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乘加乘減解決問題教學設計人教版(共14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14篇《乘加乘減解決問題教學設計人教版》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乘加乘減解決問題教學設計人教版》相關的範文。

乘加乘減解決問題教學設計人教版(共14篇)

篇一:《乘加乘減》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教材第58頁例5“做一做”及練習十二第1~4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會乘加、乘減算式的計算方法。

(2)通過乘加、乘減算式幫助學生掌握相鄰兩句口訣之間的聯繫。

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觀察、討論等活動,讓學生髮現規律,掌握相鄰兩句口訣之間的聯繫。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類比、遷移能力及求異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

乘加、乘減算式的計算方法及它們之間的聯繫,通過乘加、乘減算式題掌握相鄰兩句口訣之間的聯繫。

教法與學法

教法:討論法。

學法:小組研討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 課堂導入

學校組織秋遊,遊樂場裏熱火朝天。(多媒體出示:教材58頁主題圖)

從圖中你看到了什麼?(看到有4個旋轉木馬,每個木馬上可坐3人……)

二、 探究新知

(1) 根據這個畫圖,你想提出哪些與數學有關的。問題?

(2) 小組討論。

(3) 交流彙報。

(4) 觀察算式說說自己的想法。

如:4×3-1=11

這個算式先算什麼?4×3在圖中求的是什麼?爲什麼要減1

3×3+2=11

這個算式先算什麼?3×3在圖中求的是什麼?

(5) 板書課題:“乘加 乘減”

三、 積累應用,鞏固提高

(1) 課件出示教材58頁“做一做”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彙報交流。

(2) 動手操作。

展開自己的想象,並用學具擺出自己喜歡的圖形,用乘加、乘減的算式算出你一共用了多少個學具。

(3) 完成練習十二第1―4題。

四、 總結提升

這節課你們有什麼收穫?誰的表現最好?

板書設計

乘加 乘減

3+3+3+2=11

3×3+2=11

4×3-1=11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尊重學生的自我發現和與衆不同的方法,提高創新思維,用恰當的評價爲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全面和諧地發展。

篇二:《乘加、乘減》教學設計

教學重點:讓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學生應用意識。

教學難點:確定先算什麼。

教學資源:教學例圖。

教學過程:

一、情境激趣,導入新學:

談話:星期天,小猴淙淙家要來客人,猴媽媽帶着小猴淙淙一起到果園裏採桃子招待客人。瞧,一番忙碌後,他倆收穫可真不少。(出示教學例圖)

二、進入情境,探求新知:

1、 例題探究:

(1) 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猴媽媽:3筐,每筐12個

小猴:6個

(2) 你能提出什麼樣的數學問題?

在學生提出的問題中,能即時口答的解決,再有選擇地板書下面的兩個問題:A、兩隻猴子一共採了多少個?

B、猴媽媽比小猴多采了多少個?

(3) 怎樣求出兩隻猴一共採了多少個?

A、 學生獨立思考,列式解答,然後和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

B、 指名彙報,教師板書:123=36(個)

36+6=42(個)

(4) 你先算的是什麼?你是怎樣想到先算大猴採了多少個的?

在學生討論交流後歸納兩種想法:

A、 要求兩隻猴一共採了多少個,就要把猴媽媽採的個數和小猴採的個數合起來。可是猴媽媽採的個數題目沒有直接告訴我們,因此必須先把猴媽媽採的個數先算出來;

B、 知道了猴媽媽採了3筐,每筐12個,就可以先算出猴媽媽採了多少個,再把猴媽媽採的個數和小猴採的合起來。

(5) 集體口答。

2、 學習試一試:

(1) 要求猴媽媽比小猴多采了多少個,應該先算什麼,再算什麼。先獨自計算,算好後把你的想法和計算方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2) 指名說出自己的算式,教師板書:123=36(個)

36-6=30(個)

(3) 提問:解決這個問題時,你是怎樣想的?

3、 反思:

(1) 這兩道題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同桌討論,集體交流。

(2) 講述;在解決問題時,我們可以從問題出發尋找需要的條件,確定先算什麼,再算什麼;也可以從條件出發確定先算什麼。

(3) 這兩道題各是用什麼算法接問題的?(揭題:乘加、乘減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三、實踐應用,鞏固提高:

1、 想想做做1:口算給同桌聽,每人口算兩組題,一個回答,另一個判斷正誤。

2、 想想做做2、3:先跟同桌說說自己的想法,然後練習解答。

3、 想想做做4:

(1) 理解題意;這是第2卷,還可以再拍6張是什麼意思,你能換句話說一說嗎?

(2) 學生獨立解答,指名板演。

4、 想想做做5:

(1) 學生獨立解答。

(2) 指明回答,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5、 想想做做6:

(1) 引導學生觀察圖,說說從圖上知道了什麼?

(2) 體溫:想一想,你能提出什麼問題?並解答自己的問題?

(3) 在班內交流自己的提問並可以指名某個同學解答自己的提問,由大家判斷對錯。

四、總結評價,點撥方法:

談話:今天,小朋友們學習了什麼?你能說說怎麼解決這些實際問題嗎?今天接的實際問題比較複雜,需要兩步計算,關鍵是確定先算什麼。可以從問題出發思考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哪兩個條件,如果哪個條件沒有直接告訴我們,我們就要把它先算出來。也可以從條件出發,根據已知的條件想一想能先求出什麼,再接着往下算。

教學板書:

猴媽媽:3筐,每筐12個

小猴:6個

(1)兩隻猴一共採了多少個? (2)猴媽媽比小猴多采多少個?

