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二年級數學教案(精品多篇)

國小二年級數學教案(精品多篇)

國小二年級數學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2.根據1釐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釐米.

3.通過合作,學生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長度的物體,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1米的實際長度.

教學難點

用米尺較準確地量較長物體的長度.

學具和教具

投影片、1米長的捲尺、皮尺或摺尺.

教學過程

複習導入

1.問: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們都學會了什麼知識?( 1.上節課我們認識了長度單位釐米.2.釐米是個長度單位,它可以用來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3.我們還學會了以釐米做單位畫線段的方法.)

2.師:請大家用手比一比,1釐米大約有多長?

新授

1.認識米

導入談話:看來,大家釐米的知識掌握的都不錯,老師這有一道小難題.誰願意到黑板前面來解決這個問題?

拋出問題(老師事先給學生準備好一把量程爲12釐米的刻度尺)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568 bgColor=#ffffff

A.請你用老師提供的尺子來測量黑板的長度。並把測量結果告訴大家。

B.在測量時,你有什麼問題,或有什麼想不通的地方,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

(3)學生提問題.(如A:這把尺子也太短了,量這麼長的黑板太費勁.B:有沒有比釐米長一些的單位.)

(4) 師:誰能回答這個同學提出的問題?s

(5) 師:量比較長的物體或者距離,如操場的兩邊相距多遠,通常用米作單位.(板書課題)今天我們學習認識米、用米量.補充:米可以用字母m來表示.

(6)出示米尺,觀察米尺有什麼特點.(米尺的刻度都是以10釐米爲單位的)

(7)讓學生拿着自己帶來的1米長的捲尺到講臺前來和教師的1米直尺比一比,體驗不同的尺子上1米的長度是相同的(在這裏誤差可以忽略不計).

2.用米量

(1)實際體驗.請同學們互相用自己帶來的捲尺量一量,把兩臂伸開,看一看到什麼地方是1米;

(2)再次體驗.兩人再互相量一量身高,從地面到身體的什麼部位是1米,看看你的身高比1米高出多少?

(3)以小組爲單位,量出1米,2米給大家看.

3.教學釐米和米之間的關係

(1)初步質疑.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釐米的認識,同學們用兩個手指比一下,1釐米有多長呢?教師在黑板上1米長的線段的上面畫出1釐米.

師:1米有多長呢?同學們可以用兩手比一下.

師:那麼米和釐米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2)教師出示一把木製米尺,這是一把米尺,它的長度正好是1米.我們一起來數一數,這把尺上有多少釐米.10釐米、20釐米、30釐米、、100釐米.

(3)請同學們看看自己的捲尺,1米里面是不是也有100釐米呢?

(4)教師在黑板1米長的線段上,以10釐米爲單位,分成10份,再次問:誰來說說,1 米等於多少釐米?(板書:1米=100釐米)

(5)教師出示捲尺.說:量比較長的距離,一般用捲尺.用捲尺量物體的長度時,一定要從物體的一頭開始,尺子要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麼刻度上,這樣才能量出準確的長度.

鞏固練習

1.選擇合適的單位.

我們的教室長6( ),黑板長2( ).

小明身高124( ),課桌高90( ).

2.操作性練習.

(1)兩人互相量身高,是____米____釐米.

(2)分小組合作測量,4個人用1米長的捲尺,合作量教室裏感興趣的較長物體的長度,測量後進行彙報,交流.(如:教室前後黑板的長;教室地面的長、寬,四周牆壁的長等.)

四、歸納質疑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家都有些什麼收穫?

板書設計

認識米 用米量

1釐米長的線段

1米長的線段

1米=100釐米

國小二年級數學教案 篇二

一、觀教材編排體系

(老師們,我想首先對人教版教材關於統計這塊知識的編排做一個簡單的回顧和展望。)

各冊的目標定位:

一年級目標:

讓學生經歷統計的過程,會用畫正字或自己喜歡的方法收集數據,會看簡單的統計圖,並學會以一格表示一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並根據統計圖提出問題。

二年級上冊目標:

繼續讓學生經歷統計的過程,同時還要求學生學會以一格表示兩個單位的統計圖,根據統計圖提出問題。

二年級下冊目標:

1、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瞭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使學生初步認識統計圖(一格代表五個單位)和簡單的複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3.通過對周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三年級下冊目標:

1、向學生介紹兩種新的條形統計圖,使學生學會看這兩種統計圖,並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完成統計圖。

2、使學生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3、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二、本冊教學內容編排思考

我認爲本冊的教學內容有三大看點:

看點一:比較簡單的複式統計表

略:例1(教學簡單的複式統計表)

