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如何指導學生利用課本積累和應用寫作素材

如何指導學生從課本中積累寫作素材

如何指導學生利用課本積累和應用寫作素材

瀘縣四中王敏

現代社會各種快捷的信息傳遞已經充斥了傳統閱讀的地位,形形色色的聲圖效果取悅着現代人的精神生活。人們沉靜思考的空間窄了,寫作的靈感也漸退漸亡了。於是乎發出了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的感嘆,加之現在的學生缺失生活體驗,寫起作文來就捉襟見肘了。我想我們的語文課大量的時間都用在了課文的閱讀和理解方面,能否發揮課本的其他作用呢?整個國中階段的語文課本內容包羅萬象,算起來就有300多篇美文,60首課外古詩,20幾部4名著介紹,內容貫古今中外,語言文白兼有,風格異彩紛呈。面對這樣豐富的語文資源,我們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中挖掘和積累寫作素材。

一、進行連詞成段的練習,積累和運用新詞

每篇課文的後面都有“讀一讀、寫一寫”的欄目,裏面主要是該課的生字新詞。在平時教學中,我們主要要求學生掌握這些生字詞的讀音和含義,而對這些詞語的運用較少。因此,我們可以讓學生選一部分詞做連詞成段的練習。學生很喜歡這樣的練習,因爲主題不固定,完成起來很靈活,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八年級時要求更具體,有字數的限制了,九年級時要求語言更優美,更凝練。經過這樣的練習後,學生不但理解了生詞,還會靈活運用了,寫作積累的詞彙也更豐富了。爲了不讓學生感到倦怠,須每隔一段時間進行總結,並提更高的要求,到最後,這種活動完全可以交給小組進行互評。

二、堅持寫讀後感,讓課文內化爲心靈的傾訴

從七年級開始,我們要求每週選一篇感觸較深的課文進行寫讀後感的練習。對學生的要求可以循序漸進的來,字數由少到多,內容由文本到現實,語言要求由通順到有文采。感受可以寫自己與作者的對話,與主人公的對話,與現實的對話。每學完一個單元我們進行總結時,要讓學生把平時寫的讀後感進行交流,這樣一學期下來,學生們對課文的理解加深了,也培養出了學生的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

三、緊扣單元主題,構想話題作文

我們的人教版的教材每一個單元都圍繞一個主題編選了風格迥異的文章,有關

於人生的思考,生命價值的探索,理想的謳歌和追尋,有對江河日月、春風夏雨的的描繪和讚歎,有對人間真情的感悟,也有亦真亦幻的奇思妙想…….我出了一些話題作文,讓學生挖掘篩選素材。如愛國話題,有位學生就寫道:我們就從光未然的《黃河頌》中發現對黃河對中華兒女的的歌頌;在《土地的誓言》我們感受國土淪喪的悲憤和奮鬥的決心;在琅琅上口的《木蘭詩》中我們有瞻仰了巾幗英雄的光輝形象;在拜讀艾青的《我愛這土地》中,我們從“爲什麼我的眼裏常含着淚水?因爲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讀出了全世界最質樸的聲音???也有一位學生是這樣寫的:

自古以來,愛國曆史的最強的音符。聽,光未然在黃河的壺口瀑布高亢地唱起中華兒女的堅強和偉大,法國的韓麥爾用粉筆擲地有聲的寫下了“法蘭西萬歲”大字,端木蕻良在東北向土地發出的鏗鏘有力的誓言,花木蘭喬裝打扮替父從軍表明古代女子的深明大義。我們今天的中國人更應愛國,要愛國,首先就要做一個堅強勇敢正義有爲的青年,努力奮進。爲什麼我們有這不竭的動力,因爲我們耳邊常響起這些愛國的旋律。

在課堂上我們可以多次訓練學生做這樣的練習,每次出不同的話題,先寫片段,這樣花時間少,學生又感容易些。等學生們對課文中的材料進行了各種整合創作後,再構思成文。教師再對文章的謀篇佈局中進行具體的習作技巧指導,經過幾次這樣的

訓練,學生寫作由難到易,態度由被動到主動,他們嚐到了積累與運用課本知識的的甜頭,自由發揮的靈感也就來了。

四、把古詩名句分類整理

到九年級時,我們要對整個國中階段的古詩進行復習整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可要適當補充一些課外的詩詞名句,對這些名句先要學生能背誦默寫,然後分類整理。每一個類別可能就是一個或多個主題。如對人生理想的追求的詩句有1、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3、生當做人傑,死亦爲鬼雄……… 學生積累了這些詩句後,當遇到關於人生價值的作文就可以用上了。 在訓練學生對古詩的運用中,還可以讓他們與仿寫練習結合起來,這樣費時少,又有成效。 例如:例句爲“和諧是陶淵明的‘山氣日西佳,飛鳥相與還’的從容;”學生就可以寫:和諧是白居易的“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的欣喜;和諧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境界;和諧是王昌齡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的純潔。學生在寫作中用上詩句後,文章就增加了文學底蘊了。

五、引導學生多角度分析和運用同一個素材

對同樣的一則材料,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結論。正如詩句所說的“橫看成林側成峯”的道理。比如從《傷仲永》中的方仲永的例子可以證明後天學習重要性,也可以看出教育者的鼠目寸光,還可以得出“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再如學了《愚公移山》後,學生可以用愚公的壯舉來讚頌鍥而不捨的民族精神,也可批判愚公的盲目和不切實際。

學生到了九年級,各科作業鋪天蓋地而來,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從課外讀物中積累寫作素材了。正好我們九年級第一輪複習主要是從教材着手,我們除了歸納和整理語文科基礎知識以外,還應讓學生學會積累各種主題的素材。當然,還可以綜合其他學科(政史)知識,提煉寫作的素材。

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能學以致用,我們語文教師完全可以利用好課本,引導好學生巧妙的運用好文本,內化爲寫作的素材,增強他們習作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