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活動教案(精品多篇)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活動教案(精品多篇)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活動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感知並認識圓柱和圓錐的特徵,知道圓柱和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

2、讓學生在活動進一步積累認識立體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3、讓學生進一步體驗例立體圖形與生活的聯繫,感受立體圖形的學習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難點:

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探索圓柱和圓錐的特徵,知道各部分名稱。

教學具準備:

配套課件、一些圓柱和圓錐形狀的實物,學生四人小組準備好長方形、三角形、半圓形的小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課件顯示:例1情境圖及自拍圖片(茶葉罐、薯片罐、蛋筒、鉛筆長方體、正方體等)

2、師:這些物體的形狀是各式各樣的。其中哪些物體形狀我們比較熟悉?你能說出它們各是什麼形體嗎?(生答)

3、除了長方體、正方體還有些形體你認識嗎?(學生隨意說說)

4、師:看來大多數同學已經能叫出這兩個新朋友的名字了。今天我們就近距離的接觸新朋友,充分的瞭解他們。板書:圓柱和圓錐

二、聯繫實際,自主探索

1、教學圓柱的認識

(1)觀察例1中的物體,你知道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嗎?(生答,課件顯示)

(2)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時圓柱形的?(學生舉例)

(3)認識圓柱的面

課件出示研究題:

① 圓柱是由幾個面圍成的?長方體和正方體有這樣的面嗎?

② 上下兩個面都是什麼形狀?大小相等嗎?用什麼方法可以驗證?

③ 拿出準備好的圓柱,摸一摸有什麼感覺?

④ 圓柱上下一樣粗嗎?

學生小組合作探討研究題,教師巡視聆聽學生的意見。

全班交流反饋。情各小組代表發言。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教師配以課件演示小結:

① 圓柱有3個面圍成。(課件顯示紅色)長方體和正方體沒有這樣的面。教師講解: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做圓柱的底面,圍成圓柱的面叫做圓柱的側面。(課件上顯示名稱)

② 上下兩個面都是圓形,大小相等。(學生演示自己的驗證方法,教師課件演示上面的圓形往下移動,和下面的圓形完全重合)

③ 用手摸的感覺是底面是平的,側面是彎曲的。

④ 圓柱上下是一樣粗的。(明確課本上所說的圓柱都是直圓柱)

(4) 認識圓柱的高

① 教師:圓柱的高在哪裏呢?是指哪一段的距離?(同桌互相指一指自己帶來的圓柱的高)

② 指名上臺指給全班學生看。明確:圓柱的高是上底面到下底面的距離。(課件顯示)

③ 你能找到幾條這樣的高呢?(明確圓柱的高有無數條)

(5) 練習

下面的物體,哪些是圓柱?爲什麼?

學生口答並說明理由。

2、教學圓錐的認識

⑴課件顯示例題1中的圓錐物體。日常生活中你見過這樣的物體嗎?(學生舉例說說)

⑵拿圓錐又有哪些特點呢?請你們觀察自己帶來的圓錐

物體,完成以下表格。

物體名稱 底面 側面 頂點 高

圓柱 兩個底面是圓形,大小相等 一個側面是曲面 無數條

圓錐

(3)交流圓錐具有哪些特徵?學生回答,教師課件配着演示。

①圓錐由幾個面圍成?

②圓錐的側面有什麼特點?底面呢?

③什麼是圓錐的高?

(4)把自己圓錐上各部分名稱指給同桌看。

(5)怎樣測量圓錐的高呢?利用手中的工具嘗試測量一下,教師巡視輔導。

指名上臺演示,教師課件演示。

3、比較圓柱和圓錐

問:圓柱和圓錐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呢?

三、鞏固深化,拓展運用

1、課本第19頁“練一練”。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口答,並說說理由。

2、判斷說理:

(1)圓柱的高只有一條。( )

(2)圓錐的高有無數條。( )

(3)圓柱兩個底面直徑相等。( )

(4)圓柱和圓錐都有一個曲面叫側面。( )

3、書本第20頁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講評。

教師講解:從正面、側面或上面觀察物體,看到的圖形畫下來都應該是平面圖形。

4、操作題

(1)拿一張長方形紙捲一捲,看能捲成什麼形狀?有幾種卷法?

(2)拿一張正方形紙捲一捲,捲成什麼形狀?

5、書本第20頁第5題

(1)猜一猜,想一想:能得到什麼形狀?

