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百分數的認識教學設計(多篇)

百分數的認識教學設計(多篇)

百分數的認識教學設計範文 篇一

認識整百數教學是在學生認識百以內的數並能熟練口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基礎上進行的。通過課前前測我們發現:98%的孩子會讀寫整百數,會計算整百數加減整百數。表面上看這一課即使不學,孩子也能完成相應的習題。但是面對這樣的問題:“1000是怎麼來的?有了百位爲什麼又要有千位呢?200根小棒大約是多大一捆呢?1000粒黃豆放在杯中,會到哪兒呢?”面對這些問題大多數孩子很茫然。在課堂上,如果我們讓學生用整百數列舉出生活中的現象,能說的也寥寥無幾。孩子會在計數器上撥1000,但是爲什麼不在百位上拔10顆珠而直接在千位撥一顆珠呢,真正明白的學生也不多。所以在進行課程設計時,教師更要關注知識的產生與形成的過程,重點讓學生在數數、估數、撥數、寫數的過程中,增強數感,並將本課內容延伸到課外,感受生活中的數,感受整百數的應用。

在“認識整百數”的教學設計和實施中,我力求實現以下幾點:

一、在操作中感悟體驗

兒童對自然數概念的理解和認識與人類對自然數的概念的認識走過了幾乎相同的道路,而“數數活動”是自然數概念的形成以及理解運算的基礎,因爲自然數的概念不是老師教會的,必須經過實際操作,在操作中感悟體驗。基於以上思考,我首先安排學生數小棒來認識整百數,這比書上例題中的方塊更容易操作,直觀化。學生通過小組合作,首先每10根捆成一捆,很快數出100根小棒。旨在引導學生在操作中形象地感悟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很自然地喚起學生對已有經驗的回憶,併爲接下來的10個一百是一千打下基礎。接着數2組、9組、10組的小棒,學生親眼目睹了2個一百是200,9個一百是900,10個一百是一千。整個過程數形結合,操作與體驗結合。計數器的運用更是爲孩子逐步理解抽象的“數位”及十進位值記數法提供了有效的幫助。

二、在觀察中抽象概括

數完1000根小棒後,讓學生用眼睛觀察用方塊表示的一、十、百、千,進而學習用方塊表示的二百、九百、一千。從實物的操作轉向抽象的、立體的圖形,因爲有了數小棒的基礎,所以這裏孩子很容易理解。顯而易見,這樣的活動是有效的。最後教師在學生觀察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問,200用小棒表示要這麼2大捆,200用方塊表示要兩板,那有沒有更簡單的工具來幫我們表示出200呢?學生自然想到計數器。接下來通過將小棒記數、方塊記數與計數器記數進行了對比,在比鉸中,學生真正感到計數器記數的優越性,感受到十進制計數法的特點,同時深刻體會到數學建構過程中的簡約化特徵。

三、在追問中深刻理解

學起源於問,學總是和問緊緊相連的,我們讓學生學會做學問,就是首先要學會問。讓什麼、爲什麼這兩個充滿魅力的詞在課堂上用在關鍵處,也是保證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保證。問得適時適度,問得恰到好處便是我這一課要仔細琢磨的。孩子在計數器上撥200後,提問,200根小棒,200個小方塊有那麼多,爲什麼只要在計數器上撥2顆珠就可以了呢?學生紛紛發言,因爲百位上的一顆珠就表示一百。“寫200時,兩個0不寫可以嗎?”在撥1000時也通過這樣一個問題讓學生進一步感受計數器計數的優越性,“1000是10個一百,爲什麼你們不在百位上撥10個珠呢?”“因爲那樣太麻煩了”,從而再一次體會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十位滿十向百位進一,百位滿十向千位進一。一次次的追問,激活了孩子的思維,促進孩子充分理解了計數單位、數位,明白了位值制與十進制計數法的意義。

百分數的認識教學設計範文 篇二

一、妙設故事情景,激活數學課堂

數學知識比較抽象,死板的教學方法會讓推理過程枯燥無味,如果教師不能進行特色的教學設計,很難營造出趣味生動的課堂氛圍。因此,教師要善於利用學生感興趣的精彩故事與趣味遊戲,並基於遊戲或故事創設數學教學情景,拓展教學內容,刺激學生的手、眼、口等多種感官,實現學生全面參與課堂教學,從而讓教學散發獨特魅力。

