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教師素質的重構與提升

在一次聽講座時,我聽到這樣一個故事。大意是一名教師死後因善果有限,被黑白無常帶往地獄,從第一層一直到18層都沒有被投入。這名教師很疑惑,問黑白無常:“第18層地獄都住着誰?我將被投往何處?”黑白無常回答:“第18層地獄住着一些殺人性命的殺人犯,你將被投在第19地獄。”該教師氣憤至極,說“我一沒殺人二沒放火,居然不如殺人犯?”黑白無常回答:“殺人犯只是殺人性命,而你作爲教師,不能敬業愛生,卻毀人慧命,使人行屍走肉,生不如死,所以罪孽深重!好好反省吧!”

教師素質的重構與提升

當然,這只是一個小故事罷了,卻讓我有許多的思考、反省,反省的結果是,作爲一名教師,不能碌碌無爲,必須提高自身素質,敬業愛崗,這樣才能對得起學生,對得起自己。所以,做一輩子教師,必須一輩子學做教師。

一、關於教師素質

隨着教師職業的專業化發展趨勢,教師作爲社會中的一種特定身份,必須具備獨特的素質。目前,在教育科學研究和教育實踐過程中,“教師素質”是一個重要而亟待澄清的概念。

教師素質是教師從事教育職業所必須具備的職業素養。

由於教育勞動的對象是人、產品是人、進行教育者也是人,所以教育勞動自始至終是人與人的相互影響、相互接觸,這就決定了教師素質比其他行業的素質要求更高。

二、教師素質的重構

(一)歷史昭示:中國古代教師素質解析

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古代中國給我們留下了豐富而寶貴的教育思想,僅一位孔子、一本《學記》就蘊藏着豐富的關於教師素質的論述。

中國古代教師素質的基本內容:

1.爲師者須有高尚的德行

中國古代社會,非常強調德行對社會的教化作用,無論是爲人還是爲師,都要有高尚的德行。《學記》有言:“德,德成而教尊,教尊而官正,官正而國治”,意思是教師有德,教育才能受到社會的重視,教育受到重視,國民素質才能得到提高,培養出來的人才才能治國安邦。孔子提出“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教師要能在教人以事理的同時,還要能喻以德行。

2.爲師者要能以身作則爲人師表

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言必行,行必果”。漢楊雄說“師者,人之模範也”。要當人師,就要爲人師表,以身立教。教師受到學生的尊敬,其教育影響力是巨大的。在教育過程中,不具備人格影響力的教育,是不可能成功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教育的本質是人的素質的全面優化,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的一切。

3.爲師者愛生,方能忠於職守

對待學生的態度反映了一個教師的學生觀。教師工作的對象是學生,一個教師不愛學生,是不可能忠於教師職守的。孔子之所以被尊爲“至聖先師”、“萬世師表”,成爲我國古代教師的楷模,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孔子非常愛護他的學生。孔子說:“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只有做到了愛學生,才能夠忠於教師職守,才能夠以生爲友,平等相待,才能夠。愛學生,才能做到了解學生,才能因材施教、誨人不倦,孔子正因如此而成就門下弟子三千、賢人七十的教育景觀。

愛學生,教師就會平易近人,善於與學生思想交流、心理溝通;愛學生,學生就能敬師,就能親師,這樣纔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思維活力。

4.爲師者要有廣博的學識

廣博的學識是爲師者的基礎。《學記》中說:“能博喻,然後能爲師”,“博喻”,就是要善於使用修辭的手法和形象的語言表達抽象玄奧的教學內容,以開導、啓發學生。要能“博喻”,必須要以廣博的學識爲基礎。西漢教育家楊雄認爲:“師之貴也,知大知也。”這一“大知”,既指“知”的廣博,又指“知”的重要。

5.爲師者要有正確的教育觀念

《學記》指出:“善歌者,使人繼其聲;。”意思是優秀的歌唱家會使聽衆不約而同地跟着他歌唱,優秀的教師會使學生自覺地向着他指引的方向去學習努力。“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對我國教育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其意義在於:好的教師應該是有明確教育理念的人,評價教育效果的最終尺度,乃是受教育者在獲得科學知識和增進能力的同時,樹立崇高的理想,爲國家、爲人類做貢獻,這就是教師對學生的深遠的影響。

