企業精神等要素重新組合,引入國有企業特有的文化體系並具有新功能的創造性過程。是圍繞新的技術革命的挑戰和經濟全球化、信息化,用新的價值觀和視野來謀劃和建構新的企業文化,使國有企業真正成爲學習型組織、創造型組織,爲培育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提供全方位服務。

二、 國有企業文化創新面臨的主要問題

1、國有企業文化創新過程與市場經濟體制發展不相適應

國有企業在自然經濟體制、計劃經濟體制以及傳統文化背景下發展起來的,在長期的歷史積澱中形成了與市場經濟格格不入的集權思想、官本傾向、關係哲學、派系分爭等企業潛規則,不利於企業文化創新。同時,企業文化創新通常是自上而下的,一是因爲它是涉及企業內部各級機構的全局性變革,二是克服企業舊有文化的反彈阻力需要強大的權力支撐。所以,企業領導素質直接決定着企業文化創新的啓動、並影響着其發展方向和進程。國有企業中存在着領導學歷偏低、年齡偏大的現象;近年來任命的一些年輕領導也多因資歷不深而以守成者居多。更有甚者,有的國有企業賬面“連年虧損”,普通員工已連續多年不漲工資,領導者卻拿着豐厚的年薪。國有企業員工的潛能發揮與領導層的素質有很高的相關度。所以,如何調動廣大員工的積極性,達成企業目標與員工個人目標的契合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規律是企業文化創新的關鍵。

2、國有企業文化學習建設過程中存在誤區

在我國企業文化學習建設過程中,還存在“注重企業文化的形式,忽略企業文化的內涵;將企業文化等同於企業精神,使企業文化脫離企業管理;將企業文化視爲傳統文化在企業管理中的直接運用;忽視了企業文化的創新和個性化”等等。同時,我國國有企業文化尚處於較低層次,企業文化戰略並沒有得到重視,企業文化建設缺乏系統理論的指導,國有企業文化往往是傳統文化在企業的縮影。

3、國有企業各級管理者缺乏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國有企業的各級管理者由於教育背景、工作經歷使然,他們在思想上高度重視企業硬件建設,重視技術或產品開發,但漠視組織文化創新工作;有些高層管理者雖然在文化創新中全程參與,但由於內心並不認可這項工作,在對待組織文化創新的相關問題上,其態度和行爲常常會表現出不一致。另外,許多國有企業管理者通過自學或系統學習管理知識,逐漸認識到組織文化創新對於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但在組織文化建設上缺乏工作經驗;另一類情況則是:企業高層管理者雖然完成觀念更新,但在組織文化創新的工作實踐上顯得力不從心,導致工作出現偏差。突出表現在:一是處理精神層與物質層的關係上厚此薄彼,沒有或只有薄弱的精神層內涵,卻將全部精力投入到物質層建設中,甚至簡單地將組織文化創新等同於組織形象塑造。二是不能很好地處理精神層與制度層的關係,精神層中宣傳並極力推進的和制度層實施的內容,兩者不一致,使企業內出現錯誤導向使新型組織文化推廣受阻。

因此,應當認清國有企業競爭環境,創新國有企業文化,通過塑造和

建立起一系列與規範的、全球化的市場經濟和國際化相適應的理念,來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增強國有企業的競爭力,推動國有企業的長足發展。

三、 國有企業文化創新的對策

傳承不意味着拒絕創新,最好的傳承就在於創新。尤其對國有企業而言企業文化創新顯得更爲重要。對原有的國有企業文化進行創新,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國有企業改革的內在要求,也是激烈的國際競爭環境對國有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外在要求。

1、建立嶄新的企業文化必須充分體現市場經濟的要求

以“大討論”和全員教育活動爲基本載體,以培育共同價值觀爲核心,轉變觀念,形成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國有企業文化創新理念體系。按照國有企業的總體要求,積極開展創新大討論,如開展全員危機意識和精品意識教育活動。這些教育和討論有不同的主題、內容,但環環都扣在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上,目的是爲了解決職工市場意識淡薄、競爭觀念不強的問題。可以分批次、分時間帶領員工走出去開闊眼界,感受市場。帶領員工感受先進企業的生產效率、企業管理、員工素質和精神狀態,以及工廠環境,通過相互之間的真誠交流,突破由傳統企業模式構築起的“圍牆”,讓職工看到自己產品的用途,聽到用戶對產品的評判,看到自己產品的差距所在,從而找到工作努力的方向。在教育方式上進行創新。採取電視等形象化教育手段,比如,拍攝電視專題片,同時在職工中組織危機意識大家談。讓職工切身感受到什麼是一流企業,也讓職工感受到先進企業的差距主要不在

設備上,而是在思想觀念和職工文化技術素質上。同時,發掘職工中的典型事例,起到宣傳教育作用。這些教育措施將會對提高職工素質、制度觀念,形成新的思維理念起到積極作用,讓市場意識,競爭意識,質量意識,成本意識在全體職工的思想中牢固樹立起來,適應企業發展要求。

2、營造有利於員工學習的文化氛圍

企業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使學習成爲人們的自覺行動和終身追求,成爲整個組織密不可分的職能。同時,企業要培養員工充滿自信、勇於競爭、好學不倦的精神,鼓勵員工挑戰傳統,摒棄現有的經驗和做法,對那些陳舊的理論和經營管理方式提出質疑、挑戰和創新,並提倡員工通過創新進行學習,如開展“學習與創新”論壇,創建學習型組織,努力打造學習型企業。“學習與創新”論壇可以提煉新的觀念、新的理念、新的經驗、新的成果,讓“學習與創新”論壇成爲提高各級幹部思想理論水平的有效途徑,成爲企業生產經營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具體舉措。“學習與創新”論壇可設有多種形式,如,有以誠信開拓市場的典型,有追求零缺陷管理的典型,有提高職工素質適應技術改造需要的典型等,能夠爲培育先進的企業文化建設提供有說服力的操作實例。同時,建立學習型組織的激勵機制,既對爲建立學習型組織做出貢獻的員工給予肯定,又要進一步激勵員工從企業的發展出發,爲企業進行更加卓有成效的學習創新。通過這種創新和學習不斷提高企業的應變能力和競爭力。

3、以管理創新爲主要動力,不斷推進管理升級

一切企業文化的形成必須以一定的制度和規範爲前提,這樣才能使員工思想和行爲有一定的遵循。國有企業應該根據自己企業的特點和要求建立與法人治理結構相適應的新型管理體制和運營機制,保證以規範的公司制形式實施生產經營運作,使各項工作有章可循、秩序井然。同時加強企業發展戰略研究,明確公司體制、組織結構、管理模式、運行機制、裝備產能、技術水平、營銷採購策略、文化建設和信息化等工作的發展方向。大力推行集中一貫制管理和全面預算管理,形成企業決策層集權、管理層分權、執行層授權的權力分層管理體系,實現管理目標與過程控制的有機結合,保證生產經營的良性循環。同時,緊密圍繞市場需求變化,開展科技創新,出精品創品牌優秀企業文化最終要體現在優質產品上,產品是企業文化的落腳點。在建設先進國有企業文化過程中,把開發生產能夠滿足用戶要求的高附加值產品作爲重要內容。同時,在培育先進理念的過程中,把規範企業識別系統作爲樹立企業形象的重要措施。全面推進tpm管理活動,生產現場、作業環境、保養維護運行質量、隊伍素養等方面均得到持續改善。規範企業識別系統不僅使企業視覺系統整齊鮮明,也使員工“事事追求卓越”的意識得到提升,做任何事情不但要做得對、做得好,還要做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