(2)轉一轉,看一看,驗證猜想。

四、課堂總結,梳理知識

這節課上你獲得了哪些新知識呢?和同桌交流一下。

五、作業

圓柱和圓錐的認識教學反思

圓錐的認識和圓柱的認識在研究內容上有其相似之處。認識圓柱後我及時地引導學生進行回顧:“我們是從哪些方面對圓柱的特徵進行研究的?”通過交流學生明白了對於圓柱是從面、直觀圖、高等幾個方面進行研究的。我及時設問:“你打算從哪些方面來研究圓錐?”通過交流學生對學習的方法進行了有效地遷移,學習的積極性得到有效地激發。興趣盎然地投入到觀察、研究之中。對於圓錐,不同的同學有了不同的認識。然後,通過適時地交流和組織閱讀課本,學生對於圓錐有了較好的認識。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的:

1.認識圓,知道圓各部分的名稱,知道同一圓內半徑和直徑的特徵。

2.掌握圓的特徵,理解在同圓內直徑和半徑的相互關係,能根據這種關係求圓的直徑和半徑。

3.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

4.培養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學會用數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圓的各部分名稱及各部分之間的關係

教學難點:圓的特徵

教學圓規

學具準備:圓規、紙片、剪刀、彩筆、直尺

教學過程:

一、生活中找圓,導入新課

師:對於圓,同學們一定不會感到陌生吧?生活中,你們在哪見過圓形。

師:其實,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圓狀物體。中秋圓月、硬幣等都是圓形

師:有人說,因爲有了圓,我們的世界才變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圓的世界,去探尋其中的奧祕,好嗎?

二、操作、探究,自主認識圓的特徵

1、師:剛纔我們看了這麼多的圓,你們想不想把它畫下來啊?

師:平時,你們是怎麼畫圓的啊?

師:比較一下,你覺得哪種方法更好啊?爲什麼?

師:大家都覺得用圓規畫方便,那麼,怎麼利用圓規來畫圓啊?請大家自己試試,遇到問題時,再請教無聲的老師,看看它能給你什麼提示。

讓一位同學邊示範邊說步驟。(顯示畫圓的步驟)指出在畫圓時的注意點。

再讓同學們多畫幾個圓。

2、把自認爲畫的最好的圓剪下來。

師:拿出你的圓,對摺一下,打開;再對摺,再打開;反覆幾次。你發現了什麼?

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這些摺痕相交於一點,這一點就用圓規畫圓時針尖固定的一點。我們把這一點叫做圓心。用字母O來表示。

老師在黑板上表示出圓心,讓學生標出自己圓上的圓心。

3、我們已經認識了圓心,如果我們在圓上任意取一點,連接圓心和這點,這條線段我們把它叫做半徑。用字母r來表示。(邊說邊在圓上表示出來)

讓學生在自己的圓上標示出半徑,再讓一位學生上黑板表示。

指點怎樣量圓的半徑的長度

師:在這個圓上,你能畫出幾條半徑來?他們的長度怎樣。

讓學生自己探究發現,可以同桌、小組之間探討。

老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板書

4、我們再把圓拿出來,看看上面還有什麼奧祕。

我們在折圓時,每條摺痕都通過什麼?它的兩個端點在哪裏?

誰來說說,這是一條怎樣的摺痕?

我們把這條線段叫做圓的直徑,用字母d來表示。請你在你的圓上畫出你這個圓的直徑。一人板演,說說直徑是怎麼來的。

我們怎樣測量它的長度呢?

我們找出了圓的直徑,它是否和半徑一樣也有這樣的規律呢?請你們自己按我們研究半徑的方法研究直徑。

老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板書

5、完成“練一練”第1題

展示講評,說說怎樣想的。

6、學到這裏,你對圓還想說什麼嗎?

可先讓學生在同桌、小組之間討論一下。再彙報,並說說是怎麼想的。

根據學生的彙報,總結演示半徑直徑的關係。

三、聯繫生活,拓展運用

1、口答“練習二十四”第1、2題

在其中講解半徑與圓的大小的關係

2、如果你是設計師,你會把車輪設計成什麼形狀?

說說你的理由。

爲什麼不設計成其他形狀?

四、學生自己總結

師:同學們,剛纔我們一起研究了圓,現在請你閉上眼睛,回憶一下我們的學習的過程,整理一下你的學習收穫。睜開眼睛,你能介紹一下你所認識的圓嗎?

