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80、81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 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地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 通過操作、觀察、比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滲透轉化的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平行四邊的面積計算公式,並能正確運用。

教學難點: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教學過程:

一、情境激趣

1.播放運載“嫦娥一號”探月衛星的火箭成功發射的錄像。

2.師:爲了紀念這個有意義的時刻,我們學校的小朋友們在數學活動上利用一些圖形拼出了運載“嫦娥一號”的火箭模型呢!

3.(課件出示拼成的模型)讓學生觀察火箭模型是由哪些圖形拼成的。

提問:如果比較這些圖形的大小,要知道它們的什麼?哪些圖形的面積是我們已經學過的?怎樣求?

4.比較其中的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誰的面積大,誰的面積小,可以用什麼方法?(引導學生說出可以用數方格的方法。)

二、自主探究

1.數方格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

(1)提出要求:每個方格表示1平方釐米,不滿一格的都按半格計算。

(2)學生用數方格的方法計算兩個圖形的面積並填寫書上80頁表格。

(3)反饋彙報數的結果,得出:用數方格的方法知道了兩個圖形的面積一樣大。

(4)提出問題:如果平行四邊形很大,用數方格的方法麻煩,能不能找到一種方法來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5)觀察表格,你發現了什麼?

(6)引導學生交流發現並全班反饋得出: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長方形的長相等,平行四邊形的高和長方形的寬相等,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長方形的面積相等;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於底乘高。

(7)提出猜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2.操作驗證。

(1)提出要求:請小朋友利用三角尺、剪刀,動手剪一剪拼一拼,把平行四邊形想辦法轉變成我們已學過面積計算的圖形,完成後和小組的同學互相交流自己的方法。

(2)學生分組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3)學生展示不同的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變成長方形。

(4)利用課件演示把平行四邊形變成長方形過程。

(5)觀察並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a.拼成的長方形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比較,什麼變了?什麼沒變?

b.拼成的長方形的長與寬分別與原來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麼關係?

(6)交流反饋,引導學生得出:

a.形狀變了,面積沒變。

b.拼成的長方形,長與原來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等,寬與原來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等。

(7)根據長方形的面積公式得出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並用字母表示。

(8)活動小結:我們把平行四邊形轉變成了同它面積相等的長方形,利用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得出了平行四邊的面積等於底乘高,驗證了前面的猜想。

3.教學例1。

(1)(出示例1)平行四邊形的花壇的底是6 m,高是4 m。它的面積是多少?

(2)學生獨立完成並反饋答案。

三、看書質疑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學生自由回答。)

五、鞏固運用

1.練習十五第1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後反饋答案。

2.你會計算下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嗎?

3.你能想辦法求出下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嗎?

4.練習十五第3題。

六、全課小結(略)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教學設計 篇二

一、說教材。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面積概念和麪積單位,以及認識了平行四邊形,清楚了其特徵及底和高的概念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學生學了這部分內容,能爲以後學習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公式打下基礎。爲了更好地體現《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通過學習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理解與內容的分析,按照新課程標準中掌握4~6學段空間與圖形的要求,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爲:

1、知識目標:能應用公式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能力目標:理解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過程,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標: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根據新課程標準中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能力,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爲:

能應用公式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定爲: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推導過程,並能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思維特點,以及新課程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我準備採用以下幾種教法和學法:

1、教學中,我將通過生活情境的創設,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引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思維的動機,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

2、動手實踐、主動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由直觀到抽象,層層深入,遵循了概念教學的原則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通過動手操作,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再現已有的表象,藉助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觀察、分析、比較、推理、概括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

3、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求知慾,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通過靈活多樣的練習,鞏固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方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4、聯繫生活實際解決身邊的問題,讓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數學的應用,促進學生的發展。

三、說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通過創設情境:小兔樂樂想從三快草地中,找一塊麪積最大的草地去吃草,卻不知道怎麼計算哪塊土地的面積最大,請同學們幫助解決。學生利用以前的知識能夠計算出其中正方形和長方形草地的面積,不能計算出平行四邊形草地的面積。

這一環節的設計,不僅複習了舊知識,還體現出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及學習的積極性。

第二環節:活動探究,獲取新知。

學生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嘗試用不同方法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根據這些方法,展開其中的割補法,通過轉化—找關係—推導這一過程,讓學生經歷操作、觀察、分析、比較、推理、交流,自己根據長方形面積公式概括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這一環節的設計,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揮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第三環節:練習應用,鞏固提高。

課後練習和一些變式的習題。

緊扣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設計多種形式的數學練習,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求知慾,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爲學生提供創造性思維的空間。

第四環節:聯繫生活,深化應用。

讓學生做應用題。

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用學到的知識與解決實際問題,促進理論同實踐的結合。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內容: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教學目標:

通過看一看、剪一剪、拼一拼、比一比、算一算,使學生理解並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並能進行簡單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

教學過程:

一、看一看:得出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關係。

1、  讓生看P69,觀察方格紙上的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並填寫:

每個小方格代表1平方釐米(不滿一格的,都按半格計算),數一數,長方形的面積是(    )平方釐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   )平方釐米。

2、  觀察並討論:這個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有怎樣的關係?

