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噸的認識教案精品多篇

噸的認識教案精品多篇

國小數學《噸的認識》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重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估計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方法:展示,講授,交流。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同學們學過哪些重量單位?具體描述一下1克與1千克有多重。(可以舉例說明)

一筐蘋果約重20() 小蘭體重約25()

一個雞蛋約重50() 一輛大卡車能裝貨約8()

(最後一題填單位,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有的學生說出用“噸”做單位,問問他是如何知道的,說不出也不用詳問,教師導入新課。)

卡車的載重量很大,上面一題用千克做單位不合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重量單位家族的一個新成員——噸。(板書課題:噸的認識)

互動合作

二、初步認識“噸”

噸是什麼意思?到底有多重?

逐漸展示大約重是1噸的物品,讓學生從常見的物品重量比較中,對1噸的重量的初步認識。

1噸到底有多重呢?其實1噸=1000千克,噸用“t”表示。

板書:1噸=1000千克,1t=1000kg。

今天同學們帶來了許多重量已知的物體,請向大家介紹一下。那有沒有同學帶來以“噸”做單位的物體呢?說明原因。

在生活中你一定看到過可以用“噸”做單位的物體,能簡單的說一說嗎?學生舉例

請你仔細觀察這些物體與你所認識的物體,它們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嗎?學生討論後得出:以噸爲單位的物體都非常大而且非常重。通常計量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用“噸”來做單位。

初步認識了噸之後,老師這裏有一些物品,請你們爲他們選擇一種合適的單位。

舉例:讓學生舉出重量大約是1噸的物品。

三、千克與噸的換算。

1、出示:3噸=()千克 8000千克=()噸

讓學生任選一題解答,並說出是怎樣想的。

2、師強調:因爲1噸是1000千克,3噸是3個1000千克,3個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所以3噸=3000千克。因爲1000千克是1噸,8000千克裏有8個1000千克,所以8000千克是8噸。

3、出示一幅電梯照片,上標註限重量1噸,十三個成人,出示問題

a.如果是孩子可以乘坐幾人?

b.如果全班同學都要乘電梯,至少要坐幾次?(根據本班的人數)

展示交流

用一輛載重6噸的卡車運輸建築材料如下。

要使運輸次數最少,該怎樣運?小組同學合作,看哪一個小組的同學設計的方案。

品種水泥黃沙石子磚頭鋼材

重量2500千克4噸6噸9噸2500千克

四、鞏固拓展

1、這節課學習了什麼?你學到了哪些本領?

2、討論:“每兩個重量單位間的進率都是1000”這句話對嗎?

明確:“每相鄰兩個重量單位”與“每兩個重量單位”的不同。使學生清楚的掌握重量單位間的基本進率關係式有兩個,即:1噸=1000千克,1千克=1000克。擴展出的關係式有一個,即:1噸=1000000克。

五、佈置作業

練習三:2.3

板書設計:

噸的認識

1噸=1000千克 1t=1000kg。

3噸=()千克 8000千克=()噸

國小數學《噸的認識》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質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通過觀察、比較和猜想推理等活動,培養學生對物體質量估測意識和能力,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一些相關的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2、難點: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準備:

主題圖、多媒體課件,課前讓學生測量自己的體重。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猜老師的體重。

教師讓學生猜一猜老師的體重,猜完後教師提問:剛纔同學們在猜老師的體重時都用了同一個質量單位——千克,你們爲什麼不用“克”作單位?

2、師:你們知道世界上體重最大的動物是什麼嗎?它的體重大約是多少?(課件出示藍鯨及有關資料的介紹。)

師:藍鯨的質量要用“噸”來作單位,今天我們就要來認識這個新的質量單位(板書:噸的認識)。你能舉例說說生活中用噸作單位的物體嗎?

3、教師課件出示一些以“噸”爲單位的物體及其相應質量。

教師提問:以噸爲單位的物體,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教師指出:噸是比千克大的質量單位。計量比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噸作單位。噸可以用符號“t”表示。

設計意圖:從猜老師的體重和藍鯨這一世界上體重最大的動物導入,讓學生初步感知噸是一個大計量單位,並通過讓學生舉例、教師圖片展示等途徑,初步建立噸的觀念。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1、初步認識噸。

(1)教師用課件出示第11頁的主題圖。

師:你們看誰來了?這一天陽光明媚,天氣晴朗。小熊、小馬、小牛和小鹿相約到河邊去玩。它們走到一座小橋邊,小馬提議:“這裏有橋,咱們一起過吧。”小熊說:“等等,這裏有個牌子,上面寫着‘限重1噸’呢!”

