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國小四年級語文上冊課件精品多篇

國小四年級語文上冊課件精品多篇

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篇一

學生的學習習慣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種本能。不同的學習習慣對於思維能力與語文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而且有利於自學能力的培養。因此,培養國小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國小階段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那麼,在國小語文學習中,應該培養學生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1、預習與複習的習慣。

2、勤于思考與全神貫注的學習習慣。

3、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習慣。

4、多動腦,勤動手的習慣。

5、大膽發言,敢於質疑問難,敢於表達自己見解的習慣。

6、獨立完成作業與自我評價的習慣。

7、課外閱讀的習慣。

衆所周知,國小階段是學子的起步階段,其知識基礎與行爲習慣往往要影響學生的一生,培養學生相對獨立且又合作的思維方式與人格也就尤爲重要。國小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但同時,他們做事又易缺乏持久性,往往虎頭蛇尾。家長必須幫助並指導孩子的學習,纔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年級上冊語文閱讀答案: 篇二

1、大 圓 香 脆 好 快

2、緩緩 慢慢 冉冉

3、搖起 瞪起 伸長 撲

4、①小白鵝非常漂亮;②小白鵝生氣的樣子很可愛;③小白鵝戲水最有意思;④小白鵝下的蛋很大。

5、小嘴 額上 小眼睛 衣裳(羽毛) 翅膀 小腳

6、外形 生氣時的樣子 生活習性 下的蛋很大

四年級上冊語文閱讀答案: 篇三

1、H F C A G

2"不也像岔路上找不到羊一樣麼?” 就像在岔路上找不到羊一樣

3、解釋:心情不舒暢,心煩。形容心情煩悶不快活。

原因:揚子說:“我哪裏是爲了這隻羊啊!我是因爲這件事想到了我們求學。如果我們求學的人不肯專一,老是東一榔,西一棒槌(chuī)的,不也像岔路上找不到羊一樣麼?”

4、學習時需要專一

5、告訴我們尋找真理不易,世上的事理是複雜的,如果選擇不正確的方向,就會像在岔路上找羊一樣,難以找到真理。

國小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課件 篇四

《楓橋夜泊》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說出詩中“泊”的意思。

3、通過對詩句的誦讀感悟,體會詩中描繪的秋色和詩人抒發的感情。

教學重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說出詩中“泊”的意思。

教學難點:

通過對詩句的誦讀感悟,體會詩中描繪的秋色和詩人抒發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激發興趣

1、請學生背誦學過的描繪秋天的古詩,看誰記得多。

2、導入:今天,我們再來學一首關於秋天的古詩。揭題:楓橋夜泊。

3、簡介作者:張繼,唐朝詩人,湖北安陽人,早年沒做過什麼官,就南下吳越,寫下了許多詩篇,《楓橋夜泊》就是其中最的一首。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請學生自學課文。提出要求:讀準生字的字音,理解字詞,想想每句詩的意思。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霜、泊、啼、愁、蘇、城、寺、鍾;指名認讀。

(2)出示課文,指名朗讀,引導評議。

(3)通過自學,你知道了哪些字詞的意思?(泊:停船靠岸;楓橋:姑蘇城外的一座拱形橋;……)你是怎麼弄懂這些意思的?

(4)小結:查閱工具書是學古詩的好方法。不過,僅僅靠查閱工具書還是不夠的,我們還應該把字詞放在詩裏去讀懂它。

三、圖文對照,理解詩意

1、理解課題。教師:楓橋在哪裏?(教師板畫“楓橋”)“泊”的是哪隻船呀?(教師板畫“客船”)爲什麼說是“客船”呢?這個“夜”點明瞭什麼?(貼卡片“泊”)

2、教師範讀課文,學生聽,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3、學習第一句: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教師相機板畫“月”“霜”“烏”,貼出卡片“霜”和“啼”)“霜滿天”是什麼意思?有霜的夜晚使人感到怎麼樣?(寒冷、孤獨)把這句詩的意思講一講。

4、朗讀訓練。

5、學習第二句:你還看見了什麼?(教師板畫“江楓”“漁火”)江邊的楓樹怎麼樣?茫茫的江面上點點的漁火給你什麼感覺?(孤單、寂寞)詩人想起了故鄉想起了親人,他憂愁得怎麼樣?(難以入眠)誰來說說這句詩的意思?

