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100以內數的認識》教案設計【精品多篇】

《100以內數的認識》教案設計【精品多篇】

《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1.通過“能穿幾串”的知識,使學生經歷解決“已知總數、幾個爲一組,可以分成幾組”這種類型的問題,並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2.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和優化策略,初步感受檢驗答案的方法,養成良好的解決問題的習慣。

3.體會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簡單運用。

教學重點:

使學生經歷解決“已知總數、幾個爲一組,可以分成幾組”這種類型的問題,並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和優化策略。

教學準備:

課件、小棒。

教學過程:

一、情境鋪墊,引入新課

(一)創設情境。

1.小明是一個非常有愛心的同學,想給貧困地區的同學捐款,他就從家裏的存錢罐裏拿出許多一元的硬幣,有一小塑料袋呢。

2.同學們想一想:如果小明就這樣亂七八糟地將這些硬幣拿去捐去好不好?爲什麼?那你們有什麼好建議呢?

(二)點明課題。

1.同學的建議非常好,我們做什麼事啊,都要有一定的方法,這樣既能鍛鍊自己,又能方便他人。

2.這節課,我們就來“用數學”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愛心捐款的情境,讓學生感受思想教育的同時引發學生的思考,爲後面的學習做簡單的鋪墊。】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一)提出問題。

1.呈現P46的情境圖中的珠子圖:同學們看,這是什麼?這裏有許多散落的珠子,你們能把這些珠子穿成串嗎?那誰能告訴老師:能穿多少串呢?

2.大家想一想:如果想知道這些珠子能穿成多少串,我們必須先要了解什麼?引導學生說出:一共有多少個,必須知道幾個穿一串。

3.完整呈現題目:58個珠子,10個穿一串,能穿幾串?

(二)討論方法。

1.小組討論:你想怎麼解決這個問題?讓學生先在小組裏討論。

2.彙報交流:可能會出現以下方法:

(1)圈一圈,每10個一圈,能圈5圈,還剩下8個;

(2)用數的組成,58裏面有5個十和8個一,所以能穿5串,還剩下8個;

(3)一串一串地穿也就是10個10個的數:一串是10個,兩串是20個……五串就是50個,還剩下8個;

……

(4)你最喜歡哪種方法?

3.獨立解決。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提醒學生可以藉助小棒進行演示、操作。

(2)彙報方法,談談感受:分別請幾個用不同方法的同學來說說自己的方法,並談談感受:

4.回顧檢驗。

(1)我們怎麼才能知道這個答案是不是正確的呢?

(2)引導學生說出檢驗過程:5串就是50個,再加上剩下的8個,正好是58個,所以,解答是正確的。

(3)剛纔我們通過自己的操作,解決了問題,並且也檢驗了答案是正確的,那麼,我們還得口答出這題的答案,引導學生一起口答:能穿5串。

5.歸納小結。

(1)歸納:教師肯定每種方法各自的優點。如:圈一圈:看得清楚;用數的組成,很快得到結果;一串一串地穿,清晰明瞭……

(2)小結:我們在解決類似的問題時,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首先要認真、細緻地去解答;其次,解答完了,我們還要去檢驗一下答案是否正確;最後再口答出結果。

【設計意圖:學生在經歷提出問題、討論解決方法、動手解決問題、回顧檢驗、歸納小結等環節中,切實感受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感受方法多樣、優化的思想,爲今後的除法的學習積累一些活動經驗。】

三、及時練習,運用新知

(一)及時練習:想一想:如果5個穿成一串,這些珠子能穿幾串?

1.學生獨立完成;

2.彙報交流:教師注意先選一個最先正確完成的學生來彙報。

3.驗證答案:師生共同驗證結果

4.共同口答。

(二)遊戲:幫老師分餅乾:你們能用今天學的知識來幫老師解決問題嗎?

