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音樂欣賞《牧童短笛》【精品多篇】

音樂欣賞《牧童短笛》【精品多篇】

牧童短笛 篇一

牧童短笛

【教學內容】

1、複習演唱《我們的田野》

2、欣賞鋼琴獨奏曲《牧童短笛》

3、複習鞏固口琴二部合奏曲(P23、《綜合訓練》)。

教材分析及說明】

1、歌曲:《我們的田野》旋律悠揚,富有歌唱性,歌詞也寫得很出色,猶如一幅絢麗的水彩畫描繪祖國山河的自然景色。此歌已教了兩課時,本課時在時間和教學安排上不作重點。

2、欣賞:《牧童短笛》是一首鋼琴獨奏曲,它描寫的是小牧童手拿短笛放牧時的喜悅景象。欣賞本曲是本課時的重點。在時間安排上佔整堂的二分之一。

音樂藝術是以音傳情的藝術,欣賞教學則是聽覺教學,因此,在教學過程 中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聽”,通過學生的聽,教師的講,以聽帶講,以講引聽激發學生自然感受音樂作品的旋律、節奏、情緒以及所表達的內容,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另外,爲上課時更好地利用時間,教師課前可用空白磁帶把本曲連錄3—4遍。

3、口琴教學

口琴教學是我校音樂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環節。旨在活躍課堂氣氛,豐富課堂生活,開拓學生的音樂視野,培養學生的個性,提高學生的素質。本課時主要是複習鞏固口琴二部合奏曲,是在學生比較熟練的基礎上再紮實一下本曲的吹奏方法,本曲彷彿隊伍進行曲一樣,要求同學們吹奏的莊重、嚴肅、有力、飽滿。

【教學目的要求】

1、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們的田野》,使學生感受樂曲的情緒和思想內容,感受音樂諸表現手段爲塑造音樂形象作用,激發學生體會一首樂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產生變化,其情緒也隨着產生變化的效果。

2、通過以上的演唱和欣賞,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

3、繼續開展樂器進課教學,鞏固口琴二部合奏曲訓練(P23)要求奏準音高、吹奏的飽滿,有力富有彈性。

【教學重點】欣賞《牧童短笛》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感受音樂作品的情緒 ,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樂形象和所描繪的內容。從而提高學生欣賞音樂作品的能力。

【課時】第三課時

【教具】錄音機、磁帶、口琴、小黑板、圖畫。

【課的類型】欣賞課

【教學步驟 】

一、播放音樂,學生擊拍進入教室。

二、組織教學(略)。

三、基本練習。

1、發聲練習(小黑板)

1=F 2/4

05 13|6 5|5 4|3· 5|2 1|1-‖

B

要求以平穩的呼吸,優美的音色發音,一氣呵成,中間不能有任何停頓,後半拍起唱爲難點,發音時先弱後強。發音時,上齶自然地擡高些,使高音容易唱得圓潤、響亮些。

2、視唱練習(小黑板)

1=C 2/4

01 34|5-|56 71|5-|56 54|3 1|22 65|1-‖

教師展示板書後,用教鞭指譜視唱,並指出本練習也是後半拍起唱的,同時出現連音線,使第二小節和第四小節的“5”時值增長,唱成二拍半。

視唱時,先放慢速度,讓學生充分體會一下後半拍起唱的特點,然後再加快速度視唱。

練習時,宜集中看着教師教鞭指譜進行視唱,要求看清楚劃拍的上下動作和所唱的音的時值。另外,視唱時應注意換氣,只能在記號處換氣,不可在其他地方換氣。

注:這兩條基本練習,都是以後半拍起唱的,其目的是複習《我們的田野》作鋪墊。因此,一定要注意練好。

四、口琴練習

口琴練習內容在課本P23《綜合訓練》部分,本曲上節課已學過,本課時主要是複習鞏固。

本曲情緒莊重嚴肅,具有進行曲的特點,特別是二聲部低音的重複,好似隊伍進行曲一樣。要求:

第一聲部堅定有力,精神飽滿;

第二聲部短促跳躍,富有彈性。

具體方法:

1、把學生分成兩組,先讓學生分別同時認真地聽老師彈奏全曲。(老師左右手分別彈一個聲部,再彈奏全曲)