(1)是在前面學習單式統計表的基礎上,設計了測量體重的情境,通過統計全班同學一年級和二年級時的體重,先分別用單式統計表表示,再引出複式統計表。

(2)由於學生已經學過單式統計表,複式統計表的填寫可讓學生自主探索後合作交流,最後全班進行討論達成共識,明確單式統計表和複式統計表的聯繫和區別。

(3)根據統計表回答問題,可讓學生獨立思考,尤其是第3問,要讓學生多發表想法,對體重過輕或過重的同學提出合理的建議,體會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祥細說明:例1中出現了複式統計表,它是在單式統計表的基礎上,設計了學生熟悉的檢查身體的情境(如上頁圖)。首先統計學生剛入學時的體重情況和現在的體重情況,並把數據填入單式統計表中,然後提出:如何在一個統計表裏表示呢?引導學生初步認識複式統計表,並根據統計表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在設計的三個問題中有一個發散性的問題:你還能發現什麼?學生可在觀察的基礎上獨立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由於學生在前面已經掌握了用正字記錄法,本冊教材中沒有再出現提示,在學生收集兩年的體重數據時,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點撥。由於學生已經具有填寫單式統計表的基礎,在把兩年的體重數據填入一張複式統計表中時,教師應該爲學生的自主學習留有一定的空間,首先讓學生獨立嘗試填寫,然後小組合作交流,最後全班集體討論形成共識,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個別指導,明確單式統計表與複式統計表的聯繫與區別。根據統計表回答的三個問題,可以讓學生獨立嘗試完成,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從統計表中發現更多的問題。如,組織學生對體重過輕或過重的學生提些合理化建議等,從而明確統計的作用與意義。

2、做一做安排的是對學生參加各種課外小組活動人數的統計,可以組織學生互相交流,獨立完成數據的收集、整理並把數據填入複式統計表中。在複式統計表中給出了一個班級參加四種課外小組活動的人數,其餘的內容教師可組織學生對本班或其他班級的情況進行調查統計,然後對統計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並討論回答統計表後面的四個問題。教材所呈現的內容貼近學生的校園生活,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讓學生在交流、合作中經歷統計的全過程,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參與意識。

看點二:認識條形統計圖(一格表示5個單位的)

略:例2(認識1格表示5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

(1)通過統計某路口20分鐘過往車輛的數量,使學生經歷收集隨機出現的數據的過程,並學習用1格表示5個單位的方法表示數量,並根據統計圖表回答簡單的問題。

(2)沒有條件進行現場統計的學校,可通過放錄像或做遊戲的形式進行統計,統計時注意用畫正字記錄,便於用1格表示5個單位。學生可在教師引導下獨立完成統計圖,如果在統計過程中出現不是整5的數據,可在條形圖上方把數據標明,條形圖位置要基本準確。

(3)回答問題,先獨立思考,再進行全班交流,第4小題要讓學生多發表想法。

教參詳細說明:例2是在學習了簡單的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通過統計某路口過往車輛數量,使學生體驗隨機出現的數據的收集和整理的過程與方法,同時使學生體驗動態的統計過程(如上頁圖)。從數據來看,當在一條比較寬闊的馬路上統計20分鐘後,所得到的數據比較大,教材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用每個表示2輛汽車,最多要畫幾個呢?太麻煩了,怎麼辦呢?這是例2的一個重點內容。

教材中雖然給出了過往車輛的數據,但教師可根據本地區的具體情況做具體處理,有條件的可組織學生現場收集,也可以用播放錄像的形式讓學生記錄、採集數據。在記錄數據時,教師要明確要求用正字記錄法,對得到的數據,教師可有意識地加以整理,便於用一個表示5輛車。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採用小組合作交流等形式,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師生共同完成以一格代表五個單位的統計圖的製作。

例2後面的做一做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教材提供的素材把統計引向更廣闊的社會生活,如有條件可讓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從而加深理解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

看點三:注意滲透根據統計結果進行預測的思想。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觀察到這麼一個細節,在例二中一共有四個問題,其中最後一個問題是:

20分鐘後來的第一輛車最有可能是哪一種車?這在以前是不曾出現的。這可以說明什麼問題呢?我認爲這是一種知識上的遞進,它通過一步步的培養學生對統計的結果提出問題,並對統計的結果進行簡單的預測,逐步讓學生明確統計的結果帶來的對決策的意義和作用。統計不僅可以呈現事物的狀況,而且通過對統計結果的分析,還可以發現事物內部的規律,預測事物發展的情況,指導以後的工作。不論國界和所從事的工作,一些基本的統計觀念卻是人們普遍應當具備的。

英國的PeterHolmes在1980年提出統計觀念表現在5個方面:(1)數據的收集;(2)數據的記錄與表示;(3)數據的提煉;(4)數據與概率的關係;(5)對數據進行解釋並作出推斷。

