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語文上冊教案(彙總17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17篇《語文上冊教案》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語文上冊教案》相關的範文。

語文上冊教案(彙總17篇)

篇1:語文上冊教案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你們正在想什麼?告訴大家,都來說說自己的心裏話,(學生舉手回答)。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心聲》,聽聽李京京的心聲。

二、讀課文

1、默讀,利用工具書查找生字、生詞,弄懂它的意思。

2、聽錄音讀課文,注意感情。

3、配樂角色朗讀課文,讀完之後讓學生進行評價,選出朗讀明星。

4、挑學生複述故事。

在這個環節中,要讓學生知道作者寫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可以讓學生從第一人稱的角度來作創造性的複述)

三、分析課文

1、程來勢開始不讓李京京讀課文,後來“只好”讓他讀,最後用“發顫”的聲音請他把課文全部讀完。說說程老師內心活動的前後變化2、凡卡的故事爲什麼讓李京京感動?讓學生在弄清本題的同時,明白他們兩個畢竟是生活在不同時代的人,找出他們身上的不同點。

3、假如趙小楨在公開課上讀,會有什麼效果?

讓學生自由發言,並挑學生模仿趙小楨奶聲奶氣、嬌滴滴的聲音。

4、分小組討論,對程老師安排的公開課的看法,讓學生各抒幾見,不論褒貶。

四、引導學生自由討論,通過上述分析說心聲的含義。

五、課堂延伸

讓學生對老師、對父母說心聲。

六、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了《心聲》,聽了心聲,那麼我希望我們大家今後一定用心來對待每一個人,每一件事,讓我們的周圍,讓我們的生活,讓世界充滿愛。

七、佈置作業

替李京京給爺爺寫一封長長的信,像凡卡寫的那樣的信

通過本堂課的教學,我體會到學生的學習首先必須是在一種心理感到很安全,思想很自由、很寬鬆,樂意進取、樂意參與,情緒很高亢的狀態下進行。因此,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首先就要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

,新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心聲》教案-九年級語文教案

第一,學生要自由。我們要求課堂要有規範,要有紀律,但是課堂規範和課堂紀律最核心的實質與理念就就是自由,所謂自由就是解放學生的頭腦,解放學生的心理,放飛學生的心靈,讓他們無拘無束,這是最基本的東西。

第二,要有寬鬆的氛圍。所謂寬鬆,我想就是允許學生說錯話,說真話,把它自己的經驗、最個性化的東西充分表達了出來。

第三,就是民主。讓學生敢想、敢說,願意想、願意說。

篇2:語文上冊教案

一、激趣導入(4分鐘)

同學們,我們知道知道農曆九月初九是我國傳統的重陽節。《易經》中把“六”定爲陰數,把“九”定爲陽數,九月九日,二九相重,所以叫重陽,又叫“重九”。由於“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常在此日進行祭祖和敬老活動,所以重陽節又被稱爲“老人節”。與三月九年級“踏春”相對應,重陽還被稱“踏秋”,這一天全家都要一起登高“避災”以求長壽,還會插茱萸、喝酒賞菊,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在國小時我們學過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其中“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描述的正是重陽節登高、插茱萸的習俗。

公元767年的重陽節這一天,四川省夔州的長江邊上,一位衣衫襤褸、疾病纏身、年過半百的老人,孤身一人、步履蹣跚地朝山上登高而來。在這個滿目衰敗的殘秋裏,面對水急風大的萬里江天,面對疲倦而孤獨的飛鳥,面對了無生氣的枯樹,這位一生坎坷、窮愁潦倒的老人,似乎已經走到了生命的晚秋,老人百感交集,情不自禁地賦詩一首,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一首七言律詩——《登高》。

二、《登高》的寫作背景(2分鐘)

《登高》向來被譽傳爲名作,被明代的胡應麟稱爲“古今七言律第一”。這首詩是杜甫767年在四川夔州所作,當時雖然安史之亂已經結束四年了,但地方軍閥又趁機相互爭奪地盤,造成社會**,民不聊生。同時,唐與吐蕃等外族戰爭不斷。在這種內憂外患的形勢下,詩人杜甫的鬱悶是多種因素造成的,時代的苦難、家道的艱辛、個人的多病和壯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適、嚴武的相繼辭世,各種苦悶像濃雲似的時時壓在他的心頭。爲了排遣苦悶,詩人抱病登高,但悲涼蕭瑟的江峽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三、整體感知(3分鐘)

1.播放錄音朗讀,找出本詩的主體情緒是什麼(詩眼:悲)

2.聽老師示讀,注意詩歌的字音、節奏及停頓。

3. 大家自由朗讀,注意結合課文註釋,翻譯不懂的字句。

四、品讀詩歌(30分鐘)

1.鑑賞首聯-----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問題1:首聯利用工筆細描的手法共寫了幾種景物

六種:風、天、猿、渚、沙、鳥

問題2:這六種景物分別用什麼詞描寫的

急、高、嘯哀、清、白、飛回。十四字寫六種景,形、聲、色、態兼備,十分凝鍊。

急風,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體的,又有心靈的。但更主要是心靈的。

天高,顯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單。

哀猿,使人聽到它的叫聲非常悲涼。

飛鳥,可能是一隻找不到食物的孤獨痛苦的鳥。因爲是深秋了,食物很少了。也可能是一隻找不到家的鳥。它在到處盤旋,尋找自己的巢。

問題3:我們能不能把它想象成一隻歡樂的鳥或者想象成不是一隻,而是多隻

不能,我們得根據杜甫此時此刻的處境去想象,此時杜甫孤單地一個人在外漂泊。

迅疾的秋風、高遠的天空、哀鳴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島、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飛盤旋的水鳥。這些都是具有夔州三峽秋季特徵的典型景物,捕捉入詩,不但形象鮮明,使人讀了如臨其境,而且所展示的境界,既雄渾高遠,又肅殺淒涼。

2.鑑賞頷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問題1:頷聯,寫了幾種景物 由落木和江水,我們能想到什麼

兩種景物:落木、長江。 杜甫看到落葉飄零,想自己像樹一樣,已是晚年,已老了。 人已經到了生命晚秋。杜甫生於712年,卒於770年,活了58歲,寫這首詩時是55歲,也就是去世前三年寫的。“落木蕭蕭”是有生命短暫之意,傳達出年華易逝的感慨。

“不盡長江”傳遞的信息是時間的無窮,給人一種歷史長河永不停息的感覺。歷史和時間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顯得短暫。“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面對滾滾不盡的歷史長河,杜甫感到有些無可奈何。但作爲一個現實主義詩人,一個有闊大胸襟的知識分子來說,他不僅僅是無可奈何,也不是對生命短暫的想不通,更不是想違背自然規律而祈求長生不老,他知道人無論活到何時,都難免一死。這是一種必然規律。所以,他又感到豁達、坦蕩、胸襟開闊,有一種很宏大的氣勢。

問題2:能把這聯的上下兩句的意思,聯繫起來總結一下嗎

從表達技巧角度,此聯運用對比襯托,用時間的無窮襯托了生命的短暫。人的生命越短暫,歷史和時間越顯得悠久。歷史和時間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顯得短暫。人的生命越短暫,歷史和時間越顯得悠久。相反,時間和歷史越是悠久無窮,就越顯得人生命的短暫瞬逝。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但江山萬古長青。此聯“無邊”“不盡”,使人聯想到落木窸窣之聲,長江洶涌之狀,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慨。

這種複雜深沉的情感藉助兩個修飾詞“無邊”和“不盡”表現得更爲充分。這兩個詞與下聯的“萬里”、“百年”呼應。詩人的羈旅愁與孤獨感,就像落葉和江水一樣,排遣不盡,驅趕不絕,情與景交融。詩的境界更加雄渾壯闊,更能表達出深沉複雜的思緒。

五、結束語(6分鐘):

今天,我們做了一次穿越,和大詩人杜甫一起完成了一次重陽登高,我們的靈魂彷彿再一次受到洗禮。詩人在垂暮之年,在深秋時節,獨自登高望遠,縱目山河,俯仰宇宙,可謂壯懷激烈,慷慨悲歌。這裏有對漂泊生涯的感嘆,有對老弱多病的嗟傷,但也有對自然的熱愛,對生命的執著。這就是那個一生坎坷,曾經豪情萬丈,志在報國的杜甫,那個無論窮達,都不忘兼濟天下的杜甫,那個已經走到了生命的冬季還掛念祖國興衰的杜甫。同學們請記住這位偉大的老人。下面讓我們一起飽含感情的朗誦一下《登高》。

篇3:語文上冊教案

教學目標

1.學生學會aoe,能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知道單韻母有四個聲調,認識聲調符號,能直接讀出帶調aoe的音。

2.學生能通過自我探索、發現,找到隱藏在插圖中的字母的形,在模擬唱歌、打鳴的活動中讀準字母的音。

3.讓學生明白學習漢語拼音能幫助識字和閱讀,學習普通話,有主動學習的興趣。有良好的寫字習慣。

教學重點

學生學會aoe,能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知道單韻母有四個聲調,認識聲調符號,能直接讀出帶調aoe的音。

教學難點

知道單韻母有四個聲調,認識聲調符號,能直接讀出帶調aoe的音。

教學準備

配合學習a、o、e發音的錄音帶;a、o、e及帶聲調a、o、e的字母卡片;畫有四線格的小黑板。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1.學會a、o、e三個單韻母,能讀準字母音,認清字母形。2.認識聲調符號,學習掌握a、o、e的四個聲調,能直接讀出帶聲調韻母的音。教學重點

a、o、e的發音方法和韻母帶調一口呼是重點。

教學難點

讀準韻母的二聲和三聲是難點。

教學過程

一、明確學習目的,激發學習興趣

1.給同學們讀一個小故事,喜歡嗎教師先讀一個帶有注音的有趣的小故事,告訴學生學會漢語拼音自己就能閱讀注音讀物了,以後學習查字典、學習普通話都離不開漢語拼音,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讀兒歌。