教師啓發學生思考:限重1噸是什麼意思?1噸有多重呢?“噸”和“千克”有什麼關係?4個小動物能同時過橋嗎?

師:誰知道1噸等於多少千克?

學生憑生活經驗可以說出:1噸=1000千克。

師:那4個小動物能同時過橋嗎?

[學情預設:因爲學生知道了1噸=1000千克,很可能會想到把幾個數加起來試一試的方法。接着教師還可以進一步提出開放性的問題:它們可以怎樣過橋?啓發學生思考:它們可以一個過去後,另一個再過;也可以一次過兩個,還可以??通過學生相互間的交流、補充,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體現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圍繞小精靈的“能同時過橋嗎?”的問題,引導學生將動物們的體重加起來,與1噸作比較。

400+300+500+100=1300(千克)

1300千克比1000千克重,也就是比1噸重,從而得出結論。

2、充分感受噸。

(1)學生擡每袋重25千克的大米感受1噸。

學生以小組爲單位,每個人都用力抱一抱一袋大米,感受25千克大米有多重,力氣小的同學也可以兩個人擡一擡。

學生操作後彙報自己的感受。

自己推算:1袋大米重25千克,多少袋大米重1噸?(40袋)

教師藉助多媒體演示:每次呈現4袋大米(因爲4袋爲100千克),學生一邊看一邊數:100千克、200千克、300千克、400千克??1000千克。當40袋大米佔滿整個屏幕時,學生會感嘆:哇!1噸有這麼重呀!

(2)再次感受1噸。

師:課前你們都自己測量了自己的體重,互相說一說你的體重多少千克?再互相背一背,感受1個同學的體重有多重。最後再算一算或估一估,多少個同桌這樣體重的小朋友質量纔是1噸。

《噸的認識》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鞏固質量單位“克”“千克”,並能進行兩個單位間的轉化。

2、能結合生活嘗試估計出物品的大體質量。

3、能運用所學的克、千克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教學重難點:

能結合生活嘗試估計出物品的大體質量。

教具準備:

體秤、生活實物。

教學構想:

通過克和千克的大小比較、適當重量單位的填寫,以及結合所學質量單位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加深對克和千克的認識,增強與生活的聯繫性。

教學過程:

一、導課複習

1、師:同學們,你們想知道自己的體重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怎樣知道我們的體重呢?

2、認識體秤,簡單介紹。

3、小組合作稱一稱組中成員的體重 (引導學生把學到的知識用於實際生活)

4、你還知道哪些秤?(知識拓展,激發興趣)

二、鞏固練習

1、自主練習P8—10 部分內容 練習比較克與千克之間的大小。

2、補充:填合適的單位。

(1) 小蘭體重32( )。

(2) 一個雞蛋重50( ) 。

(3) 2瓶礦泉水重約( )。

(4) 7粒黃豆約重( )。

3、自主練習P8—11。

(1)引導學生看圖,明確“2元/千克”所指示的意思。

(2)仔細觀察圖中所提供的信息“每千克1元,每人限買1千克”——同位合作解答(2)問,集體交流。

4、自主練習P8—8 獨立完成,注意質量單位的字母表示。

三、作業佈置

找一找周圍還有哪些物品的重量大約是1千克?

《噸的認識》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學生在生活經驗的提煉和重組中認識質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學生在認識噸的過程中逐步完善質量單位這一系統。學會區分質量單位,靈活運用質量單位,會進行單位換算。

3、學生在體驗感受和學習過程中培養初步的觀察能力、估計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加強數感訓練,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繫。

教學重點:

1、學生在體驗感受活動中建立“1噸”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學生能獨立地進行質量單位間的換算。

教學難點:學生在體驗感受活動中建立“1噸”的觀念。

課前準備:課件、課前調查實踐卡、一袋25千克的大米、一桶礦泉水

一、通過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共同認識質量單位“噸”

1、開門見山,直接揭題:

師:小朋友,我們已經學習了克和千克,今天我們來認識一個新朋友——噸!(板書課題:噸的認識)

2、師:上課之前你們收集了許多與噸有關的信息,誰願意和大家交流交流。(3—4個)

(例:一頭大象的質量約重8噸)誰還想說?