2、學生分部學習練習曲。

3、教師指揮,學生吹奏全曲。

4、教師指出優缺點,激發學生再次吹奏好全曲。

五、複習歌曲

《我們的田野》是一首描寫田野美麗、壯觀、富饒的歌曲,歌曲曾在一九八0年獲第二次少年兒童歌曲評選一等獎。要求學生以寬廣、優美的聲音演唱。

(一)複習曲譜

1、分析曲譜,指出容易唱錯的地方,如:

第一樂句 65|3·5|13 2|

錯 唱 成 65|3·5|13 2|20|

第二樂句 35|6 6·6|5 3|2-|20 32|

錯 唱 成 35|6 6·6|5 3|2—|

第三樂句 32|1 7|61 5|

錯 唱 成 32|1·7|61 5|

最 後 12|3 3·3|333 25|1-|

錯 唱 成 12|3 3·3|2 5 |1-|

2、教師用風琴彈奏曲譜1.5段,(全曲較長,時間不允許一一彈奏)學生隨琴聲出拍認真默唱1、5段曲譜。

(二)、複習歌詞

《我們的田野》是一首描寫田野美好風光的歌曲,歌詞寫到:美麗的田野,碧綠的小河,巍巍的羣山,金色的 魚,成羣的野鴨,從遠寫到近,從靜寫到動,從地面寫到天空,優美動聽的曲譜和生動形象的歌詞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麗狀觀的山水彩畫描繪出祖國山河的無比美麗。江山如此多驕。

1、分析歌詞,探討如何唱好本歌

提問、討論:同學們,請大家想一下,既然歌曲如此生動、優美,那我們應該如何演唱好《我們的田野》這首歌呢(主要從力度、速度、呼吸、咬字,情緒等方面入手。)

2、教師播放錄音1、5段,學生認真細聽,(利用空白磁帶先錄好1、5)

3、教師指揮,學生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六、欣賞

啓發談話

同學們,今天我們欣賞的內容是鋼琴獨奏曲,這是一首描寫田園風味的鋼琴獨奏曲,樂曲的名稱叫做《牧童短笛》。板書:《牧童短笛》。

(一)介紹作者,作品及作品所表現的內容。《牧童短笛》的作者叫賀綠汀,他是我國著名的音樂家,《牧童短笛》是他的代表著,作於一九三四年。

《牧童短笛》原名叫做《牧笛之笛》,後來根據我國傳統歌謠:“小牧童,騎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之句改爲《牧童短笛》,這首作品曾獲歐州著名作曲家齊而品先生在中國徵集具有中國特色的鋼琴獨奏曲的頭獎,後來,齊而品先生在歐洲演奏過此曲,這樣這首樂曲便成爲聞名中外的我國優秀鋼琴作品之一。

《牧童短笛》是一首短小精緻的鋼琴小品,它描寫的是小牧童後拿短笛在田野裏一邊放牧,一邊吹笛的喜悅景象。全曲旋律優美,形象鮮明,具有鮮明的江南地方特色和田園風味。(出示本曲《牧童短笛》)接着,教師用“嗯”唱完全曲,並指出左右手彈奏的高低部。

(二)“聽”完全曲,“聽”後回答下列問題:

1、《牧童短笛》,由幾個樂段組成?它們的情緒怎樣?(分成三個樂段)。

第一樂段速度徐緩,旋律悠揚;

第二樂段速度歡快,旋律流暢;

第三樂段是第一樂段的完全再現。

(三)分段分析,分段講解,分段欣賞全曲

第一樂段。1=G,4/4拍,這一樂段用對位手法寫成,左右手各演奏一個聲部,使旋律此起彼落,連綿不斷,在我們面前彷彿展現了這樣一個畫面:一望無際,綠草成蔭的田野裏,兩個牧童倒騎在牛背上,在田野裏縱情對歌。

在這一樂段裏,教師要啓發學生想象,引導學生理解樂曲所表現的內容;樂曲的兩個聲部此起彼落,正如兩個小牧童在牛背上對歌。

然後出示圖畫,(把課本P24的圖畫用水彩擴寫放大),用圖畫來幫助學生理解作品。最後再播放錄音第一樂段。

第二樂段

這一樂段由上面的C調轉到G調,由4/4拍轉到2/4拍,速度明顯加快,右手高音部是活潑流暢性的旋律,左手低音部是跳躍性的伴奏,構成了一段熱烈、歡快、舞蹈性的音樂,與前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似乎描繪出兩個牧童在田野裏追逐喜戲。在這一樂段裏,教師應儘量少講,充分啓發學生想象,展開必要的討論。通過聽、講、想、討論,讓學生自己去感受和理解作品。對於想象豐富、發言大膽的同學要鼓勵、表揚,(如:有的學生認爲兩個牧童不是在田野裏互相追逐嬉戲,而是從牛背上下來,兩個人在打水仗)。這一樂段要聽後再分析。