漢語拼音用處大,學習生字需要它,幫助學好普通話,我們決心學好它。

3.看圖講故事(依據課本插圖教師編講),激發學習興趣。

二、學習單韻母a

1.看圖引出單韻母a,板書“a”。

2.教師示範發a的音,邊讀邊講發音方法,講解發音要領,並做示範。嘴張大,舌頭居中,舌位低,嘴脣呈自然狀態(不圓脣),發音過程中口形不能變動。

學生觀察、模仿,體會發音要領。學生反覆練讀。可以利用插圖,藉助“啊”讀準a的音;編成順口溜幫助學生記憶發音方法,“張大嘴巴aaa。

3.再引導學生看圖:小女孩的頭部像a的形,小女孩張大嘴巴發的就是a的音。教兒歌,幫助學生記憶a的音和形。

4.學生反覆練習發a的音。教師巡視指導糾正,單個練習(開小火車,指名讀)。

三、學習單韻母o(方法同上)

注意教發o音時,講要領,做示範。

發“o”音時,嘴半開半閉,嘴脣圓攏,舌尖向後縮,舌面後部隆起。發音方法,把“喔喔”的音拉長,口形舌位不變,接着呼氣發音,就能發出正確的字母音了。攏圓嘴巴ooo

四、學習單韻母e(方法同上)

注意教發音時,講要領,做示範。這韻母不是鵝的音,是第一聲“e”,鵝是第二聲。發音時,口形要變扁,半開半閉,舌頭後縮,舌根稍微擡高一些,嘴角往兩邊咧開,露出牙齒。嘴巴扁小eee。

五、小結

教給學生順口溜幫助學生記憶發音方法,

1.“張大嘴巴aaa,攏圓嘴巴ooo,嘴巴扁小eee。”要告訴學生髮單韻母a、o、e時,口形不能變動。利用插圖幫助學生記憶a和e的形,可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畫,找出圖與字形相似的部分。

2.跟着老師讀兒歌。

圓圓臉蛋羊角辮,張大嘴巴aaa。

太陽出來紅通通,公雞一叫ooo。

清清池塘一隻鵝,水中倒影eee。

3.跟着老師讀一讀,說一說。

六、學習聲調

1.認識聲調符號,配合手勢和兒歌學習。

“-”是第一聲,“/”是第二聲,“ˇ”是第三聲,“”是第四聲一聲平,二聲揚,三聲拐彎,四聲降。

看圖上小汽車的走勢,“汽車平走üüü,汽車上坡ááá,汽車下坡又上坡ǎǎǎ,汽車下坡ààà。”。

2.練習讀a、o、e的四聲。

(1)順序讀,變序讀。

(2)二、三聲對比讀。

á—ǎ—ǒ—t

(3)聯繫日常生活,教師引導用帶調的a、o、e組詞。

ü阿姨好!á啊!你說什麼ǎ啊這是怎麼回事à啊,偉大的祖國!

ō噢,我懂了。哦,是這樣嗎哦!我明白了。

飛蛾額頭t噁心a餓了兇惡

七、鞏固練習

1.教師領讀課文,學生自讀課文。

2.讓學生讀卡片上不帶調韻母,說字母形狀。

3.讀帶調韻母,自讀,指名讀。

八、小結

我們今天學會了a、o、e三個單韻母的讀音、認清了字母形,掌握了四個聲調。

九、遊戲鞏固

1.給三個孩子分別起字母名字,一個叫a,一個叫o,一個叫e,然後請他們上臺介紹自己。還可以給這三個字母分別加上四個聲調再起12個名字.

2.教師示範說:“小朋友好!我是a!你們願意和我做朋友嗎?”下面的小朋友都大聲地說:“a,你好!我們願意和你做朋友!”接下來就到o和e上臺介紹自己。這樣每個小朋友既有中文名字,又都有自己的拼音字母名字,這個字母名字就一直跟隨他們,課下也可以叫拼音字母名字。

十、課堂總結

表揚本課表現好的同學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複習鞏固a、o、e三個單韻母的讀音、字母形及聲調。

2.認識書寫漢語拼音的四線格,學習書寫a、o、e三個單韻母的正確筆順。認識拼音字母的基本筆畫,“”左半圓,“”豎右彎。

教學重點

鞏固練習a、o、e四個聲調的練習。

教學難點

學會書寫a、o、e三個字母。

篇4:語文上冊教案

教學目辬

知識與技能: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母親藝術形象,感悟作者意圖。訓練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培養學生有感情的讀好課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指導學生通過自學討論,自己讀懂課文,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學習作者運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和運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寫作手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母博大、寬厚的母愛和兒子對於母親的思念、懺悔、自責。

體會磨難對於人生的意義,學習在磨難中成長堅強的品質。

教學重難點

品味賞析細節描寫;朗讀設計的評價和指導;探尋作者寫作意旨

教學方法

誦讀法、品析法、精段閱讀法、資料助讀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

課時安排:2~3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背影中我們體會了父愛的偉大和深沉。今天我們學習秋天的懷念,同學們自讀課文,看一看,作者懷念的是什麼?文章的主題是什麼?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根據課文內容,推斷作者遭遇

(二)通讀課文感知主要內容,思考問題。

明確:我活着有什麼勁(絕望)

要好好兒活(再生)

(師):是誰促使作者對生活的態度發生巨大的轉變,並影響了作者的人生觀?

明確:母親

結尾句: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要好好兒活。

3.通過讀課文,你能填寫出:

母親愛花,更愛雙腿癱瘓的兒子嗎?

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親愛花?她更愛兒子?

母親喜歡花,可自從我的腿癱瘓後,她待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央求般的神色。

央求……喜出望外……高興得一會兒坐下,一會兒站起

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對於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

後來妹妹告訴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地睡不着覺。

她昏迷前的最後一句話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

三、再讀課文,揣摩細節(理解人物,把握情感)

(一)PPT呈現:建議你從這些角度品讀課文:抓住一組對比性強烈的動詞;一組重疊詞;一組否定含義的詞;一組飽含深情的話語;

(對文本細節的剖析這一部分,要讓學生讀出其中的情味。這些細節應該是滲透着愧疚、追悔、懷念的。品析與朗讀相結合。)

1.一組對比性的動詞:

我:突然砸碎猛地摔向狠命捶打喊着

母親:躲出去聽我的動靜進來撲過來抓住忍住哭

明確:母親忍受着我暴躁的脾氣,忍受着兒子癱瘓對自己的打擊,把痛苦埋藏在心裏,堅定的鼓勵兒子。

2.一組重疊詞:

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聽我的動靜;又悄悄地進來;眼圈紅紅的;

明確:刻畫了細膩深沉的母愛,她讓我盡情地發泄心中的苦痛,又強忍着內心的悲傷。突出母親的謹慎小心和慈愛細心。對兒子的體諒、包容和理解,無私的關愛呵護兒子。

3.一組否定含義的詞:

不,我不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就再也沒有回來我沒想到她已經病成那樣;也絕沒有想到那竟是永遠的訣別

明確:自己從沒有考慮過母親的感受,從未爲母親着想,對母愛的渾然不覺,母親的去世激起了我對生命的感悟,對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對母親深切的懷念。

4.一組飽含深情的話語:

A、咱娘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

B、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還未成年的女兒……

明確:母親本要和我相依爲命,共度難關的,臨別人世時母親對孩子是多麼不捨、牽掛和惦記。

(二)精段閱讀:(第2段)

1.母親爲什麼擋在窗前?

明確:不想讓多愁善感的我看到落葉凋零的蕭條景象,而產生傷感痛苦,甚至是絕望的心情,從而失去對生活的信心。

2.分角色朗讀體會我和母親不同的態度和心情。

我:什麼時候?好吧,就明天。哎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麼好準備的!

母親:憔悴的臉上央求般高興得一會坐下,一會站起笑了坐在我身邊絮絮叨叨

我:漫不經心、馬虎應付、無所謂

母親:喜出望外、興奮投入、高興得不知所措

對比強烈、鮮明,要在讀中反覆體會,在體會中品讀人物,要讀出當時人物的心境、態度、情感;

對學生朗讀進行評價、指導;可分角色朗讀。

3.如何理解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明確:母親像做錯事的孩子,小心翼翼,生怕刺激了我。

四、三讀課文,拓展延伸(領悟主題,感悟人生)

(一)理解: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了母親沒有說完的話。

明確:盛開的菊花猶如堅強勇敢地活過來的我,豔麗的色彩是對我成功人生的描繪,我最終懂得了母親好好兒活的真正含義,而菊花卻成爲了我懷念母親永遠的寄託。

(二)理解主題

(三)拓展延伸

我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裏,閉上眼睛,想,上帝爲什麼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聽見了回答:她心裏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點安慰,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從樹林裏穿過。---------合歡樹

生病也是生活體驗的一種,甚或算得一項別開生面的遊歷……剛坐上輪椅時,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豈非把人的特點搞丟了?便覺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瘡一連數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纔看見端坐的日子其實多麼晴朗。後來又患尿毒症,經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懷念起往日時光。終於醒悟,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爲任何災難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個更字。生病的經驗是一步步懂得滿足……---------病隙碎筆

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爲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快樂。

※學了這篇課文,你讀懂了什麼?你很想對自己、或是對母親、或是對史鐵生說些什麼?

