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噸的認識》教案設計精品多篇

《噸的認識》教案設計精品多篇

噸的認識教案 篇一

導與學目標:

1、在同學們一起閱讀《動物趣聞叢書》的情境中,認識質量單位克、千克、噸三個質量單位。建立1克、1千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1噸=1000千克,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2、在掂、估、稱、說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估計能力。會解決與質量有關的簡單的實際問題。

3、在解決超市內的問題、船的載重量等問題情境中,讓學生體會質量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導與學重點:克、千克、噸的認識和對常見物品質量的估計,

導與學難點:建立克、千克、噸的質量觀念。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一套、盤秤一個、天平若干、一袋鹽、一粒豆子等。

學生準備:蒐集關於克、千克、噸的有關資料、各種面值的硬幣等。

導與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師:同學們喜不喜歡進行賽跑比賽?假如老師在咱班進行以此賽跑比賽,你們願不願意參加?可是這次老師要給比賽增加一點難度,要求在咱班的***和***中(一胖一瘦兩個同學)選一個,揹着他跑,如果要你選的話你會選誰?爲什麼?(同學們都選擇體重比較輕的同學)

師:大家都一致同意選***了,因爲***的體重比較輕,而***的體重比較重。今天咱們就一起來研究表示物體質量輕重的單位克、千克、噸。(板書課題:克、千克、噸)的認識。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一)閱讀課本,檢查預習。

出示預習提綱:

★觀察課本第二頁情境圖,請畫出你發現的數學信息。

★請根據你畫出的信息,提出有關克、千克、噸的問題,如果你所提問題與課本問題不同,請你在練習本上寫下來。

★表示較輕的物品通常用( )作單位,可以用字母( )表示。( )、( )大約重1克;

★表示較重的物品通常用( )作單位,可以用字母( )表示。( )大約重1千克;1000克=( )千克。

★計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用( )作單位,可以用字母( )表示。( )大約重1噸;1噸=( )千克。

★你用的什麼方法知道的?請你在練習本上寫下來。

★嘗試解決自主練習第1、2兩題。

★通過預習你有哪些收穫、疑惑以及發現,請你在練習本上寫下來。

1、請學生根據預習提綱,再次精讀課本。檢查預習提綱的填寫情況。

2、按照預習提綱的順序,集體訂正,請把錯誤圈起來。

第一是讀出你畫出的數學信息。

第二根據數學信息提出問題:

預設:1克、1千克、1噸各有多重?2千克、3噸有多重?等,對於課本上沒有的問題,老師重點板書,一會解決。第三、四、五因爲都是填空的形式,所以大部分學生通過閱讀課本都應該填對。

第三用什麼方法知道的:預設:掂一掂 稱一稱、估一估等。

第四通過預習你還有哪些疑惑?預設:

★1粒花生米、1枚2分硬幣真的大約重1克嗎?3克、5克有多重呢?

★2袋食鹽真的重是1千克嗎?4千克有多重?

★1噸到底有多重?10噸有多重?……

(二)動手操作,集體交流。

(這個環節大膽放給孩子,通過預習有部分孩子一定知道怎麼解決。老師適當進行引導理解)

★1粒花生米、1枚2分硬幣真的大約重1克嗎?★2袋鹽真的重是1千克嗎?

1、稱一稱。學生用天平稱來進行驗證。(向學生介紹生活中常見的秤及使用方法)

2、掂一掂。1克、1千克的輕重。請你把1枚2分硬幣(1克)和兩袋食鹽(1千克)分別放在兩隻手中掂一掂,感受輕重。

國小數學《噸的認識》教案 篇二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P11、12噸的認識。

教學目標:

1.知道1噸=1000千克,能進行噸和千克間的簡單換算。

2.藉助生活中的具體物體,感知和了解噸的含義,通過想像和推理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推理能力和估計重量的能力。

3.學生能在數學實踐活動中,積極主動地與同學合作交流,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並通過學習滲透節約用水的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

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會對噸和千克進行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若干只裝有10千克水的塑料桶。可容納50千克左右水的大塑料桶1只。

課前讓學生了解自己的體重,並組織每個學生提一提裝有10千克水的塑料桶。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創設情境:出示4個動物過橋圖:小熊、小馬、小牛和小鹿是好朋友,一天,他們來到一條小河邊,發現小橋邊有一個標誌,是什麼呀?(限重1噸)

師:“限重1噸”表示什麼意思?

師:你對“噸”有什麼瞭解?

2.同學們說得對不對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噸的認識”(出示課題,板書)

(二)新授:

1.直觀感受一噸水的重量

(1)估計:剛纔每個同學都提了這樣的一桶水,你估計這桶水有多重?爲什麼?(10千克)

(2)經歷:現在我把這樣的4桶水倒入這隻桶內,這隻桶中的水大約有多少千克?誰認爲自己能提起這40千克的水?

(3)學生排隊嘗試

(4)這樣的一桶水是10千克,4桶這樣的水是40千克,100桶這樣的水是1000千克,也就是1噸。

(5)誰聽清楚了1噸就是()千克?(板書1噸=1000千克)

(6)想象一下,如果裝了1噸的一桶水讓你提,你能提得起來嗎?

