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海燕教學設計一等獎【多篇】

海燕教學設計一等獎【多篇】

《海燕》教學設計 篇一

《海燕》教學設計

作者:朝陽縣羊山實驗中學 李樹銳

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生平及寫作背景;識記、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詞。

2、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故鄉的小燕子、海上的小燕子與作者的“鄉愁”之間的聯繫,掌握解讀這類文章的一般方法。

3、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弄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脈絡,讓學生理解“鄉愁”的內蘊。

4、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品味文章優美的語言;揣摩某些詞語的使用,進一步學習狀物描寫的方法。

教學重點:目標1.教學難點:目標2.教學方法:朗讀、研討。課型:新授課。課時數:3課時。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故鄉,是我們夢開始的地方,是背井離鄉的遊子百般思念的地方。一羣海燕,引發了作者鄭振鐸綿綿相思。那麼作者眼前看到的自由飛翔的海燕,是故鄉美麗的燕子中的那一對、兩對嗎?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現代著名作家鄭振鐸的《海燕》。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海燕,鳥綱,海燕科。小型海鳥。鼻孔呈管狀,位於上嘴背面,左右相接。中國所見 海燕體長在30釐米以下。較普通的爲黑叉尾海燕,全身青灰近煤黑色。尾羽呈叉狀,捕食水生動物。作者將濃濃的鄉愁寄託在小小的海燕身上,讚美它的身姿,讚美它的勇敢,關心它 它的生活。在作者眼裏,它不僅僅是〝海上的小燕子〞而是一個象徵物,是作者深沉而濃厚的思想感情的化身。

2、作者:鄭振鐸(1898—1958)現代作家、文學史家、文學評論家、考古學家。筆名西諦、郭源新。福建長樂人。五四運動爆發後,曾作爲學生代表參加社會活動,並和瞿秋白等人創辦《新社會》雜誌。1921年,與沈雁冰、葉紹鈞等人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並主編文學研究會機關刊物《文學週刊》,編輯出版了《文學研究會叢書》。1923年1月,接替沈雁冰主編《小說月報》,倡導寫實主義的“爲人生”的文學,提出“血與淚”的文學主張。大革命失敗後,旅居巴黎。1929年回國。曾在生活書店主編《世界文庫》。抗戰爆發後,參與發起了“上海文化界救亡協會”,創辦《救亡日報》。和許廣平等人組織“復社”,出版了《魯迅全集》、《聯共黨史》、《列寧文選》等。

抗戰勝利後,參與發起組織“中國民主促進會”,創辦《民主週刊》,鼓動全國人民爲爭取民主、和平而鬥爭。1949年以後,歷任文物局局長、考古研究所所長、文學研究所所長、文化部副部長、中國民間研究會副主席等職。1958年10月18日,在率中國文化代表團出國訪問途中,因飛機失事殉難。

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說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雜記》,專著《文學大綱》、《插圖本中國文學史》、《中國通俗文學史》、《中國文學論集》、《俄國文學史略》等。有《鄭振鐸文集》。

3、1927年,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人民,迫害進步人士。鄭振鐸被迫遠走歐洲,於5月21日隻身乘船前往法國巴黎。途中見到海燕,引發綿綿鄉思,寫成這篇文章。

4、學習生字:

輕颸(sī)雋妙(juàn)雋逸(yì)粼粼(lín)縠紋(hú)憩息(qī)......蹇劣(jiǎn)憂戚(qī)皎潔(jiǎo)掠着(lüè)翼尖(yì)浩莽(mǎng)......

