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彙報材料

新型職業農牧民教育培訓工作彙報材料

合力培育一代新型職業農牧民

新型職業農牧民教育培訓工作彙報材料

近年來,xx縣緊把時代脈搏,以培育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需要的新型農牧民爲目標,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牧業、增加農牧民收入和推進新農村建設,進一步突出重點、創新方式、強化保障,積極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新型職業農牧民教育培訓工作。

一、高度重視,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依據省市文件安排,結合全縣農牧產業發展和農牧村勞動力隊伍建設實際,研究制定了年度《xx縣新型職業農牧民培育工作實施方案》,對新型職業農牧民培育工作的基本原則、目標任務和具體措施提出了明確要求。成立了以縣委分管領導爲組長的全縣新型職業農牧民培育試點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了組織、人社、財政、發改、農牧、國土、工商、金融等30個部門單位的具體職責,形成了政府主導、各方參與、齊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採取以會代訓、遠程教育、集中辦班等方式,組織各鄉鎮主要負責人、科技副鄉(鎮)長和相關部門單位負責人就新型職業農牧民培育工作開展了專題培訓,增強了各責任單位做好新型職業農牧民培育工作的主動性。將新型職業農牧民培育工作納入各鄉鎮和相關部門單位年度目標責任書考覈範圍,全面落實相關責任人的直接責任,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確保了各項工作統籌協調開展。

二、突出重點,認真開展遴選調查

根據我縣實際情況,從高山細毛羊標準化生產、牛羊舍飼養殖、優質牧草種植、設施蔬菜栽培、玉米制種、藥材、紅提葡萄種植、小雜糧生產等優勢產業和農業機械維修,畜禽繁育員、村級防疫員,農村合作組織經紀人等服務領域開展了新型職業農牧民遴選調查工作。經縣、鄉、村三級自下而上審定,先後從種養大戶、科技示範戶、農牧業專業合作組織、農牧業科技示範園區中遴選從事農牧業生產、有一定經濟基礎、文化素質較高的年齡在55歲以下新型職業農牧民培育對象950名,並以鄉鎮爲單位,同步建立了遴選臺賬。

三、結合實際,科學實施培育培訓

按照“農民自願、逐級審覈”的培育對象申報程序,通過村、鄉(鎮)、縣三級審覈,對遴選的950名培育對象從培訓需求、主體產業、經營規模、收入現狀、務農意願、發展策略等與新型職業農牧民培育密切相關的問題入手,建立培育對象檔案資料。先後詳細制定了年度新型職業農牧民培育對象培訓計劃,採取集中辦班、遠程教育、現場指導等形式,分行業、分類型、分步驟、分段式的開展了系統培訓。2013年完成新型職業農牧民培訓160人,佔任務數的160%;2014年完成新型職業農牧民培訓441人,佔任務數的112.5%;招收中職生70人,佔任務數的140%;2015年完成新型職業農牧民培訓307人,佔任務數的102.3%;修訂完善了《xx縣新型職業農牧民資格認定管理辦法》,明確了認定條件、認定標準、認定程序和認定主體,先後完成新型職業農牧民資格認定634人。同時,通過現場檢查、電話抽查、走訪培訓學員、查看培訓臺帳等方式,及時瞭解培訓工作開展情況,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確保了新型職業農牧民培訓工作的穩步推進。