第三樂段

本段是第一樂段的完全再現,曲調稍加裝飾,使樂曲顯得更加流暢、緊湊、歡快,情緒顯得十分安謐,使樂曲更加充滿詩情畫意。最後樂聲漸弱,結束在明亮的高音區,給人以詩意來盡之感。本段也聽後再分析,以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思考,讓學生自己去理解作品,本曲所表現的內容好象又回到第一樂段:兩個小牧童重新坐在牛背上吹笛對歌,並且趕着牛慢慢回去了……

(四)欣賞全曲

分段分析,分段欣賞全曲後,教師應讓學生完整無缺地把全曲“聽”一遍,以便學生加深對全曲(整體)的印象,這一遍,教師不能在中間作任何插話,以免打斷學生的思路。

(五)討論、談體會

全曲已欣賞三遍,學生對本曲的旋律、節奏情緒以及作品所表現的內容已有一定的感受,這時,擠出一點時間讓學生作個非常短暫的討論以加深對作品的感受。然後,教師作個概括性的欣賞小結。(時間如充許,讓學生再聽一遍樂曲)

七、課堂小結及佈置作業 :

教師對本課的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及課堂紀律等作個簡短的小結,表揚上課表現突出的同學,鼓勵上課發言不夠大膽的同學,激勵同學們課後多聽一些音樂,多看電視文藝節目,養成經常欣賞音樂愛好習慣,努力提高欣賞音樂的水平。

牧童短笛 篇二

【教學內容】

1、複習演唱《我們的田野》

2、欣賞鋼琴獨奏曲《牧童短笛》

3、複習鞏固口琴二部合奏曲(P23、《綜合訓練》)。

【教材分析及說明】

1、歌曲:《我們的田野》旋律,富有歌唱性,歌詞也寫得很出色,猶如一幅絢麗的水彩畫描繪祖國山河的自然景色。此歌已教了兩課時,本課時在時間和教學安排上不作重點。

2、欣賞:《牧童短笛》是一首鋼琴獨奏曲,它描寫的是小牧童手拿短笛放牧時的喜悅景象。欣賞本曲是本課時的重點。在時間安排上佔整堂的二分之一。

音樂藝術是以音傳情的藝術,欣賞教學則是聽覺教學,因此,在教學過程 中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聽”,通過學生的聽,教師的講,以聽帶講,以講引聽激發學生自然感受音樂作品的旋律、節奏、情緒以及所表達的內容,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另外,爲上課時更好地利用時間,教師課前可用空白磁帶把本曲連錄3—4遍。

3、口琴教學

口琴教學是我校音樂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環節。旨在活躍課堂氣氛,豐富課堂生活,開拓學生的音樂視野,培養學生的個性,提高學生的素質。本課時主要是複習鞏固口琴二部合奏曲,是在學生比較熟練的基礎上再紮實一下本曲的吹奏方法,本曲彷彿隊伍進行曲一樣,要求同學們吹奏的莊重、嚴肅、有力、飽滿。

【教學目的要求】

1、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們的田野》,使學生感受樂曲的情緒和思想內容,感受音樂諸表現手段爲塑造音樂形象作用,激發學生體會一首樂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產生變化,其情緒也隨着產生變化的效果。

2、通過以上的演唱和欣賞,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

3、繼續開展樂器進課教學,鞏固口琴二部合奏曲訓練(P23)要求奏準音高、吹奏的飽滿,有力富有彈性。

【教學重點】欣賞《牧童短笛》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感受音樂作品的情緒 ,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樂形象和所描繪的內容。從而提高學生欣賞音樂作品的能力。

【課時】第三課時

【教具】錄音機、磁帶、口琴、小黑板、圖畫。

【課的類型】欣賞課

【教學步驟 】

一、播放音樂,學生擊拍進入教室。

二、組織教學(略)。

三、基本練習。

1、發聲練習(小黑板)

