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課堂創新在大語文教學中的實現因素

摘要:在大語文理念的背景下中,“課堂創新,有效教學”已被提上了日程。教師在課堂上要讓學生在短短的45分鐘內最大限度地學會知識,並將其轉化爲自己的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必須具備創新精神,能夠有序地調動課堂,並且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課堂創新在大語文教學中的實現因素

關鍵詞:課堂創新; 有效教學; 有序調動

不知從何時起,大語文理念的教學實施起來了,而在大語文理念的背景下,“課堂創新,有效教學”也被提上了日常教學的日程。那麼,在當今大語文教學的理念下,又怎樣做到課堂創新,有效教學呢?在這裏,本人想就日常教學中的實際談一點自己的看法和見解。

一、課堂創新與有效教學的辨證關係

要想做到“課堂創新,有效教學”,我認爲必須先辨析清楚“高效”和“有效”這兩個詞語的含義。

根據辭典釋義,所謂“效率”是指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工作率。這也就是說,效率是在單位時間內生產出的產品數量。無論是“高效”還是“有效”,都是和效率有關的。“高效”即是指在單位時間內生產出的產品數量最多;而“有效”則是指在單位時間內生產出的產品全部合格。而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則要將“高效”和“有效”、創新和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得我們的工作效率達到最佳狀態,也就是說要在單位時間內生產出的合格產品的數量達到最多。由此,我們再來看我們的課堂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的產品是學生在課堂內所學到的知識,而合格產品則是學生在課堂內學到的、學會的並且真正轉化爲自己的知識的內容,或者說是在課堂內將所學知識轉化爲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我們的“課堂創新,有效教學”就是要讓學生在短短的45分鐘內最大限度地學會知識,並將其轉化爲自己的能力。

創新性的課堂影響教學的有效性,同時教學的效果又可以激發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創新意識。

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中精心設計,捨去那些無用的東西,並且創新性地使用各種教學手段,從而追求最大的教學效益。下面我就對在課堂中怎樣才能達到“課堂創新”和“有效教學”談談自己的看法。

二、“課堂創新,有效教學”的實施方法

1.課前的精心準備

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便是“學生是課堂的主人”,但是課堂離不開教師,因爲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實施者,而要使課堂變得高效,教學變得有效,就更需要教師這個組織者了,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前進行精心地準備,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因此有人說一堂好課不是講出來的,而是備出來的。

我們也許會有這樣的經歷:出外參加一些公開課比賽,提前一天或兩天去抽籤決定自己所講的課的內容,然後用一天時間去進行備課,第二天去講課。而在這備課的一天時間中還有許多其他事情要做。試問備課的時間又有多少呢?誠然,在備課過程中也許有的教師會憑藉教學經驗備好一節課,但再試問,去參賽的有經驗的教師又有多少呢?何況目前正處於新課程改革階段,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不斷地在翻新和進步。於是我們看到的公開課可謂是形式優美豐富,課堂氣氛活躍,給人的感覺是這真是一堂好課,然而試問一下,在這樣的課堂中又有多少學生學會了知識並將其轉化爲能力了呢?在一堂課中,學生又真正地學會了多少知識呢?因此,筆者認爲,這樣的公開課往往是華而不實的,不能算做高效、有效。

筆者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是這樣做的:在開學之初,先統覽課本,對本學期的教學內容,教學重點有個框架,這樣就對教學內容的取捨有了安排,而在具體講課時,在每一節課前的一週時間內進行精心地準備,確立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以及教學的過程和步驟,在課堂教學中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2.課堂內的有序調動

如果說備課是教師的準備活動的話,那麼課堂就是學生活動的陣地了,因爲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體,而教師在這時已從一個組織者轉變爲課堂活動的調動者了。筆者在這裏強調的是課堂的有序調動,也就是說學生的活動不能是一盤散沙,更不能偏離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而是要靠教師依據所備的課的內容,並且運用各種教學手段使學生在課堂上最大限度地融入課堂教學的氛圍之中。比如利用導語激趣使學生迅速進入所學新課的狀態;利用激勵性的評價機制使學生在課堂中始終保持一個飽滿的精神狀態,並能對自己進行自我肯定;通過營造課堂教學氣氛和情境使學生最大限度地學習;通過巧妙的設計課堂總結語來鞏固學生在課堂中所學的知識等。

《核舟記》這篇課文,它是一篇文言文,而且要求學生能夠背誦。文章中多次出現“左”、“右”這樣的方位名詞。學生在背誦時經常混淆,於是我在課堂教學中採用了情境教學法,讓學生邊讀課文邊模擬文章當中人物的狀態,這樣學生在熟悉課文的同時辨清了詞語,學生也參與到了課堂的活動中來,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目的達到了。學生也很快地背會了課文。

3.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學的工具是粉筆、黑板和課本。這樣的課堂不僅顯得枯燥,而且還浪費了許多寶貴的時間。

科技的發展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更是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效率。如課件製作便有PowerPoint、FrontPage、Flash MX和Authorware乃至當下流行的TRACE Board白板等多種軟件可供使用。這些多媒體課件軟件功能一個比一個強大,在課堂教學中也可以說是更加方便實用,能夠將課堂中教給學生的知識更加直觀地呈現出來,而這些則需要教師跟上時代的步伐,不斷地學習和提高,以充實自己的業務能力。

三、影響“課堂創新,有效教學”的客觀因素

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要真正做到“課堂創新,有效教學”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客觀因素,那就是班級的容量問題。

衆所周知,單位時間內生產出的產品數量越少,則產品的質量越容易得到保證。將其放之於課堂教學中亦是如此。

試想,一個班級內的學生如果很多,那麼學生的聽課效率也就可想而知了,同時教師在課堂中也不可能顧及到全體的學生,這樣課堂的有效性也自然不易達到了。在一些所謂的名校中便往往存在着這樣的情況:一個班級內動輒六十多人,有的甚至多達八九十人,這樣不僅無形中增加了教師的負擔,也使學生不得不在45分鐘之外補充課內的知識,而學生所學的學科有九門之多,同樣加重了學生的負擔,這與國家所提倡的減負要求是背道而馳的。

曾有人作過這樣的統計:一個班級最理想化的容量標準是25人。這樣既方便於老師的管控,又能使學生最大限度地接受知識,詢問問題,而不致使一部分學生的課堂時間白白浪費。一節課內能使教師做的事情很多,自然做到了課堂教學的有效、高效。但因爲這是客觀因素,並不是我們的能力所能控制的,只能寄希望於社會的發展和教育的領導者了。

其次,當地教育部門對薄弱學校經費投入的力度不夠。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教育部門對名校、升學率高的學校採取各項獎勵政策,使得這些學校的教學實現了教育的現代化,但對於薄弱學校特別是農村學校、山區學校經費的投入力度卻是不夠,現代化的教育手段很難實現,雖然在當前大語文教學的理念下,有些學校能夠實現遠程教育,但資源卻是非常緊張的,一個學校只有一間多媒體教室可以使用,造成教師好幾位教師爭搶一個教學資源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我想大部分的課堂教學是無法實現創新的。

以上是本人對“高效課堂,有效教學”的一點見解和體會。“課堂創新,有效教學”離不開各方面的綜合實施。構建創新性的課堂既要重視教師的素養,優化教學過程,又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總之,無論怎樣,我們的目的是使學生在課堂中最大限度地有所收穫,身心能夠得到健康成長。只要我們用心思考,精心設計,運用先進的教育理念,我們的課堂教學必能向正確、健康、創新、文明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①《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1版。

②《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1版。

③《中學教育學》,張躍剛,山東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版。