123=36(個) 123=36(個)

36+6=42(個) 36-6=30(個)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不進位乘的口算和筆算方法,並能正確熟練地計算。

2、 加深對生活中數學問題的認識,教熟練地解決乘加、乘減的實際問題,初步具有數學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體會學習數學的作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主探究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讓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數學的價值。

教學難點:把生活問題轉化爲數學模型,並在具體的情境中正確地選擇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資源:數學卡片(口算題)。

教學過程:

一、情境激趣:

談話:小朋友,你們好,數學樂園又向那麼開放啦,你們想去遊玩嗎?去數學樂園得闖過三關,你有這個信心嗎?

二、知識梳理:

(巧過第一關)

1、 練習六第1題:

(1) 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口答結果,並說說是怎樣想的?

(2) 集體練習,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

2、我比電腦算得快:

補充一些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不進位乘法口算,讓學生快速搶答。

(爭過第二關)

3、練習六第2題:

(1) 學生獨立練習,指名4位學生板演。

(2) 集體交流,請板演的學生說說怎樣想的?筆算乘法時要注意什麼?

(3) 思考:筆算乘法和口算乘法有什麼聯繫?

三、實際應用:

(勇過第三關)

1、 練習六第3題:

談話:體育課上,同學們玩得可開心啦!你們瞧:

(1) 學生觀察圖,說說從圖上知道了什麼?要求什麼?

(2) 學生獨立列式解答。

(3) 指名彙報,說說先算什麼,再算什麼。是怎樣想的?

2、 練習六第4題:

談話:南極的企鵝也到我們這兒來做客了,它正在和老母雞在比一比呢!

(1) 說說題意。

(2) 學生獨立列式解答,指名板演。

(3) 集體交流,說說自己怎樣想的。

(4) 教師說明:孵小企鵝的天數是在和孵小雞的天數的3倍在比,所以要先求出孵小雞的天數的3倍是多少。

3、 練習六第5題;

(1) 談話:星期天,小朋友們到花園裏去做義務勞動。瞧,花園裏有些什麼花??從圖上你還知道了什麼?

(2) 你是怎樣理解月季花的盆數是杜鵑花和茶花總數的`2倍的?動腦筋求出月季花有多少盆?指名板演,並說說怎樣想的?

(3) 如果把第3個條件改成月季花的盆數比杜鵑花和茶花的總數少5盆你會列式計算嗎?獨立計算,集體交流,說說怎樣想的?

(4) 如果把第3個條件改成月季花的盆數比杜鵑花的2倍多3盆你還會算嗎?計算交流。

(5) 課外拓展;要求學生改變題目中的第三個條件變成不同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並且列式解答,在小組中交流。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遊玩了數學樂園,你有什麼收穫?

篇三:《乘加、乘減》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1、.本課內容編排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也就是當若干份中有一份與其他份的數量不同時,可以先用乘法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再加上不同的數,也可以假設每份都相 同,用乘法算,再減去所多部分。

2、通過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學生體會到由於觀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是不一樣的。

3、讓學生在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體驗策略的多樣化。

學情分析

學生已初步認識了乘法,學習了2―5的乘法口訣,感受了乘法運算的意義,並初步具有了用乘法來計算的意識。這樣從學生已有的認知起點出發,以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事物作爲教學切入點,爲學生提供了可觀察、思考的素材,易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在具體情境中自主解決乘加、乘減問題,建構乘加、乘減問題的模型,形成基本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掌握乘加、乘減的計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確地計算。

2、學生能初步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3、在感受、體驗、探索的過程中,體會“乘加、乘減”這一問題模型與生活的密切聯繫,能聯繫生活經驗解釋連乘的模型,增強探索的意識,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建立乘加、乘減的模型,掌握乘加、乘減問題的基本結構和數量關係。

教學難點:乘加、乘減問題的建模過程及模型內化和解釋。

篇四:《乘加乘減》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P58例5,P59練習十二

教學目標:

1、通過實例幫助學生掌握乘加、乘減的計算方法,爲後面推導相鄰的乘法口訣打下基礎。

2、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體現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

教學重、難點:

1、乘加、乘減式題的計算順序。

2、讓學生通過計算形如4×3+4、4×4-4的題目,使學生看到相鄰兩句口訣之間的關係,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乘法口訣。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一句口訣說出兩道乘法式。

三四十二()

二五一十()

二四得八()

2、聽老師口述,學生說得數。

(1)3乘2得多少,再加上3得多少?

(2)5乘4得多少,再加上4得多少?

(3)2乘4得多少,再加上2得多少?

二、新課。

1、看P56圖形。

提問:從這幅圖你能年出小熊到玉米地幹什麼去了?

小鳥提出了什麼問題?

青蛙是怎樣幫助小鳥解決問題的?

怎麼求還剩幾個玉米?用什麼方法?

請同學們說說看。

討論:3+3+3+2=11,結合圖形說說這個算式的意思?

提問:3×3+2這道題怎樣讀?請你試一試、讀一讀,教師訂正。

提問:3×3+2=11這個算式是什麼意思?

提問:4×3-1=11這個算式是什麼意思?

提問:不管用什麼方法,最的結果怎樣?

