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本命年的回想說課稿(精選4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4篇《本命年的回想說課稿》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本命年的回想說課稿》相關的範文。

本命年的回想說課稿(精選4篇)

篇1:《本命年的回想》說課稿

《本命年的回想》說課稿

一、說教材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主要是學習斑斕多彩的人類文化的民俗文化。民俗風情源遠流長,民俗文化是斑斕多彩的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着現代社會人們價值觀念的轉變,對傳統文化的態度越來越淡,於是,讓學生通過課本瞭解傳統文化,傳承傳統文化顯得尤爲重要。本課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第三篇課文。通過對《本命年的回想》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瞭解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感受鄉土文化的獨特魅力,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能多留心,多觀察,多思索,多積累,學會從生活中尋找豐富的寫作材料,從而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熱愛父母,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作者通過回憶幼時過年的點點滴滴,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極富濃郁地方特色的風景畫。表現了作者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人生態度。

學生學情分析:

學生剛學過沈從文的散文《端午日》以及中秋詠月詩詞三首,對中國的傳統節日有了一些瞭解,也已經感受到傳統節日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和價值,爲本節課的學習打下了基礎。本班學生回民佔90%,沒有過年的親身體驗,只是通過周圍漢民生活、電視、網絡等媒體來了解過年,所以,讓學生對本課本命年的回想提起興趣比較難。因此,在講課時要在這方面下功夫。

教學目標:

1、掌握一些字詞的正確讀音及書寫;

2、瞭解過年習俗中所蘊涵的鄉土風情,感受鄉土文化的獨特魅力,感受鄉土文化,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家鄉的情感。

3、欣賞作品展現的民風民俗圖及生動傳神的語言。

教學重點:

1、概括文中所寫過年習俗,體會其中的文化內涵。2、品位生動傳神的語言。

教學難點:

1、概括文中所寫過年習俗,體會其中的文化內涵

2、能說出蘊含的文化內涵和對過年的獨特感受

二、說教法學法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加強閱讀指導,主要由學生通過閱讀來了解文意。

教學思路設計:學生學習自主閱讀爲主;教師輔以提問引導、講解評價,串聯全課教學。

說教法

1、複述法:學生通過對文章內容的複述來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2、朗讀法:熟讀百遍,其義自現;。反覆朗讀課文可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說學法

1、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動筆勾畫、積極讀書。

2、發現法:學生自主探究,獲得知識。

本課所用的教法學法是依據《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培養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貫徹課程標準提出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三、說教學過程

(一)營造氛圍導入新課

1、教師問:中國的傳統節日都有哪些?(學生根據經歷和經驗說自己的答案)那麼這些傳統節日中那個是過的最隆重的呢?我們班以回民同學爲主,許多同學肯定會對老師說,我們是回民,不過春節,對這些節日也不感興趣,這種想法是不對的,因爲你既是回民,更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只要是屬於中國的東西,我們都應該去了解它,認識它。通過你的周圍或者在電視上,人們在過春節時有哪些慶祝方式呢?

學生自主回答。

2、總結學生的回答,引入本課教學。春節,對中國的老百姓來說,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事情,每到春節,人們會用各種方式去慶祝,表達人們對節日的喜愛。本課《本命年的回想》就描繪了一副鄉村過春節的民俗畫。

(二)、走進作家教師簡介作者,並明確補充作者及其創作風格

(三)、整體感知下面大家自己朗讀課文,回答這樣三個個問題

(1)本命年和春節有什麼樣的關係?(2)處理生字詞(3)文章是怎樣引出春節這一話題的?(4)文章主要部分描述了人們過春節的熱鬧氣氛,主要描寫了幾件事?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話總結出來?