在學生討論、回答的基礎上小結得出:長方形的長和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等,長方形的高和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等。

二、剪一剪、拼一拼、比一比、算一算,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

1、  出示:平行四邊形,請你想想辦法,怎樣求它的面積。(讓生每人先準備兩個平行四邊形)

2、  讓生小組討論,嘗試。

3、  檢查學生討論的結果。如果有學生想出,讓他到講臺上給其他同學介紹。

(1)沿着平行四邊形的一條高,剪下來,移到右邊拼拼。

(2)比一比:這兩個圖形有什麼關係?什麼變了,什麼沒變?

這兩個圖形形狀變了,但面積相等

(3)、請你量一量長方形的長與寬,算出它的面積。

(4)、根據剛纔的學習,你能不能得到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那麼你能不能得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你是怎麼想出來的?

4、  總結得出

長方形的面積=長   ×   寬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    ×   高

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用A和H分別表示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那麼,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可以寫成:

S=ah

5、  例:有一塊平行四邊形的草地,底是18米,高是10米,這塊草地的面積是多少?

(1)       讓生獨立做。

(2)       檢查:18×10=18(平方米)

(3)       注意:面積單位。

6、  看書,質疑。

三、練習

1、  口算下面每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底(釐米)

50

12.5

100

9

高(釐米)

40

8

36.4

4

面積(平方釐米)

2、計算下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12米

24米                      40釐米               15米

25米

50釐米

3、  有一塊平行四邊形的玻璃,底48釐米,高36釐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

4、  有一塊平行四邊形的菜地,底120米,高比底少40米,這塊地的面積是多少?

四、總結。

五、課堂作業

P71   5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設計 篇四

一、教學目標:

1. 使學生通過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會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 通過操作、觀察、比較活動,初步認識轉化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概括、推導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計算

教學難點: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三、教具準備:課件、方格紙、信封、平行四邊形若干個

四、學具準備:平行四邊形四個,三角板,直尺,剪刀。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看點猜圖形:

師:顧老師想考考大家的眼力。請看大屏幕。(出示一幅格子圖淡、細;四個點依次閃爍出示)

師:如果把剛纔的四個點依次相連,誰知道能組成什麼圖形?(問兩個同學,大家都同意嗎?)

2.說一說底和高:

師:看來你們都有一雙火眼金睛。如果顧老師告訴你們,每一個小正方形的面積都是1平方釐米。那麼這個平行四邊形,底有幾釐米,高有幾釐米?[課件裏出示,底( )釐米,高( )釐米]

3.導入新課:

師:早在上學期我們已經認識了平行四邊形。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研究平行四邊形的有關知識。[板書:平行四邊形]

二、新授:

(一)操作猜想

1.利用格子圖畫平行四邊形,並說明底和高:

(1)師:同學們的手上都有這樣一幅格子圖,你能在上面像顧老師這樣畫一個平行四邊形嗎?(學生回答:能)畫完以後,請你數一數底有幾釐米,高有幾釐米。(學生試畫。)

(2)師:都畫完的嗎?請哪位同學上臺展示自己的作品?(挑兩個同學的作品上臺展示。分別問生:你的底有幾釐米,高有幾釐米?對的打上勾)

2.利用格子圖,數面積

(1)一起數。

師:大家繼續看大屏幕。我們已經知道屏幕上的平行四邊形,底是5釐米,高是3釐米。那你能數出它的面積有幾平方釐米嗎?……讓我們一起看着大屏幕數一數。(先數出整格的,一塊塊點擊,並顯示紅色。當數到不是滿格的時候,停頓……也就是說這邊的這個圖形可以與那邊那個拼成一格。是的,有些圖形可以拼起來數。)

(2)獨立數後同桌互查。

師:會數了嗎?(生回答:會)請你反自己剛纔自己畫的平行四邊形數一數,並把數出來的面積,填在圖下面的括號裏。

(生獨立數,師巡視給予關注)

師:數完了嗎?請同桌互相檢查一下。(生互相檢查)

(3)觀察數據,交流發現。

師:請同學們觀察一下你記錄在圖下面的三個數據,你有什麼發現?(停頓稍許,等有學生一一舉手了)把你的想法在四人小組裏交流一下,看一下別人想的跟你是否是一樣的?(四人小組交流)

師:請哪位同學代表小組彙報一下。(抽一生)說一說你的發現。(生:底和高乘在一起就是面積)(板書: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你能用數據說明一下嗎?(我的平行四邊形,底是*,高是*,面積正好是它們的積*)

師:(另抽一生)你發現的結果跟他的一樣嗎?(一樣)你是以哪些數據來證明的?(生回答後師評價)你的發現很有根據!

