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培養良好寫作習慣,讓學生愛上作文

培養良好寫作習慣,讓學生愛上作文

培養良好寫作習慣,讓學生愛上作文

【摘要】如何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讓我們的學生由懼怕寫作變爲熱愛寫作,這是多年來一直困擾着語文教師的棘手問題。本人認爲語文教師首要做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可能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方式,本文主要從培養觀察、積累的習慣,培養用心說話、說真話、訴真情的習慣,培養自改作文的習慣這三個方面進行闡釋。

【關鍵詞】寫作習慣 觀察、積累 自改作文

【正文】

作文,對於大多數國中生來說,無疑是最頭疼的事,究其原因就是學生的作文能力不高。那麼如何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使之達到一定的水平?我認爲關鍵在於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良好的作文習慣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和寫作水平的基礎,沒有養成良好作文的習慣而去指導如何立意、如何謀篇佈局等,無疑是“揠苗助長”,勞而無功,反而會使學生感覺到寫作文是困難的,從而產生一種望而生畏的心理,一種牴觸的情緒,使學生喪失作文的信心和興趣。

本文結合我在作文教學中的具體做法,略談一下良好作文習慣的培養。

一、培養善於觀察,善於積累的習慣。

很多害怕寫作文的學生常常覺得無話可說,無事可寫,原因之一就是對生活缺乏觀察,缺少對生活的體驗。所謂觀察,就是要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想。因此,要做到“事事”留心,“時時”注意。“事事留心皆學問”,一種昆蟲,一株植物或一個小動物都是寫作的好材料,好樣本,只要你平時多留心、多觀察。有句話說的好,“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所以首先必須熱愛生活,只有熱愛生活,才能妙筆生輝;其次是觀察生活,只有觀察生活,才能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醜惡;最後是要自己的思想,對生活中周圍的點點滴滴有自己獨到的看法和見解。只要我們善於觀察,寫作的源泉就會滔滔不絕。不是有這樣一首詩,“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觀察就是要汲取生活的源泉。

如朱自清的《春》這篇文章,爲什麼作者能將人的性靈賦予山水、太陽和各種花草,把大自然描摹的這樣可愛呢?正是由於作者細心地觀察春天山水、太陽的變化,觀察小草萌發的樣子,觀察春花開放的情態。整篇文章都洋溢着愛意的描寫,使人讀起來興味益濃。所以真正的作家,大都是熱愛世界,熱愛大自然,觀察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一草一石,一花一木,一鳥一蟲,只有愛得深,纔會觀察地細,進而寫出趣味盎然的作品。

除了善於觀察以外,還要善於積累。魯迅先生也曾說過:“必須如蜜蜂一樣,採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這就是說,積累在寫作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的學生之所以能下筆千言,一氣呵成,就是因爲他們材料儲備豐富,平時看了很多的課外知識。爲此,在具體的教學活動當中,教師應創造多種情境,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點滴,多作勤作讀書筆記,把平時看到的現象,讀到的好的文章都記錄摘錄下來,這樣,在寫作時才能左右逢源,如魚得水。

二、培養用心說話、說真話、訴真情的習慣。

我手寫我心,作文就是要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開,要坦白,不能隱瞞。但是在學生的作文當中,卻很少能這樣。許多學生的作文內容是假的,人是假的,事也是假的。相應地,感情自然不會真實。長此下去也便失去了生活的真實性。“動人心者,莫於情也”,有些文章內容寫得很好,很有文采,但沒有真實的感情流露貫穿其中,那是很難吸引讀者的。“斯讀者能生情,必先作者心有情”這就是說,只有你吐露了真情,文章也就有了真情,這樣才能讓讀者感到真實可信,才能使文章產生波瀾起伏,讀後讓人蕩氣迴腸,流連忘返,文章也纔會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七年級下冊人教版的教材《最後一課》,這是一篇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文章以一個淘氣調皮的男孩作爲主人公,通過他心理變化的描寫表達了阿爾薩斯地區人民對侵略者無聲的抗議,表現出他們對祖國的戀戀深情。這篇文章能得到喜愛,正是有了對祖國深深眷戀之情,纔會產生強烈的保家衛家之心,從而激發內心深處的鬥志,將侵略者趕出自己的家園,自己的祖國。所以說貫穿文章的這種情,深深地打動着每一位讀過此文的人。

三、培養自改作文的習慣

葉聖陶先生曾說:“學生須能讀書,須能作文,故特設語文課以訓練之。最終目的爲:自能讀書,不待教師講;自能作文,不待教師改。教師之訓練必須做到這兩點,乃教學之成功。”那麼,如何去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呢?結合我的教學實踐,提出以下幾點設想:

1、樹立學生自改作文的責任心

是否自覺、認真地修改文章,跟人們的責任心強不強緊緊相關。拉法格說:“他(指馬克思——引者注)對他的寫作從沒感到滿意過,修改了又改,並且總是覺得文字表現沒有達到思想所達到的高度。”馬克思對寫作精雕細刻、反覆修改的態度,正是出於強烈的革命責任心。毛澤東同志也指出:有些人“文章寫好之後,也不多看幾遍,象洗臉之後再照鏡子一樣,就馬馬虎虎發表出去。其結果,往往是‘下筆千言,離題萬里’,彷彿象個才子,實則到處害人。這樣責任心薄弱的壞習慣,必須改正纔好。”可見,只有樹立起強烈的責任心,修改自己和別人的文章,纔不會嫌麻煩,不會怕困難,對別人給自己改文章,纔會持歡迎態度。也只有這樣,纔會在反覆的修改中提高質量。因此,教師要用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寫作實踐事例,講述修改文章的重要性,讓學生樹立起修改文章的強烈責任心。

2、明確目標,掌握標準

修改作文首先要明確修改的目標和掌握修改的標準。目標不明確,標準不掌握,那就會像“盲人過橋——亂打棍”,修改作文也就無從入手。所以,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明確修改的範圍,把握好作文修改的基本標準:(1)看是否“跑題”;(2)看有無中心,中心是否正確、清楚、突出,感情是否真實、健康;(3)看內容是否具體,詳略是否得當;(4)看結構是否完整,過渡照應如何,層次是否清晰;(5)看語句是否通順流暢,字詞是否恰當;(6)看標點使用是否正確;(7)看書寫格式是否規範;(8)看是否達到本次要求。

3、教給符號,規範要求

教師除了在批改作文時使用規範的修改符號外,還應將這些修改符號教給學生,以形成學生自改作文的規範化。九年義務教育國小語文課本從第七冊開始要求學生認識使用刪、換、調等三種常用的修改符號,第八冊又學習增添符號。教師要以這些修改符號來規範學生,不斷強化、熟練運用,統一要求。訓練時應先易後難,應先在課內訓練,教師隨機給予個別指導,重點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當學生掌握了這些修改符號的運用後,再放手讓他們在課後修改。

習慣是人們在長時期裏逐漸養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爲、傾向或社會風尚。好的習慣給人以益處,所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作文習慣也自然有利於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有利於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只有養成了良好的寫作習慣,學生才能不怕作文,敢於動筆,愛上作文。

【參考文獻】

《教你學作文》1994年3月  山東教育出版社

標籤:寫作 培養 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