1、解題:本命年,我國習慣用十二生肖記人的出生年,每十二年輪迴一次。(統計班內本命年的人數),這篇文章是作者六十歲時,正逢自己的本明年,回想過去過年的熱鬧氣氛,有感而發。

2、字詞檢查濃郁、簸箕、篩子、門檻、秫秸、闔家、鬼祟(崇高)、玉米糝兒疙瘩、鬏、磕頭(嗑瓜子、瞌睡)

3、本文先寫二十四節氣,引出春節,這樣更襯托了春節的色彩繽紛。

4、舊時過年的風俗:

①炒年貨

②吃臘八粥

③買糖果

④挑絨花

⑤殺牲畜

⑥備糕點

⑦送竈王爺

⑧換門神

⑨守歲

⑩拜新年

篇2:《本命年的回想》說課稿

《本命年的回想》說課稿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主要是學習斑斕多彩的人類文化的民俗文化。民俗風情源遠流長,民俗文化是斑斕多彩的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課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第三篇課文。通過對《本命年的回想》的學習,使學生在學習《社戲》,《端午》兩篇課文的基礎上,進一步調查家鄉的民俗風情,瞭解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感受鄉土文化的獨特魅力,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能多留心,多觀察,多思索,多積累,學會從生活中尋找豐富的寫作材料,從而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熱愛父母,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作者通過回憶幼時過年的點點滴滴,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極富濃郁地方特色的風景畫。表現了作者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人生態度。

學生學情分析:

學生剛學過沈從文的散文《端午日》,對中國的傳統節日有了一些瞭解,也已經感受到傳統節日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和價值,爲本節課的學習打下了基礎。七年級學生還處在盼年的年紀,對本文的內容應該很有興趣,他們過年的一些經歷和體驗對學習本文也會有幫助。因時代、地域差異,學生可能對文中所寫的部分民俗感到比較陌生。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重點)

2、感悟中國春節的內涵。(重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習,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

教學思路設計:

學生學習以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討論爲主;教師輔以提問引導、講解評價,串聯全課教學。

說教法

1、合作探究法:四人爲一小組,交流自己對文章某片段的理解。

說學法

1、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動筆勾畫、積極讀書。

2、合作探究法: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中獲得知識。

本課所用的教法學法是依據《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培養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貫徹課程標準提出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三、說教學過程

(一)、營造氛圍導入新課

1、教師問:“大家喜歡過春節嗎?爲什麼?” (學生根據經歷,談出不同的感受與原因。)(提問外地的同學:“你們的春節是怎樣過的?”)學生根據經歷,談談其他地區是怎樣過春節的。

2、總結學生的回答,引入本課教學。

題目入手,瞭解“本命年”的含義及其講究。再瞭解春節,對中國的老百姓來說,是件想說愛它很容易的事,爲什麼呢?民谷作家劉紹棠在60高齡回憶小時候過年的情景,仍是津津樂道,這又是爲什麼呢?

3、下面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完成3—6題。在小組合作探究中,強調小組的合作意識,探究能力,以及根據問題需要口頭展示或者板展。

問題如下:

(3)、春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嗎?你是怎麼知道的?(試着從文中找出原話)文中開頭這樣列出二十四節氣有何用意?

(4)、同學們能不能從第三段中找出體現運河鄉親父老過年感受的四個詞語?這四個詞語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

(5)、從這四個詞語中個,我們感受到了舊時過年的熱烈氣氛,作者共寫了幾件事具體描繪家鄉過大年的習俗?用“動詞+名詞”的格式概括這幾件事。

(6)、文章爲我們描繪了京郊運河父老鄉親過年的濃厚氣氛和情景。爲什麼人們這麼看重過年?你覺得人們在過年中寄託着什麼?