四、創新方式,不斷提升培育培訓實效

培育工程實施以來,緊緊圍繞我縣新型職業農牧民成長和學習特點,分類分層實施培訓,不斷提升培育培訓實效。一是在提高培訓質量上下功夫提升依靠科技致富能力。組織縣鄉農業科技人員成立科技服務小分隊,分赴7個鄉鎮重點開展細毛羊標準化生產、牛羊舍飼養殖、飼草料配製、疫病防治、農機維修、農作物、中藥材種植技術、電子商務、合作社運營等實用技術培訓,將培訓課堂搬進農牧村院落、田間地頭和牛棚羊舍,現場示範,現場解答,讓先進技術和新產品直通農牧村、直達農牧戶、直送農田棚舍,並與700名新型職業農牧民簽定培育聯繫卡,建立跟蹤服務關係。充分利用遠程教育平臺、農牧業信息平臺,幫助羣衆找信息、覓商機,使農牧民的“手”更巧,“心”更亮,科技致富之路越走越寬廣。二是在確保培訓實效上下功夫提升市場競爭力。以生產經營型、農牧業經營主體帶頭人培訓爲重點,採取舉辦專題培訓、印發資料、巡迴宣講、現場指導、赴外實踐等靈活多樣的方式,強化農牧業高新技術培訓,突出抓好以中藥材種植、農產品電商銷售等特色產業開發新技術推廣培訓,以農產品質量安全、無公害生產、細毛羊標準化生產、農機維修、牛羊育肥爲主的農牧業標準化生產技術培訓,不斷提高了農牧民運用農牧業新品種、新技術、新知識增收致富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在產業致富帶頭人上下功夫提升產業引領能力。立足農牧業產業結構調整,積極培育發展農牧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把農業合作社打造成新型職業農牧民提升培訓的主陣地。利用各類專業合作社採取入戶指導、集中辦班、“菜單”選學、典型示範、現場操作等多種方式,開展科技培訓、技術指導和配套服務。並抽調合作社技術骨幹、採取現身說法的方式深入牛棚羊舍爲職業農牧民提供技術諮詢服務,幫助職業農牧民解決生產難題,進一步增強了各類專業經濟合作組織的服務能力、帶動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四是在創新工作特色上下功夫提升培育培訓實效。緊緊抓住農牧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全面推行“一業一訓”、“一技一訓”,分行業、分類別、分層次確定培訓對象,在堅持集中培訓、現場指導、以會代訓等常規方法的基礎上,採取“請進來”教 “派出去”學的方法,做到農閒季節以集中講授、赴外實踐培訓爲主,農忙季節以現場示範指導爲主,採取“培訓服務直接到戶、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一對一”、“面對面”、“手把手”的培訓模式,實現了科技培訓服務與職業農牧民的零距離對接。極大地激發和調動了職業農牧民參加培訓的積極性,實現了“要求職業農牧民參加培訓”向“職業農牧民要求參加培訓”的有效轉變和長足發展。

五、多措並舉,詳細制定扶持辦法

爲了更好地將中央和地方政府現有的農牧業產業發展支持政策向新型職業農牧民傾斜,制定出臺扶持新型職業農牧民發展的相關政策,建立健全符合我縣實際的新型職業農牧民培育管理制度。我們在廣泛徵求各部門單位和社會各界意見建議的基礎上,通過領導小組和各成員單位的共同醞釀探討,制定了具有我縣特點的扶持新型職業農牧民成長髮展的《xx縣新型職業農牧民培育扶持政策》,並將現有的特別是新增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向新型職業農牧民傾斜,形成了清晰完整的扶持政策體系和激勵機制。

六、完善措施,不斷夯實培訓基礎

立足我縣區域特色經濟、農牧優勢產業發展實際,按照培育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社會服務型職業農牧民的總體要求,在現有農牧民科技教育培訓師資庫、培訓示範基地、培訓教材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夯實工作基礎。一是加大培訓師資力量建設。通過聘請省、市、縣農牧、科技等部門單位和甘農大、河西學院專家教授組建“專家師資庫”;聘請農牧村致富能人、科技能人、產業帶頭人、農牧民合作經濟領辦人組建“鄉土師資庫”相結合的方式,逐步建立了一支專兼結合、涉及各行各業的縣級部門、鄉鎮、村三級培育培訓師資隊伍。二是在現有農牧村勞動力技能培訓示範基地的基礎上確定皇城鎮細毛羊改良及標準化生產培訓基地、白銀鄉設施葡萄種植實訓示範基地等23個示範基地作爲我縣新型職業農牧民培育實訓基地,進一步加強示範基地建設,積極開展農牧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機具的試驗示範推廣,技術培訓和信息服務,劣實了新型職業農牧民培訓的基礎。三是結合我縣農牧業生產實際和產業發展現狀,組織有關專家學者圍繞細毛羊標準化生產、舍飼養殖、疫病防治以及牧草種植、飼草料加工、蔬菜栽培、設施葡萄種植、農機具維修等實用技術和涉農政策法規,編印了《肅南縣新型職業農牧民實用技術手冊》,進一步提高了培訓質量。