6、朗讀訓練

7、學習第三、四句:你還看見了什麼?(教師板畫“寒山寺”,貼“寺”“鍾”)寺裏還傳來了什麼?聽,鐘聲怎樣?(傳得很遠,傳到了客船上詩人的耳朵裏)這就是第四句詩——夜半鐘聲到客船。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8、朗讀訓練

9、齊讀全詩

四、總結全詩,體會感悟

1、這幅畫在你眼裏是這樣的美麗,但是,它在詩人的眼裏卻不是這樣的,這和詩人當時的心情有關。詩人是怎樣的心情呢?詩中的哪個字寫出了這種心情?(貼出“愁”)

2、讓我們成爲詩人,坐上小船,回到那個秋夜吧。

3、教師描述:在一個月色朦朧秋霜漫天的夜晚,你坐的小船停靠在楓橋邊,天氣寒冷,你把外衣裹得緊緊的,江邊的片片楓葉和江面上的點點漁火使你感到孤獨,使你難以入眠。此時,寒山寺的鐘聲傳到了你的客船上……

4、請學生交流:張繼,你看到了什麼?你聽到了什麼?孤身在外,你想到了什麼?

5、讓我們用滿腔的情,來吟誦這首名傳千古的詩吧。

五、指導寫字

1、請學生說說記住這些生字的方法。

2、指導“愁”、“霜”的結構。

3、鋼筆描紅。

六、作業

1、填空:這首詩描寫的景物有()、()、()、()、()、(),聽到的有()和(),抒發了詩人()的感情。

2、背誦課文。

國小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課件 篇五

《鳥的天堂》

一、說教材

《鳥的天堂》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第十一冊第六組課文中的首篇精讀課文。著名作家巴金以生花的妙筆記敘了他和朋友們兩次遊歷“鳥的天堂”的不同見聞及感受,表現了大榕樹的龐大、茂盛,以及被稱作“鳥的天堂”裏羣鳥歡鬧名不虛傳的奇異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與讚美之情。

課文語言質樸,動靜結合,美不勝收,觀察有序,筆法細膩,易讀易記,情感真摯,給人以一種美的享受。

位居第六組課文之首。而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與舊版教材有別,現訓練重點是要在理解課文思想內容的同時,體會並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選編的目的在於:1、使學生感受大自然在人類保護下充滿生機活力的美,增強環保意識;2、使學生領悟作者描寫景物和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閱讀能力和作文能力。第七組課文的學習又得以“領悟作者的表達方式”這一訓練項目爲理解憑藉與基礎,是第六組新閱讀學法要求的再次應用。學好此文是日後學習其他同類型課文的憑藉與基礎,能起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作用。爲此,該文是本組課文教學的“重要練兵場”。綜合考慮教材內容、特點及編排意圖,從本地區學生的實際出發,參照“語文課程標準”精神和“教學大綱”要求,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確定如下重點及難點。

(一)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目標。

①學會3個生字:巢、梢、暇。

②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糾正、逼近、做巢、樹梢、靜寂、應接不暇。

③理解重點句:

Α、我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樹,枝幹的數目不可計數。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裏。

Β、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着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С、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2、能力訓練目標。

①熟讀課文,理清脈絡,學會按作者遊覽順序給課文分段並概括段意。

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部分。

③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歸納文章中心思想。

④領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靜態、動態描寫和寄情於景的表達方法。

3、德育滲透目標。

感受美景,培養保護環境,護我綠色家園的環保意識,受到熱愛大自然、熱愛美的教育與薰陶。

(二)、教學重點

1、瞭解大榕樹的外形特點,體會衆鳥紛飛的壯觀景象,真正理解“鳥的天堂”的含義。

2、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三)、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含義較深的句子,詳見“知識教學目標③”。

