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巧用電教媒體的優勢提高國小數學教學

巧用電教媒體的優勢提高國小數學教學

巧用電教媒體的優勢提高國小數學教學

摘要: 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地巧用多媒體技術,對於提高教學質量、改善教學方法,對教學方法的改革有着積極的意義:特別在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中能巧用電教手段可使學生快速、高效地獲取知識,發展思維、形成能力,它不僅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同時也促進了國小生認知心理和智力的發展。爲課堂教學營造了濃厚的氛圍,使學生以最佳的狀態投入學習中。

關鍵詞:電教媒體  應用  不用  提高  數學教學

電教媒體網絡教學通過圖、文、音、像等信息,形象、具體地傳授知識和表現教學內容,並大大擴展時空範圍,有利於學生接受並將其上升爲理性知識。它彌補了傳統教學在情境營造、時空轉換、情感滲透、思維創新等方面的不足,以一種鮮明的教學特點,豐富的教學內容,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爲特徵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顯示出它得天獨厚的優勢。

一、多媒體應用與不用

是不是每節課都要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或者是爲了節約備課時間根本就沒必要用多媒體教學?這都是比較偏面的觀點。多媒體課件當用則用,我認爲在遇到以下幾方面的問題時可以用多媒體課件來輔助教學。

1、對於學生不熟悉的又需要了解的形象,或者是限於學校沒有的直觀教具,可以用多媒體課件來展示。比如在進行鐘錶的認識的教學時,雖然國小生知道鐘錶,但是對於鐘錶的構成卻不完全瞭解,學校又沒有鐘錶教具,那麼就可以能過多媒體,出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鐘表圖片,然後把一個完整的鐘表平面圖展示出來,讓學生一目瞭然的瞭解鐘錶中的時針、分針、秒針,大格和小格,爲學生後面學習認識時刻打下基礎。

2、需要直觀展示的形象過程。比如,在講1分時,可以通過分針走一小格爲1分的動畫演示,讓學生了解1分是分針走1小格,而分針走一圈是60分,能過把分針走的路線用色彩標示出來,瞭解分針走1圈走了60小格也就是60分,這時同樣用不同的色彩把時針走的路線標出來,讓學生直觀瞭解到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大格,就是1時,1時=60分。這個過程雖然用鐘錶可以直接操作,但是學生看實際鐘錶教具沒有用課件色彩分別展示那樣形象,特別是1圈,1大格,課件展示更加準確、直觀,同時學生更有興趣,觀察更方便。

3、較抽象的問題。對於一些抽象的問題,能過講解學生並不能瞭解的,可能通過課件來輔助瞭解。比如在教學千米時,對於千米這個長度學生並不瞭解,1千米到底多長,我通過課件配合講解來完成的。本校到北滘鎮天天商場大約7千米,我就把本校到北滘鎮天天商場公路線圖做成課件,每隔1千米設置一個點,都是學生們熟悉的地方,如XX地名、XX同學的家、XX橋等。然後動畫展示,從出發點到XX地名剛好是1千米。學生們對這個地名都很熟悉,就建立起1千米的概念,這些路有彎的,有直的,就問學生,從XX地名到XX地名是1千米,有幾個彎,從XX橋過到XX同學家有1千米,是直的,從橋到XX同學家要走多久,讓這位學生回答後,再用動畫演示小朋友走1千米的時間,大約15分鐘,這樣加深對1千米的認識。

4、需要突出重點或突破難點時。比如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時,要得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在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後,呈現其特點時,就可以用課件展示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徵的表格,讓學生一下子就看出了長方形和正方形在邊和角上各自的特徵,而且可以直接對比出其特徵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再通過色彩和閃爍,讓學生加深對特徵的瞭解。

當然,很多時時候我們是沒有必要用課件的,對於通過傳統教學手段就能解決的問題就沒有必要用課件去展示了。比如在展示平行四邊形的不穩定性時,用課件展示反而讓學生不明瞭,倒是用實物展示,直接拉扯平行四邊形讓其變形,會更直觀更形象一些。

二、巧用電教媒體激發學習興趣

兒童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國小生的思維正處於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抽象思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藉助於形象思維。因此,這就決定了他們必然對直觀形象、色彩鮮明的事物感興趣。在課堂教學中,運用電教媒體的優化組合,創設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情境,引導學生觀察、探究。

如在教學統計中的數據的收集和整理:小華統計一個路口在10分鐘內各種機動車通過的數量,並製成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時,巧用電腦創設教學情景,把課本上的插圖變成實景,動畫顯示出一輛輛摩托車、小汽車、大客車、載重車通過一個路口,學生處在安全的實景中收集數據,解決了課本難以解決的問題,學生注意力集中,學習興趣很濃,充分體會到實地收集數據的樂趣,很自然地步入積極思維的狀態之中。