1=F 2/4

05 13|6 5|5 4|3· 5|2 1|1-‖

B

要求以平穩的呼吸,優美的音色發音,一氣呵成,中間不能有任何停頓,後半拍起唱爲難點,發音時先弱後強。發音時,上齶自然地擡高些,使高音容易唱得圓潤、響亮些。

2、視唱練習(小黑板)

1=C 2/4

01 34|5-|56 71|5-|56 54|3 1|22 65|1-‖

教師展示板書後,用教鞭指譜視唱,並指出本練習也是後半拍起唱的,同時出現連音線,使第二小節和第四小節的“5”時值增長,唱成二拍半。

視唱時,先放慢速度,讓學生充分體會一下後半拍起唱的特點,然後再加快速度視唱。

練習時,宜集中看着教師教鞭指譜進行視唱,要求看清楚劃拍的上下動作和所唱的音的時值。另外,視唱時應注意換氣,只能在記號處換氣,不可在其他地方換氣。

注:這兩條基本練習,都是以後半拍起唱的,其目的是複習《我們的田野》作鋪墊。因此,一定要注意練好。

四、口琴練習

口琴練習內容在課本P23《綜合訓練》部分,本曲上節課已學過,本課時主要是複習鞏固。

本曲情緒莊重嚴肅,具有進行曲的特點,特別是二聲部低音的重複,好似隊伍進行曲一樣。要求:

第一聲部堅定有力,精神飽滿;

第二聲部短促跳躍,富有彈性。

具體方法:

1、把學生分成兩組,先讓學生分別同時認真地聽老師彈奏全曲。(老師左右手分別彈一個聲部,再彈奏全曲)

2、學生分部學習練習曲。

3、教師指揮,學生吹奏全曲。

4、教師指出優缺點,激發學生再次吹奏好全曲。

五、複習歌曲

《我們的田野》是一首描寫田野美麗、壯觀、富饒的歌曲,歌曲曾在一九八0年獲第二次少年兒童歌曲評選一等獎。要求學生以寬廣、優美的聲音演唱。

(一)複習曲譜

1、分析曲譜,指出容易唱錯的地方,如:

第一樂句 65|3·5|13 2|

錯 唱 成 65|3·5|13 2|20|

第二樂句 35|6 6·6|5 3|2-|20 32|

錯 唱 成 35|6 6·6|5 3|2—|

第三樂句 32|1 7|61 5|

錯 唱 成 32|1·7|61 5|

最 後 12|3 3·3|333 25|1-|

錯 唱 成 12|3 3·3|2 5 |1-|

2、教師用風琴彈奏曲譜1.5段,(全曲較長,時間不允許一一彈奏)學生隨琴聲出拍認真默唱1、5段曲譜。

(二)、複習歌詞

《我們的田野》是一首描寫田野美好風光的歌曲,歌詞寫到:美麗的田野,碧綠的小河,巍巍的羣山,金色的 魚,成羣的野鴨,從遠寫到近,從靜寫到動,從地面寫到天空,優美動聽的曲譜和生動形象的歌詞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麗狀觀的山水彩畫描繪出祖國山河的無比美麗。江山如此多驕。

1、分析歌詞,探討如何唱好本歌

提問、討論:同學們,請大家想一下,既然歌曲如此生動、優美,那我們應該如何演唱好《我們的田野》這首歌呢(主要從力度、速度、呼吸、咬字,情緒等方面入手。)

2、教師播放錄音1、5段,學生認真細聽,(利用空白磁帶先錄好1、5)

3、教師指揮,學生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六、欣賞

啓發談話

同學們,今天我們欣賞的內容是鋼琴獨奏曲,這是一首描寫田園風味的鋼琴獨奏曲,樂曲的名稱叫做《牧童短笛》。板書:《牧童短笛》。

(一)介紹作者,作品及作品所表現的內容。《牧童短笛》的作者叫賀綠汀,他是我國著名的音樂家,《牧童短笛》是他的代表著,作於一九三四年。

《牧童短笛》原名叫做《牧笛之笛》,後來根據我國傳統歌謠:“小牧童,騎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之句改爲《牧童短笛》,這首作品曾獲歐州著名作曲家齊而品先生在中國徵集具有中國特色的鋼琴獨奏曲的頭獎,後來,齊而品先生在歐洲演奏過此曲,這樣這首樂曲便成爲聞名中外的我國優秀鋼琴作品之一。

