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道德課堂有效形態”的實踐與研究

智慧課堂,澆灌“春藤”生命的綠

“道德課堂有效形態”的實踐與研究

——四附小“道德課堂有效形態”的實踐與研究

一、 課堂形態名稱:智慧課堂

二、“智慧課堂”實施背景:

在“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背景下,我校繼承原百爐屯“自主互助”的潤澤課堂的精髓,遷新校的五年來,我校結合實際現狀,以春藤精神爲象徵,探索並實施了“智慧課堂”。智慧課堂以主推小組學習,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經過五年的摸索和實踐,我們在課堂改革的道路上且行且思。但通過對當下的課堂進行觀察和分析,仍然存在課堂效率低下的諸多問題,在小組學習過程中存在以下表象:

1.學生吵吵鬧鬧、但交流學習心不在焉。

2.學生對於淺顯的問題表現異常活躍,高高地舉手,但遇到思考性的問題,課堂氣氛沉悶,課堂上真正的學習並沒有發生。

3.……

基於以上現狀,結合我市“基於標準的教學”的思想引領 ,我校進行了符合校情的“智慧課堂”課堂形態的深層次的探索與實踐。

三、“智慧課堂”一般表述:

所謂“智慧課堂”,它是針對知識課堂教學而提出的智慧課堂教學,是指智慧課堂中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教學策略等以學生的智慧發展爲價值追求,以教師的教學智慧爲根本條件,建立在教師獨特的課程認識基礎上,在教學設計、教學實施以及教學評價中體現“轉識成智”,促進學生智慧成長的教學過程。其本質是一種追求創造性與智慧性的教學。

在實施中,“智慧課堂”的“智慧”從以下三方面體現:一是課堂上學生動起來。這個動,既是動口說,動手做,更是動腦想。在智慧課堂上,充滿智力的學生活動貫穿課堂始終。基本的課堂流程充分體現了這一特點。基本流程是:教師創設情境啓發誘導——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或值得探討的問題——學生先獨立思考以上問題並初步形成自己的見解——小組合作形成集體意見後班級展示交流(教師在學生的疑難處點撥)——檢測練習完成課堂評價——感悟拓展。

二是課堂氛圍生動活潑。課堂氣氛生動活潑,能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能吸引學生主動思考、合作與探究,積極交流。

三是教學中充滿生命的律動。學生首先因智力的成長而感受到智慧的成長、精神的成長,從而體會到生命的美好;其次,在“智慧課堂”上,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考慮學生的自我感受。師生之間相互尊重,彼此關懷,一起體驗成功和挫折、分享發現和認識,共同體會與人合作的快樂、成長的美好、生命的意義。

四、“智慧課堂”教育理念

(一)體現了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

1.突出強調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性。“智慧課堂”理念之一就是教師要啓發引導學生能提出自己的問題,課堂圍繞學生的問題展開。

2.強調學生獨立思考、學會思考是課堂的核心。“智慧課堂”的理念之二是讓學生的智力活動貫穿課堂的始終,學生獨立思考並形成自己的初步見解是課堂展開的基礎,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

3.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智慧課堂”每一個學科的課堂流程都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堂上,學生的智力活動貫穿始終。先是提出自己的問題,再獨立思考,然後小組合作,後展示交流,最後完成檢測練習。

4.注重核心素養目標的落實。“智慧課堂”注重核心素養目標的落實,讓學生在學會知識、獲得能力的過程中掌握學習方法,發展個性,培養創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漸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

5.強化課堂評價的功能。“智慧課堂”的課堂評價具有檢查、診斷、反饋、激勵等多種功能。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發展和變化。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體現了“道德課堂”的核心理念

1.關注學生的自我感受。“智慧課堂”要求教師課堂上對學生學習成功抱以積極期待,課堂學習圍繞學生的問題展開,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顧及學生的自我感受。

2.重視師生“學習共同體”的構建。“智慧課堂”要求教師實現角色的轉變和重新定位。教師要把課堂放手給學生,成爲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和促進者,和一起感受成功和挫折、分享發現和成果。

3.關注課堂文化和師生生命成長。“智慧課堂”要求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相互尊重,彼此關懷,一起感受成功和挫折、分享發現和成果,共同體會合作的快樂、分享的幸福、成長的美好、生命的意義。

五、“智慧課堂”理論依據

(一)課程標準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圍繞學生提出的問題展開學習,真正落實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摘自第3頁)。

2.《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自己發現和提出問題是創新的基礎;獨立思考、學會思考是創新的核心;歸納概括得到猜想和規律,並加以驗證,是創新的重要方法。

(二)“道德課堂”的理論

1.“道德課堂”理論指出,“道德課堂”是生命課堂,是教師、學生延續生命發展的地方。課堂,應該充滿生命的活力。

2.“道德課堂”要求師生之間構建“學習共同體”,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處理好與學生、文本、環境、教育資源和教學經驗之間的關係。