教師說明:所以解答一道題時,有時從不同的角度支思考分析,就會有幾種不同的解法。

2、看圖列式並說出自己是怎樣想的。(圖略)

豎看:4×4+3=4×5-1=

橫看:5×3+4=5×4-1=

提問:這樣的題,我們管它叫做“乘加、乘減”運算。

教師講解並提問:有兩個運算符號,就要分兩步計算。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是怎樣算出得數的?

提問:這些題你們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3、P56“做一做”N1,看圖填等式。

啓發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可以列出兩個不同的算式,列完後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提問:先算什麼,再算什麼,得多少?

4、嘗試練習P56“做一做”N2

(1)說每道題得多少,你是怎樣算的?

(2)你們在試算過程中,發現了什麼?怎樣計算?

三、練習。

1、看圖列式,並說說是怎樣想的。

○○○○○○○○○○

○○○○○○○○○○

□×□○□=□

□×□○□=□

2、P57練習十一

(1)通過青蛙、小兔、袋鼠跳遠的形式的練習,鞏固3、4、5的乘法口訣。讓學生看這樣敘述,從而培養學生數學語言的使用。

(2)小動物過河,請學生爲每隻小動物選擇過河路線,從而在趣味遊戲中鞏固乘法計算。

(3)P57N4-N6,讓學生觀察圖上提供了什麼信息和問題,想想怎樣解決這個問題。注意引導學生探索不同的解決方法,並組織交流。

篇五:《乘加乘減》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通過合作學習、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減的意義,能正確進行有關的計算。

2、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用多種方法靈活計算乘加、乘減,實現算法多樣化。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並解答問題。

教學難點:用多種方法解決同一問題。

教學準備:課件、學具、玉米、香蕉、橘子等水果卡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鞏固舊知

教師出示小熊圖片,親切地說:你覺得這隻小熊可愛嗎,今天就和小熊一起來上數學課!來,先和小熊做個對口令的遊戲。

1.對口令:2、3、4、5的乘法口訣。

(有節奏地進行對口令:師生對、生生對)

2.口算,直接說出答案,要說說用的是哪句口訣,表示的意思。

3×3=4×2=2×3=5×4=1×4=3×4=

二、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小熊都誇獎你們了。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秋天,小熊種的玉米豐收了。請大家認真看圖,從圖上你能得到那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可能學生提出:一共有幾個玉米棒子?老師接着問:怎樣列式呢?

可能出現的答案:3×4=?4×3=?3+3+3+3=?要求學生說出每個算式的意義。

小結:要算一共有多少個玉米棒,小朋友們列出了這麼多不同的算式,可見只要我們肯動腦筋,多思考,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

l利用課件的主題圖,創設寬鬆、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中去。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問:小熊看到自己種的.玉米成熟了,掰下1個玉米棒子,高興地往回走。(同時動畫顯示1棵玉米少了1個玉米棒子,小熊的肩上扛着1個玉米棒子。)

問:你能結合這幅圖的意思,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可能提出:還剩下幾個玉米棒子?怎樣列式?

這個問題怎樣解決呢?你們先自己動腦筋想一想,再在小組裏互相說說,。(學生進行小組討論。)

要求每種列式都要說出意思?12-1=11(個)3+3+3+2=11(個)

4×3-1=11個

引導說出:表示幾個幾多幾或幾個幾少幾?

問:這個算式和我們以前學過的乘法算式有什麼不同呢?

我們以前學過了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算式,那今天這種有乘有加或有乘有減的算

式,小朋友能給它取一個名字嗎?

引出課題:乘加乘減(板書)

l通過看一看、說一說、小組交流等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讓學生充分發表個人見解,尊重學生個性,體驗瞭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和算法多樣化的思想。

三、活動體驗,寓練於樂

1、練習一摘玉米棒(畫面回到主題圖上,動畫顯示,同時教師說明:小熊扛着1個玉米棒,邁着輕快的步伐,高興地往回走。小熊心裏在想了:“誰要是能答對我的問題,我就把玉米棒送給誰。”)

問:同學們,你們想試試嗎?

同時也要說出每種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2、練習二:課本上的P56

引入談話:秋天是豐收的季節,爲了慶祝豐收,小熊請大家來舉行聯歡會,看!它們帶來了什麼?

問:可以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3、練習三:參觀森林果園

引入:最後老師要考考小朋友們,從這幅圖中你能得到什麼問題?而且能否解答?運

用今天乘加乘減的方法來試一試。

要求:同桌互相出問題,然後互相解答,然後四人小組批改。老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指導。

拓展練習:嘗試根據算式,口頭編題。5×4+3

【板書設計】

乘加乘減

一共有多少個?還剩幾個?

3+3+3+23×3+2=11(個)2+3×3=11(個)

3+3+3+3-19

4×3-1=11(個)

4×3=1212

3×4=12

篇六:乘加乘減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乘加、乘減式題的意義,知道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

(二)過程與方法

在計算乘加、乘減式題的過程中,逐步提高運用乘法口訣的熟練程度,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體現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的數學思想。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體會乘法口訣的實用價值,培養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學習習慣。

二、目標解析

本課教學目標的定位是基於學生已初步認識了乘法,掌握了1~5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乘加、乘減式題的意義,掌握它的運算順序。同時,一方面使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對前面所學習的乘法口訣進行練習,緩解記憶乘法口訣的壓力;另一方面還有利於學生認識同一組乘法口訣中兩句相鄰乘法口訣之間的關係,掌握記憶乘法口訣的方法,爲後面學習6~9的乘法口訣做好方法上的準備。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乘加、乘減式題的意義,知道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乘加、乘減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等。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設疑導入

1.創設情境,複習舊知。

(1)出示教材第46頁情境圖:圖中你看到了什麼?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2)學生列出算式解決問題。

2.引出問題,導入新課。

這些問題都可以用一道乘法算式來解決嗎?哪個問題不行?