師:這些同學都發現了這個關係:底乘高等於面積。有沒有不一樣的?

(4)小結:

師:剛纔同學們通過畫圖、數方格、觀察等方法,發現平行四邊形的底、高和麪積之間有這樣的關係。

(二)轉化驗證:

1.猜想:

師:如果屏幕中的圖形去掉方格圖(去掉屏幕中的方格圖),你的圖形中的方格圖也去掉,底和高之間還會有這樣的關係嗎?(有些學生有有,有學生則漠然)

師:看大家的反應,我們有必要對這樣的關係進行更進一步的驗證。

2.驗證:

(1)猜想將平行四邊形變什麼圖形。

師:(手裏出示一個平行四邊形)這是一個平行四邊形,你能不能剪一剪,再拼一拼,把它變成一個我們已經會算面積的圖形?(生靜靜思考一下)你說。(後抽生回答:長方形)

師:你的想像能力很好。還有誰想到了把它剪拼成一個長方形?(生一一舉手)很好,有越來越多的人想到了。

(2)動手操作,剪拼成長方形。

師:那好。請同學們利用手頭的工具,把這個平行四邊形剪拼成一個長方形。(學生獨立操作,指點幾個快的同學有沒有其他方法,指明按中間的高剪。)

師:(一半人已經做好)完成以後,想一想,得到的長方形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存在着怎樣的關係?

師:把自己的發現,在四人小組內交流一下。(四人小組交流)

(3)上臺展示,並說發現:

師:誰願意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摸好底,抽二生,一人沿頂點上的高剪拼,一人沿圖中間的高剪拼)

師:請你介紹一下,你是怎麼想的?(……)哦原來你是這樣剪的。其實你剛纔在剪的時候,是沿着平行四邊形的什麼在剪?(高,多媒體展示)請你繼續說一說,剪拼後的長方形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有什麼關係?(注意啓發和關注)(長方形的面積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長方形的長和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等;長方形的寬和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等。)(板書:長、寬、長方形面積)

師:看來你跟你們小組的活動是非常有成效的。

師:還有不一樣剪拼的方法嗎?……(沿中間的高剪的方法)你剛纔沿着剪的那條線,其實也是什麼?(高)你發現的聯繫,跟那位同學一樣嗎?(一樣的)謝謝,你下去吧。還有不一樣的嗎?(說一說)

(4)歸納:

師:剛纔同學們開動腦筋,用了多種不同的方法,把平行四邊形剪拼成了一個長方形,讓我們爲自己的成功而鼓掌。(拍手)

師:而且我們還發現了後來長方形的面積相當於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用兩向箭頭)。(長方形的長相當於平行四邊形的底,長方形的寬相當於平行四邊形的高)

師:我們早就知道,長方形的面積等於長乘以寬,現在我們可以理直氣壯地說,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於(底乘以高)。

師:現在我們可以說我們剛纔的發現是完全正確的,是具有普遍意義的。

(5)用字母表示公式:

(屏幕出示一開始的平行四邊形)

師:如果面積我們用s表示,底和高和a和h表示。你能用字母公式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嗎?(文字公式上面寫一個字母公式)

師:(手指字母和文字公式)這兩個公式是同學們今天需要掌握的新知識,讓我們再用心地讀一讀。

(6)練習:

(大屏幕中的字母全部去,換上數據底6釐米,高4釐米。)

師: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大家會算嗎?請你在自己的本子上計算一下。(生獨立計算,選一個快的,正確的上臺板書)

師:這個6是什麼?(a),4呢?(h),那麼底和高求出來的是什麼?(s)。你後面用的單位爲什麼是平方釐米呀?

師:對的舉手。……寫錯也沒有關係,待會你訂正一下。

三、小結:

師:一起告訴我,今天我們新認識了什麼?(板書補充:的面積)你是用什麼樣的方法得到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哦,原來都是把我們的新知識轉換成舊的知識。有沒有什麼疑問了?那麼接下來讓我們運用這個計算公式,來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

四、練習:

1.猜一猜小精靈後面藏着誰(口答)?

(1)知道底和高;

(2)知道面積和底求高;你是怎麼想的?如果知道面各和高,怎麼求底?

(3)知道面積和高求底。

2.出示一個平行四邊形,高與底不對應,求一求面積。

不能求,爲什麼?

給一個條件,求一條。

3.課件,長方形。變化成一個平行四邊形?今天我們學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根據你已經有的知識,判斷這兩個圖形誰的面積大?