3.“道德課堂”從關注課堂方向,到關注課堂道德、關注課堂生命,到關注課堂文化(課堂生態)的重建;一步步走上了“構建道德課堂,提升師生生命質量”這一教育生態文明之路,確立了新課程課堂教學的主題與目標。

(三)李希貴《爲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中的相關理論

一切教育都應該從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入手。一切教育都必須從關注人本身的需要出發。

(四)朱永新的《新教育》理論

理想課堂的境界是展開三重對話:人與知識(世界、文本)的對話、人與他者(教師、學生、其他讀者)的對話、人與自己的對話(反思性的),讓知識與社會生活、師生生命產生的深刻共鳴。

(五)左藤學《靜悄悄的革命》中的相關理論

要實施以“學”爲中心的教學,應當讓每個兒童持有自己的課題,相互探究,相互交流,相互啓發,我們將之稱爲“活動的、合作的、反思的學習”。

(六)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中的相關理論

教師的任務就是要不斷地發展兒童從學習中得到滿足的良好情感,以便從這種情感中產生和形成一種情緒狀態——即強烈的學習願望。

六、“智慧課堂”的實施

(一)強化校本研修突破形態瓶頸

針對智慧課堂實施過程中的瓶頸問題,學校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以校本教研爲抓手,以問題爲中心,以行動研究爲重點,以教研組爲單位組織開展課堂教學改革研討活動,以年級組爲單位開展集體備課,集體備課過程中深入探索學習目標,使其具體化,並針對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中某一個環節深入探討。並指定固定教師以課例的形式進行授課。觀課教師從教師小組合作問題設計的有效性、小組討論的有序性、課堂展示的高效性等多個角度進行課堂觀察,參與觀課活動的所有教師,須針對此課例展示及時在觀課量表中作出自己的評價、反思,切實通過課例研討助推智慧課堂形態的探索,切實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問題。

(二)校本研修效果突出

通過集體研討,教師的目標意識越來越強,課堂落實也卓見成效,老師們每一節課都能努力地把握幾個關鍵點:是否有清晰的目標,是否有廣度的合作,是否有清晰的活動,是否有及時有效的評價。教師將集體探討的智慧以課例研討的形式強化落實一段時間之後,不僅合作意識增強了,最關鍵的是課堂上,小組合作也初見成效,課也上的越來越高效。

(三)“智慧課堂”實施流程

遵循面向全體,關注差異,共同進步原則,學校首先以中高級爲領頭羊,在班上組建成科學有效的學習小組。在實施中學科教師要按學生不同程度合理編排班級學習小組(如:T形桌椅擺放,八人一組中,優差生、中差生對子互坐,組長面向全體組員),小組長由學生推薦,前提是能帶領大家共同學習進步的學生。然後,通過班主任座談會,經驗交流,課堂觀摩等,逐步在各個年級展開,達成各班都構建成學習小組,有規範的課桌擺放等。

“智慧課堂”遵循一般的教學流程,四附小“智慧課堂”的一般流程是這樣的:

1.語文課堂流程:

自讀自問——自學——小組合作——展示交流,評價——拓展

(1)自讀:遵循人類的閱讀規律,培養終身閱讀的能力,每篇課文的學習都從學生的獨立閱讀開始,使學生對文本進行整體感知。

(2)自問:每個學生圍繞課題或課文內容,提出自己的疑問或自己認爲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在自問環節,需要教師的精心備課,能預設學生會提出哪些問題;在教學實施中,引導學生對問題篩選,選取有價值的問題做進一步探究)。

(3)自學:學生帶着自己的問題,和大家交流過的值得探討的問題,藉助工具書,再次獨立讀文、思考,形成自己的初步見解。

(4)小組合作:學生帶着自己的自學成果,到小組內分工合作,形成更完善的意見。然後兵教兵,落實人人都學會的課堂目標。在這個環節要落實讀好課文的學習目標。

(5)展示交流,評價:各小組彙報自己的學習成果,組與組之間相互評價、補充,教師點撥。

(6)拓展:學生圍繞本篇課文或本節課的學習,談自己的學習心得,或以課文爲窗口,帶學生走進更廣闊的閱讀天地,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終身學習的習慣和能力,讓語文學習與學生生命成長打通。

2.數學課堂流程:

問——研——點——評——悟

用“問題”激發學生的思考,以問題爲主線,以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一分析、解決問題爲整節課的全過程.