(四)教時安排

鑑於是本組課文的重要“練兵場”,考慮到少數民族地區學生基礎不到紮實、領悟緩慢等情況,爲了切實做到學練結合,我給學生以充裕的學習時間,確定用3課時來完成教學任務。

第一課時:①先讀“導讀”,明確目標。②緊扣“鳥的天堂”做有序展開。

第二課時:自主研讀,合作探究,精讀細品“大榕樹”和“衆鳥紛飛”,領悟表達方法,讀寫結合。

第三課時:加深理解,探究意義;綜合實踐,煉就能力。

二、說學情

本班學生均爲山區的少數民族農家子弟。學生的課外資料較爲缺乏,但他們都有向學之心。聽、讀的能力稍好,說與寫能力方面還存在相當大的缺陷。其想象能力、欣賞能力較爲低下。對課文的領悟過程較爲緩慢,課堂教學不能操之過急。但作爲六年級的學生,他們具有一定的語文知識基礎,具有一定程度的自學能力,懂得分清文章的主次。學習過《海上日出》等多篇描寫大自然景色的文章。

三、說教學方法

“教”最終是爲了達到“不教”(葉聖陶語)。教師的教在於相機誘導,不在於全盤授予。對於語美意勝的此文教學,不但要求能理解課文思想內容,最爲重要的還要學習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領悟方法又必須以充分感知理解爲根基,結合平時學生怕作文的實際,我注意做到實施“立體的語文知識循環復顧”教學,做到知新要復舊,知識教學循環復顧;作文訓練要在平時教學中分散隨機進行,形成合理梯度,循序漸進,根據學生思維由具體形象思維上升到抽象邏輯思維的思維發展規律以及及時複習防止遺忘規律,遵循讀寫結合原則,我採取“弄明整體要求——明確題解探中心——中間突破各開花——隨時知新復舊——綜合實踐煉能力”的方法進行教學。

四、說學法

語言淺顯,學生理解內容的難度不大。但由於學生年紀還小,所知有限,類比推理與歸納綜合能力還不夠好,領悟表達方法是有一定難度的。課堂教學要做到教學同步,教學互動,師生互動。學生學習要由過去舊式的“吸收---儲存---再現”轉向走“探索---轉化---創造”的學習新路子。爲此,我指導學生用“明確目標要求——整體感知理線索——次要內容以讀輕帶過,重點部分精讀細品多思——圖文結合多想象——隨時知新復舊——綜合實踐煉能力”的方法來學習本課。

五、說教學程序

有序、緊湊、合理,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所作的教學程序,就能充分調動學生思維,使其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我這樣設計本課的教學程序。

(一)、先讀本組課文“導讀”,開宗明義交待教學目標。

心理學實驗表明:強烈的目標意識是導讀成功的關鍵。閱讀之前,目標明確與否效果大不一樣。設計步驟一,能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全組課文的訓練重點,學習纔能有的放矢。

(二)、緊扣“鳥的天堂”做有序展開。

“鳥的天堂”是的環繞中心。由於本組教學重在於從理解思想內容的基礎上領悟表達方法。爲了達到目的,勢必要緊扣“鳥的天堂”這一中心作“大文章”。

1、審題設疑,揭示題意。

設問:看到題目後,你有什麼疑問?讓學生充分質疑,估計大部分學生會提到:①“天堂”指什麼?②“鳥的天堂”又指什麼?在哪裏?爲什麼稱爲“鳥的天堂”?③“鳥的天堂”裏有什麼?是不是有很多鳥?等等問題。

題目是文章的窗口,其往往起着提示全文、點明中心的作用。讓學生質疑“題眼”,可以形成“閱讀期待”心理,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興趣,體現自主、探究精神。