三、巧用電教媒體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在當今的教學活動中,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已成爲首要任務之一。因此,課堂教學要儘可能爲學生提供展開豐富想象的機會,以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電教媒體進入課堂,使教學環境煥然一新。教學中,可以把課堂時空還給學生,給學生提供創新思維的感性材料和空間,喚起學生的興趣,萌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以促進學生的思維積極地開展,產生創新的火花。國小數學教學中巧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變抽象爲直觀,變靜爲動,向學生展開教學情境,提供豐富的感知對象,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如“圓的認識”一課教學中,爲了使學生牢固掌握圓的特徵,教師先提問:“大家回憶一下,我們見到的各種各樣的車輪都是什麼形狀的?”在學生回答後,運用電教媒體顯示自行車、摩托車的模型,然後再問:“如果將圓形的車輪換成橢圓形的,會出現什麼情況呢?”隨着多媒體的演示,學生很快得出結論:橢圓形的車輪,在行使過程中無法保持穩定。接着再運用多媒體將車輪依次換成長方形、正方形、進一步驗證上面的結論。這樣藉助多媒體不斷的變換,把它們與圓形進行鮮明、生動的比較,在對比的情境中,學生對圓的特徵有了深刻的表象認識。

學生注意力更易集中,獲得了深刻的表象,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較好的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巧用電教媒體突出重點分化難點促進學生知識內化

國小生遇到知識重難點往往不容易解決。這時運用電教媒體輔助教學,創設學生感知的過程,把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協同巧用起來促進知識內化,加深學生對重難點的理解,從而達到其它教學手段達不到的效果。

例如,相遇問題應用題的重難點是正確理解相遇問題中的數量關係和分析解題思路。在教學中先設置這樣一道準備題:張華家距李誠家390米,兩人同時從家裏出發,向對方走去。張華每分鐘走60米,李誠每分鐘走70米。在運用計算機的輔助教學時,可分以下幾步進行:第一步,創設動態情境,幫助學生準確理解題意。用屏幕顯示:張華、李誠兩家用太陽表示並不斷閃爍,當發出第一聲悅耳的響聲後,張華、李誠分別從兩家同時出發,相對而行,經過3分鐘相遇,這時又發出一聲悅耳的響聲,張華走的路程用藍色表示,李誠走的路程用紅色表示,屏幕底色是淺黃色,色彩清晰豔麗。這時教師提出問題:有幾個人在運動?出發時間怎樣?從哪裏出發?出發後方向怎樣?結果怎樣?抓住“相遇問題:的關鍵,加深學生對”兩地、同時、相遇,關鍵詞的分析和領會,形象深刻的提示了事物的發展、變化與結果,使學生準確理解相遇問題的結構特點,充分發揮電教媒體的優勢,爲後面的例題教學清除障礙。第二步,觀察、質疑,得出結論。巧用電教媒體逐步的演示兩人走的時間與路程的變化情況,並質疑:(1)出發3分鐘後,兩人之間的距離變成了多少?(2)兩人所走的路程和與兩家的距離有什麼關係?從而使學生準確理解到:相遇時兩人所走的路程的和就是兩家的距離這一重要的數量關係。這樣充分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適時啓發、點撥,給學生方法上的指導,引導學生思維活動“上路”,從而爲後面的例題提供豐富的信息與表象。

五、巧用電教媒體多樣化練習

電教媒體的交互性能還可以提供各種豐富多彩、生動活潑、容量大、反應快的反饋信息。可以實現對學生課堂聯繫的及時反饋,學習知識的目的在於靈活運用知識,課堂練習是加強對知識的鞏固和運用的最好方式。國小生穩定性差,易疲勞,在鞏固環節上思想最容易溜號,只有不斷的改變練習形式,不斷給學生以新的刺激,才能使他們保持旺盛的戰鬥力。多媒體的最大成功之處在於化學習被動爲主動,化抽象爲具體通過帶娛樂性的練習,能輕鬆鞏固已學知識,從而切實激發學生髮自內心學習興趣,真正做到“減負提素”之目的。

總之,巧用電教媒體應用對國小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有着絕對的意義。需要教育戰線上的每一位教師不斷分析、總結、探索電教媒體中的問題、經驗和方法。電教媒體應用纔會更加科學合理,更能體現出電教媒體的優勢。

參考文獻

[1]黃勇南《國小數學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與方法》

[2]何春梅《在教學中如何合理運用多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