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低年級語文延時服務作業設計有效性策略的研究》

《低年級語文延時服務作業設計有效性策略的研究》中期報告

《低年級語文延時服務作業設計有效性策略的研究》

二年級語文課題組

一、研究的意義

課後延時服務是指學校在正常上課時間之外開展的輔導服務工作,包括中午和下午放學後的時間段。在各個時間段,學校都會安排教師輔導學生學習。學校開展課後延時服務,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另一方面也可以發展學生的興趣特長,也可以減輕家長的辛勤工作和經濟負擔。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教師要精心設計作業,要有啓發性,分量要適當,不要讓學生機械抄寫,以利於減輕學生負擔。《基礎教育改革綱要》對課程改革目標作出了明確規定:要改變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的學風,培養學生獲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認爲:"每一個學生的智力都各具特點並有自己獨特的表現形式,有自己的學習類型和學習方法。"因此,讓作業特別是延時服務的識字作業,怎樣使其成爲學生展示個性;成爲孩子們學習、創造、遊戲的樂園;成爲快樂成長的平臺已成爲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延時服務”指孩子在3:40放學後,家長和孩子自願申請加入的校內輔導,主要任務爲培養孩子興趣發展特長和輔導孩子完成書面作業,從而減輕家長的經濟負擔。

識字任務是國小二年級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教學的難點,在識字的學習中,學生不但要寫會一部分字,還要認會大量的字,同時進行聽說讀寫、識字能力的培養。這些任務只有在孩子平時延時服務的各種形式作業中練習,才能得到鞏固。而二年級延時服務識字作業的研究,重在關注二年級孩子作業的趣味性,爲了達到熟練掌握知識、學用結合,進行識字教學上的“創新”。這種創新就是把枯燥無味重複的傳統作業形式,變成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生本”環境中完成知識的掌握,減輕學生負擔,培養創新能力,保持孩子們強烈好奇心和旺盛求知慾的一種作業形式。

三、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一)研究目標

1.減輕低年級孩子語文過重課業負擔,爲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2.變革低年級延時服務作業爲契機,促進教師行爲和觀念的改變。

3.突破傳統識字作業的練習形式,藉着延時服務的背景,改變語文識字作業只有簡單重複、機械抄寫的唯一形式。讓識字業由單調、枯燥、乏味變得生動、活潑、有趣,讓豐富多彩的生活走進學生的作業體系,同時讓孩子快樂、主動積極的進行語文學習。

4.同時提高家長的認識,爲學生的課外生活提供足夠的時間與空間。

5.轉化教師的教學觀念與行爲,專業引領與實踐相結合,在延時服務中減輕教師與學生負擔,促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高,進一步提升個人的教科研水平。

(二)研究內容

語文作業的有效與否直接關乎語文教學質量,其地位之重顯而易見。長期以來,教師較多地偏重作業使學生形成字、詞技能技巧的操練功能,重視作業的短期功利價值,不太顧及長遠的教育價值。學生成爲作業的工具和應試的機器。

1.作業目標。

有些教師沒有認真思考,因此,佈置作業就出現這樣的情況:漫無目標,爲防止學生沉溺於玩耍,隨意佈置作業;目標失度,任意拔高或曲解課文,或僅考慮思想可比性忽視語言文字遷移,導致同一篇閱讀短文出現在不同年級練習冊中的怪現象發生;目標不清,作業對課文的針對性不強。

2.作業數量。

當前語文作業數量失控,機械練習或譁衆取寵者多,學生實際收益卻並不多,反而丟失了學生的創造精神,泯滅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3.作業形式。

目前有的教師佈置的作業基本上課外作業多於課內作業,書面作業多於實踐作業,識記理解作業多於表達運用作業,形式求新求異卻不落實。對如何開發與利用延時服務中的語文作業在培養學生正確語文學習觀念,促進學生主動探究,培養創造才能等功能的研究不夠,即使有一些,也侷限於現成習題的改變和篩選,缺少應有的廣度和深度。