2、明確題義,簡介“鳥的天堂”。

3、整體感知理線索。在學生充分質疑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讀自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爲此,我設置瞭如下思考題:①作者幾次去“鳥的天堂”,分別是在什麼時候去的?②每次各看到了什麼?③小組討論,劃出作者每次去“鳥的天堂”時的感受的語句。這些問題較爲淺顯,學生完全有能力自行解決。教師放手讓學生去學,儘量輔導後進生。設置自學要求,目的在於充分發揮學生自主能動性,讓其讀通課文,而且把握好作者的思路,理清課文的線索,以達到整體感知的目的。

4、依據設問,中間突破,理清脈絡。

引導學生抓住設問答案中的“第一次、第二次”及“第二天、這一次”等字眼,從層次明顯的中間部分突破,劃分段落,理清脈絡。

5、自學生字詞,指導正確讀寫詞語。

6、以讀代講輕帶教學第一段,只要求理解大意,瞭解遊玩的時間、心情等即可。因爲學生在對“九義”第八冊教科書第五組教材的學習過程中,已懂得“分清文章的主次”,在此處教學就讓學生復顧舊識加以應用,以求實現“立體式學習”,最大程度提高教學效益。

7、達標測評:選詞填空。

靜寂 安靜 沉寂 喧鬧

①鄉村的午夜是多麼的( )啊!②同學們正在教室裏( )地學習。

③小艇漸漸遠去,水面上漸漸( )下來,只見月亮的影子映在水中。

④船隊一靠岸,海灘上就( )起來。

(三)、自主研讀,合作探究,細品“榕樹”。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語文教學大綱》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1、爲了達到讓學生多讀多感悟的目的,又要避免形式單一的純朗讀活動,我結合課文內容設置多種讀法來激發學生讀課文的興趣。①重點讀此段課文,小組讀。②品詞細讀“簇”。“一簇簇樹葉伸到水面上”與“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中的“簇”先後換用“片”、“束”來讀一讀。③比較讀第六自然段。我說“許多株”,朋友一說“只有一株”,朋友二說“是兩株”。④表演讀“逼近”。讓一名學生當“榕樹”,靜立於講臺一側。另一名學生當“小船”。其餘學生讀“我們的船漸漸逼近大榕樹了”,“小船”(學生2)慢慢靠近“大榕樹”(學生1)。⑤學生畫船移動圖讀“我們的船漸漸逼近大榕樹了”,以弄清作者觀察基點的變化過程。⑥圖文結合讀,觀察課文插圖1(大榕樹),精讀細品“知識教學目標③”中的A句。⑦結合山區學生生活實際讀“知識教學目標③”中的B句。引導學生結合平時多見綠葉和在陽光照射下綠葉上的水珠明亮晶瑩的情景來理解該句子意思。

2、在多種形式讀中,逐步完善板書。

3、讓學生根據板書提示的觀察方法,引導山鄉學生結合日常生活所見例一簡明提綱

——椰子樹。

(四)、精讀“衆鳥紛飛”場面,領悟表達方法。

1、小組讀“衆鳥紛飛”段落。

2、藉助插圖2,略說大意。

3、討論釋詞“應接不暇”(可讓學生用動作來表演)。

4、指導學生體會“衆鳥紛飛”景象,指名分句子以每人讀一句話接連不斷地讀的形式讀第12、13自然段,以顯示紛飛,熱鬧的場面氣氛,爲學生的感知理解創設一定的情景氣氛。

5、按原文填空,領悟總寫與特寫相結合的表達方法。

我們繼續拍掌,樹上就變得( )了,到處都是( ),到處都是( )。( ),( ),( ),( ),有的站在樹枝上( ),有的( )起來,有在( )翅膀。

6、逐步完善板書,同時循環復顧“九義”教材第九冊第八課《十里長街送總理》中“迎靈車”部分,說一說文章如何突出“人海”中具有代表性的具體形象:老奶奶(老人)、青年夫婦(青年)、紅領巾(小孩)。並與中總寫“衆鳥紛飛”場面與特描“畫眉鳥飛”互相結合的表達方法進行類比,引導學生加以理解表達方法,形成記憶網絡。