統計觀念主要涵蓋以下幾個方面:(1)數據的收集、記錄和整理能力;(2)對數據的分析、處理並由此作出解釋、推斷與決策的能力;(3)對數據和統計信息有良好的判斷能力。

我想本冊比較關注的就是對數據的分析、處理並由此作出解釋、推斷與決策的能力的培養。教材中對此的安排如例2及後面的做一做、練習二十二的第2、3、4題,讓學生根統計結果預測20分鐘後來的第一輛車最有可能是什麼車?根據五年級比二年級近視的人多,根據一週每天電視機銷售情況和學生需要增添什麼圖書等提出合理化建議。在教學的時候可讓學生大膽猜測,並說明猜測的理由,使學生明確根據統計圖表可以進行簡單的預測,以便作出較爲合理的判斷。

三、課時劃分建議

(1)可分三課時

課時一:106頁的例一和108頁的做一做

課時二:109頁的例二和111頁的做一做

課時三:112、113頁的練習二十二

(2)各課時目標

課時一:1、體驗數據的收集和整理過程,掌握數據的收集整理方法。

2、探索填寫比較簡單的複式統計表。

3、讓學生感知統計的作用和意義。

課時二:1、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5個單位),據統計表提供的數據初步掌握繪製統計圖的方法(1格表示5個單位)。

2、根據統計圖回答簡單的問題並作出合理的預測。

3、進一步體會統計圖的決策作用。

課時三:1、通過練習進一步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過程。

2、進一步掌握簡單複式統計表填寫和一1格表示5個單位的統計圖的繪製。

3、感知數學知識在生活中起的作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教學建議

1.注意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合作精神和創新精神。

2.可以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靈活選取素材進行教學。

3.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髮揮主體作用。

4.注意讓學生體會統計對決策的意義和作用。(有待認真深入思考後寫)

國小二年級數學教案 篇三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能正確辨別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能有序、全面地思考問題,正確地解決有關排列數和組合數的問題,滲透排列和組合的思想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能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使學生能進一步體會到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藉助學生的操作活動,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能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現實問題。

教學難點:能正確辨別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三、教學準備

課件、玩具汽車等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引入課題

1.情境中設問

(1)課件出示第100頁圖(四)的情境圖。

(2)指定學生說說和這學期學的什麼知識有關?

(3)課件出示兩件不同的上衣和兩條不同的褲子,問:看到這個圖,你想到這學期學的什麼知識?

2.揭示課題

板書:觀察物體和搭配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情境的創設及教師的設問,讓學生髮現已學的數學知識,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師引導,自主梳理

1.複習觀察物體

(1)課件出示小汽車的圖,同時將實物汽車擺放好。

①自主觀察,組內說說。

小組內的學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觀察小汽車,組內說說自己所看到的小汽車的樣子。

②交流彙報,發現問題。

a.指定一組內的學生說說看到小汽車的樣子。

b.爲什麼他們看到的樣子會不同呢?小組內交流。

c.彙報交流,引導發現:從不同的位置觀察一個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不一樣。

③課件出示從前面、後面、側面看到小汽車的圖樣,指定學生進行連線,說說:你是怎樣判斷?

(2)及時練習

①練一練。(課件出示教材第102頁的第7題)

a.學生獨立在數學書上進行連線,小組內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b.彙報交流,重點交流:前面、後面是怎樣判斷的?

②說一說。

a.從任何方向看到都是正方形的立體圖形是什麼?(正方體)

b.從任何方向看到都是圓形的立體圖形是什麼?(球體)

③猜一猜。

看到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的一個面是正方形,它可能是什麼?(正方體、長方體、圓柱)

a.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立體圖形進行觀察。

b.彙報交流,學生彙報時教師適時出示立體圖形讓學生觀察。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觀察、交流、比較中,發現觀察一個物體從不同方向看到的圖形可能不一樣,並在不同形式的練習中加以鞏固、提高,從而經歷總結歸納知識的過程。

2.複習搭配問題

(1)課件再次出示兩件不同上衣和兩件不同褲子

①學生根據圖樣,提出數學問題。(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穿法?)

②學生獨立完成,然後小組內交流想法,提示學生:可以利用畫圖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③彙報交流,重點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及解決問題時要有序。

(2)及時練習

①排列問題

課件出示:從8、2、4、1四個數字中選出兩個數字組成兩位數,每個兩位數的十位數和個位數不能一樣,能組成幾個兩位數?

a.學生獨立完成,然後小組內交流想法。

b.彙報交流方法,重點說明:在組兩位數時一定有序地擺數。

②組合問題

課件出示:每兩人握一次手,6個人一共握手多少次?

a.學生獨立完成,然後小組內交流想法。

b.彙報交流方法,重點說明:在握手時一定有序地握手,同時每兩人間只能算一次握手,不考慮順序問題。

(3)引導比較,發現問題

上面的組數問題和握手問題在解決時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穿衣服、組數、握手”等活動中掌握排列問題和組合問題的解決方法,並在比較中發現兩類問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與過程,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搭配問題的認識與與理解,滲透搭配問題的思想方法。

(三)解決問題,鞏固提高

1.練一練

課件出示教材第105頁的第13題。

(1)學生獨立在數學書上進行連線,小組內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彙報交流,指定學生說說:你是怎樣判斷的?