4、小組口頭展示,或者板展。

教師在學生講解過程中補充、點評、串連內容。

5、結課

以小組展示自己課前準備的關於春節的手抄報來結課。

教後反思:

這是公開課上我第一次嘗試把小組合作和多媒體相結合使用的一次教學,感覺有點手忙腳亂。希望在未來的嘗試中能夠慢慢提升。

就這節課而言,我認爲還需要再將內容精簡,特別是幾個問題的設計要針對目標而定,重點要更加突出纔好。

篇3:七年級語文說課稿《本命年回想》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本命年回想》

一、說教材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主要是學習斑斕多彩的人類文化的民俗文化。民俗風情源遠流長,民俗文化是斑斕多彩的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着現代社會人們價值觀念的轉變,對傳統文化的態度越來越淡,於是,讓學生通過課本瞭解傳統文化,傳承傳統文化顯得尤爲重要。本課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第三篇課文。通過對《本命年的回想》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瞭解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感受鄉土文化的獨特魅力,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能多留心,多觀察,多思索,多積累,學會從生活中尋找豐富的寫作材料,從而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熱愛父母,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作者通過回憶幼時過年的點點滴滴,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極富濃郁地方特色的風景畫。表現了作者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人生態度。

學生學情分析:

學生剛學過沈從文的散文《端午日》以及中秋詠月詩詞三首,對中國的傳統節日有了一些瞭解,也已經感受到傳統節日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和價值,爲本節課的學習打下了基礎。本班學生回民佔90%,沒有過年的親身體驗,只是通過周圍漢民生活、電視、網絡等媒體來了解過年,所以,讓學生對本課本命年的回想提起興趣比較難。因此,在講課時要在這方面下功夫。

教學目標:

1、掌握一些字詞的正確讀音及書寫;

2、瞭解過年習俗中所蘊涵的鄉土風情,感受鄉土文化的獨特魅力,感受鄉土文化,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家鄉的情感。

3、欣賞作品展現的民風民俗圖及生動傳神的語言。

教學重點:

1、概括文中所寫過年習俗,體會其中的文化內涵。

2、品位生動傳神的語言。

教學難點:

1、概括文中所寫過年習俗,體會其中的文化內涵

2、能說出蘊含的文化內涵和對過年的獨特感受

二、說教法學法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加強閱讀指導,主要由學生通過閱讀來了解文意。

教學思路設計:學生學習自主閱讀爲主;教師輔以提問引導、講解評價,串聯全課教學。

說教法

1、複述法:學生通過對文章內容的複述來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2、朗讀法:“熟讀百遍,其義自現”。反覆朗讀課文可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說學法

1、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動筆勾畫、積極讀書。

2、發現法:學生自主探究,獲得知識。

本課所用的教法學法是依據《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培養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貫徹課程標準提出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三、說教學過程

(一)、營造氛圍導入新課

1、教師問:中國的傳統節日都有哪些?(學生根據經歷和經驗說自己的答案)那麼這些傳統節日中那個是過的最隆重的呢?我們班以回民同學爲主,許多同學肯定會對老師說,我們是回民,不過春節,對這些節日也不感興趣,這種想法是不對的,因爲你既是回民,更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只要是屬於中國的東西,我們都應該去了解它,認識它。通過你的周圍或者在電視上,人們在過春節時有哪些慶祝方式呢?學生自主回答。

2、總結學生的回答,引入本課教學。春節,對中國的老百姓來說,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事情,每到春節,人們會用各種方式去慶祝,表達人們對節日的喜愛。本課《本命年的回想》就描繪了一副鄉村過春節的民俗畫。

(二)、走進作家教師簡介作者,並明確補充作者及其創作風格

(三)、整體感知下面大家自己朗讀課文,回答這樣三個個問題

(1)本命年和春節有什麼樣的關係?(2)處理生字詞(3)文章是怎樣引出春節這一話題的?(4)文章主要部分描述了人們過春節的熱鬧氣氛,主要描寫了幾件事?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話總結出來?

