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周長的認識教案【精品多篇】

周長的認識教案【精品多篇】

周長的認識教案 篇一

一、教學內容:

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41頁內容。

二、教學目標:

1、通過指一指、說一說等活動使學生理解、掌握周長的概念。

2、通過實踐、操作探究周長測量策略,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學生建立周長的概念,引導學生探究周長的測量策略。

四、教學用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直尺、各種圖形、線繩等

五、教學過程:

一、猜圖遊戲,導入新課

談話: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請來了一位小畫家,他畫畫可有點特別!我們一起去欣賞欣賞他的作品吧!

〈多媒體演示:小畫筆勾勒出乒乓球拍的`輪廓〉

師:猜猜,他畫的是什麼?

生:乒乓球拍

〈分別演示:手機、國旗的輪廓〉

請學生髮揮想象去猜測。

小結:剛纔小畫家沿着這些物體所畫的長度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周長(板書課題)

二、實踐中理解周長

1、理解封閉圖形

師:誰聽說過“周長”,能給大家介紹一下?

生:……

師:我們看看課本41頁是怎樣介紹的。

齊讀:封閉圖形一週的長度叫做它的周長。

師質疑:這裏好象有個詞不常見?

生:封閉。

師:誰能解釋?

生:四周都不漏縫的

師:那麼下面這些圖形哪些是封閉圖形呢?

〈多媒體演示:〉

師:這些圖形中那些是封閉圖形?爲什麼?

生:……

小結:像這樣首尾相接起來的就是封閉圖形,

封閉圖形一週的長度叫周長。

〈多媒體同時演示封閉圖形首尾相接的過程〉

2、指一指,從實物中找周長

(1)師生合作

出示鍾

師:誰能指一指鐘面的周長?

生指

師:你是怎麼指的給大家說一說

生:我是從這裏開始繞一圈再回到這裏。

指葉片、粉筆盒、數學課本表面的周長。

引導理解周長在面上

(2)生生合作

你能指出我們身邊的物體表面的周長嗎?

師:下面請和你小組同學指一指、說一說自己找到的周長。

指的時候要注意首尾相接,說的時候要說清是哪個面上的周長。

學生活動,彙報

師:我們身邊能指出很多周長,例如:操場上也有。

三、探究中體驗測量方法

1、創情境

師:這段時間,同學們都在操場上忙着幹什麼呢?

生:做操……

師:小動物們也和大家一樣忙着鍛鍊呢?

〈多媒體演示:小動物們繞圖形一週跑一圈〉

師:怎麼同時到達終點,那麼他們跑得一樣快吧?

生:……

師:我們要看誰跑的路最長,也就要知道哪種圖形周長最長,我們可以測量一下,可這些圖形我們要怎樣測量呢?

生:可以用線、用尺。

師:那下面我們就來測量一下圖形的周長評出冠軍。

2、量周長

師提出合作要求:每個小組長的信封裏有這些圖形,每人選一種圖形,老師爲你們準備了繩子,你們可以選擇喜歡的方法測量。量的過程中有不滿整釐米的可以選擇接近的整釐米,最後組長把每個同學的測量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學生活動

彙報結果

對照測量結果,承認誤差。

師:誰的周長最長?

生:長方形

那麼青蛙就成爲了這次比賽的冠軍!

四、全課總結

說說這一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課後反思: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認識的主體,發現的主體,實踐的主體。教育家波利亞指出:學習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因爲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內在規律和聯繫。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爲學生創設主動學習的機會,提供嘗試探索的空間,使學生樂於、善於自主學習,能主動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尋求解決途徑。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經常進行合作學習訓練,使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觀點激烈交鋒,在磨擦碰撞中閃耀出智慧的火花,實現知識的學習、互補和再創造。

《周長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摸一摸、畫一畫)感知圖形的周長,理解周長的含義,建立周長的觀念。

2、通過實踐操作,探究周長的測量策略,培養學生合作意識以及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過學習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數學知識的內在美,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周長的意義,學會探索圖形周長的測量方法

教學難點:

周長意義的理解,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

教具:

多媒體課件、圓形、長方形、扇形、正方形,兩根同樣長的繩子等。

學具:

若干平面圖形、棉線、直尺、軟尺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師:現在是什麼季節?生:秋季

師:那麼,一提到秋季你會想到什麼?生:落葉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故事跟大家分享:秋天到了,一片樹葉緩緩地從樹上落下來。一隻小螞蟻發現了。瞧!課件播放(一隻螞蟻沿着樹葉的邊線爬了一圈)你能說說螞蟻在幹什麼嗎?