說一說爲什麼?班內分成兩派,能不能說出充分的理由說服對方

根據自己的經驗;相信自己的眼睛。

小結:數學學習要根據不同的情況得出靈活的判斷。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設計 篇五

教學目標:

1.通過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探索並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通過電子白板的操作、探究、對邊、交流,經歷平行四邊形的推導過程,初步認識轉化的思想方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運用猜測、驗證的方法,使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發展學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數學知識的價值。

教學重點:

探索並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工具:

電子白板課件、平行四邊形模型、剪刀、初步探究學習卡

教學過程:

一、課前引入、滲透轉化。

1.課前通過同學們的談話,輕鬆引入主題。師:同學們,你們都玩過七巧板嗎?

2.播放製作七巧板的視頻。

3.出示一組圖形,學生觀察,數方格算出面積。拉開幕布,學生們看到露出一點點的圖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都躍躍欲試,學生動手逐個拖拽出想拖裏面的美麗圖案。在學時彙報平移的方法時,教師利用電子白板中的拖動圖片平移的功能,直接在屏幕上操作演示,感知割補、平移,轉化等學習方法。導出視頻,拖動、平移等功能。

二、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電子白板導出兩個花壇,比一比,哪個大?

2.揭示課題。學生比一比,猜想這兩個花壇的面積大小。讓學生猜一猜、想一想,導出兩個花壇的課件。

三、對手操作,探究方法。

1.利用數方格,初步探究

2.出示“初步探究學習卡”同桌交流一下填法,彙報。用數方格的方法得出圖形的面積,是學生熟悉的、直觀計量面積的方法。同時呈現這兩個圖形,暗示了他們之間的聯繫,爲下面的探究作了很好的鋪墊。導出“初步探究學習卡”

四、白板演示,驗證猜想。

1.探索把一個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已學習過的圖形。

2.觀察拼出的圖形,你發現了什麼?在班內交流操作,重點演示兩種轉發方法。

3.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4.引導學生用字母來表示:s表示面積,a表示底,h表示高。那麼面積公式就是s=ah利用白板的拖動功能,根據學生反饋的轉發方式,隨機演示。白板演示、突出拖動、旋轉等功能。

五、鞏固練習,加深理解。

1.課件出示例1

2.課件出示十九第1、2題。學生試做,並說說解題方法,指名板書。通過練習加深面積公式的理解應用。導出課件

六、課堂小結,反思回顧。

回想一下我們的學習過程,你有什麼收穫?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必須知道什麼條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的?

平行四邊形面積教學設計優秀教案 篇六

一、教材分析與學生分析

1、教材分析:國小數學教材中關於幾何初步知識的安排特點是:第六冊教材中安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第八冊教材中安排了三角形的認識,清楚了三角形的特徵及底和高的概念,而本冊(第九冊)教材是在先安排了平行四邊形特徵的基礎上,再安排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的。所以要使學生理解掌握好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必須以長方形的面積和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爲基礎,運用遷移和同化理論,使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這一新知識,納入到原有的認知結構之中。另外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掌握,直接與學習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公式有着直接的關係。

2、學生分析:五年級學生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觀察能力、分析交流等能力,進行小組合作和交流時,大多數學生能較清晰地表達出自己的主張和見解,絕大部分學生願意通過自主思考,小組內和全班範圍內交流的學習方式來提出自己對問題的認識。但在學習中,教師必要的引導與幫助也是他們不可缺少的外力因素。學生已經掌握的平行四邊形特徵和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都爲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知識基礎。但是國小生的空間想象力不夠豐富,對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本節課的學習就要讓學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識,調動他們多種感官全面參與新知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

二、教學目標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了重視學生學習過程的全新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新課程要求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參與知識發生發展的全過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嘗試採取多種手段引導每一個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過程。

基於對課標的理解和對教材學情的把握。我確定瞭如下的學習目標以及重點、難點:

1、知識目標:讓學生通過操作和探索,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會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能力目標:通過數、剪、移、拼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歸納探索能,。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以及積極參與、團結協作的精神。

重點: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難點: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推導過程。

三、教具準備

平行四邊形紙片,剪刀,方格掛圖。

四、教學方法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與已有的知識經驗上,教師應激發學生餓學習積極性,想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基於這個理念,並根據本節課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採用了“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合作交流,探究討論”,“適當運用,體驗成功”,“總結反思,拓展昇華”這四個環節進行展開教學,以數學活動爲線索安排教學內容,結合講授,演示,練習和小組合作等方法,促進學生自主參與探究和交流。

五、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爲了綠化校園,各班都承擔了些校園的平整任務,這是五(1)班接受到的任務,掛圖出示:一塊近似平行四邊形的不規則的地,“你能幫忙計算出這一塊綠化區的面積是多少嗎?說說你的想法?”學生運用數格子的方法求面積,接着引出探究的問題:如果很大的一個平行四邊形,我們數不過來的時候,怎麼求面積呢?