《牧童短笛》是一首短小精緻的鋼琴小品,它描寫的是小牧童後拿短笛在田野裏一邊放牧,一邊吹笛的喜悅景象。全曲旋律優美,形象鮮明,具有鮮明的江南地方特色和田園風味。(出示本曲《牧童短笛》)接着,教師用“嗯”唱完全曲,並指出左右手彈奏的高低部。

(二)“聽”完全曲,“聽”後回答下列問題:

1、《牧童短笛》,由幾個樂段組成?它們的情緒怎樣?(分成三個樂段)。

第一樂段速度徐緩,旋律;

第二樂段速度歡快,旋律流暢;

第三樂段是第一樂段的完全再現。

(三)分段分析,分段講解,分段欣賞全曲

第一樂段。1=G,4/4拍,這一樂段用對位手法寫成,左右手各演奏一個聲部,使旋律此起彼落,連綿不斷,在我們面前彷彿展現了這樣一個畫面:一望無際,綠草成蔭的田野裏,兩個牧童倒騎在牛背上,在田野裏縱情對歌。

在這一樂段裏,教師要啓發學生想象,引導學生理解樂曲所表現的內容;樂曲的兩個聲部此起彼落,正如兩個小牧童在牛背上對歌。

然後出示圖畫,(把課本P24的圖畫用水彩擴寫放大),用圖畫來幫助學生理解作品。最後再播放錄音第一樂段。

第二樂段

這一樂段由上面的C調轉到G調,由4/4拍轉到2/4拍,速度明顯加快,右手高音部是活潑流暢性的旋律,左手低音部是跳躍性的伴奏,構成了一段熱烈、歡快、舞蹈性的音樂,與前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似乎描繪出兩個牧童在田野裏追逐喜戲。在這一樂段裏,教師應儘量少講,充分啓發學生想象,展開必要的討論。通過聽、講、想、討論,讓學生自己去感受和理解作品。對於想象豐富、發言大膽的同學要鼓勵、表揚,(如:有的學生認爲兩個牧童不是在田野裏互相追逐嬉戲,而是從牛背上下來,兩個人在打水仗)。這一樂段要聽後再分析。

第三樂段

本段是第一樂段的完全再現,曲調稍加裝飾,使樂曲顯得更加流暢、緊湊、歡快,情緒顯得十分安謐,使樂曲更加充滿詩情畫意。最後樂聲漸弱,結束在明亮的高音區,給人以詩意來盡之感。本段也聽後再分析,以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思考,讓學生自己去理解作品,本曲所表現的內容好象又回到第一樂段:兩個小牧童重新坐在牛背上吹笛對歌,並且趕着牛慢慢回去了……

(四)欣賞全曲

分段分析,分段欣賞全曲後,教師應讓學生完整無缺地把全曲“聽”一遍,以便學生加深對全曲(整體)的印象,這一遍,教師不能在中間作任何插話,以免打斷學生的思路。

(五)討論、談體會

全曲已欣賞三遍,學生對本曲的旋律、節奏情緒以及作品所表現的內容已有一定的感受,這時,擠出一點時間讓學生作個非常短暫的討論以加深對作品的感受。然後,教師作個概括性的欣賞小結。(時間如充許,讓學生再聽一遍樂曲)

七、課堂小結及佈置作業 :

教師對本課的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及課堂紀律等作個簡短的小結,表揚上課表現突出的同學,鼓勵上課發言不夠大膽的同學,激勵同學們課後多聽一些音樂,多看電視文藝節目,養成經常欣賞音樂愛好習慣,努力提高欣賞音樂的水平。

牧童短笛 篇三

教學內容:

1、複習演唱《我們的田野》

2、欣賞鋼琴獨奏曲《牧童短笛》

教學目的:

1、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們的田野》,使學生感受樂曲的情緒和思想內容,感受音樂諸表現手段爲塑造音樂形象作用,激發學生體會一首樂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產生變化,其情緒也隨着產生變化的效果。

2、通過以上的演唱和欣賞,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激發學生感受音樂作品的情緒,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樂形象和所描繪的內容。從而提高學生欣賞音樂作品的能力。

教學準備:錄音機、磁帶、小黑板、圖畫。

教學過程:

一、播放音樂,學生擊拍進入教室。

二、組織教學(略)。

三、基本練習。

1、發聲練習(小黑板)

