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數學二年級教案【精品多篇】

數學二年級教案【精品多篇】

二年級數學教案 篇一

教學內容:教科書P20―P21“填一填”、“說一說”及“練一練”第1-4題,數學教案-二年級數學《小熊請客》。

教學目的:

1、在學習2、3、5乘法口訣的基本上引導學生學習4的乘法口訣,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方法。

2、掌握4的乘法口訣,能運用4的乘法口訣正確計算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開火車口算卡片:5×8 5×5 5×3 6×2 9×5

3×4 2×8 4×5 7×2 3×6

(個別說說應用哪句乘法口訣)

二、學習新課

1、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小熊請客”圖。

師:今天小熊家來了許多客人,小熊採了許多紅果,要把它們串成糖葫蘆請客人們吃,我們一起來算一算小熊準備了多少紅果吧。

2、自主探究,獲取新知。

貼出一串糖葫蘆圖和表格。

師:小熊想把4個紅果串成一串,那麼2串有多少個紅果呢?3串、4串……9串分別有多少個呢?你能用所學的方法列式解答,並編出乘法算式嗎?

(可先請一名基礎較好的學生說出4×2=8或2×4=8,再編出口訣。)

(1)獨立思考,填寫表格。

(2)小組交流填表結果和自己的思路。

(3)小組派代表彙報結果,國小數學教案《數學教案-二年級數學《小熊請客《。

板書算式和口訣。

(學生通過前面5、2、3的乘法口訣的學習,已對此類新知的學習過程及方式有了一定的瞭解,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完成填表,寫乘法算式和編口訣的工作。)

(4)學生齊讀口訣。

三、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1、記憶口訣。

獨立背誦4的乘法口訣;同桌互背;師生對口令;小組選代表比賽對口令,看誰說得又對又快。

2、說一說。

可採用小組接龍遊戲,引導學生用數桌腿來記憶口訣。

3、“練一練”第1題“連一連”。

學生理解題意,再獨立完成,指名說說自己的想法。

4、“練一練”第3題。

此題也應先讓學生弄懂圖意,再獨立填寫算式,說說自己列算式的思路和算式的含義。

5、“數學遊戲”

先算出每個算式的結果,小組合作找出複數的規律,按規律走出迷宮。

四、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哪些知識?有什麼收穫?

數學教案-二年級數學《小熊請客》

二年級數學教案 篇二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P6~P7的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初步運用乘法解決簡單問題,進一步體會加法與乘法之間的關係,加深理解乘法的意義。

2。能力目標:能根據具體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讓學生在情境中意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情境,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乘法與加法的聯繫。

2、培養孩子對具體情境提取數學信息、進行推理概括的能力。

3、在解決問題的真實體驗中感受乘法的簡便性,獲得成功的體驗,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

教學重點: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時直接用乘法算式表示。

教學難點:從乘法意義的角度解釋乘法列式的理由。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準備:課件“有幾塊積木的掛圖”或課件動畫顯示。

教學過程:

一、情境誘思

課件顯示一堆擺放整齊有序的積木,教師順勢誘導:“這麼多積木,怎樣數才能數得又快又準呀?”(板書:有幾塊積木?)

二、解決問題

1、學生各自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出積木的塊數。

2、小組交流:你是怎樣數的,所列的算式中每個數各代表什麼意思?

3、彙報情況。加法乘法

5+5+5+5+5+5+5=35(人)5×7=35(人)

7+7+7+7+7=35(人)7×5=35(人)

4、你喜歡那種計算方法?爲什麼?(絕大部分學生會喜歡用乘法計算)

因此得出結論:直接用乘法計算會簡便的多,因爲乘法是加法的`簡便運算。

5、從上面的兩道乘法算式中,你發現了什麼?

兩個乘數前後調換位置,積不變。

三、鞏固應用

完成“練一練”中的第1、2、、3、4題。

要求:1、獨立讀題、列式計算;

2、學生交流每個乘法算式中各個乘數的意義;

3、彙報,訂正答案。

四、小結:今天,我們學會了什麼?