2、合作交流,探究討論

在操作之前先讓學生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你想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我們熟悉的什麼圖形?

(2)想象一下轉化後的圖形的樣子,你打算怎樣轉化?

(3)通過比較轉化成的圖形和平行四邊形,你有什麼發現?

同位之間先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然後彙報。這個時候可以分發課前準備好的平行四邊形的卡紙,運用“割補法”能把平行四邊形分割成什麼圖形?學生邊演示邊彙報。有的是沿着平行四邊形的一條高將其剪成了一個直角三角形和一個梯形後通過平移拼成了一個長方形;有的是沿着平行四邊形的一條高將其剪成了兩個梯形後通過平移拼成了一個長方形;還有的是沿着平行四邊形的兩條高將其剪成了兩個三角形和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後拼成了一個長方形。且可能發現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轉化成的長方形面積相等,原平行四邊形的底和轉化成的長方形的長相等,原平行四邊形的高和轉化成的長方形的寬相等。在學生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後緊接着追問:“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是長×寬,那你能根據它們之間的關係想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的嗎?”從而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

3、適當運用,體驗成功

(1)結合課開始的那個求平行四邊形綠化區面積的題,運用公

式再次求出面積,體會公式運用的簡便之處。

(2)有一個平行四邊形,它的面積是12平方分米,請你猜一猜它的底和高各應是多少分米?看誰猜出的答案最多。並說明等以後學習了分數,還會有更多的答案。

4、總結反思,拓展昇華

說說你這節課的收穫,鼓勵學生先回答,然後再總結,使學生在回顧所學知識的同時,從知識、技能等方面加以歸納,有利於學生熟練掌握和運用知識,再次體會學習的方法。

六、對於本節課設計的說明:

首先運用生活中的問題很自然地把學生帶入新知的學習環節,使學生完成了學習新知的心理準備――成爲一名探索者,爲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奠定了基礎。讓學生掌握用數來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法,進一步證實自己的猜想是正確的,初步感知到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採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通過動手操作、探索,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培養學生探索精神,使學生獲得戰勝困難,探索成功的體驗,從而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習數學的信心。這樣做完全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體現了活動化的數學學習過程,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要恰當評價學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要重視對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的評價,針對這一理念,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會鼓勵學生大膽猜想,說出自己的見解,無論學生回答正確與否,都要找出其閃光點,及時肯定,給予鼓勵和讚揚,對於學習過程中的一些生成性問題,也要進行及時而有效的解決。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設計 篇七

教學內容:國小數學(人教新課標實驗版)五年級上冊第79~81頁。

教學目的:

1. 使學生通過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會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 通過操作、觀察、比較活動,初步認識轉化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概括、推導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計算

教學難點: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準備:課件、方格紙、平行四邊形若干個

學具準備:平行四邊形四個,三角板,直尺,剪刀。

教學過程:

一、課件出示單元主題圖(1),引入課題

師:(1)從圖中你發現了哪些圖形?

(2)你們會計算它們的面積嗎?

(3)從今天開始我們就來學習第5單元多邊形的面積的計算,(板第5單元多邊形的面積)在這個單元中包括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及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習近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計算。(板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師:下面我們就以這兩個花壇爲例。課件出示(2)

二:通過數方格圖,初步感知

(1)你覺得這兩個花壇哪個更大一些?

生1:

(2)怎樣比較兩個花壇的大小?

(3)你會計算的平行四邊形面積嗎?

(4)用什麼樣的方法能計算出它的面積?

(5)下面就用數方格的方法在小組內來試一試。課件出示(3)

(6)最後你發現了什麼?

通過學生討論,可以得到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底與長、高與寬及面積分別相等;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於它的底乘高;這個長方形的面積等於它的長乘寬。

(7)根據你的發現你還能想到什麼?

三、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用數方格的方法可以得到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如果要我們計算我們學校的佔地面積,這樣就比較麻煩。下面我們不用數方格的方法還有沒有更簡便的方法呢?課件出示(4)

自主探究,推導公式

(組內學生用課前準備的平行四邊形和剪刀進行剪和拼,教師巡視。)

請三個小組的學生演示剪拼的過程及結果。(師:爲什麼要轉化成長方形呢?生:因爲長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它的面積等於長乘寬)

教師用課件(5)(6)演示剪——平移——拼的過程。

我們已經把一個平行四邊形變成了一個長方形,請同學們觀察拼出的長方形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你發現了什麼?

小組討論。出示討論題。(7)

(1)拼出的長方形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比,面積變了沒有?

(2)拼出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麼關係?

(3)能根據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嗎?