當苦難、逆境來臨的時候,我們首先應想到的是好好活,讓這唯一一次的活熱烈而輝煌。但願大家從這篇文章中看到的,不僅僅是母愛,還會看到作者對生命的思索。

媽媽的愛就像空氣一樣,讓我賴以生存,而我卻常常忘了它的存在。

面對挫折和災難,我們不僅要有勇氣去

面對,同時也需要家人和朋友的關心。

篇5:語文上冊教案

一、出示插圖,感受快樂

1.(出示插圖)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去看看大哥哥、姐姐是怎樣上課的?你看見了什麼,有什麼感受?(教室裏,同學們正在上語文課,學習生字“馬、牛、羊”。黑板上貼着馬、牛、羊的圖片,一位小同學正在把生字卡片貼到相應的圖片下面。女教師親切地望着她,愉快地微笑着。其他同學端端正正地坐在椅子上,專心地看着黑板。)

2.教師評價:語文課中形象的豐富性,遊戲的有趣,展示自己的才藝。

3.小結:上課時。我們可以做有趣的遊戲,可以認識許多生字,學到本領,還能將自己的本領展示給大家看,上課真是一件挺快樂的事。

二、觀察思考,規範課堂常規

1.你們知道爲什麼有的同學每天上課,學習成績挺好,有的同學卻學不好呢

2.看圖想象,小朋友是怎樣上課的?(小朋友眼睛盯着老師,認真地在聽課。)

3.學習說話:上課的時候,我們要專心聽講。

4.誰明白什麼是專心聽講?(眼睛看老師,耳朵仔細聽,不做小動作,不東張西望。)對,其實上課中坐的姿勢和寫字的姿勢也非常有講究。

三、觀察圖畫,明確正確的坐姿、寫字姿勢

1.良好地寫字姿勢,對我們身體的成長,體形的變化都有益處。

2.你們仔細看圖畫,誰能學着圖中小朋友的樣子來坐一坐。

3.教師表揚同學,誰來說說你是怎麼坐的?(兩腳放平,身子坐正,腰背挺直,頭擡高。)

4.小朋友們真能幹,通過看圖就能說出正確的坐姿,(教師板書“坐”)這就是“坐”,坐下來的坐。

5.讀書又應該怎樣的讀書姿勢呢?

6.讀書的時候,我們應該像圖上的小朋友一樣,,把書拿出來,斜放在桌面上,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好嗎?

7.教師巡迴檢查。

8.誰能用一首兒歌來記住這漂亮的讀出姿勢?

9.師生共同編兒歌:寫字、讀書姿勢要端正,眼離書本一尺,手離筆尖一寸,胸離桌子一拳,兩腳放平,腳踏實地。

10.同學們一起讀一讀。

11.學習“讀書”兩個生字。教師板書“讀書”,這就是讀書,我們一起來讀讀。

四、小結

今天我們同學真能幹,學了許多本領,你能告訴大家,你學到了什麼?(學習了三個生字;學習了正確的讀書姿勢、坐姿;知道了上課是件很有趣的事;上課要專心聽講。)

我們小朋友在40分鐘學到了那麼多本領,這真是一堂有趣的語文課!

五、學唱《上課歌》

上課了

叮零零,上課了,快進教室來坐好。學習用品放整齊,等待老師來上課。老師說話認真聽,提出問題多動腦。回答問題聲音響,大家誇我學習好。

篇6: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都愛看電影、電視劇。好的電影、電視劇往往以它生動的故事情節、豐滿的人物形象吸引着我們,令人難以忘懷。作者看了一場戲,過後留給他的是什麼印象呢?這節課我們學習《看戲》。

二、檢查預習

1.出示生字、詞

鏗鏘 顰 婀娜 蜃樓 屏住

2.讀“預習提示”回答下列問題:

①本文描寫了什麼?

明確:描寫了羣衆觀看京劇表演大師梅蘭芳先生演出《穆桂英掛帥》的場面。

教師補充:京劇堪稱國粹,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它以其豐富的內容,完美的形式,精湛的技藝,達到了我國戲曲藝術發展的高峯,在國際上享有崇高的聲譽。爲此,我想同學們和老師有同樣的感受,爲生活在擁有五千年燦爛文化的國度感到驕傲、自豪。

②作者創作此文的目的是什麼?

明確:讚美我們社會主義國家裏的熱情觀衆和熱情藝術家。

三、閱讀、探究

(一)教師範讀全文

要求學生:

1.畫出表現觀衆情緒變化的詞句。

2.畫出揭示本文中心的句子。

集體明確後,板書

(二)引導學生體味“膨脹”與“漲”,以此強調“關鍵詞句的含義”。

明確:“漲”是水位升高,這裏比喻觀衆情緒逐漸高漲,呈漸變的狀態。“膨脹”則有激盪起伏之勢,呈熱烈歡騰的狀態。

(三)找學生讀課文1、2段,要求其餘學生用一個詞概括出場內外的氣氛。

明確:“靜靜的”。

(四)思考討論:

爲什麼突出“暑氣並沒有收斂”,公園和劇場“是靜靜的”?爲什麼強調劇場“人擠得非常滿”?

明確:突出“暑氣並沒有收斂”,是爲了以氣溫烘托觀衆的心情,人們不顧暑氣炙人,爭相觀看梅蘭芳演戲,說明梅蘭芳的舞臺藝術在廣大羣衆中享有崇高的聲望。

強調公園和劇場“是靜靜的”,渲染演出之前的氣氛,是爲了說明觀衆靜候演出開始,表現觀衆對於欣賞梅蘭芳舞臺藝術的渴望心情。有這位藝術大師的演出,劇場就成了藝術的聖殿。

強調劇場裏“人擠得非常滿”,是爲了說明廣大羣衆衷心喜愛梅蘭芳的舞臺藝術。

(五)速讀第三段

要求:

1.畫出兩個比喻句。

2.畫出介紹劇情的句子。

討論兩個比喻句的作用。

明確:“蜃樓”、“彩霞”兩個比喻將京劇舞臺的美感形容得非常出色。

思考討論:本段關於劇情的介紹,從文章整體看,寫得詳細,還是簡略?爲什麼?

明確:寫得簡略。因爲本文的中心是讚美我們社會主義國家裏熱情的觀衆和熱情的藝術家。《穆桂英掛帥》的具體劇情與這個中心意思關係不大,所以寫得十分概括,免得沖淡了中心。由此,我們大家要注意文章內容詳、略的安排取決於中心的需要。

(六)畫出表現女主角上場時觀衆情緒變化的詞句,畫出描寫女主角歌聲的詞句。

篇7: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教學設計A】

創意說明:語文課須重視朗讀,詩歌更應在朗讀中領悟。這個教案以讀帶講,以講帶析。學生朗讀,教師指點,氣氛越來越醇濃,使讀者神思飛越,沉浸在神話般的意境之中。朗讀,還可以在讀中馳騁想象,創造出美妙的意境。

教學步驟:

一、導入

二、明確目標:

詩歌,是詩也是歌。詩歌的朗讀,如同吟唱歌曲,尤須細心揣摩。今天,我們要在訓練讀的基礎上,學習這首詩。

三、誦讀:

一讀,要讀準字音,做到字正腔圓。(難字略)

二讀,要讀準節奏,注意輕重、快慢。

三讀,讀出意象,即畫面。

a.農家豐收圖;b.霜晨歸漁圖;c.少女思戀圖。

四讀,注意詩歌所創設的氛圍,讀出感情。

a.鬆弛,閒靜;b.寧靜、悠遠;c.清靜、柔美。

全詩應讀出清柔、舒緩的感覺。

五讀,讀出自己的感受、見解,這種朗讀是一種個性化朗讀。

以“_____________用(寫)得美,美在_____________”的句式,對自己感受最深的詞語或句子加以品析。以下可供參考:

1.“棲息在農家”“遊戲在漁船上”“夢寐在牧羊女的眼裏”中“棲息”“遊戲”“夢寐”三個詞用得美:

棲息:用擬人的手法,將虛無的東西(秋天)視象化了,創造出鬆弛、閒靜的氛圍。

遊戲:虛實相生,在作者眼裏,秋天就是如此清逸、閒適。

夢寐:少女朦朧的感情深藏在心中,仍在夢中回憶。

2.“飽食過稻香的鐮刀”。

飽食:擬人手法,寫豐收之景,下文“肥碩”亦寫豐收之景。

3.“收起青鯿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既寫豐收,又寫景,一箭雙鵰。

4.“溪水因枯涸見石更清洌了”,矛盾之美,體現清遠的境界。

六背讀。

【教學設計B】

創意說明:葉聖陶先生說過,“教材,不過是個例子”。在這堂課上,不僅要把這個例子讀透,還要達到舉一反三。學生在課堂上不僅積累了優美的語言,還積累了學習詩歌的方法。

教學步驟:

一、範讀、跟讀、朗讀等,利用多種形式朗讀詩歌,直至背下來。

二、討論交流。

1.你最喜歡哪句詩?爲什麼?2.你不懂的詩句是哪些?3.你讀出了哪幾幅畫面?4.你認爲本詩營造了一種什麼氛圍?

三、引讀:美國狄金森的《秋景》。

1.你讀出了幾幅畫面?2.交流你已領悟到的美點。例:漿果的面頰多麼豐滿(寫出豐收之景)。3.兩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麼共同之處?(都表達了對秋天的熱愛與讚美之情)4.你更喜歡哪一首?爲什麼?

【教學設計C】

創意說明:瞭解詩歌,賞析詩歌,創作詩歌,本教案按照這個思路設計。青春年少,是如詩如畫的年齡,在課堂上教一點寫法,用詩人的眼光觀察生活,必定會使學生神采飛揚。生活,本就是一首詩啊!

教學步驟:

一、朗讀,力求讀得有韻味。

二、向同學介紹這首詩。

1.本詩描寫的是誰的生活?農家、漁人、牧羊女?