引出問題:4匹木馬上一共坐了多少人?

【設計意圖】鑑於學生在上這節課之前,已學習了乘法的初步認識,掌握了1~5的乘法口訣,所以本課仍以“遊樂園”情境爲基礎,通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一方面複習了用1~5的乘法口訣解決問題,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另一方面又發現了只用乘法無法解決的問題,使學生產生認知衝突,“乘加、乘減”的教學呼之欲出。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探究解題方法

(1)呈現問題情境:

誰能用數學語言描述圖中的信息和問題。(每個木馬上可以坐3人,三個木馬上坐滿了3人,還有一個木馬上坐了2人,一共坐了多少人?)

(2)用學具擺一擺,再嘗試列式計算。

(3)彙報交流:

預設一:3×3+2=11

提問:3×3表示什麼?爲什麼要加2?

預設二:3×4-1=11

提問:3×4表示什麼?爲什麼要減1?

預設三:3+3+3+2=11

2.揭示本課課題:像方法一這樣有乘法和加法組成的算式稱爲乘加,方法二這樣有乘法和減法組成的算式稱爲乘減。(板書課題)

篇七:乘加乘減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教材第58頁例5,“做一做”及練習十二第1~4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會乘加、乘減算式的計算方法。

(2)通過乘加、乘減算式幫助學生掌握相鄰兩句口訣之間的聯繫。

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觀察、討論等活動,讓學生髮現規律,掌握相鄰兩句口訣之間的聯繫。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類比、遷移能力及求異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

乘加、乘減算式的計算方法及它們之間的聯繫,通過乘加、乘減算式題掌握相鄰兩句口訣之間的聯繫。

教法與學法

教法:討論法。

學法:小組研討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 課堂導入

學校組織秋遊,遊樂場裏熱火朝天。(多媒體出示:教材58頁主題圖)

從圖中你看到了什麼?(看到有4個旋轉木馬,每個木馬上可坐3人……)

二、 探究新知

(1) 根據這個畫圖,你想提出哪些與數學有關的問題?

(2) 小組討論。

(3) 交流彙報。

(4) 觀察算式說說自己的想法。

如:4×3-1=11

這個算式先算什麼?4×3在圖中求的是什麼?爲什麼要減1

3×3+2=11

這個算式先算什麼?3×3在圖中求的是什麼?

(5) 板書課題:“乘加 乘減”

三、 積累應用,鞏固提高

(1) 課件出示教材58頁“做一做”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彙報交流。

(2) 動手操作。

展開自己的想象,並用學具擺出自己喜歡的圖形,用乘加、乘減的'算式算出你一共用了多少個學具。

(3) 完成練習十二第1—4題。

四、 總結提升

這節課你們有什麼收穫?誰的表現最好?

板書設計

篇八:乘加乘減教學設計

3+3+3+2=11

3×3+2=11

4×3-1=11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尊重學生的自我發現和與衆不同的方法,提高創新思維,用恰當的評價爲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全面和諧地發展。

篇九:《乘加乘減》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0頁。

教學目標:

1、通過小動物們重建家園的情境中的信息,探索乘加、乘減兩步計算問題的解題思路。

2、培養學生們提出問題和綜合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探索解決乘加、乘減兩步計算問題的解題思路。

教學準備:

多媒體、學具等。

信息:1.每次搬4塊,已經搬了5次,還剩24塊沒搬。

2.共有16只小兔,每4只小兔住一間房,已經建好3間。

學生:準備:本子,筆,學具。

教學過程:

活動一:談話導入、提出問題

師:上節課,我們知道森林裏發生了水災,小動物的家被洪水沖垮了。他們在忙些什麼呢?這節課我們一起去看看。

(課件出示信息圖)誰能說說小動物們在幹什麼呢?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畫面,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師:這麼多數學信息,主要說了哪幾件事?

關於小熊搬磚蓋房子的信息都有哪些呢?(每次搬4塊,已經搬了5次,還剩24塊沒搬)這位小朋友信息找得很準確,誰能把小熊搬磚的信息再大聲說一遍呢?關於小兔蓋房子的信息又有哪些呢?誰能把小兔子蓋房子的信息再大聲說一遍?師邊指邊說:信息經過這樣分類整理,是不是就更清楚了呢?當遇到信息較多時,我們就應該像剛纔這樣把信息進行分類整理。

我們一起讀一讀小熊搬磚的信息,想一想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一共有多少塊磚?”這個問題有點難,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解決這個問題。

活動二解決問題1

同學們看這個問題你們會解決嗎?先在練習本上試着做一做!

同學們在小組裏交流一下自己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

老師發現很多小組的同學討論好了,哪個同學願意代表小組交流一下?

實物投影:生交流算式:4×5=20,20+24=44

師:能和大家說說你是怎麼想的嗎?

生:生指算式:4×5=20我先求已經搬了多少塊磚。再用20+24=44求出一共有多少塊磚?

師:小朋友們聽清楚了嗎?他先用4×5=20,求出小熊已經搬了多少塊磚。現在請小朋友們看黑板,誰來說說他是根據哪條信息求出小熊已經搬了多少塊磚?他是根據每次班4塊,已經搬了5次,這兩條信息求出了已經搬了多少塊。他又用20+24=44求出一共有多少塊磚?誰知道他又是根據哪兩條信息求出來的呢?老師指着再重複根據已經搬的和還剩24塊沒搬。求出一共有多少塊磚?