1、解題:本命年,我國習慣用十二生肖記人的出生年,每十二年輪迴一次。(統計班內本命年的人數),這篇文章是作者六十歲時,正逢自己的本明年,回想過去過年的熱鬧氣氛,有感而發。

2、字詞檢查濃郁簸箕篩子門檻秫秸闔家鬼祟(崇高)玉米糝兒疙瘩鬏磕頭(嗑瓜子、瞌睡)

3、本文先寫二十四節氣,引出春節,這樣更襯托了春節的色彩繽紛。

4、舊時過年的風俗:①炒年貨②吃臘八粥③買糖果④挑絨花⑤殺牲畜⑥備糕點⑦送竈王爺⑧換門神⑨守歲 ⑩拜新年

(四)、民俗風情遊

1、讓學生介紹自己喜歡的過年的場景或者說這十項過年活動,你們最想參與其中的那些活動並且說說爲什麼。

2、從作者家鄉過年的場面看我們民族過年的風俗,人們不僅僅享受過年的豐富隆重火熱的氣氛,期中還寄託着人們的某種期盼?你能不能在文章當中找出相關的句子,並且談談其中包含了人們的那種感情?

3、這麼多的傳統節日,人們爲什麼這麼重視春節呢?①辛苦一年,幸喜五穀豐登,享用勞動成果;②展望來年,祈求好運,祝願平安幸福;③閤家團聚,增進親情,密切鄰里關係,和和美美共奔前程。

(五)、小結:通過本課的學習,同學們應該瞭解了一些有關春節的知識。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它能把所有的中華兒女的心,一顆顆聯串起來,它是每個炎黃子孫心目中最神聖的日子。家、故鄉又成爲每一個龍的子孫情感的歸宿,所以,春節這種民俗文化歸根結底又是家的文化。希望大家能夠重視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瞭解它、熱愛它並將它傳承下去。

(六)作業佈置:

1、生字詞兩遍

2、想一想應該怎樣保護我們的傳統文化。

篇4:七年級語文《本命年回想》說課稿

七年級語文《本命年回想》說課稿

一、說教材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主要是學習斑斕多彩的人類文化的民俗文化。民俗風情源遠流長,民俗文化是斑斕多彩的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着現代社會人們價值觀念的轉變,對傳統文化的態度越來越淡,於是,讓學生通過課本瞭解傳統文化,傳承傳統文化顯得尤爲重要。本課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第三篇課文。通過對《本命年的回想》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瞭解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感受鄉土文化的獨特魅力,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能多留心,多觀察,多思索,多積累,學會從生活中尋找豐富的寫作材料,從而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熱愛父母,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作者通過回憶幼時過年的點點滴滴,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極富濃郁地方特色的風景畫。表現了作者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人生態度。

學生學情分析:

學生剛學過沈從文的散文《端午日》以及中秋詠月詩詞三首,對中國的傳統節日有了一些瞭解,也已經感受到傳統節日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和價值,爲本節課的學習打下了基礎。本班學生回民佔90%,沒有過年的親身體驗,只是通過周圍漢民生活、電視、網絡等媒體來了解過年,所以,讓學生對本課本命年的回想提起興趣比較難。因此,在講課時要在這方面下功夫。

教學目標:

1、掌握一些字詞的正確讀音及書寫;

2、瞭解過年習俗中所蘊涵的鄉土風情,感受鄉土文化的獨特魅力,感受鄉土文化,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家鄉的情感。

3、欣賞作品展現的民風民俗圖及生動傳神的語言。

教學重點:

1、概括文中所寫過年習俗,體會其中的文化內涵。

2、品位生動傳神的語言。

教學難點:

1、概括文中所寫過年習俗,體會其中的文化內涵。

2、能說出蘊含的文化內涵和對過年的獨特感受。

二、說教法學法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加強閱讀指導,主要由學生通過閱讀來了解文意。

教學思路設計:學生學習自主閱讀爲主;教師輔以提問引導、講解評價,串聯全課教學。

說教法

1、複述法:學生通過對文章內容的複述來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2、朗讀法:“熟讀百遍,其義自現”。反覆朗讀課文可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說學法