2.本詩描繪了哪幾幅生活的畫面?農家在山中伐木,在竹間背瓜果。漁人搖舟捕魚。牧羊女思戀牛背上的笛聲。

3.本詩抒發的感情:對秋天的喜愛與讚美。

4.景物的特點:露珠、幽谷、冷霧、白霜、草野、溪水等,描繪出一種清涼、冷寂、朦朧的氣氛。

5.人物:農家、漁人、牧羊女,都遠離城市的喧囂,營造出一種既來自人世又遠離塵俗的氛圍。

以上每個環節,都必須有充分的朗讀。

三、結合本詩,交流詩的特點。

1.詩,語言優美,用詞生動。

2.詩,用環境描寫表達作者感情。

3.節奏感強,琅琅上口。(不限於以上幾點)

四、在作者筆下,秋天是一個收穫的季節,不是熱鬧與喧譁,而是一種寧靜與閒適。你眼裏的秋天是什麼樣子?用詩的語言表達出來。

五、作品交流、評議。

【資料整合平臺】

1.《秋天》的相關背景

《秋天》是何其芳的早期詩作,系作者30年代初在北京大學求學期間所作。他的早期詩歌受到法國象徵主義的影響,屬於現代派詩作。現代派詩歌在藝術上的突出特點是反對直接抒情和直接陳述,其內心世界決不和盤托出,而是運用暗示和隱喻展現心境,以客觀象徵主觀,或只是描繪一個面貌,而不道出確切的含義。《秋天》這首詩收入何其芳的第一部詩集《預言》。這部詩集大多數作品寫得朦朧晦澀,如《預言》一詩通篇都是象徵。但《秋天》則寫得較爲明快,不像同期創作的其他作品難以理解,但第三節中少女的朦朧戀情寫得十分微妙,對於七年級的學生來說是不易領悟的。嚴格說來,《秋天》並不太適宜這一年齡段的學生閱讀,教學時可根據具體情況酌情處理。

2. 秋(節選) 杜運燮

經歷過春天萌芽的破土,

幼葉成長中的扭曲和受傷,

這些枝條在烈日下也狂熱過,

差點在雨中迷失方向

現在,平易的天空沒有浮雲,

山川明淨,視野格外寬遠,

智慧、感情都成熟的季節啊,

河水也像是來自更深處的源泉。

街樹也用紅顏色暗示點什麼,

自行車的車輪閃射着朝氣;

塔吊的長臂在高空指向遠方;

秋陽在上面掃描豐收的信息。

使用建議:這首詩取景的範圍較何其芳的《秋天》寬廣,抓住了衆多景物的特徵,從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面進行描寫。注意在朗讀中體會,不須深究。

篇8: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教學要求: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習文章中的生字新詞。

3.感受詩中描寫的景象,理解詩中擬人手法的運用。

4.初步感受現代詩的意象美和韻律美。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通過誦讀感受新詩的美。

一、導入新課

1.激趣:同學們,一年四季,季節更替,轉眼,又到了秋天。秋天是碩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節,讓我們跟着詩人王宜振的腳步,一起到田野裏去感受明麗的秋天吧!

2.(多媒體課件或幻燈片展示秋景)教師範讀全詩。[學生邊聽邊思考:文中描繪了什麼?]

3.學生自由談:看了秋景,聽了寫秋的詩,你對秋天有了怎樣的印象呢?

二、初讀詩歌,理清詩歌的脈絡。[此處爲重難點:引導學生在初步讀懂課文基礎上說說課文寫什麼?]

1.學生自讀全詩,邊讀邊標出詩歌的小節來。

2.指名讀全詩,相機正音。[蟬、韌、柔、梳是翹舌音。

3.出示生詞卡片,認讀:明麗釀造煩惱羊腸小道照耀珍藏柔韌井井有條

4.再讀全詩,將自己喜歡的地方多讀幾遍,試着背一背。

三、作業:

1.描紅課後生字,小組給出評價。[指導寫字,注意把字寫端正。]

2.熟讀詩歌。

第二課時(9月19日總14課時)

一、複習:

上一節課我們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用讀來把你們的感受讀出來,好嗎?小組輪讀課文。

二、進入新課

1.精讀感悟,體會秋天各樣的美[秋天與其它季節有什麼不同?]

(過渡:跟着詩人我們走進了秋天,看到了秋天,你喜歡秋天的什麼風景呢?讀讀課文,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

讀完課文後學生自由談,教師相機板書:秋風、秋陽、秋色、秋實、秋香(可以打亂順序)

重點品讀:[此處爲重難點:通過圖文結合反覆朗讀,理解重點句。]

A、秋風:

(1)你爲什麼喜歡秋風?指名學生答。(秋風像個淘氣的娃娃,又像一把柔韌的梳子……)

(2)“把夏天的腳印兒輕輕塗掉……是什麼意思?你覺得這個省略號有什麼作用?(好像是風在一點一點擦拭腳印,掩蓋夏的痕跡。)[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3)能把你的喜歡用讀表達出來嗎?(感情朗讀這一小結,師生共同評價。)

B、秋實:

(1)秋天裏,有哪些果實成熟了?都是什麼樣子的?(稻穗、向日葵、蘋果、葡萄……)

(2)自讀第三到五小節,感受豐收的喜悅。

(3)彙報朗讀,教師指導。

(4)全班賽讀,看誰先背下來。

(5)在看到累累秋實的時候,我們還看到了迷人的秋色,都有些什麼顏色呢?(紅、黃、紫……學生可以想象補充課文中沒有的顏色。)

2.迴歸整體,感受詩的韻律美

(1)你喜歡這首詩嗎?爲什麼呢?(寫得美,讀起來上口……)

(2)你覺得這首詩還有什麼特點呢?

學生自由談,只要有道理就給予肯定。(重點指導體會擬人手法的運用)

(3)教師小結:這首小詩運用擬人的手法,用流暢明快的語言,爲我們描繪了秋天的美。

3.再讀全詩,試着背誦全詩。[朗讀全詩,體會作者對秋天的濃厚的感情。

三、拓展延伸,描繪自己心中的秋天

1.同學們,金秋是美麗的,在每一個人心中,它又美得各不相同,下面讓我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禮讚自己心中的秋吧!

2.自由組合,分組活動:

(1)彩筆繪秋色,畫出心中的秋。

(2)深情頌秋天,讀出心中的秋。(小組合作編排詩朗誦《秋天》)

(3)妙筆描秋景,寫出心中的秋。(即課後練習4,將詩句改成一段話

3.全班彙報交流,教師總結。

四、作業:

1.背誦全詩。

2.課後收集寫秋天的詩,古詩,現代詩都可以。

反思

《秋天》是一篇自讀課文。當代詩人何其芳在詩中描繪了一個個生動的'畫面,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鄉村風景圖。詩的意境優美,語言情景交融,富有詩情畫意。學習此文既可得到文學藝術的滋養,又可得到審美的陶冶,更能激發學生熱愛美好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秋天》一課的教學,我通過多樣化的朗讀帶學生走進課文的優美意境中。朗讀對語文學習是必不可少的,各項語文活動都要由閱讀文體開始,對於詩歌則尤爲重要,只有反覆朗讀才能走進詩歌走進作者的心裏。所謂多樣化首先是指程序上的循序漸進,由識記生字到讀順詩歌到讀出韻律以至讀出感情,步步走來,由淺入深,符合學生的認知習慣。其次是指多種方式朗讀,可以自讀、同桌讀、齊讀、師生共讀,形式多樣化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課後看來,總覺讀出韻律一節處理的不妥當。我本意是想通過四步讀教給學生實實在在的方法,但由於詩歌節奏的劃分本無定法,它和語感有很大的關係,因此,在教給學生劃分節奏時只能根據自己的理解給學生作一個範例,並不能真正教給學生一些規律性的方法,這不能不說是這一環節上的遺憾。

在品秋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從三幅畫面中選擇一幅自己最喜歡的畫面展開想象,將詩中畫面用豐富多彩的語言表達出來,這實際上是一個學生整體感知詩歌內容的過程,是一個從抽象到具體的過程。這個問題的設置應該說有一定的難度,考慮到這一點,我同時在設計課時,準備了第二套方案來降低難度,也就是在學生回答有困難的時候,出示多媒體課件,根據極簡單的景物,描述出一幅動人的畫面,在這個過程中重在教給學生描寫的方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這種降低難度的方法確實爲學生打開了思路,也迸發了許多靈動的火花,出現了許多精彩的片斷。但就總體而言,似乎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我想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學生年齡尚小,對於七年級的學生而言,他們可能更易於接受圖片這種直觀的形式,而對於詩歌凝鍊的語言,似乎還嫌抽象。此外,提到的漁家、原野的秋天,這些離學生實際生活較遠,學生直接經驗不足,間接經驗又不夠,理解起來自然困難。

在品析美詞這一環節中,我着重請學生談自己的看法,教師只做必要的指導。應該說,在這一環節中,學生品析的相對到位。但場面顯得平靜,過於有條不紊,沒有適時激起學生之間的問題矛盾,沒有形成激烈探討的場面,這也限制了學生多角度的思考問題。

每一堂課我都認爲應該給學生一個質疑問難的機會,因爲“學貴有疑”,正所謂“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只有真正對課堂提出問題的學生纔是真正走進文本,有着獨立思考意識的。但由於時間的限制,很遺憾,我在這一節課上卻缺少了這一環節。

總之,由於各種原因,總覺得這課的教學沒達到預期的效果,課堂沒有真正活起來。

篇9: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1.自主認識10個會認字,練習寫好8個會寫字。參照“我的詞語庫”自主積累好詞好句。

2.朗讀課文,感受民間故事情節曲折生動的特點。

3.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說給別人聽,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感受故事情節的曲折生動,並能複述故事。

教學準備

各種品種的竹子的圖片,小黑板。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

1.出示圖片,讓學生欣賞各種品種的竹子,問:你們知道斑竹有何來歷嗎?

2.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

1.課前,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通過預習課文,你知道了什麼?