2.直觀感受學生體重,加深對1噸的印象。

(1)找個喜歡的同學相互做背一背的遊戲,瞭解對方有多重。

(2)彙報:你背的是誰?有多重?

(3)如果按每個同學25千克計算,4個同學有()千克,()個同學就有1000千克重,也就是1噸。

(4)讓40個學生站立,相互觀望,感受40名學生的羣體。

3.聯繫生活,強化對“噸”的認識

(1)生活中有很多物體的重量用“噸“作單位。下面這些物體的重量都是1噸,你能用噸來說一句話嗎?

一頭牛重500千克,2頭牛重1000千克,也就是1噸。

一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水泥重1000千克,也就是1噸。

一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1000千克,就是1噸。

一頭豬重100千克,10頭豬重1000千克,也就是1噸。

(2)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重量用噸來作單位?

(3)老師也蒐集了一些用噸作單位的東西。課件出示:

藍鯨大象大型機牀

萬噸貨輪一車皮的煤一大堆木材

出示:計量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時,一般用噸來作單位名稱。

4.在具體情景中進行單位化聚(注意讓學生說出推理過程)

(1)常見的拖拉機載重2噸,也就是()千克。

(2)T是“噸”的國際單位制符號。有段路路口有一個限載重5T的標誌,這個路口最多能讓一輛載重()千克的車通過。

(3)當年曹衝稱得大象是6000千克,也就是()噸。

(4)(課件出示地磅、車輛衡圖片)由於科學技術的發達,我們現在可以用地磅、車輛衡直接稱出一些很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再也不用向曹衝當年那麼麻煩了。

(三)解決問題

1.我們一共學了幾個質量單位?他們分別怎樣使用?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1)一塊橡皮重約10()

(2)1頭豬重約120()

(3)1袋水泥重約50(),1拖拉機水泥約重2()

(4)中國舉重運動員張國政在雅典奧運會上將160()的槓鈴舉過了頭頂。

2.課件出示情境圖:“還記得熊老弟、牛大哥、小鹿和小馬一同來到了一座小橋邊想過橋的事嗎?他們能同時過橋嗎?怎麼過橋?”

3.課堂小結:今天你有什麼收穫?

4.如果我們全班同學每人每天節約1千克水,大約多少天就能節約1噸水?

5.節水教育:在我國西北地區,是嚴重缺水的地區,出示圖片。倡導學生“節約用水。”

(四)課堂作業

教學準備 篇三

多媒體課件,每袋25千克的大米4袋。

教學過程 篇四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估計體重。

提問:能估計一下祁老師的體重嗎?

學生自由估計。

談話:同學們估計老師的體重,雖然數值上稍有差別,但使用的單位都是千克,爲什麼不用克作單位呢?

指出:計量比較輕的物體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單位;計量比較重的物體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作單位。

[評析:從估計老師的體重引入質量單位千克,顯得親切自然,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也爲引入噸做了鋪墊。]

2、引入“噸”。

(1)出示鯊魚圖(圖略),提問:你能估計一頭大鯊魚的體重嗎?

學生估計。(注意引導學生體會鯊魚的體重很重)

出示:它的體重是3000千克。

談話:還有更重的呢!

出示鯨魚和恐龍的圖片以及它們的體重。

提問:對這些動物的體重,你有什麼感覺?

(2)出示教材例題的輪船、火車、集裝箱圖片,讓學生想象這些物品有多重。

提問:計量這些比較重的或大宗物品有多重,如果都用千克作單位,結果會怎樣?(數很大,不夠方便)怎樣解決這一問題呢?

出示:計量比較重的或大宗貨物有多重,通常用噸作單位,噸一般用字母t表示。

揭示課題:噸的認識。

[評析: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學生估計大型動物以及大宗物品有多重,並及時設疑,引入噸的概念,使學生初步形成表象,爲下一環節充分感受和體驗1噸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親身體驗,感受並想象1噸

1、初步感受1噸。

搬一搬:每組一袋25千克的大米,學生輪流搬一搬,感受其重量,並在小組、班級內交流自己的感受。

算一算:1袋大米25千克,4袋大米多少千克?40袋呢?

學生計算後彙報結果。

指出:一袋大米25千克,40袋大米就是1000千克,也就是1噸。(板書:1噸=1000千克)

提問:2噸是多少千克?5000千克是多少噸?10噸是多少千克?

想一想:我們知道一袋大米是25千克,這樣的40袋就是1噸。想象一下,如果讓你來搬這1噸的大米,會是什麼樣的情況?

指出:1噸是很重的,搬運這樣重的物品,需要藉助機械或機器的力量。

[評析:感受和體驗也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1噸是個很大的質量單位,它究竟有多重是難以用語言來敘述的,只有在親身感受和體驗的基礎上,藉助想象來把握。教師先讓學生搬25千克的大米,獲得直觀體驗。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通過“每袋大米25千克,40袋大米就是1000千克,也就是1噸”來想象1噸的重量,並初步建立1噸的觀念。]

2、利用想象和推理,進一步感受1噸。

提問:我們班有33個同學,全班同學體重的和有沒有1噸?學生猜測,然後計算。

指出:同學們的平均體重大約是30千克,33個同學的體重大約是1噸。

全體同學起立,學生觀察並想象33個同學的體重。

3、利用常見的物品,想象1噸的重量。

(1)出示教材第48頁第2題,先讓學生在小組裏說說圖片的意思,再在全班交流彙報。

提問:80袋水泥重多少噸?你是怎樣知道的?