2.組一組

課件出示:從5、9、0三個數字中選出兩個數字組成兩位數,每個兩位數的十位數和個位數不能一樣,能組成幾個兩位數?

(1)學生獨立完成,小組內交流組數的方法。

(2)彙報交流,重點說明:和0組數時,0不能擺在十位。

3.送一送

課件出示:元旦時,小明、小剛、小陽三人互相贈送一張賀卡,他們一共贈送多少張賀卡?

(1)學生獨立完成,提示學生:可以利用畫圖的方法來分析。

(2)彙報交流,指定學生說出思考的方法。

4.比一比

課件出示:六個小朋友進行乒乓球比賽,每兩個小朋友要比賽一場,一共要比賽多少場?

(1)學生獨立完成,提示學生:可以利用畫圖的方法來分析。

(2)彙報交流,指定學生說出思考的方法。

5.擺一擺

課件出示教材第105頁的第14題。

(1)學生動手用小棒擺一擺,然後小組內交流想法。

(2)彙報交流,指定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重點:讓想法不同的學生進行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鞏固了觀察物體和搭配問題的相關知識,同時又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的靈活性,滲透一定的數學思想方法。

(四)暢談收穫,全課小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複習,你又有什麼收穫?以後在解決問題時應注意什麼?

國小二年級數學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在遊戲中體會事件的可能性,並進一步體會到有些事情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2、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來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3、通過活動,激發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求知慾,幫助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體驗到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態度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通過遊戲活動使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發生不確定的。

教學難點:

理解“可能”“不可能”“一定”,並會用這些詞語表達生活的事件。

活動準備:

課件、球、盒子、硬幣、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促學。

師:同學們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小故事,想聽嗎?(點擊課件)請看屏幕:迪尼斯樂園舉行比賽,米奇和唐老鴨都決定回去看看,可是隻有一張門票,讓誰去呢?最後它們決定用拋硬幣的方法來做決定。(板書:拋硬幣)

師:你們認爲誰會去呢?

生1:米奇。

生2:唐老鴨。

師:到底是誰去呀,意見不統一,正好老師這裏有一個1元硬幣,我們先來認一認硬幣的正反面。誰能識別硬幣的正面和反面?

師:印有1元字樣的這一面是正面,有花的這一面是反面。現在老師想來拋下這枚硬幣,正面就由米奇去,反面就由唐老鴨去。怎麼樣?我請一位同學上來幫忙,誰來?

師:你的任務是老師拋完後要大聲告訴同學們你看到的是哪一面,好嗎?準備好了嗎?(師拋硬幣遮住,問學生)

師:同學們猜猜是哪一面朝上?

師:大聲告訴大家,哪面朝上?

生:正面。

師:正面朝上,這下米奇可高興了,因爲它可以去觀看比賽。(猜對的學生很高興)

師:如果再拋一次,一定是米奇去嗎?

生1:是,一定是米奇去。

生2:不是,也有可能是唐老鴨去。

師:你確定嗎?你也上來拋一拋。(再指名生拋硬幣)

生:反面朝上。(猜對的學生歡呼)

師:反面朝上,唐老鴨高興得又蹦又跳。(生回座位)

師:同學們,在剛纔的拋硬幣遊戲中,你發現了什麼小祕密?

生1:硬幣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

生2:米奇和唐老鴨都有可能去觀看比賽。

師:同學們可真了不起呀!你們想來試試拋硬幣嗎?(想)

師:請聽遊戲規則:(略)

師:(拍手示意學生坐好)同學們剛纔通過玩拋硬幣的遊戲,你們看到硬幣落下後是什麼情況?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通過遊戲我們發現硬幣落下後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也就是說正面或反面,這兩種可能都有。(板書:可能也可能)。

組織課堂:請組長收好硬幣,放回抽屜。

(設計意圖:由拋硬幣遊戲開始感受事物的不確定性,學生在觀察、拋擲、猜測等活動中,初次體會硬幣落地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嘗試用“可能”、“也可能”等詞彙進行數學表達,在知識、情感上爲後面學習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二、展開活動、自主探究。

1、師:同學們,剛纔大家都玩得很開心,接下來我們再來玩個摸球遊戲,好嗎?師生摸球。

師:(出示盒子)看,這是什麼?

師:(指盒上標籤)對,裏面有三個白球和三個黃球,誰願意上臺和老師一起玩?