5、學習生詞。

6、範讀課文,指導朗讀。

三、默讀課文,理清條理:

全文共14個自然段,以“鄉愁”爲線索,分爲兩部分:

第一部分:(1—7),用倒敘的方法對故鄉的小燕子在“爛漫無比的春天”裏活動的情景,進行了細緻的描寫,勾畫了一幅“雋妙無比”的春景圖。

第二部分:(8—14),作者從遐想中回到現實,帶着對故鄉小燕子的深厚感情,對海上的小燕子進行了細緻描寫。着力刻畫了一個“海上小英雄”的形象。

課文寫了故鄉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寫故鄉小燕子是由作者在旅途中所見海上小燕子而引發對故鄉小燕子的生活情形的回憶,爲了突出本文“鄉愁”的主題,作者行文上巧妙構思,先寫故鄉小燕子、再寫海上小燕子,更好地表現了濃濃的“鄉愁”。本文題名爲《海燕》,但作者卻沒有直接從眼前海上見到的“海燕”寫起,而是急不可待地首先寫到記憶中故鄉的小燕子,可見作者的思鄉之情何等急切!

四、教師小結:

這是一篇優美的詠物寄情的散文,文章通過對小燕子這一可愛形象的描繪,抒發了作者濃的鄉愁,表達了他對祖國的無限眷戀與熱愛之情。

五、佈置作業:研討與練習一。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一、複習導入:

1、聽寫生字詞。

2、全文分爲兩部分,一是對故鄉小燕子的回憶;二是對海燕的細緻描繪。正是出於對故鄉的強烈思念,作者才把海燕和家燕這兩種很不同的燕子聯繫在一起寫,併發出感嘆。

二、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指名朗讀課文1到7段,指導朗讀。

2、默讀思考:

(1)、課文第一部分從哪些方面描寫小燕子這一可愛形象的?

明確:主要從四個方面着筆的。一是寫小燕子的形體特徵;二是寫小燕子的飛翔姿態;三是寫小燕子的憩息特點;四是寫小燕子與故鄉人家的親密關係。

(2)、找出描寫小燕子形體特徵的句子,這樣描寫又怎樣的表達效果?

明確:“烏黑的一身羽毛„„湊成了那樣可愛的活潑的一隻小燕子。”作者從羽毛、尾巴、翅膀三個方面描寫小燕子的形體,突出它可愛活潑的特點,流露出對小燕子的喜愛之情。

(3)、作者在文中描繪了一幅雋妙無比的春景圖,與故鄉的小燕子有什麼關係? 明確:通過春風、春雨、春柳、春花、春草等景物描寫,把溫暖、舒適而又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故鄉的春天生動地再現出來,爲小燕子的出場提供了一幅美麗的背景畫面。

(4)、作者是怎樣描寫小燕子的飛翔姿態和憩息特點的?

明確:動態的燕子與靜態的春景完美組合,相映成趣,先描寫小燕子在不同的時空,均自由自在的飛翔,接着寫幾隻燕子貼水面飛翔的姿態:雋逸地橫掠過。

作者從點、線、面等方面,描繪了一幅小燕子憩息的靜態立體圖畫。(5)、引用“燕子歸來舊時壘。”有什麼作用? 明確:強調了燕子對故鄉的眷戀之情,在結構上起承上啓下的作用。前文這些生動細膩的描寫,爲下文思鄉之情的引出作了很好的鋪墊。下文寫出了小燕子與故鄉人家的親密關係,流露出作者對故鄉小燕子的喜愛和對故鄉生活的無限眷戀之情。

3、小結:4、5、6、7四個自然段中的四個“幾多”高度總結了小燕子給故鄉人帶來了生機、活力和快樂,它是春天的使者。後面的感嘆句、問句、反問句式都表明作者因爲眼前的海燕勾起了對故鄉小燕子的思念,這是因爲作者眷戀家鄉,思念祖國。強調了自己的思想之深。

三、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指名讀課文。

2、同寫故鄉的小燕子一樣,選文也描寫了它活動的背景,作者描寫了海上的哪些景象?這些景象構成了一幅怎樣的圖畫?