“乘法的意義”、“乘法算式中乘數的可交換性”、“乘法和加法的聯繫”

五、作業:教科書P11“練一練”1、2、3題。

附錄;1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教師教學用書》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三

教學內容:

第52—54頁例1、例2、“想想做做”第1—4題和“你知道嗎”。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觀察、比劃、舉例等實踐活動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1釐米=10毫米。

2.在實際測量的過程中,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瞭解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學會估測,提高估測能力;通過測量長度提高測量操作能力,進一步積累測量物體、線段長度的經驗。

3.使學生積極參加操作、估計、測量等活動,主動了解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感受其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

教學難點:

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

每人一條1分米長的紙條,1分硬幣,磁卡,1釐米、米尺。

教學構想:

二年級上冊教學了釐米和米,學生初步具有了1釐米和1米的概念,能夠利用這兩個單位表示常見物體的長度,會用米尺或學生尺測量線段的長度。但是,日常生活中有些物體相當短,其長度達不到1釐米那麼長;有些路程實在長,用米爲單位計量其長度十分麻煩。這就需要比釐米更小或比米更大的長度單位。

學生在認識分米時,必然會聯繫釐米和米。所以說,沒有釐米和米的概念爲基礎,不容易認識分米。在建立分米概念的同時,還能進一步體驗釐米和米。同樣,學生認識毫米要以釐米爲基礎,建立毫米與釐米之間的聯繫,既認識了毫米,也強化了釐米的概念。

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重點在於知道1分米、1毫米的實際長度。學生感知長度,單憑介紹、講授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在充分的操作活動中體會,才能獲得對分米和毫米的正確認識。

教學過程:

一、認識分米

1、量一量

提問:老師今天帶來一個漂亮的文具盒,怎樣可以知道這個文具盒的`長和寬各是多少?(用尺量一量)

師:文具盒長是20釐米,寬是10釐米。(邊說邊板書:10釐米)

像這樣10釐米的長度我們還可以用另一個單位來表示——分米,可以用字母“dm”來表示(板書課題:分米,dm)10釐米就是1分米(板書: 1分米)20釐米呢?(2分米)

師:這個文具盒的長和寬還可以這樣說:這個文具盒長大約2分米,寬大約1分米。

2、感受1分米

(1)提問:1分米有多長?直尺上就有答案。從哪到哪是1分米?(請學生上實物投影指出),裏面有幾個1釐米?(板書:1分米=10釐米)學生齊讀。

(2)你會畫出1分米長的線段嗎?你準備怎樣畫?先和同桌說說,再畫在白紙上。請你幫同桌量一量,看看畫的線段是不是1分米。

(3)體驗:

① 請你伸出大拇指和食指,用直尺比劃出1分米。

② 一人比劃1分米,另一人用尺量,看看估計得對不對。

③ 拿出彩紙條,估計一下1分米的長度,在1分米的地方剪斷,一起量一量,看誰估計得最準確。

(4)師:哪些物體的長大約是1分米?(粉筆長……)

3、米和分米的關係

師:(出示米尺)(1)這有一把米尺,它裏面有幾個這樣的1分米?爲什麼?拿出直尺,平放在桌上,一人看一人數。(板書:1米=10分米)學生齊讀。

4、實踐操作:“想想做做”第3題

先用身體尺估一估課桌和凳子的高各是多少分米,再和你的同桌合作:量一量有多少釐米,再說說接近幾分米。

[評析:學生目測的數據與結果有差距,但通過目測再讓他們去實際測量,學生又一次感知長度,培養了估計能力。]

二、認識毫米

1、初步感受1毫米

我們以前量過數學書的長邊和短邊,現在老師想請你幫個忙,量一量數學書的厚度是多少。

同學們有的說數學書的厚度大約是1釐米,有的說1釐米不到,老師還想知道得更準確,該怎麼辦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個比釐米還小的長度單位——毫米(接着板書課題:毫米)

2、關於1毫米

① 直尺上1釐米中間的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② 用筆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數一數,1釐米有多少毫米。板書:1釐米=10毫米,學生齊讀。

③ 在我們周圍有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大約是1毫米,量一量。(1分硬幣的厚度、電話卡或銀行卡的厚度、書上數出10張紙的厚度大約都是1毫米。)

3、體驗1毫米。

提問:你能用手指比劃出1毫米大約有多長嗎?

