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高中物理新課標形式下的“1+1+1”塔式教學

高中物理新課標對物理課程的結構、教學思路和教材做了相當大的調整,對知識體系的安排充分考慮了學生的發展特點,重點在於學生能力的培養和對所學物理知識的應用,以及注重營造良好的探究氛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所以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是實施新課程最爲核心和關鍵的環節。同時,高中物理新課標的新理念、新標準對物理老師提出了新要求,從而正確理解高中物理新課標的特點,適當的改進教學方式迫在眉睫。

高中物理新課標形式下的“1+1+1”塔式教學

對於一線教師,到底教學方式該如何改變,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很多專家也提出了各式各樣的方法,但是大多數都殊途同歸,有一點是一樣的,也就是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的教學爲引子或輔助,挖掘學生潛能,讓學生主動學習。但是在實踐過程中卻有各種困難,於是衍生出很多不一樣的教學模式。“1+1+1”塔式教學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所謂“1+1+1”塔式教學,就是“學生自主學習”+“學生課堂展示”+“老師點撥補充”。

學生自主學習之前,老師會結合自己上課的思路和本節的重難點及突破重難點的切入點等問題設計好一張學習任務單,任務單中第一部分是“學習目標”,第二部分是“問題導學”,第三部分是“達標檢測”,第四部分是“思維導圖”,第五部分是“課堂小結”。

由此可見,學習任務單的設計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之後和教學活動的開展相當關鍵,必須提前發放。可以提前一天發,也可以當堂發,不論哪種都要先自主做完或完成一部分,然後小組進行討論,向老師反饋會與不會的情況,老師再分配小組展示的任務,這一步一般把握一個原則,分配的任務都是小組進過內部討論後弄懂的問題。接下來就是學生的展示,小組派同學把任務單上的問題展示出來,如果大家都會的不用展示,在展示的過程中,老師要做到適時補充問題這樣的引導者角色。展示過後,老師或同學再來進行總結。總之這樣的模式下大約80%的時間幾乎都留給了學生自己。

下面我就一節課的內容,利用“1+1+1”塔式教學模式來討論一下如何開展教學活動。

選修3-1中第三章第一節《磁現象和磁場》,上課之前發放學習任務單,作爲學生預習指南,其中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

任務一、預習導向(這類問題一般都是學過的,或者生活中常遇到的,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記憶或對生活現象的理解來解答)

1.  什麼是磁性?什麼叫磁極?磁極有哪兩極?其判斷依據是什麼?

(若學生答不出依據,老師可追問:還記得爲什麼我們說自然界有且只有兩

種電荷嗎?以此作爲引導)

任務二、電流的磁效應(這就要求學生自己閱讀課本上的新知識,過濾一次理解之後來回答問題)

1.閱讀課本80頁至81頁,瞭解電流磁效應發現的過程。81頁中寫道“他偶然地把導線沿南北方向放置在一個帶玻璃罩的指南針的上方,通電時磁針轉到了。”強調“玻璃罩”的目的是什麼?

2.學完本章後,思考以下問題:

(1)如果導線是沿東西方向放置在小磁針的上方,通電時小磁針會偏轉嗎?爲什麼?

(2)如果導線是沿南北方向放置與小磁針在同一水平面內,通電時小磁針會偏轉嗎?

(這兩個問題,在沒辦法實驗的情況下就要考考學生的想象能力,如果沒有理解書上的內容,可能就找不到思路去解答,這種問題可以做一點標記提示學生有點難度)

任務三、磁場

1.磁場的基本性質?

(這個問題略微抽象,但是結合電場的知識和課外輔導資料,學生是可以答出來的。然後老師可以追問:1.“哪裏有磁場”2.“磁場是真的還是假的”3.“怎樣檢測看不見摸不着卻真實存在的磁場”等等)

任務四、地球的磁場

1.地理的兩極與地磁的兩極有什麼關係?請說出我們烏當中學位置處的地磁場方向。(學生上來展示時,這個環節肯定是有趣的,而且貼近生活)

2.學完本章後,請假設我們地球的磁場消失後……(這個問題又可以讓學生們展開有趣的討論)

這一節任務相對比較輕鬆,可以讓學生提前一節課把問題導學和達標檢測完成,在問題反饋之後教師又根據反饋的情況分配問題,做好二次備課。

本節主要內容完成之後,學生可以自己完成本節的思維導圖並展示。這一點不容忽視,學生的自習和總結性複習對每個新內容都是非常重要的,然後教師再來總結補充:磁性、磁極、磁場性質、產生、地磁場等等。在每次展示中,爲了節約上課時間,學生如需做板書,可提前畫好在黑板上,或做在本子上進行投影。

以上內容,基本就是一節“1+1+1”塔式教學模式,剛開始這樣的教學是受到質疑的,而且推進的阻力很大,無論是來自學生的家長的,可能更多是來自我們老師自己,觀念的轉變相當重要,需要我們“拿得起放得下”,也就是捨得把時間交給學生,把“不放心”變爲“放心”。

《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對較強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指出高中物理課程應“幫助學生學習物理知識和技能,培養其探究能力”,例如物理新課程標準已經把過去教學中的許多演示實驗明確學成學生的探究活動,讓學生通過實驗自己歸納出規律。合作性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種適應社會的技能,個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在今後的社會中,個人的奮鬥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學會合作是學生的一種社交能力,更是通向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橋樑。合作性學習呈現了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達到從小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目的。對於多數探究活動來說,探究的過程更爲重要。

隨着物理教學改革不斷深入,一線教師應該不斷的學習,在學習中不斷的改變,才能適應新課改下的教學,才能滿足學生對學習的真正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