1.呈現P46的“做一做”。

2.理解題意:重點理解“裝滿”的意思。

3.學生自己獨立完成。教師提醒:也可以藉助小棒來完成。

4.彙報交流: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方法。

5.檢驗、口答。

【設計意圖:這兩個練習都是解決問題的基本練習,使學生在頭腦中建構更清晰的表象。在鞏固本課所學知識的同時,又能加深對100以內數的認識,還可以爲後面的學習積累必要的活動經驗。】

(三)變式練習。

1.練習十的第1、2題。

①說明:這兩題的總數是隱含在文字與圖中,沒有直接給出來。學生可以根據自己選擇的方法來確定要不要找出總數。

②於第1題中,如果有學生利用了10和5的關係來解決的,要加以肯定;第2題中,如果有學生先算出8盒可以裝的總數,再與數出實際的實際杯子數比大小的,也要加以肯定。

③在學生完成後,教師引導學生簡要地對方法進行優化。可能這兩題用“圈一圈”的方法解決更簡單些。

2.練習十的第3題。

要先學生進行常識介紹:12個爲一打。因爲12不是整十數,而且又大於10,所以,提醒學生在解決這道題時,一定要數清楚。

【設計意圖:這三題各有側重,目的是讓學生繼續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經歷解決問題的全過程。】

四、全課小結,辯證引領

(一)師生共同小結。

1.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

2.師:你知道了哪些方法?

(二)辯證引領。

師:我們經常今後在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時,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小結,系統地整理了本課所學的知識,並且,通過教師的辯證引領,讓學生合理地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法。】

《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二

本單元的內容包括:數數、數的組成、數位的含義、數的順序和大小比較、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本單元教學重點是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本單元教 學難點有三:(1)數數過程中,當數到接近整十數時,下一個整十數應是多少。(2)數位的意義。(3)探索例7的百數圖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

教學中我主要抓住以下方面進行教學:

一、把握好學生學習的起點

抓住本單元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 這一教學重點,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出發,引導學生充分動手操作,在反覆點數的過程中,建立起百以內數的概念,通過充分動手操作,讓學生體 會數是數出來的。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自主建構知識,從而培養學生自主探索、主動構建的學習方式。

二、注重培養學生數感和估數意識

讓學生建立數感是義務教育階段重要任務之一。一年級學生已經會數20以內各數,並有了數是數出來的初步感受。當物體的個數多於20時,有相應的數來表示這 些物體的個數嗎?怎樣來數這些物體的個數呢?教學時,教師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讓學生進行一個一個、十個十個地數小棒的過程中,感知比 20大的數是在數物體的過程中數出來的。這看似簡單的數數活動不僅讓學生自主數出了100以內各數,而且明白數是在數物體的過程中產生的。在教學過程中, 我針對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特點,力求讓學生在猜數中建立數感,先讓學生感知10根的小棒有多少,再讓學生感知20根有多少,最後讓學生估計這麼一大堆的 小棒有多少根。最後,讓小朋友感受百羊圖等…使學生了解到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數能力,也有利於學生對估算方法的體驗,建立學生的數感。

三、重視計數器在學習中的作用

爲了突破數位的意義這一教學難點,通過讓學生利用計數器來讀數和寫數,說說哪個數位是幾?表示幾?來理解數位的意義。通過利用 計數器進行讀數、寫數練習,理解數的意義,必須以能用計數單位來表述數的組成爲標誌,如48裏面有4個十和8個一,100裏面有10個十。這個目標的實 現,是以建立起數的意義表象爲基礎的,如聽到或看到24這個數,馬上就會想起它在計數器上的樣子,因而,藉助計數器反覆操作,進行數與計數器算珠的不斷轉 換,是建立數的表象進而抽象數的意義的有效途徑。

不足之處: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與標準還有一段距離,另外在具體的情境中用“多得多”、“少得多”、“ 多一些”、“少一些”描述數之間的大小關係也讓一部分學生感到很困難。

《認識100以內的數》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目標:

使學生能運用不同的方法正確數出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能正確數出100以內的數;小組合作,探索用自己喜歡的符號表示一個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理解數的組成;會接數數;通過對100以內數的認識,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初步感知估數,體現數的必要性。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1——33頁。

教學準備:

教具:100個玻璃球10×10個孔的塑料泡沫板

學具:學生每組準備數量不同的物品80——100個之間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說說課間你都喜歡做什麼遊戲?今天我們一起做個猜一猜的遊戲,好嗎?瞧,老師帶什麼來了?

二、探索新知

1、估數和數數

出示一堆玻璃球(100個),猜一猜大約有多少個?

到底怎麼才能知道那個同學猜得對呢?