(生踊躍舉手,一位學生上臺)

師:咱們兩人這樣分工:我摸,你猜我摸出來的是什麼顏色的球。

(臺下同學聚精會神,饒有興趣地看。師動作誇張地做出不看盒子的樣子,摸出一個球捏在手上)

生:。(白色)

(師展開手掌正好是。臺下同學鼓起掌來,猜中了!第二次、第三次過程同上,猜中的學生鼓掌,沒猜中的有點失望)

師:你們也想這樣摸一摸、猜一猜嗎?(想)

2、學生小組合作摸球。(體驗不可能)

師:老師給每組同學都準備了一個小袋子,每個袋子裏裝的都是3個白球和3個黃球。摸球之前,請聽好遊戲規則:

1、小組其他成員猜會摸到什麼顏色的球。

2、每人每次只摸一個球,摸球時眼睛不能看,也別讓猜的同學看見,每人連續摸兩次。

3、把摸到的球給大家看,不能爭不能搶,更不能讓球掉地上,要有團結協作、互相謙讓的精神。

4、組長負責把每個同學摸球的情況打鉤記錄下來。

5、把球放回袋子裏,等組長記錄好,換個同學再摸。最後想一想,每次你都猜對了嗎?爲什麼?

(1)請組長拿出袋子和表格

(2)師指導摸球填表格

3、全班交流。

師:同學們摸了這麼多次球,也猜了這麼多次,我請小組長來告訴老師,你們小組摸球的情況如何?

(1)各小組彙報情況

(2)老師幻燈出示彙總表,根據組長彙報情況填表

師:同學們你們每次都猜對了嗎?(生:沒有)

師:怎麼這麼多同學沒有全猜對呢?從這張表格中可以看出是什麼原因呢?

(因爲袋子裏有白球和黃球,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摸到黃球。)

師:淘氣和笑笑也做了摸球遊戲請看(點擊課件)笑笑可能從盒子裏摸到什麼顏色的球?(可能是黃球也可能是白球)齊讀一遍

(設計意圖:小組內摸球猜球活動,意在使學生體驗從袋中摸一個球可能摸到黃球,也可能摸到白球,再次感受這種不確定性現象。學生摸得積極,猜得高興,較好地體會到了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

4、體驗不可能

智慧老人給小朋友們帶來了小問題

可能從這個袋子中摸到黑球嗎?(不可能)齊讀

可能從這個袋子中摸到紅球嗎?(不可能)

可能從這個袋子中摸到除白球和黃球以外其它顏色的球嗎?(不可能)

爲什麼?

師小結:同學們真聰明,因爲袋子裏只有黃球和白球,所以,我們不可能從中摸到除黃球和白球以外其它顏色的球。(板書:不可能)小結

5、再次摸球。(袋子裏都是黃球)(體驗一定)

師:老師最近學了一樣新本領,無論誰從這個盒子裏摸球,我都可能猜到是什麼顏色。大家信嗎?不信,我們試試。這個盒子裏面裝的也是6個球。這回我們換一個玩法,我請每個大組裏最乖的小朋友來摸球,老師來猜。誰願意和老師玩?(多次猜黃球)

(教師注意觀察學生的反映:是不是有不滿。)

師:怎麼了,你們想說什麼?(裏面都是黃球)

師:很多同學都說對了,老師的確知道里面裝的都是黃球。所以,摸出一個一定是黃球。

如果盒子裏裝的是6個白球呢?(摸出一個,一定是白球)如果盒子裏裝的是6個紅球呢?(一定是紅球)

(板書:一定)

師小結:剛纔通過拋硬幣和摸球的遊戲,我們知道了有的事件可能發生,有的事件不可能發生,有的事件一定發生。

(設計意圖:本小節讓學生在動腦思考中體驗到事件的確定性,在師生的趣味互動中既學新知又交流感情,調節課堂氣氛)

三、促成體悟,拓展延伸。

1、數學書第93頁:連一連。

小朋友們喜歡這樣的摸球遊戲嗎?我們的好朋友淘氣、機靈狗和笑笑也來參加了。你們看!數學書第93頁的連一連。讀題,請同學們打開數學書本93頁

(1)先讀題目要求和內容,獨立完成。

(2)彙報交流

師:現在來看看哪個小朋友最聰明不通過實驗也能判斷正確嗎?淘氣的盒子中摸出的是什麼呢?

生:10個黃球,摸出來的一定是黃球。

師:那會摸到黑球嗎?

生:不可能摸到黑球。師:機靈狗的盒子呢?

生:10個白球,摸到的不可能是黃球。

師:那會是什麼球?

生:一定是白球。師:那麼笑笑的盒子摸出來的球會是什麼?

生:5個黃球,5個白球,摸出來的可能是黃球。

師:也可能是什麼球?