同桌互相比劃,用5角硬幣插進去量一量對不對。

4、提問:你知道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單位嗎?(量小螞蟻的身長)

三、小結

師:到現在爲止,我們一共學習了幾個長度單位?分別用什麼字母表示?(米、分米、釐米、毫米)從大到小分別是:米、分米、釐米、毫米。

過渡: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進智慧屋,裏面有很多難題等着我們去挑戰,有沒有信心?

四、反饋完善

1.想想做做第1、2、3題。

(1)說出橡皮和回形針的長度各是多少毫米?並說一說自己是怎麼數的?想想怎樣看更方便。

(2)第2題,量出下面圖形每條邊的長。

學生獨立測量。

彙報交流。提問:平行四邊形的哪兩條邊長度相等?

(3)第3題。先估一估自己的課桌和凳子的高大約是幾分米,然後小組合作量一量課桌和凳子的高分別是多少釐米?各接近幾分米?

2、想想做做第4題。

先估計,再測量,把數據記錄下來。

3、在( )裏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1)鐵釘長2( )。

(2)牀長2( )。

(3)大米寬2( )。

(4)黃瓜長2( )。

讓小朋友獨立選擇,在交流時先讓學生用手勢表示自己選擇的長度單位,然後在小組裏交流爲何選這樣的長度單位。

五、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又認識了兩個新朋友,它們是誰?都是什麼單位?它們之間的關係你知道嗎?讀一讀。

六、課堂作業

基礎練習:

1、我們認識的長度單位有( )、( )、( )、( ),用字母表示分別是( )、( )、( )、( )。比毫米還要小的長度單位是( )。

2、1分米=( )釐米 1釐米=( )毫米 1米=( )分米

( )釐米=1分米 ( )釐米=1米 ( )分米=1米

綜合練習:

1、在( )裏填合適的長度單位

一張電話卡厚1( ) 一根黃瓜長2( )

一支粉筆長8( ) 一本數學書厚8( )

一張課桌高7( ) 一幢大樓高20( )

教室門高2( ) 一支鉛筆長約2( )

拓展提升:

一根小棒長1分米,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段長( )。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2.能力目標:藉助辨認方向的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教學重點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

教學難點:

藉助辨認方向的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解決策略:

合作探究前置作業根據主題圖說出體育館、商場、醫院和郵局分別位於學校的什麼方向。

教學內容:

知道東南、東北、西南、西北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出示主題圖讓學生觀察:你看到什麼,並說出它們的方向。

讓學生將自己置身於學校這個位置,用已經學過的方向知識,說一說體育館、商店、醫院、郵局分別在學校的什麼方向。教師先讓學生4人一組說一說,再由教師指名讓學生自己說一說。

學生口頭回答後,教師讓學生填在書上,並讓學生在圖中將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標出。

二、總結

教師讓學生觀察剩下的4個建築物所在的方向與以前所認識的方向有什麼特別之處。教師讓學生討論後說一說少年宮、電影院、動物園所在的方向。教師引導學生髮現這樣描述方向真是太麻煩了,請大家分別給這4個方向取名字。小組討論後,將所取名字寫在書中的建築物的旁邊。教師讓學生多說一說這4個建築物分別在學校的什麼方向,最後教師總結。在教學中應該糾正學生北西、北東、南西、南東等錯誤說法。師生共同製作方向板,教師在黑板上板書指導,先將8個方向的'點找出,並將北的方向給出,再讓學生自己寫出剩下的7個方向,

學生製作,教師巡視指導。教師讓學生上臺展示方向。

1.試一試(小組活動)

(1)利用方向板說一說教室裏8個方向分別有什麼?

