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設計(多篇)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設計(多篇)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教學設計 篇一

一、說教材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面積概念和麪積單位,以及認識了平行四邊形,清楚了其特徵及底和高的概念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學生學了這部分內容,能爲以後學習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公式打下基礎。爲了更好地體現《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通過學習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理解與內容的分析,按照新課程標準中掌握4~6學段空間與圖形的要求,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爲:

1、知識目標:能應用公式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能力目標:理解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過程,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標: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根據新課程標準中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能力,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爲:

能應用公式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定爲: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推導過程,並能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思維特點,以及新課程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我準備採用以下幾種教法和學法:

1、教學中,我將通過生活情境的創設,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引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思維的動機,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

2、動手實踐、主動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由直觀到抽象,層層深入,遵循了概念教學的原則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通過動手操作,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再現已有的表象,藉助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觀察、分析、比較、推理、概括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

3、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求知慾,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通過靈活多樣的練習,鞏固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方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4、聯繫生活實際解決身邊的問題,讓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數學的應用,促進學生的發展。

三、說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通過創設情境:小兔樂樂想從三快草地中,找一塊麪積最大的草地去吃草,卻不知道怎麼計算哪塊土地的面積最大,請同學們幫助解決。學生利用以前的知識能夠計算出其中正方形和長方形草地的面積,不能計算出平行四邊形草地的面積。

這一環節的設計,不僅複習了舊知識,還體現出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及學習的積極性。

第二環節:活動探究,獲取新知。

學生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嘗試用不同方法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根據這些方法,展開其中的割補法,通過轉化—找關係—推導這一過程,讓學生經歷操作、觀察、分析、比較、推理、交流,自己根據長方形面積公式概括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這一環節的設計,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揮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第三環節:練習應用,鞏固提高。

課後練習和一些變式的習題。

緊扣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設計多種形式的數學練習,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求知慾,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爲學生提供創造性思維的空間。

第四環節:聯繫生活,深化應用。

讓學生做應用題。

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用學到的知識與解決實際問題,促進理論同實踐的結合。

平行四邊形面積教學設計優秀教案 篇二

一、教材分析與學生分析

1、教材分析:國小數學教材中關於幾何初步知識的安排特點是:第六冊教材中安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第八冊教材中安排了三角形的認識,清楚了三角形的特徵及底和高的概念,而本冊(第九冊)教材是在先安排了平行四邊形特徵的基礎上,再安排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的。所以要使學生理解掌握好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必須以長方形的面積和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爲基礎,運用遷移和同化理論,使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這一新知識,納入到原有的認知結構之中。另外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掌握,直接與學習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公式有着直接的關係。

2、學生分析:五年級學生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觀察能力、分析交流等能力,進行小組合作和交流時,大多數學生能較清晰地表達出自己的主張和見解,絕大部分學生願意通過自主思考,小組內和全班範圍內交流的學習方式來提出自己對問題的認識。但在學習中,教師必要的引導與幫助也是他們不可缺少的外力因素。學生已經掌握的平行四邊形特徵和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都爲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知識基礎。但是國小生的空間想象力不夠豐富,對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本節課的學習就要讓學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識,調動他們多種感官全面參與新知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

二、教學目標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了重視學生學習過程的全新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新課程要求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參與知識發生發展的全過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嘗試採取多種手段引導每一個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過程。

基於對課標的理解和對教材學情的把握。我確定瞭如下的學習目標以及重點、難點:

1、知識目標:讓學生通過操作和探索,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會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能力目標:通過數、剪、移、拼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歸納探索能,。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以及積極參與、團結協作的精神。

重點: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難點: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推導過程。

三、教具準備

平行四邊形紙片,剪刀,方格掛圖。

四、教學方法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與已有的知識經驗上,教師應激發學生餓學習積極性,想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基於這個理念,並根據本節課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採用了“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合作交流,探究討論”,“適當運用,體驗成功”,“總結反思,拓展昇華”這四個環節進行展開教學,以數學活動爲線索安排教學內容,結合講授,演示,練習和小組合作等方法,促進學生自主參與探究和交流。

五、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爲了綠化校園,各班都承擔了些校園的平整任務,這是五(1)班接受到的任務,掛圖出示:一塊近似平行四邊形的不規則的地,“你能幫忙計算出這一塊綠化區的面積是多少嗎?說說你的想法?”學生運用數格子的方法求面積,接着引出探究的問題:如果很大的一個平行四邊形,我們數不過來的時候,怎麼求面積呢?

