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拓展鄉村學校語文資源,建設活力語文課堂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課程的功能和特點是這樣闡述的:語文課程對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傳統的語文課堂往往在工具性上下了不少功夫,而忽視或者弱化了語文課程的人文性,這種做法不利於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不利於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不利於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形成。因此,語文課程不但要強調其工具性,更不可忽視其人文性。

拓展鄉村學校語文資源,建設活力語文課堂

鄉村學校缺乏城市優質教育資源,如何建設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語文課堂呢?努力拓展鄉村學校語文課堂資源,不失爲一種建設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的好辦法。

一、讓“網紅”走進語文課堂 

“網紅”即“網絡紅人”,是指在現實或者網絡生活中因爲某個事件或者某個行爲而被網民關注從而走紅的人或長期持續輸出專業知識而走紅的人。他們的走紅皆因爲自身的某種特質在網絡作用下被放大,與網民的審美、審醜、娛樂、品味以及看客等心理相契合,有意或無意間受到網絡世界的追捧,成爲“網絡紅人”。“網紅”們的所做所爲不可避免地影響到現在的青少年,其中有不少是具有正能量的,可以對青少年起到非常好的示範、引領、啓發、教育作用。讓這些網紅走進語文課堂,學生可以感受柴米油鹽的平凡,從他們身上獲得很多啓發,受到情感上的薰陶和感染。李子柒便是這衆多“網紅”中的典型,她得到央視採訪,微博粉絲有2000多萬,抖音粉絲2249萬,公衆號文章篇篇閱讀量10萬+,每個視頻播放量幾乎都在500萬以上。在她的身上,蘊含着太多可以挖掘的語文要素,是可以走進語文課堂的活教材。李子柒的成長史是典型的屌絲變成白富美的逆襲史,猶如《童年》一樣的生活,使李子柒逐漸成長起來,她幼年時父母離異,6歲時父親去世,繼母沒有善待她,爺爺奶奶便接她回了家 。她和爺爺一起做木工,陪奶奶一起做飯,莊稼成熟時便下地幹活。她讀國小5年級的時候爺爺去世,奶奶撫養她到14歲,生活難以爲繼,她到城裏漂泊過,睡過公園的長椅子,啃過兩個月的饅頭。當進服務員,拜師學過音樂,開過淘寶店,做過小生意,勉強度日,但她自強不息,不斷探索,終於在短視頻的拍攝上獲得了突破,她的原創短視頻在海外運營3個月後獲得YouTube銀牌獎,吸粉無數,2019年,獲人民日報、共青團中央、央視新聞、新華社等多家媒體點贊,獲得超級紅人節最具人氣博主獎、年度最具商業價值紅人獎,獲得由中國新聞週刊主辦的“年度影響力人物”榮譽盛典年度文化傳播人物獎。

李子柒是一位現實中的造夢者,也是一位讓夢想成真的普通人。在鄉野山澗之中,在春風明月、夏蟲呢喃、秋涼冬雪的四季更替之中,呈現出來的是中國人傳統而本真的生活方式,讓現代都市人找到一種心靈的歸屬感,也讓世界理解了一種生活着的中國文化。她用一餐一飯讓四季流轉與時節更迭重新具備美學意義,她讓人看到“勞作”所帶給人的生機活力。李子柒在帶有詩意的田園背景中製作着各種美食,並且以讓人很羨慕的方式生活着,她不僅吸引中國網友的關注,還走向了世界。在面向世界的傳播當中,讓中國傳統文化走上世界,在她的視頻沒有一個字誇中國好,但她講好了中國文化,講好了中國故事。這樣的人和事,怎麼會不增強學生的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呢?

讓李子柒這樣的網紅走進語文課堂,可以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在活動中,學生感受到插花、下田、剪紙,木工、製作等中國傳統,這些活動處處體現中國之美。學生通過了解她及她的視頻更加了解中華文化,更能增強民族自信。在活動中,學生可以瞭解貼近生活的柴米油鹽醬醋茶,感受她的視頻裏處處流露着的生活氣息,獲得在快節奏的時代裏難以體驗到的世外桃源般的寧靜悠閒,感受到她身上存在的中華美德和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二、努力挖掘鄉村文化教學資源