哪個小組做法與他一樣的舉手?誰能完整的再說一說,你先根據什麼信息求出了什麼,又根據什麼信息求出了什麼?

還有哪個小組有不同做法想下來交流?

(4×5+24=44(塊),他列出了綜合算式。能和大家說說你是怎麼想得嗎?這種做法我們以後還會學習,今天先不研究,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分步算式。

剛纔我們小朋友交流了自己的不同做法,可不管哪種做法,大家的想法都是一樣的,都是先根據“每次搬4塊,已經搬了5次”。求出“已經搬了多少塊磚”,再根據已經搬的磚和剩下的磚合在一起,求出一共的磚。來,我們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第一步算式是,生答師板書:

4×5=20(塊)

20+24=44(塊)

同學們看,剛纔我們先用乘法求出已經搬的磚又用加法求出一共多少塊磚,這就是今天要學習的乘加兩步計算。

活動三:解決問題2

師:同學們幫小熊解決了搬磚的問題,小兔子着急了,說:快來幫我們吧!

我們一起讀一遍小兔蓋房子的信息,同學們想一想如果把這三個信息都用上你又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呢?

還有幾隻小兔沒有房子住?

請同學們試着在練習本上做一做。

做完的同學想一想自己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

下面同桌之間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哪位同學願意起來交流一下自己的做法?

板書:3×4=12(只)

16-12=4

(生交流,師板書,能和大家說說你是怎麼想的嗎?)

你根據什麼信息求出來的,能說出來嗎?再完整的說一說,根據哪些信息求出了什麼,又根據哪些信息求出了什麼?

你現在明白了嗎?自己改正一下

小結:同學們看,剛纔我們幫小兔解決問題,先算乘,再算減,這就是乘減兩步計算問題。板書課題。

四、鞏固練習

小猴摘桃

活動四:

課堂總結:老師發現咱班同學真了不起,不但會動腦思考,還很善於交流,相信同學們在以後的學習中表現更棒。

篇十:《乘加乘減》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使學生掌握小數的連乘、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能正確地進行計算,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教學重點:小數的連乘、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正確地計算小數的連乘、乘加、乘減的式題。

教學過程:

一、激發:

1、口算。

1.02×0.2 0.45×0.6 0.8×0.125 0.759×0

0.25×0.4 0.067×0.1 0.1×0.08 0.85×0.4

2、說一說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

12×5×60 30×7+85 250×4-200

⑴ 讓學生說說每道題的運算順序;

⑵ 得出:

① 整數連乘的運算順序是:從左到右依次運算;

② 整數的乘加、乘減混合運算的順序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減法。

⑶ 讓學生算出結果並集體訂正。

3、揭題談話:同學們已學會了整數連乘、乘加、乘減式題的計算方法,小數的運算順序跟整數的一樣,這節課我們就用這些已學的知識爲學校圖書館的建設出一份力。

二、嘗試:

學校圖書室準備鋪地磚了,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1、出示例題

全班讀題,找出已知所求。

2、分析數量間的關係並列出算式。

怎樣知道100塊瓷磚夠不夠呢?

板書:0.9×0.9×100=81(平方米) (100塊不夠)

3、那110塊夠嗎?(學生獨立嘗試,可以怎樣算?)

(1)0.9×0.9×110 (2) 0.81×10+81

=0.81×110 =8.1+81

=89.1(平方米) =89.1(平方米)

請同學們說一說自己的想法以及是如何算的?

4、(2)是一道幾步計算的式題?它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5、你認爲在做連乘試題時應注意什麼?

6、嘗試後練習:“做一做”。

⑴ 生先說每題的運算順序。

⑵ 獨立計算出結果。

⑶ 師輔導有困難的學生,集體訂正。

⑷ 做乘加題注意什麼?

三、運用:

1、⑴ 出示: 50.4×1.95-1.8 3.76×0.25+25.8

=50.4×0.1 =0.094+25.8

=5.04 =25.894

⑵ 怎樣判斷它對不對?

先看它的運算順序是否正確;

再看它的計算結果是否正確。

⑶ 根據這兩點進行判斷並把不正確的改正過來。

⑷ 集體訂正。

2、看誰算得快。(分組比賽)

19.4×6.1×2.3 3.25×4.76-7.8 18.1×0.92+3.93

四、體驗:今天都學了什麼?

篇十一:《乘加乘減》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乘加、乘減式題的意義,知道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

(二)過程與方法

在計算乘加、乘減式題的過程中,逐步提高運用乘法口訣的熟練程度,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體現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的數學思想。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體會乘法口訣的實用價值,培養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學習習慣。

二、目標解析

本課教學目標的定位是基於學生已初步認識了乘法,掌握了1~5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乘加、乘減式題的意義,掌握它的運算順序。同時,一方面使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對前面所學習的乘法口訣進行練習,緩解記憶乘法口訣的壓力;另一方面還有利於學生認識同一組乘法口訣中兩句相鄰乘法口訣之間的關係,掌握記憶乘法口訣的方法,爲後面學習6~9的乘法口訣做好方法上的準備。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乘加、乘減式題的意義,知道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乘加、乘減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等。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設疑導入

1.創設情境,複習舊知。

(1)出示教材第46頁情境圖:圖中你看到了什麼?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2)學生列出算式解決問題。

2.引出問題,導入新課。

這些問題都可以用一道乘法算式來解決嗎?哪個問題不行?