2、合作交流,探究討論

在操作之前先讓學生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你想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我們熟悉的什麼圖形?

(2)想象一下轉化後的圖形的樣子,你打算怎樣轉化?

(3)通過比較轉化成的圖形和平行四邊形,你有什麼發現?

同位之間先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然後彙報。這個時候可以分發課前準備好的平行四邊形的卡紙,運用“割補法”能把平行四邊形分割成什麼圖形?學生邊演示邊彙報。有的是沿着平行四邊形的一條高將其剪成了一個直角三角形和一個梯形後通過平移拼成了一個長方形;有的是沿着平行四邊形的一條高將其剪成了兩個梯形後通過平移拼成了一個長方形;還有的是沿着平行四邊形的兩條高將其剪成了兩個三角形和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後拼成了一個長方形。且可能發現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轉化成的長方形面積相等,原平行四邊形的底和轉化成的長方形的長相等,原平行四邊形的高和轉化成的長方形的寬相等。在學生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後緊接着追問:“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是長×寬,那你能根據它們之間的關係想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的嗎?”從而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

3、適當運用,體驗成功

(1)結合課開始的那個求平行四邊形綠化區面積的題,運用公

式再次求出面積,體會公式運用的簡便之處。

(2)有一個平行四邊形,它的面積是12平方分米,請你猜一猜它的底和高各應是多少分米?看誰猜出的答案最多。並說明等以後學習了分數,還會有更多的答案。

4、總結反思,拓展昇華

說說你這節課的收穫,鼓勵學生先回答,然後再總結,使學生在回顧所學知識的同時,從知識、技能等方面加以歸納,有利於學生熟練掌握和運用知識,再次體會學習的方法。

六、對於本節課設計的說明:

首先運用生活中的問題很自然地把學生帶入新知的學習環節,使學生完成了學習新知的心理準備――成爲一名探索者,爲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奠定了基礎。讓學生掌握用數來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法,進一步證實自己的猜想是正確的,初步感知到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採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通過動手操作、探索,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培養學生探索精神,使學生獲得戰勝困難,探索成功的體驗,從而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習數學的信心。這樣做完全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體現了活動化的數學學習過程,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要恰當評價學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要重視對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的評價,針對這一理念,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會鼓勵學生大膽猜想,說出自己的見解,無論學生回答正確與否,都要找出其閃光點,及時肯定,給予鼓勵和讚揚,對於學習過程中的一些生成性問題,也要進行及時而有效的解決。

五年級數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看、數、想、剪、移、拼、說等過程探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並能用字母表示,會用公式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通過對圖形的觀察,比較和動手操作,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滲透“轉化”和“平移”的思想,體會“等積變形”的方法,並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語言表達和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通過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探索精神,獲得成功體驗,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並會應用。

教學難點:

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學具準備:

平行四邊形紙片、剪刀及電腦課件、三角板。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設疑引入

談話:出示兩個美麗的花壇(課件呈現)。

提問:請大家觀察一下,這兩個花壇哪一個大呢?

師:這都是你們用眼睛看的不一定準確,我們必須想其他的辦法來證明,但不管用什麼辦法來比較它們的大小,必須知道他們的什麼?它們的面積你會算嗎?

然後給出長方形的長和寬讓學生計算長方形的面積。

提問: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你會算嗎?從而導入新課。

板書課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設計意圖:本環節在學生現有知識水平中無法通過計算來比較兩個花壇面積的大小,從而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慾望,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操作探索,獲取新知

1、數方格感知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之間的關係

(1)數方格,用數方格的方法來求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的面積,要求自學完成中間的格子圖和表格,最後認真觀察這個表格中的數據,看你發現了什麼?(電腦出示)

(2)彙報交流自己的發現。

(3)提問:如果我給你一個好大好大的花壇,不用數方格的方法,你能很快地計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嗎?

小結:用數方格的方法不能滿足我們的實際需要,如果我們能像長方形那樣有一個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公式就容易解決了。

(設計意圖:本環節主要通過讓學生用數方格的方法,初步感知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面積之間的聯繫,同時爲下一步的探究提供思路,做好鋪墊。)

2、應用“轉化”思想,引入割補、平移法、

(1)小組合作探究:想辦法充分利用手中的學具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已經會計算面積的圖形。(這時教師巡視,瞭解情況)

(2)精彩展示:要求邊講邊操作。

提問:爲什麼都要轉化成長方形?

爲什麼一定要沿着高剪開呢?