如在北師大版國小一年級下冊《加與減》的課堂教學中,爲了讓學生對加法與減法有一個直觀清晰的認識,並很快學會口答加法、減法的計算,教師可以基於教學內容設置以下故事情景:“森林裏鳥語花香、熱鬧非凡,有6只小鳥在一棵老樹上唱歌,大家正唱得起勁,這時其他鳥兒彷彿聽到召喚,也紛紛加入歌唱隊伍,於是又飛來2只小鳥。問題:大家知道現在樹上共有幾隻鳥兒嗎?你是怎樣計算的?”在故事情景渲染和教師的指引下,低年級學生很快被吸引進去了。生動的情景激活了學生的數學體驗。學生會在情景中將生活經驗與知識相聯繫,他們會借情景理解加法的含義,並列出式子 “6+2=8”。接着,教師繼續講故事:“過了一會兒,其中3只小鳥因有事急匆匆地飛走了。現在,樹上還有幾隻小鳥在歌唱?”情景再次展示了減少的含義,這對於初接觸加減法的學生是一個很好的認知體驗過程,學生會借形象知識理解 “加數”“和”等相關概念。

二、妙設生活情景,借問題引發思考

俗話說:“知識取之於生活,用之於生活。”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連接,用實際生活喚醒學生的求知慾很重要。在基於生活創設問題情景時,教師要挖掘教材中蘊含的生活素材,巧妙引出問題,從而借情景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進而積極參與探究。

如,在《分數的初步認識》的課堂教學中,爲了強化學生對“分數”概念的理解,並理解“平均分”在分數中的重要意義,教師先準備了一些圖片學具,並讓學生利用學具圖片感受平均分,在學生彙報時,教師藉助多媒體二次展示分的過程,如“分月餅”,教師結合學生的表述進行情景展示,在情景中,學生髮現“平均分”和“不平均分”的重要區別,進而在大腦中形象感知分數的意義。分數在生活中應用的範圍還是比較廣泛的,爲了讓學生更好地感知與理解,教師可以繼續引入生活情景,借生活情景讓學生逐漸理解分數,進而有效建構知識。

三、妙設趣味情景,提升綜合能力

隨着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推廣與普及,教師都喜歡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學效果得到了極大改善。多媒體信息技術海量的學習資源以及圖、光、影、聲俱全的展現形式可以給予學生淋漓盡致的數學學習體驗,讓學生在在多姿多彩、趣味無邊的教學情景中樂學、善學。如何創設趣味情景?首先,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集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因素創設形式不一的學習情景,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誘導學生參與,發展學生思維。其次,教師可構建網絡學習的平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最後,在教學中,教師可用通過網絡構建網絡數學學習與交流情景,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如在《百分數的應用》的課堂教學中,爲了讓學生初步瞭解百分數的意義,教師可以用PPT爲學生展示以下成語圖片“百發百中”“十拿九穩”“百裏挑一”“平分秋色”等,然後提問學生:“認真研究課件中所呈現的成語,仔細想想,成語的數都是什麼數呢?”譬如“百發百中”一詞,學生特別容易與百分數相聯繫,但對百分數的理解並不能簡單停留在初步認識中,教師要結合信息技術將生活中的百分數呈現出來,如藥品說明中用到的百分數、飲料配方中用到的百分數等,教師巧妙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數爲學生的課堂探究提供感性材料,從而借情景激活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有效理解百分數。

總之,景因生設,情隨師動。在數學課堂運用情景創設能效激活學生的學習體驗,激發學生探究數學的樂趣。想讓情景教學更有效,需要教師結合情景教學的特點,挖掘教材中蘊含的情景素材,有效借情景將抽象的數學推理變成學生樂於接受的探究場景,並在情景中有效參與思考,從而在探究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得學習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百分數的認識教學設計範文 篇三

作爲國小基礎教育的數學科怎樣提高國小生的素質呢?我認爲:國小生素質的提高不僅在於知識的積累,而且更重要的在於能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學到數學方法、思維方法以及數學思想,變應試教育爲素質教育。而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課堂教學,關鍵在於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

一、課堂教學的兩個重要環節

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的雙邊活邊,是在教師主導下學生學習的認識過程,是師生雙方信息交流、情感交流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以知識爲載體,通過精心設計,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學習主動性,思考問題的嚴密邏輯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開發兒童的潛能。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

課堂教學的兩個重要環節,一個是教學設計,二是教學過程。前者是教師在備課中應着重解決的問題,後者是課堂教學中具體的實施。

現代國小數學教學理論認爲:促進學生素質的發展不僅在於一種知識的積累,而是知識結構的轉換和思維結構的轉換。從建構思想出發,把國小教學內容劃分成若干知識結構,教學設計着眼點也在於幫助學生組建這個結構,並且努力轉換爲學生的認知結構,以此遷移而形成的認識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體現教學設計的思想,教師通過各種教學手段和方法,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發現和獲得,把外部活動內化,把知識結構轉化爲認知結構。此外,教學要注意“深度”和“廣度”,要面向全體學生,注意提高全體學生的素質。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有意識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比如學習興趣,解決問題的意識和毅力,良好的學習習慣等。

