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畫》教案設計精品多篇

《畫》教案設計精品多篇

《畫》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1、通過偏旁歸類、反義詞識字等方法,認識“遠、色”等10個生字走之、斜到頭2個偏旁:會寫“水、去”等4個字。

2、正確朗讀、背誦古詩。圖文結合,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象。

教學重點

正確朗讀、背誦古詩:通過偏旁歸類、反義詞識字等方法,識記生字。

教學難點

圖文結合,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象:認識走之、斜刀頭2個偏旁。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二次備課

第一課時

一、猜謎導入,激發興趣

1、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教師出謎: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指名猜。

2、真聰明,老師爲小朋友們帶來了一首謎語詩,請小朋友們豎起耳朵認真聽: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3、出示課件:山水畫

4、這幅畫美嗎?請小朋友按從上往下的順序觀察,說說畫中有什麼景物?(板書山水花鳥)

二、初讀古詩,學習生字

師:想讀一讀這首古詩嗎?請小朋友打開課本67頁

1、學生藉助拼音自由讀古詩,讀準每個字的讀音,讀不準的多讀幾遍。字音讀準了,再把古詩連來起來讀一讀。

2、畫一畫:教師利用展臺帶領學生用圓圈圈畫課文中的生字,然後齊讀兩遍。

3、同桌互讀古詩。

同學們都讀得很認真,現在讀給同桌小朋友聽,一人指讀,一人聽,聽同桌字音讀得準不準,不準確請幫他糾正過來。開始吧!

4、檢查自學情況師:瞧,生字娃娃集合了,排起了整齊的隊伍,戴上了拼音帽子,等着你們讀出他們的名字呢!

(1)教師出示有拼音的生字:遠、有、色、近、聽、無、聲、去、還、來

誰願意當小老師教大家讀?指名小老師領讀。師生正音。齊讀,齊讀前問:讀這些字時,你有沒有要提醒大家的?提醒前後鼻音、平翹舌音的讀音。

(2)生字分類,認清字形師:生字娃娃要分小組做遊戲了,你們能幫幫他嗎?同桌悄悄地分一分。

a、指名說一說自己的分法

翹舌音:聲、春

前鼻音:人、春、近

後鼻音:聲、聽、驚

整體認讀音節:無、遠

b、師:小朋友們真能幹,生字娃娃高興地笑了,老師的心裏感到很驚訝,課件出示:遠認識“辶”誰能給遠組個詞?

c、獎勵小朋友們兩個字謎:“三人日下去春遊”,“米上加橫豎出頭” 。出示:春?來?小朋友們也可以嘗試用編字謎的方法記生字,聰明的小朋友能給“春”和“來”組詞嗎?

d、生字娃娃呀,可喜歡和偏旁交朋友了:還近遠,認識:“辶”誰有好辦法能分清這三個字?認生字的本領真高。

e、出示課件,點兵點將指名去掉拼音帽子讀生字。

5、指名讀古詩、同桌合作讀古詩,齊讀古詩。讀通讀順,指導標畫停頓。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三、誦讀古詩,想象體驗

1、談話:剛纔我們從課件裏欣賞了美麗的山水畫,現在來一句一句地學懂課文中的古詩吧!

2、出示課件,請離黑板最遠的同學說說,遠遠地看畫上的山是怎麼樣的?出示:遠看山有色。理解實意:遠看畫上的山,清楚地看到有各種顏色。因爲是畫上的山。

3、出示課件,請離黑板最近的同學走到課件的幕布前,側耳傾聽畫上瀑布的流水聲。問他聽到了流水聲了嗎?爲什麼?出示:近聽水無聲。理解意思:走到近處,聽不到流水的聲音,因爲是畫上的水。

4、指導朗讀第一、二行,用自己的話說說意思。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5、出示課件,請一位學生當老師,叫一位離黑板較遠的同學上來摘畫上的花,又叫一位離黑板較近的同學用手趕畫上的鳥。然後提問:“爲什麼你們摘不下花,也趕不走鳥呢?”讓學生回答後依次出現: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你能找出這句詩中的反義詞嗎?來---去

6、讀懂詩句,理解意思,儘量啓發學生說出來。

7、指導朗讀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話說說意思。

8、連起來朗讀一遍古詩。

9、這首詩講的就是一幅山水畫,畫美詩也美,讓我們一起面對着這幅畫再來背背吧!

四、佈置課外實踐

回家找謎語詩,開展猜謎語活動。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

1、複習詩句

師:畫上的山、水、花、鳥畫得栩栩如生。還記得詩人是怎麼寫畫中的山水花鳥的嗎?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

請仔細聽,我說的是那行詩的意思,你就大聲讀出那行詩。

2、複習生字詞

(1)闖第一關。出示生字完成“摘果子游戲”,然後齊讀。

(2)闖第二關。認讀詞語。

3、背誦古詩:指名背,齊背。

二、遊戲鞏固

(一)比一比

師:有些生字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字長相差不多,很不容易分辨。看誰有孫悟空的火眼睛睛,一下子就能認出誰是誰。

出示形近字:

近()聲()?聽()色()

(二)學反義詞

1、找出反義詞。

過渡語:這首詩很有趣,詩中還有幾組反義詞呢!你能把它們用“---”畫出來並說一說嗎?

2、拓展反義詞

(1)師:在這課書的課後練習中有一道題,說出這些詞語的反義詞,這可難壞了老師。(課件出示)誰能幫幫老師,說出反義詞呢?