嘗試練習:依照寫法,用幾句話寫出“課間十分鐘”時同學們在操場上盡情玩耍歡快熱鬧的場面,要求一定要用上句式“有的……有的……有的……”。

(五)、緊扣最後一句話,體會五處“鳥的天堂 ”的作用與含義,趁勢歸納中心。

(六)、品讀板書,整體領會。

(七)、朗讀全文,加深鞏固。

(八)、主動探究,不忘“環保”。在大力提倡 “保護生態環境”的今天,重讀意義猶大。在學習本課前,我讓學生先重新讀第九冊教材第28課《大瀑布的葬禮》和本學期教材第9課《只有一個地球》兩篇課文,給新課教學鋪墊更廣闊的空間。在新課教學時我讓學生以“自願組合、小組合作”的方式開展討論:爲什麼這個地方會成爲“鳥的天堂”?

引導學生根據“河、樹、鳥、人”四者之間的相互關係,加以研讀課文,以“自願組合、小組合作”方式來開展討論。引導學生根據課文的內容和具體的語句,並適當合理展開想象,自由地說自由地議,再選出小組代表進行辯論,探究四者間的生態循環關係與作者“的確是‘鳥的天堂’感受的由來。在學生充分地議的基礎上,教師加以歸納整理,最後用投影出示四者關係,讓學生加以對照。

的確是“鳥的天堂” 鳥多(棲息、做巢)

提 樹 好 許

供 長 去 捉

肥 更 處 鳥

料 好

壞 人(保護意識強)

滋 潤

河 榕樹(大、茂盛、枝繁葉茂)

(九)、綜合實踐,煉就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本篇課文後面附有一個“爲導遊寫一篇解說詞”的選作題,其目的是爲了深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加強練筆。早在學生就讀五年級第一學期時,就已經進行過“小小導遊員”口語交際訓練。對此實踐活動,可在課前讓學生“自願組合、小組合作”搭配成“旅遊團”加“導遊”的形式,充分利用“小組”羣體力量廣泛蒐集材料,試學寫解說詞。組織學生開展“模擬導遊”活動,評選優秀導遊,以激發學生興趣,煉好學生能力。

(十)、作業佈置。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課文。擴寫本課學習過程中所進行的習作訓練項目。

六、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將有利於教學和複習鞏固。爲了突出的文章結構思路,順着課堂教學認識過程,感受的構思美、自然美;爲了讓學生更充分地感受和領悟的篇章寫作手法,我採用順序系統構框板書的方法。

國小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課件 篇六

《飛船上的特殊乘客》

一、基本理念

閱讀學認爲:閱讀教學的直接目標是培養閱讀能力,間接目標是發展思維能力,潛在目標的陶冶思想情操。《語文課程標準》告訴我們閱讀的綜合能力是閱讀技能的分項訓練逐步形成的。本節課以新的課程理念爲指導,努力營造在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課堂中培養閱讀能力,發展思維,陶冶情操。

二、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介紹了經過航天旅行的植物種子所發生的變化,產生變化的原因,以及經選育之後果實的實用、藥用及他用。這篇說明文語言生動活潑,知識性、趣味性很強。題目《飛船上的特殊乘客》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吸引讀者,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

三、教學目標

根據新的教學理念和本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課後生字。

2、自主閱讀課文,瞭解太空種子的變化和作用,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

過程與方法:

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教師引導,瞭解太空種子的變化和作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瞭解我國生物科學所取得的新成就,感受科學技術所創造的奇蹟,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及探索慾望。

四、教法和學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爲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爲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我採取引導法,以課文題目爲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然後組織學生探究並體驗,最後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五、教學策略的具體運用

1、激發興趣,輔墊教學。興趣給學習過程帶來愉悅,給學習效果帶來保證。信息技術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課時,我出示神舟五號英雄圖片,問學生認識他嗎?播放發射飛船上天的錄像,然後定格在飛船上,問學生:這是什麼?有什麼感受?學生對神舟五號的英雄非常欽佩,看到英雄的照片,小眼睛發出亮光。接着,看到飛船上天的壯觀景象,學生興奮不已。此時此刻,再把學生引到學習的內容上,學生自然而然對文本產生極大興趣。這就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魅力。

