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月亮上的足跡教學設計

月亮上的足跡教學設計

月亮上的足跡教學設計一

【學習目標】

1 速讀課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2 理清文章思路,瞭解人類登月的知識。

3 抓住關鍵語段,探討人類登月的偉大意義。

4 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培養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知識鏈接】

1.美國的登月計劃

美國於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組織實施了載人登月工程,或稱“阿波羅”計劃。這一工程的目的是實施載人登月飛行和人對月球的實地考察,爲載人行星飛行的探測進行技術準備。它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項成就。工程開始於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六次登月成功結束,歷時約11年,耗資255億美元。

2.阿姆斯特朗的故事

作爲第一個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是整個人類的英雄。1969年7月21日,當“阿波羅11號”飛船正準備在月球“靜海”的預定着陸點着陸,突然發現飛船下方是一個足球場大小的隕石坑,裏面佈滿了大大小小的石頭。阿姆斯特朗馬上採取緊急措施,把飛船改爲動駛,繼續飛行了約20秒後,在6公里外的地方找到了一塊較爲平坦的地方安全着陸。

【自主預習】

1 給下列的生字注音

海域( ) 相提( )並論 人跡罕( )至 橢( )圓

休斯敦( )鐵鍬( ) 可望而不可即( )

2 詞語解釋

(l)可望而不可即:

(2)里程碑:

(3)神往已久:

(4)暢談:

(5)昂首挺立:

(6)遙遙在望:

3.熟讀課文,找出登月過程中表示時間的詞語。

【獨立學習】

1.本文寫了一件什麼事?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2.登月全過程可以分爲幾個階段?

3.宇航員從登月到返航經歷了多長時間?登月後做了哪些事情?

4.人類登月有什麼意義?用原文來回答。

【合作研討】

1.你是怎樣理解“這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這句話的?

2.課文以“月亮上的足跡”爲題,有什麼含義和作用?

【拓展延伸】

文中說,返航時,宇航員將登月艙甩在了太空,這樣做合適嗎

【課後作業】假如你駕駛着宇宙飛船登月,你有什麼感受?你會做些什麼?展開想象,寫一篇短文。題目爲《我駕飛船登月球》

重點詞語釋義

(l)可望而不可即:只能遠遠看到,卻不能接觸。

(2)里程碑:比喻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可以作爲標誌的大事。

(3)神往已久:心裏嚮往已有很長的時間。

(4)暢談:盡情地談。

(5)昂首挺立:擡起頭,筆直地站立着。形容很有精神,很有氣魄的樣子。

(6)遙遙在望:距離很遠的東西已在視線之內,可以望見。

“一小步”是指宇航員們從飛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講確實很容易,毫不費力。但是這一步是人類向太空領域邁出的第一步,它顯示了人類卓越的聰明才智,表明了人類高度發達的科技水平,開創了人類對宇宙探索的新紀元,這意義非同小可,因此說這是巨大的飛躍。“一小步”是事實,是過程,飛躍是意義,是希望。

既實指了月球上阿姆斯特朗留下的足跡,又喻指了人類探索月球方面的歷程以及所做出的偉大創舉,表明人類的探索領域逐步擴大。

引起人們的想象。

全世界各國一共執行了超過4000次的發射任務,產生了大量的太空垃圾。雖然其中的大部分都通過落入大氣層燃燒殆盡,但是截止2012年還有超過4500噸的太空垃圾殘留在軌道上。太空垃圾一般以每秒3公里的速度高速運動,有時甚至可以達到每秒10公里以上,試想一下太空垃圾若與運作中的人造衛星、載人飛船或國際空間站相撞,會危及到設備甚至宇航員的生命,因此具有巨大的破壞力。太空垃圾不僅給航天事業帶來巨大隱患,而且還污染了宇宙空間,給人類帶來災難,尤其是核動力發動機脫落,會造成放射性污染。太空垃圾也因此成爲了國際問題。各國都已經重視太空的清潔,已經或開始制定相應的對策

今天很高興,,因爲兩件事,第一件是我國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前天天也就是2013年12月2日凌晨2時發射成功。第二件事就是在全國人民還沉積在喜訊之中的時候,由我來給咱們金臺區質量名校店子街中學的同學們上一堂同樣有關探月的課。好的,今天我們來學習24課——月亮上的足跡。讓我們打開課本,一起來回憶一下1969年那驚心動魄的一幕,感受全人類的成功和喜悅。