我們找一同學上來領大家數一數。(一個一個的數)

數到50個,再猜一猜,剩下的可能有多少個

剛纔大家用了那麼長時間才數出了這100個。老師有個好辦法可以更快的數出來,你想知道嗎?仔細觀察

(將100個玻璃球放入教具中)

你現在能不能更快的數出來

找學生領大家10個10個地數

2、數一數,擺一擺

還想再猜嗎?老師給每個組都準備了東西,倒在木板上看看。猜一猜你們組的東西可能有多少個?

下面小組合作邊數邊擺,數一數到底有多少個,看你能不能也擺得,讓大家很容易數出來。比比哪個小組數的對,擺得好。

小組彙報。說一說自己組是怎樣擺的。(肯定學生不同的數法。)

比較不同的擺法,認識10個10個擺的優點

不是這樣擺的小組,也十個十個地擺一擺。

有沒有正好是100個的小組?想不想把你們組的東西湊成100個?

組長把抽屜裏的東西拿出來,把你們組的湊成100個。

找一小組展示。給大家數一數,這是100個嗎?

數一數100裏面有幾個十?(板書:100裏有10個十)

3、接數和數的組成

你能很快地從裏面拿出35個嗎?

說說你怎麼拿的

35裏面有幾個十幾個一

你能邊撥邊數,數到42嗎?你們小組上來數

39後面是40嗎?爲什麼?

42裏有幾個十幾個一

78裏有幾個十幾個一

你能接着78往下數到85嗎?2生單獨數

89裏有幾個十幾個一

數到100全班數

剛纔我們是一個一個數的,那你會10個10個地從30數到100嗎?一起數

現在每組都是100個,下面我們來一次比賽,老師說一個數,看哪個組能又快又準地拿出來。拿90個

三、總結

今天玩了這幾組遊戲,你學到了什麼?

四、練習。

大家學到了這麼多,你願意用這些來幫助小動物們找房子嗎?

《100以內數的認識》教案設計 篇四

一、學情分析

如何設計一節真正意義上的複習課?複習課能給學生帶來什麼?我想,基於學習者分析而設計的複習課纔是真實、有效的,我們應該聽一聽學生的`心聲。爲此,我們對46名學生進行調研。我們主要想了解學生對複習課有哪些印象、期待,以及本單元學生的難點在哪裏。

1、一、二年級是怎麼上覆習課的

我們瞭解到,被調查的學生在一、二年級主要是通過做書上“整理與複習”,做試卷,或者教師帶領總結易錯題等方式上覆習課的。追問:這樣上覆習課有收穫嗎?學生誠懇地回答:有收穫,但是沒有意思,得強迫自己聽講。

2、學生對複習課的期待

有82、2%的學生希望複習課是有趣的,能夠在玩中學;有20%的學生希望在複習課中有更大的收穫。學生的回答反映出複習課的問題:枯燥無味、重複練習、沒有挑戰。當問到“你打算如何複習‘除法’這一單元”時,近三分之一的學生選擇通過做易錯題的方式去複習。不難看出,學生還是有複習方法的,這也是我們比較認可且傳統的一種複習方法。我們還了解到,學生不喜歡看課本,也不知怎麼進行自主複習。

3、除法的難點

我們給出了8道測試題,測試結果如下:

“100以內數的認識”總複習教學設計

“720÷6=120”這道題的錯誤率最高,有8人出錯,其中有5人在餘數的0上出現寫錯的現象,1人口訣錯,1人報錯數,1人個位沒有寫商。可以說,學生除法的算法掌握得很好,沒有什麼大的問題。

通過分析,我們覺得這節課要調整教學目標,突出幾個轉變:從重知識到重方法,從重教到重學,從重結果到重過程,從重結論到重發展。

二、實踐探索

1、從重知識到重方法:在讀書中體會典型例題的價值

通過研讀教材,我們發現本單元的每一道例題都是有其特點的。我們設計了“例題梳理”環節,選取了其中有代表性的7道例題作爲本節課的研究載體。學生通過初讀,讀懂每一道例題的內容和方法;再讀,讀出例題之間的區別和聯繫。通過從頭到尾對例題的研讀,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讀書,學生理清知識脈絡,學會分析歸納、整理複習的方法,進一步提高正確計算的能力,同時體會到學習知識由厚(形式)到薄(本質)的過程。