教後反思:

多少年來,在孩子們的心目中,在教師們的課堂裏,數學一直與定理、法則、記憶、運算、冷峻、機械等聯繫在一起,難學難教、枯燥乏味一直成爲學生學習數學的絆腳石。如何讓學生在輕鬆和諧的環境下學習數學知識,這就成了我們教學中最爲關注的問題。

圓的認識是在學生初步認識圓以後進行教學的,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雖然已經初步認識過圓,但對於建立正確的圓的概念以及掌握圓的特徵來說還是比較困難的。一開始我就從學生的生活出發,從生活中感知圓,形成圓的初步認識,畫圓就順理成章,而且比較多種方法認識到用圓規畫圓的普遍性。讓學生試着用圓規畫圓,有困難時再看書,向書本學習。比硬性讓學生看書後畫圓,更尊重學生,也更富有啓發性。畫圓之後,讓學生共同概括規律,是從感性到理性的一種提高,是十分必要的。

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昇華,單靠學生討論是完不成的,關鍵時刻,還需要教師系統的引導和講解。因此在介紹圓各部分名稱時,由老師帶領着認識,當然也是在動手操作中感受圓的各部分名稱。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已經積累了很多的潛在的意識,這時,老師只用稍微點撥一下,老師所要的內容學生就脫口而出。教學過程中,充分放手讓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去猜想、去驗證、去討論、去合作。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我也發現了還需改進的地方,在個別環節的處理上還欠細緻,前後時間的安排上也不是很好。還有,漠視了數學本身的文化背景,漠視了浸潤在數學發展演變過程中的人文背景。如何兼顧知識與技能的教學,如何使我們的課堂活中有實,實中見活,這是我們每個老師值得深思的問題。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三

教材簡析:

圓是國小數學階段最後教學的一個平面圖形,也是教學的唯一一個曲線圖形。從認識直線圖形到曲線圖形,不僅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豐富學生“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驗,而且也能給學生探索學習的方法注入一些新的內容,並使學生的空間觀念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在教學圓的基礎知識的同時,還通過化曲爲直、等積變形這些方法與手段,進一步發展轉化的策略和推理能力。整個單元的教學內容分成四部分編排,本節課教學圓的認識一部分。教學中將數學學習與生活緊密結合,注意由表及裏,逐步深入。例1安排了三個層次的學習活動,通過說圓、畫圓、比較圓與以前學過的其它平面圖形的不同來充分地感知圓。例2結合學生嘗試用圓規畫圓的過程,分別瞭解關於圓的幾個重要名稱,進一步認識圓。例3安排學生通過畫、量、折等活動,深入體驗圓的特徵。練習十七在練習基礎知識的同時,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圓,展開數學思考,發展空間觀念。

學情分析:

本課內容教學前,學生已經初步掌握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基本特徵及其周長、面積公式的計算,對圓也已有了一定程度的直觀認識,部分學生已經能用圓規畫圓,少數個別同學甚至已經知道了圓的各部分名稱,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基礎。而心理學研究也表明,國小高年級階段的學生思維形式主要以形象思維爲主,但抽象思維也有了一定的發展,具有了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故也同時具備了一定的思維基礎。

教學目標:

使學生認識圓,知道圓各部分的名稱,掌握圓的特徵,理解直徑和半徑的相互關係。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

通過操作、探索、發現、交流等活動,初步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創新意識,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交流能力。

通過學習,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學會從數學角度認識世界、解釋生活,初步感受圓的魅力。

教學重點:

認識圓及其特徵,讓學生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

教學重點:

認識圓及其特徵,讓學生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

教學難點:

畫圓,用圓的知識來解釋和解決有關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生:圓規、直尺。

師:圓形紙片、繫着吸鐵石的線、大圓規、硬幣、小圓鏡、長尺。

教學流程:

一、導圓。

師:知道今天要學習什麼內容嗎?

生:圓的認識。(看着大屏幕說。)

1、師:(出示圓形紙片)這張紙就是圓形的。(貼在黑板上)

你在哪些物體上見到過圓,見到過圓形?

生:舉例說圓形。(說到身邊的圓讓學生指給大家看看。)

2、師:老師也帶來了一些與圓相關的圖片,一起看看。(幻燈片播放。)

師:漂亮嗎?難怪有人曾經說過,我們的世界是因爲有了圓才如此美麗、神奇!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走進圓的世界,去探索其中的奧祕。

媒體運用說明:運用媒體第一次播放一組比較簡單、且具有明顯圓的特徵圖片,還與學生實際生活相關的情景和材料,如:CD包、光碟、箭耙、奧運五環、圓形標誌、光環等,使學生能清晰地從圖片的物體上找到比較鮮明的圓,爲學生對圓建立外觀上的感性認識提供了標準,使學生在初次感知圓的基本特徵的同時感受到圓就存在於我們的身邊,初步溝通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並借這些圖片激發學生求知的興趣,爲接下來的學習活動作好知識與情感的鋪墊。

二、畫圓。

1、用圓規畫圓。

(1)導入。

師:學習圓,首先要會畫圓。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這裏的規是指什麼?

