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音樂課《採山》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音樂課《採山》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教材分析: 篇一

《採山》是一首民歌風的創作歌曲,這首歌曲歡快、活潑、清新、別緻。歌曲的旋律大跳和級進音程的交替進行,節奏鮮明、緊湊,在各樂句中變換着“XXXX、X XX、XX X”節奏的運用,配合着旋律音程的起伏,使歌曲具有朝氣並富有動力感。配上生動形象的歌詞,極易爲兒童接受和喜愛。歌中描述了小朋友在濛濛細雨中去採山的愉快心情,表達了小朋友光着小腳丫採山時靈巧的身影、靈活的手指,採來蘑菇、木耳、野果、山菜,豐收的喜悅香甜在心的感受,連做夢都要笑出聲音來。這首歌詞曲結合緊密,生動形象,能深深地打動每一個演唱它的。人,是一首適合兒童學唱的歌曲。

《採松果》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2、探索並掌握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退位、不進位)的計算方法。

3、體會加法的交換律。

教學重點:

探索並掌握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退位、不進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

養成教育訓練點:

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準備

小棒、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教師出示情景圖,請學生說說圖意。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二、探索算法,掌握規律

1、根據提出的數學問題列出式子。(學生提出的算式如有超出所學範圍,可以放在問題銀行中,以後再解決)

2、小組合作,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

3、彙報交流。

4、用小棒擺一擺驗證自己算的結果,小組內再說說怎樣算出得數。

5、小結規律: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十位不變,個位相加減。

通過學生觀察算式,得出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的規律。

三、鞏固練習,熟練計算。

1、看圖列式解決問題(第1題)。

先看圖理解圖意,提出問題,再列式計算。(要多給機會學生提出問題)

2、想一想,填一填。

先讓學生討論,再總結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

3、計算(第3題)。

學生獨立解答,彙報算法。(進一步體會十位不變,個位相加減)

4、獨六完成第4、5題。

四、板書設計: 採松果

25+4=29(個) 25-4=21(個)

4+25=29(個)

十位不變,個位相加減。

教學反思:《採松果》一課的目標主要有在具體的情境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並在解決的過程中學習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計算方法,這個知識在上學期已經接觸到,這次是超過20的算式,但是我感覺學生掌握得還不錯,有少數孩子對簡單的加減法還是不熟練,這很頭疼,上課的時候多提醒他們,多提問他們吧。

國小音樂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激發學生富有情感地歌唱,以情帶聲,聲情並茂。

2、培養學生自學歌曲的能力並瞭解與歌曲相關的音樂常識。

3、利用音樂集體表演形式和實踐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及羣體中的協調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歌曲的音樂表現。

2、、歌曲的演唱處理。 所用教具 黑板、鋼琴、背頭、計算機

教學過程

一、複習歌曲、導入新歌

1、複習《茉莉花》這支歌,唱後請大家告訴我這是什麼地方的歌曲。

2、南、北方音樂特色有什麼不同嗎?

二、新授 《採 菱 》

1. 範唱今天我們學唱新歌的名字叫《採菱》。請大家聽我唱一遍,之後請告訴我

(1)這是什麼風格的 歌曲?

(2)什麼情緒?

(3)採菱是在做什麼?

2. 介紹歌曲:這是一首用中國五聲音階創編的兒童歌曲。旋律有濃郁的江南風格,抒發了水鄉孩子熱愛勞動和對家鄉的依戀之情。

3. 劃分樂句:

(1)這是一首一段體的歌曲,由五個樂句組成。

(2)這首歌曲裏出現較多是什麼音符?

(3)出現幾種形式的切分音。

4. 分小組識譜:

(1)請組長帶領小組視譜,每組一個樂句,用指位讀譜法。

(2)請各小組彙報視唱結果。

(3)各組唱的都不錯,但每個同學只學唱了這支歌的一個樂句,下面按小組教唱。

(4)連唱全曲,注意唱名要清楚。

5. 學唱歌詞:

(1)配樂朗誦 請大家跟着鋼琴,高位置、有語氣的朗誦歌詞。並展開聯想,進入意境。

(2)看到什麼畫面?

(3)採菱的孩子在唱什麼?我們來聽聽。

6、歌曲處理

(1)第一、二樂句什麼地方相同?

(2)誰來唱唱第三樂句?

(3)他們用了兩種不同的方法演唱,哪種更適合歌曲的情趣?請大家體會一下。

(4)爲什麼?

7. 請同學們分小組討論這個問題。

8、歌曲處理(四、五樂句):

(1)請大家聽老師唱第四樂句,有什麼感覺?