同桌互說、指名說、齊讀

(2)拓展積累反義詞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一組一組意思相反的詞語。事物的形狀、人物的表情、感受以及時間、色彩等,你能試着再說出一組嗎?學生說後出示課件:“積少成多”

預設:

冷——暖大——小多——少重——輕

軟——硬鬆——緊快——慢難——易

三、指導書寫,掌握生字

(一)指導寫“水、去”

1、出示生字:水?去讀準字音,組詞。

2、教師範寫,學生觀察筆順,學生書空筆順。

3、學生觀察“水、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說一說怎樣才能寫好這兩個字?

4、教師示範寫,邊寫邊指導,指出學生書寫時的共性。

5、學生獨立探究,嘗試練習,教師及時糾正寫字姿勢和握筆姿勢。

6、投影反饋,師生評議

小朋友們,在自己的作業本上給寫得最好的字畫一朵花,也可以上講臺來欣賞或者拿給同桌的小朋友看看,聽聽他的評價。

(二)指導寫“不、來”

1、教師板書:不、來。讀準字音,組詞。

2、記憶字形,教師範寫,學生書空。

3、指導書寫。

仔細觀察它們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發現什麼?

提示:“不,第一筆橫要長:第三筆豎從撇上起筆,不要在橫與撇的交叉點上起筆;長點收尾。”

“來”獨體字字型左右對稱,豎要寫在豎中線上。兩橫之間的距離要適中,不要過遠或過近;

4、教師示範寫,邊寫邊指導,指出學生書寫時的共性。

5、學生獨立探究,嘗試練習,教師及時糾正寫字姿勢和握筆姿勢。

6、投影反饋,師生評議。

四、佈置作業:練寫生字。

第三課時

一、檢查複習

1、多媒體課件出示課文插圖,趣味提示,指名背誦古詩。

2、多種形式背誦古詩。

(1)師生搭檔每人背一句。

(2)學生分小組在組內互相背誦。

(3)男女生互相比賽背誦。

(4)教師點名挑戰背誦。

(5)學生互相點名挑戰背誦。

二、自學生字

1、指導學生讀課文,畫出生字,多讀幾遍,記住字形。

2、小組內利用生字卡片識記生字,教師巡視指導。

3、教師導學:拿出生字卡片,找同學說說自己是怎麼識記的,說說自己的識記方法。

(1)“來”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詞。用“加一加”的方法識記:“土+厶=去”;“米+一=來”。

(2)色,上面是“W”,下面是“巴”。可以用想象法識字:尾“巴”頂戴個小帽子。組詞:彩色、紅色、白色、有色、無色。

(3)聽,左右結構,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識記,左邊是“口”,右邊是“斤”,合起來就是“聽”。組詞:聽見、聽到、聽聲、聽說。

(4)無:可以用區別形近字的方法識記,“無”和“天”都是四筆,“無”第四筆是“豎彎鉤”,“天”第四筆是“捺”。也可以利用換一筆變新字的方法識記,“天”換一筆變成“無”。

(5)遠、還、近:都有“辶”。用偏旁歸類法來識記。“近”——“斤”加走之旁;“遠”——“元”加走之旁;“還”——“不”加走之旁。

(6)不:猜謎語識字。謎語:“木不出頭”。組詞:不好、不用。

(7)聲:上下結構的字。組詞:聲音、大聲、聲樂、聲母。

4、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新的偏旁“辶、W”。

5、同桌之間互相考查識字。

6、遊戲:識字大轉盤。(課件出示轉盤,轉盤上面標有本課生字)讓學生上來轉轉盤,轉到哪個字,就用那個字組詞並說一句話。鞏固識字。

三、指導書寫

1、呈現“水”“去”“來”“不”4個要求會寫的字,讓學生觀察這4個字的筆順、筆畫特點。

2、教師逐字範寫,學生書寫。

3、教師整體範寫,仔細觀察生字的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水”的豎鉤寫在豎中線上,橫撇從橫中線起筆。“去”的豎在豎中線上,第一橫短,第二橫長。“來”的豎要在豎中線上,撇、捺要舒展。注意“不”的豎要在豎中線上,最後一筆點從豎中線和橫中線交叉處起筆。

4、學生獨立書寫,同桌互評,互相借鑑,教師巡視指導。

5、學生在書上描紅,對比自己書寫與書中不同之處。

6、學生再寫,班級展示。

四、積累誦讀

1、教師導言:(充滿激情)這首詩可真有趣呀!短短几十個字就描繪了這麼美的一幅景象。你們還知道哪些有趣的詩嗎?

2、回家請爸爸媽媽猜今天學的謎語詩,如果猜對了,就畫一幅美麗的山水畫送給他們作爲獎勵。

3、蒐集更多古詩,參加下週班級開展的“古詩誦讀會”。

《畫》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人、火、文、六”4個字。認識兩個偏旁。

2、瞭解“遠”和“近”,“有”和“無”,“來”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這首詩講的是一幅山水畫。激發熱愛自然和喜愛朗讀古詩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和練習朗讀。

難點是瞭解詩意。

【教學準備】

學生到風景優美的地方去遊覽,讓他們看看山、水、花、鳥,親身廠家大自然的美麗。一幅山水畫,認字卡片及相關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認識11個生字,會寫“人、火”2個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這首詩講的是一幅山水畫。並能熟讀成誦。

〖教學過程〗

一、指導看圖

激趣:老師帶來一樣東西,請大家先閉上眼睛,等我數到三下再睜開眼睛。

(教師邊數數,邊貼出圖畫,準備給學生一個驚喜。)

指導整體觀察圖畫,學生自由說說第一眼看到這幅畫的感受。

指導學生按從遠到近的順序,說說圖上畫了什麼。教師相機板書:山、水、花、鳥。

二、學習課文

談話:剛纔我們欣賞了美麗的山水畫,現在來學一首古詩吧!