(1)問:“疑是思之始,學之端”。這裏的“問”是疑問的意思,也是問題的意思。教師要想辦法創設與本節課有關的問題情境,在學生的心理製造懸念,衝突、矛盾或共鳴,從而提出本節課所要研究的問題,激發學生探求新知的慾望。

(2)研:學生帶着疑問和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先獨立思考,查閱資料,形成自己的初步見解。在此基礎上,再小組合作,先達成共識。然後兵教兵,落實“人人都學會”的課堂目標。

(3)點:各小組彙報自己的學習成果。教師對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精準點撥。

(4)評:通過習題檢測學習效果,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

(5)悟:感悟知識原理,感悟探究方法,感悟數學的奇妙及其與生活的聯繫。

3.英語課堂流程:

交流熱身——情境導入——小組活動——拓展練習——總結評價

(1)交流熱身:教師可以用歌曲或歌謠的形式與學生課前熱身交流,使學生快樂地進入學習狀態。

(2)情境導入:創設與學習內容相關的情景進行導入,激起每個學生主動探索、求異創新的慾望。

(3)小組活動:TPR活動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自主探究、展示交流。

(4)拓展練習:在拓展練習的過程中檢測學生學習效果,強化對語言本身的感知。

(5)總結評價:採用自評、互評和師評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綜合評價。

語數英的教學流程都體現了課前預習、課中小組合作環節,也就是說,在一節課前,先要給學生安排一定量的合適的預習作業,這個預習作業應該緊扣目標,又與上課時所涉及的問題不在一個層次。它是爲上課時要解決的有價值的核心問題(大部分學生不能單獨完成)做準備的。預習作業要求學生必須獨立完成,課前,老師要有檢查。

上課起始,教師引入教學內容後,通過課件展示基於課標和教材內容設置的表述具體、清晰、簡練、可操作性的課堂學習目標,以課件展示形式出示易操作的自學指導。自學指導的制定要做到層次分明,把握好四個明確即:明確自學的內容與範圍,明確自學的方法,明確自學的要求,明確自學的時間。(自學時間可以口述,不用數字顯示,同時要簡單明瞭、易於把握且富有可操作性、可測性)。

根據學科、教材特點,自學指導的呈現既可整體呈現(如整體內容簡單明瞭、易於掌握、便於整體檢測練習時),也可根據需要分條呈現(如整體內容比較繁多,需要各個突破、分項檢測練習評價反饋時)。一定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搞“一刀切”。

教師根據孩子特點,堅持每次自學前方法的指導,並使學生學會自學方法,提高自學能力。(如:低中段孩子的自學指導,教師要用一定時間給予方法的指導;高段孩子,教師可以放手給予孩子。)

在展示之前,小組成員之間,根據個人、同伴、小組等自學情況互相交流預習成果,然後讓後進生、組代表進行回答問題、板演操作等,其他同學針對回答傾聽補充、針對板演細心觀察、找尋錯誤,練習糾錯。展示過程中如果出現共性問題(大部分同學都不能突破)或產生新問題,小組成員之間或小組之間還要合作,讓優秀的同學(小組)帶動其他同學(小組),共同完成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總之,在交流展示環節使學生在合作探究的實踐過程中始終處於主體地位。通過生教生、師點撥,既增進孩子的團結互助意識,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以致用能力,又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真正讓後進生參與其中,回答問題、進行板演等,出現錯誤要正確面對,不要讓課堂展示始終成爲優等生的舞臺。同時,教師要對難點進行引導、更正、梳理,尋求規律,幫助學生歸納學法,指導學生運用、活用,適時地進行總結提升,以保證學習目標的確切達成。同時,老師要採取多種評價方式對目標的達成度進行檢測,以清晰瞭解本節課的目標是否達成,達成度是多少。

評價檢測要一改傳統教學中生做師評的單一模式,換以生生互助糾錯,小組成員互評互教等方式,教師只是起到一定的引導和組織作用,評價方式也要注意多維化,有梯度性,積極發現此環節實施過程中學生身上折射出的閃光點,突出過程化評價。

七、“智慧課堂”成效

爲確保智慧課堂落地紮根,學校把智慧課堂寫進了學校的三年發展規劃中,分梯度進行。遷校五年來,學校每學期都在全校範圍內開展了“春藤杯”課改驗收課大賽,評出了校級的一二三等獎。智慧課堂的成效初顯:課堂發生很大的變化。老師退到幕後,成爲課堂的組織者和參與者,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課堂變得積極中有秩序。學生的語言表達和自信等品質也在提高。小組合作不再是無序雜亂的,而是條理分明、訓練有素的。在三年發展規劃督察中,全國知名專家蘇小平一行幾人觀摩了我校的“智慧課堂”後,給予了肯定和讚許。這更堅定我了們走下去的信心。

智慧課堂,既是教師才華展示的舞臺,也是學生髮展的平臺。當然,智慧課堂在實踐中,還有很多的瓶頸問題未能突破。還有很多實際操作方面的東西有待探索。可是,我們深信,只要堅持走下去,智慧課堂,一定會像一股清冽的泉水,澆灌四附小這個小而精的校園,讓校園的師生,如春藤般綻放出生命的綠,綠滿校園。

這裏是一片春天,因爲這裏有春藤的綠色爛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