生1:螞蟻沿着樹葉的邊線爬了一圈。

生2:螞蟻沿着樹葉的邊線爬了一週。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螞蟻繞着樹葉的邊線爬一週,這一週的長度就是樹葉的周長。(繼續播放螞蟻繞樹葉的長度,及螞蟻的話)

2、揭題並板書:今天,咱們就一起來認識圖形的周長”。

板書:認識圖形的周長

二、感知周長

1、理解一週的意義

師:通過小螞蟻的話,我們聽出了新的數學用語:周長,也就是一週的長度。你知道什麼是一週麼?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什麼是一週?

(教師舉着圖形讓學生指一指圖形的一週:操場、游泳池)

生1:一週就是從起點又回到起點。

生2:一週就是圖形所有邊的長度。

師:同學們的發言非常精彩!這是你們對周長的理解,我們總結一下:從起點繞邊線畫一圈又回到起點,就是一週。

課件出示:操場、游泳池

師:誰上來給大家指一指從哪兒到哪兒就是游泳池的周長?

指名學生上臺指。(黑色的一圈)

2、指一指生活中物體表面的周長

師:剛纔認識了周長,其實,我們生活中到處都有周長。

(1)指一指:黑板面的周長

師:黑板面是什麼形狀?生:長方形的。師:誰能指一指它的的周長?指名學生指。

師:誰能說說指周長時應注意什麼?生1:從哪兒開始還是回到哪兒。

生2:首尾相接。

師:對!指周長時一定要注意從哪兒開始還是回到哪兒,也就是首尾相接。

(2)集體指數學書封面的周長

師:離我們最近的數學書,它的封面是什麼形狀?生:長方形

師:你來指一指數學書封面的周長。學生舉起書,師生一起指。

3、理解周長的意義。

播放課件,找一找圖形的周長。總結能找到周長的圖形的特點。

課件出示:兩組圖形(區分:封閉圖形與不封閉圖形))

師:這兩組圖形有什麼不同?

生1:第一組圖形有缺口,而第二組圖形沒缺口,是完整的。

生2:第一組圖形有開口,第二組圖形是封閉的。

師:對!像第二組這樣首尾相接的圖形就是封閉圖形。(畫三角形解釋首尾相接)

請學生能用手勢比劃比劃。

那麼總結一下週長的意義:封閉圖形一週的長度,是它的周長。

三、探究測量方法

1、設疑

師:剛纔螞蟻繞着樹葉的邊線爬一週,這一週的長度就是樹葉的周長,這片樹葉的周長到底有多少長呢?如何去測量?用什麼工具測量,怎樣測量?

師:大家想不想親自動手量一量圖形的周長?

生:(異口同聲)想

2、四人小組合作,探究測量方法。

要求:拿到物品後,先想一想用什麼工具測量最好?然後再動手測量。

工具:軟尺、直尺和棉線。

學生小組合作(打開信封裏面的兩種物品,有長方形、正方形、扇形、圓形)

3、彙報:你測量的是哪個物品的周長?你是怎樣測量的?

4、比較歸納

師:剛纔測量周長時,有的同學直接用直尺就可量出圖形的周長,而有的同學先用繩子圍一週,再用尺子量出繩子的長度纔得到圖形的周長。什麼樣的圖形就可以直接用直尺量?什麼樣的圖形得先用繩子繞一繞,再量出繩子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

生:像五角星、長方形都有直直的邊就可直接用直尺量,像一元硬幣是彎的就得先拿繩子繞一圈。

5、小結一個圖形的邊比較平直就可以直接用尺子來量它的周長,沒有直直的邊就得先用繩子繞一週,再用尺子量它的長度。其實一元硬幣是硬的假設只有直尺也可以——滾一圈。

《認識周長》教學設計 篇三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能說出周長的含義,能正確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長方形周長計算的探索,鍛鍊初步的空間觀念,以及觀察、動手操作、比較和遷移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進一步瞭解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並滲透“相互聯繫、相互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解周長的含義,能正確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難點】