明確:作者先寫海上的顏色(蔚藍色的海水),然後寫海波(平穩的如初春的西湖),這是作者遠眺;然後作者仰視,寫天的顏色(淡藍色的天空),天上的白雲(薄紗似的輕雲),構成一幅“絕美的海天圖”。爲海燕的出場作了鋪墊。

3、作者對海上的小燕子哪兩個方面進行了描寫?着重寫了小燕子的哪些行爲? 明確:詳寫海燕飛翔的動態。讚美海燕的勇敢,關心海燕的安危。詳寫海燕在海面上憩息的情景。突出海燕的海上小英雄形象。

4、海上的小燕子和故鄉的小燕子是不是同一只燕子?那爲什麼作者會認爲是同一只燕子? 明確:作者之所以相信(其實是希望)眼前的海燕就是故鄉的小燕子,是因爲他想借撫慰自己的心靈,表達自己對故鄉、對祖國的牽掛。

5、作者對海上的小燕子的感情是怎樣的?

明確:十分關心。“小小的燕子,浩莽的大海,„„我們真替它們擔心呢!”

6、哪句話體現了文章的主旨?

明確:“啊,鄉愁呀,如輕煙似的鄉愁呀!”直接抒發情感,表達作者的思鄉之情。

四、教師小結:

因爲作者思念故鄉,心繫祖國,所以纔會在小燕子身上投入那麼多的感情。在作者眼裏,故鄉那普通的小燕子,是春天的使者,是快樂的使者。小燕子不論是飛行或是憩息,在作者眼裏都是美的,因爲那是故鄉的小燕子。正是因作者心中總有思鄉之情縈繞,所以當他在茫茫大海之上,意外地見到幾隻海燕,引起了對故鄉小燕子的懷念,勾起了濃濃的鄉愁。於是他便把對故鄉小燕子的熱愛之情全部傾注在海燕身上,讚美它的身姿,讚美它的勇敢,甚至還關心海燕會不會飛倦,絕小的海魚是不是它的糧食„„

五、佈置作業:研討與練習二。第三課時:

一、複習導入:

作者滿懷思鄉之情,但他並沒有直抒胸臆,而是將濃濃的“鄉愁”寄託在小小的海燕身上。作者筆下所寫的已不僅僅是“故鄉的小燕子”或“海上的小燕子”,而是一個象徵物,是作者深沉而濃厚的思想感情的化身,那是從作者心中飛出的感情的“精靈”,這小精靈來自故鄉,來自祖國,給作者孤寂的心靈以撫慰;這小精靈來自作者的心中,帶着作者無限的牽掛飛向遙遠的故鄉和魂牽夢繞的祖國。

二、從文中找出故鄉的小燕子和海上小燕子的外形特徵的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確:(1)寫小燕子外形的語句:“烏黑的羽毛”“剪刀似的尾巴”“勁俊輕快的翅膀”(寫故鄉小燕子);“活是一隻烏黑的小水禽”(寫海上小燕子)。

(2)寫小燕子飛翔的語句:“斜飛於曠亮無比的天空之上”“雋逸的橫掠”(寫故鄉的小燕子);“雋逸地從容地在海面上斜掠着”(寫海上小燕子)。

(3)寫小燕子棲息的語句:“閒散憩息於纖細的電線上” “粗而有致的小黑點”(寫故鄉小燕子);“從容地憩着”“展開雙翅身子一落”(寫海上小燕子)。

三、品味語言:

1、“小燕子帶了它的雙剪似的尾„„飛到了那邊的高柳之下了。”——“帶”用了擬人手法,“曠亮無比的天空”是小燕子活動的背景,“斜飛”“唧”分別是動作、聲音方面的描繪,這是對小燕子飛翔時動態的描繪。

2、“那邊還有飛倦了的幾對„„那是多麼有趣的一幅圖畫呀!”——本句從靜態描述了燕子休憩時的美好畫面,如五線譜般,在嫩藍的春天裏。

3、“天上也是皎潔無比的蔚藍色„„而頸間卻圍繞了一段絕細絕輕的白紗巾。”——描述美麗輕盈的海上天空,用形象的比喻留給讀者想象的空間。幾個“絕”字體現了這種景緻給作者的震撼力。

四、寫作特色:

1、描寫生動、細膩、傳神。

2、感情真摯、深沉。

3、詠物寄情,物情合一。

課文中,作者兩次提到“鄉愁”,而且說它是“輕煙似的”,“一縷兩縷的”,這是一種舉重若輕的寫法。

五、小結:

本文以“鄉愁”爲線索,分爲前後兩部分。前部分運用倒敘的手法對故鄉小燕子進行了描述。通過對春風、春雨、春柳、春花、春草等景物的描寫,把一個溫暖、舒適而又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故鄉的春天再現了出來。後部分作者從遐想回到現實,並帶着對故鄉小燕子的深厚感情,對海上的小燕子進行了細緻的描寫。從而抒發了作者濃濃的鄉愁,表達了他對祖國的無限眷戀與熱愛之情。

六、佈置作業:研討與練習三。

七、板書設計:

2、海燕

憶故鄉的家燕——春天的使者。看眼前的海燕——海上的英雄。————思念故鄉、眷戀祖國。

《海燕》教學設計 篇二

《海燕》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體會其深刻的內涵。

2.理解象徵,對比等手法在文中的運用。

3.品味文章的語言。

4.感受海燕自信、樂觀、勇敢的品質和積極的人生態度。設計思想

1.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感悟作品的內涵及海燕形象。

2.創設自主學習探究情境,讓學生能積極參與課堂,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難點

1.象徵手法的理解。

2.作品的內涵及海燕形象的典型性。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前自主預習:

1.搜索高爾基的有關資料。

2.讀文自主掃清文字障礙。

一、開門見山,直接引入

今天我們就學習他的散文詩《海燕》。

二、介紹作者,瞭解背景

1.介紹作者

馬克西姆·高爾基(1868~1936)原名阿列克塞·馬克西莫維奇·彼希柯夫,是世界無產階級文學第一個偉大代表。二十世紀初,他的著名作品有《海燕之歌》《底層》《敵人》《母親》等。還創作了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

高爾基以《海燕》(1901)迎接了二十世紀無產階級的革命風暴。這首革命頌歌是他參加彼得堡示威遊行後寫成的。他用象徵和寓意的藝術手法,熱情歌頌人民羣衆的革命鬥爭。海風呼嘯,陰雲籠罩,波濤迎着轟鳴的雷聲向上衝擊。

2.寫作背景

這首散文詩寫於1901年,俄國第一次大革命前夜,當時人民革命運動風起雲涌,沙皇反動政府也加強對人民革命運動的鎮壓,當時身在彼得堡的高爾基,親身感受到了工人運動、學生運動的磅礴氣勢,1

目睹沙皇政府鎮壓行爲的殘暴,爲了熱情地歌頌革命先驅,揭露沙皇反動政府,抨擊機會主義者及資產階級自由派的醜惡嘴臉,就寫下了《海燕》。

三、感情朗讀,初步感知

1.播放配樂朗讀,生聽讀。

2.生自由朗讀模仿,體會情感。

3.指生朗讀,生生評價,師適時指導。

4.生讀自己喜歡的段落,讀完後並說明喜歡的原因。

四、自讀分析,感受形象

1.請給文章加一個副標題,應該怎樣加?(勇敢的鬥士,革命的先驅,勝利的預言家,無畏的革命者等)

2.作者通過幾幅畫面來展現海燕的形象的?這是一個怎樣的形

象?

五、本課小結,課下思考本文通過暴風雨來臨的三幅畫面,塑造了一個勇敢、高敖、自信、頑強的海燕形象,這既是一首色彩鮮明的抒情詩,又是一幅富有音樂節律和流動感的油畫,氣勢磅礴,感情激越,給人以力量。結合背景想一想,高爾基寫作本文,僅僅是爲了讚美海燕嗎?

板書設計

海燕

高爾基

暴風雨海燕

來臨←────────→渴望勇敢大

逼近←────────→迎接自信無

到來←────────→呼喚頑強畏

第二課時

一、激情朗讀,引入情境

我們上節課初步學習瞭解了高爾基的《海燕》,下面我們有感情

地朗讀這首詩,要激越,要有氣勢,在閱讀中讓我們可進一步認識一下那勇敢、高傲的海燕吧!(指生讀)

二、合作探究,挖掘主旨

1.高爾基寫海燕的目的是什麼?(渴望革命風暴的到來,讚頌無產階級革命的先驅)

2.本詩中借海燕形象讚美無產階級革命的先驅者,這種是什麼手法?(象徵)

3.文中還有許多事物,是否也具有象徵意義?