2.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師生檢查朗讀課文的情況並請同學進行評議。

3.出示小黑板,檢查字詞認讀情況。

(1)指名學生認。

(2)開火車認。

(3)齊讀。

陡巖楠竹賠償求婚

親戚拴牢小鹿出嫁

4.指導寫字。注意指導寫好“禍”“筍”,不要加筆畫、丟筆畫。“灣”字指導好各部分佔位。

三、再讀課文,複述故事。

1.小組合作,把課文讀通,讀準,有感情地讀。

2.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3.複述故事。

(1)方法指導。

A.交代清楚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及人物。

B.把握故事的主要情節,抓住體現故事內容的關鍵詞。

C.儘量用自己的話。

(2)聽課文錄音。

(3)複述故事,師生點評。

四、作業。

1.抄寫本課生字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聽寫詞語。

性命 捨不得 禍事 拴牢

竹筍 水灣 天女下凡 一株樹

2.複述故事。

二、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默讀課文。

思考:課文中出現了哪些人物,這些人物具有怎樣的品質?你是從哪些句段知道的?畫一畫,讀一讀。

2.討論交流,教師適時點拔和引導。

(1)說一說斑竹姑娘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2)結合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信誓旦旦辜負窘得發白

……心像針刺一樣……

(3)有感情地朗讀相關句段。

三、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現人物形象。

你喜歡文中的誰?爲什麼?你準備怎麼展現他的形象呢?可以與學習同伴合作。(或朗讀,或繪畫,或表演,或描述等)

四、拓展延伸,創編故事。

松樹總是四季常青,這背後有一個怎樣的傳奇故事呢?學生創編。

五、作業。

1.給家人講一講這個美好的傳說。

2.推薦閱讀《湘妃竹》。

3.完成故事創編。

板書設計:

斑竹姑娘

美麗善良聰明

幫助 懲罰

朗巴 媽媽 土司的兒子及他的兩個朋友

勤勞 善良 愚蠢 懶惰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7

教學要求: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並正確、規範地書寫本課的7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理解重點句子意思。

(3)瞭解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特點,感受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壯麗神奇。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拼讀、練習、口頭組詞等達到掌握本課生字與新詞的目的。

(2)通過多讀、有感情朗讀,達到熟讀課文的目的。

(3)通過學生自學交流,培養學生自主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4)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美麗偉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教學,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感受祖國山河的壯麗。

教學重點、難點:

1.以提綱的形式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2.瞭解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特點,學習作者表現事物特點的寫法。

課時安排:1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文章內容,體會重點句子的含義;總結全文,指導學生帶着理解朗讀全文。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

師:我們的祖國有奔騰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遼闊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寧靜的山林,繁華的都市,還有令人嚮往的西藏,提起西藏你想到了什麼?誰來說一說。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

2.檢查生字.詞。

3.指名分段讀課文,思考:雅魯藏布大峽谷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奇)

4.讀書百遍,其意自見。再次讀課文,出示閱讀提綱:

①讀一讀,想一想,雅魯藏布大峽谷“奇”在什麼地方?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的?

②對課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並做標註。

5.學生根據閱讀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

三、交流彙報

1.交流自讀疑難

師:讀了課文,你們有什麼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來一起研究的嗎?

2、生彙報,師引導學生評價所提出的問題。

四、自主學習,精讀感悟

1.師:雅魯藏布大峽谷真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觀,找一找課文哪個自然段的內容是寫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奇觀?哪部分內容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爲什麼?生自由發言。

2.下面就選擇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歡的段落來分組自學。

教師出示自學提綱:

1)讀一讀,把你最喜歡的語句讀給小夥伴聽。

2)讀一讀,把你學懂的地方通過畫畫展示出來。

3)讀一讀,把你心中的感受說出來。

學生按自學提綱分組自學,教師指導。

3.學生分組彙報,教師點撥指導。(同時理解重點詞句。)

根據學生的彙報老師相應地點撥:

第二自然段幫助學生理解大拐彎的“神奇”,關於這個大拐彎還有一個傳說呢,默讀,誰能在不看書的情況下將這個傳說繪聲繪色地講給大家聽?第三自然段用三個字可以概括大峽谷的特點:長、深、窄。

它全長496、3千米,最深處達5328米,寬度僅21米

從這些數字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壯觀。這種方法叫──列數字。

除了列數字外,作者還運用了做比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兒?

第四自然段抓住“自然博物館”學習。

第五自然段結合課後第二題學習。這一段作者用了幾個“最”?可不可以換成“非常”?爲什麼?

五、總結全文

1.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

2.教師點撥需要注意的重點詞語。

六、作業佈置:

A類:抄寫生字詞,併爲文章寫一個提綱。

B類:抄寫生字詞,並將雅魯藏布大峽谷介紹給父母親人聽。

C類:抄寫生字詞,並熟讀課文。

板書設計:

位置——強烈反差

形狀——鬼斧神工

雅魯藏布大峽谷世界第一大峽谷

景觀——景色奇異

展望——世界關注

篇10:一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學習目標】

1、認識“醒、雷”等8個生字,會寫“說、話”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能通過朗讀去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3、能展開想象,用自己的眼光發現春天裏事物的變化。

【重點難點】

識字寫字、朗讀課文。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八個生字,寫好“說、話”兩個漢字。

2、正確朗讀課文,學習背誦。

3、在朗讀背誦的過程中感悟春天的美麗。

〖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和詞語卡片,自備田字格,遊戲題板。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新課

謎語導入:三人同日見(打一字)

(隨機揭底,課件出示綠色的“春”字)

師:看到這個字,你想到了什麼?

放映CAI課件:草長鶯飛,萬紫千紅的春景圖,並伴以和諧優美的樂曲。

1、小朋友,你們喜歡春天嗎?板書“春”字,說說你看見這個字想到什麼?

2、做“一字開花”遊戲,看誰說得多。

3、出示課文插圖,老師這兒也有一幅美麗的圖畫,想看看嗎?你看到了什麼?(感受春天大地復甦的情景)。

二、初讀,瞭解短文

1、同學們,春天來了,到處都是春天的氣息,你們看這幅圖上的小朋友們在幹什麼?(有的在拍照;有的在尋找春天;有的在唱歌。)

師總結:是的,他們唱呀跳呀,在歌唱春天,歌頌美好的大自然,請同學們打開書讀一讀課文第1課。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2、出示字詞卡片,反饋讀音:

⑴板書課題:

1、柳樹了

⑵誰來讀課題,柳樹怎麼啦?(醒)誰能從字卡中找到“醒”字貼上去?(補題後讓這位學生帶着大家再讀課題)

⑶除“醒”字外,你們還會認兒歌中的哪些漢字?下面老師考考大家,請看字卡。(老師出示字卡,請學生讀字並組詞)

3、分節讀文,瞭解內容:

⑴讀第一節,說說你知道了什麼?(春雷跟柳樹說話,柳樹就醒了) 教師板書:說話醒了

①柳樹在誰的幫助下醒了?(春雷)教師板書:柳樹春雷

②春雷怎樣跟柳樹說話,小柳樹睡醒了又是什麼樣?你能想像着再讀一讀第一小節嗎?

⑵春雷的朋友們還和柳樹在一起做什麼啦?分小組學習第二、三、四小節。

以小組形式彙報,老師板書:

春雨洗澡柳枝軟了

春風梳頭柳梢綠了

春燕捉迷藏柳絮飛了

⑶春天裏的景物那麼可愛,讓我們一起讀讀最後一個小節,看看着急了的柳樹在幹什麼?

齊讀第五小節。

請同學說一說又知道什麼啦?教師板書:柳樹玩耍小朋友長高了。

哪些同學願意跟柳樹做朋友站起來,看着板書背一背。

⑷同學們,春天萬物都在生長,除了柳樹醒了,還有什麼也醒了呢?

(學生自由說)

⑸春天真的是太美了,讓我們再欣賞這美麗的圖畫,讀一讀課文吧!(自由讀)

三、鞏固生字,寫好字

1、看板書再讀詞。

2、指導書寫: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要寫好兩個相同偏旁的漢字,你們看田字格表裏是哪兩個字(說話)

這兩個字的偏旁誰認識?(言字旁)

寫言字旁時第一筆點起筆不能太低,橫要向上斜一點,折要向左斜一點,注意左邊偏旁窄一些,右邊部分寬一些。

篇11:一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設計說明:

閱讀一篇文章就是打開閱讀世界的一扇窗戶。這篇課文,描繪了秋天美麗迷人的景色,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情感。本課旨在引導學生在朗讀中展開想象,樂於表達,結合圖畫感知自然美。可以採取圖文結合,以讀代講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感受秋天的美麗,低年級識字、寫字是教學重點,因此,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注意教識字的方法,力求識用結合。

學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課文圖片。(教師)

2.預習課文。(學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認識新筆畫“乛”。

2.學習觀察圖畫的方法,仔細觀察圖畫,看懂圖意。

3.認識大自然,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秋天的一些特徵。初步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認識10個生字,認識自然段。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秋天的特徵。

學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課文圖片。(教師)

2.預習課文。(學生)

教學過程:

一、出示圖片,談話導入。(用時:5分鐘)

1.(出示圖片)創設情景,引出課文: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季節的景色嗎?

2.引入新課《秋天》。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用時:10分鐘)

1.教師範讀課文。

2.教師引導學生讀文要求對照拼音把字讀準確、畫出生字。

3.指導學生認識自然段。

4.教師可指導學生學習生字。

(1)出示10個生字。

(2)教師引導開火車讀。

(3)小老師帶讀。

(4)指導學生認識“木、口、人”3個偏旁。

(5)教師引導採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

(6)組織學生遊戲。

5.指導學生分自然段練習朗讀。

三、理解課文,指導朗讀。(用時:10分鐘)

1.課件出示第1自然段,教師引問:這個自然段介紹了秋天的哪些特徵?

2.引導學生看圖第2個自然段引問。

(1)這段話共有幾句話?每一句話寫什麼?

(2)大雁是怎樣飛的?

(3)理解“一會兒”。

(4)引導同學找“一”字的不同讀音。

(5)指導學生朗讀。

3.引導學習第3自然段。

(1)指導看圖,讀課文,回答這個自然段有幾句話?說的是什麼?