聽到這裏,你覺得什麼時候用噸作單位比較合適?(很重很重的物品用噸做單位)

師:對呀!很重很重的物品用噸做單位比較合適,小朋友再迅速地看一下收集的信息,是不是都這樣,你還有什麼想說的嗎?

(如果學生介紹中有介紹,)則順勢介紹大宗物體:(課件)在生活中,還有一些象一堆煤、一堆鋼材、一堆大米等很多物體聚在一起叫大宗物體,它們有很多也很重,通常也用噸做單位。

出示:計量較重或大宗物體的質量時,通常用噸做單位。

二、創設情境,充分感知“噸”

師:看來小朋友都對噸有了初步的認識了,現在我們就進一步來研究它:

(一)、初步感受“1噸”。

1、瞭解噸與千克之間的關係:

師:(點擊大米:局部放大10袋100千克的大米)這是一堆大米,重1噸(出示1噸)關於1噸你知道什麼呢?是嗎?我們來看看。(分開)對嗎?你是怎樣知道的?(1袋100千克,10個100千克是1000千克)(1噸=1000千克)(板書)我們也可以說 1000千克=1噸(讓生齊讀一遍)

2、師:1噸大米究竟有多重呢?我們一起來試試:課前老師準備了1袋25千克重的大米,你們都拎過?(拎過了)那老師來了解一下。你是怎麼拎的(一個人拎不動,2人拎)你感覺怎樣?(重,很重)那和他情況一樣的人有嗎?(有)舉手看看。哦!看來很多小朋友都是幾個一起才把他拎起來呢。那其他人呢?你們這些人的力氣真大啊!還有呢?那1袋25千克的大米,看來我們班的小朋友一般都是2(3)個人一起才拎起來的。體驗:那我們就請兩個人來拎拎,感受一下這25千克的大米有多重。拎的過程中教師評價:1、25千克2比較重

那兩袋有多重呢?(50千克)(課件出示疊加上去)那需要這樣的幾個小朋友來拎呢?(4個)在請2個學生走上)這4個人一起合作才能拎得起50千克的大米。繼續看!(電腦出示:4袋)那現在有幾千克了?(學生邊數邊回答:100千克)(出示集合圈用箭頭與100千克1袋聯繫起來)那要幾個人拎?(8個)(再請4個小朋友上來)哦!8個小朋友齊心協力才能拎得動(100千克)出示200千克?要幾個?(16個人)用口訣幫助計算(教師手勢圍8個)哦16個了。300千克?要幾個啊!(教師手勢圍8個)直到500千克,我們全班同學才拎得起500千克的大米,那1000千克就是1噸呢?要幾個人啊?(要80個)那我們需要請外援了,再來1個班,師:1、1噸大米有這樣40袋,需要我們兩個班80個小朋友一起努力才能拎起來啊! 3、調查天數:從自身出發:關於大米,課前我們做了一個小調查,來了解一下。(學生回答)我們一起來算一算。讓學生了解1噸米大約吃4年,引出食堂600人1噸要吃多少天。

國小數學《噸的認識》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認識噸

2、知道噸與克、千克之間的關係

3、初步感受1噸有多重

重點難點:

初步感受1噸有多重

教學方法:

探究研討法、講解法、談話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上節課我們認識了兩個常用的質量單位,誰記得是什麼?

2、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3、小練習,看誰做的又對又快。

3千克=()克

5000克=()千克

()千克=8000克

()克=4千克

4、下面的物品可能有多重?填上合適的質量單位。(自主練習2)

二、新授

1、出示:1912年在大西洋捕到的一條藍鯨重15噸,它的腎重1噸。你知道1噸有多重嗎?(可以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知道的關於噸的知識。)

2、出示小博士的話:1000千克就是1噸。計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噸作單位。噸用t表示。1噸=1000千克

3、感受1噸

4、請幾位學生擡一袋大米,感受一下,這袋大米重25千克,那麼40袋大米大約重1噸。

5、什麼物品一般用噸作單位?