(2)讓學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師給出班級面朝的方向,小組內說一說自己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哪位同學。小組活動後,指名說一說。使用方向板時,教師應讓學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應與現實中面朝的方向相符。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學生小組交流,彙報。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五

《鏡像對稱》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觀察物體”第三課時(第69、70頁內容)。

教學目標

1. 知道鏡像對稱圖形的特點。

2. 通過學生活動,正確體會鏡像對稱的相對性。

3. 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在合作中交流、學習、互動。

教學重難點

體會鏡像對稱的相對性。

教、學具準備

鏡子、教科書第71頁的開放題、卡片

教學過程

一、玩一玩鏡子,創設情境

1.小朋友們,今天這節課我們來玩一玩鏡子,好嗎?(每人一面小鏡子)

師:你在鏡子裏看到了什麼?

生:我看到了自己;我看到了書;我看到了黑板……

師:這是怎麼回事?

二、引導探索,體驗鏡像對稱的特點

1. 出示教科書第69頁的主題圖,請學生仔細觀察。

(1)師:這幅圖畫中,怎麼會出現兩棟房子、六隻天鵝?怎麼岸上有樹,水底也有樹?

(2)生:下面的房子、天鵝、樹是水裏的影子。

師:(放大房子圖)水上的房子和水下的房子是相同的嗎?它們的方向怎樣?

生:樣子相同,但方向相反。

師:其實這也是數學知識,是一種鏡面對稱。(出示課題)

2. 請學生用手中的鏡子做遊戲。

(1)發給學生只有半邊圖象的卡片,請他們想辦法猜出另半邊圖象是什麼?(小組活動)

小組彙報:用鏡子照;把卡片對摺……

(2)用鏡子照自己的臉並做各種面部表情,同時觀察鏡子裏的你面部表情的變化。

(3)出示教科書中第69頁的'小朋友照鏡子圖(例3)

師:這位小朋友在幹什麼?鏡子裏面的小朋友又在幹什麼?

3.師說:“小朋友們,讓我們來照照鏡子吧,好嗎?”出示三面穿衣鏡,請學生在鏡子面前表演各種動作,同時請學生說出鏡子裏面的自己動作是怎樣的。(小組活動,教師參與其中。)

生:我向前走一步,鏡子裏的我也向前走一步。

鏡子裏的我左手拿筆,右手拿本子,鏡子外面的我左本子,右手拿筆。

我往左走,走鏡子裏的我往右走。

學生任意做動作……

三、運用拓展

1. 判斷。哪個是你在鏡子裏看到的樣子?圈出來。(教科書第71頁第5題)

2. 找朋友。

3. 思考題:第71頁第1題、2題。

(1)看鏡子寫數

(2)看鏡子寫時間

四、小結評價

師:看,照鏡子、水面倒影等等這些生活中的事就是數學知識,你知道了嗎?

數學二年級教案 篇六

板書設計:

桌子有多長

4拃 6枝鉛筆 3個文具盒?

釐米 cm

6.2.1課桌有多長

主備教師:丁亞東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六單元P51-52頁。(釐米的認識)

教學目標:

1、經歷用不同工具測量同一物體長度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重要性。

2、認識釐米,體會釐米的實際意義。

3、能估計小物體的長度,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4、在學習活動中,發展空間觀念,同時體會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培養學數學,用數學,愛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掌握測量的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能在刻度尺上正確讀出物體的長度。

教學準備 :

教師:多媒體課件、直尺、軟尺、捲尺等

學生:尺子、鉛筆、橡皮、曲別針、小棒1根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小課桌,請你仔細觀察一下課桌的面是什麼形?

請同學們跟老師一樣摸一摸桌子的長,用手比劃一下桌子的長。 那除了我們能用手比劃桌子的長,你還能用什麼方法知道課桌有多長呢?

請同桌兩人先商量一下用什麼方法量?師:說一說你用什麼工具量的? 師:共同量一量你的課桌有多長。量的結果是多少? (預設如下)

1:我用手量的,有5個手掌那麼長。

2:我用書量的,有2本半書那麼長。

3:我用鉛筆量的,有3枝鉛筆那麼長。

4:我用尺子量的,有4把尺子還多一點那麼長。 ?