6.爲師者要有終身學習的精神

孔子是教師終身學習的榜樣,因爲人不可能“生而知之”,所以必須“學而不厭”;他經常“發憤忘食,樂以忘憂”,卻“不知老之將至”!褲子提倡教師應隨時隨處拜師求學:“三人行,必有我師”,不僅如此,還要虛心向學生學習:“啓予者,商也!始可與信《詩》已矣。”商是孔子子夏的名字。“啓發我的人是子夏啊,現在,我可以與他談論《詩經》了。”這也是《學記》提出的“教學相長”的最好例子。教師只有在教學中不斷向自己的同伴學習,向自己的教育對象學習,向書本學習,教師才能不斷進步,教學質量才能不斷提高

7.爲師者要有高超的教學技巧

《學記》認爲教師必須學會使用啓發式教學:“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意思是:“優秀的教師總是善於用啓發誘導的方法教育學生,他會引導學生而不是牽着學生的鼻子走;他會激勵學生,而不強制學生服從;他會啓發學生,而不是把結論和盤托出。引導學生學習,則教與學、師與生的關係就會和諧融洽;激勵而不強制,學生學習起來就會感到自然和容易;啓發而又有所含蓄,就可以讓學生獨立思考。”

教師在教育教學方法上要遵循“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的啓發性教育原理,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減輕學生不適當的負擔,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

8.爲師者要有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在中國古代很早就被認識到,並且作爲教師的一條標準提出來。例如,我們很熟悉“舉一反三”這個詞,就出自孔子。他說:“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舉一反三,就是在教學過程中要有創新,教師優秀與否,就是看他教的是“一”還是“三”。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這是創新的另一種表達方式,即爲師者不能滿足於知識的積累,重要的是要善於“知新”,沒有創新意識,不懂得發現新知、創造新知,則很難成爲一個優秀教師。

9.爲師者要善於教育管理

唐代柳宗元和清代的龔自珍分別闡述了對學生既不能“愛之太殷”,又不能“憂之太勤”。“愛之太殷”則會包辦太多,“憂之太勤”則會束縛過嚴。他們認爲,教師對學生應該“順天之木,以致其性”,應按照人才成長的規律進行管理,順之,導之,順應自然,展其個性,不求劃一,更不能搞模式化。

中國古代教育思想家通過教育實踐,形成了豐富的教師思想,爲我們重構中國小骨幹教師素質提供了有益的借鑑和思考。

(二)他山之石:美國教師素質探微

美國提出的教師素質標準的五個核心理念是:

(1)教師的崇高責任

(2)教師對學科及其教學藝術的認識

(3)教師對教育環境的創設與利用

(4)教師自身發展與反思學習的能力

(5)教師在學校及社區發展中的作用

NCATE提出的教師素質標準的五個核心理念的基本內容是:

1.教師必須對學生的個性發展及其學習盡職盡責。

2.教師必須系統理解他所教的學科知識,並知道如何將這些學科知識傳授給學生。

3.教師必須對管理、組織學生學習負有崇高的責任。

4.教師必須不斷髮展自身素質,不斷思考其實踐成效並從經驗中總結學習。

5.優秀教師是學校發展的促進者和社區教育資源的開發者。

在瞭解了古代中國及美國教師素質的基礎上,結合新課程改革及素質教育的要求,請大家思考一下,在自己的頭腦中重新建構一下,我們新時期的教師,應具備怎樣的素質?