引出問題:4匹木馬上一共坐了多少人?

【設計意圖】鑑於學生在上這節課之前,已學習了乘法的初步認識,掌握了1~5的乘法口訣,所以本課仍以“遊樂園”情境爲基礎,通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一方面複習了用1~5的乘法口訣解決問題,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另一方面又發現了只用乘法無法解決的問題,使學生產生認知衝突,“乘加、乘減”的教學呼之欲出。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探究解題方法

(1)呈現問題情境:

誰能用數學語言描述圖中的信息和問題。(每個木馬上可以坐3人,三個木馬上坐滿了3人,還有一個木馬上坐了2人,一共坐了多少人?)

(2)用學具擺一擺,再嘗試列式計算。

(3)彙報交流:

預設一:3×3+2=11

提問:3×3表示什麼?爲什麼要加2?

預設二:3×4-1=11

提問:3×4表示什麼?爲什麼要減1?

預設三:3+3+3+2=11

2.揭示本課課題:像方法一這樣有乘法和加法組成的算式稱爲乘加,方法二這樣有乘法和減法組成的算式稱爲乘減。(板書課題)

3.探究計算順序

(1)在計算乘加和乘減式題時,先算什麼,再算什麼?有什麼共同之處?

(2)總結規律:在乘加、乘減算式中,要先算乘法。

【設計意圖】現實情境是學生列算式的依據,所以在出示情境圖後,讓學生用數學語言描述並提出問題後並不急於解決問題,而是讓學生通過擺學具的方法嘗試列式,加深學生對情境的理解,感受各數據的特點,爲後面的探究積累感性經驗。解決問題時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列出不同的算式,並充分的進行討論交流,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領悟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學會計算。

(三)鞏固練習,深化理解。

1.計算練習

(1)教材第58頁“做一做”第2題

學生獨立練習,彙報交流時,重點交流“5×5+5=30”,讓學生說說它的意義,還可以寫成哪道乘法算式?

(2)教材第59頁練習十二第1題

學生獨立計算後,交流思考:每一組上下兩道算式的意義分別表示什麼?爲什麼算式不同,得數卻相同?

2.解決問題

(1)教材第58頁“做一做第1題。

鼓勵學生用乘加、乘減兩種方法解決問題。

教材第59頁練習十二第4題

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3.拓展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教材第59頁練習十二第5題。

【設計意圖】通過層層遞進的練習,體會乘法口訣的實用價值,培養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學習習慣。讓學生在鞏固計算練習中,溝通乘加乘減與乘法間的關係,理解相鄰兩句乘法口訣之間的聯繫,並獲得記憶乘法口訣的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及推理的能力;在拓展練習中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課堂小結

1.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2.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

【設計意圖】通過歸納總結、談收穫讓學生享受學習成功的快樂,分享收穫的同時還要提出自己的困惑,讓學生帶着思考下課,將課堂學習延伸到課後,培養學生積極的數學情感。

篇十二:《乘加乘減》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56頁。

教學目的:

1、通過合作學習、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減的意義,能正確進行有關的計算。

2、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用多種方法靈活計算乘加、乘減,實現算法多樣化。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並解答問題。

教學難點:用多種方法解決同一問題。

教學準備:課件、學具、玉米、香蕉、橘子等水果卡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鞏固舊知

教師出示小熊圖片,親切地說:你覺得這隻小熊可愛嗎,今天就和小熊一起來上數學課!來,先和小熊做個對口令的遊戲。

1.對口令:2、3、4、5的乘法口訣。

(有節奏地進行對口令:師生對、生生對)

2.口算, 直接說出答案,要說說用的是哪句口訣,表示的意思。

3×3= 4×2= 2×3= 5×4= 1×4= 3×4=

二、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小熊都誇獎你們了。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秋天,小熊種的玉米豐收了。請大家認真看圖,從圖上你能得到那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可能學生提出:一共有幾個玉米棒子? 老師接着問:怎樣列式呢?

可能出現的答案:3×4=? 4×3=? 3+3+3+3=?要求學生說出每個算式的意義。

小結:要算一共有多少個玉米棒,小朋友們列出了這麼多不同的算式,可見只要我們肯動腦筋,多思考,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

l利用課件的主題圖,創設寬鬆、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中去。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問:小熊看到自己種的玉米成熟了,掰下1個玉米棒子,高興地往回走。(同時動畫顯示1棵玉米少了1個玉米棒子,小熊的肩上扛着1個玉米棒子。)

問:你能結合這幅圖的意思,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可能提出:還剩下幾個玉米棒子?怎樣列式?

這個問題怎樣解決呢?你們先自己動腦筋想一想,再在小組裏互相說說,。(學生進行小組討論。)

要求每種列式都要說出意思? 12-1=11(個) 3+3+3+2=11(個)

4×3-1=11個

引導說出:表示幾個幾多幾或幾個幾少幾?

問:這個算式和我們以前學過的乘法算式有什麼不同呢?

我們以前學過了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算式,那今天這種有乘有加或有乘有減的算式,小朋友能給它取一個名字嗎?

引出課題:乘加乘減(板書)

l通過看一看、說一說、小組交流等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讓學生充分發表個人見解,尊重學生個性,體驗瞭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和算法多樣化的思想。

三、活動體驗,寓練於樂

1、練習一摘玉米棒 (畫面回到主題圖上,動畫顯示,同時教師說明:小熊扛着1個玉米棒,邁着輕快的步伐,高興地往回走。小熊心裏在想了:“誰要是能答對我的問題,我就把玉米棒送給誰。”)

問:同學們,你們想試試嗎?

