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新課改形勢下初高中歷史教學銜接之我見

新課改形勢下初高中歷史教學銜接之我見

新課改形勢下初高中歷史教學銜接之我見

榕江縣第三高級中學 龍勝金

(2018年11月26日)

長期以來,由於學校、社會及家長對歷史學科的偏見,引發了學生對歷史學科的不重視。尤其,近幾年會考考查或只考政、史、地合卷,更引發了學校、教師及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偏見,由此對我們歷史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學聯考能力考查要求日漸紮實的壓力下,如何較好地處理初高中歷史教學的銜接,是擺在每一位高中歷史教師面前的一道難題。鑑於此,結合近年來高一新教材歷史教學的教改實踐,筆者就初高中歷史教學銜接問題,粗淺談以下幾點體會:

一、以興趣引路,並適當進行能力滲透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高一學生正處在思想和心理從感性到理性過渡期、轉型期的開端,在能力要求急劇攀高、理性思維顯著增強的高一歷史的學習中,如果老師把指導大學聯考備考中的哪一套思維習慣和教學模式不自覺地用到高一階段,板着面孔教書,這必將使學生望而生畏,知難而退,從而產生強烈的厭倦和挫折心理,失去學習的興趣和願望。其實,新編教材豐富的人文知識和歷史課堂開放的結構,包含着大量有趣味的因素和激起興趣的契機。筆者在實踐中主要從這樣三個途徑改進教學:其一,在教材與學生已學知識的聯繫中錄找“切口”。例如,漢唐絲綢之路的歷史,中國四大發明的西傳、元朝時馬可波羅的東來等等,都是學生在國中歷史和課外閱讀中耳熟能詳的人和事,本身具有趣味性。其二,在教材與現實生活的聯繫中發掘“熱點”。歷史學鑑古知今的本質目的和人類生活古今相聯的客觀規律都賦予歷史學科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挖掘出它們,往往會成爲課堂教學生動起來並深入進去的“熱點”。例如當今我國提倡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使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間和諧相處,這與我國古代的思想家孔子、孟子和政治家唐太宗等人的主張不謀而合。一舊一新,二者相聯,便會引起學生積極的關注和思考。其三,在教材與學生個人思想的聯繫上釘上“釦子”。高一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正在形成之中,他們有自己的情感天空,而歷史學科中很多人和事都與他們的心靈有着多種多樣的聯繫,老師要善於在二者間釘上“釦子”。例如:中國近現代史上的政治家、軍事家、革命家等英雄人物,與中國古代史上的科學家、思想家、文學家等歷史名人,他們的事蹟和業績飽含催人奮進的內涵。這不僅給愛國主義、世界觀、人生理想等思想教育內容注入鮮活的生命力和切實的說服力;同時也能扣住學生的注意力,激活學生的思維。

二、理清教材內容主線,構建學科知識體系

高一新學期開學伊始是學習高中歷史新教材必修課的政治文明歷程,當中有很多知識,學生在國中就接觸過。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因勢利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國中知識的基礎上與高一新教材的基礎知識銜接理順。並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探究歷史問題的基本能力,切實提高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系統的知識是能力的基礎。所以,要培養能力,就必須把學生從死記硬背的獨木橋引上理解記憶和靈活運用的陽光道,並做到在識記上融會貫通,在運用上觸類旁通。對於高一新生來說,教材內容看來是支離破碎的,只不過按時間順序進行了編排,這種誤識無疑是學習的最大障礙。因此,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的首要任務就是幫助學生編織一張知識的“網”。首先,在章節內部理出清晰的“目”,這就是教學常規最基本的要求。國中歷史教材比較注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故事性,以歷史故事激發學生的興趣。在青少年可塑性較強的高一年級,培養學生從歷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係,矯正學生的心理偏差,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使高一年級成爲學生人生中一個新的健康完美的起點。其次,給章節一個準確的“定位”,即闡釋清楚每一個章節在教材知識體系中的位置。如,在學習高中政治文明歷程的第二課《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的一課中,可先用談話的方式,引導學生回憶在國中歷史課學習的春秋爭霸和戰國七雄,以及相關的故事。在學生回答出春秋五霸和戰國時期商鞅變法的知識後,再引導學生進入新課的第一部分——從羣雄割據到大統一。這樣既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和參與性,又銜接理順了新舊知識。

三、強化課堂內外訓練,培養、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大學聯考命題圍繞思維能力考查這個中心,形式和內容越來越成熟並與其他學科完全接軌的情況下,沒有一個能力的經常訓練、長期積累的過程,只在高三集中訓練、短促突出,猶如暴雨過後溼地皮,必定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所以,訓練必須立足於教材,滲透於教學、穿插在課堂上。爲此,一是不能忽視課後練習題,雖然都是基礎題,但都涉及教材的重點內容、主要內容,要結合在講授中,以題爲目,邊講邊練。二是教材上的思考題,有一定的難度,但以教材爲依據,培養思維能力,是課堂訓練的重點,在講授上隨機訓練,即練即答,注重材料解析能力,評價歸納能力的培養,做到在點化中領悟,在積累中提高。三是教師親自精選編系列習題,最好一節一練,主客觀題型都有,知識覆蓋面寬,能力層次全,題量適當。這不僅能幫助學生及時消化所學知識,更利於提高學生認識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老師處理好每一堂課,保證留下5-10分鐘讓學生隨堂做,趁熱打鐵,當堂抽查,天天堅持,這樣高一階段必將爲高二、高三進一步的能力培養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總之,初高中歷史教學的銜接問題,是擺在我們每一位高中歷史教師面前的一道難題。若能較好地處理,就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推動學生去積極思考;同時也能激活學生思維,並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