理解周長的含義及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的算理。

三、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長方形和正方形。

學具:長方形和正方形、直尺、繩子。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讓學生在教室中間圍了一個大大的心形,找其中一位同學按照老師的示範來沿着這個圖形的邊線走一圈,其他同學注意觀察。

提問:剛纔這位同學是沿着圖形的什麼走了一圈?(邊、輪廓)

引出課題:周長。

(二)生成新知

1、出示若干平面圖形,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計算周長。

預設1:用繩子圍一圈,將繩子的長度量一量

預設2:用尺子測一測

(教師巡視,指導練習)

師:那我們來一起計算一下課前準備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先和同桌指一指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分別是指哪裏的長度,再同桌合作驗證並做好記錄)

2、探究長方形周長

①測量數據。課件出示新的長方形:

②計算周長。

③交流彙報。

④得出結論。長方形周長=長×2+寬×2,長方形周長=(長+寬)×2

3、探究正方形周長

(1)課件演示:將長方形的長逐漸縮短,變成正方形的過程。

(2)交流彙報。

(3)總結:正方形周長=邊長×4。

(三)鞏固提高

1、判斷以下圖形是否能測量其周長?

2、基本練習

(1)學校有一個花壇,長11米,寬8米,求花壇的周長。

(2)一塊正方形土地,邊長是6米,要在它的四周圍上籬笆,籬笆至少長多少米?

3、提升練習

王伯伯有一塊一面靠牆的長方形菜地,長10米,寬6米,如果要圍上籬笆,籬笆至少要多少米?

(四)小結作業

小結:今天你有什麼收穫?你能用簡短的話告訴大家嗎?同桌互說,然後告訴大家。

作業:

1、回家後,尋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周長的知識?

2、測量一下課桌、凳子、書本的面,並計算它們的周長。

《周長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四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83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通過觀察、比較等活動感知周長,能正確指出物體表面或簡單圖形的一週。

2、在圍一圍、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動中理解周長的概念,瞭解周長的方法,滲透化曲爲直的思想,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3、能結合具體情形,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聯繫。

教學過程:

(一)情景感知,初步建立周長概念表象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今天我給同學們帶來了一位好朋友,你們想認識他嗎?

2、小胖要減肥,爸爸制定了一個鍛鍊計劃,讓他每天圍着操場跑一圈,我們去看看他是怎麼跑的。(觀察圖1同學們要認真的看小胖是怎麼運動的)

3、跑對了嗎?

4、圖2第二天這回跑完一圈了嗎?

5、圖3第三天讓我們陪着小胖一起跑,好嗎?伸出小手,一起出發、一起喊停,預備出發。(學生結合老師的演示手勢比劃,齊聲喊停)

6、指出:圍着操場跑一一圈也可以說成圍着操場跑一週。(板書:一週。)

結合圖2來說一說怎樣就夠一圈?(不是封閉圖形)強調封閉圖形,板書:封閉圖形)

這個操場的一週有多長呢?爲此小胖的爸爸進行了測量,我們一起去看看,(直道90米、彎道110米、直道90米、彎道110米)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認識周長”。板書課題。

7、說說你對周長的理解。

通過學生的觀察和比較,認識一圈就是一週。

二、量算結合,理解“周長”

1、自主探究。

現在老師帶來了許多的物體,呈現實物葉子、三角板、數學書、鍾,想一想他們的表面有沒有一週?

請小朋友們打開練習紙,用水彩筆把一週畫出來。想象一下這些物體只留下一週的邊線回事什麼圖形?

操作演示,出示個圖形的變相(保持原圖形狀)

師:好,請大家停一下.咱們看看哪一個組坐得最好。瞧他們小組做好了,反應真快,咱們大家要想他們學習啊!

師:來,那個小組來彙報一下你們的方法?

樹葉表面:三角尺:數學書封面:鐘面:

板書封閉圖形一週的長度就是他的周長。

三、聯繫生活,拓展延伸。

1、找一找我們周圍那些物體表面也有周長?