同時也要說出每種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2、練習二:課本上的P56

引入談話:秋天是豐收的季節,爲了慶祝豐收,小熊請大家來舉行聯歡會,看!它們帶來了什麼?

問:可以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3、練習三:參觀森林果園

引入:最後老師要考考小朋友們,從這幅圖中你能得到什麼問題?而且能否解答?運

用今天乘加乘減的方法來試一試。

要求:同桌互相出問題,然後互相解答,然後四人小組批改。老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指導。

拓展練習:嘗試根據算式,口頭編題。 5×4+3

【板書設計】

乘加乘減

一共有多少個? 還剩幾個?

3+3+3+2 3×3+2=11 (個) 2+3×3=11(個)

3+3+3+3-1 9

4×3-1=11(個)

4×3=12 12

3×4=12

篇十三:《乘加乘減》教學設計

《乘加乘減》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義教課程標準(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56頁

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編排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也就是當若干分中有一份與其他份的數量不同時,可以先用乘法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再加上不同的數也可以假設每份都相同,用乘法算,再減去所多部分。通過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學生體會到由於觀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是不一樣的。讓他們在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體驗策略的多樣化。本課的主題圖是十分不錯的教學資源。把它稍作修改,做一個動態課件,小熊從4x4個玉米中掰走一個。這樣不但能讓學生想到用乘加的方法來列式,更能讓學生容易想到乘減的方法來列式。

學情分析:

此時學生已初步認識了乘法,學習了2—5的乘法口訣,感受了乘法運算的意義,並初步具有了用乘法來計算的意識。這樣從學生已有的認知起點出發,以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事物作爲教學切入點,爲學生提供了可觀察、思考的素材,易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在具體情境自主解決乘加、乘減問題,建構乘加、乘減問題的模型,形成基本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掌握乘加、乘減的計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確地計算。

2、學生能初步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3、在感受、體驗、探索的過程中,體會“乘加、乘減”這一問題模型與生活的密切聯繫,能聯繫生活經驗解釋連乘的模型,增強探索的意識,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

建立乘加、乘減的模型,掌握乘加、乘減問題的基本結構和數量關係。

教學難點:

乘加、乘減問題的建模過程及模型內化和解釋。

教具準備:

課件、書籤、○片。

教學策略:

新課程提出要“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它主張用產生於真實背景中的問題啓動學生的思維,主張在知識內容與對一般策略的需要都很豐富的情境中啓動思維的教學。人教版第三冊“乘加、乘減”一課安排在乘法學習這一單元的中間部分,是方便學生根據前後口訣間的關係進行乘法的正確計算,如果教學目標僅僅停留在會“正確計算”這一層次,可以說不用老師多講,學生一聽就會,變成類似於練習課。但如此一來,學生學得索然無味,思維能力、情感態度等反面得不到絲毫髮展。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通過說、擺、練等多種形式發展學生特長,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乘加和乘減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觀察圖畫,理解圖畫的基礎上讓學生列出算式。要想學生能理解運算順序,培養學生熟練的計算的能力。並掌握計算的順序。

這節課我主要注重從以下做起。

1、我這節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並解答問題,並不是計算教學。

2、注重學生的理解,讓學生充分的發表各自的意見,互相提問、互相答辯,增強學生的分辨理解能力。

3、課堂上以鼓勵,賞識,你能形的激勵語言,給學生學習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師:(畫面錄音,加背景音樂)同學們,俗話講得好,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動畫演示)春天,勤勞的小熊整理好了土地,種下了一些玉米。小熊經過日復一日的辛勤勞作,到了秋天,小熊種的玉米豐收了。

2、師:請大家仔細看圖,從圖上你發現了那些數學信息?

生:有4棵玉米樹,每棵有3個玉米棒。

師: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生:一共有幾個玉米棒子?(貼出)

3、師:你會解決這個問題嗎?

生:3×4=12(說出口訣) 或 4×3=12 或 3+3+3+3=12

4、師:我用圖示表示出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師:有一天,小熊來到了玉米地,看到自己種的玉米成熟了,高興極了。(出示主題圖)

2、師:現在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能根據這幅圖的意思,再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生1:小熊掰走了一個,還有幾個?

生2:有4可玉米,每棵樹上有3個玉米棒,小熊掰走了1個,還剩下幾個玉米棒?

(板書:還剩幾個玉米棒子?)

3、師:這個問題怎樣解決呢?小精靈來了。如果你是小精靈,你會怎麼提醒大家?

生1說:“同學們,不要慌,要仔細想一想再做!”你們先自己動腦筋想一

生2說:“同學們,藉助圖形擺一擺、畫一畫吧。”

師:同學們,先畫圖形表達圖的意思,再列出算式,在小組內互相說說。(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找幾個同學到黑板上展示。

4、並說出你的想法並解答其他小組提問:(教師板書)

3+3+3+2=11 3×3+2=11

生1:前3棵玉米上,每棵都有3個玉米棒,最後一棵上有2個,所以列式爲

師生:(在3×3下面畫一條橫線)3×3在圖中求的是什麼?

生1:前面3棵玉米,一共有多少個玉米棒。

3+3+3+3-1=11 4×3-1=11

生2:小熊沒有掰玉米時,4棵玉米都有3個玉米棒,小熊掰走了1個,所以列式爲4×3-1=11。

師生:(在4×3下面畫一條橫線)4×3在圖中求的是什麼?