2、質疑問難,激趣讀文。課標指出,在對學生進行思維培育時要注重質疑解疑能力的培養,留足時間,激勵表揚,讓學生由不敢問到大膽問再到善於問。上課過程中,我利用課題質疑,讓學生的大腦迅速活動起來,思考與課題相關的問題,這也正是課文所要了解的相關內容,學生在讀課文時也能更有目的去讀。長此以往,學生由不敢問到大膽問再到善於問,他們的思維會隨之活越,學習的興趣也會高漲。

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習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習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本課中有自由朗讀後與課文內容相關問題的交流,也有對句子的交流,在交流中達到一定的共識。

4、口語訓練,延伸教學。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瞭解了課文基本內容後,我設計了“假如我是科學家”這樣一個環節,讓學生積極思考,說出自己的想法 。這樣對課文的學習產生意猶未盡的感覺,學生組織語言,準備口語交際練習,這種教學的延伸,目的是想鞏固課文內容,讓學生廣泛瞭解資料,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總之,這節課是根據本年級學生的特點,讓他們在讀中瞭解課文內容,在讀中培養閱讀能力,在讀中發展思維,在讀中陶冶情操,爲學生營造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課堂。

國小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課件 篇七

《遊山西村》

一、說教材

《遊山西村》是人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二組的一首古詩,本組教材是圍繞“觀察和發現”這一專題編排的。《遊山西村》不僅寫了詩人觀景的所見所聞,還寫了從觀察事物中得到的啓示。詩人陸游以一個“遊”字貫穿全詩的主線,生動地描繪了豐收之年農村歡悅一片的氣象和鄉間的風光風俗,刻畫了農民淳樸好客的本性,表現了詩人對農村生活的真摯感情。

教學本詩的重點是引導學生欣賞古詩文,積累古詩名句“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體會這個含有人生哲理的詩句。

二、說學生

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古詩的學習對他們來說並不陌生,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學習經驗,會背許多古詩。但學生在理解詩句和體會詩人思想感情方面卻存在很大差異。對於語文能力較好的學生就不覺得詩句難以理解,能夠基本領會詩句的含義;而對於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說就比較困難。因此,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到位,因材施教。

同時爲了更好的理解詩句,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課前引導學生閱讀詩人的經歷和寫作此詩的背景。然後引導學生把自己瞭解到的知識進行交流,說給同學聽,這樣不僅體現了合作學習的快樂和優越性,同時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使懂得多的學生有一種被認可的成就感;使發言少的同學也能感到獲取知識的滿足感。

三、說目標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並能默寫詩中的名句。

2、能借助詞典等工具書和生活積累理解詩中的詞句,並根據需要蒐集信息,擴大知識面。

3、能用自己的話或自己喜歡的方式說出詩的大意,感悟詩的意境。

4、在明白古詩意思的基礎上理解詩中富有哲理的詩句。

教學重點:

體會詩中描繪的景象,感悟詩意。

理解富有哲理的詩句,“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並聯系生活實際獲得啓示。

教學難點:

理解富有哲理的詩句,“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並聯系生活實際獲得啓示。

四、說思路:

回憶舊詩,總結學法

依據學法,理解內容

拓展資料,讀寫結合

五、說過程:

一、回憶舊知,提出學法

學生已有以前學習古詩的積澱,所以採用先回憶以前學過的在描寫自然風光的同時蘊涵

着深刻的道理的詩:

《登鸛雀樓》

唐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題西林壁》

宋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峯,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通過前四年的學習,及第一課時學完的《題西林壁》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回顧出: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明詩意;入詩境,悟詩情的方法。

二、依據學法,理解內容

(一)、網絡背景

網頁展示: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人(今浙江紹興)。勤於創作,一生寫詩60年,保存下有9300多首,集成《渭南文集》、《劍南詩稿》傳世。