2、增加干擾,強化周長。

《周長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五

《周長的認識》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一課,它是在學生認識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展開的,這是學習了平面圖形周長的基礎。學生只有對周長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對後面的周長的計算、測量及應用有更好的理解,同時也爲後面將要學習面積及面積的計算做好提前孕伏,所以,學好本節課的內容,對今後的學習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爲了更好地把握此課教學,我在研讀本課教材的基礎上觀看了本課的配套課例錄像。在課例中,教師整個教學的預設是很精心的,體現了:

1、通過多種活動感知周長的含義。

2、給予充分的空間,讓學生從多種角度去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這是值得我在教學中學習的方面。在學習經驗的同時,我也在思考這節數學課的主要探究活動“測量圖形周長的方法”,能如何發揮探究學習的實效性?由此對探究活動中預設與生成的關係作個探討。

【課例片斷】

師:你有什麼辦法知道這些圖形的周長?

生1:長方形、三角形都可以用尺子量出來。

圓形可以用線繞一圈作個標籤,再量繩子有多長。

師:他剛纔說了兩種測量方法,一種用尺子量,一種用線量。你想不想自己量一量?

讓學生利用學具開始小組活動。

活動中教師提示:完成的小組想想還有別的測量方法嗎?想想怎麼彙報。

組織學生彙報、交流:

生1:用繩子繞一圈,再量繩子的長。

生2:用尺子量出一條邊長,再乘以4。

師追問:這是抓住了正方形的什麼特點?(四邊相等的特點)

生3:用尺子分別量出三條邊的長,加起來。

生4:量一條邊,數有幾條邊就乘以幾。

生5:沿尺子滾動就可以流量出周長(操作一遍)。

師追問:所有圖形都可以用這個方法測量嗎?

生齊答:可以。

師讓生嘗試用此方法測量,證明可以。推測也可以。

師又出示,引導學生髮現:有凹凸不平的地方,不適合。

師:剛纔我們用尺子、用繩子、用滾動、用計算的方法測量出周長。哪種方法比較方便?

師小結:在測量時,用哪種方法都可以,選擇比較方便、快速的就可以測量比較準確。

【反思】

在實施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預設和教學過程中的生成,對學生的發展具有同等的價值,它們是辨證統一的關係,是不可以截然分開的。不管是預設,還是生成,都共同指向教學目標。因此,我們應正確理解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中預設與生成的不同作用,恰當處理好兩者的關係,並善於抓住合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合作交流,才能發揮自主探究的應有作用。

1、科學預設活動程序

教者科學分組、科學分工,科學選材,認真預設師生互動的程序,一切預設都講究策略方法,其生成的結果必然是:學生學習積極性高,合作學習開展有條不紊,每個組員各盡其責,每位學生都得到發展,整個過程都在教師預設的範圍內,教學效果纔會顯著。可見,有怎樣的預設就會有怎樣的生成。在本課例中,在進行小組探究活動時,小組成員懂得分工協作,活動有序,由此可體現科學分組和科學分工。教師給學生提供的測量周長的圖形形式多種,有規則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也有不規則的月亮形、樹葉形等。這樣科學選材就自然生成了學生的多種測量周長的方法,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發現了用尺子量、繞繩子、滾動法等測量周長的有效方法。

2、及時捕捉生成促進預設

在課例中,學生上臺彙報交流所測量周長時,有兩處生成教師捕捉得很好。一處是對正方形周長的測量。當學生髮現只用測量一條邊乘以4就可以得周長時,教師及時提升這一方法的原理就是“抓住了正方形的特點”,爲後面學習周長計算作好了鋪墊。第二處是學生操作彙報圓形可以用滾動法測量時,教師及時追問:所有圖形都可以用這個方法測量嗎?引導學生繼續討論滾動法測量的適用性。由此引出“有凹凸不平的圖形就不適合用滾動法測量”的結論。這正是教師恰當把握學生的生成,從而能將預設問題推向更有科學性和深度的結論。