(2)出示下面的圖片,學生自由選擇其中的物品,想一想多少個這樣的物品重1噸。

先讓學生在小組裏自由說,再在全班交流。

[評析: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這裏充分運用學生已有的感知、表象及體驗,通過估算或計算,進一步豐富對噸的感知,以強化認識。]

三、實際運用,深化認識

1、“噸”在生活中的應用。

提問:生活中,你在什麼地方見到過用“噸”作單位的例子?(學生自由交流)

出示下圖:

提問: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它們各表示什麼意思?

談話:我們在統計農業、漁業產量的時候,也經常用噸作單位,我們來看下面的例子。

出示:

鹽城市的農業生產在全省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正常年景糧食總產量480萬噸,年產棉花20萬噸,居全省首位。

——摘自鹽城市商會網站

[評析:從生活中選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噸”的實際運用。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繫,進一步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2、選擇合適的單位填在下面的括號裏。

學生練習後,組織全班交流。

3、談話:下面是小明同學前些日子寫的一篇數學日記,請你讀一讀。

今天是星期日。早上,我吃了兩個100千克的*子,然後就和媽媽一起去市場買菜。

市場上的物品可真多啊,看得我眼花繚亂。我和媽媽轉了一大圈,一共買了1克芹菜,2噸萵苣,3千克雞蛋,20克的蘋果,1000千克牛肉。我和媽媽拎着這些東西,累得滿頭大汗。

學生自由讀上面的一段話,在小組裏交流日記中用錯的質量單位,並改正過來。

啓發:雖然小明在數學日記中用錯了一些單位,但是小明還是有些方面值得我們學習,你能說說我們應該向小明學習什麼嗎?

學生髮言後,教師指出:我們應該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

[評析:最後的改錯練習,以數學日記的形式出現,不僅達到了鞏固新知的目的,而且有利於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把握克、千克、噸之間的聯繫與區別,體會質量單位的實際應用價值,同時還滲透了數學意識的培養。]

國小數學《噸的認識》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質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通過觀察、比較和猜想推理等活動,培養學生對物體質量估測意識和能力,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一些相關的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2、難點: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準備:

主題圖、多媒體課件,課前讓學生測量自己的體重。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猜老師的體重。

教師讓學生猜一猜老師的體重,猜完後教師提問:剛纔同學們在猜老師的體重時都用了同一個質量單位——千克,你們爲什麼不用“克”作單位?

2、師:你們知道世界上體重最大的動物是什麼嗎?它的體重大約是多少?(課件出示藍鯨及有關資料的介紹。)

師:藍鯨的質量要用“噸”來作單位,今天我們就要來認識這個新的質量單位(板書:噸的認識)。你能舉例說說生活中用噸作單位的物體嗎?

3、教師課件出示一些以“噸”爲單位的物體及其相應質量。

教師提問:以噸爲單位的物體,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教師指出:噸是比千克大的質量單位。計量比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噸作單位。噸可以用符號“t”表示。

設計意圖:從猜老師的體重和藍鯨這一世界上體重最大的動物導入,讓學生初步感知噸是一個大計量單位,並通過讓學生舉例、教師圖片展示等途徑,初步建立噸的觀念。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1、初步認識噸。

(1)教師用課件出示第11頁的主題圖。

師:你們看誰來了?這一天陽光明媚,天氣晴朗。小熊、小馬、小牛和小鹿相約到河邊去玩。它們走到一座小橋邊,小馬提議:“這裏有橋,咱們一起過吧。”小熊說:“等等,這裏有個牌子,上面寫着‘限重1噸’呢!”

教師啓發學生思考:限重1噸是什麼意思?1噸有多重呢?“噸”和“千克”有什麼關係?4個小動物能同時過橋嗎?

師:誰知道1噸等於多少千克?

學生憑生活經驗可以說出:1噸=1000千克。

師:那4個小動物能同時過橋嗎?

[學情預設:因爲學生知道了1噸=1000千克,很可能會想到把幾個數加起來試一試的方法。接着教師還可以進一步提出開放性的問題:它們可以怎樣過橋?啓發學生思考:它們可以一個過去後,另一個再過;也可以一次過兩個,還可以??通過學生相互間的交流、補充,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體現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圍繞小精靈的“能同時過橋嗎?”的問題,引導學生將動物們的體重加起來,與1噸作比較。

400+300+500+100=1300(千克)

1300千克比1000千克重,也就是比1噸重,從而得出結論。

2、充分感受噸。

(1)學生擡每袋重25千克的大米感受1噸。

學生以小組爲單位,每個人都用力抱一抱一袋大米,感受25千克大米有多重,力氣小的同學也可以兩個人擡一擡。

學生操作後彙報自己的感受。

自己推算:1袋大米重25千克,多少袋大米重1噸?(40袋)

教師藉助多媒體演示:每次呈現4袋大米(因爲4袋爲100千克),學生一邊看一邊數:100千克、200千克、300千克、400千克??1000千克。當40袋大米佔滿整個屏幕時,學生會感嘆:哇!1噸有這麼重呀!