(三)中國小骨幹教師素質的重構

中國小骨幹教師應具備的素質:

(1)中國小骨幹教師素質的靈魂:思想素質

(2)中國小骨幹教師素質的基礎:知識素養

(3)中國小骨幹教師素質的核心:能力素質

(4)中國小骨幹教師素質的保障:心理素質

(5)中國小骨幹教師素質的外顯:儀表素養

1. 中國小骨幹教師素質的靈魂:思想素質

思想素質是中國小骨幹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集中表現。思想素質作爲教師的人格寫照和精神支柱,決定着教師的言行方式,影響着教師的其他素質,因此,思想素質是中國小骨幹教師素質的靈魂,是教師前行不竭的動力。思想素質使教師的整體素質具有了理性的光輝。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智慧要靠智慧來培養,良心要靠良心來薰陶,對祖國的忠誠要靠真正的爲祖國服務來培養”。

思想素質的內容具體包括:政治素質、職業道德、教育觀念。

職業道德

教師的職業道德具體表現爲:對教育事業的奉獻、對教育對象的愛、對自己的嚴、對他人的和。

對學生的愛和對自己的嚴要辨證地理解。愛中有嚴,嚴中有愛,愛即是嚴,嚴即是愛。對自己的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講道德,有風格、嚴謹治學、精益求精、堅持道德自律等等其實是更上位的關愛自己。

對他人的和強調的是與他人的和睦相處、團結協作,這是教師處理與他人關係的重要規範。心理學中有個行爲對等原則,即你以怎樣的態度行爲對待別人,最終別人也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你。這也就是現實中“想要別人尊重自己,自己首先要尊重別人”的道理。所以,想要他人與你和睦相處、團結協作,自己首先要與他人和睦相處、團結協作。

教育觀念        

觀念是改革的先導。教育觀念是中國小教師在對教育活動本質理解的基礎上形成的對教育對象、教育功能、教育現狀及其發展等問題的認識和看法。先進的教育觀念是時代精神的體現,在深化教育改革中發揮導向和調節作用。教育觀念是教師教育思想素質的重要表現,是對教育所持有的理想、信念和情操的體現,也是教師做出自己專業行爲的理性支點。

2.中國小骨幹教師素質的基礎:知識素養

爲學生奠定一個良好的知識基礎,是中國小教師所肩負的主要任務之一。知識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也是教師素質的基本內容。在現代信息社會和知識經濟時代,擁有知識、吸納知識、更新知識,成爲中國小骨幹教師面臨的新的挑戰。

(1)知識及其分類

《教育大詞典》中將“知識”定義爲:“對事物屬性與聯繫的認識,表現爲對事物的知覺、表象、法則等心理形式。”同時,《教育大詞典》中認爲,“按反映的深度來說,有包括反映事物外部屬性、外部聯繫的感性知識;反映事物本質屬性、內在聯繫的理性知識。按反映內容分,有自然的、社會的、思維的知識。按其來源分,有直接知識間接知識,前者是從人類社會實踐中直接獲得,後者通過書本或其他途徑獲得。”

這裏強調一個新課程的實施策略:促進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的交融。華東師範大學的張華先生在《課程與教學論》一文中分析人的認知活動規律與認知活動特點時指出:人的認知遵循間接經驗和直接經驗辨證統一的規律。直接經驗是每一個體在認知、探究和改造世界的過程親自獲得的經驗,是個人的經驗;在教學中通俗地講是學生已有的經歷與體驗。間接經驗主要體現爲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文化藝術等文化成果也即書本知識。

例如張玉萍老師的課。

這樣要比教師單純教授效果好得多,而且做到了“不是帶着知識走向學生,而是引領學生走向知識”的境界。

國外關於知識及其分類也有相當的研究。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安德森和榮德等人的研究。

安德森將知識分爲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前者是關於“是什麼”的知識,而後者是關於“怎麼樣”的知識。舉例。

(2)教師知識結構及分類

結合現代教育的發展和教學方式的變革,中國小教師應具備的知識結構包括:①通用知識,包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等各方面的廣博知識,這是中國小骨幹教師形成“博與專”相結合的複合知識結構的前提。②專業學科知識,這是指中國小骨幹教師對所任學科內容的掌握,也即本體性知識。③教育科學知識,是指教師所具備的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即條件性知識,這些知識涉及到教學過程中的“如何教”、“爲什麼教”、“教什麼”等核心問題,是本體性知識的理論支撐點。④教育實踐知識,涉及到教師的班級管理、教育研究、學生學習及發展等方面的內容,這是教師在具體教學工作中,面對各種教育教學情景、結合教學實踐形成的知識。