但是在本課例的探究活動中,也有幾處讓我們斟酌的。當學生在動手操作測量時,學生的很多操作是不科學規範的,而教師只提示“完成的`小組想想還有別的測量方法嗎?想想怎麼彙報。”。這就沒有及時抓住學生的錯誤生成,錯過了科學指導的機會。還有當學生髮現五角星、月亮形不適合用滾動法測量後,教師在總結測量周長方法時,也沒有將生成的結論加以提升運用,只是泛泛而談“選擇比較方便、快速的就可以測量比較準確”。由此可見,課堂上的生成是可以在預設之外的。因爲兒童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他們的思維、知識、經驗與成人不盡相同。因此,在學習活動中會呈現豐富性、多變性,這就決定了教學生成可以是豐富的,多變的。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應變能力。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加大力度研究兒童的認識規律,個性特徵,心理髮展規律及已有知識經驗;加深對教材的研究,反覆推敲教學活動實施方案等,也就是說,教學活動的生成反過來促進了教師的發展,從而促進了教學活動預設的發展。

《周長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六

教學目的:

1、通過活動使學生理解、掌握周長的概念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3、使學生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理解掌握周長的概念。

教學教具:

軟尺、鐘面、數學書、國旗、葉子、圓形、月牙形、五角星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

教學過程:

一、認識周長

1、活動一

⑴出示圓形、月牙形、五角星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讓學生說分別是什麼圖形。(多個同學回答)

⑵老師將着寫圖形鑲上金邊,放上照片送給大家。

⑶請同學幫老師鑲上金邊,說說你是怎麼鑲的,最省材料。爲什麼?

⑷找幾名同學上臺,選擇自己喜歡的圖形鑲上金邊。

2、活動二

⑴摸一摸自己的腰在哪,你能用軟尺量一量自己腰的長度嗎?

⑵誰能說說你的腰的長度?

⑶你的腰一圈的長度我們叫做腰的周長。

⑷摸一摸你腰的周長在哪。

3、活動三

⑴出示以各種實物:鐘面、數學書、國旗、葉子

⑵你能指出這個鐘面的周長在哪嗎?

⑶那麼數學書、國旗、葉子的周長又在哪呢?請你們同桌互相指一指。

⑷全班彙報、互相指正。

4、活動四

⑴強自己準備好的(圓形、月牙形、五角星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拿出。

⑵這些圖形的周長指的是哪裏?請你用筆描一描。

⑶學生獨立完成

⑷彙報:它們的周長在哪?

4、周長的概念

⑴通過剛纔我們量腰的周長,找數學書、國旗、葉子的周長,描這些圖形的周長,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什麼是周長嗎?

⑵學生說一說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周長的認識》教學設計文章內容由收集!

⑶打開課本看看書什麼叫做周長,全班讀一讀。

⑷圖形一週的長度就叫做周長,爲什麼要加上封閉兩個字呢?

二、鞏固周長的概念,探究求這些圖形周長的策略

1、你有辦法知道這些圖形(圓形、月牙形、五角星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或實物的周長嗎?自己選一個看看你能用幾種方法知道它的周長,然後再在四人小組裏說一說。

2、學生活動

3、彙報:你選的是哪個圖形?你是怎麼知道它的周長的?還有什麼辦法嗎?

三、聯繫生活,概括總結

周長在生活中應用和廣泛,你能舉出一個周長在生活中運用的例子嗎?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還有問題嗎?

四、練習

1、要計算下圖的周長,你準備量哪幾條邊?最少量幾條?爲什麼?

2、思考題:

小冬沿着跑道跑一圈,他跑的總長度是不是運動場的周長?在長方形鏡框的四周圍上鐵皮,鐵皮的長度是不是這個長方形鏡框的周長?

五、作業:

回家和爸爸媽媽說說什麼是周長,量一量自己家裏人頭、腰的周長,並記錄下來。

六、教學反思:

本節課大量時間在探究周長的策略,觀察各種圖形的特徵,學生利用手中的尺、繩子、等工具,尋找、發現、觀察和經驗加以推測,提出了繩測法滾動法摺疊法等鼓勵學生從多種角度去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並針對方法的可行性進行小組討論交流,使方法優化。這樣的教學,體現了教學過程是學生探究發現的過程,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是一個接受知識的過程,而且是一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個過程一方面是暴露了學生的思維過程:疑問、困難、障礙和矛盾的顯示;另一方面是展示學生的聰明才智、獨特個性、創新成果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