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月亮上的足跡教學設計(多篇)

月亮上的足跡教學設計(多篇)

月亮上的足跡優秀公開課教案及教學設計 篇一

創意說明:教師指導閱讀,培養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以及蒐集篩選有效信息的能力,並調動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科學探索的精神。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古往今來,一輪明月往往會引起人們無數的遐想:那裏曾有嫦娥奔月的美麗傳說; 也有“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千古佳句。人們幻想着有一天能登上月球,去探索那無窮的奧祕。隨着時間的推移,終於在1969 年7 月21 日這天,人類的夢想變成了現實,人類的足跡終於踏上了月球。現在,讓我們跟隨航天英雄一起,去共同感受那驚心動魄的一刻。

二、整體感知

1、快速默讀課文(平均每分鐘500 字) ,邊讀邊畫出文中表時間人物事件的語句。

提示:大屏幕出示搶答題:時間———人物———事件———

2、以小組爲單位討論,把登月全過程畫一張示意圖,看哪一小組畫得又快又好?

提示:評出最佳小組,並請學生講解示意圖。

3、如果用四字短語來概括這幾個階段,應怎麼概括?

提示: 登月準備—飛向月球—登月成功—登月歸來。扣住關鍵詞進行歸納。

4、大家發現沒有,在寫登月全過程的時候,用了大量的數字,時間精確到分秒,在文中畫出來,說說這些數字起什麼作用?

提示: 準確,科學,真實。這也是寫實報道的特點。

三、精讀賞析

1、大家看看,宇航員到月球上做了哪些工作? 爲什麼要做呢?

提示: 在書本上畫出, 共六方面。目的是便於科學研究,開發利用月球。

2、對於這次人類登月的全過程,我們已有了一個較全面的瞭解,當飛船指令長阿姆斯特朗談起這次行動時,他說:“這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

說,是巨大的飛躍。”你怎樣來理解?

提示:“一小步”指宇航員從飛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講確實很容易。但是這一步是人類向太空領域邁出的第一步,顯示了人類的聰明才智,表明了人類高度發達的科技水平,開創了人類對宇宙探索的新紀元,這意義就非同小可, 有了第一步, 就會有第二

步、第三步。齊背這一句。

四、合作探究

“阿波羅”號登月計劃的成功,使人類的夢想變成了現實,時至今日三十多年,人類向宇宙邁進的步伐從沒停過。同學們一定也有許多自己的見解和設想,現在就請同學們自由探討一下:

1、就這篇課文,你還有什麼補充的嗎? 還有哪些新發現?

2、文中寫道“返航時,宇航員將登月艙甩在了太空”, 這樣做合適嗎? 如果讓你來設計一種更新的登月計劃,你怎樣設計?

3、你還知道人類探索宇宙奧祕的其他成果嗎?

五、小結

六、作業佈置

1、在小字本上抄下你在本課所積累的詞語。

2、想象作文:假使你駕駛着宇宙飛船,在茫茫的太空中尋找外星生命, 你離開地球已經好幾天了。這時,透過舷窗,你看到一個美麗的藍色星球。.

《月亮上的足跡》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讀課文,瞭解人類進入月球的過程和意義,過本課的學習,激發同學們科學探索的興趣。

【教學重點】

激發同學們科學探索的興趣。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手段】

多媒體。

【教學過程實錄】

播放歌曲《水調歌頭》,欣賞畫面。

師:上課!

生:起立!

師:同學們好!

生:老師好!

師:同學們,剛纔我們欣賞的歌曲是蘇軾的詞《水調歌頭》,自古以來,有很多文人墨客在自己的詩文中對“月亮”進行了想像和描繪,這就是其中的一首。月球是地球的近鄰,也是人類嚮往的地方,很久以前,人們就夢想着登上月球,(屏幕顯示《嫦娥奔月》的圖片)如今,這夢想早已變成現實,這節課,讓我們一起重溫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那激動人心的時刻。請看《月亮上的足跡》(屏幕上顯示題目)

師:這節課我們有兩個學習目標(屏幕顯示)

通過朗讀課文,瞭解人類進入月球的過程和意義。

通過本課的學習,激發同學們科學探索的興趣。

第二個學習目標是本節課的學習重點。

師:請同學們打開課本80頁,先給文章標上自然段,共18節,默讀課文,完成兩個作業:

1、把文中不認識的字和不懂的詞劃下來並通過工具書掌握好。

2、老師準備了6個搶答題,請同學們認真讀課文,準備搶答,看哪位同學答得又快又準確。(同學們開始讀課文)

師:同學們已經讀完了課文,而且讀得非常認真,把重要的內容在書上已經作了標記,下面請同學們看屏幕,(屏幕顯示搶答題)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是什麼時間?