【實踐】

活動一:典型例題梳理

今天,我們一起來複習第六單元。

(1)展示典型例題

①呈現7道例題,明確學習內容

②交流難度等級,體會排列順序

小結:本單元我們學習了這麼多內容,一共有11頁。我們只用7道例題就可以代表了,這說明編書的叔叔阿姨在出題時是經過認真考慮的!這7道題是具有代表性的。下面,我們就來研究研究。

(2)典型例題之間的區別和聯繫

①聚焦0佔位

②首位不夠除,商是兩位數

小結:我們發現0在商的中間、末尾出現,或者是在首位隱去,儘管它們的位置是不同的,但道理是相同的!這就再次提醒我們,在研究一個問題的時候,通過研究內在聯繫,能夠透過現象發現本質。

2、從重教到重學:藉助學習單幫助學生自主複習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親身實踐”是“課程標準”大力倡導的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我們把學習的時空還給學生,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在合作中探究,在交流中發現。但是,我們倡導的自主,絕不能變成自由。這節課面對的是三年級的國小生,他們的知識、技能和經驗相對不足,對於“學什麼、怎麼學、學到什麼程度”等問題大多不太明瞭,這時就需要教師發揮積極的引導作用。爲此,我們製作了一張學習單(見下圖),通過“想一想,填一填”的方式,讓學生將本單元的典型例題填寫在學習單中,明確每個例題主要學的是什麼,並根據自己的感受爲例題標出難度等級。最後,用彩筆標出哪些題在什麼地方容易出錯,並寫一句話提醒自己,以此完成初讀例題的目的。接下來,再次觀察這7道例題,思考例題間的區別和聯繫,反思本質,以此完成再讀例題的目的。學習單的最後一欄是留給學生自主出題使用的。

第六單元除法學習單

想一想,填一填:

(1)自主看書P54—P64,將本單元的典型例題填寫在下表中。想一想,每個例題主要學的是什麼?

(2)根據你的感受爲例題標出難度等級。

(3)哪些題在什麼地方容易出錯,請你用彩筆標一標,寫一句話提醒自己。

“100以內數的認識”總複習教學設計

3、從重結果到重過程:重溫分物的過程,體會算理和算法的一致

在“除法”新課的學習階段,我們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通過設計合理的教學結構,使學生既能懂算法又能明算理。在複習課上,我們又該如何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設計合理的教學結構,使學生既能複習算法又能複習算理呢?我們設想,藉助“舊”豎式這一特殊情境,讓學生再一次重溫分物的經歷,感受算理與算法的一致性。通過觀察、比較,學生髮現“新”豎式省略的是書寫步驟,保留的是分物的道理。

【實踐】

活動二:重溫分物的過程

1、出示612÷3=204

(1)出示兩種豎式,感受區別和聯繫

“100以內數的認識”總複習教學設計

學習建議:

①藉助學過的豎式或學具,你能看懂右邊的“舊”豎式嗎?

②可以用你手中的筆圈一圈、連一連,來分一分小方塊。

③說一說兩個豎式的相同和不同。

(2)對比算法,明確算理

(3)全面感受現代豎式的發展歷程

小結:是啊,先分百位,再分十位,最後分個位,直到分完爲止。掌握了這個道理,所有的除法問題我們就都能解決了。

4、從重結論到重發展:自主出題,體會本質的延伸

當學生體會到學習知識是一個由厚到薄的過程後,我們並沒有就此止步,而是設計了“自主出題”這一環節。在這一環節中,學生初步體會到由7道典型例題所濃縮的這一道例題(算理與算法的統一)並不是我們學習的終點,我們利用這一道例題代表的意義,可以自主地寫出許多不同的除法練習題,再次經歷學習知識由薄到厚的過程。更爲寶貴的是,學生很喜歡這種自主出題的形式,這些計算題顯現了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更加強烈的成功體驗。

【實踐】

活動三:模仿例題,自主出題

1、易錯題錯因分析

2、自主出題

3、交流分享

小結:自主出題是鞏固所學知識非常有效的一種手段,但光練還不行,我們還要分析錯因找到對策。

全班交流。

師:通過今天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小結:其實,學習就是要把書由厚讀薄,再由薄讀厚的過程。看來,你們已經對如何複習有一些想法了。