生:也可能是白球。

師:能完整的說一說嗎?

生:5個黃球,5個白球,摸出來的可能是黃球,也可能是白球。

2、聽要求起立。看看誰最機靈。

師:接下來,我們來課間休息,再玩個遊戲,全體同學請注意,聽清老師的要求好嗎?我們玩的遊戲是聽要求起立,看看誰最機靈。準備好了沒?有沒有信心?(有)

(1)站起來的同學中老師任意摸到一個同學一定是女同學。

(2)站起來的同學中老師任意摸到一個同學不可能是男同學。

(3)站起來的同學中老師任意摸到一個同學可能是女同學,也可能是男同學。

師:同學們可真厲害,請給自己一些掌聲鼓勵吧!

(設計意圖:本環節及時對新課知識進行補充和鞏固,使學生形成表象。並設計活動應用反饋,既調節了課堂氣氛,又加深了知識理解,形成一種教學互動)

四、聯繫生活,內化提高

聰明屋

師:同學們,在我們的身邊,每天都會有很多事情在發生。現在,老師又要考考聰明的小朋友,你覺得什麼事情一定會發生,什麼事情可能發生,什麼事情不可能發生呢?請看屏幕,這裏的題目你會嗎?誰來告訴老師。

學生說,老師注意評價。課堂小結

師:今天我們一起研究了有關可能性的問題,大家開心嗎?小朋友們,這節課你們學到了什麼?

(設計意圖:新課標提倡學習生活數學,要求數學與生活緊密相聯,通過練習對事情發生的情況進行牢固地加深,學生對生活中的確定事件和不確定事件的描述,能進一步掌握用數學語言進行準確的描述事件的可能性,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國小二年級數學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瞭解連續兩問的應用題的結構,正確、熟練地分析、解答連續兩問的應用題,連續兩問的應用題的練習課。

2.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

3.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

〔教學過程〕

1.複習。

(1)補充問題訓練:

①三(1)班有男生20人,女生22人,______?

②花瓶裏要插10朵花,已經插了4朵,________?

(答案如下:①全班共多少人?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②還有幾朵花要插?)

(2)補充條件訓練:

①__________,大米比麪粉多5袋,麪粉有多少袋?

②小紅家養了4只白兔,_________,黑兔比白兔多多少隻?

(答案如下:①食堂運來25袋大米。②5只黑兔。)

(3)解題訓練:

①班裏買來30張彩紙,比白紙少12張,白紙買了多少張?

②商店有紅氣球18個,黃氣球比紅氣球多5個,黃氣球有多少個?

(答案如下:①30+12=42張 口答:白紙買42張。

②18+5=23(個) 口答:黃氣球23個。)

教學意圖:通過三個層次的複習,爲下一步練習連續兩問的應用題做好知識上與心理上的準備。

2.練習。

(1)解題訓練:

①商店裏運來45筐芹菜,運來的菠菜比芹菜多30筐。運來多少筐菠菜?賣出50筐菠菜,還剩多少筐菠菜?

讓學生讀題,試分析數量關係。

學生可做如下分析:菠菜比芹菜多30筐,就是比45筐多30筐,菠菜的數量是較大數,芹菜是較小數,求菠菜多少筐就是求較大數,用較小數加上差,即用45+30=75(筐)。又知道賣出50筐,求還剩多少筐就是求從整體中減去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應該用減法:75-50=25(筐)。

教師可以畫線段圖幫助學生分析

答案:45+30=75(筐) 75-50=25(筐)

口答:運來75筐菠菜。口答:還剩25筐菠菜。

②操場上跑步的比打球的多6人,打球的有28人,跑步的有多少人?跳遠的比跑步的少14人,跳遠的有多少人?

學生分析解答,教師訂正:

28+6=34(人) 34-14=20(人)

口答:跑步的有34人,國小數學教案《連續兩問的應用題的練習課》。 口答:跳遠的有20人。

③幼兒園買了64件玩具,分給小班35件,剩下多少件?又分給大班18件,現在還剩多少件?

學生分析數量關係,並解答:64件玩具是整體,分給小班35件是一部分,求剩下多少是求另一部分;然後把剩下的部分再當做整體,又分給大班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列式是:

64-35=29(件) 29-18=11(件)

口答:剩下29件。 口答:現在還剩11件。

④媽媽昨天上午織襪子47雙,下午織襪子46雙。昨天一共織了多少雙?今天織了98雙,比昨天多織多少雙?

學生獨立分析解答,教師訂正如下:

47+46=93(雙) 98-93=5(雙)

口答:昨天一共織了93雙。 口答:比昨天多織5雙。

(2)補充中間問題訓練:

①商店有毛巾25包,又運進20包,_____?賣出45包,還剩多少包?

②小明做了15道練習題,比小麗多做2道,_______?小麗比小華少做7道,小華做了幾道?