總之,從知識能力來看,骨幹教師應是一位“知識的智者”,自身擁有豐富的知識才有可能將精神的食糧傳授給學生。但新課程要求教師“教師要改變過於強調知識傳授的傾向,努力形成學會上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能力的過程成爲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其實,這也是新課程對傳統的過於強調知識傳授的一種反思。咱們也來反思一下。400年來,培根爵士寫下“知識就是力量”爲我們普遍信奉。遺憾的是,在新課改的今天,它也跟不上潮流了。當你知道如何運用掌握的知識時,知識才能成爲力量。

“呆秀才下鄉”。一條小水溝擋住了去路。他取出書來,仔細翻看,卻找不到過溝的答案。一位農夫告訴他,跳過去就行了。秀才一聽,雙腳一蹬,往上一跳,竟落到水中了。農夫說,不是那種跳法,說罷,單腳起跳,一躍而過。秀才看了埋怨道:“單腳起步爲躍,雙腳起步爲跳,你該說躍,不該說跳。”

3.中國小骨幹教師素質的核心:能力素質

(1)能力及其分類

所謂能力,是指“以人的一定生理和心理素質爲基礎,在認識和實踐活動中形成、發展的完成某種任務的能動力量。”[2]

教師能力是一種特殊能力,它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活動所需要的職業技能與技巧的總稱。近年來,圍繞教師能力結構的研究較多,已取得公認的是,教師的能力素質包括基礎能力和專業能力兩大部分。

基礎能力。基礎是事物發展的根本或起點。中國小骨幹教師的基礎能力包括: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記憶能力。

觀察能力。良好的觀察力對教師有重要意義。一方面,它能使教師“慧眼識俊傑”,透過智慧的雙眼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和亮點,因材施教,培育出各有所長的學生。另一方面,它能使教師隨時隨地對自己的教學行爲和教學內容進行調整,最終達到滿意的效果。

案例:要對學生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進行分析、琢磨,看反映的是什麼心理活動,這樣才能適合學生的各自特點,因材施教,事半功倍。比如,有的學生上課時故意向老師皺眉頭,或無故向你笑。這可能是淘氣的學生故意要引起你的注意。你若真注意他,說他,那就被動了,他下面的動作接着就會出現,你這堂課可能被攪亂。早操時走着走着,一個學生忽然看了你一眼,你就要善於捕捉這一瞬間的目光,瞭解他要幹什麼,原來他推了前面學生一下,看你看見沒有,你的眼神若表示:“我看見了,這不好。”他便會擡頭挺胸大步走,顯得及其守規矩。幼兒園裏,吃飯時有個孩子在偷偷看你,這又是爲什麼?原來拿筷子的手在下邊,想把筷子上夾着的菠菜梗扔掉,怕你發現,就偷偷看你,這時,不要看他的眼睛,而要看他的手,他就不扔了,反而把菜夾進嘴裏,還咂吧着嘴表示吃得很香。你若沒有反映,他就會把菜扔掉,甚至扔到別人的腳下。有個小女孩進屋就皺着眉,說身上冷。室內溫度並不比平時低,她穿的衣服也不比平時少,體溫也不高,爲什麼?原來,她穿了一件漂亮的新大衣,捨不得脫下來。

專業能力。教師的專業能力包括教育能力、教學能力、自我完善和發展的能力、實踐能力等。

①教育能力包括的內容有:

★瞭解、評價學生的能力。

教師對學生個體的瞭解表現在:一是瞭解學生的個性特點。教師面對的學生是具有個性差異的個體,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鮮活的生命,閃耀者自己的光輝。教師作爲“園丁”,對教育花圃中的花要做到心中有數,他是溫室的花,還是不怕嚴寒的花;是報春的花還是晚開的花;是豔麗多姿的花還是平淡無奇的花……教師要深入學生的心靈,細心觀察學生的品性特點,正確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行爲接受方式,在進行思想教育工作、開展批評或進行鼓勵時更有針對性。二是瞭解學生學習狀態。學生不同的上課態度、學習習慣、課下行爲和成績是學生狀態好壞的表現。教師要通過觀察、家訪、談話、書面交流等多種途徑瞭解學生,才能形成正確的評價。三是瞭解學生的興趣特長。教師不僅要培養出合格的學生,還要培養出優秀的學生,要最大限度的開發學生的潛力,因此,教師要根據課堂表現、班集體活動等途徑,學會發揮、利用學生身上閃現的才智之光,激發學生髮掘自己的優勢興趣和動力,走上成材之路。

教師不僅要對學生個體有細緻的分析,對學生整體也應有深刻的把握。在現代社會,中國小生呈現出許多新的特點,個體性強、知識面廣、過早成人化、社會化、心理承受能力差、責任感淡漠等等。這些共性是整個社會變革及其帶來家庭環境的變化下產生的。對此,教師要站得高,看得遠,對整體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有正確的理解和把握,這樣才能對教育個體有更深的瞭解。

在全面瞭解學生的基礎上,教師會按照一定的標準,對學生各方面的素質表現做出判斷和結論,這就是評價。評價雖然是教師主觀意識的行爲結果,但在學生的眼裏卻是“客觀、公正的“事實”再現,對學生的成長有極大的導向作用。教師的積極評價能激發學生進步的意識,增強其自我激勵、自我鞭策、自我教育的能力,進而形成健康的人格;正確的負面評價能使學生對自己進行反思和自查,在羞愧和自責中痛改前非;而錯誤有失公允的負面評價則使學生產生委屈、抱怨甚至逆反、自暴自棄的心理,將對學生的心靈甚至一生造成極大的傷害。

新課程倡導的發展性評價是指:有利於促進學生髮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評價都可以視之爲發展性課程評價。

談到發展性評價,我想提示大家的是,在日常教學評價中,既要拿起激勵的靈劍,也要抓住批評的利刃。就是既要表揚又要批評。

教育中激勵的力量人所共知。羅森塔爾效應(期望效應)。著名的羅森塔爾是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有一次他到一所國小去考察,老師請他幫助挑出班上的超長兒童,羅森塔爾一聽就說行,於是在孩子中間用手指點:“你、你、你、還有你……”一年之後,羅森塔爾再次來到這個學校,問那位老師,去年的幾個孩子怎樣了。那位老師興奮地說:“太好了,您挑的非常準確。不過,我有一個問題始終不明白,在您來之前,這些孩子都是普普通通的孩子,爲什麼經您這麼一指點,個個都像變了似的。請問先生,您到底有什麼訣竅判斷的如此準確?”羅森塔爾笑了:“我沒有什麼訣竅,我只是隨便指點而已”。

在具體的評價體系中,這些基本理念主要體現爲: 評價內容多元化,評價過程動態化,評價主體互動化。

研究表明,在學生的價值觀裏,沒有一件東西比一張好的成績單更珍貴,也沒有任何事物比一個不好的分數更能摧毀他們的信心。原因是:幾乎所有的學校進行獎勵的前提都是學生的分數,所有的家長對分數的關注程度都是不容置疑的。即使一個人所得的分數與他事實上是否可愛、善良、勇敢毫不相關。比如說學者胡適吧,胡適是上世紀“五四”前後的風雲人物,他當年在社會公衆中,是敢於破除舊傳統、舊意識,倡揚新思維、新風氣的“思想楷模”、“青年導師”,可是,作爲父親,他在對兒子說教、訓責中所表露出來的功利取向和偏激情緒,無疑是帶着傳統世俗的烙印。胡適曾擔任上海中國公學校校長、北大文學院院長等教職。這位大名鼎鼎的胡博士有許多可圈可點的成功建樹,而他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的教育,卻未必成功。胡適對自己並不成功的家庭教育不是沒有反思以至悔悟。他同妻子江冬秀有過一次推心置腹的魚雁之訴:“你對兒子總是責怪,這是錯的,我現在老了,稍稍明白了,所以勸你以後不要總是罵他們。你想想看,誰愛讀這種責怪的信……你和我兩個人都對不住兩個兒子。現在回想起來真想補報,只怕來不及了。以後我和你都得改變態度,都應該把兒子看作朋友,他們都大了,不是罵得好的了。你想想看,我這話對不對……我真有點不配做老子。平時不同他們親熱,只曉得責怪他們功課不好,習氣不好。”胡適的這番檢討,字裏行間透着愧疚和追悔,不失爲一面值得世人觀照的鏡子。在座的老師們,在當年的胡適身上,有沒有你的影子?返過來,我們還有老師做的更好:例借分、舉左右手。