1、指導熟讀詩句:

⑴ 學生藉助漢語拼音練習讀準字音。

⑵ 指名讀詩句。師生共同正音,重點指導讀準:“遠、近、春”、“驚、聽、聲”、“色”等前後鼻韻母和平、翹舌音的生字。

2、理解詩句:

⑴ 四人小組交流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

⑵ 猜謎:這是一首謎語詩,請大家猜猜謎底。

(板書課題:畫)

⑶ 結合圖說說自己是怎麼猜出來的。

3、朗讀古詩:

⑴ 師示範讀。學生閉上眼邊傾聽邊在腦海中展現畫面。

⑵ 指導朗讀,讀出古詩的韻味。

⑶ 背誦詩文:

① 教師說詩意,學生說詩句。

② 依據板書,自己練背,同桌互查。

③ 指名背誦,齊背。

4、識字:

⑴ 讀準字音,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認讀。

⑵ 記憶字形,小組討論:你認識哪些字?是怎麼認識的?用了哪些好辦法?

① 用熟字形記憶“人”和“無”;區別“人”與“八”、“入”“無”與“天”音形義。

② 用熟字加筆畫記“來”。

③ 鼓勵學生自己想辦法認記“看”和“驚”,認識新偏旁“忄”。

④ 用熟字和偏旁的方法記。啓發學生髮現“還、遠、近”都是半包圍結構,“之”旁裏面都是熟字。

⑤ 比較“遠”和“近”、“近”和“聽”的字形。

5、寫字:

⑴ 觀察生字“人、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導學生按筆順先書空後練寫。

⑵ 展評。

6、實踐活動:

回家找謎語,開展謎語競猜活動。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複習學過的生字,會在田字各中寫“文”“六”兩字。瞭解“遠”和“近”,“有”和“無”,“來”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詞。創設情境,領會詩意。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開火車認讀“驚、無、近、來、還、人”。

2、讀句子找生字朋友,在具體語境中,鞏固識記部分生字。如:

⑴ 春雨細細地下,遠山變成了綠色。

⑵ 我聽見國小生在大聲讀書。

3、指名背誦課文。

二、學習詩句中的幾對反義詞

1、理解“遠”和“近”:

⑴ 出示“遠”和“近”兩個詞,讓學生指着圖,說說誰在“遠處”,誰在“近處”。

⑵ 用“遠”和“近”口頭造句,在語境中理解詞義:

如:誰離老師遠,誰離老師近;誰家離學校遠,誰家離學校近。

2、出示詩中另外幾組反義詞:

師生互說反義詞,或同桌互說反義詞。

說說生活中你還認識了哪些反義詞。

3、做遊戲:

把“我會說”中六對反義詞做成頭飾,給學生戴在頭上,在“找朋友”的音樂伴奏下,做找朋友的遊戲。

三、寫字

1、觀察“文”與“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導學生按筆順選書空後練寫。

3、展評。

四、創設情境

指名一位學生扮演小詩人,先站在教室後,一邊看畫面上的山,一邊說“遠看山有色,這山上一片翠綠,真美啊!”又走近圖畫,一邊聽一邊說:“近聽水無聲,畫上的流水一點聲音也沒有。”。小詩人指着畫上的花說:“春天過去了,花還在盛開。”他又做趕鳥的動作,大家一齊說:“人來鳥不驚。”

多請幾名學生上臺表演並評議。

【板書設計】

遠看山有色, 山 有──無

靜聽水無聲。 水

春去花還在, 花 去──來

人來鳥不驚。 鳥

《畫》教學設計 篇三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認識十一個生字,會寫四個字。認識“辶、忄”兩個偏旁。

2、知道“遠”和“近”、“有”和“無”、“來”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由讀、同桌互讀、分小組讀等不同的朗讀形式,能夠流利地朗讀、背誦古詩。

2、利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識記本課生字。

3、找、讀、瞭解反義詞的意思,能夠記住古詩中的反義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觀察插圖和學習課文,感受詩中所描繪的生機勃勃的景象,從而受到美的薰陶。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認識十一個生字,會寫四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能用自己的話說出古詩的意思。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採用朗讀法、想象法、自主識字法等教學方法。通過想象畫面並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有滋有味地循圖讀文,激發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自由地學文識字。

1、通過朗讀、看圖完成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感知。

2、自主識字,交流識記方法,重點字教師給予適時的點撥指導。

3、在課文解讀中鼓勵學生展開想象,充分聯繫生活實際,以此獲得情感體驗,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

四、教學過程

(一)猜謎導入

1、教師請學生猜字謎:空山之中一畝田。(謎底是“畫”字)

2、教師再請學生猜謎語: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謎底還是“畫”)

3、導語:剛纔我們猜的謎語,就是一位古代詩人以畫作爲謎底寫的一首詩。下面,就讓我們來學習這首詩。

【設計意圖】以謎語導入,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二)自學字詞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學生藉助拼音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在課文中圈出本課的會認字。

(2)請學生對照課文中的拼音,給會認字表中的會認字標好拼音。

(3)課件出示會認字,指名領讀,開火車讀。

(4)教師範讀,學生自由讀課文。

2、指導認字,交流方法。

(1)課件出示:“遠、近、還”,請學生說一說這三個字的共同點,認識“辶”。

(2)課件出示:“驚”,認識“忄”。

(3)請學生任意挑選會認字,試着組詞語。

3、記憶字形,瞭解字義。

(1)課件出示:“人、火、文、六”的筆順,請學生按照筆順記憶字形。

(2)全班學生跟教師書空“人、火、文、六”四個字。

(3)學生分別用“人、火、文、六”組詞語。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認字、學詞,引導學生主動識字。

(三)看圖讀文

1、看課文插圖讀古詩,想一想,每一行詩句主要說畫了什麼?