生:圓規。

師:會用圓規畫圓嗎?畫一個試試。

(2)生用圓規嘗試畫圓。

師:大家都畫好了,我們來看看電腦動畫是怎麼畫圓的?(課件演示。)

師:假如現在規定圓規兩腳間的距離是20釐米,誰能到上面來把這個圓畫出來?

師生合作,邊介紹方法邊在黑板上畫出圓。

師:這個有粉筆的一腳畫出來的就是一個圓。(生指一指哪些是老師畫出來的。)

2、不用圓規形成圓。

(1)導入:如果沒有圓規,就不能形成圓了嗎?

(2)生:說說可用什麼方法畫圓。

如:瓶蓋(扣在紙上,沿着邊畫),膠布,尺子、量角器……

師:你是利用一個圓形物體來畫的,還有別的方法嗎?

出示:繩子一端連着環形磁鐵。

問:看,這個能形成圓嗎?

生:通過甩形成圓。

(3)師:剛纔我們用圓規畫了圓,用其它方法形成了圓,現在在你心目中的圓的是怎樣的?閉上眼睛,用手指在空中比劃比劃。

生:閉上眼,在空中畫圈。

師:對啊,就像大家比劃的那樣(指着黑板上的圓),圓是一條曲線圍成的。

師:圓是一種曲線圖形。(板書:曲線圖形。)

(4)再舉例。

師:(出示鏡子)這面鏡子上也有圓,你能指出來嗎?(生上前指:外邊一圈就是圓。)

小結:這條曲線就是我們常常所說的圓,這條曲線圍成的圖形是圓形。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中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與感受圓的基本特徵,會用圓

規畫指定大小的圓;能應用圓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2、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3、進一步體驗圖形與生活的聯繫,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提高數學學習

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重點難點

1、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

2、感受圓的基本特徵。

3、會用圓規畫指定大小的圓。

教學難點:應用圓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教學準備:課件、各種不同的含有圓形的實物、剪刀、直尺、圓規。

教學過程

教學例1。

(一)感知生活中的圓。聽,一滴雨水滴在平靜的水面上,蕩起一層層漣漪,看,是什麼形狀?

出示圖片,問:這些物體上也都有圓,誰來指一指。生活中哪些地方還能看到圓?

圓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扮演着重要角色。有必要進一步研究——圓

(二)自主畫圓。先請你想辦法畫出一個圓,並在小組裏交流你是用什麼畫的?

(三)交流感受。你覺得圓和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有什麼不同?

二、圓規畫圓,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

教學例2。

(一)圓規畫圓。

1、認識圓規。如果要畫一個更大、更小或指定大小的圓,藉助你手裏物品上的圓還行嗎?得有一個能調節大小的畫圓工具——圓規。誰能給大家介紹介紹它?

2、嘗試畫圓。你能試着用圓規畫一個圓嗎?試試看。(師同步在黑板上畫圓)

3、展示作品,歸納畫法。

(1)展示完美作品。問:你是怎樣用圓規畫圓的?課件出示畫圓步驟:

①把圓規的兩腳分開,定好兩腳間的距離;

②把有針尖的一腳固定在一點上;

③把裝有筆尖的一隻腳旋轉一週。

(2)展示問題作品。強調畫圓時的注意點。(定點,定長)

4、規範畫圓。如果讓你重新畫一個圓,有信心畫得更好嗎?要讓全班同學畫的圓一樣大,該怎麼辦呢?(腳距?釐米)

(二)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

1、圓心。師:畫圓時,針尖固定的這一點,在圓的什麼位置?你猜這一點叫什麼?(板書:圓心)通常用大寫字母O表示。(生標O)

2、半徑。你能在圓內畫一條線段表示圓規兩腳間的距離嗎?試一試。(指名板演)

小組交流:你是從哪畫到哪的?(辨別圓內、圓上、圓外)

其實,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是圓的半徑,通常用小寫字母r表示。板書:半徑,r。(生標r)剛纔畫的圓半徑是幾釐米?如果要求畫一個半徑5釐米的圓,圓規兩腳間的距離應爲多少?