(2)引導學生理解“啊”表示什麼?

(3)你還從哪些地方知道秋天到了。

4.指導學生讀課文,讀出讚美之情。

5.指名讀。

6.引導齊讀。

四、總結課文,指導背誦。(用時:5分鐘)

1.教師引導看圖,背誦。

2.師生會背。

3.指名背誦。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我儘量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和體會秋天的景物特徵,整節課中,利用多種形式的自由讀,分段讀,齊讀,調動學生的讀書熱情。在朗讀中感受秋天的美麗,大自然的絢麗多彩。激發了學生髮現美的情趣,培養學生愛美的情操。課堂中,利用多媒體使學生認識了自然段,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秋天美麗迷人的景色,創設情境,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篇12: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教學目標】

1、會寫“麥”和“突”兩個字。

2、能按課文中的對話提示語,讀出恰當的語氣。

3、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深刻體會到遇事要自己動腦筋,親自去嘗試的道理。

【教學重點】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感悟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理解老牛、松鼠說法不同的原因,進而理解老馬說的話中包含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出示課後的詞語)

1、生開火車讀所示詞語。

2、師領生小聲慢讀,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藉助這些詞,讀中回味,在腦海中構建故事的梗概。

3、談話導入新課

師:你腦海中出現的這個故事的名字就叫——

生齊說:小馬過河!(板書課題:小馬過河)

師: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小馬過河》。下面誰能用自己的話給大家講講這個故事。(師指所示詞語)如果能用上這幾個詞就更棒啦!

4、指名用自己的話串講《小馬過河》的故事。

【設計意圖:選擇課後12個詞語便支撐起一個有趣的故事框架,讓學生藉助這些詞,先讀中回味,再用自己的語言進行串講,不僅回顧了上節課所學,對文本有了整體把握,同時進行語言表達的訓練】

二、精讀品悟

師:剛纔這位小朋友說,小馬是聽了媽媽的話才試着趟過河的。媽媽的話可真神奇!她是怎樣說的呢?請大家打開書,把媽媽教育小馬的話找出來,並用橫線畫出來。

1.揭示媽媽的話

根據生答出示:孩子,光聽別人說,自己不動腦筋,不去試試,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淺,你去試一試就知道了。

生齊讀這句話。

2.理解媽媽的話

(1)聽老牛說

?出示第3小節,邊讀邊思考:小馬在送麥子去磨坊的途中碰到了什麼困難?

?從哪兒可以看出小馬不知道該怎麼辦?

?指導朗讀:(小馬爲難了,心想:我能不能過去呢?如果媽媽在身邊,問問她該怎麼辦,那多好啊!)

④出示老牛和小馬的對話,知道老牛說水很淺。(相機板書:淺)指導學生把小馬和老牛的對話讀得有滋有味。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目前的思維水平和語言表達狀況,我將問題設計得比較淺顯;在學生普通話水平不高,且缺乏朗讀技巧的情況下,直接告之人物語言的讀法,並做出示範,讓學生在模仿讀的過程學習、感悟朗讀技巧,體會朗讀樂趣。】

(2)聽松鼠說

?(出示第5小節)學生自由讀第5小節,動動腦筋想想怎樣才能讀好松鼠和小馬的話呢?

?指導學生根據提示語把小馬和松鼠的對話讀出恰當的語氣。

(3)懂得“光聽別人說,自己不動腦筋,不去試試,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淺,你去試一試就會明白。”

?(出示帶有近義詞“立刻、連忙”的句子:

小馬聽了老牛的話,立刻跑到河邊,準備蹚過去。

小馬連忙收住腳步,不知道怎麼辦纔好。)

引導學生朗讀感悟小馬沒動腦筋想過老牛和松鼠的話。

?默讀第7段,邊讀邊圈出這段對話的提示語。

理解“難爲情”,指導學生讀出小馬難爲情的心情。

?(出示第8小節)生齊讀。

揭示“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的原因。

④想象:猜一猜,小馬從磨坊回來後,會對媽媽說什麼?

⑤生齊讀媽媽的話,記住媽媽的話。

【設計意圖:一千遍的叮嚀,不如讓學生自己身臨其境去體會,這樣的思考來自內心,對學生的影響也更長久。】

二、體悟明理

學完了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什麼道理?(遇事一定要動腦筋,親自去試一試。)

四、角色再現

指四名學生分別讀小馬、老馬、老牛、松鼠的話,把故事的情景再現出來。

【設計意圖:分角色朗讀給學生搭建了自我展示的平臺,同時也讓學生得以完整品味文本,體會語言藝術,感悟人物形象,領悟文章內涵。】

四、指導寫字

(出示“麥”、“突”)

1、讓學生觀察怎樣寫好這兩個字。

2、師範寫。

3、生在書後的田字格工工整整地書寫這兩個字。

4、同桌互評。

五、佈置作業

回去跟家長講講《小馬過河》的故事,並續編故事:想想小馬又遇到了什麼困難?他會怎麼辦呢?

篇13: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1、認識“亦、宜”等5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抹、磨”,會寫“斷、楚”等16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望天門山》。

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想象詩中描繪的畫面。

【教學重難點】

1、邊讀邊想象畫面,感悟古詩描繪的美的意境。

2、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祖國河山的美麗和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直接導課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第六單元,大家讀一讀本單元的人文主題。(生自由讀)

2、古往今來,有不少文人墨客都表達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這節課我們先走進第17課,一起學習兩首描寫祖國山河的古詩。(板貼《望天門山》和《望洞庭》,生齊讀課題)

3、同學們比較一下這兩首詩題,有什麼共同點?詩題中都有個“望”字,“望”是什麼意思?(遠遠地看)“望”字的甲骨文很傳神,(出示)你們看,像一個人站在土坡上睜大眼睛向遠處看,後來就逐漸演化成了現在的寫法。

二、師生共同學習《望天門山》

(一)揭示課題,瞭解作者。

1、我們先來學習第一首《望天門山》,它的作者是李白,你對他有哪些瞭解?

2、指生交流。

3、出示李白資料。

4、我們學過不少李白的詩,無論是“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早發白帝城》,還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望廬山瀑布》,都能體現出他的豪邁奔放,他的詩都極具浪漫主義色彩。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詩也承襲了他浪漫主義的風格,大氣磅礴,讀完讓人蕩氣迴腸。

(二)初讀詩文,瞭解詩題

1、誰來給大家讀一讀這首詩?(指生讀)你的發音很準確,讀得也很流利。想不想聽老師讀一讀?(師配樂朗讀)

2、我和他讀的有什麼不同?指生交流。朗誦古詩時不僅要讀準字音,還要讀好停頓,讀出聲斷氣連的感覺才能讀出詩的韻味。

3、誰聽出老師剛纔讀到哪裏把聲斷開了?出示停頓,誰再來讀一讀?(指生讀)

4、這首詩是李白25歲時第一次離開自己的家鄉,乘船沿着長江順流而下,途經天門山時寫下的。“望”是遠望,天門山是座什麼樣的山?根據註釋和山名來預測一下。是啊!天門山,名爲天門,必爲天之門戶也。你看,它多像兩扇高高的大門啊!誰再來給大家讀一讀詩題?(讀出天門山的氣勢;讀出作者的愉悅。)

(三)藉助景物,感悟詩境

1、提問:作者遠望天門山,都看到了哪些景物呢?請你在書上圈畫出來。

2、指生交流:天門、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3、一首詩就是一幅畫,讀到這裏你的眼前浮現了怎樣的畫面?

4、師小結:青山、碧水、白帆、紅日,構成了一副色彩斑斕、美不勝收的大好河山圖。

(四)抓關鍵字,探究詩意

師:李白不愧是詩仙,寥寥數筆就將祖國的大好河山展示在讀者眼前,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賞讀詩文。

齊讀一、二句詩: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1、傳說天門山原來是一座山,後來被一把利劍一劈爲二。同學們讀一讀這句詩,能讀出來這把利劍指的是什麼嗎?指生交流:結合註釋,瞭解楚江。

2、(課件出示第一句)楚江如同一把利劍,將雄偉的天門山一劈爲二,這是怎樣的水啊?指生交流:水流湍急的、洶涌澎湃的(板書:水急)

師:看來這奔流而下的楚江威力可真是不小啊,能將一座大山劈成兩半!你能把這種洶涌澎湃的氣勢讀出來嗎?(指生讀)李白看到這水衝山開的奇觀,詩興大發,揮手吟道:天門中斷楚江開!(齊讀)

3、(課件出示第二句)碧綠的江水向東流到這裏發生了什麼變化?結合註釋說一說:至是“到”,回是“迴旋”,“此”指的是什麼?“至此”是到哪了?原本向前奔騰、勢不可擋的江水到了天門山這裏打了個迴旋。你覺得天門山是怎樣的?指生交流:高大險峻的、堅不可摧的師:是的,這如刀砍劍劈的天門山高大險峻,屹立江邊迫使江水激盪迴旋。這句詩表面在寫水,實際上則是借水勢讚歎山的險峻。(板書:山險)李白看到這山阻水回的景象,忍不住驚歎道:碧水東流至此回!(齊讀)

4、(出示前兩句詩)你能把這種水急山險的磅礴氣勢讀出來嗎?指導朗讀。過渡:這兩句寫了李白遠望到的山川之勢。隨着船的前進,越來越靠近天門山,李白又看到了什麼?

出示: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1、這句詩中哪個字的意思不明白?