海鷗、海鴨、企鵝──自私怯懦的不革命者

烏雲、狂風──反動勢力

大海──廣大人民羣衆

4.本詩主要塑造了海燕形象,爲什麼還要寫海鷗、海鴨、企鵝?(對比,烘托海燕形象)

三、分析揣摩,深化理解

聯繫背景,分析領會,仔細揣摩,想象一下,海燕在展翅飛翔時,會有怎樣的想法,它會對海鷗、海鴨、企鵝說些什麼呢?請模仿海燕,用飽含激情的語言,表達出它當時的心理。

四、精讀欣賞,品味詞句

默讀課文,找出自己比較喜歡的語句或段落,並說明看法(可以從修辭,表達效果,營造意境等幾個角度分析)。

例:在烏雲和大海之間,海燕像是黑色的閃電,在高傲的習翔。(比喻、擬人,形象傳神地展現其矯健勇猛雄姿以及藐視反動勢力風貌。)

狂風緊緊抱起一層層巨浪惡狠狠地把他們甩到懸崖上,把這些大塊的翡翠摔成塵霧和碎末。

(擬人,賦予了人的性格行爲,寫出了其猖狂氣焰)。

這個敏感的精靈,──它從雷聲的震怒裏,早就聽出了睏乏,它深信,烏雲是遮不住太陽的,──是的,遮不住的!

(比喻、擬人、反覆,寫出其勇敢智慧及敏銳,表達堅定信心。)

五、聯繫實際,遷移寫作

在每一個人的生活中,既有溫煦的愛和陽光照耀,也有各種各樣“暴風雨”的考驗,面臨生活的暴風雨,你該怎麼做?

寫一段不少於150字的話,表明自己的想法。

教學反思

課堂教學是有目的的行爲。按理來說,在一節課內圍繞目的組織教學,並順利完成任務,這纔是一節好課,甚至優質課。

可是,在教學實踐中,有時事與願違:教學設計難以實施,致使不能順利完成所設定的教學目標。如執教《海燕》時就很不如意:一是,預設的三維目標中“對象徵手法的運用”沒能成行;二是,分角色朗讀沒能進行。

回顧整個教學過程發現,主要調控力度不夠,隨機應變的靈活性不強。

當示範性朗誦結束後,設計了一個環節:讓學生“賜教”。不少學生給予“高度評價”:有的認爲有感情,表達了對海燕的讚美;有的說有氣勢,顯示的海燕的英雄氣概„„其中一個學生嬉笑着徵求我的意見:“老師,你想聽實話還是假話?”此時此刻,我是既驚喜又擔心。驚喜的是,他專心聽課了;擔心的是,處理這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勢必影響任務的完成。既然學生提出來了,怎能不讓他說?得知我“聽實話”的態度,他得意地說:“老師,你讀錯了一個字:你把‘它們這些海鴨啊’的‘啊’讀成‘呀’了。”在對他“認真聽講、關心老師”精神當衆表揚一番之後,我還固執己見,自以爲這是在朗讀實踐中的變音現象。不假思索地當衆解釋,並隨機板書:“啊”如果出現在句末,其讀音隨着它前一個字尾音的不同而變化。在這裏,“啊”前邊是“hai”,尾音是“i”,與“a”連讀就是“呀”(其實,它前一字“鴨”,下課閒暇一看,羞得一頭露水)。接着,從前一篇課文《雷電頌》中找了幾個例子,比較說明“啊”的變音規律,簡直是“胸有成竹”,“振振有詞”。