(2)再次感受1噸。

師:課前你們都自己測量了自己的體重,互相說一說你的體重多少千克?再互相背一背,感受1個同學的體重有多重。最後再算一算或估一估,多少個同桌這樣體重的小朋友質量纔是1噸。

國小數學《噸的認識》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1克的實際重量,建立1克的實際概念。

2.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質量觀念,知道稱比較輕的物品的質量要用克作單位。

3.通過操作活動,瞭解用天平稱比較輕的物品的方法,在觀察、操作活動中,培養初步的估計能力。

4.通過從實際生活引出質量單位,認識到質量單位與日常生活是緊密聯繫的,瞭解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1克的實際重量,建立1克的實際概念。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知道稱比較輕的物品的質量要用克作單位。

難點:初步建立克的質量觀念,會進行估測,

教具、學具:

教師準備:一個2分硬幣,一些大豆、花生米、圖釘、乒乓球等實物,或其他能表現1克有多重的實物。給每個小組準備一袋護膚霜(用膠布把質量標識貼住)。

學生準備:一個2分硬幣及一些到商場裏購買的標有重量的物品或食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師:同學們喜歡看書嗎?說一說你喜歡看什麼書?三年級二班的同學們正在一起閱讀《動物趣聞叢書》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出示課本情境圖,學生觀察、激發興趣)

2.仔細閱讀你能發現什麼?學生可能發現:這些動物的重量是以克、千克、噸爲單位的。

3.激發學生質疑:你還有什麼疑問嗎?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有:克、千克、噸是什麼?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1噸有多重?

師:這節課帶着這些疑問我們一起來學習。

二、自主學習,小組探究

1.介紹質量單位

平時我們常說的物品有多重,實際是指物品的質量有多少,像克、千克、噸這樣的表示物品有多重的單位叫做質量單位,表示較輕的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克作單位,今天我們就先來認識質量單位--克。

板書課題:質量單位--克的認識

2.猜一猜1克有多重?

根據自己的認識,結合身邊常見的物品來猜一猜。(板書:猜一猜)

學生可能說大概和一粒花生米差不多,和一個乒乓球差不多,和一顆QQ糖差不多等。

怎樣才能知道到底誰的估計更準確?(學生可能會想到稱一稱。)

(板書:稱一稱)

我們常用天平稱比較輕的物品的質量。(出示天平,介紹天平的構造及使用方法)

3.體驗、操作:1克有多重?(先指導,再體驗)

(1)“1克有多重”?我們先來稱一稱。(用鑷子夾起1克的砝碼)這個砝碼是1克重。把1克的砝碼放在右盤裏面,再把1個2分幣放在左盤裏面,讓學生觀察這時標尺的指針處在什麼位上?(經過學生觀察,使學生明確1個2分幣大約重1克)

(2)讓學生拿出一個2分硬幣放在手上掂一掂體驗1克有多重。

(3)掂一掂,比一比,加深對1克的體驗。

用手掂一掂:一枚二分硬幣、1粒黃豆、一枚一元硬幣、一根羽毛、一片樹葉、一把尺子。比一比哪些物品比1克重?哪些物品比1克輕?

(4)“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大約重1克,哪些物體比1克輕?

三、彙報交流,評價質疑。

1.感受幾克的輕重。

(1)掂一掂,估一估。

請同學們先掂一掂2分硬幣,再掂一掂5角硬幣和一元硬幣,估一估它們各重多少克。

(2)小組合作稱一稱

學生小組合作用天平稱出5角(4克)、1元(6克)硬幣的質量,再掂一掂分別有多重。

(3)遊戲--比比誰的感覺準。

規則:兩人一組,一人閉上雙眼,伸出左手。另一人把1枚硬幣放在他的手心上,讓他說出硬幣重幾克。兩人交替做,比比誰的感覺準。

2.感知並建立10克、15克、20克…的質量觀念。

(1)大家再來掂一掂硬幣。請在手上放10枚2分硬幣,閉着眼睛掂一掂,感受10克有多重;再加5枚現在是15枚,大約重15克,再閉着眼睛感受15克有多重;再加5枚現在是20枚,大約重20克,再閉着眼睛感受20克有多重。(學生掂量並感受)

(2)遊戲左手右手小天平

每個小組的桌面上有一袋護膚霜(用膠布把質量標識貼住),請大家左手放2分的硬幣,右手放護膚霜。當你認爲兩邊一樣重時,看一看硬幣多少枚,再估一估這袋護膚大約重多少克?