③停車場上有大汽車40輛,比小汽車多12輛,_______?又開來小汽車18輛,現在停車場上有小汽車多少輛?

答案:①商店現在有毛巾多少包?②小麗做了多少道練習題?③小汽車有多少輛?

教學意圖:通過兩組練習,使學生加深瞭解連續兩問的應用題的結構,加深對數量關係的理解與分析,培養學生的審題與分析能力。

3.提高練習。

(1)兒童商店有紅氣球30個,黃氣球25個,花氣球的個數與黃氣球同樣多。三種顏色的氣球一共有多少個?

學生可做如下分析:花氣球的個數與黃氣球同樣多,就是也有25個,求三種顏色的氣球有多少個就是把紅氣球、黃氣球和花氣球這三部分數量相加。

答案是: 30+25+25=80(個)

口答:三種顏色的氣球一共有80個。

(2)商店上午售出洗衣機12臺,比下午少售出3臺,全天共售出洗衣機多少臺?

此題可以做爲思考題,讓學生在課下進行討論和思考。

教師可做如下提示:求全天共售出洗衣機多少臺需要知道什麼條件?分別到哪裏去找?

教學意圖:通過這兩道提高練習,開闊學生的思路,爲學習兩步應用題進行滲透,同時也可加深學生對連續兩問的應用題的理解。

國小二年級數學教案 篇六

教學內容

課本第16頁的內容及第17頁練一練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解決現實生活的問題中掌握3的乘法口訣。

2、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3的乘法口訣的編制與掌握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

教具準備

小棒。

學具準備

圓片、小棒。

教學過程

一、直接揭示課題

師:今天,我們要幫助小熊一起解決“需要幾個輪子”這一數學問題,大家打開課本16頁,觀察圖中的小朋友在做什麼?

生:有一個小朋友在給三輪車安裝輪子。

師:大家發現圖中的數學問題了嗎?

生:一輛三輪車3個輪子,9輛車需要幾個輪子?

二、探討新知

1、數一數,填一填。

師:一輛車3個輪子,2輛車幾個輪子?

生:2輛車6個輪子。

師:好的,下面大家就用圓片代替輪子擺一擺、數一數,看看3輛、4輛……9輛車分別需要幾個輪子,並把表格填完整。

(學生獨立擺、數、填,老師個別輔導。)

師:請小朋友說說你是怎樣填的?

生:我是每次加3、6加3等於9、9加3等於12……

師:好辦法,就是每多一輛就多了3個輪子。用連續加3的辦法可以算出9輛車需要27個輪子。

2、合作學習,擺一擺,說一說,寫一寫。

教師用三根小棒圍成一個三角形,問:擺一個三角形需要幾根小棒?

生:擺一個三角形要3根小棒。

師:一個三角形是幾個3?能列一個乘法算式嗎?

生:1個3,1×3=3或3×1=3。

師:很好,同學們的乘法知識掌握得很不錯。大家能編句口訣記住1×3=3嗎?

生:一三得三。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能自己編出乘法口訣。接下去,同桌之間相互合作,兩人一邊擺三角形,一邊說算式,編口訣,並把算式和口訣填寫在課本16頁試一試的第2小題中。

(學生同桌合作學習,教師巡視,瞭解學生的編寫情況。)

3、集體交流反饋。

師:剛纔,老師看到很多小朋友同桌之間合作得非常認真。相信每個小朋友都有不少的收穫吧!誰願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收穫呢?

(引導學生說了算式和相對應的乘法口訣,老師可以多讓一些孩子反饋,加深他們對乘法口訣的印象。)

師:小朋友們真會動腦筋,自己編出了有關3的乘法口訣。下面,每個小朋友自己把乘法口訣讀一讀。想一想,你可以用什麼方法很快地記住3的乘法口訣。

4、找規律,記憶口訣。

(1)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中交流。

(2)全班反饋。

師:你是怎樣記住3的乘法口訣的?

生1:我想,如果忘記了,可以用加法算一算。

師:哦,你是把乘法算式轉化成加法算式來記的。其他小朋友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生2:我發現上下兩句口訣得數相差3,我背誦的時候只要每次加3就可以了。

師:你的發言真精彩,其他小朋友發現這個規律了嗎?大家試試,用××同學的方法是不是能較快地記住3的乘法口訣。

(給學生再次用規律記憶口訣的時間)

師:做任何事情的時候,我們都要善於觀察、思考。這樣,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三、鞏固練習

1、口訣接龍。

以小組爲單位進行口訣接龍比賽,接得又對又快的小組獲勝。

2、練一練的第1題。

讓學生獨立練習,教師巡視,瞭解學生用口訣的情況和認真觀察題目的習慣。

(可以採取同桌交流的學習形式進行反饋)