2、全班交流,師總結:山、水、花、鳥。

3、請學生在古詩中找到這四個字並圈起來。

4、指導學生讀古詩,注意把“山、水、花、鳥”這四個字讀清楚。

【設計意圖】通過看圖讀文,指導學生抓住每行詩句中的重點詞,瞭解古詩大意。

(四)瞭解詩意

1、想象畫面,瞭解第一、二行詩句的意思。

(1)一邊看圖想象畫面,一邊讀第一、二行詩句。讀後說一說山怎麼樣,水又怎麼樣?

(2)學生交流“山”和“水”的樣子。

(3)導語:遠遠望去,一座座青山連綿起伏,一股清泉從山間流過。請同學們有感情地讀一讀這兩行詩句。

(4)請同學們把耳朵貼近書上的插圖聽一聽,是否能聽到流水的聲音,感受畫中的水像真的一樣。

2、聯繫生活,瞭解第三、四行詩句的意思。

(1)自由讀第三行詩句,聯繫生活實際說一說,春天的花是什麼樣的,課文裏是怎麼說的。感受畫上的花不論春秋冬夏,始終盛開。

(2)指名讀第四行詩句,說一說生活中的小鳥在樹枝上休息,要是有人來到它的面前,小鳥會怎樣。感受畫中的小鳥不怕人。

3、朗讀並且背誦古詩。

(1)根據提示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遠看∕山∕有色,

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

人來∕鳥∕不驚。

(2)按照“山、水、花、鳥”的順序背誦古詩。

4、找出詩中的反義詞。

(1)學生在古詩中找出三組反義詞。(遠、近;有、無;去、來)

(2)課件出示“我會說”,學生練習說反義詞。

(3)男女生分成兩組,開展“反義詞擂臺賽”,比比哪組說得多。

【設計意圖】1、通過想象畫面和聯繫生活實際,把枯燥地講解古詩意思形象化、生動化。2、藉助劃線法和重點詞提示法,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五)指導書寫

1、課件出示:“人、火、文、六”,學生觀察這四個字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2、學生觀察交流。

(1)四個字中都有“撇”:“人”字中的“撇”是“斜撇”;“火”和“文”字中的“撇”是“豎撇”;“六”字中的“撇”是“短撇”。

(2)三個字中都有“點”:“火”、“文”和“六”的第一筆“點”都是“短點”;“六”的第四筆“點”是“長點”。

(3)三個字中都有“捺”:“人”、“火”和“文”字中都有“捺”。

3、教師範寫“人、火、文、六”。

4、學生描紅、練習寫“人、火、文、六”。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漢字,比較相同筆畫的不同之處,找準重點筆畫,正確、規範地在田字格中書寫好漢字。

(六)課外延伸

朗讀、背誦謎語詩。

《風》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花影》

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掃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卻叫明月送將來。

《蜂》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佔。

採得百花成蜜後,爲誰辛苦爲誰甜。

【設計意圖】增加課外閱讀篇目,實現課內外結合,拓寬學生積累渠道。

《畫》教學設計 篇四

【教材說明】

《畫》是鄂教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一年級上冊的一篇古詩。課文有一幅經過裝裱的山水畫和一首五言謎語詩。畫上有山、水、花、鳥,給人以山水相映,鳥語花香的美感。課文以“畫”這個謎底爲中心,抓住山水畫的形象特徵展開描述,圖文對應,妙趣橫生。

【教學要求】

1、會認“遠、刊、近、聽、春、還”6個漢字。

2、藉助拼音朗讀謎語詩,熟讀成誦。

3、引導學生通過誦讀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

【教學過程】

一、誦讀兒歌,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從開學到現在,我們學過不少兒歌,讓我們一起來背誦其中的一首:“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這首兒歌是個謎語,誰知道謎底?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謎語詩,學完課文,你們一定能猜出謎底。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認讀生字

1、多媒體課件映出山水畫,引導學生引導整體觀察圖畫,再由遠到近地觀察,說說圖上畫了些什麼。然後教師播放優雅的古典音樂,範讀課文,讓學生很快進入古詩描繪的優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樣,學習生字:

⑴學生自由讀,要求讀準每一個字的字音,遇上不認識的字就請拼音朋友幫忙拼一拼,多讀幾遍。

⑵同位互讀,抽卡片讀,開火車讀等多種方法鞏固讀音。

⑶拼字遊戲,四人小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這首詩,比一比,哪個小組又快又好。

三、誦讀古詩,展開想象,體會感情

1、學生自由讀詩,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行多讀幾遍,並讀給同位聽,這裏教師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興趣盎然地讀詩。

2、根據學生學習的情況調整教法,學生喜歡讀哪一句,就指導學生讀好哪一句。導讀方法如下:

“遠看山有色”,多媒體課件演示“山‘的分解圖片,師描繪遠山:遠遠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峯連綿起伏,多美呀!誰能把這行詩讀得很美呢?

“近聽水無聲”,演示“水”的分解圖片,師述,嘩嘩的流水從山間流出,請一位同學上臺來聽流水的聲音,其他同學把耳朵貼在書上聽一聽,能聽到流水的聲音嗎?爲什麼?(畫上的水)。那麼,這一行該怎麼讀呢?

“春去花還在”,演示“花”分解圖片,師述,春天到了,百花盛開,現在春天過去了,花怎麼還在開放呢?(畫上的花)。誰能把這一句讀好呢?

“人來鳥不驚”,演示“鳥”的分解圖片,師述,枝頭上站着一隻可愛的小鳥,咱們來跟它打個招呼吧。請一個同學上來,和下面的同學一起說:“嗨,小鳥,你好呀!”哎呀,小鳥不理我們,這是怎麼回事呀?(畫上的鳥)。誰會讀這行詩?