②教學能力

教學能力是教師專業能力的重要內容。教師的教學能力是由多方面內容構成的統一體,具體包括:教學設計能力、課堂教學實施能力、教學測評能力、現代教育技術運用能力。

前幾天,市教育局組織召開全市教育系統領導培訓暨論壇。平羅姚伏中學的童海軍校長談一一個案例。一個從銀川某中學轉到周城中學的學生對他說:“你們這的老師教的確實不咋的,但我又不好意思不學”。言外之意是,教師的愛、責任感使學生具有了內在的學習動力。

所以說,教師的教學能力並不是帶好班級、搞好教學的唯一能力,教師的情商在一定程度上比教師的智商更重要。整體而言,各方面優秀、自身素質高的教師畢竟有限,按統計學上的正態分佈來看,大多數教師都屬於中間派,所以,教學能力稍弱的老師也無需灰心,只要注重發揮自己的優勢,注意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把愛獻給教育、獻給學生,以仁慈和善意支配你的行動,你的回報是不可估量的。

③自我完善和發展的能力

隨着終身教育與學習化社會的到來,能夠不斷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成爲現代社會對每一位社會成員的要求。骨幹教師不斷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既是實施新課程的要求,也是實現自身專業成長的需求。

4.中國小骨幹教師素質的保障:心理素質

①心理素質及心理健康標準

一個全面發展的人,包括身體的、心理的、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健康發展。在教師的素質內容中,心理素質是隱性、深層的因素,而且已經引起各方重視,成爲一個熱門話題。自身靈魂的塑造、心靈的淨化、人格的昇華,無不隱性和指引教師外在行爲方式的呈現。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教師道德思想素質形成的基礎,是教師全面發展的保障。教師良好的心理素質的重要表徵狀態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人的一種心理功能狀態,包括良好的精神狀態、健全的社會適應能力及心理潛能的充分發揮。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了10條被認爲是經典的心理健康的標準:

(1)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並對自己的能力作適當的估價

人必須客觀地認識自己,對自己的能力要有一定的認識。

有個老人在河邊釣魚,一個小孩走過去看他釣魚,老人技巧純熟,沒多久就調上了很多的魚。老人見小孩可愛,就想把魚送給他,可是小孩搖了搖頭,說,“我想要你手中的魚竿。”老人問:“你呀魚竿做什麼?”小孩說:“這魚很快就吃完了,要是有魚竿,我可以自己釣,一輩子也吃不完。”

(3)生活的目標能切合實際

(4)不脫離現實環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6)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心理學的研究發現,在人際交往中存在一個行爲對等原則,即你以一種什麼樣的態度和行爲方式對待別人,別人也會以相同的態度和行爲回報你。

首要原則是學會寬容。立場不同,所處環境不同的人,很難了解對方的感受,因此,對別人的失意、挫折、傷痛,不宜幸災樂禍,而應有關懷、瞭解的心情,要有寬容的心。情況不同,感受就可能不同。如:一隻小豬、一隻綿羊和一頭乳牛,被關在同一個蓄欄裏。有一次,主人捉住了小豬,小豬大聲呼叫,猛烈第抗拒。綿羊和乳牛討厭這樣的聲音,便說:“他也常常捉我們,我們並不大呼小叫。”小豬聽了回答道:“捉你們和捉我完全是兩回事,他捉你們,只要你們的毛和乳汁,但是捉我,卻是要我的命呢!”