首先請一位同學將自主預習

獨立學習部分是一個智慧和勇氣並存的環節,待會希望有四位同學也像阿姆斯特朗一樣勇敢的把自己的學習成果跟大家交流一下

接下來我們進入重點研讀部分,首先找個同學把我們要研讀的兩道題目先響響亮亮的讀給大家聽。

法國 凡爾納《從地球到月球》《環繞月球》

英國 威爾斯《首先登上月球的人們》

登月成功是人類的一大壯舉,是人類聰明智慧的結晶。人類首次登月距今已有幾十年了,在此期間我們中國的航天技術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但是我國到目前仍無法登上月球。隨着神州號飛船的發射成功,嫦娥三號的升空,我們有理由相信五星紅旗插在月球上的日子爲期不遠。願大家努力學習,長大能爲我國的航天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1960年成功發射第一枚探空火箭和第一枚自制的運載火箭;

v 1970年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成爲世界上第五個有能力用自制的運載火箭,發射本國自行研製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

v 1975年第一顆返回型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成爲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

v 1985年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投入市場,

v 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我國第一艘載人航天實驗飛船“神舟”一號,至2 013年神舟10號

月亮上的足跡教學設計二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

能用“瀏覽”的形式,快速從文中提取有用的信息,瞭解事情的始末。

2、過程與方法:

組成合作小組,課外查找人類登月的資料。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人類征服其他星球的大無畏精神,體會爲人類的進步事業而無悔付出的那份崇高和神聖。

【教學建議】

1、瀏覽課文,根據文章明確的時間提示,用表格的形式簡略紀錄阿姆斯特朗等三人的登月始末。

時間事件1969年7月16日“土星5號”火箭把飛船“阿波羅11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19日晚8點3分飛船飛過月球和地球的中和點。19日晚9點32分飛船作減速運動,準備登月。20日上午7點32分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換乘登月艙,飛船與登月艙脫離。21日凌晨5點17分40秒登月艙降落在月球上。21日上午11點39分登月艙打開艙門。21日上午11點51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階梯,登上月球。21日下午1點56分停止作業,從月球返回登月艙。22日上午0點15分開始準備升到一定的繞月軌道,與飛船對接。22日上午6點35分登月艙與飛船對接成功。25日凌晨1點35分8秒以合適的角度進入大氣層。圓滿完成登月計劃。2、這篇文章以時間爲序,完整地記錄了人類首次偉大的登月經過。作爲本次登月任務的執行者,我們很有必要分析他們的精神境界。我們可以通過評價的形式,去體會本次登月任務的意義,感受三位宇航員的崇高。

供參考的問題設計:

⑴讀文章結尾,你是如何理解阿姆斯特朗所說的話的?

⑵13段最後一句:他們小心翼翼地登上登月艙,脫掉登月服,換上艙內航天服,美美地吃了頓中飯,甜甜地睡了七八個小時。能談談你讀後的感受嗎?(“美美”和“甜甜”兩個形容詞,要分析好,並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好。)

⑶登月計劃是由阿姆斯特朗、奧爾德林、科林斯共同完成的,可是世人卻更多的只記住了第一個踏上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並把他的名字和人類第一次登月緊緊聯繫在一起。如果你是奧爾德林或科林斯(甚至沒有登上月球,在那激動人心的偉大時刻,他的形象沒有出現在月球上,沒有進入人們的視線。)你對此會怎麼想呢?(這到題目的設計,目的就是通過個性化的閱讀,喚起學生對什麼是崇高、什麼是神聖的嚴肅思考,從少年時代起樹立追求“崇高”的信念。)

3、課後蒐集人類登月的資料,進一步感受人類的聰明才智和探求未知世界的執著精神,激發學生作爲一個地球人的自豪感。

4、相關資料鏈接:

⑴“教學用書”P171~174。

⑵資料下載。1969年7月阿波羅11號終於在月球着陸,使逐步推進的阿波羅登月計劃達到高潮,阿姆斯特朗也成爲登陸月球第一人,美國在月球探測中取得了最爲輝煌的成果。在隨後的3年多時間裏,阿波羅計劃又先後進行了6次載人登月飛行,其中1970年4月發射的阿波羅13號,雖因氧氣瓶爆炸發生事故,但仍然安全回到了地球。

美國“阿波羅11號”飛船發射升空

到1972年12月阿波羅計劃的最後一次飛行──阿波羅17號登月爲止,先後有12名宇航員登上月球表面。這一系列“訪問”大大豐富了人類對月球的認識。各次阿波羅飛行都對月球表面進行廣泛考察,蒐集了大量月球岩石、土壤標本,其中從月球上帶回地球的月岩樣品就達440公斤。阿波羅飛行同時把許多儀器安裝在了月球上,進行科學研究,如太陽風實驗和月震測量等。

阿波羅計劃之後,由於多方面原因,人類月球探測進入了一個“寧靜”期。這期間,世界各國均未對月球進行新的探測。直至1994年和1998年,美國成功發射“克萊門汀”和“月球勘探者”號月球探測器,對月球形貌、資源、水冰等進行了探測,標誌“又快、又好、又省”的月球探測新時代的開始。

至2004年1月,除美國之外,歐洲國家、俄羅斯、日本和印度等也都已經制定或正在實施相應的月球探測計劃,例如歐洲首個月球探測器“SMART-1號”已於2003年9月27日順利升空,踏上了月球探測之旅。

標籤:足跡 月亮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