3、練一練的第2題。

教師引導學生尋找規律後填數,學生獨立完成,然後交流找到的規律。

四、總結

師:最後我們用今天學的3的乘法口訣,計算有關3的表內乘法,比一比,哪位小朋友用口訣求積最棒。

(教師出示口算卡片,學生計算並說出所用的口訣。)

五、作業

選用課時作業設計

國小二年級數學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經歷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熟練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基本方法;

2、根據具體情境,會正確用除法運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過程中,進一步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熟練運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

教學難點:

運用已有知識與經驗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學教法:

學生已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思路和方法是一致的,所以針對這一情況,教學本課時,我採用“鞏固舊知、導入新課——情境創設、激發興趣——自主發現、方法探究——趣味遊戲、強化練習”的教學方法,在師生交流互動中完成教學任務。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

我看下哈,咱們同學今天的精神氣十足啊,怎麼丁老師給你們上課很高興啊?生興奮答道:是!聽你們這麼說,我的心裏比吃了蜂蜜還要甜!我聽說人在心情好的時候記憶力是最好的,我們要不要借這個高興勁發揮下我們的聰明呢?

2、背誦九九乘法口訣

集體背誦乘法口訣,看誰背的好!完後我會說:我發現同學們背誦的都非常棒,只有個別同學還不是很熟練,下去一定要熟背乘法口訣,倒背如流。爲什麼一定要背熟呢?因爲它不僅可以幫我們解決用乘法計算的問題,還能幫我們解決用除法計算的問題。

3、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今天我們就繼續接着學習“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

複習計算並說一說,你是怎樣求商的?

24÷6= 想:( )六二十四

二、引導發現,探索新知

1、出示教材第37頁主題圖。

談話:快要過六一兒童節了,我們大家預想一下怎麼裝扮教室,在裝扮的過程當中也會有許多的數學問題。現在仔細觀察“快樂的節日”這幅圖,看看你能發現了什麼?說一說圖上的小朋友都在做什麼?(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收集數學信息。)

交流反饋

第一組做了一些紅旗,要掛在教室裏。

第二組做了49顆星,分給7個小組。

第三組帶來了27個心形氣球,每9個擺一行。

談話: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讓學生自由發言,教師可做適當提示或引導。)

(1)第二組做了49顆星,分給7個小組,平均每組有幾顆?

(2)第三組帶來了27個心形氣球,每9個擺一行,可以擺幾行?

2、出示例1。

課件出示小旗,先出示一行,讓學生看清每行有7面小旗,知道一行是一個7,接着一行一行的出示,共出示8行,也就是8個7,問共有多少面小旗?也就是求8個 7是多少?這個可以用乘法解決7×8=56(面)。然後同桌討論:看圖編應用題,引導學生說出 “有56面小旗,掛成8行,平均每行掛幾面?”

(1)談話:求“平均每行掛幾面?”用什麼方法計算?你是怎樣想的?

教師展示課件例1圖。

(2)引導學生解決問題並列出算式。

師: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像這種求平均分的問題,我們可以用除法計算,列式是56÷8。

(3)引導學生得出算式的商。問:你是怎麼計算的?並板書(想7×8=56,口訣七八五十六,所以56÷8=7。)

(4)學生獨立解決:要是掛7行呢?你能夠解決嗎?學生說出自己的計算結果,並把求商的過程根大家說一說,師板書。

56÷7=8 口訣:七八五十六。

(5)剛纔我們計算56÷7和56÷8時都是用的哪句口訣?(七八五十六)

發現:除數是幾,就想關於幾的乘法口訣。

3、小結:算除法想乘法,除數是幾就想關於幾的乘法口訣,一句口訣可以計算兩道除法算式。

三、趣味練習,鞏固新知

裝扮教室的問題我們已經解決了,那麼下面這些練習題對我們來說就應該不是問題了。這部分設計了4個練習題

1、小小接力賽

課件出示課本第38頁做一做第1題。

2、填方框

課件出示課本第38頁做一做第2題。

引導學生認真讀題感受方程思想。填空並說說思路,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教師均要給予肯定和鼓勵。

3、吹泡泡遊戲

課件出示課本第38頁做一做第3題。

4、分一分

課件出示課本第40頁練習八第2題。

(三道題都是幫助學生鞏固用口訣求商的方法,同時第一個練習還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形成了一句口訣可以計算一道乘法算式和兩道除法算式的認知結構。最後一題是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進一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從而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四、總結歸納,交流體會

師: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本節課大家的表現很不錯,在解決裝扮教室的時候學會了知識,走出教室又能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了。希望大家在以後多觀察,多思考,其實許多的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

板書設計:

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

56÷8=7(面) 56÷7=8(面)

口訣:七八五十六 口訣:七八五十六

答:平均每行掛7面。 答:平均每行掛8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