陸游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他的詩抒發了抗金愛國的情懷,一度得到孝宗的賞識,所以入朝當官。但朝中的官員百般排擠他,並不斷上書皇帝誣陷他,結果陸游被貶回鄉。

(二)解題引學

看到這個題目,學生可以找出最重點的“遊”字。

遊,就當有遊覽的心境,山路重重,流水往復,我們跟着內心充滿失意的詩人腳步開始遊覽吧,當陸游正懷疑無路可走的時候,他看到了柳樹成蔭,繁花耀眼的山西村。

再齊讀課題。

指讀古詩。

(三)學習詩句

請學生依據自學提示學習古詩。

自學提示:

1、初讀古詩,畫出不懂的地方。

2、依據課下的註解和字典自學古詩。

3、與同學交流不懂的內容。

4、認真練習朗讀。

(四)交流彙報。

1、學習詩歌前兩句。

綠柳成蔭,繁花似錦的山西村是美麗的,那裏的人呢?

讀詩的前兩句,你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莫笑農家臘酒渾,

豐年留客足雞豚。

莫笑:不要笑。

渾:渾濁。(因農家自己製作的酒,所以顯得渾濁)。

句意:不要笑話弄家人的臘酒渾濁不清;

過渡:但這絕不妨礙鄉親們對遠方客人的熱情,有一個字最能體現這種熱情。

足:(白板出示學生選擇。)

(1)、腳;

(2)、充分,充足;

(3)、值得。

句意:豐收年景款待客人,菜餚儘夠豐盛。

小結:農家人是如此地淳樸熱情,那麼通過你的朗讀把這種盛情讀出來。

詩歌是最富於表現力的文字,通過多種形式的反覆朗讀,讓學生真正理解詩歌前兩句。

2、學習詩歌后兩句。

多麼質樸的真情啊,這種真情深深地打動了作者的心,於是作者由衷地寫下了此詩的後兩句。

指人讀、反覆讀。

引申義理解:

這兩句描寫景緻的詩,已經成爲千古佳句,我們再來靜心思考一下這句詩僅僅是在寫景嗎?陸游爲什麼寫下這首詩?我們重新利用網絡資源再看一下這首詩的時代背景,這首詩寫於陸遊被貶職回鄉之後,鄉親們對他的熱情撫慰了他失意的心,他由衷地發現了人生的又一番天地,有一種絕處逢生的喜悅。在困境中看到希望。

再讀。

三、拓展資料,讀寫結合

1、文章補充:

平凡的景色描寫中蘊涵着深刻的哲理,因這種哲理,這兩句詩更是被許多後人引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寫景的文章:

只見兩旁的高山象刀削斧砍一般直立在江邊,江面很窄,輪船似乎是在幽深的小衚衕裏行進。走着走着,一座大山擋住了去路,可是輪船繞過了山腳,又在狹窄的江面上曲曲折折地前進了,真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節選自《我愛三峽》 )

寫人文章:

那少年很難再保持平衡,他頭頂上的碗,搖晃得厲害起來。在一個大幅度轉身的剎那間,那一大摞碗突然從他頭上掉了下來!這意想不到的失誤,讓所有的觀衆都驚呆了。一位矮小結實的白髮老人從後臺走到少年面前,把手中的碗交給少年,然後撫摩着少年的肩,輕輕搖了搖,嘴裏低聲說了一句什麼。少年鎮靜下來,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觀衆們鞠了一躬。當那疊碗又劇烈地晃動起來時,少年輕輕抖了一下腦袋,終於把碗穩住了。這真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節選自《頂碗少年》)

這兩句詩的運用,把作者的感受凝練地表現出來,真可以稱之爲文章畫龍點睛之筆。

寫事的文章:

昨天晚上,我在做一道數學題的時候,儘管不斷思考,反覆計算,還是找不到正確的解題思路。爸爸走過來,給我做了指點,我很快就解出了這道難題。這真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找準古詩中的重點句,進行延伸拓展地讀寫結合訓練,對學生理解詩句,練習寫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2、寫小練筆:試着寫一小段話,恰當用上“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講評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