3、直徑。

你能在圓內畫一條線段將這個圓平均分成兩份嗎?畫畫看。(指名板演)。畫好後在小組內說說你是怎樣畫的?

像這樣通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是圓的直徑,通常用小寫字母d表示。板書:直徑,d。(生標d)剛纔畫的圓直徑是幾釐米?如果要求畫一個直徑5釐米的圓,圓規腳距應定爲多少?(2.5釐米)。

4、練一練第1題。(課件出示)(以毫米作單位,要精確。)

三、合作探究,揭示圓的特徵。

教學例3。

我們認識了圓心、半徑、直徑,其實,關於半徑和直徑還有許多奧祕呢,一起來探索好嗎?

(一)合作探究:出示例3

師:先任意畫一個圓,把它剪下來。(2分鐘夠不夠?)

示:畫一畫,量一量,折一折,在小組裏討論:

(1)在同一個圓裏可以畫多少條半徑?多少條直徑?www.本站baihuawen本站(課件反饋)

(2)在同一個圓裏半徑的長度都相等嗎?直徑呢?

(3)在同一個圓裏半徑與直徑有什麼關係?(課件反饋)

(4)圓是軸對稱圖形嗎?它有幾條對稱軸?(對摺引伸)

(二)彙報。(略)根據學生彙報板書。無數條,都相等,d=2r,r=

(三)你還有什麼發現?在小組裏交流。(你覺得對摺時的摺痕就是圓的什麼?直徑所在的直線就是圓的對稱軸。)

五、回顧總結,賞析提升。

(一)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二)視頻欣賞。後問:圓在建築物中,藝術品中被廣泛運用,大自然中也隨處可見圓的身影。圓美嗎?板書:圓

圓心(O)

同圓中半徑(r)——無數條,分別都相等,d=2rr=d

直徑(d)

作業實踐活動

(四)練習:1.判斷。

2、練習十七第1題。(說說是怎樣想、怎樣算的)。

3、練習十七第2題。(提醒:要在圓中標出相關條件。)

四、拓展延伸,感受生活中的數學。

請大家看動畫片,高興不?

爲什麼車輪要做成圓形?車軸要裝在哪兒?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開展教案 篇五

一、以學生操作探究爲主線,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教學“圓的認識”時,將學生的認知活動統整在一個綜合性、探究性的數學研究活動中。通過自學教材,領悟到圓心、半徑、直徑的特徵;通過動手摺一折,明白“在同圓中半徑、直徑都有無數條”;有了學生折一折、畫一畫、說一說、比一比、數一數等學生動手“做數學”的實踐活動,把“教師講授新知,教師操作演示活動”變成“教師設計活動,學生操作活動,領悟新知”的以學生操作探究爲主線的開放式過程。使學生主動探索,發現和獲得數學知識的同時,學生的情感、智力、等方面得到有效的發展。教師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角色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二、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在圓的畫法教學中,如果按照教材中的編排順序來教學,學生先用準備好的瓶蓋、透明膠、水彩筆、光碟片、硬幣等工具畫圓,然後學習圓的各部分名稱和特性,最後學習用圓規畫圓及畫規定條件的圓。對教材大膽進行了重組,把圓形畫圓工具和圓規同時呈現給學生,讓學生選擇畫圓工具自主學習畫圓,感悟畫圓方法的多樣性,再讓學生比較用圓形工具和用圓規畫圓的特點及區別,使學生明白用圓規畫圓既準確又方便,從而引導到用圓規畫圓的這一教學環節上來,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總結畫圓的步驟、方法和要領等。這樣設計既體現了因人而異,又體現了學生探究學習的主體性。使知識傳授更具連貫性和探索性。這個改變,讓我認識到,教師教學時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應樹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學思想。

數學教學沒有十全十美,總會留下些遺憾,在教學圓的直徑和半徑的關係時,應該讓學生通過量同圓中的半徑和直徑的長度,讓他們發現“同圓中的半徑相等,直徑也相等、直徑是半徑的2倍”。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開展教案 篇六

教學流程:

一、師生談話,導入新課

師出示:

提問:這是什麼圖形?在我們的生活周圍你還知道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形的?

學生舉例說。(硬幣、茶杯蓋的形狀、玻璃器皿的外形等等)

師:現在我們來做一個遊戲:老師這裏有一個布口袋,裏面有很多的東西。我請大家來摸一個圓形?看誰能一下子摸出來。

指名學生上臺操作,提問:你是怎麼判斷出來的?學生回答後,教師提問:

那麼,什麼叫圓呢?它與我們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有什麼不同?