學生交流彙報,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及時總結。

爲什麼同樣的桌子量的結果不一樣呢?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

小結:使用的工具不同,結果就會不一樣,只有當工具一樣時,結果纔會相同。

看來,統一測量的工具非常重要,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一般用什麼工具測量物體的長短嗎?

尺子。(教師出示實物直尺。)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認識尺子: 出示課件尺子圖:

觀察尺子,你看到了什麼?尺子上的“0”表示什麼?

兩個人比一比,數字0到數字1之間的1格,是不是一樣長?

2、認識釐米

這1格的長度就是1釐米,釐米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一個長度單位,可以用字母cm表示。指導看書體會一釐米的長度。

幫助學生用手勢表示1釐米的長度,找一找:尺上還能找出這樣的一釐米嗎?

3、體會1釐米的實際長度

a.用尺子上的1釐米比一比,曲別針大約有多長?並說說你的方法。 (強調:把尺子的0刻度對準曲別針的一端,看曲別針的另一端對着的數最接近幾,曲別針的長度大約就是幾釐米。)

b.用手勢表示1釐米的長度。

(操作:用食指和拇指輕輕夾住曲別針,再輕輕地抽出曲別針,指肚之間的縫隙大約就是1釐米。)

③練一練。

a. 判斷:夠1釐米嗎?(如:鉛筆盒、書、本等的厚度。) b.說一說:什麼東西的長度或厚度大約是1釐米?

4、認識幾釐米

① 數一數:從0刻度到2刻度之間有幾個1釐米,是幾釐米?從0刻度到3刻度是幾釐米?從0刻度到4刻度是幾釐米?從2刻度到5刻度是幾釐米?

②打手勢:4釐米大約有多長?7釐米大約有多長?10釐米大約有

多長?

5、量一量:鉛筆有多長?

(1)引導示範。(課件)

師:怎麼正確地用尺子來測量物體的長度呢?我們來大屏幕。首先,我們要找到0刻度,把筆的一端對準它,另一端對準哪個數值,再把它讀出來。誰來說一說這支鉛筆有多長?

學生看大屏幕,說出三角板的高度,菱形紙的長度

(2)學生試量小棒的長度

6、量一量、畫一畫。

(1)量一量書上的線段有多長。

(2)畫一條長4釐米的線段。

三、利用新知,動手實踐

1、估一估、量一量。

拿出自己的鉛筆、橡皮、玩具盒。

先估計大約有多長,然後再量一量,並把數量填在表格中。

2、畫一條長8釐米的線。

畫好後同位互相檢查。

3 、看圖說一說圖中測量的物體各長多少釐米。

4、哪輛汽車能從橋下通過?在能通過的汽車下面畫√

引導學生觀察橋的高度和汽車的高度,然後做出判斷。

5、思考題:想一想,怎樣用下面的斷尺子畫出一條長6釐米的線? 學生討論後彙報方法。

四、概括總結,拓展延伸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了什麼。

數學二年級教案 篇七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P6~P7的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讓學生初步運用乘法解決簡單問題,進一步體會加法與乘法之間的關係,加深理解乘法的意義。

2.能力目標:能根據具體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讓學生在情境中意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情境,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乘法與加法的聯繫。

2、培養孩子對具體情境提取數學信息、進行推理概括的能力。

3、在解決問題的真實體驗中感受乘法的簡便性,獲得成功的體驗,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

教學重點:

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時直接用乘法算式表示。

教學難點:

從乘法意義的角度解釋乘法列式的理由。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有幾塊積木的掛圖”或課件動畫顯示。

教學過程:

一、情境誘思

課件顯示一堆擺放整齊有序的積木,教師順勢誘導:“這麼多積木,怎樣數才能數得又快又準呀?”(板書:有幾塊積木?)

二、解決問題

1、學生各自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出積木的塊數。

2、小組交流:你是怎樣數的,所列的算式中每個數各代表什麼意思?