以內數的認識 , 篇五

課時授課計劃

課題

4、100以內數的認識(2)——讀數、寫數

課時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慾望。

2、能正確地讀、寫出100以內的各數。

教學設想

在充分動手操作的認知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數感。

教學程序與策略

一、複習。

1、數數。

(1)一個一個地數,從27數到50,從85數到100

(2)十個十個地數,從30數到60,從20數到100

2、看題口答。

(1)(  )個一是一十,十里面有(  )個一。

(2)(  )個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  )個十。

(3)個十和2個一組成(  )

(4)十和5個一組成(  )

(5)75裏面有(  )個十和(  )個一。

3、教師報數,學生擺小棒。

16、25、50、68.

二、學習新知。

1、教學例4。

(1)出示計數器。

教師:計數器從右邊起,第一位叫個位,第二位叫十位,並在計數器分別貼上

(2)教師出示2捆鉛筆和枝鉛筆。

這裏共有幾枝鉛筆?(有24枝),有幾個十枝和幾個一枝。(2個十枝和4個一枝)

學生回答後,教師分別把2捆鉛筆和4枝鉛筆分別掛在十位和個位上,接着問:“計數器上應該怎樣表示呢?”啓發學生說出2捆鉛筆表示2個十,在十位上撥2顆珠子,4枝鉛筆表示4個一,在個位上撥4個珠子表示。

寫數時,要先寫十位,再寫個位。十位上是幾,就寫幾;個位是幾,就寫幾,這個數寫作“24”。

讀數時,先讀十位數,再讀個位數。十位上是幾,就讀幾十;個位是幾,就讀幾,這個數讀作二十四,學生跟讀兩遍。

2、教學例5。

(1)生獨立完成第一行3題,然後讀給同桌聽,教師巡視指導。

(2)第二行第1題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十位上有4個珠子,個位上一個也沒有,試問:這個數該怎麼寫?學生回答後,教師強調,“這個數十位上是4,就寫4,個位上一個也沒有,就寫0”。因此寫作:“40”讀作“四十”。

(3)學生嘗試完成第二行第2、3題,教師提問個別同學,集體訂正。

強調,寫數的時候,有幾個十,就在十位上寫幾,個位上一個也沒有就寫“0”佔位,如30、40、50……個位都寫“0”。若這些數個位上不寫“0”行嗎?爲什麼?

3、教學例6。

(1)出示10捆小棒與計數器。

提問:這裏一共有幾捆小棒?幾個10?10個十是多少?

師把10捆小棒捆成一大捆,掛在百位上邊。

問:一百該怎麼寫呢?

引導學生說出:先在百位上寫“1”,十位與個位上都寫“0”這個數寫作“100”讀作“一百”。

(2)告訴學生計數器上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4、小結。

寫數、讀數都要從高位起,按數位順序寫,個位或十位上一個也沒有寫數時要寫“0”佔位。

三、鞏固練習。

1、“做一做”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提問個別同學:該如何寫數,你是怎麼想的?集體訂正。

2、 遊戲:接通電話(投影出現)。

教後反思錄

以內數的認識 , 篇六

億以內數的認識教學目標:⑴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和億。類推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關係。認識數位、數級。⑵使學生經歷揭示各計數單位間的關係的過程,掌握數位順序表,理解位值的概念,並通過合作交流掌握讀數的方法,能正確讀出億以內的數,同時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⑶體會大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尋找數學信息的意識和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⑷使學生認識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教學過程描述教學環節及時間

教  師  活  動

學生活動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觀察和考查,以及及設計意圖一、問 題地 帶感受生活中比萬大的數3’主題圖激趣我們已經學習了萬以內的數,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我們還經常用到比萬大的數。 出示“XX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中四川、河南、新疆和黑龍江等省份人口普查的數據” 。北京:13819000人西藏:2616300人四川:83290935人河南:92560000人新疆:19250000人黑龍江:36890000人我國總人口數:1295330000人

問題導入這些數據你會讀嗎?通過多媒體,仔細觀察圖片中的數據。 學生思考後回答。  複習已有的知識,感受生活中比萬大的數。爲遷移到億以內的數的認識做鋪墊。二、探 究平臺1、認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億。 5’ 嘗試探究出示北京市的人口數