請各小組彙報,然後揭開膠布,看質量標識(誤差在±2克內),算估對。

(3)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

我們桌子上還有一些物品(小包裝標識爲10~100克左右的袋裝或盒裝物品),你們從中任選一樣,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有多重?然後再看標識是多重。

3.感知幾十克、幾百克的質量。

想知道你們課前到超市裏買的袋裝食品有多重嗎?請小朋友們找一找包裝袋上的標識,再掂一掂感覺有多重。小組內再交換物品找一找、掂一掂。

四、抽象概括,總結提升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經歷了猜一猜--掂一掂--估一估--稱一稱的過程,認識了質量單位--克。秤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克”做單位。我們常用天平秤比較輕的物品。用天平秤物品時,需要用砝碼。你知道下面這些砝碼各重多少克嗎?教師用實物投影向學生出示砝碼:10克、20克、50克、100克、200克等等。

五、鞏固應用,拓展提高。

1.新課堂第1題,說一說它們的質量。

2.火眼金睛判對錯。

(1)一袋麪包250克。()

(2)一根火腿腸重100克。()

(3)一個西瓜重30克。()

(4)一包話梅重80克。()

3.新課堂第2題,你知道這些物品的質量嗎?

引導學生學會從稱上和包裝上讀出質量,讓學生獨立觀察,相互交流。注意最後一題盤中稱的是2個雞蛋共200克,問題是一個雞蛋的質量是多少克?

4.資料拓展--你知道嗎?(播放音頻,同時課件出示圖片和內容)

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營養,合理的飲食搭配有利於身體健康。國小生一天這樣搭配食物比較好:米飯、饅頭等穀類食物375克,肉75克,魚蝦25克、雞蛋50克、牛奶200克、、豆製品200克、水果75克、蔬菜250克、食用油15克、食糖10克。

總結

同學們,表示較輕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克作單位,那麼,較重的物品用什麼作單位?1千克有多重?1噸有多重?它們之間有什麼的關係呢?有興趣的同學下課後可繼續研究,這節課上到這,下課!

板書設計:

質量單位--克的認識

1克有多重?猜一猜

一枚2分硬幣掂一掂

一個花生米估一估

稱一稱

使用說明:

1、教學反思:回味課堂,我感覺亮點之處有:

(1)創設情境自然有趣,以學生查閱資料爲背景,以幾種動物的質量爲素材,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瞭解了查閱資料的學習方法。同時將學生帶進神奇的動物世界,在瞭解動物質量的過程中,把數學與生物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開闊了學生的視野。

(2)經歷學習的過程,注重學法指導。學生在估一估、稱一稱、掂一掂的過程中建立質量觀念,學生經歷了猜測--驗證--體驗的學習過程,重視彰顯解決問題的策略方法,重視學生的親身經歷和體驗,遵循有感性到理性的認知規律。

(3)在實踐操作中昇華知識。學生們對克的認識如果僅僅停留在“1個2分硬幣重1克”的認識上,是遠遠不夠的。爲了有機地把教學內容與生活中物品的質量建立聯繫,把抽象的質量單位更形象具體化。我讓學生將自己熟悉的花生米、在超市買的食品、以及數學書、鉛筆盒等,先估一估有多重,再用秤稱一稱驗證估計的是否正確。學生通過這些操作,對克的質量觀念是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深刻。學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輕”、逐步發展到用手掂物品、估測物品、用天平稱物品的質量,並漸漸形成了一定的技能,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最後還佈置他們課外到超市瞭解各種物品的質量。把我們的數學小課堂和社會這個大課堂聯繫起來,使學生在實踐中進一步鞏固和昇華質量概念。

在這堂課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凸現了,真正親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在自主學習、自主活動的樂趣中昇華了對克的理解。學生學得主動、學得開心,真正成爲了學習的主人

2、使用建議。

本教案是按照質量單位克的認識--千克的認識--噸的認識3課時的思路設計的,爲使課堂更加開放生成,教學時也可以全部放給學生,實行更開放的數學課堂。

3、需破解的問題。

質量的知識比較抽象,特別是估計常見物體的質量有很大難度。如何幫助學生建立質量觀念?值得繼續探討。

噸的認識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藉助生活中的具體物體,感知和了解噸的含義,通過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1噸的概念,培養用噸這個單位估計物體質量的能力。

2.知道並掌握1噸=1000千克,學會噸和千克之間的換算方法。

教學重點:

認識質量單位噸,知道1噸=1000千克,學會噸與千克之間的換算。

教學難點:

建立1噸的質量概念,形成印象。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提問:我們已經學過哪些質量單位?(克、千克)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師板書:1千克=1000克

2.談話:同學們,課前老師請大家去觀察和了解貨車的載重量,誰願意把你瞭解到的信息與大家交流?

課件出示教材第22頁圖片,提問:老師也蒐集了一些這樣的圖片,碼頭上這些集裝箱,火車皮所運送的都是很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什麼作單位呢?(噸)明確:噸可以用字母t表示。

指出:計量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不用千克作單位。今天我們就一塊學習另一個比千克還大的質量單位噸。

二、交流共享

1.直觀感知,初步認識噸。

(1)課件出示一袋100千克的'大米。

談話:一袋大米重100千克。你平常見過這樣的一袋大米嗎?提過它嗎?提過的說說感受。

學生回答,交流感受。

課件演示,一袋袋地出示,學生跟着100千克、200千克地數,貼滿10張。提問:每袋100千克,10袋多少千克?(板書:1000千克)

指出:1000千克就是1噸,即:1噸=1000千克。(板書:1噸=1000千克)

2.結合實際,進一步認識噸。

(1)師:課前我們測量了自己的體重,你的體重是多少?(指名回答)

教師請體重大約是25千克的同學站起來。

談話:三年級的國小生大約重25千克,4個學生的體重約是100千克。

引導學生想象:如果把這4個學生都壓在你身上,感覺怎麼樣?100千克重不重?想象一下,如果把40個學生全都疊在你身上,會怎樣?1000千克重不重?