3、指名讀,齊讀,看圖讀,引讀。此時,讓學生猜出謎底:畫。引導學生再來欣賞一下這幅美麗的畫,多媒體課件展示整幅畫,配樂,學生邊看圖邊吟誦,還可請學生上臺來當小詩人表演這首詩。最後熟讀成誦。背誦時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山、水、花、鳥”來背。

四、趣味練習,書寫生字,課外延伸

1、找朋友遊戲,把“我會說”中的六對反義詞做成頭飾給學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樂伴奏下,做找朋友的遊戲,找到了朋友就用頭飾上的詞說一兩句話。

2、指導書寫“人、義、火、文”

3、回家請爸爸媽媽猜今天學的謎語,如果猜對了,就畫一幅美麗的山水畫送給他們作爲獎勵,並和爸爸媽媽一起找謎語,課間玩謎語竟猜遊戲。

《畫》教學設計 篇五

教材分析

《畫》是北大版課程一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文中有一幅經過裝裱的山水畫和一首五言謎語詩。畫上有山、水、花、鳥,給人以山水相襯、鳥語花香的美感。課文以“畫” 這個謎底爲中心,抓住山水畫的形象特徵展開描述,圖文對應,妙趣橫生。在教學本課時,要引導學生通過反覆誦讀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

教學理念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使學生有濃厚的誦讀古詩的興趣,讓學生在讀中積累,讀中感悟,激發學生收集背誦古詩詞的興趣,培養學生呤誦古詩詞的愛好。通過多種形式和不同層次要求的誦讀,使學生有所體會、感悟、獲得情感薰陶,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能感受到詩中所描繪的景物的美

2、會認五個生字,會寫四個生字。

3、知道詩中的三對反義詞。

教學過程

一、“一日五人背古詩”,引出新課

1、一日五人背古詩。(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引出新課。

3、揭示課題《畫》。

(1)板書“huà”,檢查學生拼讀拼音情況。

(2)書寫“畫”,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

二、口述學習目標

三、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讀準每一個拼音,讀準每一個字。

2、讀給同桌聽,互相檢查。

3、讀給大家聽,進行評議。

4、範讀,讀出節奏。

5、再讀。

四、卡片認讀生字。

1、開火車認讀生字,並說出識記方法。

2、拼字遊戲。同桌合作用字卡拼出這首詩,看哪組同桌拼得又快又好。

(此環節的設計,既鞏固了生字的認讀,又活躍了課堂氣氛)

五、誦讀古詩,展開想象。體會感情。

1、看圖上有哪些景物。用三角符號標出“山、水、花、鳥”。

2、說說詩中的這些景物與平時看到的、聽到的,有什麼不同。

3、選擇自己喜歡的詩句,說說自己的理解。

4、學生質疑。

5、小組合作說詩意。(培養孩子們的合作意識及口頭表達能力)

6、配上動作再讀。閉上眼睛想象詩中的景物,說說自己的感受。

(展開大膽的想象,充分感受美)

7、小結:今天我們學習的這首詩是一個謎語。謎面是一首五言詩,謎底是一幅山水畫。

六、背誦古詩。背給自己聽,背給同桌聽,背給大家聽,做動作背。

七、課間休息

1、找朋友。(給老師手裏拿的卡片上的字,找出一個意思相反的字。)

2、猜謎語遊戲。(請同學們自己說自己收集到的謎語)

(此環節的設計,不僅讓孩子們在課中得到了休息,同時也有所獲)

八、生字教學。

1、板書拼音。檢查學生拼讀拼音的情況。

2、指名學生說出自己識記的生字,老師板書。

(此環節的設計,不但鞏固了學生學習的拼音,還讓學生積極動腦,主動識記)

3、學生書寫。每個字寫兩個,展示、講評。

九、學生書畫展示

學生展示自己畫的畫給大家看,選出畫的好的給大家看,並說出畫的內容來。

(此環節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看到美,並且自己創造美)

十、課後拓展

把今天學的謎語說給爸爸媽媽聽,如果他們猜對了,就把畫的畫送給他們。並和他們一起收集謎語,玩猜謎語遊戲。

《畫》教學設計 篇六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人、火、文、六”四個字。認識2個偏旁。

2、瞭解“遠”和“近”、“有”和“無”、“來”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這首詩講的是一幅山水畫。

【教學重點】

正確的認讀本課的認讀字。練習朗讀。

【教學難點】

瞭解詩句和畫的關係。

【用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設想】

在講課時,要讓學生藉助拼音反覆讀書詩句,然後引導學生弄懂每行詩在字面上說的是什麼意思,再結合看圖和啓發學生回憶郊遊時看到的景物,讓學生思考詩句內容,然後再讓學生把課文完整的讀一讀。反覆朗讀後達到背誦。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幻燈出示謎語。

猜謎語:

遠遠看去山是綠色的,走近一聽水沒有聲音,春天已經過去了,花兒卻盛開着,人來了,鳥卻沒被嚇的飛走。

猜猜看這是什麼?