這一拓展不要緊,五六分鐘過去了。也許,學生學到了一些朗讀知識,但下面的環節得靈活處理纔是明智之舉。可我依然按部就班。

在讓同學從正面分析海燕的形象時,又節外生枝。一個女生突然提到,文中寫“狂風緊緊抱起„„塵霧和碎末”對海燕起到反襯作用。當她說明理由,我跟她一塊交流:“這是直接寫海燕嗎?”她才恍然大悟,原來是側面描寫。當我剛說出“待會兒再討論側面描寫作用”時,又突發奇想,欲趁機品味語言:“摔”PK“甩”(因爲老教材一直沿用“甩”)。學生倒是熱情高漲,踊躍發言,各抒己見。“摔”字有力,更能表現出狂風的狠毒、殘忍。這樣一來一往,六七分鐘又過去了。

沒辦法,兩個沒料到先後用了十幾分鍾。這都是預設之外的,擠佔了設計內的象徵手法的遷移訓練。

可見,在隨機應變的前提下,充分考慮到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以便根據教學目標科學調控,真正提高教學效率。

《海燕》教學設計 篇三

《海燕》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感知文章主題;

2.分析海燕的形象和精神;(重點)

3.學習文章中象徵、對比、襯托等手法。(難點)

教學設想:

朗讀——整體感知——分析精神——回扣生活

教學過程:

課前:詩歌朗誦訓練《過零丁洋》

一、導入

大海,給了它堅硬的翅膀,爲的是博擊狂風巨浪;當鳥兒們都躲避風雨的時候,它卻高聲的呼喚: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這,就是海燕!

二、背景介紹

1901年11月7日那天,尼日尼·諾夫戈羅德的人們很早就把火車站擠滿了,他們是爲了給自己喜歡的作家高爾基送行。沙皇政府這次破天荒的未經審訊就急匆匆的把高爾基放逐到庫爾斯克去。高爾基剛到來,人羣中就爆發出了“高爾基萬歲”、“打倒專制制度”、“消滅黑暗勢力”的呼聲。示威者時而高唱革命歌曲,時而朗誦《海燕》。一位演說者大聲說道:“高爾基被放逐了,原因是他說出了真理並揭露我們生活中可怕的事情。他有一件武器——他的筆,一種力量——他那在自由發表意見時所表示的思想„„我們要用示威來表示我們是怎樣的喜愛高爾基。” 示威結束後,一位大學生激動的高呼:“暴君將要死亡,而偉大的有利的自由的人民將要興起!”就因爲他的一篇短短的散文詩——《海燕》。

海燕的寫作背景:屏幕出示

高爾基寫這首詩是在1901年俄國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夜,當時人民羣衆的革命運動風起雲涌,沙皇反動政府加緊了對人民的鎮壓,正是革命與反革命激烈搏鬥的時候。高爾基當時在彼得堡,親身感受到了工人運動、學生運動的磅礴氣勢,目睹了沙皇政府鎮壓學生運動的殘暴罪行。他爲了熱情地歌頌無產階級革命先驅,揭露沙皇反動政府,抨擊機會主義者、資產階級自由派的醜惡嘴臉,就寫下了《海燕》這篇散文詩。

三、聽讀

多媒體播放《海燕》錄音、圖畫

提出問題:如果讓你給文章加一個副標題,你怎麼家?要求:要切合文章的內容;要和標題緊密聯繫,形成一個整體;用語簡潔,字數不可過多。

四、學生試讀

小聲讀,小組交流,完成任務。

勇敢的鬥士反抗上天的精靈渴望暴風雨的勇士迎接暴風雨的先驅者勝利的預言家無畏的革命者革命的先驅者劃破烏雲的利劍

五、再讀課文

1.本文的抒情主人公是海燕,作者賦予了它怎樣的性格和精神?

2.作者是如何塑在它的性格和精神的?

六、分析

你從海燕身上學到什麼?如何做新時期的海燕?