提問:估算一下,小組裏所有同學的體重大約有多少千克?全班同學的體重呢?全班同學的體重相加,有1噸嗎?

學生進行估算,並彙報。

(2)實物出示裝有10千克水的水桶,指名上來掂一掂。

提問:覺得重嗎?這是10千克的水,10桶這樣的水是100千克,多少桶這樣的水是1噸?

(3)小結:稱比較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噸作單位。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22頁想想做做第1題。

指導學生看圖,讓學生說說圖中每種物體重1噸,各有多少?

總結匯報:一頭牛重500千克,有2頭牛剛好是1噸;一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水泥重1噸;一頭豬重100千克,10頭豬重1噸;一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1噸。

2.完成教材第22頁想想做做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噸與千克的單位換算,交流時,說說自己思考的過程。

3.完成教材第22頁想想做做第6題。

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觀察,並說說從圖中得到哪些信息。

提問:能用什麼方法來計算?

學生完成後,展示學生的不同解法。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還有哪些疑問?

國小數學《噸的認識》教案 篇八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堂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31—32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過程與方法:能進行質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概括、推導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觀察、比較和猜想推理等活動,培養學生對物體質量估測意識和能力,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一些相關的問題。

教學重點:

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教學難點:

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課前讓學生測量自己的體重。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複習舊知

師:同學們,前面我們已經學過的質量單位有哪些呢?

生:克、千克、斤

師:那麼千克和克又有什麼關係呢?

生:1千克=1000克

師:很好,下面我們一起來看。(PPT出示:填適當的單位)

2、創設情境

師:前段時間正是國慶放假,牛大哥、熊大哥、馬大哥和鹿老弟約好一起出去遊玩,走着走着,他們來到一條小河邊。你們看,他們在討論什麼呢?他們遇到什麼麻煩了嗎?

生:馬大哥要大家一起過橋,但橋邊有個牌子寫着“限重1噸”。

師:那“限重1噸”是什麼意思呢?誰來告訴我?

生:不能超過1噸。

師:“限重1噸”就是隻能是1噸,不能超過1噸的意思。

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新的質量單位“噸”。(板書課題:噸的認識)

二、活動體驗、建構新知

1。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

師:我們一起來想想,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重量是用“噸”來作單位?

生1:大象的重量

生2:飛機的重量

生3:鯨魚的重量

生4:一座房子

生5:一座山

生6:輪船的重量

。.。.。.

師:看來同學們觀察都很仔細,很好,給自己鼓掌吧!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PPT出示用噸作單位的物體,引導學生說出物體及其重量。)

小結:那麼,我們在計量較重物品或大件物品的質量時,常用噸作單位。(噸可以用字母t來表示)。接着讓學生把這句話畫出來,再齊讀一次。

2。感受1噸有多重

師:課前,我讓同學們回去稱自己的體重。現在,體重大約是25千克的同學,請舉手。(接着,我讓4位同學上來)

下面,我們請4位同學上來感受25千克的重量,背一背,說說背完後的感受。

師:好,你先來說說

生1:沒問題,我能背得動。

師:你呢

生2:我也行,感覺很輕。

。.。.。.

師:那現在讓你們把這4位體重約爲25千克的同時背起來,你們能做到嗎?

生:不能,太重了。

師:我們知道,一個同學的體重是25千克,那4個同學的總體重是多少呢?

生:100千克。

師:誰來說說是怎麼得來的?

生:4個25千克就是100千克。

師:很好,我們給他鼓掌。4個25千克,也就是4乘25,就等於100。

師:那照這樣計算,40個同學的體重和又是多少呢?

生:1000千克。

師:說說你是怎麼算的?

生:40個25就是1000。

師:那1000千克也就是。.。.。.

生:1噸。

3、單位換算

接着,讓學生試着說出1噸=1000千克(板書:1噸=1000千克)

師:那麼,反過來1000千克也等於1噸。

(板書:1000千克=1噸)(讓學生齊讀)

師:我們一起來看,生活中,像這樣1袋大米是100千克,那幾袋大米重1噸呢

生:10袋。

師:爲什麼呢?

生:1袋100千克,10個100就是1000,1000千克也就等於1噸。(引導學生說出1噸=1000千克,1000千克=1噸)

師:1頭牛重500千克,那幾頭牛重1噸呢?

生:2頭,500+500=1000(千克)

1000千克=1噸

師:(PPT出示教材第32頁)同學們試着完成課本32頁例8。

(邊巡視邊指導)

師:好,寫好的同學請舉手,看看哪一組完成得最快。

很好,手放下。好,我們一起來說說,4噸等於多少千克呢

生:4000千克。

師:很好,那誰來告訴我你是怎麼想的?