二、學習古詩

多媒體課件展示詩的畫面,激發學生的興趣。

1、藉助拼音自己讀讀古詩。看誰能正確的將詩讀下來。

2、同桌互相讀讀,看誰讀的好。

3、老師範讀:

幻燈出示古詩。

4、指名朗讀古詩。

5、齊讀古詩。

三、學習古詩中的生字

1、幻燈片出示本課中的生字:

⑴自己藉助拼音讀讀本課的生字。

⑵指名讀讀生字,看能不能正確的朗讀出來。

⑶同桌互相檢查讀音。

⑷齊讀生字。

⑸去掉拼音後,看能不能將生字讀正確。

2、給生字和拼音找朋友。

課件演示將生字的讀音和生字之間連線。

四、帶着生字的正確讀音再讀課文

五、嘗試背誦

〖板書設計〗

遠看山有色,

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

人來鳥不驚。

〖教學後記〗

學生齊讀齊背都相當好,但單個檢查時,有很多同學背不過。在今後應加強個別檢查,以防某些同學濫竽充數,使每個同學都認真自覺的學習。

《畫》教學設計 篇七

【教材分析】

《畫》是一個謎語,謎面是一首五言詩,謎底就是插圖的“山水畫”,有一定難度。因此,在課前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這些景物進行仔細觀察,這樣,上課時才能使學生對大自然,山水,花鳥,詩情進行聯繫比較後,順利地悟出謎底。

【教學目的】

1、能對照圖畫用自己地話說出詩句的意思,懂得爲什麼說謎底是一幅畫。

2、學會“畫、遠、近、無、聲、驚”七個生字,認識土字旁,掌握有──無,遠──近等反義詞。

3、會正確朗讀、背誦、默寫課文。

【準備教具】

生字卡片、掛圖、錄音。

【教學過程】

共分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同上。

2、學會七個生字

3、能正確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觀察圖畫導入新課(課件)

1、教師範讀詩歌猜謎,出示掛圖,並揭課題:

⑴ 上課之前,老師先讓小朋友們猜個謎語,聽仔細了(範讀課文)

⑵ 學生動腦筋猜

⑶ 出示掛圖(課件):

好極了,就是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古詩《畫》(板書課題)。

2、仔細看這幅畫,畫上畫了些什麼?

二、初讀課文,自學字詞

1、提出自學要求,自己讀一讀這首古詩,帶拼音的字多讀幾遍,邊讀邊想一想: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課文寫的是一幅畫呢?

2、學生自讀課文。

3、指名試讀,正音:色、近、驚

三、對照圖畫,再讀課文

1、看看圖畫再讀讀課文,想一想,每一行主要說什麼?

2、指名交流(教師板書:山、水、花、鳥)

3、請小朋友在這幾個字下畫上小圓圈,說明這首古詩主要寫這些景色,課文主要寫的景色,我們要讀重音。

四、講讀課文,理解詩意

1、講讀第一、二行:

⑴ 看圖說話:

小朋友們,畫多美啊,有山有水,用自己的話說說山怎麼樣,水又怎麼樣?

⑵ 想一想:

我們平時出去玩,從遠處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得清嗎?水從山上直往下流,如果我們在近處聽,會聽見什麼聲音啊?你能學一學嗎?(出示課件,讓學生欣賞流水聲)

⑶ 小結:這幅畫畫得太像了,把山和水都畫得像真的一樣,那麼究竟是一幅圖畫,還是真正的山水景色呢?爲什麼?

⑷ 扮演詩人,遠看山,近聽水:

① 指名扮演詩人,到教室後面看畫中的山,問:現在你看這畫中的山,有沒有看到它的顏色?

② 這就叫“遠看山有色”

③ 教學生字“色”:讀準字音;說說怎樣記字型;說說色是什麼意思?(顏色,課文指景色)

④ 指名扮演詩人,到畫前聽聽流水:問,你聽到流水的聲音了嗎?爲什麼?

⑤ 小結:因爲是畫,所以說聽聽──(水無聲)

⑥ 教學遠近:遠近是一組反義詞,說說怎樣能記住這兩個字;無聲是什麼意思;無的反義詞是什麼?

⑦ 教學聲:強調字形,聲的上面是“士”不是“土”。

⑧ 指導朗讀第一、二行,用自己的話說說意思。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2、講讀第三、四行:

⑴ 想一想,春天,許多花都怎麼樣了?可是課文裏是怎麼說的,爲什麼?

⑵ 要是鳥停在樹枝上,人來到鳥的面前,鳥會怎麼樣呢?

⑶ 指名扮演詩人,走近畫,做趕鳥的動作。問:有沒有看到鳥兒飛走?課文是怎樣說的?

⑷ 教學驚:說說你是怎樣記住驚的?驚是什麼意思?(吃驚、害怕)

⑸ 指導朗讀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話說說意思。

五、朗讀全文

六、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這首詩寫的是一幅畫,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鳥的畫呢!

七、作業

在田字格中指導書寫7個生字;畫:先中間,後兩邊;聲:強調上面是士;色:注意刀字頭;遠近:注意走字底。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鞏固字詞,掌握“有──無”、“遠──近”等反義詞。

2、指導朗讀,背誦,默寫課文。

〖教學過程〗

一、複習字詞

1、認讀生字卡片。(開火車)

2、課堂作業本第一題。

3、形近字比較,組詞:

遠( )近( ) 京( ) 聲( )

運( ) 聽( ) 驚( ) 色( )

二、指導朗讀和背誦課文,加深理解

1、自由朗讀課文,說說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課文寫的是一幅畫。

2、指導朗讀: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範讀──指讀──引讀──齊讀

3、根據畫面背誦課文

想一想,課文寫了哪些景色?