13819000人

這個數怎麼讀?要讀這個數我們必須要知道哪些知識?實際操作出示一個計數器:請在萬位上撥入一顆珠子。計數器上現在表示的數是多少?(一萬)師:我們接着數。(然後一顆一顆的加上,一直加到九萬。)九萬再加上一顆珠子。是多少?   “十萬”在計數器上怎樣表示?(把這十顆珠子從萬位上退掉,然後在萬位的左邊一位十萬位上撥入一顆珠子。)師:一萬一萬地數,10個一萬是十萬。師:照這樣數下去,10個一萬是十萬。10個十萬是一百萬。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10個一千萬是一億。數位及進率計數單位所佔的位置叫做數位。今天我們又認識了哪些數位?(十萬位、百萬位、千萬位、億位)從右邊起,第一位是什麼位?第五位是什麼位?第九位是什麼位?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多少?觀察圖片中的數,思考提出的問題。 學生在計數器上撥珠。先以萬一萬地數,再十萬十萬地數……一直數到一億。學生將數位順序表填完整並說出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  通過回答問題,複習已有的讀數法則,爲學習讀大數做好準備。 通過實際動手操作,讓學生在體驗中進一步認識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和億。類推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關係。進一步認識數位十萬位、百萬位、千萬位、億位。讓學生在親身經歷中,通過遷移,加深對新學數位、計數單位及進率的理解。 2、認識數級和數爲順序表  5’ 數級和數位順序表按照我國計數的習慣,從個位起,每四個數位是一級。個位、十位、百位、千位是個級;萬位、十萬位、百萬位、千萬位是萬級;億位、十億位、百億位、千億位是億級。億  級萬    級個    級……

位把計數單位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他們所佔的位置叫做數位。一個數字所佔的數位不同,它所表示的數的大小也不同。師:出示下題,說說每一個數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億  級萬    級個    級……

6

0

0

6

6

0

0

6  讓學生在數位順學表中寫出數級。 讓學生先在小組內說一說,再鼓勵學生大膽對全班的學生說一說。  學生能完成的教師不要替代,要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完成。對於說得好的學生,教師要及時給與鼓勵,對於暫時不能說好的學生,教師要耐心給與指導和幫助。切不可急於求成。3、感受計數單位億  3’遊戲下面我們一起來做個遊戲。請同學們拿出本子和筆。60秒的時間裏,看看你能畫多少個點。(課件出示鐘面顯示秒針走動的畫面並讀秒。)你畫了多少個點?閱讀感知一億是一個很大的數。我們每秒鐘在紙上畫一個點,一刻也不停的畫,要畫3年2個多月。一億個小朋友手拉手可以繞地球 赤道3圈半。

鐘錶上的秒針跳動一億下需要用三年多的時間;一般情況下,成年人的頭髮約有10萬根,1000個人的頭髮大約有一億根。想一想,一萬個雞蛋如果要吃27年,那麼一億個雞蛋要吃多少年?學生在本子上畫點。 通過遊戲來感受數的大小。增強學生的數感。 通過閱讀的方式,讓學生親身感受一億有多大。有利於學生接受和理解一億的意義。是一個培養數感的有效途徑。4、含有兩級的數的讀法5’觀察試讀請同學們看看畫面中的數據。這些比較大的數你會讀嗎?試一試吧?天安門廣場面積約440000平方米,可容納1000000人;北京故宮佔地面積約7XX0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宮殿;雄偉的萬里長城全長約6700000米,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建築之一

讀讀比比先試讀下面的數,再比較它們的讀法。(1)34和  34  0000 (2)304和  304  0000(3)340和 340  0000(4)3400和 3400  0000探究發現讀的真棒!比較它們的讀法聰明的你一定會有所發現。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吧?總結規律它們的讀法不同。每組數的第一個數只含有一級,第二個數含有兩級。我們讀數的時候,先分級,先讀萬級,再讀個級。萬級的數,要按照個級的數的讀法來讀,再在後面加上一個“萬”字。嘗試運用大家運用已學的知識來學習新知識。這種方法很好!圖片上的數你會讀了嗎?天安門廣場面積約440000平方米,可容納1000000人;北京故宮佔地面積約7XX0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宮殿;雄偉的萬里長城全長約6700000米,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建築之一