三、鞏固練習

1、自主練習4先看圖,弄清圖意再回答。

2、自主練習5學生自己完成練習同位互相你問我答。補充類似練習,適當擴展延伸。

3、自主練習6指名說說圖意自己完成:這艘船能一次將貨物運完嗎?全班交流

4、自主練習7出示圖畫:認識它們嗎?自己試着填一填說說爲什麼填寫這樣的單位說說你對這些動物的瞭解。

作業

課外小調查:調查常見物品的質量

板書設計:

認識噸(t)

1噸=1000千克

噸的認識教案 篇六

一、教學資料:

人教版課標國小數學三年級人教國小三年數學(上冊)第一單元測量第三部分噸的認識

二、設計理念:

本節課就應怎樣體現新課程理念?是不是在教學量的好處時都就應通過操作活動使學生獲得親身感受和體驗呢?教師在教學以前應認真思考:哪些資料有必要而且有可能讓學生直接去體驗?哪些資料只能讓學生藉助推理和想象進行間接體驗。在教學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的實際含義時,能夠讓學生通過“掂一掂、稱一稱”等活動獲得直接體驗,但1噸有多重就不可能讓學生直接去體驗,只能藉助間接體驗和想象去理解。

三、學情與教材分析:

“噸的認識”是一節常見量的概念教學課,同時又是一個大計量單位的教學。一般來說,學生對於大計量單位接觸較少,觀念的建立是比較困難的,是計量單位教學的難點。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存在這樣的問題:1、親歷體驗較缺乏。因爲計量單位太大,教師常採用觀看圖片、看書等其他一些形式代替學生的親身體驗,結果學生往往很難建立起“噸”的觀念。2、教學難點不突出。課中有建立“噸”的觀念和進率的化聚兩個教學資料。由於建立“噸”的觀念比較困難,很難操作,因此許多教師把剩餘的大部分教學時間放在進率的化聚上,這樣的教學讓學生覺得很枯燥。本課題教學前,學生對重量單位千克和克有了較深的認識,並能夠準確地進行千克和克單位之間的換算,這爲本節課的教學資料作了知識的鋪墊和思路孕伏。先通過兩幅插圖說明噸在實際中的應用,然後結合大米的重量,初步建立噸的觀念,揭示了噸與千克之間的進率1噸=1000千克。之後教材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推算體重幫忙學生哇加深1噸=1000千克的認識,多通過觀察、比較和猜想推理等活動,培養學生對物體質量估測意識和潛力。

四、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明白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明白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質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一些相關的問題。

五、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2、難點: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

六、教學準備

主題圖、多媒體課件,課前讓學生測量自己的體重。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猜老師的體重。

教師讓學生猜一猜老師的體重,猜完後教師提問:剛纔同學們在猜老師的體重時都用了同一個質量單位――千克,你們爲什麼不用“克”作單位?

2、師:你們明白世界上體重最大的動物是什麼嗎?它的體重大約是多少?(課件出示藍鯨及有關資料的介紹。)

師:藍鯨的質量要用“噸”來作單位,這天我們就要來認識這個新的質量單位(板書:噸的認識)。你能舉例說說生活中用噸作單位的物體嗎?

3、教師課件出示一些以“噸”爲單位的物體及其相應質量。

教師提問:以噸爲單位的物體,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教師指出:噸是比千克大的質量單位。計量比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噸作單位。噸能夠用符號“t”表示。

[設計意圖:從猜老師的體重和藍鯨這一世界上體重最大的'動物導入,讓學生初步感知噸是一個大計量單位,並通過讓學生舉例、教師圖片展示等途徑,初步建立噸的觀念。]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1、初步認識噸。

(1)教師用課件出示第11頁的主題圖。

師:你們看誰來了?這一天陽光明媚,天氣晴朗。小熊、小馬、小牛和小鹿相約到河邊去玩。它們走到一座小橋邊,小馬提議:“那裏有橋,我們一起過吧。”小熊說:“等等,那裏有個牌子,上面寫着‘限重1噸’呢!”

教師啓發學生思考:限重1噸是什麼意思?1噸有多重呢?“噸”和“千克”有什麼關係?4個小動物能同時過橋嗎?

師:誰明白1噸等於多少千克?

學生憑生活經驗能夠說出:1噸=1000千克。

師:那4個小動物能同時過橋嗎?