1=f2/4

05|13|65|54|3.5|21|1-‖

要求以平穩的呼吸,優美的音色發音,一氣呵成,中間不能有任何停頓,後半拍起唱爲難點,發音時先弱後強。發音時,上齶自然地擡高些,使高音容易唱得圓潤、響亮些。

2、視唱練習

1=c2/4

0134|5-|567i|5-|5654|31|2265|1-‖

教師展示板書後,用教鞭指譜視唱,並指出本練習也是後半拍起唱的,同時出現連音線,使第二小節和第四小節的“5”時值增長,唱成二拍半。

視唱時,先放慢速度,讓學生充分體會一下後半拍起唱的特點,然後再加快速度視唱。

四、複習歌曲

《我們的田野》是一首描寫田野美麗、壯觀、富饒的歌曲,歌曲曾在一九八0年獲第二次少年兒童歌曲評選一等獎。要求學生以寬廣、優美的聲音演唱。

(一)複習曲譜

1、分析曲譜,指出容易唱錯的地方,

如:第一樂句65|3.5|132|錯唱成65|3.5|132|20|

第二樂句35|66.6|53|2-|2032|錯唱成35|66.6|53|2—|

第三樂句32|17|615|錯唱成32|1.7|615|

最後12|33.3|333|25|1-|錯唱成12|33.3|25|1-|

2、教師用鋼琴彈奏曲譜1、5段,學生隨琴聲出拍認真默唱1、5段曲譜。

(二)複習歌詞

《我們的田野》是一首描寫田野美好風光的歌曲,歌詞寫到:美麗的田野,碧綠的小河,巍巍的羣山,金色的魚,成羣的野鴨,從遠寫到近,從靜寫到動,從地面寫到天空,優美動聽的曲譜和生動形象的歌詞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麗壯觀的山水彩畫描繪出祖國山河的無比美麗,江山如此多驕。

1、分析歌詞,探討如何唱好本歌

提問、討論:同學們,請大家想一下,既然歌曲如此生動、優美,那我們應該如何演唱好《我們的田野》這首歌呢(主要從力度、速度、呼吸、咬字,情緒等方面入手。)

2、教師播放錄音1、5段,學生認真細聽,(利用空白磁帶先錄好1、5)

3、教師指揮,學生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六、欣賞

啓發談話:

同學們,今天我們欣賞的內容是鋼琴獨奏曲,這是一首描寫田園風味的鋼琴獨奏曲,樂曲的名稱叫做《牧童短笛》。板書:《牧童短笛》。

(一)介紹作者,作品及作品所表現的內容。《牧童短笛》的作者叫賀綠汀,他是我國著名的音樂家,《牧童短笛》是他的代表著,作於一九三四年。

(二)“聽”完全曲,“聽”後回答下列問題:

1、《牧童短笛》,由幾個樂段組成?它們的情緒怎樣?(分成三個樂段)。

第一樂段速度徐緩,旋律悠揚;

第二樂段速度歡快,旋律流暢;

第三樂段是第一樂段的完全再現。

(三)分段分析,分段講解,分段欣賞全曲

第一樂段。1=g,4/4拍,這一樂段用對位手法寫成,在這一樂段裏,教師啓發學生想象,引導學生理解樂曲所表現的內容;樂曲的兩個聲部此起彼落,正如兩個小牧童在牛背上對歌。

再播放錄音第一樂段。

第二樂段

這一樂段由上面的c調轉到g調,由4/4拍轉到2/4拍,速度明顯加快,通過聽、講、想、討論,讓學生自己去感受和理解作品。對於想象豐富、發言大膽的同學要鼓勵、表揚,(如:有的學生認爲兩個牧童不是在田野裏互相追逐嬉戲,而是從牛背上下來,兩個人在打水仗)。這一樂段要聽後再分析。

第三樂段

本段是第一樂段的完全再現,曲調稍加裝飾,使樂曲顯得更加流暢、緊湊、歡快,情緒顯得十分安謐,使樂曲更加充滿詩情畫意。最後樂聲漸弱,結束在明亮的高音區,給人以詩意未盡之感。本段也聽後再分析,以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思考,讓學生自己去理解作品,本曲所表現的內容好象又回到第一樂段:兩個小牧童重新坐在牛背上吹笛對歌,並且趕着牛慢慢回去了……