課件(聲畫統一),試背──齊背──指背,

三、作業指導

寫出這首詩的幾對反義詞:遠──近、有──無、去──來

《畫》教學設計 篇八

教學目標:

1、會認“遠、色”等11個生字,會寫“人、火”等4個生字。認識偏旁“辶、忄”。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瞭解“遠”與“近”、“有”和“無”、“來”與“去”是意思相反的詞,懂得這首詩講的是一幅山水畫。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寫有反義詞的頭飾;一幅山水畫(題寫“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生字卡。

教學重點:

練習朗讀、認字。

教學難點:

瞭解詩句和畫的關係。

教學過程:

一、觀察圖畫,收入詩句

1、呈現一幅山水畫(畫上有山、水、花、鳥,並題寫課文《畫》的20個字:“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師:小朋友,大家看到了什麼?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評價並板書“山、水、花、鳥”)

師:會認這四個字嗎?(生個別讀、自由讀、齊讀,再抽讀)

師:你們還發現了什麼呢?(引導學生髮現畫上有題字或詩句)

師:仔細看,畫上題了哪些字?(如生髮現題字是課文的四句詩,就直接板書課文的四句詩。如不能發現,則直接引導學生與書上的《畫》比較)

2、學生讀詩

師:四句詩中,你會認哪些字呢?讀一讀。

師:哪些字不會認,請用鉛筆標出來。

二、初讀正音,突出重點

1、學生自讀詩句,用鉛筆標出的字藉助課文的拼音多讀幾遍。

2、學生充分自讀,同桌互讀互考。發現不對的,同桌教讀。

3、全班齊讀,輪讀。

4、教師用生字卡片個別抽讀要求會認的“近、色”等11個生字。注意傾聽下列生字的發音:“色”是平舌音,“聲、春”是翹舌音;“近、春、人”是前鼻韻母,“聲、驚”是後鼻韻母。有錯及時糾正。

5、學生自由讀,重點抽讀,抽讀重點。用生字卡抽讀,主要抽讀“聲、春、近、人、驚”等5個易錯的重點字;再抽讀學生中平舌翹舌、前鼻韻母發音不準的重點學生。全班齊讀。

提示新的偏旁:“辶”叫“走之旁”;“忄”叫“豎心旁。

三、背誦詩句,領會其義

1、看誰背誦得最快。(學生自由背誦)

2、背得不錯!你在朗讀背誦的時候有什麼疑問嗎?(跟我們平時看到的現象正好想反)

師:是呀!真有點怪!怎麼“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呢?怎麼“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呢?

師:我們平時看到的景象是怎樣的?(教師歸納板書或課件呈現“遠看山無色,近聽水有聲。春去花不在,人來鳥兒驚。”)

3、讀一讀,看看兩道詩有什麼不同。

遠看山有色,遠看山無色,

近聽水無聲。近聽水有聲。

春去花還在,春去花不在,

人來鳥不驚。人來鳥兒驚。

(待學生髮現交流後)師總結性引導:我們遊覽時,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數是“遠看山無色,近聽水有聲。春去花不在,人來鳥兒驚”。而課文所說的景色卻剛好相反。大家想一想,在哪種情況下才會有“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呢?(如果學生說出是“畫”,則肯定學生的答案並在黑板上板書課題“畫”;若學生說“照片”,也肯定學生的答案“照片”也是圖畫的一種方式”。)

4、戴頭飾,演一演;說一說,讀一讀。

(1)來??去什麼是來,什麼地去?演一演,表現出相反意思。

(2)高??矮哪種是高,哪種是矮?演一演,表現出相反意思。

(3)遠??近哪種情況算遠,哪種情況算近?演一演,表現出相反意思。

(4)白??黑什麼東西白,什麼東西黑呢?說說相反的例子。

(5)晚??早什麼晚,什麼是早?說說相反的例子。

(6)讀一讀5組反義詞。

四、寫字指導,練習書寫

1、呈現“人、火、文、六”4個要求會寫的字,讓學生觀察4個字形的筆順、筆畫特點。注意“火”先寫“點”,再寫短“撇,第三畫是長“撇”,最後是“捺”。

2、仔細觀察生字的筆畫位置。“人”的第二筆從豎中線和橫中線交叉處偏左一點起筆。“火”的第四筆“捺”從豎中線和橫中線交叉處起筆。

3、教師範寫,學生書寫。

4、學生練寫,教師指導。

板書設計:

遠看山有色,遠看山無色,

近聽水無聲。近聽水有聲。

春去花還在,春去花不在,

人來鳥不驚。人來鳥兒驚。

《畫》教案設計 篇九

《畫》是浙教社義務教育課程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課文有一幅經過裝裱的山水畫和一首五言謎語詩。畫上有山、水、花、鳥,給人以山水相映,鳥語花香的美感。課文以“畫”這個謎底爲中心,抓住山水畫的形象特徵展開描述,圖文對應,妙趣橫生。在教學本課時,要引導學生通過誦讀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

根據剛入學國小生的認知特點和年段訓練的重點,在教學本課時,要教學生認識11個生字,會寫4個漢字,瞭解“遠”和“近”、“有”和“無”、“來”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這首詩講的是一幅山水畫。因此,教學時,可以採取以下步驟:

一、誦讀兒歌,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從開學到現在,我們學過不少兒歌,讓我們一起來背誦其中的一首:“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這首兒歌是個謎語,誰知道謎底?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謎語詩,學完課文,你們一定能猜出謎底。

由學生已知的謎語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帶着濃厚的`興趣去學習課文,同時又爲本課猜出謎底作了鋪墊。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認讀生字

1、多媒體。課件映出山水畫,引導學生引導整體觀察圖畫,再由遠到近地觀察,說說圖上畫了些什麼。然後教師播放優雅的古典音樂,範讀課文,讓學生很快進入古詩描繪的優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樣,學習生字。首先,學生自由讀,要求讀準每一個字的字音,遇上不認識的字就請拼音朋友幫忙拼一拼,多讀幾遍。在此基礎上,用同位互讀,抽卡片讀,開火車讀等多種方法鞏固讀音。最後來一個拼字遊戲,四人小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這首詩,比一比,哪個小組又快又好。既鞏固了生字的認讀,又活躍了課堂的氣氛。

三、誦讀古詩,展開想象,體會感情

這一步是教學的重點,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及動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詩的內容,想象詩中描繪的美好畫面,感受畫的美,語言文字的美。

1、學生自由讀詩,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行多讀幾遍,並讀給同位聽,這裏教師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興趣盎然地讀詩。

2、根據學生學習的情況調整教法,學生喜歡讀哪一句,就指導學生讀好哪一句。導讀方法如下:

“遠看山有色”,多媒體。課件演示“山‘的分解圖片,師描繪遠山:遠遠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峯連綿起伏,多美呀!誰能把這行詩讀得很美呢?