(8)能適當地宣泄和控制情緒

(9)能做有限度的個性發揮

(10)在不違背社會規範的情況下,對個人基本要求做適當的滿足。

5.中國小骨幹教師素質的外顯:儀表素養

(1)儀表素養的涵義       

儀表是指人的精神狀態的感性表現,它包括人的容貌、穿戴、姿態、舉止、風度等。儀表有很強的吸引力、表現力、感染力。

教師的儀表素養對學生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儀表素養體現了教師的自愛精神和思想情操。運動家風度。

面對社會的快速發展,教師要完善自己,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腹有詩書氣自華”,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和個人修養,這有利於形成良好的職業儀表素養。

(2)中國小骨幹教師儀表素養的內容

★生理方面的儀表素養

包括健康的身體、良好的容貌、得體的服飾。

要擁有健康的身體,必須注意8—1》8

從每天8小時的工作時間中擠出一個小時用於鍛鍊身體,雖然只剩了7個小時工作,但其效率會大於不鍛鍊身體,只顧埋頭工作的8個小時的效率。

良好教師形象是外在美和內在美的結合體,良好容貌的形成,離不開人的自身條件,同時更需要人的心靈美,只有這樣才能形成高尚的儀表素養,否則,就會被冠以繡花枕頭的稱謂。身體的健康和思緒的平靜是最寶貴的財富,要享受生命的快樂。

得體的服飾。郭沫若說:“衣裳是文化的標徵,衣裳是思想的形象。”教師的服飾應該反映出一種職業素養和文化修養,體現教師的精神面貌。整潔高雅、大方得體、有個性的教師服飾,只有同其崇高的思想感情、優雅的氣質品味、豐蘊的文化素養、較高層次的審美觀念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形成具有徵服學生的獨特的儀表素養。

★行爲方面的儀表素養

①優雅的姿態。姿態作爲人的一種行爲狀態,可以表現出一種行爲美,反映着人的外在氣質、修養和道德情操。“溫文而雅”的紳士風度就是一種良好姿態的外顯。

②生動的語言。語言是人的思想觀念、文化水平、情緒狀態、心理需要的表露,是人們交往、交流的工具。教師的魅力在於語言。馬卡連柯說:“同樣的教學方法,因語言不同,教學效果就可能相差20倍。”,教學語言的藝術性,在一定程度上決定教師的教學效果。

③端莊的舉止。舉止反映人的內在氣質和素養。舉止得體、莊重瀟灑、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就是教師端莊舉止的外顯。培根說:“相貌高於色澤美,而秀雅、合適的動作美,又高於相貌美,這是美中的精華。”可見,端莊的舉止,能夠體現人的品行修煉程度。教師要以端莊、穩重、大方的舉止給學生以嚴肅、信賴、親切的精神威懾力,引導學生向健康的方向發展。

④清晰的目光。學生在與教師交流的過程中,總是期盼着教師用一種富有熱情的眼光來看待自己,來拉進與教師的距離。一個儀表素養過硬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用微笑的目光、鎮定的目光、警示的目光、激勵的目光、理解的目光去組織教學。那種目光遊離無神、缺乏清晰力的教師,最致命的損失就是失去了與學生的交流,無形中隔絕了與學生的交往。

★精神方面的儀表素養

①教師應有“內在美”。“內在美”即美好的心靈。教師的內在美來源於善良的天性、來源於永遠進取的執着精神。具有內在美的教師,無論學生髮生什麼問題,他都會注意不羞辱學生、力求不使學生受到譏笑。他會認識到,犯錯誤、有過失是每個成長中孩子固有的,作爲教師就是姚引導學生、幫助學生。

②教師要有良好的審美感受。審美感受也叫美感。教師良好的美感,對體現高水平的儀表素養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助於學生在愉快的情感中陶冶情操,養成現代人應有的涵養和氣度。

標籤:重構 素質 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