小組彙報,

課件演示(8)

學生討論板書出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

長 方 形 面 積 === 長 × 寬

‖ ‖ ‖

平行四邊形面積 === 底 × 高

一般用s表示圖形的面積,a表示圖形的底,h表示高,請同學們把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出來。

板書:s==a×h==a·h===ah

師:剛纔我們已經推導出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那麼,要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必須要知道哪幾個條件?(底和高,強調高是底邊

四:鞏固新知,反饋練習。

1、課件出示例1(9),讀題理解題意。學生試做,交流作法和結果。

2、實踐應用(10)

3、思維拓展

(1)出示課件 (11),引導學生思考

(2)組織學生討論

(3)課件演示等底等高的兩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

五:課堂總結: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那些收穫?還有那些遺憾的地方?

評析:

王彬老師這一節課的教學是在64名學生的大班中實施的,可後,聽課老師的一致評價是學生學得紮實,理解的透徹,教師多媒體課件展示效果好。也曾看過上海潘曉明老師執教此課的案例,比較之後,有下列思考:

一:大班教學中的放與收的問題

新課程的數學教學提出國成型目標這一概念,即讓學生體驗知識產生、形成的過程,強調學生自主的思考與實踐。在潘曉明老師的課例中,學生直接拿出紙上印好的平行四邊形,然後自己動腦筋、想辦法計算出紙上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師參與學生活動,並適時啓發、引導。很顯然,這樣的課堂是開放的,對於每一個學生也確實是一種挑戰,但潘曉明老師執教的班級只有30名學生,對於64人的大班,這樣開放的問題會導致一些學生無從下手,教師的指導也必然照顧不全,再加一節課的時間有限,所以,“放”到怎樣的程度,如何能照顧到全體,王彬老師的課堂設計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從生活情境中一比大小引入,在學生已有的數方格的經驗中先讓學生感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底河搞有關係,爲下一步的學習進行鋪墊,在進一步的探索中,學生指向明顯,很快通過剪拼的方法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在此過程中,有教師的引導,也有學生的獨立探索與思考,很好的把握了大班教學中放與收的關係。

二、多媒體課件演示的時效性問題

本課的多媒體課件使用避免了當先許多老師課件使用走形式,無時效的弊病,體現了以下特點:

1、現實情境的真實感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學習的價值;

2、生動形象的過程演示,使學生充分理解算理;

3、豐富多彩的課後練習,拓展了學生的思路,開闊了學生的思維。

一節好課的標準很多,如何在一節課中既落實雙基,又培養能力、發展智力,同時情感、態度、價值觀也得到提升,這是我們每一位教師追求的目標,可在一節課的教學中,我們很難將這些目標全部落實,但我們可以以某一方面爲着眼點。王彬老師的這節課或許能給與大家更多的啓發。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設計 篇八

一、案例背景:

執教班級是五(3)班和五(5)班,這兩個班的學生思維都比較活躍,知識面較廣。

教學內容是北師大版六年制國小數學第九冊第25-26頁探索活動(一)《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課前,學生只學了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而平行四邊形在他們的頭腦中還是個直觀模型,有關平行四邊形特徵等知識一無所知。鑑於上述種種情況,對教學進行必要的知識鋪墊,以利於這次探索活動有效地開展。從事數學教學工作以來,我崇尚在課堂教學中,儘量爲學生創設“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空間。

二、教材簡析: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是在學生掌握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對平行四邊形有了初步的認識,清楚了其特徵及底和高的概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若想使學生理解掌握好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必須以長方形的面積和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爲基礎,運用遷移和同化理論,使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這一新知識,納入到原有的認知結構之中。另外,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對後面學習其他圖形的面積計算會起到積極的遷移作用。

三、教學詮釋與研究。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我教學不止一次。以前教的是人教版教材,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藉助剪、拼的方法。利用形變積不變的道理,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爲長方形,從而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計算公式。教學時,我讓學生動手剪、拼,把平行四邊形拼成了長方形之後,我就開始下面的啓發式提問:①平行四邊形的底與長方形的長有什麼關係?②平行四邊形的高與長方形的寬有什麼關係?③轉化前後兩圖形之間什麼沒有變?啓發學生討論,回答。這樣組織教學,學生一般都能得出正確結論,課堂教學進程是一帆風順的,“效果”是好的。

現在再來審視一下以前的這一節課堂教學,我發現在這種看似良好的效果背後,卻潛伏着大的危機:在這樣的課堂中,問題由老師提出,思維的路線由老師操縱,學生究竟有多少自主學習的成分?這樣的課堂教學貌似“啓發式”,實則是由教學操縱的“包辦婚姻”,學生是沒有“自主權”的。若長此以往,學生只能成爲解決問題的高手,而不是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高手。我們知道,創造源自問題,這樣的教育培養出的學生還有創造性嗎?