海燕的人生因而;

我們的人生因而。

七、齊讀

八、佈置作業

以《海燕:我心中的歌》爲題,寫一篇隨筆。

〈海燕〉教學設計 篇四

《海燕》教學設計

學 科:語 文

姓 名:塗 娟

單 位:靖安縣璪都學校 電 話:***

[教材分析]

《海燕》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課文。本單元是散文詩單元,這些詩都是作者由尋常事物激起的心靈之聲。高爾基的《海燕》是無產階級文學的開山之作。它有如春天的旋律,時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書。在作品中,高爾基以昂揚的浪漫主義激情,氣勢磅礴的藝術筆觸,通過對大自然暴風雨即將來臨時的客觀景象的生動描繪,深刻反映了俄國1905年大革命前夜“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形勢,暗示了革命暴風雨的即將到來,沙皇專制統治的必然崩潰,革命事業的必然勝利。作品對不畏強暴、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海燕”——無產階級先鋒戰士給予了最真摯、最熱忱的讚頌。文章構思精巧,意境遼遠,語言精闢含蓄,意蘊深邃。它不僅是一支春天的旋律,更是一曲響徹雲霄的革命的宣言。

[學情介紹]

八年級學生經過國中一年的學習,已經具備了自主學習的能力,能夠較熟練地運用自主、合作和探究等學習方式,其分析概括能力也已有了較大提高。但他們的個體差異也明顯顯露出來了,不少學生已是老師們心中的“明星學生”。它們控制着課堂,而其餘大部分學生則靜靜地聽,默默地看,被動地做着羣衆。《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面向全體學生,努力追求高質量的語文教育水平,以適應時代發展和國際間的競爭。”因此,《海燕》這節課教學我努力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來。而不是讓少數“明星學生”唱獨角戲。我以朗讀貫穿教學全程,讓所有學生都能動起來。[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理解象徵、烘托、對比手法在課文中的運用。

2、誦讀過程中,引導學生有創意的閱讀,把握散文詩的優美意境,讓學生生成閱讀鑑賞能力。

3、品味文章用詞的準確性,積極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尊重學生的富有個性化的獨特體驗,把握“海燕”的藝術形象。

[過程與方法] 運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閱讀、討論、欣賞、質疑中,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和善於質疑的良好學習品質。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品味語言、體會作品表達的思想感情,領會“海燕”精神的內涵,結合生活,把握“海燕”精神的現實意義。

2、培養學生勇敢、頑強、樂觀、自信的品質,培養積極的情感態度。[教學重點] 1通過朗讀,品味文章的語言,進行反覆的比較賞析,把握“海燕”的藝術形象,領會“海燕”精神內涵。

2、掌握象徵的寫法。

[教學難點]

1、理解本文精練、優美、內涵豐富的語言。

2、掌握象徵的寫法。[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多媒體顯示)

我愛藍天白雲下的雄鷹,也愛遼闊草原上的駿馬,但我更愛愛疾風暴雨中的海燕。因爲它不僅是搏擊海浪的勇士,精勇無畏的精靈,還是一位勝利的預言家。今天請大家和我一起去了解我愛的那隻海燕吧!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俄國著名家高爾基的散文詩《海燕》。板書課題。

[設計理念]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在課堂教學中,培養或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課文環節,一開課就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本課用詩般的語言設置情境導入,從而調動學生了解高爾基先生,學習《海燕》的慾望。

二、作品簡介,寫作背景(多媒體顯示)

高爾基(1868—1936),俄國作家,“無產階級藝術最偉大的代表者”、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奠基人、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導師。他創作了長篇小說《母親》,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等。《海燕》寫於1901年,當時反對沙皇統治的革命鬥爭蓬勃興起,高爾基目睹了沙皇政府的黑暗統治,極爲憤慨,寫成了短篇小說《春天的旋律》,《海燕》就是這篇小說的尾聲部分。《海燕》就是一隻鳥兒在《春天的旋律》結尾部分所唱的歌。“海燕”一詞,在俄文中原有“暴風雨的預言者”之意,高爾基在作品中借海燕之口表達了對社會變革充滿激情的呼喚。

[設計理念]本環節的設計是讓學生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以便於學生更好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主題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聽讀感知

(一)聽讀(多媒體播放課文朗讀)

(聽詩朗誦是一種高雅的活動,而聽美好的散文詩更能讓人陶醉。請同學們閉上眼用心聽讀課文一遍。)

(二)交流聽讀感受

1、小組交流聽讀感受。

2、隨機點名學生談感受。

(三)教師談聽讀感受,引發學生思考。

(對我來說,這篇散文不是初讀,但我每讀一遍,都會被高昂的鬥志和充滿激情的語言深深折服。我忍不住會想:這篇文章始終散發着她永恆的青春魅力,究竟是爲什麼呢?)

