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遵循寫作教學規律,巧於融合學以致用——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與人文素養培育相融合的探討

遵循寫作教學規律,巧於融合學以致用

遵循寫作教學規律,巧於融合學以致用——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與人文素養培育相融合的探討

——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與人文素養培育相融合的探討

【摘要】應用文寫作教學,應遵循寫作規律,秉承“文以載道”精神,巧於融合人文素養,提升堂堂正正做人的本分,增強“知行合一”的人格魅力;“學以致用”時,嚴於遵規守矩,善於規範行文,展示認認真真做事的本領。因此,構建融合人文素養的教材體系,從教學內容和方法入手,有利於改善寫作課程的功能和作用,達到應用文寫作知識教育與人文素養培育的完美融合,實現培養高素質人才的目的。

【關鍵詞】 遵循規律巧於融合學以致用

進入新時代,高職人才不僅是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還應是具備較好的人文素養,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要求。而人文素養培育,是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關鍵,是提升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重要途徑。[1]因此,承載着人文素養、人文精神的應用文寫作教學,應遵循寫作規律,巧妙而系統地融合人文素質教育,與現實生活和工作需要對接,這既是該課程教學的應有之義,也是改善課程教學的有效措施,這在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浸潤學生智慧道德等方面是非常關鍵的。

一、應用文寫作教學現狀亟需融合人文素養

(一)教學現狀亟需融合人文素養

現在,會寫常用的應用文已經是每個現代人從事工作和生活的基本能力。而高職院校培養高技能人才,雖然在育人理念和育人方式上有所突破,但是仍侷限於“以就業爲導向”,或是“以技能爲導向”上,忽視了職業發展理念和人文素養的培育,有時隨意調整教學內容,有時增刪教學文種,陷入不清不明、隨意取捨教材的狀態。有的高職院校應用文寫作課重傳授知識,而輕視實踐教學;有的雖納入人才培養方案作爲專業必修課程,但在師資配備和教學條件上則比較隨意,忽視該課程的教學特點。這使得應用文寫作課程處於可有可無、可教可不教的被邊緣化的狀態,有悖於設置該門課程的初衷及其教育意義。

另外,高職生源文化基礎相對較弱、人文素養缺失和綜合素質不高等普遍性問題,況且高職學生在大學求學期間,對應用文寫作課程的教育意義認知有限。以上情況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着高職院校對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也制約着高職人才的可持續性發展。

(二)人才培養需要融合人文素養

鄧小平說:“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培養複合型人才,針對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和高職學生人文素養的現狀,深刻認識“應用文寫作能力作爲複合型人才的關鍵能力之一”的思想內涵,努力構建應用文教學科學體系,讓應用文寫作課成爲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人文素養和優秀職業品質的有效載體,積極探索提高高職學生人文素養的有效途徑,已成爲高職院校必須引起重視的緊迫任務,更是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理應承擔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

二、人文素養培育與應用文寫作教學相融合的意義

(一)應用文寫作蘊含豐富人文素養

1、人文素養的內涵。人文素養,內化於心,是形成人的相對穩定的人格、氣質、品質、修養等內在涵養的體現;外化於行,表現爲人們在人文方面達到的發展程度,其內容主要包括人文知識、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以及人文精神等四個方面。[2]人文素養培育是通過人文素質教育,引導人們達到人性的自覺,深刻感悟自我與外界的關係,進而達到自律自悟至靈魂昇華,激發人們追求崇高的理想,塑造健全的人格,樹立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等高尚品質。一言以蔽之,人文素質就是教育人們“懂得做人做事”,“學會做人做事”,是關於“爲人處世”的學問。

2、應用文蘊含豐富的人文素養。自古以來,應用文不斷沿革與創制,不斷完善與傳承,引起歷朝歷代的重視。自南宋出現應用文名稱,到“五四”時期,應用文才作爲獨立的文章體裁而得到廣泛應用。“文以載道”、“知行合一”、“文貴實用”的傳統體現着中國古代寫作理論的特點,也傳承着寫作的社會功能。[3]這說明,應用文承載着中華傳統政治文化風韻,蘊含着豐富多彩的人文素養和精神。古代每一種應用文體,如頌、贊、祝、章、表、奏、啓、議、封禪等,都是中國歷史沿革、政治制度、經濟往來、文化交流、社交禮儀諸多方面的經驗總結,其中蘊含着豐富多彩的傳承、繁衍的故事,呈現着古代讀書人的天下義利觀、社會責任感和實事求是追求治國安邦的高貴品質,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

3. 新時代需要應用文寫作教學融合人文素養。進入新時代,高職院校根據人才培養教學要求和學生專業學習和心理特點等實際情況,在應用文寫作教學中,融合人文素養培育,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努力提升學生人文素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做、用”中歷練,在工作和生活的對接中受益,使學生“懂得做人做事”,“學會做人做事”。通過學習,提高學生應用文寫作能力,同時通過滲透人文素養和人文精神,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分析判斷、語言表達、科學決策和審美等綜合能力。