雖然我縣新型職業農牧民培訓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農牧民羣衆參加科技培訓的意識淡薄,培訓的主動性、積極性不強。參訓學員不能很好地處理生產與培訓的關係,集中培訓與生產生活兩不誤很難兼備。二是培訓工作進展不夠平衡,務實培訓工作抓得不深不實。鄉鎮之間存在較大差距,個別鄉鎮對培訓工作重視不夠,工作比較被動。三是開展深層次培訓缺乏資金支持,培訓方式相對單一,農牧民喜聞樂見的培訓方式還有待於進一步加強。

下一步,我校將按照2016年培育工作實施方案要求,重點做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長效機制,保證培訓質量。進一步探索和制定有利於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開展的統一高效、協調配合的培訓機制,建立有利於農牧民“常學習、常受益”的科技普及推廣機制,把農牧民科技培訓與當前正在開展的“創業創新”、“雙聯行動”和“精準扶貧”工作有機結合起來,積極探索培訓的新形式、新手段、努力提高培訓效果,保證培訓質量。二是加大培訓力度,提高科技含量。採取深入農牧村辦班、遠程講座、現場培訓、入戶指導、印發資料等多種途徑;圍繞我縣細毛羊標準化生產、舍飼餵養、肉羊肉牛育肥、畜禽疾病防治、農畜產品質量安全、農作物高效栽培、中藥材生產技術等知識作爲農牧民科技培訓工作重點和主攻方向;圍繞地方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對農牧民知識和技術的需求,重點依託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等涉農培訓項目,對務農(牧)農牧民大力開展先進實用技術培訓,突出先進性、實用性,確實把農牧業生產中應知應會的知識和技能傳授給農牧民羣衆,着力提高農牧業科技入戶率,擴大培訓覆蓋面,切實提高培訓質量和農牧業科技普及程度。三是加強調查研究,抓好體系建設。緊緊圍繞現代農牧業生產和綠色畜牧名縣建設,立足主導產業和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積極爭取有關部門的重視和支持,積極參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統籌謀劃和協調,切實樹立“以爲謀位”觀念,通過開展紮實有效的農牧業科技實用技術培訓,促進“一主多元”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建設,在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穩定和完善體系建制,大力推動在農民合作社、農牧業企業、農業科技示範園區等創建農牧民田間(圈棚)學校,通過“轉型、創新、融合、提升”推進能力建設,全力助推農牧民教育培訓工作健康、持續發展。四是加強隊伍建設,聚焦工作合力。進一步完善全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培訓師資隊伍建設與管理,充分調動外聘專家學者和培訓教師的積極性,發揮培訓師資技術指導、引導和輔導服務的作用,促進教師與學員建立相對固定的“一對一”或“一對多”的教育培訓和跟蹤服務關係。舉辦師資培訓班和教學能手大賽,不斷加強教師隊伍能力提升培訓力度,爲地方培養一批理論與實踐經驗豐富、技術指導和培訓能力較強的師資隊伍,爲大規模開展農牧民科技培訓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五是加大輿論宣傳,營造良好氛圍。充分發揮各類新聞媒體高效、便捷的優勢,通過報紙、電視、網絡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培訓工作進行宣傳報道,做到報紙上有報道、電視上有畫面、網絡上有信息,從而擴大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影響力。同時加強對培訓工作的總結,積極挖掘培樹農牧民科技培訓工作中的先進經驗和典型事例,以事實教育廣大農牧民,不斷提高廣大農牧民羣衆學科技、強素質的主動性和自覺性,營造農牧民愛農、重農、強農的良好輿論氛圍,進一步擴大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培訓工作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