(四)欣賞全曲

分段分析,分段欣賞全曲後,教師應讓學生完整無缺地把全曲“聽”一遍,以便學生加深對全曲(整體)的印象,這一遍,教師不能在中間作任何插話,以免打斷學生的思路。

(五)討論、談體會

七、課堂小結及佈置作業:

教學反思:

養成安靜聆聽音樂的好習慣,積極參與體驗樂曲帶給人們的不同的情緒。

原文標題:新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牧童短笛 篇四

活動目標

⒈感受樂曲表現出的兩種不同情緒,嘗試用動作表現牧童在牛背和嬉戲的場景。

⒉瞭解笛子是我國的民族樂器,感受民樂與水墨結合的優美意境。

活動準備

《牧童短笛》水墨圖ppt、音樂、笛子圖片

活動過程

一、瞭解笛子及其音色特點

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樂曲,我們一起來聽一聽,仔細聽它是用什麼樂器演奏的?(播放音樂)

第一次欣賞後

⒈這首樂曲主要是用什麼樂器演奏的?(回答後出示笛子圖)

⒉關於笛子你們瞭解過什麼?

小結:笛子是我們中國人發明的一種吹奏樂器,演奏的時候把它橫着放在嘴邊。一般來說笛子都是用竹子做成的,它能吹奏出不同風格的旋律,還能模仿鳥叫聲呢!

⒊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播放笛子演奏的各種聲音)什麼感覺?

小結:聲音很連貫,越來越長,越來越遠,這樣的聲音表現的是悠揚、安靜的感覺。聲音停頓、跳躍表現的是歡快、活潑的感覺。

過渡:那麼剛纔聽到的樂曲給你的感覺是怎樣的呢,再聽一聽,感覺一下。

二、感受兩種不同的情緒

第二次欣賞後

⒈說說看這首笛子演奏的樂曲表現的是什麼感覺?

預設:優美、歡快

小結與過渡:每個人對音樂的理解都是不一樣的,有的聽出了優美、平和的感覺,有的聽出了歡快、跳躍的感覺。而且,反覆地聽還會有不同的感受。我們再來聽一聽,這次你會有什麼新的感受呢?是整首樂曲表現的都是同一個感覺,還是幾種感覺都有呢?(邊聽音樂,邊播放旋)

第三次欣賞後

⒈你有什麼新的感受嗎?(提示,剛纔是什麼感受,現在又有了什麼感受)

追問:哪一段讓你有這樣的感受?爲什麼?

小結並過渡:一般來說平穩的、連貫的旋律會給我們優美、安靜、柔和的感覺(哼搖籃曲一段),而跳音、起伏較大的旋律會給我們歡快、明亮的感覺(哼六一)。而且我們會發現一首曲子裏,可以有幾種不同的旋律風格。

⒉這首曲子裏就有悠閒和歡快兩種情緒表現,它們藏在哪一段裏呢?(觀察旋)

過渡:你知道嗎,每一首樂曲都藏着一個故事,旋律在變化就是故事情節在變化。這首樂曲裏悠閒和歡快的兩種情緒在說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請你結合樂曲仔細地看一看接下來播放的畫面。(結合畫面,教師簡短講述故事)

三、結合畫面瞭解樂曲背景

第一次欣賞水墨畫與樂曲後

⒈這首樂曲講的是誰的故事呀?什麼樣的故事呢?(根據回答出示三張相應的圖)

⒉這三個情節在樂曲中是用哪一段來表示的呢?追問爲什麼?(根據回答聽樂曲驗證)

小結:從平穩、悠閒的音樂開始,經過起伏、跳躍的旋律再回到平穩、悠閒,一個完整的故事就表現出來了。有的時候故事不一定要用語言講出來,音樂也能講故事。

過渡:你在聽樂曲的時候,你覺得這個故事是怎樣的呢?

四、嘗試隨音樂用動作表現騎牛的悠閒和嬉戲情節

⒈牧童騎着牛一路走來,還可能看見了什麼?

預設一:語言表達

預設二:做一做動作,給音樂

⒉假想一下,你就是那個坐在牛背上的孩子,把你的悠閒和歡樂隨着音樂盡情地表現出來吧!(老師用語言提示)

五、結束

今天我們一起欣賞了一首這麼優美的樂曲,它的名字叫《牧童短笛》。如果你願意的話,以後可以再聽一聽,也許你會有更多不一樣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