“近聽水無聲”,演示“水”的分解圖片,師述,嘩嘩的流水從山間流出,請一位同學上臺來聽流水的聲音,其他同學把耳朵貼在書上聽一聽,能聽到流水的聲音嗎?爲什麼?(畫上的水)。那麼,這一行該怎麼讀呢?

“春去花還在”,演示“花”分解圖片,師述,春天到了,百花盛開,現在春天過去了,花怎麼還在開放呢?(畫上的花)。誰能把這一句讀好呢?

“人來鳥不驚”,演示“鳥”的分解圖片,師述,枝頭上站着一隻可愛的小鳥,咱們來跟它打個招呼吧。請一個同學上來,和下面的同學一起說:“嗨,小鳥,你好呀!”哎呀,小鳥不理我們,這是怎麼回事呀?(畫上的鳥)。誰會讀這行詩?

3、指導學生把整首詩連起來讀好。指名讀,齊讀,看圖讀,引讀。此時,讓學生猜出謎底:畫。引導學生再來欣賞一下這幅美麗的畫,多媒體。課件展示整幅畫,配樂,學生邊看圖邊吟誦,還可請學生上臺來當小詩人表演這首詩。最後熟讀成誦。背誦時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山、水、花、鳥”來背。

四、趣味練習,書寫生字,課外延伸

1、找朋友遊戲,把“我會說”中的六對反義詞做成頭飾給學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樂伴奏下,做找朋友的遊戲,找到了朋友就用頭飾上的詞說一兩句話。

2、指導書寫“人、義、火、文”

3、回家請爸爸媽媽猜今天學的謎語,如果猜對了,就畫一幅美麗的山水畫送給他們作爲獎勵,並和爸爸媽媽一起找謎語,課間玩謎語竟猜遊戲。

《畫》教學設計 篇十

教學目標:

1、正確書寫“來、不”兩個生字。

2、能夠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展開想象,圖文結合,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色,激發學生熱愛自然和喜愛朗讀古詩的情感。

教學重點:

1、會正確書寫漢字“來、不”。

2、正確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展開想象,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色,藉助詩的語境來認讀生字。

教學準備:

課件、字卡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運用“摘果子”遊戲,認讀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遠方、沒有、色彩、近郊、聽見、無論、聲音、還是、流水、離去、未來、不是。

2、反義詞我知道。

遠→近有→無去→來

二、朗讀詩句,領會詩意

1、教師範讀課文,注意停頓和重音。

2、全班齊讀古詩,學生之間指名讀古詩。

同學們再讀這首古詩時,要注意重音和停頓,這樣才能讀出詩的韻味。下面大家來試一試吧!注意讀好停頓,讀出韻味。

3、配合動作表演,感悟詩意。

同學們在朗讀的時候,可以邊朗讀邊想象,根據個人對詩句的感受配上動作進行表演。

如讀到“近聽水無聲”時,做出側耳傾聽的樣子,當讀到“人來鳥不驚”時,要做出擺手的樣子。

三、理解課文

1、你從哪些地方知道這是一幅畫呢?說一說原因。

2、在畫中,山、水、花、鳥是什麼樣的呢?

(引導學生找出畫中“山、水、花、鳥”景象的特點。)

教師總結:在遠處看畫上的山,山的顏色很清楚,站在近處聽,卻聽不見流水的聲音。雖然春天過去了,可畫上的花依然開着。儘管人走近了,畫上的鳥一點兒也不害怕,也不飛走。

3、在現實生活中,大自然中的山、水、花、鳥是什麼樣的呢?

(引導學生找出現實生活中“山、水、花、鳥”景象的特點。)

教師總結:在大自然中,遠看山是沒有明亮的顏色的,近聽水是有聲音的,春天過去了,花兒也就謝了,人走過來,鳥兒會驚嚇得飛走。

同學們,結合生活中見到的情景,我們能改一改這首詩嗎?(教師適時板書)

預設:遠看山無色,近聽水有聲。春去花不在,人來鳥兒驚。

4、根據交流情況,與《畫》形成對比,幫助學生感悟畫的特點。(教師適時板書)

四、教師示範,學生練寫

1、學生觀察範字“來、不”,仔細觀察生字的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橫

中線、豎中線上的筆畫。

2、教師逐筆範寫“來、不”,讓學生觀察字的筆順、筆畫特點,提示書寫要領,學生書空。

①“來”的字形左右對稱,豎要在豎中線上,兩橫之間距離適中,撇、捺要舒

展。

②注意“不”的豎從撇的上部起筆,要在豎中線上,最後一筆是長點。

3、學生在本上獨立書寫,同桌互評,互相借鑑,教師巡視指導。每寫完一個字教師反饋點評,學生對照自己寫的字,再書寫。

4、學生在書上描紅,對比描紅與獨立書寫不同之處。

(寫字指導不僅要看教師的範寫,還要看看是如何對學生寫的字進行反饋的。

要引導學生對照自己寫的字,找到改進的方向,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

5、學生在本上再書寫,班級展示。

五、佈置作業

1、說一說

“水”的第一筆是(),“不”的第二筆是()。

2、請你說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

來--()大--()多--()

遠--()有--()上--()

3、背誦古詩

六、板書設計

6、畫

山有色

水無聲

花還在

鳥不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