3、彙報情況。 加法 乘法

5+5+5+5+5+5+5=35(人) 5×7=35(人)

7+7+7+7+7=35(人) 7×5=35(人)

4、你喜歡那種計算方法?爲什麼?(絕大部分學生會喜歡用乘法計算)

因此得出結論:直接用乘法計算會簡便的多,因爲乘法是加法的簡便運算。

5、從上面的兩道乘法算式中,你發現了什麼?

兩個乘數前後調換位置,積不變。

三、鞏固應用

完成“練一練”中的第1、2、、3、4題。

要求:1、獨立讀題、列式計算;

2、學生交流每個乘法算式中各個乘數的意義;

3、彙報,訂正答案。

四、小結:今天,我們學會了什麼?

“乘法的意義”、“乘法算式中乘數的可交換性”、“乘法和加法的聯繫”

五 、作業:教科書P11“練一練”1、2、3題。

附錄;1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教師教學用書》

數學二年級教案 篇八

一、複習內容:

P92~95總複習中的5、6、9、12、13、14題

二、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學會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使學生學會從具體的情境中發現並提出問題。

3、引導學生在探討不同算法的過程事,初步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並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

二、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這節課我們學習解決問題。

(二)複習

1、學生做總複習第5題。

先讓學生從題中尋找有關信息,理解題意。指名讓學生說一說題目的意思。

組織全班交流,指名多名學會上口述租車方案,鼓勵學生髮表不同是見解和做法。

2、指導學生做總複習的第6題。

讓學生理解題意後獨立解答(1)(2)小題,再在小組內交流,並提出其他問題。

3、指導學生做總複習第9題。

教師先幫學生弄懂題意,讓學生獨立填寫,再組織學生交流。

集體交流時應鼓勵學生髮表不同的意見,注意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

4、指導學生做總複習第12題

先指導學生通過觀察插圖,發現每串需要9顆珠子後,然後讓學生獨立完成。

集體交流時,教師引導學生複習有餘數除法的知識。

5、指導學生做總複習的第13題。

先讓學生說一說從圖裏你能得到什麼信息。然後讓學生獨立解答後進行全班交流。

6、指導學生做總複習的第14題。

練習時,教師注意先引導學生觀察本題的插圖,發現本題中隱含的信息,如老師買了7盒月餅,盒8塊。

接着讓學生獨立解答後進行全班集交流。

(三)全課總結

我們要善於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通過觀察,思考、猜測,交流,推理等富有思維成分的活動,綜合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

(四)作業

選用隨堂練習。

1、有28人要乘車去飛機場,麪包車限坐8人,小汽車限坐5人,可以怎樣派車?你認爲怎樣派車合理。

2、一壺茶可以倒8杯,38個客人至少需要幾壺茶?

3、小華說:我買了4本筆記本共花了12元,小東說:我買的筆記本每本5元,誰買的筆記本便宜,每本便宜多少錢?

二年級數學教案 篇九

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讓學生在具體活動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計量單位去測量同一長度

3、來經歷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重點難點:

學生在具體活動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計量單位去測量同一長度,來經歷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準備:

圓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別針、鉛筆、橡皮等。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談話:老師想要知道這本數學書的寬是多少,你們能幫助老師想想可以用什麼辦法?

學生髮揮想象,各抒己見。

[設計意圖]:從學生身邊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組織活動,體驗數學

(一)組織學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同一長度。

1、教師先明確活動的方法。

(1)、作爲標準的物品要一個接一個地擺放,要放平擺直。

(2)、學生以四人小組爲單位,每人從四件物品中(圓形、正方形、曲別針、三角形)選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後四人小組交流彙報自己量的結果,並思考:爲什麼都是量數學書的寬,而量出的結果卻不一樣呢?

2、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彙報。得出:因爲選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爲標準測量,所以量的結果不同。

4、讓學生選用同一物品進行測量的學生展示他們測量的結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結果,應選用同樣的物品作標準進行測量。

(二)組織學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不同的長度。

1、讓學生選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鉛筆、曲別針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鉛筆盒等物體的長度。

2、交流展示學生測量的結果,啓發學生提出問題。

如:爲什麼數學書的寬是5個曲別針的長,鉛筆盒是5塊橡皮的長,但它們並不一樣長?