生2:原來的4棵玉米樹上,一共有多少個玉米棒。

師生:爲什麼要減1?

生2:小熊掰走了一個,所以減去1。

5、師:請同學們認真地觀察列出的算式,想想右邊一列算式有什麼特點,跟左邊的算式有什麼不同?

生:左邊的一列算式裏只有加法和只有減法,沒有乘法。

生:右邊的算式中,有乘法,也有加法和減法。

師:我們以前學過了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算式,那今天這種有乘有加或有乘有減的算式,就叫乘加乘減。今天我們就學習乘加乘減。(板書課題。)

6、師:剛纔,同學們真棒,自己根據圖意列出了乘加乘減的算式,並算出了結果。誰來說自己是怎樣算的?

師:一個算式裏有乘,又有加或減,應該先算什麼呢?

生1:先算加減法。

生2:先算乘法。

師:請同學們在小組裏交流,看哪個小組的同學發現得最快,最準確。(學生小組討論。)

師:哪個小組的同學來彙報?

生1:有乘有加的時候,先算乘,後算加。我們是以3×3+2爲例算的:先算3×3=9,再算9+2=11。

生2:有乘有減的時候,先算乘,後算減。比如:4×3-1,先算4×3=12,再算12-1=11。

師:講得真好!那你們心中有結論了嗎?遇到乘加乘減這樣的算式,應該先算什麼?

生(齊答):先算乘,後算加減。(貼出)

三、活動體驗,應用新知

(一)幫助小青蛙。

1、放課件:(動畫顯示,同時教師說明:小熊扛着1個玉米棒,邁着輕快的步伐,高興地往回走。咦,前面來了個好朋友小青蛙,小青蛙看到小熊種的玉米結實又好吃,希望小熊能送給自己。小熊想了想,說:“你要是能答對我的問題,我就把玉米棒送給你。”小熊:又摘下了一個玉米棒問:地理還剩下幾個玉米棒?同學們,你能幫助小青蛙嗎?)

師:現在還剩幾個玉米棒呢?誰能用乘加或乘減的算式幫小青蛙算一算嗎?

生1:小熊共掰走了2個玉米棒,應列式爲:3×3+1=10。

2、師:你是怎麼計算的?

生1:先算乘法:3×3=9,再算加法:9+1=10。

師:你真棒!送給你一個小禮物。

生2:我是這樣列式的:3×4-2=10,先算3×4=12,再算12-2=10。

師:能說說爲什麼減2嗎?

生2:原來是4棵玉米,每棵上面都有3個玉米棒子,小熊掰走了2個,所以要減2。

師:說得真好!也送你一個小書籤。

(二)豐收慶祝會

師:小熊爲了慶祝豐收,在家開慶祝會,看!它們不光帶來了水果,還爲大家帶來了問題。

1、 書本56頁做一做第1題(學生先獨立完成,教師再提問)

師:你是怎樣列式的?

生1:3×4+2

師:你們有什麼問題要問他(生1)嗎?(學生紛紛舉手)

生2:你是怎樣想的?

生3:3×4求出的是什麼?

生4:你會用乘減的方法來計算嗎?……

(三) 書本58頁第4題。

課件展示(學生先獨立完成後彙報。)

(四)做遊戲。

師:下面我們做遊戲。遊戲的規則是一生擺圖形,提出問題;另一生列出算式並計算出結果。擺的圖形必須用乘加乘減計算。然後交換。

看誰最棒?(學生開始做)。

四、課堂總結,分享收穫。

師:你們喜歡今天這節課嗎?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下課後,請你找到自己的好朋友,跟你的好朋友分享一下這節課的收穫好嗎?下課。

篇十四:乘加和乘減 教學設計(人教版二年級上冊)

教學內容:?58頁例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用含有乘加或乘減的算式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2、瞭解含有乘加或乘減的算式的運算順序。

3、能夠正確地進行乘加或乘減的運算,並通過計算幫助自己記憶乘法口訣。

4、進一步學會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建立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1、學會用含有乘加或乘減的算式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2、瞭解含有乘加或乘減的算式的運算順序。

3、能夠正確地進行乘加或乘減的運算。

教學難點:

學會用含有乘加或乘減的算式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一羣小朋友在玩旋轉木馬,看他們玩得多開心呀!

出示課本圖片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合作探究,學習乘加和乘減

1、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

小朋友從畫面上你能收集到那些信息和同桌交流一下。

2、引導提出數學問題,解決問題

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一共坐了多少人?

3、這個問題你會解決嗎?

想一想可以怎樣列式?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3+3+3+2

3×3+2

4×3-1

教師小結。乘加或乘減的算式都是先做乘法,然後再做加減法。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思考用不同方法進行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領悟乘加或乘減法的運算順序,學會計算。

三、鞏固練習

1、指導完成56頁做一做1、2題。

56頁1題在引導學生看清圖意後,列出不同的算式,明確運算的順序。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鞏固對乘加法和乘減法的運算順序的認識和理解。

四、拓展性學習

1、??在口裏填上正確的數。

8+9=口×口+口?????????7+5=口×口+口???????9+7=口×口+2

=口×口-口????????????=口×口-口???????8×6=口×口-2

4+6+8=口×3???????????3+4+5+6+7=口×口

[設計意圖]給學生有一定的展示場地,發揮他們的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