接着電腦演示其它方法,滲透割補、平移法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親身經歷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一個長方形的全過程,爲下一個環節建立聯繫,推導公式起到了一個推波助瀾的作用。同時告訴學生學會一種解題方法比做十道題都重要,教會學生“會學”。)

3、建立聯繫,推導公式

(1)小組合作探索:

a、原來的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後,什麼變了?什麼沒變?

b、拼成長方形的長與原來平行四邊形的底有什麼關係?

c、拼成長方形的寬與原來平行四邊形的高有什麼關係?

d、能否根據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2)交流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之間的聯繫: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長方形的面積;長=底;寬=高;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底×高(板書)

提問:用字母怎麼表示呢?自學課本81頁。

學生回答s=ah(板書)

提問:s、a、h分別表示什麼呢?

提問:要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必須知道什麼?(演示不是對應的底和高),這樣能求出它的面積嗎?那底和高必須是什麼樣的關係?(對應)

(設計意圖:本環節主要讓學生觀察,發現、比較、歸納,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循序漸進,推導出了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突破了難點,解決了關鍵,發展了學生能力。)

(二)鞏固應用,內化新知

a、前面的花壇題

b、課本82頁第2題:你能想辦法求出下面兩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嗎?

(教師巡視,收集典型的錯誤,強調書寫格式,對應的底和高)。

(設計意圖:此練習題量雖然不大,但涵蓋了今天所有的知識點,具有一定的彈性,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了不同的發展,從而進一步內化了新知。)

(四)課堂總結,深化新知

師: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呢?

(設計意圖:師生共同概括小結,這樣會給學生一個系統、完整的印象,不但使本節課有了一個精彩的結尾,而且進一步深化了新知。)

課後反思:

通過認真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我從中認真總結了一些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

●成功經驗

一、注重採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儘可能讓學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維過程,進行思維碰撞,發揮小組集體的智慧,進一步出主意、想辦法,有效解決問題,體現了數學教育的實質性價值,立足了“基本”,注重了“過程”。

二、注重數學方法和數學思想的滲透。

在本節課中,主要讓學生動手操作,親自感知,利用“割補、平移”法經歷了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一個長方形的全過程,有效地滲透了“轉化”的思想,從而學會了利用舊知識來解決新問題,同時使學生明白學會一種解題方法比做十道題都重要,教會學生“會學”。

三、注重運用現代教學手段輔助課堂教學。

這節課恰當地運用了多媒體課件演示,直觀、生動、形象地展現了圖形的轉化過程及各部分之間的對應關係,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是其它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

●失敗教訓

一、在教學中個別地方沒有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思考時間。

比如:當追問“爲什麼要沿着高剪開呢?”這時學生回答不出來,由於擔心時間不夠,我提示學生想想長方形的特徵,如果不急着提示,讓學生結合自己轉化後的圖形多看看、多想想,也許學生自己就能解答。作爲教師,學生能自己解決的問題,我們絕不代替。

二、教學中的細節問題注意不夠。

例如,發給學生的學具“平行四邊形”就忘記在四周描上一個邊框,只是在課件上有所顯示,,從而不利於教學平行四邊形與轉化後的長方形之間的聯繫。特別在講這些平面圖形的周長時,如:教學圓的周長時,如果不描,那只是圓的內部,而不是圓的周長。因此,細節不容忽視。

總之,教學爲我們留有了缺憾,有了缺憾,並不可怕,關鍵是我們必須認真反思總結,從缺憾中走出來,化缺憾爲精彩!

五年級數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設計 篇四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長方形面積計算知識遷移,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並能正確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

2、能力目標:在數方格、剪拼圖形中發展空間觀念;初步感知等積轉化的思想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實踐――感性認識――理性認識――實踐應用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方法教學,培養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評價的意識。

4、情感目標:通過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探索的精神,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使學生初步感受到事物是相互聯繫的,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教材分析重點使學生切實理解由平行四邊形剪拼成長方形後,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的關係。

難點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

1、多媒體計算機及課件;

2、每個學生3張平行四邊形硬紙片及剪刀一把、尺子。

教學過程

一、質疑引新:

1、(電腦出示長方形)這圖形你認識嗎?長方形面積公式是怎樣的?[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出示平行四邊形)這又是什麼圖形?指出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

2、談話引入:你想知道你所做的平行四邊形面積有多大嗎?[板書課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請同學們打開課本69頁。

二、引導探求:

㈠、提出問題:

1、用數方格法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⑴、談話:我們以前研究長方形面積計算的時候,用到了數方格的方法,今天爲了研究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我們也可以用數方格的方法。請同學們看屏幕(微機顯示教材P69圖)。

⑵、數出方格圖中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提問:

A、師:每個方格代表多大的面積?(電腦閃爍小方格,並在學生齊答後顯示“1平方釐米”圖例)

B、指名來數一數,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

⑶、若以下面的這條邊作爲平行四邊形的底(電腦顯示),那麼它的底和相應的高各是多少釐米?