1、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動筆勾畫、積極讀書。

2、發現法:學生自主探究,獲得知識。

本課所用的教法學法是依據《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培養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貫徹課程標準提出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三、說教學過程

(一)、營造氛圍導入新課

1、教師問:中國的傳統節日都有哪些?(學生根據經歷和經驗說自己的答案)那麼這些傳統節日中那個是過的最隆重的呢?我們班以回民同學爲主,許多同學肯定會對老師說,我們是回民,不過春節,對這些節日也不感興趣,這種想法是不對的,因爲你既是回民,更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只要是屬於中國的東西,我們都應該去了解它,認識它。通過你的周圍或者在電視上,人們在過春節時有哪些慶祝方式呢?學生自主回答。

2、總結學生的回答,引入本課教學。春節,對中國的老百姓來說,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事情,每到春節,人們會用各種方式去慶祝,表達人們對節日的喜愛。本課《本命年的回想》就描繪了一副鄉村過春節的民俗畫。

(二)、走進作家教師簡介作者,並明確補充作者及其創作風格

(三)、整體感知下面大家自己朗讀課文,回答這樣三個個問題

(1)本命年和春節有什麼樣的關係?

(2)處理生字詞。

(3)文章是怎樣引出春節這一話題的?

(4)文章主要部分描述了人們過春節的熱鬧氣氛,主要描寫了幾件事?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話總結出來?

1、解題:本命年,我國習慣用十二生肖記人的出生年,每十二年輪迴一次。(統計班內本命年的人數),這篇文章是作者六十歲時,正逢自己的本明年,回想過去過年的熱鬧氣氛,有感而發。

2、字詞檢查濃郁簸箕篩子門檻秫秸闔家鬼祟(崇高)玉米糝兒疙瘩鬏磕頭(嗑瓜子、瞌睡)

3、本文先寫二十四節氣,引出春節,這樣更襯托了春節的色彩繽紛。

4、舊時過年的.風俗:①炒年貨②吃臘八粥③買糖果④挑絨花⑤殺牲畜⑥備糕點⑦送竈王爺⑧換門神⑨守歲⑩拜新年

(四)、民俗風情遊

1、讓學生介紹自己喜歡的過年的場景或者說這十項過年活動,你們最想參與其中的那些活動並且說說爲什麼。

2、從作者家鄉過年的場面看我們民族過年的風俗,人們不僅僅享受過年的豐富隆重火熱的氣氛,期中還寄託着人們的某種期盼?你能不能在文章當中找出相關的句子,並且談談其中包含了人們的那種感情?

3、這麼多的傳統節日,人們爲什麼這麼重視春節呢?①辛苦一年,幸喜五穀豐登,享用勞動成果;②展望來年,祈求好運,祝願平安幸福;③閤家團聚,增進親情,密切鄰里關係,和和美美共奔前程。

(五)、小結:通過本課的學習,同學們應該瞭解了一些有關春節的知識。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它能把所有的中華兒女的心,一顆顆聯串起來,它是每個炎黃子孫心目中最神聖的日子。家、故鄉又成爲每一個龍的子孫情感的歸宿,所以,春節這種民俗文化歸根結底又是家的文化。希望大家能夠重視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瞭解它、熱愛它並將它傳承下去。

(六)作業佈置:

1、生字詞兩遍。

2、想一想應該怎樣保護我們的傳統文化。

四、板書設計

本命年的回想。

劉紹棠:致力於中國氣派民族風格鄉村題材地方特色。

生字詞:濃郁簸箕篩子門檻秫秸闔家鬼祟(崇高)玉米糝兒疙瘩鬏磕頭(嗑瓜子、瞌睡)過年的習俗:炒年貨――吃臘八粥――買糖果――挑絨花――殺牲畜――備糕――送竈王爺――換門神――守歲――拜新年。

春節:表達人們熱愛生活勤勞淳樸祈求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