生:1噸是1000千克,4噸是4個1000千克。

師:4個1000千克也就是4000千克。

師:那3000千克又等於幾噸呢?

生:3噸

師:爲什麼呢,誰來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生:1000千克是1噸,3000千克裏面有3個1000千克。

師:3個1000千克也就是3個1噸,也就等於3噸。

同學們,都能聽明白嗎?

生:明白。

三、聯繫實際,學以致用

教材第32頁“做一做”

1。一隻大象重6000千克,也就是()噸。

一輛卡車載質量5噸,也就是()千克。

2。把合適的體重與對應的動物連起來。

50噸80千克6千克4噸

3。解決情境問題

師:剛纔大家知道1噸有多重了。那你們現在你們知道它們能同時過橋嗎?爲什麼?

生:不能同時過橋,因爲他們的體重總共有1300千克,超過1噸了,他們一起過去。這橋就會斷了,他們就掉到水裏淹死了。

師:說得真棒,他們如果同時過橋的話,他們的總體重是多少呢?

生:400+300+500+100=1300千克

師:那1300千克等於幾噸幾千克呢?

生:1300千克=1噸300千克

師:你是怎麼想的呢?(引導學生把1300拆成1000和300)

生:1000千克等於1噸,剩下的300千克就是300千克,所以1300千克=1噸300千克

師:那1噸300千克>1噸,也就是超過1噸了,橋就會斷掉。

師:那他們應該怎樣過橋呢?大家可以先在小組內討論一下,看哪個小組的方法最多、最好。

生1:他們可以一個人先過去,另一個再過去。

生2:也可以兩個人一起走。

生3:還可以讓牛大哥先過去,然後他們三個一起過去。

師:你們的方法真棒,牛大哥他們用了你的方法都安全地過了橋,都很高興。

你們想得真周到。我們過橋時一定要注意安全。

四、全課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師生交流後小結:這節課認識重量單位噸,體驗1噸的重量,計量較重物品或大件物品的質量時,常用噸作單位。還有1噸=1000千克,1000千克=1噸。

教學反思: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教師是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探索、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思想和方法。”

《噸的認識》一課的教學中,通過讓學生觀察體驗,自主探究,讓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反思這節課,我具體概括爲以下幾點:

一、注重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在教學設計方面,選取學生生活實際的素材。本節課裏我採用了大量生活實際的物品,如大象、輪船、貨車等,讓學生易於接受,使抽象的問題一下子變得直觀、有趣。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有助於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審視生活,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數學的興趣。

二、注重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

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數學課程的內容是現實的,學習的過程也應該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過程,學生要有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在自主探索、親自實踐。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將知識發生、發展過程與學生的體驗活動統一起來。由於“噸”是一個比較抽象的質量單位,首先讓學生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然後感受1噸有多重,把抽象的知識在實際操作中去理解。在初步瞭解了1噸大概的重量後,我又以一名25千克重的學生的體重爲例,讓40名同學站起,再次感受1噸的重量,學生對1噸有多重層深入地理解。從具體到抽象,從物化到內化的學習過程,提供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注重學以致用

在練習的設計上,緊密圍繞本節課的重難點進行有層次、針對地練習,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我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在本節課中力求體現:激發興趣讓學生樂學,聯繫生活使學生要學,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學生會學,教學效果良好。

《噸的認識》教案 篇九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重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估計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難點

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教具、學具準備

重100千克的大米、投影片若干張(或用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溝通舊知.

1.同學們學過哪些重量單位?具體描述一下1克與1千克有多重.(可以舉例說明)

2.填空.

1千克=( )克 3千克=( )克

1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

二、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在( )裏填上合適的重量單位.

一筐蘋果約重20( ) 小蘭體重約25( )

一個雞蛋約重50( ) 一輛大卡車能裝貨約8( )

最後一題填單位,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有的學生說出用“噸”做單位,問問他是如何知道的,說不出也不用詳問,教師導入新課.

師說:卡車的載重量很大,上面一題用千克做單位不合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重量單位家族的一個新成員——噸.(板書課題:噸的認識)

三、自主探索,研究問題.

1.教學噸的認識.

(1)各小組彙報課課前所做的實踐活動情況,如:稱自己的體重是多少千克、跟父母一起去商店買5千克的糧食、油或蔬菜……自己拎回家,體會其重量.學生彙報時,教師及時板書有關數量.

(2)提問:那麼1噸到底有多重呢?(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3)引導:假設三年級同學平均每人重25千克,10個同學體重共多少千克?

40個同學的體重多少千克?(可找幾個體重約25千克的同學,讓每個同學都背一背,實際感受一下.)像這樣40個同學的體重約是1000千克,也是1噸.(板書:1噸=1000千克)

(4)提問:每袋水泥重50千克,那麼多少袋水泥重1噸?一桶油重100千克,幾桶油重1噸?

學生獨立計算,然後彙報.

教師小結:40個同學的體重、20袋水泥的重量以及10桶油的重量大約都是1噸.