學生觀察數據再試着讀一讀。 學生先試讀,再比較。經歷規律的產生過程。學生自主探究出來的規律比教師直接交給學生表面上是要多花一些時間,但是,學生通過思考,探究出的規律,它的作用是不能與教師生硬的灌進去相提並論的。這個環節的作用不可替代。 學以致用,是學習的一種境界。要讓學生養成這種良好的學習習慣。5、有“0”的數的讀法5’想想讀讀這些數有什麼特點?怎樣讀呢?億  級萬  級個 級……

2

4

9

6

2

4

9

6

0

0

0

0

6

4

0

7

0

0

0

8

5

0

0

0

3

0

0小組合作交流有的數含有一級,有的數含有兩級。讀含有兩級的數要先分級。第一個數讀作二千四百九十六。第二個數讀作二千四百九十六萬。第三個數和第四個數每級末尾有零。第四個數千位上有零。第三個數讀作:六百四十萬七千。第四個數讀作:八千五百萬零三百。……數位上出現零,我們怎樣讀呢?探索總結每級的末尾,不管有幾個“0”,都不讀。其他數位有一個0或連續有幾個0,都只讀一個“零”。學生先看數位順序表中的數,然後,分小組合作交流,探究還有兩級的數的讀法。 讓學生暢所欲言,並通過多媒體展示學生的想法。 有“0”的數的讀法,是本課時的教學重點和難點。要特別關注學生中的個體差異。設計時,注意從直觀入手,先易後難,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探究還有兩級的數的讀法。這樣,既能有效調動學生已有的學習基礎,又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的潛能不可低估的,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只有主動參與的學習纔是高效和快樂的。才能真正完成知識的遷移和拓展。三、應 用空 間12’基礎地1、數數

⑴一萬一萬地數,從九十六萬數到一百零三萬。

⑵十萬十萬地數,從七十萬數到一百萬。

⑶一千萬一千萬地數,從八千萬數到一億。⑷試一試,下面的數你能讀了嗎?8800000      80080000 80000800     80000008 80008000     8000808

2、錯例點擊

⑴一個九位數,它的最高位是千萬位。

⑵千萬位的左邊一位是百萬位,右邊一位是億位。學生按座位分組或用“開火車”的方式數數。 先找出錯誤,再給與糾正。突破拐彎數得難點。 適當進行拓展,提高學生綜合解題能力。應用園3、擺一擺動手擺一擺。用數字卡片3個“5”和3個“0”組成下面的數。⑴一個零也不讀的數。⑵只讀一個零的數。⑶讀兩個零的數。先讓學生獨立擺一擺,讀一讀。再讓學生在多媒體展示儀上展示。動手操作與動腦思考緊密相連,動手、動腦、動口相結合,有利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增加數感。拓展林4、精彩存盤我會讀橫線上的數:⑴我國的領土面積是9600000平方公里。⑵如果每人每天節約一克糧食,那麼全國每天可節約1300000千克的糧食。⑶某省今年共栽樹10500800棵。⑷鋼鐵廠今年共鍊鋼400700噸。學生先說說讀數的方法,然後,再讀出來。結合讀數,對學生進行愛國和愛護環境,勤儉節約的思想品德教育。5、轉盤遊戲每次轉動後,讀出盤中的數。看誰讀得又快又對。讓學生轉盤,全班自由讀數,再指名讀數。通過遊戲,提高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讀數的熟練程度。知識廣角       6、你知道嗎?1、四歲小孩的身高大約1米2、三層樓的樓房高大約10米3、田徑運動場百米跑道的長是100米4、公路上兩個里程碑之間的距離是1000米5、騎自行車40分鐘大約行10000米。10000米=10千米6、高速公路上小汽車1小時大約行100000千米。100000米=100千米7、從武漢到成都的空中航程大約1000000米。1000000米=1000千米8、地球赤道的四分之一長大約爲10000000米。 10000000米=10000千米關於大數,你還有什麼信息想與大家一起交流嗎?多媒體出示“你知道嗎?”讓學生自由閱讀。 還可以讓學生交流自己課前收集到的各種關於大數的信息。使學生認識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尋找數學信息的意識和能力。四、全 課總 結2’今天你學到了哪些知識?你有什麼收穫?學生自由回答。回顧本課,對所學內容作總結,進一步加深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