交流詩意:兩岸的青山相對出現,一隻小船從太陽升起的地方緩緩駛來。

2、這句詩主要描寫了哪兩種景物?指生交流,師趁機板書:山帆作者分別運用了哪兩個動詞來描述這兩種景物的?指生交流,師趁機板書:出來

3、兩岸的青山原本就是靜立不動的,作者爲什麼要用動詞“出”來描述它?同學們,你平時坐車行進時,路前方的景物帶給你怎樣的感受?這就是作者李白當時的感受吧!舟行江上,遠處的山逐漸撲入眼簾,愈顯清晰。

4、兩座青山就像主人一樣迎接江上來客,此時李白的心情是怎樣的呢?(高興、激動)一個“出”字使本來靜止不動的山有了動態美,不但逼真地表現了舟行途中天門山特有的姿態,而且寓含了詩人的喜悅之情。讓我們帶着這份喜悅之情,再來讀一讀這兩句詩吧!

(五)配樂誦讀,昇華詩情

1、讓我們帶着對詩句的理解,隨李白一起泛舟,遠望天門山吧!

2、這首詩描繪了波瀾壯闊的長江從天門山中間奔流東去的雄奇景色,全詩在“望”字統領下展開,天門山的山形和長江的水色融爲一體,壯麗的景象得到充分展現,也將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

3、這樣壯麗的山河你喜歡嗎?將你的喜愛之情讀出來吧!再讀古詩。

4、既然同學們都那麼喜愛這首詩,那就把它背下來吧!(指生背,齊背)

三、學習古詩《望洞庭》

過渡:同樣是描寫山水的詩,與水急山險的天門山相比,劉禹錫筆下的洞庭湖又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

(一)初讀古詩

1、請同學們默讀《望洞庭》,思考詩人看到了哪些景物?在詩中圈出來。

2、圈完了嗎?圈完後同桌之間互相讀一讀這首詩?

看看能否讀準字

1、“翠”是什麼顏色?(綠色)

2、都有什麼是綠色的?(山是綠色的,水是綠色的)

3、這山是什麼山呀?結合註釋來說一說。(洞庭湖中的君山)

4、遠遠望去,洞庭湖裏的山是綠的,水也是綠的。

作者接下來又打了一個精妙的比喻:白銀盤裏一青螺。

1、“白銀盤”指的是什麼?“青螺”指的又是什麼?

2、剛剛我們說水是綠色的,爲什麼這裏又說湖面像個白銀盤呢?兩處說法矛盾嗎?誰來說說你的理解?指生交流。解讀:原來隨着時間的推移,月亮越升越高,月光也越來越亮,灑在湖面上反射出白色的波光,遠遠看去就像一個白銀盤,而湖中的君山依然保持着原來的綠色,就像白銀盤裏盛放着一枚小小的青螺。

3、這兩句詩中有山有水,精妙的比喻將山水一體的美景寫得有形有色,使人倍感親切。(師板書:山水一體)

4、誰來美美地讀一讀?

(三)體悟詩情

1、這首詩意境很美,讓我們一起來美美地吟誦吧!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呢?《望洞庭》通過豐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將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繪得惟妙惟肖,表達了詩人對洞庭山水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3、帶着你的喜愛之情,再來讀一讀全詩。

四、對比提升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李白的《望天門山》和劉禹錫的《望洞庭》,這兩首詩有什麼異同?

相同:都是山水詩,都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喜愛與讚美之情。不同:一首是描繪水急山險的天門山,雄奇壯觀,大氣磅礴;一首是描繪湖月相映的洞庭湖,寧靜祥和,活潑清新。(師趁機板貼)

2、朗誦比賽:男生讀《望天門山》,女生讀《望洞庭》。3、請從中選出一首你最喜歡的詩,把它背過吧!

4、檢查背誦。

五、作業佈置

1、背誦並默寫《望天門山》。

2、用自己的話說說下面詩句的意思: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板書設計】望天門山望洞庭水急山險湖月相映山出帆來山水一體雄奇壯觀寧靜祥和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解讀詩題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跟隨李白和劉禹錫領略了天門山和洞庭湖不同風格的美景,這節課讓我們跟隨蘇軾的腳步去欣賞西湖的風光。板書課題《飲湖上初晴後雨》,生齊讀課題。

2、理解詩題1透過讀詩題,你讀懂了什麼?誰在哪裏幹什麼?天氣起初怎樣,然後怎樣?

根據提示,用自己的話完整地說說詩題的意思。飲:喝酒湖上:在西子湖畔初晴後雨:先是晴天,後來下起了雨。

3、詩人與朋友在西湖上飲酒遊覽,適逢天氣晴轉雨,詩人便飽覽了兩種截然不同的風光。我們再來讀一讀詩題,注意讀好停頓。

4、關於作者蘇軾,你知道他的哪些信息?指生交流,師出示資料:蘇軾是北宋文學家、書畫家,世人稱之爲“蘇東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

二、檢查預習,字詞過關

1、課前同學們預習了這兩首古詩,下面檢查一下同學們對字詞的掌握情況。出示生字:瀲灩亦宜磨初抹鏡銀螺

(1)指導多音字:磨抹(“抹”右邊上橫長下橫短,與“未”區分開。)

(2)指導易錯字:初左右結構,左窄右寬,左長右短。字形從衣從刀,用刀裁布爲製衣之始,所以左邊是衣字部。意思是“開端,開始”。觀看一帆視頻,生練寫,同桌互評。

三、學習《飲湖上初晴後雨》

蘇軾眼中的西湖是怎樣的,大家快讀一讀詩文。

1、指名讀古詩。(生生評價)

2、那這句詩的意思你理解了嗎?指生說,師補充。

3、西湖的美景是這樣的出神入化,腦海中想象出畫面了嗎?(課件出示雨天美景圖)帶着你自己的感受讀一讀。

4、無論是天晴時的西湖,還是下雨時的西湖,無論是波光粼粼的西湖,還是山色空濛的西湖,都是那麼美麗,那麼奇妙!讓我們一起來讚美這奇妙的景象——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1、一天之中,詩人享受了晴天和雨天兩種美,真是高興。這時他由西湖想到了誰?西子是誰?課件出示西施資料。詩人是怎樣讚美西施的?(出示後兩句詩)淡妝濃抹是兩種不同的裝扮,淡妝比較素雅,濃抹則鮮明豔麗。生活中女孩子淡雅的妝扮叫做(淡妝),舞臺上演員們鮮豔的妝扮是(濃抹)。

2、那西施是淡妝好看還是濃抹好看?(都好看)你怎麼知道的?(總相宜)西施天生就美,所以不論淡妝還是濃抹都適合。我們來誇一誇西施的美:淡妝濃抹總相宜。

3、這句話僅僅在讚美西施麼?誰能借助老師給的關鍵詞,說說詩句的意思?指生說。

4、這句詩看似在說西子,實際上比喻的是西湖。晴天水光瀲灩的西湖,鮮豔明亮,恰似西子的濃抹;(板書:濃抹)雨天山色空濛的西湖,淡雅清新,恰似西子的淡妝。(板書:淡妝)作者這樣寫是想表達自己的什麼感情呢?(對西湖的讚美)我們也一起來讚美一下西湖的美景吧!——(齊)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小結:作者運用生動的比喻將西湖不同天氣的美景展示在讀者眼前,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整首詩吧!齊讀全詩。

四、作業佈置

1、背誦古詩,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2、收集蘇軾描寫祖國山水的其他作品,並品析背誦。

篇14: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自學生字新詞,學會“聿”字。

3、領悟知識和實踐的關係,懂得不斷讀書,不斷吸取新知識的重要性。

二、教學重點:

理解詩意

三、教學難點:

領悟詩中蘊含的道理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共同來學習第16課《古詩兩首》中的第一首詩,看老師寫題目。(師板書課題)

2、誰來讀詩題?

認讀“聿”字。

齊讀詩題,讀懂了嗎?誰來說說你是怎麼理解題目的?

3、提到陸游,大家應該不會陌生,他是()代的()詩人。之前,我們積累過他寫的哪些詩?還記得嗎?選一首背一背,好嗎?希望你的背誦能傳遞出你對這首詩的理解,傳遞出陸游作這首詩的心情、願望。(生背誦)

4、那麼陸游想用《冬夜讀書示子聿》這首詩告訴他的兒子什麼呢?我們又能從中明白什麼道理呢?下面就讓我們走進這首詩。

(二)學習古詩

1、自己先將古詩多讀幾遍,看看自己讀懂了詩中的哪些字、詞、句,把自己知道的寫在書中,等待與大家一起智慧共享。

2、誰願意來讀一讀古詩?指名多位讀。

3、你已經知道了哪些知識呢?說一說和大家一起共享。

全班交流。

4、還有自己不懂的地方嗎?提出來讓大家幫助你解決。

生質疑。

5、理解了詩意,你認爲這首詩陸游想要告訴兒子的是什麼呢?(板書:學習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實踐)

6、這首詩是作者在冬夜讀書時的感想,也可以說是一種靈感,我想問一問同學們,陸游爲什麼突然想到要告訴他的兒子這些呢?你能走進陸游,走進他的內心想象一下,他當時是怎麼想的嗎?

學生想象,發言。

7、同學們的想象使詩歌更加立體起來、豐滿起來。請大家看插圖,在一個冬天的深夜,陸游在燈下專心讀着書,突然有了一些感想,於是奮筆疾書,之後便叫來自己的兒子子聿,把他想到的告訴他的兒子。他會怎麼說呢?用你自己的話來說一說,注意你的語氣和態度。

(1)指名說

(2)請你用成語來形容剛纔“陸游”在教育他兒子時的態度。

8、請你也來語重心長地讀一讀古詩吧。

指名讀,評價。

背誦。

(三)作業:

1、背誦這首詩。

2、積累陸游其他的古詩。

篇15: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教學目標]:

瞭解江南的雪有什麼特點,體會重點句子的意思和蘊含着的感情。

[教學重點]:

瞭解江南的雪有什麼特點。

[教學難點]:

體會重點句子的意思和蘊含着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理清條理。

1、從古到今有多少文人讚美過雪花,有多少讚美雪花的詩句名垂千古,誰能說出關於尋雪的詩句呢?(學生讀蒐集的有關詩句)

2、在生活中,你看到的雪又是怎樣的(學生自由說)

3、今天我們共同來欣賞魯迅的《雪》,請認真讀課文,看看課文寫到了哪幾種雪?據此給課文分段。

(板書:江南的雪朔方的雪)

二、學習第1—3自然段。

1、先讀一讀第1自然段,找到文中的一個詞來說明“江南的雪”的特點。(板書:滋潤美豔)

2、哪些詞句描寫出“滋潤美豔”呢?請再仔細讀一讀作者描寫雪野時,用了哪些顏色,寫了哪些事物?(邊說邊讀):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渾黃的(磬口臘梅花)、冷綠的(雜草)。

3、單是看這些字眼,我們就可以感受到這江南雪野的美,若你再邊讀邊想象一下啊!這雪中的鮮花,鮮花中的白雪,交相輝映相互襯托,你腦海裏會浮現出什麼樣的畫面呀?(學生讀到哪,就指導到哪)

4、你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這畫面嗎?