如今,我又開始教學這一內容。不同的現在使用的是北師大版的新教材。這一內容出現在五年級數學上冊,標題是“探索活動(一)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材首先展示了這樣一個情境:公園準備在一塊平行四邊形的空地上鋪草坪,如何計算這塊空地的面積?教材這樣安排的目的是讓學生面對一個新的問題,思考如何去解決,從而使學生感到學習新知識的必要性;隨後,教材提供了兩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一種是通過數格子的方法,數出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種是通過剪與拼的活動,將平行四邊形轉化爲長方形,然後計算出面積,最後,教材安排了觀察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關係,從中推導出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公式。教材的編排意圖是重在讓學生自主探索,在探索活動中,使學生髮現並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課堂教學時如何體現文本的這一“真諦”呢?新課程提倡教師要依據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這一理念指導下,我對教材進行了重組。我根據班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認識基礎來創設問題情境。下面是課堂教學中的開始片斷:

小黑板出示:

師:每個小方塊的面積是1平方釐米,你能知道上面每個圖形的面積是多少嗎?

生:圖1的面積是12平方釐米。

師:你們是怎麼想的?

生1:我是一塊塊數的。

生2:我發現長方形長是4㎝,寬是3㎝,所以面積是4×3=12(平方釐米)。

師:誰能很快知道圖2這個圖形的面積嗎?

生1:它的面積還是12平方釐米,因爲還是由12個小正方形組成的。

生2:把中間的一排往左推一格,所以還是12平方釐米。

生3:把多的一塊剪下來拼過去,正好是一個長方形,面積還是12平方釐米。

師:同學們真會動腦筋!我們可用割下來補過去的方法,將圖形轉變爲長方形,很快知道它的面積。誰能很快說出圖3的面積?

生1:在圖形中間劃出一個正方形,面積是9平方釐米,再把兩邊的三角形拼在一起,面積是3平方釐米,一共是12平方釐米。

生2:把左邊的兩個小三角形剪下來補在右邊也正好是個長方形,面積是12平方釐米。

師:對於這個圖形,我們用割補的方法能很快知道它的面積。

接下來,小黑板出示:

比較一下,圖中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長方形面積大小如何?

生1:我用數方格的方法:長方形有5×3=15個小方格,而平行四邊形有11整格,加上8個半格拼成的4個整格,也是15個方格,平行四邊形面積和長方形面積同樣大。

生2:我把平行四邊形左邊的割下一個三角形,補到右邊,就得到一個長方形,得到的長方形面積是15個方格,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也是15個方格,兩個圖形的面積大小相同。

師:把平行四邊形割補成長方形,圖形的什麼變了,什麼沒有變?

生:圖形的形狀變了,面積大小沒有變。

師:說得好!我們把割下的一塊沒有扔掉,而補在這裏,正好得到一個長方形,圖形的形狀變了,但面積沒有變。所以,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15個小方格。兩個圖形的面積一樣大。

反思:現代建構主義認爲,知識並不能簡單地由教師或其他人傳授給學生而只能由每個學生依據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地加以建構。所謂對新的學習材料的“理解 ”,就是學習者依據自身的已有知識和經驗(認知繪聲繪色)去解釋新材料,使新材料與主體的已有知識、經驗之間建立起實質性的、非任意的聯繫。在上述片斷中,我設計了三個圖形讓學生直接說出它們的面積,並對學生用割補的方法給予肯定,爲的是學生去探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時能產生學習的正遷移。接着,又設計了面積相等的兩個圖形,一個是長方形,一個是平行四邊形,特別是兩個圖是在畫有小方格的背景上畫出的,我還暗示性的畫出了平行四邊形的高,讓學生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學生很快就能用數小方格的方法和“割補”法,爲下面的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奠定了關鍵性的一步課後反思時,我覺得這節課在引導學生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時鋪墊、暗示還是多了點,如果抽掉那些鋪墊,直接讓學生把一個平行四邊形剪拼成長方形,這時課堂上又會是怎樣的情景呢?我期待着下一次的教學實踐。

幾經思考,第二天在另一個班上這一內容時,我決定我覺得該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探索的空間。請看下面的教學片斷:

師:剛纔同學們用“割補”法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比出了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邊形都能用割補的方法轉化成長方形呢?請同學們拿出各自的平行四邊形紙片,動手剪剪拼拼,看看行不行?

學生進行操作實踐,加驗證。

師:你們手中的平行四邊形能不能轉化成長方形?誰願意上講臺前演示給大家看?

學生爭着前來演示,沿着平行四邊形地高剪開,拼成長方形。

學生演示時,師追問學生:是沿着哪一條線剪的?

生:沿着平行四邊形地高剪開的。

師:爲什麼要沿着高剪?

生:因爲長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不沿着高剪,就拼不成一個長方形。

師:由此看來,對於任何一個平行四邊形都可以轉化成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面積你們已經會計算了,現在,你們能算出你們手中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嗎?