二、遵循認知規律進行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特點,積極幫助學生組建知識結構,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數學教學就是把數學知識結構轉化爲學生的數學認知結構。學生的學習過程實質是認知的組建和完善過程,在學生組建知識結構過程中學到數學知識、數學方法、數學思想,提高數學素質。因此,在教學設計時要注意到學生的認知規律,要立足於幫助學生建構而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按照數學科學知識結構構特點,把它分爲建構初始階段和發展階段。

教材這方面的內容很多,例如:小數的四則運算和整數的四則運算,歸一題和較複雜的應用題,分數應用題和百分數應用題等。這方面的教學內容可利用遷移規律和同化原理來組織教學,展現舊知識和新知識的種種關係,通過比較異同,儘量使學生用原有認知結構來學習新知識,使原有知識結構進一步擴展延伸。例如在講百分數應用題時,讓學生明白,分數應用題和百分數應用題的結構、解題思路和方法類似,在本質上都表示兩個相關聯的量的倍數關係,其特點都是一個具體數量對應一個抽象的分數(百分數),抓住數量之間一一對應關係都是相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相異的是用百分數表示兩個數量關係更加一目瞭然,便於比較,更加廣泛應用於生活和生產之中。學生通過異同比較,使舊知識同化新知識,新知識與原有知識又有分化,充實並發展了原有知識結構。

三、創造學生活潑的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要有意識地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這是搞好課堂教學的關鍵。

學生是一個主動的知識構建者,國小教育有責任培養兒童自覺、能動、創造的精神,教學生想學,教學生會學,真正體現學生的主動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1.導思和探索

這個教學環節,教師要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要促使每一個學生積極參與知識過程的探索。例如學習百分數這個概念。百分數在實際生產和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但課本內容比較簡單、抽象。它與分數有密切聯繫,但又具備本身的特點。如何引導學生去理解掌握這個概念呢?爲了使學生順利建構,我補充設計學生思維的素材,讓出時間、空間,讓學生思考,步步深入引導:

(1)五年級一班男生人數佔全班人數的。

(2)數學科成績優秀率比去年增加1.5100.

(3)三好學生人數是全班人數的。

(4)某水泥廠五月份完成月計劃的119100.

(5)修路隊上半月修路98100千米。

第一步排隊除第(5)題,分離出第(1)(2)(3)(4)題的分數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係;第二步排除第(3)題的分母不是100.

這些分數的共同點都可以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且分母都是100,我們把這類數稱爲百分數。在抽象出百分數這個概念之後,爲使學生更深一層理解,又引導學生和以前學過的分數進行比較,進一步認識百分數有如下特點:能約分的不約分,分子可以是小數,分子可以大於或等於分母,百分數後面不能帶計量單位等。爲了表示百分數和分數的意義不同,在書寫上不寫成分數形式,而有自己特定的書寫格式。教學的過程自始至終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抽象概括,主動積極地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2.質疑和議論

質疑和議論既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也是幫助學生健全心理的有效途徑。我常常鼓勵學生把學習過程中碰到的問題提出來,並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有一個充分表現的機會,在討論中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和集體精神。例如,在講完“比的應用題”和稍複雜的“分數應用題”之後,我出了一道思考題:“商店運來桔子、蘋果和梨一共320千克,桔子和蘋果的比是5∶6,梨的重量是蘋果的7/18.桔子比梨多多少千克?”這題要求學生獨立思考,然後把見解提出來討論,要求學生“每個人的意見都要傾聽,聯繫自己的學習見解,有不同意見可以接着發言”在教師的鼓勵下,他們都想積極表現自己,學習氣氛濃郁。學生在緊張、活潑、和諧的環境中愉快地學習,這正是我們課堂教學所要達到的效果。

3.練習和反饋

練習和反饋是鞏固知識、形成技能、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學中,我能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智力方面的差異,進行有效的針對性的練習,基礎練習是讓學生在新知識初步掌握的情況下作爲鞏固練習,要求全體學生完成,作爲教學效果的檢查,便於發現問題及時補救;新舊知識綜合練習主要是幫助學生在練習中加深理解,對所學知識瞭解“爲什麼”問題,變學生的“練知識”爲“知識鏈”;智力題是爲了強化知識而設置的有一定難度的練習,主要是讓優生也能“吃得飽”鼓勵學有餘力的學生解答。分層練習既能培養學生個體素質優勢,又兼顧差生,擺脫考什麼學什麼,練什麼的應試教育的影響。同時我注意做好練習後的信息反饋,通過及時的、有目的的、有效的反饋,引導學生從知識結構的角度掌握知識,形成能力。而且,反饋也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重要一環,要好好地運用這個教學環節去促使學生主動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