(2)這種起伏、推動感在音樂中用什麼節奏表示?

(3)這裏出現了弱拍弱位兩個十六分音符,有什麼作用?

(4)第一樂句主題在第五樂句中再次出現,前後兩個“愛”含義一樣嗎?

(5)把第一段歌詞完整地唱一遍。

三、總結:

今天我們學唱了歌曲《採菱》,欣賞了歌曲《洪湖水浪打浪》,還複習了歌曲《茉莉花》。大家學習熱情很高。都能積極參與,通過集體合作創編演唱了《採菱》二聲部合唱。希望回家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採菱》表演給你的家人和朋友們聽。

國小音樂教案 篇四

教學目的:

1、通過聆聽和表演本課歌曲,理解本課主題“愉快的勞動”,明白勞動光榮的道理。有感情地演唱本課歌曲。

2、能用學過的唱名填寫並準確演唱,在實踐中掌握音與音之間的音高關係。

3、認識和節奏,能準確地讀拍。並能在實踐活動中運用。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掌握音與音之間的音高關係。

教學方法:音樂自由教學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琴、打擊樂、彩筆

課時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表演《小漁簍》;編創與活動。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老師與學生一起隨音樂《勞動最光榮》進入音樂課堂。

師:剛纔我們表演了一首與勞動有關的歌曲,同學們,你們還會唱哪些與勞動有關的歌曲呢?(自由表演唱,培養孩子們自信演唱的能力;同時,培養孩子的音樂記憶力,讓孩子在實踐活動中多多積累好聽的音樂。)

二、表演《小漁簍》:

“同學們,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首海邊孩子勞動的歌曲,大家想聽嗎?(多媒體播放歌曲)。

1、完整初聽歌曲,讓學生初步感知歌曲的音樂情緒、特點、及內容。

2、有感情的朗讀歌詞,體會歌曲中所表達的小朋友的心情。

3、用“La”輕聲跟唱歌曲旋律,注意歌曲演唱情緒。

4、隨伴奏輕聲唱歌詞,老師給予及時糾正。

5、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並創編動作表現歌曲。

三、編創與活動:

“同學們的歌聲太動聽了,瞧!海邊的小朋友給大家送禮物來了。”(多媒體出示帶有唱名的貝殼、海星、海螺等等)

1、劃分小組進行討論。

2、每小組討論、填寫唱名形成旋律。

3、每組派出代表演唱自己填寫的唱名形成旋律。

4、比一比,哪一小組演唱的準確、流暢,旋律好聽,便將哪一組選爲優勝組。

(也許有些小組編寫的並不流暢,老師也要給予表揚和鼓勵,因爲只要每個孩子都動腦參與進來了,就是最大的收穫。)

四、課堂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聆聽《拾稻穗的小姑娘》;聆聽《太陽出來喜洋洋》;編創與活動。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隨音樂《小漁簍》邊唱邊律動進入音樂課堂。

(可以藉此鞏固複習歌曲《小漁簍》)

二、聆聽《拾稻穗的小姑娘》:

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用海邊小朋友送來的禮物創編出了那麼多好聽的旋律,有一位小姑娘可着急了,她說她也有一首好聽的歌要送給大家,你們聽,她唱着歌來了。”

1、完整地聆聽歌曲,老師引導孩子輕輕合着音樂拍手。

“小姑娘的歌唱的多好聽呀,歌中都唱了些什麼內容?我們一起邊聽邊用動作來表演,好嗎?”

2、復聽歌曲,邊聽邊做動作表演。

3、分組聽音樂表演,看哪一組表演的好。?

(讓學生自由發揮,讓每一個孩子參與到表演中來,培養他們的自我表現能力)。

三、聆聽《太陽出來喜洋洋》:

1、完整地聆聽歌曲。

師:“你們聽這首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聽後你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用你手中的彩筆畫一畫。”

2、復聽歌曲。讓孩子隨着音樂在紙上畫線條,並說一說爲什麼這樣畫??

3、再次復聽。讓學生拍手輕輕合着音樂,老師啓發學生輕輕隨着歌聲哼唱,看看能記住哪一句,哪一句印象最深刻。

四、編創與活動:

1、讓學生隨着音樂將《拾稻穗的小姑娘》和《太陽出來喜洋洋》在紙上畫出對比線條,並說一說爲什麼這樣畫?