學生回答後,教師進行小結:圓是平面上的一種曲線圖形。

[評析:胡老師的新課導入,從生活實際出發,她能創設讓學生動手摸一摸、猜一猜的遊戲,既符合學生的學習特徵,又新穎有趣,吸引了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

二、動手操作,研究特徵

師:剛纔大家已經認識了圓,那麼,想不想把它畫出來看一看呢?請你在白紙上畫一個圓。

學生自由畫,稍後,教師講評學生的作業:說說你是怎麼畫的?用了什麼方法?

生1:我是用手畫的。師示意他舉起來:象圓嗎?有點象。(教師誇獎他:不用任何東西,也畫得不錯,基本功紮實)

生2:我是用硬幣放在紙上,描出了一個圓形。(還有很多學生也說是藉助了雙面膠等圓形的物體畫出來的,師表揚學生肯動腦筋。)

生3:我是用圓規畫的?

師好奇地問:那你跟大家說說:你是怎麼用圓規畫出來的?

學生介紹他的畫圖方法。

比較一下,誰的方法畫的圓比較好?大家一致同意用圓規的方法比較精確。

3、現在就請每個同學用圓規在第二張白紙上畫一個圓。學生開始操作,

在投影上,老師將一生先畫好的圓進行了演示,同學進行評價。他的線條畫得不均勻,大家建議他重新畫一下。

幾分鐘後,學生全部完成了作業。老師讓大家四人一組,把四個人的圓放在一塊,相互欣賞一分鐘,可以說一句表揚的話。

4、師:欣賞完了剛纔四個同學畫的圓以後,你發現四個人的作品有什麼不一樣啊?

學生說:我發現了四個圓的大小不一樣,畫在紙上的位置也不一樣。

老師提問:那麼,你們知道爲什麼圓的位置會不一樣?

生說:我們把圓規的針尖放在紙的位置不一樣。

師:對呀。你知道這個點叫什麼嗎?它就是圓心。找出自己畫的圓的圓心。並寫上字母O。

師:現在大家都明白了,是誰決定了圓的位置?

那麼,又是誰決定了圓的大小呢?

學生討論後,得出了圓規兩隻腳拉開的大小就決定了圓的大小。

師:如果要用一條線段表示圓規兩隻腳間的距離,小組討論一下,該這樣表示。

教師在黑板上畫的圓上任意畫一條線段,讓學生判斷是否正確。提問:從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什麼?

再畫幾條線段,這是半徑嗎?

那麼,現在你們明白了是什麼決定了圓的大小。

5、小組比賽:10秒鐘,你能畫多少條半徑?學生在自己畫的圓中畫半徑。

你一共可以畫多少條?半徑有什麼特點:你怎麼證明的,說給同桌聽。

生:我是量的。

生:我是折的……

教師進行小結:在同一個圓內,半徑有無數條,所有的半徑都相等。

6、用圓規畫一個半徑是2釐米的圓。同桌評價一下是否正確。

7、玩一玩:剛纔老師給大家發了一個圓形的紙片:老師忘了畫圓心,你能幫助老師給找出來嗎?

生:我把紙條對摺,發現了有一條摺痕,所有的摺痕集中在一點,這一點就是圓心。師:你們同意嗎?摺痕叫什麼名稱呢?

師:請大家看書找出這個摺痕叫什麼?在此基礎上,引出直徑的概念。

師:在自己畫的圓中,畫出幾條直徑,看看直徑有什麼特點。它與半徑有關係嗎?

學生自由操作,同桌學習交流:得出了在同一個圓內,直徑有無數條,所有的直徑都相等,而且直徑是半徑的兩倍(半徑是直徑的一半)。

用字母怎麼表示呢?學生繼續看書。

三、總結評價,愉快作業

通過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請大家閉上眼睛想一想。

作業:邊聽音樂,邊用學過的圖形拼圖。(用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圓形等拼成不同形狀的圖形,看看誰的動手能力最強)

活動結束後,進行小結評比。

聯繫生活實際想一想:數學有什麼用?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活動教案 篇七

一、教學內容及教材分析

1、內容

《圓的認識》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第十一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內容。