5、是啊、看到這些雪中的花兒,我不僅想到雪萊的詩句“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江南的雪真是“滋潤美豔”,我們來一起讀一讀吧。

6、作者寫了這雪中的花,覺得還沒有寫盡江南雪野,他接着又寫到了什麼?(蜜蜂)

7、如此一來就有了矛盾,這樣的冬季,哪來的蜜蜂呢?(出示句子,突出“彷彿”二字)

江南的雪野如此充滿生機活力,雖不是春天,我們卻聞到了春的氣息,感受到了春的活力,所以作者說——(讀)“江南的雪,可是滋潤美豔之至:那是隱約着的青春的消息。

8、再細細品味一下這一段,看看你還能從哪些詞句中讀出江南雪“滋潤美豔“的特點呢?

9、喜歡這美麗的江南雪野嗎?再有感情地讀一讀,背一背吧!

10、魯迅的少年時期是在家鄉紹興度過的,成年的魯迅,爲了尋找國家民族復興的道路,不得不漂泊在遙遠寒冷的北京,在這樣的一個雪天,先生想起了故鄉的雪,他還會想起什麼呢?(他在故鄉度過的無憂無慮的少年時期)在這樣的雪天,孩子們最愛的遊戲是什麼?(生:塑雪羅漢)

11、從文中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孩子們對於堆雪人的喜愛呢?(用“ ”畫出,與同桌小聲交流)

12、用雪堆雪羅漢,自然也有江南的雪“雪潤美豔”的特點,從哪裏可看出?(很清白、明豔,以身、自身的滋潤相粘結,整個地閃閃地生光。)

13、給孩子們帶來如許快樂的雪人,遇上連日的晴天,便挽留不住,令人難免生出淡淡的哀愁,江南的雪,是滋潤美豔的,但也是——(脆弱的,生命力不強)

三、小結

江南的雪象徵了哪些美好而又缺乏生命力的事物,讓人一邊嚮往,卻又一邊惆悵。

篇16: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一、生詞

竊讀炒菜鍋勺踮起餓狼懼怕充足屋檐皺眉一碗痠痛支撐書櫃

二、讀讀寫寫

招牌擔憂急切懼怕環境知趣光顧恐怕充足理由屋檐其實支撐鼓勵

三、詞語積累

急匆匆花花綠綠傾盆大雨飢腸轆轆舒舒服服依依不捨

四、詞語理解:

適宜:適合,相宜。文中指在書店人多,無人注意到我的這種環境與我只讀不買的竊讀行爲相適合。

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討厭。這裏指知道常常這樣只讀不買是惹人討厭的,每當感覺到書店裏店員態度變化時,我就會放下書離開。

飢腸轆轆:飢餓得肚子發出腸鳴音。

白日夢:比喻不能實現的胡思亂想。文中是說作者在餓着肚子站着苦讀中,也幻想着能夠有錢;而有錢也不過能吃上一碗麪條,再坐下來舒服地讀書。這種最簡單的需求對一個窮學生來說像“白日夢”一樣不可能實現。

依依不捨:留戀,不忍分離。

五、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主要內容:寫小作者因爲買不起書,放學後偷偷地躲在書店裏讀書的事。

六、句子理解:

句子1:我跨進店門,暗喜沒人注意。我踮起腳尖,從大人的腋下鑽過去。喲,把短髮弄亂了,沒關係,我總算擠到裏邊來了。

通過小作者的動作描寫,寫出了書店顧客之多,更表現了我讀書的如飢似渴。

句子2:急忙打開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着。

“貪婪”是指貪得無厭,沒有滿足的時候。這句話以一個極其生動形象的比喻──將滿懷讀書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飢餓的狼,一頁頁貪婪地閱讀猶如餓狼進食。寫出了“我”強烈的求知慾,對讀書的渴望。

句子3:我有時還要裝着皺起眉頭,不時望着街心,好像說:“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實,我的心裏卻高興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這句話通過對發愁的表情和快樂的內心對比描寫,寫出“我”爲雨天能夠有個充足的理由讀書而高興無比,更加表現出了“我”對讀書的喜愛。

句子4:我合上書,嚥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後才依依不捨地把書放回書架。

作者用一個動作,寫出了此時的“我”儘管是腿痠腳麻、飢腸轆轆,卻在兩個多鐘頭的飽讀之後有一種滿足感、充實感,收穫了知識與智慧。

句子5:“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

“吃飯長大”是指身體的.物質需求,“讀書長大”是指精神的成長,心靈的成長。糧食哺育的事身體,而書籍哺育的是靈魂,一個知識與智慧不斷增長的人,纔是一個健康成長的人。

句子6: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

這句話是課文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竊讀的百般感受。快樂與懼怕交織在一起,形成一種複雜的、難以言說的感受,正是竊讀的滋味。

七、課後問答:

作者是在舊中國私人開的書店裏讀書。在這裏讀書要經歷擔憂、恐慌和懼怕的痛苦,還要經受飢餓和腿痠腳麻的煎熬。

八、讀書格言: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______劉彝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_____孔子

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

書籍是造就靈魂的工具——雨果

會不會讀書決定着一個人的智力發展。——蘇霍姆林斯基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蘇軾

篇17: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教學目標:

1.掌握7個一類生字,識記7個二類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詞語在句子中的作用及其蘊含的豐富情感。

3.感受自然美景,瞭解大興安嶺景物的特點,體味作者的喜愛之情,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瞭解大興安嶺景物的特點,學習課文敘述的順序。

2.體會作者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

3.概括並體會大興安嶺景物特點,學習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有關大興安嶺的文字、圖片資料。

教學時數:3課時

基礎知識:

1.生字:

峻 高山峻嶺、險峻、崇山峻嶺

俏 俏貨、俏麗、俏皮、俊俏

樺 樺樹、白樺

蝴 蝴蝶、黃蝶

礦 礦石、礦物、礦產

恰 恰好、恰如其分、恰巧、恰當、恰似

廈 大廈、廣廈

2.多音字: 廈 shà(大廈) xià(廈門)

3.正音字: 摸[mō] 峻[jùn] 樺[huà]

4.詞語:

奇峯怪石:奇形怪狀的山峯和岩石。

高不可攀:攀,攀登。高得沒法攀登。形容難以達到。

雲橫秦嶺:雲與秦嶺平行,形容秦嶺很高很險。

孤峯突起:孤,單獨。突起,高聳。指單獨的一個山峯高高地聳立着。

盛氣凌人:盛氣,驕橫的氣焰。凌,欺侮。傲慢的氣勢逼人。

目之所及:及,達到。指眼睛所能看到的。

千山一碧:許許多多的山嶺都是一種碧綠的顏色。

萬古長青:這裏指永遠蒼翠。常用來比喻高尚的精神或深厚的友誼永不衰退。

椽柱:椽,放在檁子上架着屋面板和瓦的木條。椽子和柱子。

疾駛:(車輛等)急速行駛。 疾馳?:(車馬等)奔馳。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識記生字,初讀課文,理解文章大意。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 你看過海嗎?它什麼樣?

2. 那你見過林海嗎?今天就讓我們隨着作家老舍的腳步走入林海,看看置身其中的感覺吧!

3. 出示課題,齊讀。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三、學習基礎知識。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內容,梳理層次。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自然入文。

1.作者初到大興安嶺的感覺怎樣?(親切、舒服)

2.指導朗讀,讀出這種親切、舒服的感覺。

3.自由讀課文,思考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進行描寫林海的?

二、精讀重點,領悟林海之美。

1.學習第2自然段。

(1)指讀第2自然段,思考嶺有什麼特點?

(多、美、溫柔)

(2)作者是怎樣抓住嶺的特點寫的?

按照“讀句子—抓特點—談理解”的步驟說說自己的理解。

(3)自由練讀並讀出感情。

2.自由讀3、4自然段,看看林的特點是什麼。(綠而像海)

3.指讀第5自然段,思考這一段還寫了什麼?(花)

(1)花有什麼特點?(數量多,種類多,多姿多彩)

(2)你覺得這段中哪句話寫得好?讀一讀。

4.讀最後一段,思考:作者爲什麼覺得興安嶺越看越可愛?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林海之美,語言之美。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總結全文,完成課後習題。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有感情地配樂朗讀課文。

2.指名讀課文。

二、完成課後習題。(答案如下)

1.作者是從山嶺、樹木和花朵這三方面來寫林海的。

2.作者是按照由遠到近,由上到下的順序來描寫的。

3.(1)這句話是用擬人和對比的方法突出了興安嶺溫柔的特點。

(2)這句話將連綿不斷的山嶺比作了波浪,可見森林之大,樹木之多,不愧爲“林海”這一稱號。

(3)這句話運用了反問和比喻的修辭方法,說明了白樺樹又多又美,像海邊的浪花。

(4)這句話用擬人的方法把靜止的景物寫活了,從而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興安嶺的喜愛之情。

板書設計:

嶺 多 溫柔

林海 林 綠 像海 熱愛

花 繁 絢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