三、應用文寫作教學與人文素養培育相融合的基本對策

(一)在教學的內容和方法上培育人文素養

1.在教學的內容上注重融合人文素養

所謂“人文”,就是“人類文化的內在和外在形態”,人文即文化。從人文即文化的角度看,人文素養就是文化修養的程度。在教學內容的規定上,注重融合人文知識,才能懂得應用文寫作“爲有源頭活水來”的意義,才能清楚“寫什麼”、“怎麼寫”和“什麼應該寫”、“什麼不應該寫”等一些基本問題。在此基礎上,理解寫作應用文所蘊含的人文思想,明白事理,懂得應用文寫作的社會價值。也只有這樣,才能深刻把握作爲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傳承人文素養的載體的應用文,攜帶着人文精神、職業品質和規範行爲,走進課堂、走進“學做用”的工作和生活中,這是職業人的正確選擇和內涵所在。

2.在教學的方法上滲透人文素養

(1)在教法上創新。作爲教學任務承擔者的教師,必須有崇高的使命感和強烈的責任感,深入瞭解學生的具體情況及其學習訴求,在教學方法要有所創新,想方設法提高學生對應用文寫作課的興趣。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方式,教學過程枯燥無味,教學效果自然不佳,學生興趣全無。要改變這種狀況,就要在教學方法上下功夫、做文章。

(2)利用多種手段創設教學情景。利用視頻、現實故事和學生校園實踐活動等案例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情景模擬親自完成任務,從而掌握知識和相關技能,是十分有效的教學方式。如要求學生根據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如“大學生辯論賽”,將學生分成若干職能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不同的工作任務,如“活動策劃”、“通知”和“邀請函”的寫作等,每個小組成員爲完成既定的任務通力協作,出謀劃策。學生完成任務後,教師當堂進行評價,並講解這些應用文的寫作格式。學生從中既學到了應用文寫作的知識,也掌握了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懂得通力協作的重要意義,進而提高團隊意識等。

(3)巧借“及時雨”,潤物細無聲。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巧借“及時雨”,實現“潤物細無聲”。所謂及時雨,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適當抓住時機,將人文知識、人文思想滲透到課堂教學中,使應用文寫作教學在“潤物細無聲”達到最佳教學效果。如在講解申請書時,以入黨申請書寫作爲例,既要將申請書的寫作格式講解清楚,也要將入黨申請書的嚴肅性及其背後所反映的思想政治教育、人生理想追求等內容傳遞給學生,引導學生端正入黨動機。又如在講解決定決議時,以黨的十九大及兩會爲例,既講解決定決議的寫作格式,又能將當前發生的時事政治告知學生,引導學生關心國家時事,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擔當意識。

(二)構建融合人文素養的應用文寫作教材體系

(1)積極調研,研究編寫校本教材。目前使用的教材還沒有完全體現高職特色,也沒有融合人文素養的內容,難以適應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因此,高職院校要與時俱進,根據“產教融合”、“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新要求,以及高職專業建設、學科建設、教材建設以及學生學習特點等實際情況,研究編寫適合本校學情的校本教材。

(2)遵照文件精神,編寫好使用好校本教材。編寫校本教材,應嚴格按照教育部《關於加強高職高專教育教材建設的若干意見》的文件精神,以培養適應社會的高素質、高技能實用型人才爲培養目標,將應用文寫作和人文素養統一起來,使之相輔相成,在教學過程中滲透人文素養,構建合理符合高職特色的課程教材體系,體例模塊化,教學情境化,學做程式化,考覈標準化,以職業發展和能力爲導向,注重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的培養。

(三)強化教師素質,傳承與創新結合

(1)強化素質,“德藝雙馨”。教師要教好應用文寫作課,既要重視培育學生人文素養,又要具備深厚的理論和人文知識,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運用好“教學做”模式,編輯規範的應用文,以增強理論和實踐知識構成的厚度和廣度。高職教師要強化素養,追求博學多才,德藝雙馨,要涉獵哲學、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理論知識,加深對應用文寫作蘊含人文素養的理解,提高教學效果。與此同時,高職院校應加強“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力度,有計劃的選派教師深入企業一線,瞭解行業企業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把教學內容與行業發展和專業培養要求緊密結合起來,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和激發大學生們的學習和寫作興趣。

(2)傳承與創新結合,激發“學以致用”興趣。應用文寫作教學是一門應用性、規範性和實操性較強的課程,也是傳承與創新相結合的學科。重視傳承和創新結合,聯繫實際,項目驅動,任務引領,就會激發“學以致用”興趣。在教學的過程中,既要引導學生認知應用文的歷史發展及其作用,注重培養學生的應用文寫作能力、又要融合人文素養,注重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質和職業品質,達到應用文寫作知識教育與人文素養培育的完美融合,實現培養高素質人才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松竹,張曉磊.基於職業核心能力的人文素質課程教學模式探析——以應用文寫作課程爲例[J].人才資源開發,2016(22):199.

[2]李默涵.重視應用文寫作 強化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J].中國培訓,2011(09):62-63.

[3]劉壯.論中國古代應用文寫作理論的形成[J].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3):6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