[設計理念]這一環節是讓文字與學生心靈產生初次的碰撞,爆發出思想的火花。我隨機點名學生談感受,而不採用舉手的方式,是爲了不讓課堂一開始就被少數明星學生控制。

四、朗讀感知

(一)學生朗讀課文。

讓學生放開聲音,自由誦讀。要求讀得感性,讀出細膩的感受,讀出整體的理解。

(二)學生交流朗讀所知。

1、學生小組交流朗讀感知,討論焦點爲對課文內容的把握。

2、小組代表發言

3、教師小結。(多媒體顯示)

[設計理念]這一環節讓學生再次親密接觸文本,由感性思維走向理性思維,通過合作交流,讓全班學生都能全面把握文章內容。

五、自選學習主題

(一)教師引導(多媒體顯示)

[剛纔我們交流了聽講感受和朗讀感知,這是學習的開始,也是收穫的開始。要想有更大的收穫,就需要再深入一步,共選一個學習主題,一起研讀。如何選擇學習點?下面我介紹一下方法:首先把作品內容和形式兩方面值得學習的主題都列出來,內容如(真摯的)情感、(深刻的)主題等,形式如(優美的)語言、(巧妙的)構思等。然後從中確定一個最值得學習的主題。]

(二)學生選擇學習主題。

[學生認真準備後,教師引導:請各位思考和討論一下,在這些學習主題中,最值得學習的主題是什麼。(估計學生會共選深刻的主題或生動的語言)這裏有三幅海燕高歌圖,我們這節課就選一幅來集中學習。選哪一幅呢?請各位思考和討論一下。(估計學生會選第三幅。)]

(三)研讀欣賞

1、教師介紹研讀欣賞的方法。(多媒體顯示)

(第一,用心體會優美的意境;第二,用眼發現典型的語句;第三,用話表達其中的美妙;第四,邊讀邊寫,細化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第五,……)

2、學生獨立研讀欣賞。3、學生交流。先在小組內交流,每人都要說。然後讓每個小組推出代表性的觀點參與全班交流。

[設計理念]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他們自主地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主題去閱讀、思考,以最大限度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

六、學生質疑

(一)學生提出問題

教師引導:每人在學習過程中都會有一些疑問,現在請你提出一個問題,並主動探究,形成自己的初步理解。

(二)小組交流討論

每人完成後,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問題和理解。

[設計理念]這一環節的設計是繼續深化學生的閱讀理解,學生在閱讀、交流和討論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問題,這都是非常寶貴的學習資源,要充分利用。

七、美讀

每人自由朗讀,讀出情感美、讀出節奏美、讀出感受、讀出享受。

八、小結 讓學生自我反省這課堂學到了哪些知識,哪些學習方法。

[設計理念]這一環節是讓學生用自己的觀點去判斷,用自己的思維去創新,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不斷在地語文課中自主地、自由地成長。

作業佈置

根據本節課的學習,寫一遍學習心得。

[教學評價設計]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因此,本節課的設計我讓學生處於獨立學習狀態,這樣幫助學生在合作學習之後能夠靜下心來梳理思路,形成自己的觀點,並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合作與自主相結合,學生既有交流碰撞的平臺,又有獨立思考的空間。同時,我還把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做爲我的基本理念,把學習權、發問權、時間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被認可的教學環境中輕鬆地學習。這樣,整個課堂就是學生的,他們就是學習的主人。他們的知識不再是老師灌輸的,而是靠自己探索來的,這纔是真正屬於他們自己的知識。“授人於魚,不如授人於漁。”他們不僅學到了知識,也學到了學習方法。這也是我這節課最爲閃光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