有的學生在量着,有的則愣着,有的忍不住抱怨着:它沒有告訴什麼呀,怎麼算?我悄悄地走過去,小聲地問:你希望告訴你什麼,你就能算了,你有辦法自己去知道需要的條件嗎?得到啓發,該生也拿尺量了起來。

全班交流自己的結果。

生:我量得我手中的平行四邊形的底是6㎝,高是4㎝,所以面積是6×4=24(平方釐米)。

師:你能不能告訴大家,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爲什麼用平行四邊形的底乘高?

生:因爲用割補的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面積不變。我發現長方形的長相當於平行四邊形地底,寬相當於平行四邊形的高,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底乘高。

結合學生的回答,板書:

長 方 形 面 積 = 長×寬

平行四邊形面積 = 底×高

師:用字母s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a表示它的底,h表示它的高,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字母公式是怎樣的?

生1:s=a×h

生2:還可以用小圓點代替乘號。

生3:還可以省略小圓點,寫作:s=ah

……

師:這節課,你們學到了什麼?

生:學會了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師:是怎麼學會的呢?

部分學生沉默,估計是學生不善於表達。

師:面對着求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新問題,我們用割補的方法轉化成學過的長方形,用舊知識解決了新問題。以後,我們還可以用這種思想方法去獲取三角形,梯形面積計算等新知識。你們說這種思想方法重要嗎?

反思:對於如何概括出求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公式?我沒有像以前那樣由教師提出一個個小問題,然後學生回答,從而得出公式,而是直接先讓學生計算手中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如何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呢?這一問題對學生來說具有極大的挑戰性。學生居然算出來了,這說明學生的潛力是巨大的。課堂上一定要讓學生積極地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如果教師牽着學生走,鋪墊太多,會妨礙學生獨立思考,不利於學生的發展。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學生既然求出來了,歸納求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公式也就水到渠成了。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設計 篇九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充分利用手中的學具,在動手操作中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的過程中,理解並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讓學生在操作和推導過程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過程中,充分體驗轉化的數學思想,發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3、通過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邏輯性和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探索並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使學生經歷並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和方法。

教具準備:課件、平行四邊形紙片。

學具準備:三角尺、剪刀、平行四邊形紙片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設疑引入

出示主題圖,觀察兩個花壇,哪一個大呢?長方形的面積已經會計算了,平行四形的面積還不會計算,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

二、操作探索,推導公式

(一)用數格子的方法探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出示方格圖:

請同學們用數方格的方法,數出兩個圖形的面積,並把表格填完整。

平行四邊形在方格紙上出現了不滿一格的,怎麼數呢?請聽老師的提示:每一個方格表示1平方米,不滿一格按半格計算。然後指名說出數得的結果,並說一說是怎樣數的。

請同學們觀察表格,想想發現了什麼?

(二)應用轉化,引入剪拼法

我們能不能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已學過的、會計算面積的圖形呢?下面請大家拿出課前準備的平行四邊形4人爲一小組動手試一試。

1、動手操作

2、彙報交流(學生展示)

3、建立聯繫,推導公式。

(1)觀察拼成的長方形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你發現了什麼?小組內交流討論,圍繞這幾個問題討論:

①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面積變了沒有?

②這個長方形的長與平行四邊形的底有什麼樣的關係?

③這個長方形的寬與平行四邊形的高有什麼樣的關係?

能根據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嗎?

( 2)引導學生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

(3)用字母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

條件強化: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底和高)

三、實踐應用,提高能力

(1)學習例1:平行四邊形花壇的底是6m,高是4m,它的面積是多少?

學生讀題後,自己解答。後集體訂正。

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在書本81——82頁,請翻開看一看。

(2)鞏固提高

1、算出下面每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圖略)

2、動物園裏的小豬與小猴爲計算下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誰對誰錯發生了爭執。聰明的小朋友,你能幫幫它們嗎?請選擇正確的算式。(單位:釐米)(圖略)

小豬說它的面積可能列式爲:5.5×4.4(  ) 或5.5×4(  )

小猴說它的面積可能列式爲:4.4×5(   )或4.4×4(  )

3、學校有一塊平行四邊形花圃(如圖)這個平行四邊形花圃的高是多少?

4、五年級有一塊平行四邊形的種植園(如圖),現將種植園分到各班種植管理,如果平均分給6個班,每班種植多少平方米?

5、下面圖中兩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嗎?它們的面積各是多少?

(3)拓展延伸:

我縣爲了進一步完善城鎮建設,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準備在少年宮廣場設計建造一個面積是48平方米的平行四邊形噴水池,你想當一個小設計師嗎?請你幫助設計建造這個噴水池,它的底和高可能多少米?你能想出幾種答案?

四、全課總結,暢談收穫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們有什麼收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