2、讓學生將自己不同的感受用相應喜歡的色彩圖畫到課本上。

五、課堂小結

教學難點: 篇五

1、準確掌握歌曲中的XXXX、X XX、XX X的節奏。

2、編創動作表演歌曲,表達自己的情感,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表現能力。

教學準備:鋼琴、多媒體電教設備、教學光盤等

國小音樂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通過聆聽等活動來體驗音樂中的“童趣”,感受到音樂作品中快樂、活潑、有趣的音樂情緒。

2、通過分段聆聽、反覆欣賞,從速度、力度、音色等音樂要素來感受音樂情緒,體驗童趣。

3、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音樂,能積極的參與音樂活動,體會音樂中的趣味和美味。

教學重難點:

1、能從不同方面來體會音樂中“童趣”。

2、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示對音樂的感受。

教學過程:

一、聆聽《玩具交響曲》

1 導入

“小朋友們自己最喜歡的玩具是什麼?”

“今天我們就來聽一首關於玩具的歌,它的名字叫《玩具交響曲》”

2、猜想音樂情緒、表達方式。

“在聽之前,你們猜猜音樂情緒是怎麼養的?”

“猜猜音樂會怎麼表達‘玩具’這一對象呢?”

3、聆聽第一樂章,引導學生體會活潑有趣快樂的音樂情緒。

4 復聽樂曲,試着讓學生說出音樂中有哪些特殊的聲音,並用動作表示出來。

“說說你從音樂中聽到了哪些玩具?”

5、完整聆聽,隨音樂做自己喜歡的動作。

二、聆聽《出發》

1、導入(出示圖片)

“看到小狗拉着雪橇你想到什麼?”

揭示曲名------------------《出發》

2、初聽音樂,感受音樂情緒。

“音樂中描繪的小朋友是怎麼出發的?”

“你聽到什麼聲音?”

3、復聽時,學生隨樂曲進行表演。

三、課堂小結

《採松果》教案 篇七

教學內容:

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計算。(p23—p24)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2、探索並掌握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計算;

3、體會加法的交換律、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教學方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

一、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上個星期天,小松鼠和媽媽一起採松果,你們想去看看嗎?

(出示主題圖)

討論:你從圖中看到了什麼?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學生通過討論,提出以下幾個問題:

(1)、一共採了多少個?

(2)、松鼠媽媽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個?

(3)、小松鼠比媽媽少採了多少個?

(二)、在具體情境中解決問題

1、這些問題你能設法解決嗎?(學生列出算式25+4和25-4)

2、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

生:把松鼠媽媽採的25個和小松鼠採的4個加在一起,就是兩個人一共採的。(即25+4或4+25)

生:在松鼠媽媽採的25箇中減去4個,剩下的就是松鼠媽媽多采的,也就是小松鼠少採的。(即25-4)

二、探索計算方法

重視直觀操作與語言表達相結合怎樣計算25+4和25-4?

1、用小棒擺一擺,小組內交流

2、說說你的看法

三、用學過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培養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出示第23頁第1、第2題)

1、引導看圖:你能看懂我們要解決一個什麼問題嗎?

2、嘗試解答:你能用我們學過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嗎?試一試。

四、鞏固反思

(第23頁第3、第4題)

1、獨立答題、自我反思

2、集體交流、自主選擇:交流各自的想法,讓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已的方法

五、總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

六、拓展延伸

在問題銀行裏存入一個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採松果》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學生學會兩位數加一位數的不進位加法。

3、學生學會兩位數減一位數的不退位減法。

教學重點:

1、學生學會兩位數加一位數的不進位加法。

2、使學生學會兩位數減一位數的不退位減法。

教學難點:正確地口算

教學用具:小棒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

30+6030+5040+5090+1060-3090-1080-20xx-70

34是由()個十和()個一組成的。

79是由()個一和()個十組成的。

(二)新課學習:

5、投影出示掛圖,觀察圖畫,提出問題

大森林裏松鼠媽媽採集25個松子,小松鼠採了4個松子,一共採了多少個?

25+4=29

205

6、請同學說一說你是怎麼計算的?

7、小組活動,討論算法

8、用小棒擺一擺,分別說一說擺的過程

9、根據圖中已知條件,再提問題

媽媽比小松鼠多采集幾個?小松鼠比媽媽少採幾個?

25-4=21

205

(2)分組討論,如何計算兩位數減一位數

(3)集體歸納

(三)鞏固練習

1、看圖計算:

填上適當的數

2、直接寫答案

32+542+784-475-3

75+264+372-238-3

3、下面每個()裏可以填什麼數?