2、電腦顯示教材P69圖,數出圖中長方形的長和寬各是多少釐米?並求出它的面積。

1平方釐米

3、比較兩個圖形的關係(電腦同時顯示圖)請大家仔細觀察上面二個圖形,比較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長方形的長,平行四邊形的高和長方形的寬,大家發現了什麼?再請大家看看它們的面積呢?

電腦逐步顯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長方形的面積。

平行四邊形的底=長方形的長;

平行四邊形的高=長方形的寬;

引導學生猜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它的什麼有關?”到底對不對?我們用數方格的方法算出平等四邊形的面積,你認爲這種方法方便嗎?還有更方便的方法嗎?讓我們一起開動腦筋,想辦法來證明它吧!

電腦展示:

(1)底、高、不變,面積不變。

(2)底、高改變,面積變化。

你們的猜想正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大小與它的底和高有關,如果給你一個平行四邊形,你能想辦法算出它的面積嗎?

㈡、推導公式:

1、小組合作研究:

長方形的面積是長乘以寬,那麼能不能想個辦法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進而用公式來計算呢?下面我們來做個實驗,四人小組合作請同學們拿出1個平行四邊形紙片及剪刀,以學習小組合作爲形式,一人動手,三人留意看,並請同學們在剪拼的過程中,思考以下二個問題:(顯示)

⑴、怎樣剪拼才能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

⑵、轉化後的圖形與原平行四邊形有什麼關係?

(要求:比一比,看一看,哪一個小組最能幹,拼得又對又快?)

2、各小組實驗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3、各小組交流實驗情況:

⑴、誰願意把你的轉化方法說給大家聽呢?請上臺來交流!

⑵、有沒有不同的剪拼方法?(繼續請同學演示)。

⑶、電腦演示各種轉化方法。

4、小組合作討論歸納總結規律:

⑴、平行四邊形剪拼成長方形後,什麼變了?什麼沒變?

⑵、剪拼成的長方形的長與寬分別與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麼關係?

⑶、剪樣成的圖形面積怎樣計算?

⑷、小組上臺彙報,指着圖形說一次得出:

因爲: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同位指着圖形說)

7、自學字母公式:記文字公式不方便,我們一起來學習用字母公式表示,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用a表示平行四邊形的底,用h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高,那麼S=a×h(板書)。同時強調:在含有字母的式子中,字母和字母之間的乘號可以記作“、”,也可以省略不寫,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還可以記作S=a、h或S=ah(板書)。

㈢、鞏固公式:

1、剛纔我們已經推導出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那麼,要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必須要知道哪些條件?(平行四邊形的底和相對應的高)

㈣、應用解決:

1、自學教材P70例題

下面讓我們用公式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電腦顯示:“一塊平行四邊形菜地(如下圖),它的底長32.6米,高8.4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得數保留整平方米)

板書:32、6×8、4≈274(平方米)

答:它的面積約是274平方米、

(挑一學生的作業投影評講)

平行四邊形面積教學設計教案 篇五

教學內容: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長方形面積計算知識遷移,理解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並能正確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

能力目標:在比一比,動一動中發展空間觀念,在看一看,想一想中初步感知等積轉化的思想方法,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互相合作、交流、探索的精神,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

教學難點: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過程。

教具學具的準備:投影機,平行四邊形,剪刀,三角板。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設疑導入。

從小朋友勞動圖片,出示長方形,平行四邊形清潔區,設疑導入課題。

二、初步探究,數格求積。

分別出示一個平行四邊形,長方形,用數方格的方法求出它們的面積。

三、動手操作,獲取新知。

1、小組動手剪拼圖形。

2、交流剪拼法及發現。

3、建立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聯繫,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4、自學課本第64、65頁的內容。

5、利用公式解決課前問題。(比較兩塊清潔區的大小,在學生選擇清潔區的同時進行思想教育)

6、課堂質疑:驗證用公式算出來的結果和用數方格求出來的結果是否一樣。

四、拓展練習,開創思維。

五、開放題。

六、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板書設計: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S=a╳h=a.h=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