(5)根據自己課前所做的實踐活動,進行推算,然後彙報“1噸就是……的重量”.

(6)舉例:讓學生舉出重量大約是1噸的物品.

(7)出示書上例題的圖片,讓學生填上合適的單位.

2.教學千克與噸的換算.

(1)出示: 3噸=( )千克 8000千克=( )噸

讓學生任選一題解答,並說出是怎樣想的.

(2)師強調:因爲1噸是1000千克,3噸是3個1000千克,3個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所以3噸=3000千克.因爲1000千克是1噸,8000千克裏有8個1000千克,所以8000千克是8噸.

(3)練習質疑

① 3噸=()千克 5000千克=()噸

② 一隻大象體重6噸,是()千克.

訂正時說出想的過程.

四、看書質疑,全課總結.

1.這節課學習了什麼?你學到了哪些本領?

2.討論:“每兩個重量單位間的進率都是1000”這句話對嗎?

明確:“每相鄰兩個重量單位”與“每兩個重量單位”的不同.使學生清楚的掌握重量單位間的基本進率關係式有兩個,即: l噸=1000千克,l千克=1000克.擴展出的關係式有一個,即:1噸=1000000克.

五、鞏固與反思.

1.(1)日常生活中計量哪些東西的重量用噸作單位?寫出幾種來.

(2)2噸=( )千克 5千克=( )克

7000千克=( )噸 9000克=( )千克

(3)一輛卡車的載重量是5000千克,是多少噸?

第(1)題,日常生活中用噸做重量單位的東西有很多,寫出或說出幾個主要的就行.

第(2)題,讓學生自己做.訂正時,讓差生說一說推理過程.

第(3)題,讓學生口算出答案便可.

2.用一輛載重6噸的卡車運輸建築材料如下.

要使運輸次數最少,該怎樣運?小組同學合作,看哪一個小組的同學設計的方案最好.

品種

水泥

黃沙

石子

磚頭

鋼材

重量

2500千克

4噸

6噸

9噸

2500千克

板書設計

噸的認識

1噸=1000千克

5噸=( )千克 8000千克=( )噸

探究活動

遊戲:張冠李戴

活動目的

通過遊戲使學生進一步熟悉重量單位、長度單位的使用.

活動準備

一些空白紙條,三個紙箱

活動過程

1.教師將三個紙箱放在講臺上.

2.教師發給每位學生一張空白紙條.要求學生在紙條上寫上人名(或物品名).學生寫完後投入第一個紙箱.

3.教師又發給每位學生一張空白紙條.要求學生在紙條上寫上狀態(如身高、體重).學生寫完後投入第二個紙箱.

4.教師再次發給每位學生一張空白紙條.要求學生在紙條上寫上數值及單位.學生寫完後投入第二個紙箱.

5.三次寫的應能連成一句有意義的話.

比如:在第一張紙上寫“張三”,第二張紙上寫“體重”,第三張紙上寫“36千克”,合起來就是“張三體重36千克”.

再比如:在第一張紙上寫“鉛筆”,第二張紙上寫“長”,第三張紙上寫“18釐米”,合起來就是“鉛筆長18釐米”.

6.教師搖動三個紙箱後,隨機地從三個紙箱依次取出一張紙條,連在一起念出來.如有“張三長36千克”這樣單位搭配出錯的,請學生說明錯誤的地方.

製作簡單天平

活動準備

兩隻塑料杯子、粗線、硬紙板、直尺、氈頭筆、衣架、吸管、黏性膠帶

活動過程

1.在每個塑料杯上戳兩個孔——杯口邊各一個孔.將粗線系在兩個孔上,形成環狀.

2.用氈頭筆和直尺在紙板上畫上刻度,把中線畫得突出一些。

3.用膠帶將吸管貼在衣架的下邊,讓吸管指着下方.

4.在衣架的兩個臂上各掛一個塑料杯,並檢查一下,衣架掛在鉤子上的時候兩隻杯子要保持平衡.把刻度盤貼到衣架的後面,當杯子空着的時候讓中線對着吸管.

5.把不同的物體逐個放進杯子裏,比較它們的重量.看看你需要多少東西才能使它們保持平衡.

坐電梯

活動目的

通過來源於生活的實際問題幫助學生進一步地鞏固噸的概念.

活動準備

一張電梯乘坐規定表(應註明限載人數、載重量)

活動過程

1.請學生觀察乘坐規定表.

2.教師進行提問:如果老師要帶你們去乘坐電梯,一次可以坐多少人呢?如果全班54個人都要上去,那一共要乘坐幾次呢?

3.學生根據自己對噸的認識及對信息的觀察,經過計算及討論,得到不同的解答

總結全課,拓展延伸 篇十

1、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能把你的收穫寫到今天的數學日記中嗎?

學生寫完後交流。

2、出示:

生活中有豐富的數學,希望同學們能做一個觀察者、思考者。

數學中有無限的奧祕,希望同學們能做一個探索者、發現者。

[評析:全課總結另闢蹊徑。讓學生交流本節課的收穫,既對學習內容進行了梳理,也在不經意間培養了學生寫數學日記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