[學情預設:因爲學生明白了1噸=1000千克,很可能會想到把幾個數加起來試一試的方法。之後教師還能夠進一步提出開放性的問題:它們能夠怎樣過橋?啓發學生思考:它們能夠一個過去後,另一個再過;也能夠一次過兩個,還能夠……通過學生相互間的交流、補充,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體現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圍繞小精靈的“能同時過橋嗎?”的問題,引導學生將動物們的體重加起來,與1噸作比較。

400+300+500+100=1300(千克)

1300千克比1000千克重,也就是比1噸重,從而得出結論。

2、充分感受噸。

(1)學生擡每袋重25千克的大米感受1噸。

學生以小組爲單位,每個人都用力抱一抱一袋大米,感受25千克大米有多重,力氣小的同學也能夠兩個人擡一擡。

學生操作後彙報自己的感受。

自己推算:1袋大米重25千克,多少袋大米重1噸?(40袋)

教師藉助多媒體演示:每次呈現4袋大米(因爲4袋爲100千克),學生一邊看一邊數:100千克、200千克、300千克、400千克……1000千克。當40袋大米佔滿整個屏幕時,學生會感嘆:哇!1噸有這麼重呀!

(2)再次感受1噸。

師:課前你們都自己測量了自己的體重,互相說一說你的體重多少千克?再互相背一背,感受1個同學的體重有多重。最後再算一算或估一估,多少個同桌這樣體重的小朋友質量纔是1噸。

3、舉例:讓學生說說生活中什麼東西大約重1噸。

教師能夠用課件出示教科書中的例子,能夠說“如果每個學生的體重是25千克,40個同學的體重就是1噸。”也能夠說“兩頭牛大約重1噸。”還能夠說“兩匹馬與1只熊合起來大約重1噸。”……更就應讓學生說出生活中的實例。(如:一般電梯的載重量是1噸)

4、感受1噸水的質量。

(1)學生彙報自己家上個月或幾個月用水數量(由學生課前去了解)。

(2)師:1噸水到底有多少呢?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把1噸水裝在一個正方體的水箱裏,這個正方體該有多大?

(3)出示一個邊長是1米的正方體:在這個正方體裏裝滿水,水的質量就是1噸。

(4)師:想一想,如果要把這個正方體水箱注滿,大約需要多少時間(課件出示流水速度)。

【設計意圖:設計了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活動,這些教學環節的安排能夠讓學生始終處於較好的學習狀態,在這一過程中充分體驗,建立起1噸的觀念。同時一些環節的設計既拉近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距離,又將數學知識的教學蘊涵其中,較好地整合了數學的三維目標。】

5、噸與千克的換算

教師出示例7:3噸=()千克6000千克=()噸

這部分資料對學生來說不難,能夠先讓學生獨立填寫,再讓學生組內交流,班內羣衆說理、說方法。

【設計意圖:進率學習對於學生來說比較簡單,採取了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反饋的方法來進行教學,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用心性和主動性。】

6、學生獨立完成教科書第12頁“做一做”中的題目。

(1)用噸作單位的物品有哪些?

(2)在一輛載重2噸的貨車上,裝6臺重300千克的機器,超載了嗎?

[設計意圖:邊講邊練,講練結合,有利於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1、學生在教科書中獨立完成練習三中的第1、2題。

第1題,是一組連線題,通過此題的練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質量單位噸的感受。能夠採用先獨立連線,再交流的方法進行。

第2題,先讓學生獨立練習,再羣衆反重點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2、練習三第3題。

此題答案不惟一。只要每輛車裝的機器不超過20xx千克也就是2噸就能夠。由於學生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以裝車的方法也就不同,能夠讓學生髮表不同的意見。

3、改錯(小明的數學日記)。

這天是星期日,早上,我吃了兩個100千克的肉包子,然後就和媽媽一起去市場買菜。

市場上的物品可真多啊!看得我眼花繚亂。我和媽媽轉了一大圈,一共買了1克香菜,2噸西紅柿,3千克雞蛋,1千克白菜和500千克肉。我和媽媽拎着這些東西累得滿頭大汗。

(四)課堂小結

這天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你有什麼收穫?

(五)拓展作業

瞭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噸。如果每月少用1噸水,你認爲能做到嗎?和爸爸媽媽商量一下,能夠採用哪些節水方法?

八、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建立1噸的質量概念。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進行嘗試活動,使學生在嘗試中學習,在嘗試中發現,在嘗試中成功,教師通過“猜體重”激發好勝心,複習舊知,培養學生的估測方法與潛力,利用主題畫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