2、教材分析

圓是國小數學“空間與圖形”領域裏最後教學的一個平面圖形,也是教學的惟一一個曲線圖形。學生對平面上常見的直線圖形的認識經驗將有助於學生對曲線圖形的認識,這也是學生對平面圖形認知結構的一次重要拓展。通過“圓”的教學,本單元在教學圓的基礎知識的同時,還通過化曲爲直、等積變形這些方法與手段,進一步發展轉化的策略和推理能力。全單元的教學內容分成四部分編排,本節課教學第56--57頁圓的形狀特點以及圓心、半徑和直徑的認識。教學中採用由表及裏、逐步深入,來體驗圓的特徵。教學重點是用生活中典型現象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探索、驗證圓的特徵。難點是圓的概念,歸納圓的特徵。

二、學情分析

1、學生已有知識基礎

在低年級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對圓有了初步的認識。可以在衆多所畫圖形中較爲準確地辨認出圓。有一定的研究圖形特點的方法積累(如: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研究)。用測量或對摺的方法來驗證出長、正方形邊和角的特點的。這些方法對課堂中學生研究圓的特點有一定啓發。

2、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和學習該內容的經驗

學生能夠體會到圓廣泛的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之中,並能舉出生活中圓的例子。但不能很準確地對於生活中圓的例子進行準確性描述。舉例說出生活中見到過的圓,學生回答:筆筒、膠條??不能正確認識到這個物體上的某個面是圓形的。也有的同學將各類球體列入到所謂“圓”的行列之中,看來學生對於“圓”與“球”的概念不清,需在教學環節中加以正確引導。對於列舉圓在生活中的應用,只能想到車輪被做成圓形的是使得其行走起來更平穩,但不能作出充分的理由解釋。

3、學生學習該內容可能的困難

儘管學生在低年級的學習中已經初步認識過圓,而且我想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也可以使學生學到圓方面的很多相關知識。但對於讓學生做到真正深入認識圓是由之上的若干個點連接而成,以及在學生頭腦中充分體會到圓的各點分佈均勻性和廣泛的對稱性還是比較困難的。

三、學習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通過觀察、從生活中找圓、藉助實物畫一畫、折一折等活動來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並能用字母表示出圓的各部分名稱。能正確指出同一個圓中圓的圓心、半徑和直徑。

(2)通過畫一畫、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動探索圓的半徑和直徑的各有無數條,找出直徑與半徑的關係,並能用語言準確的描述在同一個圓中直徑是半徑的2倍,並能用字母表示這一關係。

(3)通過教師口述、示範畫圓的方法,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的方法。

(4)結合具體的情境,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繫,並能用圓的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簡單現象。

四、教學重點:

用生活中典型現象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探索、驗證圓的特徵。

五、教學難點:

圓的概念,歸納圓的特徵

六、評價設計:

1、通過問題1以學生是否能從生活實物中找出圓,並通過問題2、問題3畫一畫、折一折正確指說圓各部分名稱(論述式評價),能否正確完成P42第1、2題以及課堂練習來完成對目標1的評價。(紙筆式評價)

2、通過問題4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等活動參與的情況(表現性評價),以及學生能否說出圓的直徑和半徑的條數及它們的關係來評價目標2並且鞏固對圓的認識。(論述式評價)

3、通過教師口述畫圓的方法,讓學生動手操作畫圓,標出各部分名稱來完成對目標3以及目標1中“知道圓的各部分的名稱,能正確指出指定圓的圓心、半徑和直徑”的評價。(紙筆式評價)

4、通過觀察實物從中抽象出圓、找生活中的圓等活動。完成目標4.(表現性評價)

七、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情境導入

問題1: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見過圓?

(出示圓形紙片)這是什麼圖形?想必對於圓同學們一定都不會感到陌生吧?想想看,生活中你們都在哪見到過圓形?(學生舉例過程中,對於描述不準確、概念有誤的及時引導和糾正。如:“膠條是圓的” 應描述爲“膠條輪廓的形狀是圓形的”)

今天老師也給同學們帶來了一些,想共同來欣賞一下嗎?

(圖片:一些古代、現代的圖標、交通標誌、實物,自然現象)

師配合解說:走進圓的世界,我們看到了古代的??

師:在這些圖片中,你們都找到圓了嗎?看了這些圖片給你們什麼感受?

師:??有人說,因爲有了圓,我們的世界才變得如此美妙而神奇。這麼簡單的圖形爲什麼受到人們的如此鍾愛呢?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圓的世界,去探尋其中的奧祕,好嗎?