新課標提出教材要重視、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鄉村文化蘊藏着豐富的自然、歷史、民情、方言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爲豐富語文課程資源,要大力開發鄉村文化課程資源,積極開展綜合性實踐活動。這對於激發學生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興趣、提高語文素養意義重大。爲了進一步引導學生正視鄉村語文教育中的鄉土文化,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思想的引導,積極嘗試新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通過對鄉村語文教學中課堂文化氛圍的渲染,爲學生創造一個具有獨特鄉土文化氣息的課堂環境,可以帶領學生去感受清晨鄉村的寧靜與祥和,這些都是對鄉村環境的真實反映,也是對學生生活本源的描述,通過對語文課堂鄉土文化氛圍的營造,讓學生們真正認識到鄉土文化的價值,也是對鄉土文化迴歸生活的尊重。可以設置一些與鄉村文化有關的體驗性活動和研究性專題,如地方風俗演變、地方戲調查、方言調查、民間故事的蒐集與整理等。積極引導師生聯繫自己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體驗鄉村文化,加強與所在地區的聯繫,爲學生創設一個感受文化、親近自然的語文學習情境,並將鄉村文化中蘊藏的豐富的課程資源挖掘出來,創造性地運用到語文實踐中去。鄉村孩子有豐富的鄉村生活經驗,他們能上山砍柴,下河摸魚,割麥種菜,他們熟悉豬牛雞鴨等多種動物的習性,他們面對的是五彩斑斕的自然世界,他們的身邊有歷史建築、文化古蹟、民俗民謠、神話傳說等豐富的課程資源,課堂上設計這樣的語文實踐活動能使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得到更大程度的發揮。與鄉村文化有關的綜合性活動有助於他們發現、瞭解、認識、 研究鄉村文化,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探究的能力,同時也有助於他們培養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三、巧用小視頻豐富語文課堂資源

語文教材中有許多知識是比較抽象的,巧妙利用視頻資源可以充分發揮其生動、形象性的特點,把抽象的概念、難以觀察清楚的現象、跨越時空的事物進行信息處理、圖像輸出,動靜結合,圖文並茂,聲色兼備,在短時間內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降低了學生對知識理解的難度,充分發揮了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作用,也有利於調動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的思維,強化學生的記憶,張揚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質,促進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學習能力的形成。例如:在八年級上冊《中國石拱橋》中有這樣一段話:大拱由28道拱拼成,就像這麼多同樣形狀的弓合攏在一起,做成一個弧形的橋洞。每道拱圏都能獨立支撐上面的重量,一道壞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響。這段話,不要說學生,就是老師,如果沒有相關知識儲備,也非常不好理解,難以想象拱圈的結構和作用。而利用網上相關的小視頻,就非常形象生動地展現了拱圈的樣子,從而理解了拱圈的作用,使這一難點得到突破,學生也深深感受到我國古代橋樑建造者的智慧,激發起他們熱愛祖國的誠摯情感。

提起作文,很多學生往往抓耳撓腮,因爲平日缺乏觀察和積累,他們的腦海中空空如也,實在拿不出像樣的東西,這時,可以先給學生展示一些有故事情節及人物形象的小視頻,並指導學生理清故事情節,仔細觀察人物形象,特別是抓住人物的動作、外貌特徵等,讓學生開展作文教學的作文練習,通過這樣的方法,可以提高學生作文練習的積極性,降低作文教學的難度,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率。

四、語文老師本本身要成爲活的課堂資源

做爲一名語文老師,自己本身要努力成爲活的課堂資源,“親其師,信其道”,要想吸引住學生,需要語文老師對自己的語言千錘百煉,既要有平民的直白,又要有相聲家的幽默,還要有哲學家的睿智,既能出口成章,滔滔不絕,又能和風細雨,如三月春風溫暖入心,既可鏗鏘有力,又能抑揚頓挫,還可低迴婉轉。“給學生一滴水,老師要化作一條河”,語文老師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既可談古論今,也能“預知”未來,既能答疑解惑,也能排憂解難,語文老師心中要有吳承恩,曹雪芹,魯迅,還要有歌德、維克多·雨果,托爾斯泰。

語文老師不僅要能說,還要能寫,語文老師要寫一寫左鄰右舍,家長裏短,寫一寫酸甜苦辣,兒女情長,寫一寫花鳥蟲魚,飛禽走獸,要有幾篇自己的“豆腐塊”,適當時候可以給孩子們當做“精神食糧”,說不定將來的“諾貝爾文學獎”就在是你的影響下走上寫作之路呢!

鄉村的語文課堂資源是豐富的,自然風光、文化遺產、風俗民情、方言土語,國內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話題都是語文課堂可以利用的有效資源,只要語文老師多用心,一定可以開發出更多可以利用的課堂資源,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建設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上成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語文課,增強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