10+30〉()20+()〈2525+()=25-()

板書設計:

被減數

46

96

28

36

減數

4

《本站·》5

7

5

國小音樂教案 篇九

一、教學內容:

1、樂清民歌《對鳥》

2、介紹山歌及特點

3、創編歌詞及表演

二、教學目標

1、過對溫州民歌《對鳥》的學唱。感受溫州鄉土音樂的魅力,增強學生對地方音樂的喜愛。

2、分析比較山歌的風格特點,並用明亮的歌聲表達歌曲歡樂,爽朗的情緒。

三、學重點難點

重點:感受山歌具有高亢,嘹亮,悠長,奔放,節奏自由的特點。

難點:用樂清方言來演唱《對鳥》及創編歌詞

四、教材分析:

由於我國民族衆多,地理環境差異大,語言和風俗習慣,文化傳統和生產方式都有所不同,從而導致了音樂風格,藝術特色,演唱方法以及藝術表現手法的迥異。溫州民歌的藝術特色之一是因地處沿海山區,故形成多散板式的民歌。它的旋律優美,高亢,樸實,華彩,歌唱者可以根據其聲音條件,充分發揮其演唱才能和演唱風格。

五、教具準備

錄音機 幻燈片 大歌紙 道具(在教室旁邊用椅子和桌子搭成兩座山)

六、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學生隨溫州民歌《叮叮鐺》的音樂進教室。

2、師生問好。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營造氣氛

(二)基本教學

1、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剛纔我們聽到的是什麼地方的音樂呢?(溫州民歌《叮叮鐺》)對,很多同學都熟悉它並會演唱這首歌。我請一位同學來唱唱。那誰還知道我們家鄉還有什麼鄉土音樂呢?(………)哦,原來同學們知道的還不少呢。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也是溫州非常有名的山歌《對鳥》(出示大歌紙)請同學們仔細的聽一聽,想一想,它是用溫州什麼地方的方言來唱的。(樂清)那這首歌中那些歌詞跟溫州話不同。

2、出示歌紙,讓學生自己試着去念一念。

“介姆”“過”“打”“胭脂”“脣”這幾個字與溫州話區別比較大

A:介姆:樂清方言,什麼的意思

B:天主鳥又名 雞鳥

C:長尾巴丁:嘴似鸚鵡,尾長似鳳凰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己的試念來趨動學生的好奇心,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爲學好歌詞做好準備。

3、學唱這首歌

A 師無伴奏範唱

B 師對學生進行口頭傳唱。唱好下滑音(銅 綠 鴿 夾嘴這幾個字)

C 學生學會後由第一排對第二排,一排排接下去傳唱。

設計意圖;根據新大綱的要求,學生不一定要會唱曲譜這一要求。教師對學生的口頭傳唱以及學生排與排之間的傳唱,充分體現出民歌口頭傳唱的這一特點,而教師的範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4、介紹山歌及特點並與勞動號子的區別

A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民歌之一勞動號子的節奏,演唱形式,曲調的特點(出示幻燈)

勞動號子

節奏: 固定

演唱形式: 一領衆和

曲調: 粗獷有力

B 師:通過今天學唱的山歌《對鳥》,你認爲山歌是怎樣的?它與勞動號子有什麼區別,帶着這兩個問題一起來聽《對鳥》和《打夯歌》(出示幻燈片)勞動號子 山歌節奏 固定 自由演唱形式 一領衆和 對唱曲調 粗獷有力 高亢 嘹亮 悠長進行教學,引導學生通過比較思考了解山歌與勞動號子的區別,從而達到了既鞏固了勞動號子的內容,又能加深對山歌特點的理解

5、齊唱《對鳥》

師:我們知道山歌應用高亢,嘹亮,奔放的聲音來唱,那麼讓我們再來齊唱《對鳥》,唱出山歌的特點。(學生無伴奏唱,有教師來指揮)設計意圖:加深印象,起到鞏固的作用

6、創編歌詞與表演唱師:我們知道民歌在歌詞上有不斷創新的過程,那麼老師請同學們展開想像也來即興創作歌詞怎樣。

A 小組討論,要求在小組中先試唱

B 每組有由兩名學生來表演,先問後答的形式

C 彙報時,先演唱,再問學生“你們聽出他們那些地方體現出山歌的特點。”

D 同學們你們在山上邊勞動邊唱歌過嗎?我請兩位同學登上這兩座山進行勞動,用上我們今天所學的《對鳥》和你們創編的歌詞,一起來體驗山野勞動的愉快心情(先表演《對鳥》,再表演自己創編的歌詞)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及發散性思維,激發學生的興趣活躍氣氛。同時對山歌特點的理解也起到了加深鞏固的作用,並做到了初步運用。

(三)、課堂小結

同學們,通過今天《對鳥》的學唱和表演,我們初步掌握了山歌的特點及與勞動號子的區別,還學會了幾句樂清話,以後老師還會帶着你們去熟悉更多的溫州鄉土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