(板書:“圓的認識”)

設計意圖:從學生平常見過的圓的直觀形象的回顧入手,喚起學生生活中的一些圓的經驗和知識,爲學生進一步學習院的知識奠定基礎,並讓學生感受圓的神奇魅力,有學習圓的興趣,激發學生探究圓的知識的興趣。

(二)、學習新知

問題2:你能想辦法在紙上畫一個圓嗎?

以小組爲單位,利用手中學具看看在規定時間內哪組想到的畫圓方法最多。 (設計意圖:讓學生實際操作用自己的方法畫圓,在合作、交流中對圓形成初步的表象。)

問題3:你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嗎?

教師提出問題和要求,學生操作。

(設計意圖:通過折一折、畫一畫、剪一剪、量一量,認識圓心、半徑、直徑等各部分名稱。)

問題4:在同一個圓內,有多少條半徑,多少條直徑?直徑和半徑的長度是什麼關係?

(1)動手畫一畫、折一折直徑和半徑,看分別有多少條。

(2)動手量出直徑、半徑的長度、找出直徑和半徑的關係

(3)直接動手對摺、再對摺找出關係

(設計意圖:讓學生知道在同一個圓內,半徑和直徑有無數條,直徑是半徑的2倍。)

問題5:怎樣才能既準確又方便地畫出一個圓呢?

(1)認識圓規,師介紹圓規的用途。

(2)大家試着用圓規來畫一畫圓?

(3)爲什麼同樣用圓規來畫圓,有人畫得那麼快?有人卻畫得很慢?有人畫得很圓滑,有人卻畫得不很漂亮?猜猜他們可能在哪出了問題?

(4)師演示用圓規畫圓的方法:要想準確的畫出應該在哪畫呢?(圓心確定了圓的位置)畫多大呢?(半徑確定圓的大小)

(5)掌握了正確的畫圓方法讓我們再來一起畫一畫。

指名上臺來演示,其餘學生在本上畫,並標出各部分的名稱。

(設計意圖:使學生能夠準確的畫圓。)

(三)練習

(1)用彩色筆標出圓的圓心、半徑和直徑。(課本練習十四第1題)

(2)對答遊戲(每兩個學生一個組):一個學生說直徑長度,一個學生答半徑長度,一個學生說半徑長度,一個學生答直徑長度,

(3)在圓中所有的線段中( )最長。

(4)按要求畫圓,並觀察發現了什麼?

A、半徑2釐米

B、半徑2.5釐米

C、直徑4釐米

設計意圖:讓學生理解圓心決定圓的位置,半徑決定圓的大小。

(5)體育老師在操場上怎樣畫圓?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討論,自主發現規律,內化新知,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應用圓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小結

(1)談古論今,感受圓文化。

(2)結語:從古至今,正因爲有了圓而使生活變得格外多姿多彩。

(五)作業

一、基礎題(A組題)

1、填空。

(1) 在同一個圓裏,直徑是半徑的( )。

(2) 把一個圓規的兩腳張開4釐米,畫一個圓,它的直徑是( )。

2、判斷。

(1) 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 )

(2) 所有的半徑都相等,所有的直徑都相等。( )

(3) 半徑決定着圓的大小,圓心決定着圓的位置。( )

(4) 直徑6釐米的圓比半徑4釐米的圓大。

3、綜合練習。

(1) 畫直徑和半徑。

(2) 學會量沒有圓心的圓的直徑。(課本練習十四第3題)

(3) 畫圓。(課本練習十四第2題)

(設計意圖:根據本節課學習目標,設計與圓的半徑、直徑、圓心知識有關的不同題型的題目,使學生牢固掌握圓的特徵。)

二、提高題(B組題)。

1、設計廣場花壇的噴水裝置時,如果你是設計人員,噴頭放在那裏?噴水距離應該滿足什麼條件?爲什麼?

2、車輪爲什麼要設計成圓的?車軸爲什麼要裝在圓心?

設計意圖:聯繫實際生活中圓的應用,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圓,開展數學思考,發展空間觀念。初步學會應用圓解決和理解生活中的圓。估計完成時間10分鐘。

3、在一張長方形紙片中畫一個最大的圓。(想一想:如何找出圓心,確定半徑?) (設計意圖:本題是一道開放性的練習,比如尋找圓心,有多種不同的方法。通過練習,既培養了學生思考問題的全面性,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而且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提高。)

(六)板書

1、直徑 有無數條在同一個圓中

2、半徑 有無數條

3、直徑的長度是半徑的2倍

圓心確定圓的位置,半徑確定圓的大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