生:1969年7月21日。

生:不準確,應該是1969年7月21日11點56分20秒。

師:非常好。第2問,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的人有誰?

生: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

生:科林斯沒登上月球,他在飛船上繼續在繞月軌道上飛行,準確地說,登上月球的人是阿姆斯特朗、奧爾德林。

師:這位同學課文讀得很仔細。那麼他們兩人中誰第一個踏上月球?

生齊答:阿姆斯特朗。

師:第3問,他們乘坐的是什麼飛船?

生:阿波羅11號。

師:第4問,在什麼地方發射升空?

生:肯尼迪航天中心。

師:哪國的?

生齊答:美國肯尼迪航天中心。

師:第5問,文中最能揭示登月意義的一句話是什麼?

生:“這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

師:通過同學們剛纔的搶答,老師看出你們非常聰明,有了上面這些答案,第6個問題就很容易了,請用一句話概括一下這一事件。

生:1969年7月21日11點56分20秒,阿姆斯特朗、奧爾德林順利地登上月球。

生:1969年7月21日,美國宇航員成功地完成了登月任務。

師:回答得都很好。本文的作者按照非常準確地時間順序,真實地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請同學們分組朗讀3至15節,按事件發展的過程,用簡練的語言概括登月的四個階段。

(分組開始朗讀課文,討論)

生:我們小組討論的是這樣四個階段,一是先在地面作準備工作,二是一切準確就緒,飛船升入太空向月球飛去,三是登月艙成功的落到了月面上,四是完成任務以後他們返回了地面。(學生邊說,老師邊在黑板上畫了一個簡單的登月示意圖)

師:你們小組概括能力很強,用簡單的話說就是(屏幕顯示)

1、飛船升空前的準備;

2、飛船向月球飛去;

3、登月艙登月成功;

4、飛船返回地球。

師:在整個登月過程中,你認爲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是什麼時候?

生齊答:登上月球那一刻。

師:齊讀11節,思考(屏幕顯示)爲什麼說這是偉大的一步?

生:因爲這是第一次登上月球。

生:因爲這表明我們人類科技很發達,能探索別的星球了。

師:回答很好。

“里程碑”是什麼意思?爲什麼說這是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生:課下解釋,“里程碑”比喻歷史發展過程中可以作爲標誌的大事,而踏上月球就標誌着探索月球的開始,所以說是探索月球的“里程碑”。

師:這位同學回答問題很有邏輯性,我們大家應該向他學習,宇航員到月球上作了很多工作,請在文中劃出來。

生:宇航員在月球上作了以下幾項工作:爲了安全,檢查了登月器的着陸情況;爲了科學研究,採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樣品,安裝了各種儀器;爲了紀念,在月球上樹了一塊紀念碑,插上了一面美國星條旗,並和美國總統尼克松進行了通話。

師:宇航員在完成了登月任務後,稍作休息就返回地面。回國後,阿姆斯特朗在國會大廈發表演說時談到了登月的意義,他說了這樣一句名言:“這一小步,對一個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請同學們快速背下來,並談自己的理解。(生背誦)

生:對整個人類來說,登上月球,說明我們科學技術非常發達。

生:科學技術進步很大,有了飛躍。

《月亮上的足跡》教案 篇三

學習目標:

1、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2、理清思路,瞭解登月的過程。探討人類登月的偉大意義。

教學方法:通過朗讀探究合作等方法,把握文章脈絡,理解文章主旨。

課時安排:1課時

學習要點:預習課文,能篩選、概述文章內容。理清思路,瞭解登月的過程。探討人類登月的偉大意義。

學習過程:

一、學生展示

(一)課前三分鐘演講

(二)白板展示

1、請總結寫月亮的古詩句。

蘇軾 (宋代)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李商隱(唐代)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白居易(唐代)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長恨歌》

辛棄疾(宋代)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李白(唐代)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靜夜思》

王安石(宋代)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泊船瓜洲》

2、給加點的字注音。

guān cè hé yù chàng shén chéng bēi áng gū

觀 測 合算 海域 暢談 神往 里程碑 昂首 一葉孤舟

yáo qiāo shà xuán tuǒ zhuó xīng yuè

遙遙在望 鐵鍬 大廈 舷窗 橢圓 着陸 興奮 飛躍

3、解釋詞語

暢談:盡情地談。

神往:心裏嚮往。

里程碑:比喻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可以作爲標誌的大事。

昂首挺立:形容高高的直立着,很莊嚴、威嚴的樣子。

一葉孤舟:像一片樹葉一樣的一隻船。比喻孤零唯一。

遙遙在望:距離很遠的東西已在視線之內,可以望見。

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夠遠遠地望着不能夠接近。

教學重點 篇四

速讀課文,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理清文章思路,從中瞭解有關人類登月的知識;精心搭設“橋樑”把這一課過渡到這一單元的綜合性學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