爲什麼桌子比鉛筆盒長,但桌子才4根鉛筆長而鉛筆盒卻有5塊橡皮長呢?

引導國小生體會到:因爲選用不同的標準去量,它們的長度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可能會與事實不符。

讓學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計量單位去量不同長度的物品看結果如何,

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設計意圖]:教學從兩個方面來組織幫助學生認識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去量數學書的寬,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不同的長度。由此引起認知衝突,體驗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三、練習鞏固,實踐應用

1、做一做第1題,學生看圖直觀地判斷每種蔬菜大約有幾個方格那麼長。

學生先獨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學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幾種蔬菜的右端對準哪個方格,可以用尺子對準方格的豎線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題,讓學生用鉛筆去量桌子的長、高,量凳子的高。

明確量的方法與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標準的物品,一個接一個地擺放來量,而是讓學生用一個物品,一次接一次地進行測量,看所量物體的長度有幾個這樣的物品長。

3、做一做第3題,學生直觀看圖,先估計所測物品大約有幾個立方體長,再用上一題的方法在腦子裏測量。

如果學生看圖測量有困難,也可以讓學生用立方體實物進行測量。用實物測量時都要提醒學生注意量的方法:實物的左端應與所量物體的左端對齊,這樣量出的結果才比較準確。

[設計意圖]: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實際練習,讓學生在具體活動中再次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四、課堂總結

今天的數學課,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你想說什麼?

五、隨堂練習

二年級數學教案 篇十

【教學內容】

教材第31頁例3,以及練習七第7~9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轉這種常見的現象。

2.通過學生的操做體會旋轉,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

3.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感知旋轉現象,使學生能正確判斷、區別旋轉與平移現象。

【教學過程】

一、體會感受

觀察電風扇、風車等旋轉的物體。像這樣的一類的現象我們把它們叫做什麼呢?

判斷: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運動屬於旋轉呢?能不能舉例呢?

二、感受旋轉的方向

1.展示兩類按照不同方向旋轉的物體,讓學生進行分類。

2.說說你爲什麼要這樣分。

3.出示鐘面,讓學生觀察,秒針是怎麼樣旋轉的。

4.小結:像這樣一類跟秒針一樣從左往右轉動的叫作順時針轉動,而跟它相反的轉動叫逆時針旋轉。

三、鞏固拓展

1.完成教材練習七第7題。

師:是我們在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你們知道哪些是平移現象,哪些是旋轉現象嗎?同學們先獨立看看,再想一想。

學生獨立看題,並判斷、思考。

請學生說出自己的判斷,哪些是平移現象,而哪些又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旋轉現象,然後請學生說說自己是怎麼判斷的。

2.完成教材練習七第8題。

談話:你瞧,平移和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可真廣,剛纔同學們說鐘面上指針的 運動是旋轉,老師這裏有一個鐘面,你能寫出分針從12旋轉到下面各個位置所經過的時間嗎?

課件出示3個鐘面圖。

分針走到“3”的時候是幾分?(15分)

分針走到“1”的時候是幾分?(5分)

那麼分針走到“10”的時候又是幾分呢?(50分)

3.完成教材練習七第9題。

課件出示題目要求,小組合作,用圓片製作一個數字轉盤。

兩人一組遊戲,每人各轉兩次,計算出兩個數的乘積,比比誰的積大。

四、展示旋轉美,創造旋轉美

出示紫荊花圖,用旋轉創造出美麗的圖案。

五、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都對旋轉現象有了那些瞭解呢?

學生自由交流。

教師總結:旋轉是在生活中不同與平移的另一種現象,他們的特點是圍繞一個點轉動。我們常見的一個比較典型的旋轉現象就是鐘錶上的時針、分針和秒針的旋轉,所以如果一個物體的旋轉方向和鐘錶的指針方向一樣,我們就說它是順時針旋轉,相反地,我們就叫做逆時針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