四、研究方法及運用

本課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主要採用行動研究法,通過對相關理論進行課堂實踐,通過反思、驗證、探索出更有效的成果,加以推廣。在實驗中還要用到的輔助研究方法有:

調查研究法:調查研究學生作業的數量、時間、評價、作業習慣及作業效果。通過調查瞭解到教師在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文獻研究法:查閱與本課題相關的基礎理論,並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來研究分析,在相關理論的指導下進行延時服務語文作業的優化設計。

實驗法:課題組成員即按照課題研究目標,有計劃地進行分析研究、不斷實踐總結。

個案研究法:通過個案追蹤調查分析,瞭解作業的方式、效果與習慣,便於針對性地研究。

數理分析法:在研究過程中,不斷收集本校學生作業的相關數據,進行綜合分析,找到解決我校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五、前期工作進展情況

1.加強了理論學習,提高了研究能力。

課題組成員參與本課題研究的熱情較高,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識較強。爲提高研究水平,我們利用教研活動時間和業餘時間學習了作業設計的相關理論文章。課題研究小組經常聚在一起討論如何利用前沿的理念和方法提升教師的語文素養,從而使課題研究沿着健康的軌道順利進行。

2.語文文化滲透的途徑、形式、方法和實踐的探究。

通過本課題組成員的合力協作,我們發現可以給孩子通過結合學生生活實際,不知能夠作用於生活的作業,讓學生覺得作業不僅有趣,還非常實用。

六、前期研究成效

1.我們課題組的老師利用每週五的教研時間,展示本週的語文各項作業,並且交流最近在網絡各種培訓中學習的作業設計方式。

2.在二年級,寫字依然是重點,例如,邱燕老師佈置學生注意街上的廣告牌,然後通過自己製作廣告牌,並且選取優秀的廣告牌張貼在展板牆或者門上,提高學生的寫字興趣。

3.本階段研究初步形成了學生作業成果資料。通過做作業,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時也增加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通通過手抄報的形式對課內外閱讀知識進行總結,不僅增長了知識,還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對於激發一部分後進生的作業熱情也起到了很大作用。另外,研究再次變得深入和紮實,對作業的設計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學生對於此類作業很有興趣,而且有很多學生也動員家長一起查找資料,協作完成。

七、後期工作思路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課題結合研究進展情況,邊研究、邊實驗,邊總結分析,多種方法綜合應用,結合實際情況,儘量做到最優化、最可行。

(二)研究方法:

1.理論研究法:深入學習《國小語文課程標準》、《國小語文作業現狀分析與策略研究》、《國小語文作業設計技巧》等關於作業設計的相關教育教學理論,進行詞語理解的策略研究。

2.問卷調查法:在課題前對學生進行一次問卷調查,摸清學生對作業數量,已經作業形式的感想,針對性地發現問題。

3.經驗總結法:收集和整理課題研究的過程性資料,進行分析、歸納、提煉,撰寫研究總結。

八、後期研究計劃及步驟

1.研究準備階段(2020.9-2020.10)

(1)成立課題組,確立課題組人員和明確分工,做好組織發動工作,完成文獻資料的收集、學習,選擇討論,制訂課題方案。

(2)組內成員積極討論,如何利用課後延時服務爲學生減負提質,做好作業設計。

(3)邀請有關專家對課題進行論證,進一步修正、補充、完善。

2.研究實驗階段(2020.11-2021.5)

(1)收集整理資料,調查分析學生的能力。

(2)理論學習和專家指導。

(3)聽課、研討活動,並進行小課題彙報課。

(4)在探索中不斷反思和完善課題研究方案。

(5)做好研究過程中的各項記錄和原始資料的積累。

(6)修正研究思路,並及時發現典型案例,做個案分析,及時總結階段性實驗成果。

3.研究總結階段(2021.6)

(1)歸類收集實驗過程中各種資料、統計分析。

(2)進行全面分析,撰寫實驗研究總報告。

(3)整理彙編實驗成果。

九、預期成果

1. 《低年級語文延時服務作業設計有效性策略的研究》論文

2. 《低年級語文延時服務作業設計有效性策略的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